- 每日禱告
- 網站簡介
- 奉獻參與
- 東三門
- 回上一層
- 獅子門
- 金門
- 回上一層
- 金門(便雅憫門)簡介
- 金門的國家
- 中華民國(台灣)
- 香港
- 老撾(寮國)
- 泰國
- 柬埔寨
- 緬甸
- 孟加拉
- 不丹
- 尼泊爾
- 印度
- 巴基斯坦
- 伊朗
- 2010年守望金門
- 2009年守望金門
- 2008年守望金門
- 伯大尼門
- 列國
- 中國
- 以色列
- 先知信息
- 無花果之聲
- 各類禱告
- 禱告事項
- 回上一層
- 以色列 / 巴勒斯坦
- 中東北非
- 未得之民
- 12門國家
- 給祂15分鐘
- 全球247禱告城牆
- 絲路365禱告倡議
- 新冠肺炎,耶穌掌權!
- 列國在斷定谷
- 回家聚集
- 2019 全球40天禁食禱告(合一、復興、收割)
- 回上一層
- 全球40天禁食禱告
- 10/40福音視窗禱告區
- 與神親密對話
- 悔改禱告
- 復興浪潮
- 每週更新禱告文區
- 列國/全球關鍵事件
- 每日宣告禱告:
- 每日禱告文 (2019/9/28)
- 每日禱告文 (2019/9/27)
- 每日禱告文 (2019/9/26)
- 每日禱告文 (2019/9/25)
- 每日禱告文 (2019/9/24)
- 每日禱告文 (2019/9/23)
- 每日禱告文 (2019/9/22)
- 每日禱告文 (2019/9/21)
- 每日禱告文 (2019/9/20)
- 每日禱告文 (2019/9/19)
- 每日禱告文 (2019/9/18)
- 每日禱告文 (2019/9/17)
- 每日禱告文 (2019/9/16)
- 每日禱告文 (2019/9/15)
- 每日禱告文 (2019/9/14)
- 每日禱告文 (2019/9/13)
- 每日禱告文 (2019/9/12)
- 每日禱告文 (2019/9/11)
- 每日禱告文 (2019/9/10)
- 每日禱告文 (2019/9/9)
- 每日禱告文 (2019/9/8)
- 每日禱告文 (2019/9/7)
- 每日禱告文 (2019/9/6)
- 每日禱告文 (2019/9/5)
- 每日禱告文 (2019/9/4)
- 每日禱告文 (2019/9/3)
- 每日禱告文 (2019/9/2)
- 每日禱告文 (2019/9/1)
- 每日禱告文 (2019/8/31)
- 每日禱告文 (2019/8/30)
- 每日禱告文 (2019/8/29)
- 每日禱告文(2019/8/28)
- 每日禱告文 (2019/8/27)
- 每日禱告文 (2019/8/26)
- 每日禱告文(2019/8/25)
- 每日禱告文 (2019/8/24)
- 每日禱告文 (2019/8/23)
- 每日禱告文 (2019/8/22)
- 每日禱告文 (2019/8/21)
- 每日禱告文 (2019/8/20)
- 2019全球40天禁食禱告
- 2018全球40天禁食禱告
- 經濟/饑荒
- 教會
- 其他
- 最新禱告
- 消息信息
- 緊急代禱
- 分享
- 使徒中心
- 好站連結
- 聯絡我們
中華福音神學院主辦的「從教牧看祭祖:當清明節遇見復活節」研討會,二月廿七日在華神六樓禮堂舉行,來自全台基督徒近三百人與會。
溫永生:敬祖事工的實踐
客家宣教神學院溫永生院長以「從祭祖到敬祖」為題,談「基督教孝道神學的反省與敬祖事工的實踐」。他表示,從聖經觀之,十誡的第五誡就規定要孝敬父母,新約耶穌重視孝道,責備法利賽人藉遺傳廢了神規定當孝敬父母的誡命(太十五5-6);主耶穌更立下孝敬的榜樣,在十字架上將母親交給家境較好的約翰。
溫院長表示,聖經與儒學的孝道觀有所不同,儒家是人本的孝道觀,聖經的孝道觀則是「神本之孝」,建基於天人關係,因此更能達到儒家「人本之孝」的理想。然而過去基督教似乎不甚重視儒家看重「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的死孝,因此被批評為「背祖忘宗」,其實聖經對慎宗追遠亦有所記載,例如撒拉過世時,亞伯拉罕為她哀慟哭號,並以四百舍客勒高價購買麥比拉洞,後來更成為該族的墓園(創廿三1-4),此為慎終的例子,而追遠則以聖經中多次出現的族譜呈現。
基督教既重視祭祖問題,就應聚焦在如何強化「追遠」事工。溫院長說,即以「追思三禮」及「致敬禮」應用於家族祭祖和掃墓場合來表達敬祖心意,追思三禮是敬拜三一真神的禮儀,其中倒水禮表示飲水思源之意,是向聖父上帝禱告;獻花禮表示祖德流芳,是向聖子上帝禱告;點燭禮則是指光宗耀祖,是向聖靈上帝禱告。在家庭客廳的擺飾上則設計「祖先紀念表」或「世代傳承表」,向未信親友見證基督徒對孝道的重視。
林治平:基督徒應反省
中原大學退休榮譽教授林治平則回應表示,所有信仰理念都是抽象概念,需成為符號才能落實呈現,例如子曰:「百善孝為先」,孝道是抽象概念,必須成為生活方式加以認證才能明白。林教授建議,敬祖事工在宣導上應加強理念和符號,多辦活動讓百姓接納,因為只用符號不能滿足百姓的需要。
問答時間裡,有會眾提問「吃祭物」的問題,林治平教授說,要在平時建立互信,才能在關鍵時刻被非基督徒認同。遇到關鍵時刻不要一味堅持拒吃祭物,以致坐實民間對基督教的批評,基督徒要反省其堅持究竟是否合乎聖經觀點,有時一味堅持的看法根本不是出自於聖經的觀點,何苦與人衝突。
梁家麟:不把文化絕對化
香港建道神學院梁家麟院長談「福音與文化:從教牧看祭祖的出路」。他指出,談到基督教與祭祖,必須認清這是基督教文化對上中國主流文化的問題,應避免絕對化「中國文化」,例如儒家思想、共產思想等,都不是絕對的。其次,也要避免絕對化「基督教文化」,勿把現今許多做法看成福音唯一的表達,其實很多做法只有二、三個世紀的傳統,而且很多都是偶然表達出來的。
梁院長指出,隨著時代轉移,祭祖問題的嚴重性已有所紓緩,在崇尚多元包容的民主社會中,基督徒因此受迫害的可能性甚低,祭祖已非生與死的信仰抉擇,卻常涉及人的情緒感受。「延繫」與「斷繫」也是感情疏理而非教義論述的問題。教牧角度的思考和回應,是處理情感問題的最佳進路,不要將任何問題都無限上綱,提升到基督與敵基督之爭的層次。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周聯華董事長在回應時特別強調,他贊成溫院長所提的禮儀,每個禮儀都贊成,針對客家庄這樣福音事工最難之處,他們卻做得最好,他們提倡的儀式非常好。
(來源:國度復興報2012-03-04)
參閱:敬祖與敬拜- 2006-05-14
客家的敬祖禮有倒水禮、獻花禮、及點燭禮三個禮,外加舉十禮。透過這四個禮的分享,作為我們對清明節的省思和參考。
當家裡有人未信主,尤其是長輩沒信主,在清明節去掃墓祭祖敬祖的過程,基督徒常會遇到進退兩難的困境。另外我們也要面對一般未信主之人對基督徒的偏見或錯誤看法,認為基督徒不參與祭祖儀式,是不孝順或背叛祖先。在台灣,客家族群受到這類的衝擊特別大,在傳福音遇到的攔阻也特別嚴重,因此,客家神學院的老師近幾年特別規劃舉行客家的敬祖大會。客家的敬祖禮有倒水禮、獻花禮、及點燭禮三個禮,外加舉十禮。透過這四個禮的分享,作為我們對清明節的省思和參考。
˙倒水禮──思源至根源
1.由孝敬父母開始
倒水代表飲水思源,是整個華人文化中非常寶貴的觀念。當我們講飲水思源、慎終追遠時,首重孝順父母。當父母或祖父母猶健在時,假如我們不能孝順,那麼講慎終追遠是不實際的。聖經清楚的教導我們:「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廿12)這是十誡裡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不論新舊約都非常清楚的教導,要我們善盡為人子女之道,孝順父母。古人也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閩南話也說:「生前一粒豆,卡好死後孝豬頭。」(生前微薄的奉養,好過於死後用整個豬頭來祭拜)
2.飲水思源至根源,慎終追遠到永遠
(1)耶穌的家譜(太一17、路三38)
馬太福音講到耶穌基督的家譜時,是從亞伯拉罕開始十四代,從大衛開始又是十四代,接著又十四代,最後到耶穌基督。路加福音第三章也提到耶穌的家譜,追溯回到亞當。從聖經看,慎終追遠是正確、合乎聖經的。
(2)基督徒的家庭族譜
基督徒沒有神主牌,而是用家譜來代替。我們用家譜來悼念祖先,因為我們要慎終追遠直到永遠,飲水思源到根源。什麼叫做「飲水思源」?水的源頭不是水龍頭,也不是自來水廠上面的水庫,而是從天降至水庫裡的雨水。而雨水是神從天上賜給我們的甘霖。
3.從永遠(亙古)到永遠(將來)──永遠的歸宿
詩篇九十篇說:「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你是 神。你使人歸於塵土,說:你們世人要歸回。」(詩九十1~3)亙古就是過去的永遠,從亙古到永遠,那是將來的永遠。我們慎終追遠就是追溯到過去的永遠;但神把永遠放在我們心中,我們還有一個將來的永遠。從永遠到永遠,我們世代居住在世上,有一天我們生命結束,身體歸土,靈則歸回到神那裡。
如果用長江來比喻我們的生命,出生到幼年好像長江的起源,接著小學中學,好像水流到其他的省分,最後中年老年到晚年回歸大海。我們的生命最後回流到神那裡。透過倒水禮,我們知道要孝順父母,飲水思源,慎終追遠,最後歸回到神那裡。
˙獻花禮──祖德流芳與基督馨香之氣
1.訴說、記載祖德
獻花禮代表祖德流芳及基督馨香之氣。舊約聖經記載很多猶太人的祖先所留下來的美德。「司提反說:『諸位父兄請聽!當日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在美索不達米亞還未住哈蘭的時候,榮耀的 神向他顯現。』」(徒七2)「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來十一1~2)亞伯、以諾、挪亞、摩西,他們因著信做了許多美好的事,他們信心愛心、生命中所散發出來的美德留給我們極美的榜樣。經文接著說:「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來十二1)
2.記念效法、光大祖德
另外兩處經文:「你若效法你父大衛,存誠實正直的心行在我面前,遵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謹守我的律例典章。」(王上九4)「約哈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總不離開。」(王下十三2)列王紀和歷代志提到許多好國王和多行不義的王,關鍵在於他們是不是效法大衛,在神面前存誠實正直的心,遵守神一切的吩咐。若那王蒙神賜福,當時的國家社會就蒙福;若那王的生命沒有神的祝福, 整個國家社會也受虧損。
3.相對的香氣與絕對的香氣
我們的先人有很多榜樣值得我們學習,但他們的香氣是相對的香氣,基督的香氣才是絕對的香氣。聖經說:「因為我們在神面前,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或滅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氣。」(林後二15)亞伯拉罕有很多美德,但他不是完全人,他有缺點;雅各、摩西、大衛、彼得、約翰也是一樣;因此,我們的生命要更完美,不但要效法祖先的美德,更要領受耶穌基督生命中絕對的完美,才能有基督馨香之氣。
當我們行獻花禮,我們除了要效法祖先的美德,更盼望主完全的完美能活化在我們生命中,代代傳承。
˙點燭禮──光宗耀祖與榮神益人
1.從虛浮的榮耀到真正的榮耀
點燭禮就是光宗耀祖、榮神益人。但是我們所追求的並不是世俗的榮耀,亦即靠著自己或人的錯誤方法得到更多更大的權柄、地位或賺更多的錢。我們不要犯罪虧缺神的榮耀,讓祖先受到羞辱;並要在各行各業善盡本分和職責。
有位弟兄在立法院被質詢辱罵,在暴戾乖張的情境下,他說:「願耶穌賜你平安!」後來記者訪問他,他說當天整個會場充滿不平安的氣氛,他知道他講什麼都不合適,故而說出那句話。這弟兄雖然是基層的公務人員,但他所做的真是光宗耀祖榮神益人。
點燭禮雖然是一個象徵,但是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的生命能榮神益人。
2.忠心的門徒──馬偕的門徒
我的外祖父因生病認識耶穌。馬偕傳福音給他,他信了主,並成為馬偕的學生,接受訓練,後來出來傳道。他是台灣客家第一個傳道人,他效法馬偕在艱難中傳福音,建立教會。他找機會幫助別人,條件是被幫忙的人要聽他講廿分鐘的道。當他見有人抬轎,就跑過去向他們分享耶穌,他們不聽,他就幫他們抬轎,邊抬邊講,就這樣建立了好多間客家的小教會,直到現在那些教會還在。他不是名牧師,也不是大教會的牧師,但他是個好門徒,這就是光宗耀祖榮神益人。
3.千條性命之愛
戴德生從英國來到中國,並深入內地成立內地會。他在中國內地非常艱難貧困的地方傳福音,把生命、家庭、金錢擺上。最後仍覺不夠,他說:「我若有千條性命,不留一條不給中國;我若有千磅英金,中國可以悉數支取。」 神聽了他的禱告,他的兒子、孫子、曾孫,第五代第六代直到現在仍在中國傳道。
˙舉十禮──紀念先人、仰望十架
1.「認同性」悔改
我們不但記念先人,更要仰望十字架。當我們思想十字架,想到我們識或不識的祖先在美行懿德之外,生命中也有負面的東西,我們需要在神面前作認同性的、代表性的悔改禱告。尼西米曾如此禱告說:「耶和華──天上的神,大而可畏的神啊,你向愛你、守你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願你睜眼看,側耳聽,你僕人晝夜在你面前為你眾僕人以色列民的祈禱,承認我們以色列人向你所犯的罪;我與我父家都有罪了。」(尼一5~6)但以理也曾經這樣代禱:「主啊,我們和我們的君王、首領、列祖因得罪了你,就都臉上蒙羞。主──我們的 神是憐憫饒恕人的,我們卻違背了祂。」(但九8~9)
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整個歷史充滿了殺戮和爭權奪利,並有很多不公不義的事。我們在神面前追想前人的美德之餘,也要為過去歷史中的權勢、捆綁和罪惡及流無辜人的血向神認罪,求神赦免祖先所犯的罪,憐憫這塊土地,挪除他們的罪所帶來的影響並撫平傷痕。
2.良心的可能性與十架的必然性
我們都信主了,但是我們歷世歷代的祖先卻沒有機會聽聞福音,到底他們的結局是什麼?在羅馬書二章12、14~15節說:「凡沒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不按律法滅亡;凡在律法以下犯了罪的,也必按律法受審判。沒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順著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們雖然沒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這是顯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裏,他們是非之心同作見證,並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以為非。」我們把人的結局這個問題交給神。但我們的家人親人還活著,我們要把福音傳給他們,讓他們可以得著救恩。
3.讚美先人與仰望十架
我們思念效法先人的美德,但更需要單單高舉十字架。在我父親的追思禮拜上,很多人講述他生前許多的美德,最後我上台,想到父親在遺囑裡交代要唱「十字架永是我的榮耀」這首詩歌,我感覺父親的心意要將榮耀歸給神,因為一切的美善都是從眾光之父來的。因此,我上台後就把父親的遺照轉到背面,因為我相信父親希望大家看到的是是十字架,而不是他。
感謝主,因著神的恩典,我們生命中可以有很多信德、愛德,但一切的德行都是從神那裡來的。因此保羅說:「我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 我不誇別的,只誇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我不傳別的,只傳耶穌並祂釘十字架。」(參林前二2,加六14,林前一23)因為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都是從十字架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