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0-09-04發佈

紐西蘭位於東三門˙伯大尼門˙屬太平洋海域國家˙也是島嶼國家

紐西蘭第二大城基督城(Christchurch),今天凌晨發生芮式規模7.0的強烈地震。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表示,不會引發破壞性海嘯。紐西蘭位於所謂的「火環」(Ring of Fire)地震帶上。島上也有高密度的火山,因此地質活動頻繁,地震活躍,每年平均都有超過1000次的地震報告。

2010-09-04 晚 來自紐西蘭基督城當地基督身體
紐西蘭基督城今晨7級強震後,雖有相當程度的破壞及驚嚇,幸未出現重大災難及傷亡,實在感謝 上帝的眷顧!

請於近日為我們的城市和基督眾肢體守望:
為此次地震後(餘震不斷)人心的甦醒、本地教會的復興及城市重建-歸向基督,成為充滿基督香氣(代替世俗香氣)的城市;並十月下旬新市長、議會的選舉 代禱。

[註]:
基督城向以花園城市聞名於世 (例:每年市府都舉辦最佳社區街道、團體、個宅花園比賽),也是公認英國境外最像英國的城市。

早期英國移民來此拓荒以致命名、規劃建造城市,就帶著美好的屬靈異象,確認以基督、以教會為城市的建造與發展核心。城市內佈滿教堂與公園,城市的logo就是一座教堂。

然近年來本地一些傳統教堂有多處已被拍賣轉讓,但隨華人移民而建立的各華人教會,近年來增長明顯紛紛獨立購堂聚會。其餘現況簡介,請瀏覽以下基本官網:

http://www.christchurch.org.nz/photosvideos/index.asp
http://www.christchurch.org.nz/

基督城也是你的城市!

願天父上帝對紐西蘭基督城的旨意成就,在地如同在天!

-----------------------------------------------------------------------------------------
2010-09-04 中午
強震造成大規模破壞,市長派克(Bob Parker)宣布該市已經進入緊急狀態。派克透過全國性廣播說:「我們已經決定發布全市進入緊急狀態。如此一來,必要時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協助民眾從建築物中脫困、關閉街道。」

紐西蘭政府除了緊急成立危機管理中心外,總理約翰‧基和民防事務部長約翰‧卡特已乘坐一架軍用小飛機趕往災區視察。

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4日凌晨4時35分,震央位於南島基督城以西30公里處,震源深度16.1公里;目前已發生多起餘震,餘震最高達5.2級。基督城內到處是斷垣殘壁,部分建築完全損毀,有些區域停水停電,所有進出基督城的航班已經暫時停飛,鐵路也中斷運營。由於當地建築以低層、輕型木結構為主,重傷人員較少。

不過,紐西蘭警方表示,有人趁機搶劫受破壞的商店,為阻止趁火打劫,已將市中心封鎖。而基督城市長鮑勃‧帕克表示,對地震造成的嚴重破壞感到「震驚」,宣布城市進入緊急狀態。

紐西蘭已經啟動全國危機管理中心,民防事務部長卡特呼籲當地民眾保持鎮定,盡量避免外出。基督城市長鮑勃‧帕克提醒市民儲備水,注意檢查房屋狀況,避免可能出現的火災等後續災害。

規模7.0強震侵襲紐西蘭第2大城基督城(Christchurch),造成的災損可能高達14.4億美元。
地震委員會(Earthquake Commission)執行長辛浦森(Ian Simpson)說,他們預計這起震災相關保險理賠申請案大約會有10萬件,損失估計約在10億至20億紐西蘭幣之間。
紐西蘭的地震委員會是官方組織,負責天災善後工作。


˙請為上帝對紐西蘭˙基督城的心意禱告
˙請為在紐西蘭基督城基督的身體禱告

                                 

基督城簡介
(英語:Christchurch,中國大陸譯克賴斯特徹奇)
是紐西蘭第三大城市和南島第一大城。基督城市名是根據牛津大學基督教堂學院而來。此地區毛利名為Otautahi,意為「毛利酋長 Tautahi 的」。Tautahi 的部落曾在基督城雅芳河地區定居。基督城的經緯度為(-43.5333, 172.667)。基督城的現任市長是 Bob Parker。

人口分布
在2004年3月6日做的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基督城區的人口有344,100人,使基督城成為紐西蘭第二大城,南島第一大城。基督城郊區範圍是紐西蘭第三大,僅次於奧克蘭及威靈頓。

人種資料:89.8% 歐裔紐人(Pakeha)、5.1% 毛利人、4.0% 亞洲人、1.1% 其他

南極的出發點
基督城在南極探險史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羅伯特•斯科特和歐內斯特•沙克爾頓都是由位於基督城特爾頓的港口為南極探險的出發點。基督城基督城市中心還有斯科特遺孀塑的斯科特雕像來紀念他。

基督城國際機場是紐西蘭、義大利及美國南極計劃的主要基地。國際南極中心提供基地設施以及博物館還有遊客中心。

基督城地理
基督城位於紐西蘭南島中部的東岸,是坎特伯雷省最大的城市。基督城處於半島岸以及坎特伯雷平原中間,東有太平洋以及雅芳河和希斯寇特河的河口,南有海港山的火山岩坡,北有懷馬卡里里河。基督城城區平坦,而且高度僅在海平面上數公尺。
因為當地為數眾多的公園以及私人花園,加上家家戶戶都有栽種樹木,使基督城有「花園之城」的美譽。市中心有哈格利公園以及基督城植物園。哈格利公園提供場地作為很多戶外運動使用,比如說高爾夫、籃網球以及橄欖球運動;哈格利公園也是基督城交響樂團戶外表演場所。
基督城市中心是教堂廣場,廣場旁就是《基督教會》英國國教教堂。

基督城歷史
在基督城周圍紅峭壁的山洞中,考古學家發現最先在此區域定居的為獵食恐鳥的原住民部落。毛利人的口述歷史顯示在西元1000年起就有人定居在基督城一帶。接著來自北島東岸的Waitaha族在十六世紀移居到本地。到1830年為止移居到基督城的還有Ngati Mamoe以及Ngai Tahu族。
歐洲移民在1830年起開始出現,首先集中在利卡敦區域。1850年12月16日,英國坎特柏雷協會的4艘郵輪從利特爾頓港上岸,這4艘郵輪叫做「魯道夫」、「夏綠蒂•簡」、「喬治•西摩爵士」以及「克雷西」。
英國坎特柏雷協會的主要觀察者湯瑪斯船長對附近一帶做了地理調查。在1849年12月他開始規劃興建從Cooper浦,也就是後來稱為利特爾頓港,到現在基督城的路,中間經過薩姆納區。
英國皇家憲章在1856年6月30日認證基督城為一城市,始此地成為紐西蘭最老的城市。很多城內由建築師Benjamin Mountfort設計的哥德式建築就是從這時期來的。
從利特爾頓港到基督城在1960年代起有隧道可以通過。
2010年9月4日清晨於該城西方發生規模7.4的大地震,無人喪生但數百人受傷同時市中心也因這場地震毀損嚴重。

來源:維基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9F%BA%E7%9D%A3%E5%9F%8E


紐西蘭簡介
(英語:New Zealand,舊譯鳥施崙;毛利語:Aotearoa,音譯:「奧特亞羅瓦」,意為「長白雲之鄉」)、通稱紐西蘭,是個島嶼國家,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相距澳大利亞約1,600海里。紐西蘭兩大島嶼以庫克海峽分隔,南島鄰近南極洲,北島與斐濟及東加相望。紐西蘭人自稱Kiwi。

紐西蘭歷史
紐西蘭乃世上最年輕的移民國家之一。波里尼西亞移民約在西元 500年至 1300年間抵達,成為紐西蘭的原住民毛利人。
首批已知到此的歐洲人是奉荷蘭東印度公司之命而來的荷蘭人亞伯•塔斯曼(Abel Janszoon Tasman)所帶領的船隊,在 1642年抵達「南北島」西岸。當時他們不知兩島是分開的,故整體命名為 Staaten Landt(州地)。其後再依照他們在現今印尼巴塔維亞的基地名稱改為 Nieuw Zeeland。該基地原先命名是依照荷蘭本土的西蘭省。
1769年,庫克船長(James Cook)開始仔細研究紐西蘭,先後三次到訪南太平洋和紐西蘭,並為紐西蘭繪製地圖。其最初的地圖,把斯圖爾特島當作一個半島,把班克斯半島當做一個島嶼。庫克的地圖致使歐洲捕鯨船擴增在此地海域的活動,紐西蘭最終成為歐洲的殖民地。
《懷唐伊條約》(Treaty of Waitangi)於 1840年簽訂後,紐西蘭成為英國殖民地。但該條約有英文與毛利文二版本,英國皇室代表簽了英文版,毛利人簽了毛利文版。毛利文版承諾給毛利人「tino rangatiratanga」,這詞在毛利文意為「自治」,英文版卻翻譯成「首領位置」,雙方對文意及解讀不同。這詞和其他一些問題至今仍為紐西蘭政府與毛利人間的芥蒂。比如《海床和前灘的所有權》歸屬問題。
1907年,紐西蘭決定加入英國成為自治領地,而非加入澳洲聯邦。1947年,紐西蘭獨立。

紐西蘭地理
紐西蘭包含兩個主要島嶼,南島與北島 (紐西蘭),此外還有周圍一些小島。兩島之間為科克海峽。而首都威靈頓則位於北島的南端,臨柯克海峽。南島多冰河、峽灣,北島多火山、溫泉、地熱。
紐西蘭屬溫帶海洋性氣候,西側迎西風,並且雨量較多。由於氣候溫潤,牧草豐美。畜牧業採天然放牧(節省人工和飼料)。

認識紐西蘭˙為紐西蘭禱告
http://www.kp24-watchmen.com/mpray.php?day=2010-04-10
元首:英國女王;總理:John Key
首都:威靈頓(Wellington)
面積:270,534平方公里
人口:407.6萬人
主要宗教:基督教61.71%,無宗教35%,佛教/中國民間宗教1.13%,印度教0.95%,伊斯蘭教0.46%
官方語言:英語,毛利語,識字率99%

1. 求主開啟信徒屬靈的悟性,真知道福音的奧秘就是基督,在生活中活出神的話。
2. 為紐西蘭教會復興,聖靈火焚燒煉淨神兒女生命,重燃對主的愛火,成為主祭壇上的活祭,耶穌基督的燈塔,用福音轉化這國,影響鄰近國家。 
3. 祝福24/7的守望,求主賜福祂召聚的敬拜讚美禱告的祭司,讓烈火的神建立祂烈火的寶座,讓祂的愛的烈火從祂面前流出,點燃祂的新婦成為一團烈火,發光作鹽,使人出黑暗進入其妙光明。 
4. 為教會的種族融合,求主憐憫賜下恩典,讓基督的身體合一相愛,不分性別年齡,種族語言,身份地位職場,在主裡只有同一心靈,同一腳蹤,只願父的國降臨,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禱告。 
5. 為毛利人發現在全備的福音裡,更可發揚自己本身的文化禱告。 
6. 為約書亞世代、各行各業各環節的領袖興起代禱。 
7. 華人(港、台、中)移民雖然75%自稱為「基督徒」,但定期出席主日只佔12%,但不少華人教會人數增多。請為華人能接受挑戰、勇於作門徒,並投身宣教(本族的和跨文化的)禱告。 
8. 為猶太人回歸禱告:紐西蘭境內約有7,000名猶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