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22-03-02發佈


以色列槓桿力?
新聞出處:Haaretz
新聞日期:2022/3/1
中譯:Nata 蒙允刊載

以色列主動提出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進行調解,但這樣做需要以色列國家領袖們停止對弗拉基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如此敬畏的態度,並認識到他們實際上對俄羅斯擁有一些影響力

烏克蘭和俄羅斯代表於2/28週一開始在白俄羅斯邊境的會談,似乎無濟於事。俄羅斯甚至拒絕象徵性的停火,因為俄羅斯軍隊繼續轟炸烏克蘭城市,其軍事部隊繼續試圖深入鄰國-基本上沒有成功。

但已經在談論尋找新的談判場所,以色列再次參與其中。班內特總理甚至在週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的電話中提出了這個問題,顯然是在上週五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的電話中被要求這樣做後提出的。

這種會談現實嗎?從澤倫斯基的角度來看,派代表到耶路撒冷肯定比讓他們會見白俄羅斯的同行更可取,白俄羅斯已經不僅僅是俄羅斯的保護國,現在正被用作攻擊他的國家的另一個基地。

以色列還與俄羅斯達成了謹慎的協議,即他們的安全部隊不會在兩國領土上進行暗殺,因此烏克蘭人至少在那裡會很安全。

但即使舉行這樣的會談,他們是否有可能在持續的衝突中達成解決方案?以色列作為東道主或調解人能實際地提供幫助嗎?

為了使這樣的談判取得成功,需要兩個條件:雙方需要準備好達成協議;東道主或調解人需要一些槓桿來驅使他們這樣做。

直到本週,普丁似乎極不可能接受任何允許烏克蘭繼續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控制其外交政策和擁有自己軍隊的協議。他竭盡全力明確表示,他本身並不認為烏克蘭是一個合法國家,他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拆除基輔的「新納粹軍政府」,並使烏克蘭「非軍事化」。

但隨著入侵進入第五天,俄羅斯數量上佔優勢的力量仍在努力實現其目標,以及西方世界-甚至德國-最終團結起來,以前所未有的制裁懲罰普丁的俄羅斯,也許甚至他也可能正在尋找一種爬下來的方法。

這仍然是一個複雜的局勢,一個尚不可想像的局勢,將使普丁能夠在不失體面的情況下命令他的部隊返回基地。以色列現在計劃投票贊成聯合國大會譴責俄羅斯的決議,但在這場衝突中仍然沒有做出承諾。

然而,如果以色列充當調解人,她有什麼影響力嗎?

自2008年普丁入侵喬治亞(Georgia)時開始開展運動,防止前蘇聯共和國離西方太近以來,以色列一直痛苦地保持中立。作為美國的親密盟友,她顯然不能站在俄羅斯一邊。但出於對居住在俄羅斯的數十萬猶太人安全的擔憂,她也不想對抗其領袖。

2015年9月,俄羅斯向敘利亞派遣軍事特遣隊拯救阿薩德政權,從而加強了這一政策。以色列當時的感覺是,俄羅斯可以結束以色列攻擊敘利亞境內伊朗目標的相對自由,因此以色列必須對莫斯科的野心格外敏感。

時任總理納坦雅胡荒謬地採取此一政策,試圖暗示他與普丁有「特殊關係」,甚至將其他兩位的照片「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和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並其他人」放在他2019年第二次競選活動的核心。

無論美國政府施加多大壓力,以色列都堅持對俄羅斯的嚴格中立立場,直到上週四,外交部長拉皮德成為普丁上台以來第一位譴責俄羅斯行為的以色列主要政治家。

俄羅斯駐以色列大使以有節制的語氣回應,稱兩國之間的軍事協調「將繼續」,並且「以色列是我們俄羅斯在敘利亞採取行動的永久合作夥伴。」

因此,如果以色列可以批評俄羅斯,那麼就還不致於天都垮了,是值得重新評估以色列對普丁憤怒的極大恐懼。

與一些以色列專家的擔憂相反,當俄羅斯最初於2015年向敘利亞派遣部隊時,她也擔心以色列的反應。正如當時莫斯科的一名官員所說:「以色列是該地區最強大的參與者。如果她想毀掉普丁幫助阿薩德生存的計劃,她可以。」

納坦雅胡與普丁達成的協議-以色列不會攻擊阿薩德的任何部隊,同時將繼續打擊敘利亞的伊朗人-被視為納坦雅胡設法贏得的讓步。然而,這實際上也是對普丁有利的協議,因為他急於為他在大馬士革的客戶獲得豁免權。

俄羅斯可能是一個軍事大國,但她缺乏維護和加強遠離其邊境的大型任務的能力。她以相對有限的手段維持阿薩德的生命:幾十架戰鬥機、一個防空炮台以及數百名雇傭軍和特種部隊特工。這不足以阻止以色列在敘利亞領空飛行。

以色列對俄羅斯猶太人的擔憂雖然有正當理由,但也是對俄羅斯總統的誤解。普丁仔細研究了蘇聯解體的原因,並認為其中之一是對猶太人的對抗,他認為猶太人是一個全球大國。

猶太顧問和寡頭是普丁核心圈子的核心人物—-當然包括俄羅斯以色列人億萬富翁羅曼·阿爾卡季耶維奇·阿布拉莫維奇(Roman Abramovich),他現在急於通過提議幫助與烏克蘭的調解來輓救他的信譽。這是一個相當明目張膽的公關舉動,因為烏克蘭人極不可能信任普丁曾經被稱為「我們的寡頭」的人。

以色列對普丁的恐懼被大大誇大了,如果其領導人能夠克服此恐懼,他們會意識到他們實際上有一些影響力:無論是在他敘利亞的利益方面,還是在動員主要猶太組織方面。

這可能不足以讓普丁簽署他無法支持的停火協議,但此影響力確實給了以色列比她目前理解其更多的選擇。

然而,要做到這一點,以色列人需要看穿納坦雅胡將普丁塑造成一個萬能天才的形象,以色列絕不能。

在不久的將來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很小。班內特似乎和納坦雅胡一樣對普丁很敬畏。

以色列最好不要把自己設為調解人「譯者註:以色列國內已有此民意,許多人認為以色列不必淌這渾水,就讓歐洲國家自行解決。」。此外,作為一個避免就結束自身佔領進行談判的國家,試圖解決另一個佔領可能會有點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