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十月為中國現勢代禱(10月1日中國國慶日)
(一)追求快樂與公義
北京大學教授于丹(音譯)表示:「近數十年來,中國單單把焦點放在經濟成長上,但是在一段反省的時間,以及針對中國──及其人民──應該將何事視為重點的討論之後,這個焦點有緩和的趨勢。」
「在廿一世紀中,中國人的思想經歷一次巨大的改變。」她表示。「自1990年以來,人們非常快速累積財富,但是現在他們自問:在物質上的滿足是否就代表你真的快樂?」(時代雜誌)
哈佛大學哲學家,也是《正義:一場思辨之旅》(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一書的作者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認為,在中國有愈來愈多人認知到「日增的富裕帶來漸大的不平等,單靠GDP不能帶來快樂,市場也不能靠自己創造一個公平的社會。」在他最近前往中國大學的參訪行程中,學生們排隊數小時,只為了聆聽他的演講,而他被學生們「討論公義、公平、平等和不平等的急切,甚至熱情所震憾」。
中國大約已經有三百萬人觀賞過桑德爾在「網易」上開辦的關於公義的線上課程(「網易」是中國最受歡迎的入口網站之一)。根據時代雜誌的說法:「在他的演說裡,桑德爾著眼於挑戰深植人心的道德思想。他辯論一些問題,例如在自然災難之後,商店提高飲水的價格,是不是公平?為了保護家人而說謊是否為正確的行為?」
桑德爾認為,他的課程大受歡迎,正反應出中國嬰兒潮時期出生的孩子到達成熟的年齡之後,在道德反省和辯論上的覺醒。桑德爾表示:「在中國經濟奇蹟期間成年的那一代想要面對重大的問題──他們想要了解道德責任,公義與不公,還有美好生活的意義。」
感謝神,有愈來愈多中國人明白,單靠物質上的富足不能帶來快樂,並且開始質疑關於公義和快樂之類較深入的問題。
求主幫助,當人們開始反省這些問題時,能夠渴求在他們的社區、工作場合和他們具有影響力的其他領域中獲得更大的公義與平等。也請代禱,讓這種現象能對中國社會產生更廣大的影響。
求主幫助人們能夠明白,聖經中的公義標準乃是神為了所有的人益處而賜下的準繩。求主讓眾多正在討論這些議題的人能夠透過主耶穌基督應許的豐盛生命,找到真正的快樂,以及他們問題的答案。
(二)年輕人
雖然有些人在思考(一)的內容所提到的那些大問題,其他人卻更加專注於日常生活。那麼中國的一般年輕人在想什麼?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以下從China Source引用的幾段文章幫助我們更加明白中國的一般年輕人,以及如何在禱告中為他們祈求。
「他們重視物質生活,因為環繞在他們四週的全是物質生活。在父母親的壓力下,他們恆定不變的目標就是追求更高的教育和更大的成功。對於年輕人,必須用身教來領導,而父母親真的很渴望物質成就。」
「為了努力為孩子供應大量的物質需求,父母親沒有花時間聆聽年輕人的想法、志向和恐懼,忽略這樣做的價值和重要性。父母親保護孩子,逃避在社會中面對的困難......父母親......覺得孩子們應該把焦點放在學校,不理會國際間青少年文化的影響,允許他們自己被成年人導引。」
「在無神論的教育之下,大部分年輕人會說沒有神。他們視神為迷信,或是物質事物的供應者。金錢就是他們的神,因為金錢就是他們的力量。」
「一半以上的年輕人不常見到父母。他們的父母離開他們所在的省分,住在大城市裡,工作,追求物質的事物和收入。他們把小孩留在家裡,和祖父母同住。超過六成的年輕人從週一到週六都住在學校裡,因此老師變成他們的父母。他們有許多生活的議題和問題,除了老師以外,沒有人回答他們。對他們影響最大的是老師,而非父母。」
「在中國,年輕人甚至沒有聽說過耶穌的名字......然而,如果他們有機會確實地聽到基督教的事,如果有人向他們介紹基督教,他們就會很熱切地聆聽。他們的心是空虛的,因此當他們聽到福音時,就會打開心門,很希望多知道一些──尤其是大學生。」
求主幫助,在學校表現優良和尋找好工作的巨大壓力之中,中國的年輕人能夠得到休息和更新,不被持續來自各方的要求擊倒。
求主幫助中國的年輕人能夠明白純粹物質生活的空虛,並且承認他們在靈性方面的需要。求主幫助他們看出無神論教育的謊言,並透過主耶穌尋得盼望與意義。
求主使中國的父母親能夠正視花時間與兒女相處、聽他們說話、試圖了解他們,並幫助他們找尋穿越生命中挑戰的道路之必要性。
為中國的老師禱告,他們對於受其照顧的年輕人擁有巨大的影響力。求主讓更多老師得救,讓更多的基督徒領受呼召,起來擔負挑戰,在中國的學校和大學裡任教,在學校裡做祂的見證。
(三)關閉外地工人學校
隨著中國的暑假接近尾聲,北京卻有三個區的一萬四千名孩子無校可回。有二十四所為首都數千名外地工人子女提供教育的學校奉命立刻關閉。
教育當局表示,這些民辦學校被關閉,是因為它們未經核准,在建築、運動設施和其它安全問題上未達官方標準。然而,一間被關閉的學校校長指出,要求外地工人學校符合這些標準是不切實際的。另外一所學校的校長指出,他的學校自2003年起就在該地點營運。
北京的一千九百萬人當中,約有七百萬人來自其他地方。首都的外地工人數目日漸增多,似乎已經成為政府的擔憂。張志強(Zhang Zhiqiang,音譯)經營一個網站,為外地工人提供教育資訊;他建議:「政府關閉學校的真正原因是要降低管理數以百萬計的外地工人的成本,讓他們在首都生活不易,促使他們返回家郷。」(BBC)
受影響兒童的父母非常擔心孩子要到哪裡去接受教育。政府表示,外地工人的子女會獲准就讀公立學校,但是這些父母親知道,要在短時間內為這些孩子創造出必要的就學空間是非常困難的事。
外地工人學校之所以興起,是因為在中國的家庭登記制度下,許多國家提供的服務(例如健康和教育)僅提供給居住在原居地的人。因此,從鄉村遷居到城市找高薪工作的工人往往被當成次等公民對待,得不到什麼協助。另一位母親說:「我們是外地工人──我們沒有力量,沒有地位,沒有權利。」(BBC)
中央政府已經承諾進行改革,以處理外地工人登記的問題,但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多少進展。因此突然關閉外地工人子女就讀的民辦學校已經引發「對於教育不平等的廣泛關切」(BBC)。
為所有的外地工人子女代禱,讓他們能夠得到高品質的教育。
求主幫助,讓民辦的外地工人學校和地方政府能夠合作,以最好的方式解決孩子們的需求。
求主除去對外地工人的岐視,也求主幫助,讓改革措施能夠確保外地工人得以在新居住地平等地獲得國家提供的服務。
為向外地工人傳福音的基督徒禱告。但願他們能夠有效地協助滿足外地工人的實際需求,也能夠成為神愛的強力見證。
(四)西寧市
來自中國其他地區的人民蜂湧進入青海省西寧市,該市人口已經從1990年的不到七十萬人成長到今日的一百餘萬人。
西寧位於西藏高原的邊緣,群山環繞,高度將近4,400公尺。西寧本身位於海平面上2,200公尺,部分訪客會感受到這種高度的效果。
西寧市裡約有三十七個不同的少數民族,主要族群為回族、藏族和土族。漢族佔城市人口約74%,但是週遭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比例要高得多。
該市西南方不遠就是塔爾寺,是藏傳佛教黃教的六大名寺之一。青海省人口有兩成以上是西藏人。城市裡有八十餘座寺廟,包括東關清真寺在內;這所寺廟建於十四世紀,是中國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東關寺的週五午餐祈禱會通常會吸引五萬名敬拜者,而在齋戒月期間,會有多達三十萬穆斯林前往該寺祈禱。
根據《中國未得之城》(China's Unreached Cities)一書所說,「西寧的宣教史最引人注目的是缺少工人。」第一間教會建立於1889年,但是直到1949年時,青海省全境只有大約四百位基督徒。十年前,據信西寧的信徒人數約為八千人左右,不到人口的百分之一。Asia Harvest在較近期的估計認為該市的新教基督徒超過97,000人。然而,大批的回族和藏族仍然幾乎未曾聽聞福音。
為西寧的所有居民禱告,希望他們很快就有機會,能夠以他們明白的方式聽聞福音。求主柔軟他們的心,讓他們心門得以敞開,接受祂成為他們的救主和主。
為西寧數目日增的基督徒禱告,讓他們能夠熱心分享福音,特別是向該地區眾多未多之民。為福音能在藏族、回族和土族人民當中獲得突破禱告。
求主保護遷居到西寧以便為主做見證的信徒。但願他們堅立在信仰上,透過祂聖靈的大能,結出許多果子。
(五)兩難之境
「怎麼做才是對的?」她經常這麼想。P是一位二十來歲的年輕基督徒,在大學時代認識主,並且持續不斷地成長,至今已經忠實地跟隨祂數年之久。然而這個問題每天都困擾著她。
她在家鄉的所有朋友都已經結婚;許多人已經生兒育女。每當她回去看望家人時,他們都會問:「你什麼時候要結婚?」並且提醒她,她的單身身分在社區中為他們帶來多大的羞恥。
P確實有男朋友。他們已經約會了數年的時間,她的許多基督徒朋友也一直鼓勵她嫁給他。但是她覺得有一點不對勁。
她的男朋友是基督徒,這一點沒有問題。但是每當他們交談時,總會以彼此怒罵和爭執結束。他似乎沒有把她說的話聽進去。
P知道她必須結緍;這是她所處文化的普遍期待。但是她很害怕。她不確定自己願意用一生其餘的時間來應付持續不斷的爭執。在她的內心深處,她知道她並不想嫁給這個人,但是她不確定是否還有其他的選擇。她的父母給她很大的壓力。而且如果她現在和他分手,有多大的機會會有另一個男人,特別還要是基督徒,願意娶她?以中國人的話來說,她幾乎已經「過了黃金時段」了。她能夠和誰談她的困境?誰能夠幫助她做正確的決定?
P有一些外國基督徒朋友,他們正在尋求神,希望能夠支持她去面對這個困境。身處一個和自身文化差異極大的文化中,他們很難為她設身處地地思考,並提供建議。但是對於年輕的基督徒而言,這種困境並不罕見。
為P代禱。求主清楚對她說話,讓她有勇氣和力量行走在祂的道路上。
為其他許多面對儘快結婚壓力的年輕基督徒禱告;他們的壓力來自父母,家人甚至朋友,即使可能的結婚對象不見得十分合適。
為住在中國、經常被處於這類困境的中國朋友求教的外國基督徒禱告。求主幫助他們,當他們在這樣一個與自身文化差異極大的文化中提供建議時,能有極大的智慧。
求主幫助中國的教會能夠獲得有效的裝備,能為教會中的年輕人提供婚姻預備課程,也為許多在婚姻中掙扎的信徒提供婚姻協談。為AM-CCSM印製的婚姻相關書籍向神獻上感謝,也求主使用這些書,能夠在這方面成為極大的祝福。
(六)憐憫事工的消息更新
「所有的孩子若非在生理上就是在心理上有殘障,或是兩方面都有殘疾。」一位八月份短期憐憫團的團員分享道。「常見的問題是兔唇和腦性麻痺。有幾個孩子患有脊柱分裂和水腦症、唐氏症、自閉症和白內障。我們將我們的愛大量灌注在這些孩子身上。有愛在其中,語言就不是障礙。這些孩子喜歡被人擁抱,抓癢和玩耍。
我們和年輕較大的孩子玩遊戲,做手工,還有唱歌。他們很喜歡畫臉。他們也喜歡打翻水,還有把手指伸到顏料罐裡。但是這樣做很有趣,他們很喜歡。這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們很開心,覺得被愛。
我深深被眼前所見的情形所震撼。我們把太多事情當做理所當然。如果他們到了一定的年紀,還沒有被領養,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就會被放到一個老人之家。看到這麼多人在受苦,實在令人心碎。對他們之中的一些人來說,只要一個簡單的手術就可以解決身體上的問題。讓我們一起為這些孩子禱告,希望他們能夠找到好的家庭,得到滿足的生活。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過更好的生活。」
最近這幾個月裡,AM-CCSM得以再建立兩處小型養護之家,為這些隊伍造訪的孤兒院中的一些孩子提供愛與關懷。目前在我們的三處養護之家中,有十一個孩子接受照顧。請為這些孩子,以及在其中事奉的當地員工和外國員工禱告。
這個月還有另一個憐憫團前往中國,在孤兒院中事奉。請為隊員禱告,讓他們得以向這些被遺棄的孩子表明神的愛。
為八月份的憐憫團,以及他們為造訪的兩所孤兒院的院童帶去的祝福,向神獻上感恩。求主幫助,當他們返家,和家人及朋友分享中國這些被棄兒童的需要時,讓其他人能夠感受到這樣的呼召,將神的愛帶給這些受苦的小孩。
感謝神,我們能夠為三個養護之家裡的十一個孩子提供關愛和養育的環境。求神按手在他們身上,求神醫治的大能觸摸他們的生命,讓他們能夠長大,忠心地愛祂,事奉祂。求主供應一切的需要,讓我們能夠接納更多孩子住到養護之家裡。
為這個月前往中國的憐憫團禱告。為他們的行程平安和身體健康禱告,也求神使用每一位隊員,用他們去觸摸及改變中國這些覺得被拒絕、不被愛的兒童的生命。
來源:am-ccsm
守望中國PayforChina 來源:我們的網站
1. 中國是自殺率很高的國家,自殺是中國人第五大死因,每年約有25萬人死於自殺,還有200萬人自殺未遂的。家中有人自殺,造成的傷痛往往非言語能形容,也不易與人分訴。讓我們在禱告中記念這些哀傷的家庭。許多信徒也認識自殺者的家人,願主感動弟兄姊妹把握機會,幫助這些抑鬱、無奈和無助的鄰居或朋友,特別是那些尚未有機會認識主耶穌大能的人。
2.自殺是中國15至34歲的青壯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少年人的壓力來自升學、感情和就業。對青、成年人而言,有工作壓力、經濟負擔,及子女教育經費的重擔。 基督徒年輕人也難免要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求主施恩給教會年輕一代,讓年長、成熟的信徒能幫助輔導他們,在真理上、信心上建造、鼓勵他們信靠主,祂必帶領我們脫離未知前途的憂慮,且要得勝有餘。
3.中國有不少的傳道人分享說:「再也不能讓我們的孩子五天在學校接受無神論教育,只有一天回到教會接受真理了!」基督教教育的需要迫在眉睫,好多城市的家庭教會都開始自己辦學校,也盼望有海外的教會或機構幫助他們繼續辦高中。由於這些學生馬上要讀高中,而公立高中所學的課程未能銜接。我們為已開辦了從幼兒園,甚至到初中的基督教學校來禱告並繼續支持他們的需要。
4.中國的重點大學得到國家的贊助,因此學費相較來說比較低。北大、清華的學費標準在全國高校內是最低的,反而一些民辦高職、高專的學費高得嚇人,呈現嚴重的質量與學費倒掛現象。農村家長最大的盼望是孩子將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也是他們一生辛勞的寄託。垂聽那些父母為子女能持守信仰,一生愛主的禱告。
5.相對家庭富裕的城市孩子,只需花較少的學費就能去讀著名學校,受良好的教育;而家庭貧寒的農村學子,支出了龐大的學費,卻只能上一般普通的學校。每位家長為了孩子都願意省吃儉用,或犧牲自己的益處。而這也正是農村教會奉獻缺乏,事工無法前進的主因之一。求主讓農村信徒更有信心,特別是那些在城裡打工將孩子留守家鄉的,幫助他們不但願意參與服事,也能樂意奉獻。
6.每年都有數千萬的新手媽媽,產後一個月自願宅在家中,足不出戶,遵守所謂傳統的「坐月子」。每天穿寛鬆的睡衣躺在床上,不能勞力,要讓身體恢復,同時不能淋浴,也不吃任何刺激性的食物。教會中的新媽媽們,極需過來人的指導與幫助。願教會中年長的姐妹能和新手媽媽建立友誼,成為她們的屬靈榜樣。也求主幫助新媽媽們,能堅信她們的孩子是神托付的產業,更是主所恩賜的禮物。
7.中國人做月子時盡量不能沾水,也忌吃稀飯、牛奶、果汁等,更不能吃生冷食物,因產後體質較差,生冷食物不易吸收,影響身體的恢復,且會透過母乳,直接影響嬰兒腸胃。新手媽媽必須盡快學會照顧嬰兒,適應新的生活形態。大多數母親做完月子後都會立即回到原工作崗位,並把嬰兒託給祖父母們照顧。我們為那些在照顧新生兒的基督徒祖父母祈求,求主幫助他們,因著虔誠愛主,都能成為兒孫們一生的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