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3-10-15發佈

認識、關懷普世未得之民2003年八月˙婚禮風情

婚禮風情
炎熱的夏季正展示孕育於一個春天的戀情終於有了結果,要舉行婚禮。婚禮是綻放心情的日子,即便容貌平庸的女子,披上聖潔的婚紗,她的美麗也足已使整個世界傾倒。這一天,你可以看到無數的鮮花,空氣中洋溢著新人的新婚呢喃,二人快樂將從這一天開始。 由喜慶的婚禮,想到未得之民的婚姻情況,有可喜可賀之處,也有可悲可歎之境。來,讓我們對東西方的婚姻作一縱覽。

西方自由戀愛結婚
早在三十年前,有西方社會學家預言:婚姻,將隨著社會的發展如恐龍般從這個世界消失。他們認為,人已無需要靠一張結婚證書,來維繫二人相守在一起。社會學家也預言:兩性的關係將會從婚姻,演變到其它很離譜的方式來維繫。他們毫無疑問地認為:現代化將會使人類的婚姻成為歷史。古老文明國家,一男一女之間,從不需要教導要有一生的承諾。可幸的是邁進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有85-90%的戀人贊成結婚。在南美一些民族中,男女的角色劃分得十分清楚;在北美城市的一些社區中,男女的角色已含糊不清。無論如何,決定一對男女是否該結婚的最大因素,是他們之間的感情。因為將來如何,終歸是小倆口自己的事。

媒妁之言
與西方的自由戀愛比較,東方仍有許多國家的婚姻傳統,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基礎上。他們認為兩人的婚姻聯繫了兩個家族,因此,家人必須參與。在許多情形下,家長也會徵求小倆口的意思。但多半認為年輕人缺乏經驗,未懂人情世故,無法把握終生大事,故此要家長參與,提供指導和幫助篩選。

一位印度人在與蒙他那大學的史迪夫‧鄧肯〈Steve Duncan〉交談中直率地的說:「你們美國人對愛情的看法十分愚蠢。看看你們,離婚率高達50%!雖然你們以沸騰的熱戀開始,但不久之後感情就開始降溫,最後變得冰冷。我們印度剛好相反,婚姻以不冷不熱開始,兩人住在一起,生兒育女,一起面對失望與危機,感情漸漸增加,最終沸騰。羅曼蒂克的愛情如過眼煙雲,只有委身與通力合作最重要。美國人什麼時候才能明白這人生的真諦?」

媒妁之言的婚姻有好也有壞。如那位印度紳士所說,對家族的委身,才是使媒妁之言的婚姻,較自由戀愛的婚姻,更加穩固的重要原因。

可是,媒妁之言的婚姻卻常被用來滿足家族的經濟需要。男女雙方家庭透過婚姻來作金錢上的交易,往往雙方的決定,對新郎新娘可能是非常不人道的安排。假如女方應當給男方嫁妝而沒給時,男方就可殺死新娘。另外,男方替未來岳父做工作為聘金,有時也會被當做奴隸一般使用。

不正常的婚姻
前兩日所提到的兩種主要婚姻形式各有劣蹩。另還有一些「婚姻」形式更不可效仿。

如美國的「拉斯維加斯快婚」,一對男女可去拉斯維加斯或內華達州其他城市,用不著家人同意或知曉,立即就可舉行一快速婚禮。難怪內華達的離婚率最高。

伊朗有所謂的「試婚」,一對男女可結婚一段時間隨即分手。遜尼派穆斯林反對這做法,伊朗什葉派穆斯林則認為它合乎可蘭經的教導,可以接受。無庸諱言,這種短暫婚姻讓男人享受性自由而不用負責任。

埃賽俄比亞南部有些族群,用殘暴方式達成婚姻。那位稱為「新郎」的男子,如果看中了一個女孩,就會與他的親信將那女孩綁架來,直至她懷孕為止。之後男方的家長會去向女方家人道歉,請他們同意這樁婚事。由於女兒已不再是處女,沒人會再要她,女方大多數都被迫答應。

信奉佛教的某些西藏族群,例如摩梭族〈Mosuo〉,給女子與許多男子睡覺的自由。在這樣的文化中,沒有父親這字,只有叔叔伯伯。孩子們幾乎都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誰。

聖經對婚姻的看法如何?
聖經並沒禁止媒妁之言的婚姻。事實上,在聖經撰寫的時期,那是相當普遍的習俗。但也沒任何蹟象顯示聖經禁止以愛為本的婚姻。〈見創24:67中的以撒與利百加,29:20,30中的雅各與拉結,得2:2-4中的波阿斯與路得〉。不過,那些是神眼中不可或缺的事呢?

首先,基督徒須與基督徒結婚,並且婚姻是一生的承諾。基督教裏沒有「試婚」 這回事。神在瑪2:16說:「休妻的事,是我所恨惡的。」 在那之前幾節,祂說人的配偶是他 「盟約」 的妻。盟約是個非常強的字眼,指一個不可毀壞的合約。

弗5:25-33勸勉丈夫要以一個表達委身、保護與自我犧牲的方式來愛妻子。丈夫當本著愛妻子的心,替妻子的好處著想而做決定。基督如何為教會捨命,丈夫也當以同樣犧牲的方式為妻子 「捨命」。這是很重的命令!但請注意保羅在以弗所書並沒提到任何關於激情或羅曼蒂克的事。有些基督徒婚姻講座恐怕著重文化的價值觀過於神的價值觀吧!根據弗5:22-24的教導,妻子應當 「順服」 丈夫。按照西方傳統字典,順服是指服從另一人的權威的意思〈當然那權威應當是配得尊敬與信靠的〉。在現今文化中,「順服」 這字帶著負面的意味,因為我們畢竟以不屈服於人為傲。大眾景仰的英雄,都是單槍匹馬地闖天下之人,且多半向舊有制度挑戰。可是結果卻產生叛逆的兒女與高離婚率。

弗5:21教導我們 「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 因此不論社會教導什麼,我們都該遵行這勸勉。我們在天上充滿愛心的父神,希望所有人都享受美滿的婚姻生活,但祂更願我們成為基督的新婦,與祂進入神聖的詔約。

求主祝福世上所有基督徒的婚姻,以致能吸引世上的男女來到祂面前。求主感動本月我們所禱告的每個族群,讓人來就近和信靠主耶穌這位守約施慈愛、以永遠的愛來愛我們的新郎。 

新婚宣教士
魯素‧迪布勒〈Russell Deibler〉是位資深宣教士,帶著新婚妻子達玲〈Darlene〉前往現今易名為印尼的荷屬東印度群島,1938年抵達爪哇宣教工場。幾星期後,在一個宣教會議中,大家一致贊成派魯素與達玲和另一對夫婦,去新幾內亞的威搜湖區〈Wissel Lakes〉傳福音。當時政府不准婦女進入那地區,因為「凡進入內陸者需有超凡的體力與耐力」。當魯素與一位同工沿著艱險無比的山路進入威搜湖區時,達玲就留在瑪克撒〈Makassar, Celebes〉。她每天學習印尼話,做翻譯與教導工作。
經過十八天艱難的跋涉,走過高山峻嶺與冰凍溪流之後,兩位宣教士終於到達威搜湖區。當魯素回到瑪克撒時,達玲幾乎認不得自己的丈夫了。彎曲艱難的山路與糧食的短缺,體重掉了六十多磅!雙腳因嚴重的森林黴菌而潰爛。他回來後,達玲每天都要用鉗子將已死的皮一層層扒掉。對魯素與達玲來說,這都是件十分痛苦的事,可是除此之外,沒有別法能治黴菌。儘管如此,在神與達玲眼中,那雙潰爛不堪的腳卻是那樣的美好。〈明日續〉

求主幫助和加力量給至今飄流在外的宣教士,給他們信心和力量,承受和勝過聖工中的一切艱難困苦。也求主記念他們的勞苦和將自己的擺上。 

未聽過福音的婦女
當魯素第二次去到威搜湖區時,當地土著問他說:「你太太在哪里?怎麼不帶她一起來?」魯素限於有限的土語,無法將政府的規定說清楚,只能說:「我們的酋長說『不可以』」。其實當時政府已批准達玲去新幾內亞,只是魯素尚不知此消息。
等待了幾個月後,達玲與丈夫一同徒步進去新幾內亞的叢林內部。剛到達目的地,還正在安置各項用品時,就聽到叢林中傳來卡拋庫〈Kapauku〉男人的興奮呼聲。「你的女人在哪里?」他們問魯素。達玲為了能清楚看見這些土人,爬到了樹上。他們仔細觀察她的皮膚,還將袖子推上去,要看她的手是否也和臉孔同樣顏色,甚至還捏她,要確定她是真的人。不久,一些婦女手拿烤好的蕃薯跑來送給她,達玲覺得「回到了家!」。〈明日續〉

求主幫助宣教士能學會和使用不同的方言,與本地的人有更好的交通,訴說神的恩典榮耀祂自己,且使各族群認識祂的名。 

宣教士經歷神的平安
1942年三月,戰爭的陰影從地平線升起。日兵開車進入宣教士的住處,說:「我們要帶走這裏所有的男士。」幾分鐘後魯素被推上卡車,他轉過身輕聲向車後的達玲說:「親愛的!記住一件事,神永不會離開或丟棄我們。」那是達玲最後一次見到他。
1943年五月,達玲也被送去堪皮利〈Kampili〉的肺病療養院,她與其他同伴在那裏過了約四年的戰犯生活。達玲邀請同室囚犯一起讀神的話語和禱告。後來達玲寫道:「我深信我們在八號牢房經歷到平安,因為我們藏在神屬靈的蔭庇下,除此之外,沒有別的避難所。」達玲甚至找機會向有虐待狂的雅瑪基集中營營長做見證。他聽了見證後,行為有所改變。
戰後,達玲去探望了丈夫的墳墓。1949年,她隨同新任丈夫傑羅‧蘿斯〈Gerald Rose〉回到威搜湖區,繼續在丹尼族〈Dani〉中做開荒佈道的工作。

求主記念一切為他名受逼迫和對他至死忠心的人,也因這台演給世人和天使看的戲,主名得榮耀。 

保加利亞與希臘的波瑪克人Pomak
蘇菲亞淚眼模糊地向家人揮手道別,她的婚禮已結束,在往新郎家的路上,蘇菲亞回想她為這大喜的日子所做的一切準備:一邊上學,一邊改進她的織布技巧,和準備嫁妝。新郎溫柔地擦掉她的眼淚,她將頭輕靠在他胸膛。
蘇菲亞是住在保加利亞的波瑪克穆斯林。像大多數波瑪克人一樣,少年時期就結婚。婚禮後,新娘總會掉下幾滴喜悅的眼淚。他們族名的意思是「受苦之人」,十四世紀後期被迫信奉伊斯蘭教,之後就一直保持伊斯蘭教生活,這對他們可真是個考驗,因為他們住在以基督徒為主的地區,他們覺得受到希臘與保加利亞人的歧視。波瑪克穆斯林說,保加利亞曾逼迫他們,要他們改信基督教,否則不許買土地或自由出入。因為有壓力,波瑪克人不願信耶穌。

求主差遣祂的僕人,將基督為人捨命流血的生命帶給波瑪克人。 

美國厚匹印第安人 Hopi
部落典禮儀式舉行完畢,野餐中,一位厚匹少女低頭垂著眼簾、心意已定地走向一群年輕男子。其中一位仿佛已在等待她,就從那群人中緩緩走出來迎向她。她遞給他一件東西,頓時全場鴉雀無聲,大家都以期待的眼神,專注地看著他們,他會接受她的禮物嗎?他接受了!頓時,群情振奮,興致勃勃地談論剛才的一幕。
當一位厚匹女孩決定了未來的結婚對象時,就會挑出他,送他一甜玉米饅頭。男的若接受,就表示與她訂婚了。這對未婚夫妻還需舉行一些儀式,例如:碾玉米、砍柴、挑水與織衣物,表示彼此蒂結同心,雙方家人也因此聯合一起。婚禮當天,家人替新人在同一臉盆裏洗頭,然後將兩人頭髮編在一起,象徵二人成為一體。
主耶穌在一個婚宴上,行了祂的第一個神蹟,將水變成酒。祂參與婚宴且行神蹟,表示祂對婚姻的祝福。

求主開厚匹族人的眼睛,明白主耶穌是他們忠實的新郎,渴望他們接受祂那偉大無比的愛情。 我屬我的良人,我的良人也屬我。(歌6:3)

墨西哥阿美利族 Ameri
鮑爾〈Erik Powell〉的教會決定認領位於墨西哥中部偏遠地區的一個納華投〈Aztec Nahuatl〉印地安村時,鮑爾就加入一個差會,成為向阿美利族傳福音的宣教士。經過三天艱辛的山路跋涉之後,鮑爾與福音錄音會的一位技術員抵達了那村莊,並獲准錄下他們的地方語言。族中一位米古爾充當錄音員,他們將路加福音十五章浪子的故事,一句一句地告訴米古爾,然後他以母語錄下來。
錄完之後,他們將納華投語的整個故事放給米古爾聽,他眼中含著淚說:「我從未聽過這樣的故事。」 一年後,在鮑爾的教會贊助之下,鮑爾帶著福音錄音會的錄音帶回到那村莊。此後,教會資助當地人修了一條飛機跑道、差派牙醫福音隊、和替村民的需要禱告。鮑爾也將另一個在墨西哥督蘭溝〈Durango〉的納華投人的需要報告給鳳凰城的西北社區教會聽。教會也決定認領納華投族,西北社區教會本身雖經濟拮据,卻仍給了這族五千美元的資助。過去十年中,鮑爾的教會派了牙醫福音隊與兩對宣教士去阿茲泰克納華投當中工作。

求主呼召你的教會,藉著認領一個未得之民而參與主的大使命。〈欲知詳情,請上網[email protected]查詢〉 你又必在這山上,除滅遮蓋萬民之物,和遮掩萬國蒙臉的帕子。到那日,人必說,看哪﹗這是我們的神,我們素來等候祂,祂必拯救我們。(賽25:7-9)

馬爾代夫民俗穆斯林 Maldivian
法官傾身向前問道:「你是說你們已結婚離婚三次?」 那對夫妻點了點頭。「現在你妻子要與她身旁這人離婚,然後再與你第四次結婚?」 二人又點了點頭。「可是,」 法官對女子說:「你與你新任丈夫才結婚一天哪!」前夫走向前說:「法官大人!法律規定離婚三次之後,必須先與別人結婚後,我們才能再結婚。朋友為了幫助我們,就與她結婚一天。」 法官一點也不為所動,還罰了三人的錢。前夫很生氣,發誓再也不娶她為妻。最後,女子的現任丈夫決定不與她離婚了。
對位於印度半島旁這熱帶環狀珊瑚島上的民俗穆斯林來說,這並不是個特別的案件。當地的離婚率高達85%,居世界之冠!在破碎家庭生長的孩子多半缺乏安全感且心中充滿懼怕,難怪他們會住在沒窗的房子,整夜點著油燈,為的是防止邪靈進來!據知,馬爾代夫人中只有約二十五位基督徒。

求主憐憫這充滿懼怕與沒有安全感的島嶼,使這些島民認識主耶穌基督,信奉這位新郎,祂會永遠愛他們,絕不會離開或拋棄他們,並做他們的山寨和磐石。
 
印度馬哇利人 Marwari
馬哇利婚禮如同慶典,熱鬧非凡。婚前婚後禮儀多不勝數。在拉賈斯坦〈Rajasthan〉,一個簡單的馬哇利婚禮,可與其他國家的皇室婚禮不相上下!
這淵遠流長的婚事習俗,以算命先生算一下新郎新娘的生辰八字開始,必須不相剋,然後在新郎家舉行訂婚儀式,只有男士參加,連新娘也不能出席。
他們將大量的金錢花在裝飾、食物、珠寶、衣服與禮物上。婚禮中有民俗音樂與舞蹈,如同歡樂的慶典。祭司替他們獻上宗教禮物,保證他們有美滿的婚姻。最後一天才迎新娘進入新郎家,是婚禮的高潮。

印度的馬哇利人屬於印度教的高種姓世襲階級。他們一直拒絕接受基督。

拉杰布印度教徒 Rajput
「必須嚴禁女童婚姻!」在拉賈斯坦一個公共會議中,珊塔高聲發言:「政府已明文規定這樣的婚姻非法,可是警方卻不依法執行。他們收受賄賂,故意縱容。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在四月結婚日那天,拉賈斯坦省一千個村莊中有超過三千的女童舉行婚禮。其他省也有類似報導。」
印度小孩還只有三歲時,父母就開始替他們安排婚事,舉行一連串的婚禮儀式。女孩十二三歲搬到婆家,年紀輕輕就懷孕,導致嬰兒死亡率極高。
拉賈斯坦位於印度北部,每一千人中只有一位基督徒。那裏的每一世襲階級都是未得之民,特別是拉杰布族,屬於高種姓階級,以娶小新娘聞名于耳。

求主憐憫這裏的女童,禁止這樣的婚姻,帶領失喪的拉賈斯坦印度教徒轉向耶和華。

克什米爾印度學者 Pandit
天氣轉涼時,印屬克什米爾的蘋果樹花盛開,除了充滿花香,街道上還到處見到裝燈結彩的汽車,到這裏的人都知道這是喜瑪拉雅山谷的結婚季節。此時的媒人格外活躍,東奔西跑,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遺憾的是印屬克什米爾適婚男女比例嚴重失調。一位有兩個適婚年齡女兒的父親說 「我們的女兒很難找到對象,因為我們已失去了太多的年輕人。」
幾十年的內戰已將適婚男子數目削減少了許多。那位父親繼續說:「男孩成了奇貨可居,女孩則成為受害者。」 他們甚至要求黃金或洋房做為嫁妝。
青年男子的匱乏,是印度與巴基斯坦戰爭造成的危機之一。兩國為了佔據克什米爾,打了六十年的仗。1900年,克什米爾有一百萬高階級婆羅門學者,今天暴力事件使住在克什米爾山谷這階級的人數降至只有三千。

求主派遣和平使者去到這悲慘地區傳講福音。讓主福音提供靈裏的平安給這些受苦的人民。 

不丹莊克葩族 Drukpa
基拉比輕撫著柔軟的毛質結婚禮服。當地和尚在禮服裙邊與領口繡上了精美的花鳥樹木。二十八歲的基拉比希望禮服能襯托出她的杏眼與高顴骨,吸引她的新夫婿來愛她。他們沒有婚禮儀式,只是搬到婆家去住而已。婆家比娘家更需人手做工,於是兩家就決定了這樁婚事。
基拉比夢想丈夫會做個神龕,敬奉那些為拯救他們而願延遲去極樂世界的神明。
基拉比屬於喜瑪拉雅山東部一小王國不丹的莊克葩族,是這國的主要族裔,他們信奉攙雜著濃厚孟教〈Bon〉的西藏佛教。(編註 ﹕孟教是西藏古時一種拜精靈的宗教。)

求主幫助這與世隔絕的族群打開心門,建立一個莊克葩族教會。求主幫助不丹國王被世界之光主耶穌光照,帶領他的國民來信基督。求主借著他們對現代醫藥的需求,打開國門讓基督徒醫療隊將福音帶進去。求主賜福不丹的基督徒,對主忠心、有膽識且充滿聖靈的果子。

尼泊爾謝爾帕族 Sherpa
在尼泊爾,一位穿著白短褲、白夾克,戴著獵刀的謝爾帕人,走向一群登山者,他是位登山嚮導。等待已久的長途跋涉終於開始了。他將一個大背包背在背上,向組員做手勢,要他們跟著他走。
幾百年前,謝爾帕族從西藏東部遷移到埃非爾士山,他們是世上第一批征服珠穆瑪朗峰的人。自1921年以來,每個攀登埃非爾士山的登山隊都需仰賴可靠的謝爾帕嚮導。謝爾帕人對外來遊客有很大影響力,有些人甚至嚮往他們對佛教的虔誠生活,因他們每天都背誦經文和禱告。
有些人把所有的登山嚮導一律稱為謝爾帕人,但其中有些並非來自此族。謝爾帕族人,共分十八支派,謝爾帕人是其中的一支。謝爾帕這族名其實是他們的姓氏夏華〈Sharwa〉走音的結果。謝爾帕人只能與同族人結婚,但不能與同支派的人結婚。與異派通婚的結果,使人分不清到底誰是真謝爾帕人。只有神才知道!祂愛這些人,希望他們成為祂兒子耶穌基督的新婦。

求主幫助基督徒遊客,將去到主耶穌那裏的道路指引給謝爾帕人,祂才是我們惟一可靠的嚮導。 

國際創啟公司Create International
賽內加爾的沃洛夫人〈Wolof〉、印尼的馬卡撒勒斯人〈Makassarese〉、馬來西亞的馬來人與孟加拉的孟加拉人有兩個共同點:都是信伊斯蘭教的未得之民;每族都有國際創啟公司為他們特製的福音影片可看。
影片融會貫通當地的文化,用當地道白詞語,清晰傳達出福音,也選用當地居民做演員,讓聖靈對觀眾說話。因為他們當中少有人經歷過主耶穌的大能,他們不知道這位救主是一位又真又活,和垂聽人禱告的神。
例如:在印尼和達雅人是世仇的馬杜利斯人〈Madurese〉,就十分需要和解的資訊。故此,影片的情節就多是關於暴力衝突的故事,主耶穌和祂的教導是影片的重點。主耶穌教導這些穆斯林,有一個方法能解決衝突,以善勝惡,用饒恕和愛給社區帶來和諧的生活。

求聖靈透過這些高舉基督的影片帶來祝福,摧毀撒旦攪擾毀壞主事工的作為。當這些民族觀看這些影片時,求聖靈動工,使成千上萬的穆斯林認識並接受主耶穌,在祂裡面得到平安和喜樂。 

馬來西亞與印尼的班加人 Banjar
一對穿著美麗班加結婚禮服的新人,在新娘的娘家舉行結婚儀式,來賓大多是女方的人。第二天,兩親家就各自舉行婚宴。新郎要趕赴父家停留少時,然後又匆匆回到岳家。雖然禮儀繁瑣複雜,可是班加新婚夫婦卻忙得不亦樂乎地興哉樂哉!
99.9%的班加人都是穆斯林,他們只需向當地伊斯蘭教領袖註冊,就可結婚。班加婚禮以伊斯蘭教法律做為規範,雖然允許一夫四妻,可是大多班加男人只娶一位妻子。他們的某些婚姻習俗可追溯至印度教徒統治他們的時期,當時加里曼丹〈Kalimantan〉仍稱為婆羅洲。

求主改變班加的婚姻制度,映照出主耶穌基督與祂新婦之間的關係。求主親自個別向這些新郎新娘顯現祂自己。求聖靈引導且保護將聖經翻譯成他們語言的人。 

菲律賓陶素格族 Tausug
夕陽油彩般抹在蘇魯島〈Sulu〉的糾羅海岸〈Jolo〉,令海水泛著橘紅色光芒。納朱的親友們興高彩烈地,列隊走向阿布都的家,要去商談娶嫁之事。到了阿布都家,納朱的親人向空中拋了一枚金幣。媒人發出信號說:「謹代表納朱來與撒來相親。金幣證明我們的誠意。」 納米的父親,阿布都雖已聽說他們要來,但仍裝出吃驚的樣子。接著雙方安排正式的下聘禮,這是陶素格婚姻習俗,讓阿布都決定索取娶他女兒的聘金數目。
陶素格族的婚姻有三種形式:協商、搶婚與私奔,大部份婚姻採取協商的方式。為數六十萬的陶素格族是菲律賓南部穆斯林中族群中最大的一族,族名的意思是「海潮人」。自從他們改信伊斯蘭教後,意志堅定,只有不到1%的陶素格人是基督徒。

求主幫助這為數極微的陶素格基督徒,將主耶穌能改變人心的生命之道,帶給他們的穆斯林鄰居。願這族群能知道,除祂以外,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可以靠著得救,只有主耶穌是全人類的救主。是我們的良人和朋友。 

越南拉哈族 Laha
班姆拿起笛子與二弦提琴,走往他意中人拉穆阿家的路上。他的心不停地跳著,他要在她的窗外彈琴唱歌,如果她中意他,就會隨著他的歌聲和他一起到隱密處。然後他就搬進她家,住上幾年後,才舉行結婚典禮。
為數僅有二千的越南拉哈族,禁止表兄妹通婚。拉哈的寡婦與兒子或婆家住在一起,她可以再婚,但只有第一次婚姻才算「真的」婚姻。拉哈族分兩大支派:乾拉哈〈Khla Phlao〉與濕拉哈〈Laha Ung〉。1950年以前,拉哈族一直是泰國地主的奴隸,現今他們擁有自己的土地,用水牛耕田。
他們拜祭去世的父母,為他們舉行感恩禮。拉哈人相信每人有八個靈魂,離世後就變成土地神。拉哈族人數雖少,神仍看重他們,希望他們成為神的兒女。

求主讓拉哈族聽到福音,知道主耶穌來到這個世界是拯救人的靈魂,並帶領他們進入祂愛子的國度。 

緬甸緬族
杜馬在寂寞的晚上,走出門外,抬頭望著夜空的星,心中滴著血。他知道父母去請了算命先生,結果是禁止他與他所愛的女孩結婚。年高白髮的算命先生警告說,「這樁婚姻不能持久,因為男方生於星期三,女方生於星期二。」 男女雙方家人相信算命先生絕不會錯,他們都不願看到這結局,因此阻止這婚事。
佛教於一千多年前傳入緬甸,並吸收了當地祖傳的拜鬼神傳統,例如算生辰八字等,這是緬甸人從前所信奉的宗教習俗,如今仍深據人心。大多數緬甸人在做各種重大決定之前,例如交易或結婚,一定會先去請教算命先生。

求主使用祂的僕人,去向緬甸傳揚天國的道。求主感動緬甸人儘快接受創造星辰與諸天的神。求主幫助仍是微小、在掙扎成長中的緬甸教會,有勇氣向自己同胞見證神的榮耀和權能。 

埃塞俄比亞 哈莫奔納人Hamer-Bunna
哈莫新郎小心翼翼地戴上為他特製的瓦帽,帽上裝飾著羽毛與其他飾品。今天是他大喜的日子。今後他可以隨心所欲地娶更多女孩,但有一個條件,只准娶哈莫人或與他們有親戚關係的奔吶人。每個家庭由一位婦女、她的兒女和一個男的保護者組成,他可以是她的丈夫或親戚。哈莫奔納人很奇特,這是個喜用暴力的民族,丈夫若不毆打妻子,妻子就覺得被冷落。
黃昏時分,兩族的牧人將他們的牛群、綿羊與山羊帶回族裏的營地。每一營地由有親戚關係的幾個家庭組成,他們的帳篷圍成一圓圈,中間放置牲畜,男人與年紀較長的男孩在夜裡需要守夜。這兩族90%的人都信奉攙雜著拜精靈的遜尼派伊斯蘭教。
為數二萬三千七百的這兩族人,住在埃賽俄比亞西南部乾燥的嘎瑪勾發地區,目前仍沒有聖經、沒有耶穌傳影片和福音廣播節目。據伯大尼禱告手冊〈Bethany Prayer Guide〉報導,他們當中只有四百位基督徒。

求主賜恩典與智慧給預備在他們當中工作的宣教士,吸引更多的哈莫奔納人來接受主耶穌基督,讓他們知道什麼是神的愛,一種捨身保護拯救罪人的愛。 

中國摩梭族 Mosuo
摩梭青年男子希漢急忙溜上自己的床,剛好東方發白,曙光照進他們村莊,公雞也開始啼叫。希漢呼了一口氣,曉得自己在黎明前趕回了家。
為數四萬的摩梭族是母系社會,家產由母親這方傳下去。他們沒有結婚制度,女子可讓不同男子在夜晚進入她臥室,只是男子必須在黎明前回到自己母親家。女子若懷孕,孩子由母親家的人負責照顧,這些孩子常常不知自己的父親是誰。
大多數摩梭族住在海拔九千尺的高山,他們說他們祖先於一千多年前從西藏高原遷徙來。目前在這些西藏佛教徒中約有二十位新信主的基督徒,尚沒有他們語言的聖經或耶穌傳影片。

求主幫助這些屈指可數的摩梭基督徒,過得勝的生活,吸引別人來到主基督面前。求主吸引摩梭人來到他們父神面前,讓他們的家庭能過合神心意的生活。 

謀英巴族 Moinba
餐桌劇烈震動,在座來賓都站了起來。竹巴舅舅又在桌上猛敲一拳,大聲說道:「這飲料太差,肉切得太厚!整個婚禮中,你們沒做對一件事!」小孩子掩口竊笑,他們父母則儘量忍住不笑。按照謀英巴族的規矩,竹巴舅舅正在為婚禮鋪塹高潮。婚禮中,娘舅是貴賓上客,要多多找碴,多多抱怨。碴找得越多越搞笑,婚禮就越熱鬧越好玩。
近二十萬的謀英巴族散居在印度、不丹與中國。那些住在中國西藏的,深受西藏文化與宗教的影響,但仍有多人篤信祖傳的薩滿教。謀英巴族有許多分支,其中美竇〈Medog Moinba〉族是從來沒聽過福音的一支。他們沒有聖經、耶穌傳影片、福音錄音帶以及基督徒。在中國,這是一個最不容易接近的族群之一。

願憐恤慈愛之神,早日差遣祂的大使去向謀英巴族傳福音。 

維吾爾穆斯林
新疆烏魯木齊一個酒店餐廳裡,十多桌參加婚宴的客人正慶高彩烈地向一對新人祝賀,方式歡愉、生動。其中一對年輕男女,開口唱了一曲,全桌的人就輕拍著手和唱;跟著,還有人跳著舞,從桌子走向新人,然後新人或他們的家人,就得回唱及回舞,場面溫馨,這是維吾爾人的婚宴。
中國約有一千萬維吾爾人,多半住在中國西北部的新疆省,其餘的住在中亞鄰國、臺灣與美國。
玉田維吾爾人用一特殊的髮型來分別已婚與未婚的女子。未婚女子將頭頂的頭髮剃掉,後邊梳個小辮子。快要結婚時,才將頭頂的頭髮留起來。
維吾爾族是中國境內最大的未得之民之一,大部份是遜尼派穆斯林,有些仍信奉民俗宗教。

求主帶領更多維吾爾人來加入教會─基督的新婦,有一天他們也能享受羔羊的婚宴。求主感動中國基督徒,有負擔帶領維吾爾人信耶穌。 

正統猶太人
「撒拉,你的婚禮將是我參加的第一個正統猶太教婚禮,可否先解釋一下有關婚禮儀式呢?」
撒拉在她朋友蓓卡面前坐下,回答道:「亞倫在與我結婚前,先要舉行接受結婚證書儀式〈Ketubbah〉,他從證婚的拉比手中接過一條手帕,將它舉起,還回拉比,然後在證人面前簽署結婚證書。接著亞倫被帶到我面前,拉比會祝福我。我簽署結婚證書時,頭紗還未掀起。然後雙方父親帶亞倫走到婚罩〈huppah〉下,雙方母親則帶我去到婚罩下。拉比舉起一杯酒祝福道:「願至高無上、全能、配得頌讚的偉大的真神,賜福新郎新娘。」 我們會交換戒指,大聲念結婚誓言。隨之則是讚美耶和華神的七個傳統祝福語。亞倫還會將一隻玻璃杯放在右腳下踩碎,接著就是婚宴與舞會。」
蓓卡笑著對撒拉說:「當他踩玻璃杯時,我最好掩住耳朵,聽說聲音會很響。」

求主感動正統猶太人,吸引他們來認識這位帶給他們救恩的主耶穌,祂已經來了,並且還要再來。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United Arab Emirates
「讚美慈悲的阿拉!他聽了我的禱告。政府新通過的命令,讓我與娜希瑪負擔得起婚禮的費用,否則我們還要等好幾年呢!」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青年穆罕默德,對有能力舉行婚禮充滿了感激。
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婚禮極盡奢華,慶祝達一星期之久,每天歡宴、跳舞、聽音樂,夜夜笙歌。新郎家需付高額聘金,許多人因沒有錢而無法結婚。更多的人則是將多年的積蓄在此耗消一空。
1992年,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頒發命令,規定婚禮金額的上限。1997年再頒佈一條新命令,限定聘金數額,且將婚禮縮至一天。政府極力想讓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男女與本國人通婚。因為只有18%的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民是本地人,人口約四十五萬,他們幾乎全是穆斯林。他們不准外國宣教士傳福音給他們,也不願他們與外國人聯婚。

求主打開他們的心門,讓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穆斯林能認識這位獨一的真神,讓這國和他的民得到真正的祝福。 

也門阿拉伯人
「您願將您的女兒嫁給我嗎?」 阿默請問他舅舅。舅舅回答說:「願意,我願把女兒嫁給你。」 伊斯蘭教師問阿默的舅舅說:「你女兒同意這安排嗎?」他說同意,然後伸手握住阿默的手,阿默興奮極了。然後伊斯蘭教師依照習俗,將一塊白布蓋在他們手上,照著可蘭經的第一章阿法提哈念誦道:「奉最恩慈憐憫之阿拉之名…」 阿默為婚事能順利而讚美阿拉。
婚禮結束後,有三天的慶祝會,整個村莊都沉醉在慶賀中,包括結婚禮物、盛大宴會、音樂與誦讀可蘭經。
也門共和國約有一千兩百萬也門阿拉伯人,另外七十萬也門人住在四圍的鄰國,都是虔誠的穆斯林,仍未認識基督。傳統上他們仍遵循上述的結婚習俗,可是許多年輕人已開始自己選擇對象。

求主向這些穆斯林顯示祂自己,感動許多也門人接受主耶穌,因認識祂的救恩而喜樂,成為神的兒女而得平安。 

摩洛哥艾特哈狄竇柏柏爾人Ait Haddidou
摩洛哥亞特拉斯山脊的中部〈Mid-Atlas〉是乾燥多沙之區,若說 「牛郎織女在此相會」,這可不是理想浪漫之處,不過卻又是五百年來,成千上萬的艾特哈狄竇柏柏爾人,每年都在此替他們兒女尋找合適配偶的地方。這就是著名的伊蜜奇爾〈Imilchil〉新娘會,會期長達三天三夜。慶祝期間,充滿了歌聲和舞蹈,在當中傳遞著媒妁之言與閃電式的婚約。遺憾的是,這傳統活動,目前已成了外國人的觀光旅遊節目,大大地掃了艾特哈狄竇柏柏爾人的興。多半新人不喜歡在觀光客的閃光燈下結婚。
艾特哈狄竇柏柏爾人與其他柏柏爾人一樣,曾經是邊緣基督徒,後來改信伊斯蘭教。今天,整個柏柏爾人中,最多只有5%聽過福音,基督徒很少。新約已翻譯成塔希海特語〈Tashilhayt〉,有人正在將它翻譯成柏柏爾其他兩種主要的語言。

請為翻譯者禱告,讓他們選擇最適當的字句,也請為聖經翻譯好後的分發工作代禱,使柏柏爾人很快聽到用自己母語傳的福音。耶穌傳影片現正以三大主要柏柏爾語版本,在各處放映,求聖靈在柏柏爾人心中產生渴慕之心,來尋求和認識這位真神。 

瑪拉嘎媒體中心Malaga Media Center
「我十分喜歡你們的歌曲,不但是純摩洛哥音樂,歌詞也表示你們真瞭解平安與慈愛的意義。我每天都唱你們的歌,請多告訴我一些關於你們信仰的事。」 這是基督教瑪拉嘎媒體中心收到的,關於他們新近播放的福音性音樂的聽眾回音。是什麼力量吸引穆斯林家庭收聽基督徒的讚美音樂?神知道人內心的渴望和尋求,那滿有平安喜樂和讚美的旋律,吸引人們來到祂面前。
第一張摩洛哥語讚美光碟已於去年問世,那些詩歌訴說神行過的奇事,和祂聖臂施行的救恩,主耶穌能引導我們,在人生的風暴中找到平安。瑪拉嘎媒體中心不僅製作讚美之曲,還儘量強調每支曲子的資訊。
在這遭到恐怖份子威嚇的時代,世人都在尋找一個安穩的避風港。許多人透過讚美光碟,以及瑪拉嘎媒體中心播放的福音電視節目,認識了主耶穌這位賜平安和永遠生命的主。

求主帶領更多摩洛哥穆斯林來到主耶穌這使他們得安穩的避風港。求主使用這些光碟片與福音電視節目,讓全摩洛哥和更多北非其他國家的人,同來敬拜頌讚這至高無上的神。 

蘇丹拉夏埃達貝督因人 Rashaayda
今天是阿都拉姐姐結婚的日子,他迫不及待地要去參加婚宴。昨天,阿都拉已見到許多人陸續來到他家的營地,一隊一隊的男子爭相比賽殺戮動物,看誰殺得最快。
婚禮當天,首先舉行的是駱駝賽跑。女家的男子騎著駱駝在沙漠排成一線,比賽誰先跑回營地。得勝者會得到現金獎,他就將它送給新郎做為結婚禮物。然後賓客回到帳篷享用大塊肉與稀飯,休息交談幾小時後,繼續比賽。
現在輪到阿都拉比賽舞劍了。兩隊男子面對面排好,一邊唱歌一邊跳躍,最後移成一個舞劍的舞臺。阿都拉左手放在背後,右手抽出劍,一面前後移動,一面左右揮舞著劍。

請為蘇丹境內的貝督因人禱告,讓他們接受這位賜豐盛生命給我們的神。 

承蒙 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 惠允刊載,特此致謝。
(來源:http://www.missionpathway.org/2003年八月˙婚禮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