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禱告
- 網站簡介
- 奉獻參與
- 東三門
- 回上一層
- 獅子門
- 金門
- 回上一層
- 金門(便雅憫門)簡介
- 金門的國家
- 中華民國(台灣)
- 香港
- 老撾(寮國)
- 泰國
- 柬埔寨
- 緬甸
- 孟加拉
- 不丹
- 尼泊爾
- 印度
- 巴基斯坦
- 伊朗
- 2010年守望金門
- 2009年守望金門
- 2008年守望金門
- 伯大尼門
- 列國
- 中國
- 以色列
- 先知信息
- 無花果之聲
- 各類禱告
- 禱告事項
- 回上一層
- 以色列 / 巴勒斯坦
- 中東北非
- 未得之民
- 12門國家
- 給祂15分鐘
- 全球247禱告城牆
- 絲路365禱告倡議
- 新冠肺炎,耶穌掌權!
- 列國在斷定谷
- 回家聚集
- 2019 全球40天禁食禱告(合一、復興、收割)
- 回上一層
- 全球40天禁食禱告
- 10/40福音視窗禱告區
- 與神親密對話
- 悔改禱告
- 復興浪潮
- 每週更新禱告文區
- 列國/全球關鍵事件
- 每日宣告禱告:
- 每日禱告文 (2019/9/28)
- 每日禱告文 (2019/9/27)
- 每日禱告文 (2019/9/26)
- 每日禱告文 (2019/9/25)
- 每日禱告文 (2019/9/24)
- 每日禱告文 (2019/9/23)
- 每日禱告文 (2019/9/22)
- 每日禱告文 (2019/9/21)
- 每日禱告文 (2019/9/20)
- 每日禱告文 (2019/9/19)
- 每日禱告文 (2019/9/18)
- 每日禱告文 (2019/9/17)
- 每日禱告文 (2019/9/16)
- 每日禱告文 (2019/9/15)
- 每日禱告文 (2019/9/14)
- 每日禱告文 (2019/9/13)
- 每日禱告文 (2019/9/12)
- 每日禱告文 (2019/9/11)
- 每日禱告文 (2019/9/10)
- 每日禱告文 (2019/9/9)
- 每日禱告文 (2019/9/8)
- 每日禱告文 (2019/9/7)
- 每日禱告文 (2019/9/6)
- 每日禱告文 (2019/9/5)
- 每日禱告文 (2019/9/4)
- 每日禱告文 (2019/9/3)
- 每日禱告文 (2019/9/2)
- 每日禱告文 (2019/9/1)
- 每日禱告文 (2019/8/31)
- 每日禱告文 (2019/8/30)
- 每日禱告文 (2019/8/29)
- 每日禱告文(2019/8/28)
- 每日禱告文 (2019/8/27)
- 每日禱告文 (2019/8/26)
- 每日禱告文(2019/8/25)
- 每日禱告文 (2019/8/24)
- 每日禱告文 (2019/8/23)
- 每日禱告文 (2019/8/22)
- 每日禱告文 (2019/8/21)
- 每日禱告文 (2019/8/20)
- 2019全球40天禁食禱告
- 2018全球40天禁食禱告
- 經濟/饑荒
- 教會
- 其他
- 最新禱告
- 消息信息
- 緊急代禱
- 分享
- 使徒中心
- 好站連結
- 聯絡我們
耶路撒冷郵報的民意調查敲響共存警鐘
耶路撒冷全球華人敬拜中心 著作所有
新聞出處:JP
新聞日期:2022/05/29
來源:CANWF 2022.5.31 蒙允刊載
結合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國家願景不需要因著政府而消亡。
納夫塔利.班奈特(Naftali Bennett)和曼蘇爾.阿巴斯(Mansour Abbas)在以色列議會。(照片來源:Emmanuel Dunand/AFP via Getty Images)
週五公佈的《耶路撒冷郵報》民意調查得出了三個重要結論。
第一個與最可悲的一點是以色列近70%的人不希望阿拉伯政黨未來成為聯合政府的一部分。
這個數字不僅包括以色列猶太人,還包含著以色列阿拉伯人。根據民意調查顯示,以色列兩百萬名阿拉伯人中約有40%的百姓認為總理納夫塔利.班奈特、外交部長亞伊爾.拉皮德(Yair Lapid)和阿拉伯聯合黨(Ra'am,註:拉姆黨)黨魁曼蘇爾.阿巴斯所嘗試的執政實驗失敗了,並認為不應再重蹈覆轍。
儘管他們在過去一年中看見聯合政府的執政成果,可能也正因為此,才認為不該再重蹈覆徹,大多數以色列人不希望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共同在政府中執政。
第二個要點是如果宗教錫安主義者政黨中的極右翼(Otzma Yehudit)派系領袖伊塔馬爾.本-格維爾(Itamar Ben-Gvir)在未來的選舉中獨自參選,他將會在議會獲得約六個席位。
宗教錫安主義者黨議員伊塔馬爾.本-格維爾與拉姆黨黨魁曼蘇爾.阿巴斯發生衝突,因為阿巴斯宣布他不會在2022年5月11日的解散國會案中投下支持票。(照片來源:MARC ISRAEL SELLEM/JP)
讓我們想想本-格維爾是誰,他是凱煦黨(Kach)創始人梅爾.卡漢(Meir Kahane)的追隨者,梅爾.卡漢是激進組織先前的領導人,直到最近他還在希伯崙(Hebron)的家中掛著恐怖份子巴魯克.戈登斯坦(Baruch Goldstein)的照片。戈登斯坦是美國出生的以色列醫生,1994年時,他在希伯倫的麥比拉洞(Machpela Cave)屠殺了二十九名穆斯林。
第三點是無論在哪種情況下,民意調查中顯示反對派領導人班傑明.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不可能組建聯合政府,並且也無法達到在以色列建立政府所需的六十一個席位。
以色列是個擁有九百萬人口的國家。其中七百萬是猶太人,兩百萬是阿拉伯人,裡頭包含著穆斯林和基督徒。他們不是住在別的地方,他們都和猶太人一起住在像耶路撒冷、雅法(Jaffa)、盧德(Lod)、阿卡(Acre)和其他的城市中,由此可知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一起工作,一起買東西也一起生活著。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都在同一個政府是現實生活的直接延伸。這樣的情況有時很難、很複雜,甚至令人難以忍受,但是共存對所有以色列人而言是對的事情,無論對猶太公民還是阿拉伯公民都是一樣的。
本-格維爾的想法卻與「共存」恰恰相反,他不想與居住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相處。他彷彿是美國白人至上主義的以色列版本。
本-格維爾聲望的上升來自於他成功利用了以色列的一種情緒,就是「政府是軟弱的」這種想法,讓人民認為政府在打擊恐怖主義方面做得還不夠,而且經常向美國等西方大國投降。當你是一個不用負擔責任且從未被要求做出影響國家發展決定的政治家時,這的確是個容易推動和讓人信服的想法。
雖然民意調查的結果體現了大眾的想法,但仍應該引起那些希望生活在一個提倡平等、自主和公民自由之國民的關注。本-格維爾的名聲上升是合法的,他也的確在政治上做出令人難以置信的成果。但是如民意調查所示,反對「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夥伴關係」的轉變,以及本-格維爾的崛起顯示出以色列的另一面,而這一面是建立以色列國並為它的存在而戰的人們所無法想像的。
這表示即使以色列復國後,過了七十四年,以色列仍然必須決定它想往哪裡去。以色列要將國內的猶太公民和阿拉伯公民分開呢?還是要努力實現兩民族間更大的融合?這是班奈特政府試圖透過展現合作夥伴關係的樣貌來給出的答案,而本-格維爾則想以不同信息來回答,就是「猶太力量之一就是在以色列土地上統治阿拉伯人」。
週五公佈的民意調查應該為以色列敲響了警鐘,雖然現任政府有可能會在未來幾週內垮台,但這並不代表結合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國家願景需要隨之消亡。共存的願景仍然是以色列人都應該努力的方向,也確實是保持以色列的猶太和民主特徵的唯一途徑。
以賽亞書14:1
耶和華要憐恤雅各,必再揀選以色列,將他們安置在本地。寄居的必與他們聯合,緊貼雅各家。
詩篇133:1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
禱告方向:
求神賜下合一在以色列的政府與人民中,除去所有想促成族群對立的手段,使猶太人與阿拉伯人都能和睦相處並一起生活在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