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禱告
- 網站簡介
- 奉獻參與
- 東三門
- 回上一層
- 獅子門
- 金門
- 回上一層
- 金門(便雅憫門)簡介
- 金門的國家
- 中華民國(台灣)
- 香港
- 老撾(寮國)
- 泰國
- 柬埔寨
- 緬甸
- 孟加拉
- 不丹
- 尼泊爾
- 印度
- 巴基斯坦
- 伊朗
- 2010年守望金門
- 2009年守望金門
- 2008年守望金門
- 伯大尼門
- 列國
- 中國
- 以色列
- 先知信息
- 無花果之聲
- 各類禱告
- 禱告事項
- 回上一層
- 以色列 / 巴勒斯坦
- 中東北非
- 未得之民
- 12門國家
- 給祂15分鐘
- 全球247禱告城牆
- 絲路365禱告倡議
- 新冠肺炎,耶穌掌權!
- 列國在斷定谷
- 回家聚集
- 2019 全球40天禁食禱告(合一、復興、收割)
- 回上一層
- 全球40天禁食禱告
- 10/40福音視窗禱告區
- 與神親密對話
- 悔改禱告
- 復興浪潮
- 每週更新禱告文區
- 列國/全球關鍵事件
- 每日宣告禱告:
- 每日禱告文 (2019/9/28)
- 每日禱告文 (2019/9/27)
- 每日禱告文 (2019/9/26)
- 每日禱告文 (2019/9/25)
- 每日禱告文 (2019/9/24)
- 每日禱告文 (2019/9/23)
- 每日禱告文 (2019/9/22)
- 每日禱告文 (2019/9/21)
- 每日禱告文 (2019/9/20)
- 每日禱告文 (2019/9/19)
- 每日禱告文 (2019/9/18)
- 每日禱告文 (2019/9/17)
- 每日禱告文 (2019/9/16)
- 每日禱告文 (2019/9/15)
- 每日禱告文 (2019/9/14)
- 每日禱告文 (2019/9/13)
- 每日禱告文 (2019/9/12)
- 每日禱告文 (2019/9/11)
- 每日禱告文 (2019/9/10)
- 每日禱告文 (2019/9/9)
- 每日禱告文 (2019/9/8)
- 每日禱告文 (2019/9/7)
- 每日禱告文 (2019/9/6)
- 每日禱告文 (2019/9/5)
- 每日禱告文 (2019/9/4)
- 每日禱告文 (2019/9/3)
- 每日禱告文 (2019/9/2)
- 每日禱告文 (2019/9/1)
- 每日禱告文 (2019/8/31)
- 每日禱告文 (2019/8/30)
- 每日禱告文 (2019/8/29)
- 每日禱告文(2019/8/28)
- 每日禱告文 (2019/8/27)
- 每日禱告文 (2019/8/26)
- 每日禱告文(2019/8/25)
- 每日禱告文 (2019/8/24)
- 每日禱告文 (2019/8/23)
- 每日禱告文 (2019/8/22)
- 每日禱告文 (2019/8/21)
- 每日禱告文 (2019/8/20)
- 2019全球40天禁食禱告
- 2018全球40天禁食禱告
- 經濟/饑荒
- 教會
- 其他
- 最新禱告
- 消息信息
- 緊急代禱
- 分享
- 使徒中心
- 好站連結
- 聯絡我們
同運分子承認「同性戀基因」不存在
於2009-06-29發佈
同性戀運動(下稱「同運」)其中一條不容置疑的信條,是堅稱「同性戀基因」(gay gene)的存在,或稱為遺傳標識(genetic marker),可導致同性相吸。到目前為止,從未有科學家證實同性戀取向是由遺傳因素造成的。現在,至少有一名英國知名同運領袖承認這個事實。
彼得‧塔切爾(Peter Tatchell)是一位生於澳洲的英國同運分子,他創立了一個名為OutRage!的「直接行動」小組,專門為媒體炒作噱頭,比如擾亂教會聚會等。塔切爾在Spiked Online上寫道,他同意科學界一致的看法,認為「同性戀基因」的確不存在。
承認基因不會決定性傾向
塔切爾寫道:「基因與荷爾蒙可以預早(predispose)使人偏向一種性慾(sexuality),而非另一種,但只是偏向而已;偏向(predisposition)與決定(determination)是兩回事。」這與一些研究人員試圖斷定同性吸引純粹源於遺傳的講法剛好相反。
同運分子一貫引用「同性戀基因」理論來支持他們的立場,認為任何以道德為基礎反對同運的觀點,就等同於歧視左撇子或不同膚色的人。他們以這理論指控基督徒及其他反同運人士,稱他們為種族主義者及心胸狹窄的人。
塔切爾甚至承認,已有人改變其「性向」。他說:「如果異性戀和同性戀真的是由基因預先決定的…那我們如何解釋雙性戀,或有些人突然間在中年期由異性戀變為同性戀(或由同性戀變為異性戀)?沒辦法解釋。」
他寫道,性這東西「比起任何遺傳因果關係(genetic causality)的理論,更加難以確定、模糊及重疊。比如,性慾是有彈性的(sexual flexibility)…跟遺傳理論中性慾預定(erotic predestination)那種僵硬講法並不符合。」
同性戀傾向並非生來如此
比爾‧繆倫勃格(Bill Muehlenberg)是個基督徒作家和哲學講師,他稱塔切爾這一說法十分難得,且「令人目耳一新」,「在同性戀者的誠實上是個啟發性的個案」。繆倫勃格又說,他一向主張同性戀決定論只屬假設性,他這樣說,就被同運的游說分子「咆哮」多年。繆倫勃格寫道:不管誰這麼說,最終就是揭穿他們的迷思,說同性戀者是「生來如此」,避免不了,或不能改變的傾向。
繆倫勃格繼續說,同運分子一直利用「同性戀基因」理論來「否認同性戀者可以有選擇,使他們看起來無法自己;並辯稱任何對同志生活方式的批評,都與批評左撇子和紅頭髮一樣愚蠢。這是同運分子一直以來的伎倆。他們已成功地鼓惑天真的大眾,相信同性戀者真的是天生如此,是改不了的。」
(來源:香港國度復興報)
彼得‧塔切爾(Peter Tatchell)是一位生於澳洲的英國同運分子,他創立了一個名為OutRage!的「直接行動」小組,專門為媒體炒作噱頭,比如擾亂教會聚會等。塔切爾在Spiked Online上寫道,他同意科學界一致的看法,認為「同性戀基因」的確不存在。
承認基因不會決定性傾向
塔切爾寫道:「基因與荷爾蒙可以預早(predispose)使人偏向一種性慾(sexuality),而非另一種,但只是偏向而已;偏向(predisposition)與決定(determination)是兩回事。」這與一些研究人員試圖斷定同性吸引純粹源於遺傳的講法剛好相反。
同運分子一貫引用「同性戀基因」理論來支持他們的立場,認為任何以道德為基礎反對同運的觀點,就等同於歧視左撇子或不同膚色的人。他們以這理論指控基督徒及其他反同運人士,稱他們為種族主義者及心胸狹窄的人。
塔切爾甚至承認,已有人改變其「性向」。他說:「如果異性戀和同性戀真的是由基因預先決定的…那我們如何解釋雙性戀,或有些人突然間在中年期由異性戀變為同性戀(或由同性戀變為異性戀)?沒辦法解釋。」
他寫道,性這東西「比起任何遺傳因果關係(genetic causality)的理論,更加難以確定、模糊及重疊。比如,性慾是有彈性的(sexual flexibility)…跟遺傳理論中性慾預定(erotic predestination)那種僵硬講法並不符合。」
同性戀傾向並非生來如此
比爾‧繆倫勃格(Bill Muehlenberg)是個基督徒作家和哲學講師,他稱塔切爾這一說法十分難得,且「令人目耳一新」,「在同性戀者的誠實上是個啟發性的個案」。繆倫勃格又說,他一向主張同性戀決定論只屬假設性,他這樣說,就被同運的游說分子「咆哮」多年。繆倫勃格寫道:不管誰這麼說,最終就是揭穿他們的迷思,說同性戀者是「生來如此」,避免不了,或不能改變的傾向。
繆倫勃格繼續說,同運分子一直利用「同性戀基因」理論來「否認同性戀者可以有選擇,使他們看起來無法自己;並辯稱任何對同志生活方式的批評,都與批評左撇子和紅頭髮一樣愚蠢。這是同運分子一直以來的伎倆。他們已成功地鼓惑天真的大眾,相信同性戀者真的是天生如此,是改不了的。」
(來源:香港國度復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