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3-09-27發佈


認識、關懷普世未得之民2013年10月˙福音,能夠帶來改變
 
愛爾蘭的凱爾特人在遇見福音之前,曾經是獵頭者;北歐的維京人在遇見福音之前,曾經是殘忍的海盜;福音,改變了今天愛爾蘭和瑞典的文化。今天,非洲一些族群依然活在殺戮、暴力、殘忍和盜竊文化中,他們需要福音,需要屬靈轉變,他們需要看到耶穌能夠改變人們的生活。 

本月我們要為衣索比亞、蘇丹、索馬利亞和乍得的大部分遊牧族群禱告。他們住在貧瘠、乾旱地帶,只有很少的人能夠活下來。疾病、貧困和持續的戰爭,讓這些部落陷入悲慘處境中。人們似乎沒有絲毫盼望。然而,神愛他們。近幾十年,福音開始進入這些部落中,一點一點改變了他們的文化。

真實故事1
在殘暴的布納人中服事的宣教士彼得為主殉道了! 這件事讓一直拒絕福音的布納人感到十分震驚,尤其當他們目睹彼得的妻子並沒有像布納女人那樣過度悲傷絕望,反而繼續向他們見證基督信仰帶來的盼望。終於,福音在當地傳開了……2006年,第二代布納信徒制定了一項十年宣教計劃,力爭將福音帶給鄰近的部落。福音,改變了布納人的文化。

真實故事2
布納人格爾肖(Gersho)是一各惡名昭彰的殺人犯。埃塞爾比亞政府原本打算處決他,但神對他卻有另外的旨意。格爾肖在監獄時,遇到了來自其他部落因信仰緣故被捉的基督徒,他們真誠地關心格爾肖,最終帶領了格爾肖接受救恩。格爾肖在監獄服刑十七年,期間牧養了許多渴望主憐憫的犯人。後來他獲釋出獄,回到了布納人當中傳福音,帶領了許多人信主。同時,他也幫助海外的宣教機構了解布納人的文化習俗,使他們能以最適合和最有效的方式傳福音。 福音,改變了格爾肖的人生軌道。

真實故事3
哈馬爾是一個很落後的部落,至今依然被許多迷信的思想捆綁,比如他們會把殘障的孩子看為是「被詛咒的怪胎」,無情地將他們拋棄野外,任由野生動物吃掉;除此,在他們的文化中,男人野蠻毆打女人是可以接受的。
海洛(Hailo)是個美麗的女孩,她來自哈馬爾部落。有一天,她的村莊來了一對高地格法部落(Highland Gofa)的宣教士。海洛發覺這對宣教士夫婦和她村裡的人很不一樣,丈夫對待妻子不像哈馬爾人那樣野蠻殘暴,反而言行舉止都流露出對妻子的愛。海洛的村子有一對新婚夫婦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婚姻生活也變得與眾不同,這令海洛非常羡慕和嚮往,暗自決定:「我以後只要和基督徒結婚。」 另外,這對宣教士不畏懼「被詛咒的怪胎」,收養了一些身體殘障的哈馬爾嬰兒,悉心照顧他們一天一天健康成長,並且接受良好家庭教育。哈馬爾人看見宣教士這樣做並沒有受到「詛咒」,漸漸對古老的迷信動搖了。海洛更是強烈地抗拒這些缺乏根據的傳統。
當海洛到了適婚年齡,父親收了一家送來的牛,準備把她嫁給對方的兒子,但海洛堅決地說:「我絕不會與非基督徒結婚!」海洛的反應令父親非常生氣,不留情地狠狠毆打她,想逼她就範,但海洛仍然堅持:「如果你願意,可以殺死我,但我只會和基督徒結婚。」父母氣得宣布與她脫離關係。 
然而,問題是在哈馬爾人中並沒有基督徒,海洛要和誰結婚呢?神當然有美好安排,後來海洛嫁給了鄰近扎麥部落(Tsamai)的一位基督徒——哈爾法(Halfa)。婚後兩人按神心意經營婚姻,並且在教會同心事奉主。 福音,改變了海洛的婚姻。

真實故事4
這則福音故事發生在海洛的丈夫——哈爾法居住的扎麥部落。扎麥部落不像哈馬爾部落,這裏的人很早以前就聽聞福音了。扎麥部落的土地肥沃,女人用棍棒等木制工具挖掘幾個簡易水塘,就可以給小規模牛群提供飲用水。只是,如果牛群數量太多,飲用水就不夠了。
早期宣教士來到扎麥部落時,看見他們的需要,便開始了一項飲用水工程。首先,他們擴大水塘面積,以便供應更多飲用水;隨後他們從水塘底部挖出許多淤泥,這種淤泥是肥沃的土壤,尤其與鳥糞混合後養分更充足。不久之後,這片土壤長出樹木,形成了一片樹林。 樹木多了,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也多起來了。如此,宣教士不只幫助扎麥人解決了飲用水的問題,還讓他們可以獲得更多的食物。
宣教士們又為扎麥人帶來了金屬的挖井工具,用來替代木制工具,這在當地引發了一場社會革命!原來,傳統上都是扎麥女人辛勤地勞動,男人一般不工作,但這回男人因為對金屬工具感興趣,堅持要親自挖井!從那時起,扎麥男人都做原本他們應當做的工作,不再讓女人獨自扛沉重的擔子了。這項飲用水工程成為宣教士與扎麥人分享福音的橋樑。哈爾法就是其中一個因此信主的人。 福音,改變了扎麥人的社會。

真實故事5
在達薩納奇部落(Daasanach)東邊一個小部落,住著阿博萊人(Arborey)。 阿博萊人有一個殘忍的陋習,就是損毀女人的生殖器官,導致許多女人無法生育,而他們只能雇用其他族群的女人為他們生孩子,結果當地出現了大量跨族群混血兒童。這些孩子經常被遺棄,不得不自己照顧自己。宣教士阿托•馬海(Ato Mahey)愛惜這些被遺棄的孩子,帶領他們認識主耶穌,讓他們明白主深愛著他們。當馬海去不同的部落宣教時,這些孩子便隨他去,一路擔任他的翻譯員,如此他們就可以一遍又一遍聽到福音。 福音,改變了這些被遺棄的孩子的人生。 

無論在人看來情況多麼糟糕或絕望,但福音可以改變這一切,也唯有福音能,所以我們要忠心為這個月提到的這些非洲族群的救恩禱告,求神在他們當中帶來屬靈轉變。(本文內容來自SIM International)

宣教士馬爾科姆•亨特(Malcolm Hunter)。他在衣索比亞南部的遊牧民族中宣教長達三十五年,以上故事都是他親身經歷,看到神如何以他的愛去接觸那些絕望的人們;福音如何改變那些殘暴的部落。 

宣教士傳記一 彼得 Peter 
衣索比亞南部的布納人(Bunna)是著名的獵殺部落。年輕男子為了證明自己可以結婚,會殺死一只體型大的動物或一個人。 第一批向布納人傳福音的宣教士中,有一位來自阿裏部落(Ari)的彼得。彼得出生便有兔唇,一直影響著他說話。通常像彼得這樣的身體殘障者,會被布納人看為是「被詛咒者」而遭遺棄,許多嬰孩因此死亡。另外,如果嬰兒的上排牙齒能夠包住下排牙齒,也被看作是「被詛咒者」而遭到殺害。由於阿裏部落已聽到福音,彼得幸運地被一個基督教家庭收養,他知道自己是因為福音而得救,長大之後決定與其他人分享這福音。 儘管彼得的語言表達能力有缺憾,阿裏教會還是將長大成人的彼得培訓為牧師。後來彼得遇到一個愛他、接受他的女人,兩人結婚。 有一天,教會要開拓向鄰近布納部落傳福音的事工,從小與布納牧民一起放牛的彼得會說布納語,便義無反顧地和妻子一起帶著神的愛,前往這個經常殺死外來者的部落。當時已有兩位非洲當地宣教士——阿托•馬海(Ato Mahey)和查理•邦克(Charlie Bonk)在布納部落中生活、事奉了幾年。在兩人協助下,彼得夫婦獲准在阿裏部落居住。

親愛的天父,求你憐憫今天在東非尚未聽聞福音的族群,差派宣教士前往他們中間生活,將主耶穌愛的福音傳給這些迷失者。求天父保守那些在落後部落事奉的宣教士,保護他們脫離一切危險,供應他們一切需要。奉主的名求,阿們。 

宣教士傳記二 彼得 Peter
彼得的孩子相繼出生,家庭成員越來越多。有一天,彼得的其中一個孩子患重病,他步行十英里前往邦克的診所拿藥物。回來路上因為天已黑,彼得便留宿一個布納人家中。第二天早上,彼得與一同留宿的另一個布納人上路,豈知走到一半,這個布納人突然亮出刀子將彼得殺死! 這布納人之所以要殺害彼得,因為按照當地習俗,他只要將彼得的血塗抹在自己身上,就可以向當地女孩證明自己殺過人,具備結婚的資格。 那一天,彼得沒有回家,他的妻子和阿托•馬海心知不妙,派出一隊搜尋小組,最終找到了彼得的屍體。彼得死後,布納酋長擔心外來者的人身安全,要求邦克將所有外來者帶離布納村莊。然而,雖然面對危險,彼得的妻子依然在布納村莊中滯留兩周,與布納女人一起哀悼自己的丈夫,然後才返回阿裏部落。 布納女人感到十分驚奇,因為彼得的妻子沒有痛哭,也沒有按照當地習俗要求其他女人跟她一起痛哭。她對她們說:「我確實看到丈夫已進入天堂……如果你們接受耶穌成為你的救主,也可以擁有這份永恒的生命。」 這位勇敢的寡婦使用最後的機會,大大地向布納人見證了神的大愛。

親愛的天父,祈禱即使在今天,彼得一家人的見證依然能夠讓布納人看到神的愛,和相信耶穌為他們帶來永恒的盼望,幫助他們願意將自己的心奉獻給基督。奉主名求,阿們。 

宣教士傳記三 彼得 Peter
彼得去世之後,阿托•馬海(Ato Mahey)繼續在當地從事宣教事工,管理衣索比亞南部三個不同的宣教站。 在一次宣教旅行中,馬海見到一個名叫格爾肖(Gersho)的布納人,他曾經以多宗殺人罪被關押在監獄中多年,正等待處決。格爾肖在監獄認識一些因信仰緣故而入獄的基督徒,他們真誠地與格爾肖建立關係、關心他的需要、與他分享福音。最終,格爾肖決定接受基督。兩年後,這些信徒們獲釋出獄,格爾肖繼續向獄中犯人傳福音。 後來,格爾肖也獲釋出獄。在歡迎他回家的家人中有一位是他的弟弟,而這個年輕人正是多年前殺害彼得的人。神以多麼奇妙的方法掌控著一切! 神將格爾肖這個殺人犯改變成他的福音使者,差派他前往布納人中間服侍。 由於格爾肖熟悉布納人的傳統,他以布納人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成功讓布納人聽到福音。 當年彼得播下福音的種子,他的妻子、馬海和邦克用十年的時間,讓這些種子生根發芽。最後,神使用一個布納人——格爾肖,讓種子在這族群中結出果實。

親愛的天父,或許我們看不到目前的福音果效,但我們知道從過去到現在都是父在掌管、安排一切,求父使宣教士們無論是撒種、灌溉或結果實的,能順服父對各人的呼召,能敏感地與父同工,不灰心、不喪膽,充滿信心地事奉。祈禱父差派更多的宣教士前往布納人中間,結出更多的果實。奉主名求,阿們。

衣索比亞的布納人 Bunna People of Ethiopia
一群未婚的女孩走到排成一行、手中揮舞著鞭子的男孩面前。女孩們高喊:「來打我們吧!你們可以看看 我們布納女孩是多麼堅強!」女孩們堅定地站著,男孩們用鞭子打她們的後背,直到所有女孩的後背都流血為止…… 女孩格莎(Gesha)雖然個頭最矮,流血最多,但她甚至沒有眨一下眼睛。毫無疑問,她將成為第一個被求婚的對象。格莎的姐姐巧帕(Howpa)與格莎形成鮮明對比,她暈倒了,於是她將成為這場儀式最後一個被求婚者。 這就是衣索比亞西南部的遊牧族群布納人。布納男人用這種方法挑選妻子。他們認為如果一個女孩能夠忍受嚴酷的鞭打,就能夠忍受分娩的痛苦,她也將是一個好妻子。那些不能忍受鞭打的女孩,很可能沒有男孩會向她們求婚,這將使她們的家人感到羞辱。即使婚後,野蠻行為依然存留在布納人的生活中。過去四十年,衣索比亞宣教士一直想辦法接近布納人,他們以各種有趣的方式將福音帶給布納人。目前2%的布納人是福音派基督徒。

親愛的天父,懇求你怜憫布納人,讓他們脫離野蠻的行為,不再傷害女孩們。懇求天父差派大量宣教士將布納人帶出黑暗,走向光明。奉主的名求,阿們。

衣索比亞的扎麥人 Tsamai People of Ethiopia
扎麥人被逼遷移,否則他們的牛群將被博拉納部落(Borana)的攻擊者搶走。扎麥人遷移到好鬥的布納部落和哈馬爾部落附近,這兩個部落在語言和文化方面與扎麥人非常接近。三個部落組成了一個聯盟,保護自己免遭外來者的攻擊。 扎麥人與另外兩個鄰居不同的是,他們以農耕和畜牧為生。SIM國際事工差會向扎麥人提供鋤頭和鏟子,許多扎麥人學會了使用這兩種工具將水塘擴大,儲存更多雨水,以便在乾旱的月份澆灌農作物,為牛群提供足夠的飲用水。 與我們昨天介紹的布納人一樣,扎麥人只有2%是基督徒。雖然扎麥人屬於未得族群,但神從這個族群揀選了兩位傑出的福音宣教士--阿托•馬海(Ato Mahey)和澤萊卡(Zeleka)。馬海曾經培訓比較年輕的澤萊卡,而澤萊卡至今依然活躍地向人宣教。 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扎麥人識字率非常低,宣教士需以故事、電影、戲劇等方式讓這族群明白福音內容及基督的真理。

天父,為接近9700名扎麥人禱告,求父讓福音的好消息可以傳到每一個扎麥人生命中。祈禱聖靈賜力量予宣教士澤萊卡,并差派更多的宣教士將福音傳遍衣索比亞南部各地。奉主的名求,阿們。 

衣索比亞的卡羅人 Karo People of Ethiopia
冒險開始了! 這個年輕人凝視正在草場上吃草的一頭母牛。他做了一個深呼吸,然後開始飛奔到母牛面前,然後高高跳起來躍過母牛。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感到非常滿意。今天他跳過了一頭母牛,明天他想嘗試跳過兩頭母牛。 他是衣索比亞的卡羅人。卡羅與周圍其他部落一樣的年輕人一樣,證明自己已經長大、可以結婚的方式之一,就是跳越過母牛。 卡羅人居住在衣索比亞的奧莫河谷地區。當地正在修建水壩,卡羅人放牧的草場將被淹沒。水壩建成之後,卡羅人很可能被迫遷移。 卡羅人崇拜自然界中的各種神靈。在卡羅人中間,雖然有一些基督徒,但這個族群依然是未得族群,因為卡羅教會很弱小,無法形成全民歸主運動。目前還沒有當地語言的聖經,也沒有福音影音材料。

天父,懇求差派宣教士去接近卡羅人。也求天父預備人將聖經、耶穌傳電影、福音影音材料儘快翻譯成卡羅語。也求父堅固少數的卡羅基督徒,使他們的屬靈生命得到餵養,能夠穩固成長。奉主名求,阿們。 

衣索比亞的達薩納奇人 Daasanach People of Ethiopia
達薩納奇人的家鄉位於衣索比亞與肯亞交界的地方。只要有風吹過,當地的風車就會轉動。這個風車是美國宣教士施瓦茨(Schwarz)一家修建的,目的是為住在附近的達薩納奇農民提供電力。 遊牧民達薩納奇人傳統上以養牛為生,他們在非洲大地上不停漫遊。今天,這族群不再擁有牛群,他們開始定居下來從事農業。 施瓦茨一家已有三代人向達薩納奇人傳福音了。這三代人一直努力將聖經翻譯成達薩納奇人的母語。達薩納奇語沒有文字,因此翻譯者必須先創建一個字母表。1970年代,由於受衣索比亞的馬克思主義革命,翻譯工作被迫中斷。 馬克思主義政權下臺後,施瓦茨一家才與助手們返回衣索比亞,繼續從事翻譯工作。除了翻譯以外,他們也向當地人傳福音。今天,在達薩納奇人中間,有十五名基督徒。

天父,祈禱達薩納奇語的聖經翻譯工作能儘快完成,也使這族群能獲得福音影音資源。求父讓不多的達薩納奇人信徒能獲得屬靈成長,讓他們在有限的資源中並不缺乏,因為天父與他們同在,讓他們的生命直接經歷父,知道父是又真又活的神。為宣教士施瓦茨一家禱告,求神讓他們的服侍有能力、有果效。奉主的名求,阿們。

衣索比亞的阿博萊人 Arborey People of Ethiopia
阿博萊老人對紮麥一家人說:「你們可以耕種我的土地,但必須從收成中拿出一些給我,作為租金。」 紮麥父親說:「可以。」 他的妻子和孩子們站在一旁看著他。老人離開這家人,走回遠處隱約可見的村鎮中。老人在村鎮中有一家商店,他打算通過商品交易和土地租賃掙錢,不用在田地中汗流浹背地耕種。 阿博萊人擁有一些非常富饒的土地,這片土地位於衣索比亞的奧莫河谷地區,與鄰國肯亞交界。阿博萊人曾經是擁有牛群的牧民,今天,大部分阿博萊人成為衣、肯兩國邊界地區各村鎮出售槍支和子彈的商人。不過,他們所在的村鎮是「中立地帶」,任何人都 不允許在村鎮中使用武器。 大部分阿博萊人是穆斯林,他們聽說過耶穌,但認為耶穌僅僅是一位先知,而不是神的獨子。

請求天父粉碎伊斯蘭教對衣索比亞阿博萊人的束縛。求父差派宣教機構、宣教士帶著救贖的福音去接近這個族群。祈禱阿博萊人意識到真正的力量來自與耶穌建立親密關係,而不是從出售武器或擁有土地而來。奉主的名求, 阿們。 

南蘇丹的托波薩人 Toposa People of South Sudan
30%的托波薩兒童在五歲前死亡;大部分托波薩父母沒有讓孩子去學校,只是教孩子種地和如何飼養偷來的家畜;妻子們無法阻止 丈夫們毀滅性的亂交,導致艾滋病在當地異常普遍;酗酒又讓許多托波薩家庭變得一無所有。 托波薩男人希望擁有大規模牛群和多個妻子。每娶一個妻子,男人都需要向女方家庭支付一筆彩禮。托波薩人經常偷鄰近部落的牛,為的就是付彩禮。七十五萬托波薩人是兇猛的武士和偷牛者。在南、北蘇丹軍隊爆發內戰期間,托波薩人用AK47衝鋒槍武裝自己。今天,AK47成為托波薩人偷牛的工具。 儘管面臨挑戰,一些托波薩男人和女人正在利用太陽能供電設備和影音產品聆聽按照年代排列的六十六個聖經故事。可惜大部分托波薩人仍然抗拒福音,他們更相信當地的巫醫。

懇求天父感動鄰近部落講類似托波薩語的信徒,與他們人分享福音,並在當地建立教會。祈禱海內外的教會、獸醫、農業、教育等專業人士,透過各種管道接觸、幫助托波薩人。求父讓托波薩社區中出現屬靈轉變,福音從裏到外改變這個族群。奉主的名求,阿們。 

遊牧族群網絡 Nomadic People Network (NPN) 
阿托•馬海(Ato Mahey)來自瓦萊塔(Walayta)族群,是一位在衣索比亞和肯亞事奉的傳奇宣教士。他和保羅一樣:「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羅15:20) 世界上有些族群過著遊牧或半遊牧生活方式,他們在精神和物質上都被外界忽視,馬海和他的同事們專門接近這樣的族群。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馬海一直尋找這樣的族群。人們描述馬海:「他有一只靈敏的鼻子,能夠嗅出聖靈工作即將出現的地方,能夠找到一個又一個回應福音的部落。」 本月文章提到的格爾肖(Gersho)原本會在衣索比亞監獄中慢慢死去,但他在獄中認識了基督徒並且帶領他歸主。出獄之後,格爾肖立志重返布納部落,與那裏的人們分享基督。為了讓布納部落的人們理解福音,安排了名為「重生」的儀式,還準備了在儀式結束時,走過象徵重生的大門。 遊牧族群網絡(NPN)每年召開一次大會,參加者是專門為世界各地遊牧族群宣教的宣教士,他們與人們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教訓。這種大會有助於讓人數不多的遊牧宣教士的事奉更有果效,和得到鼓勵。

以弗所族群異象 Ephesus Initiative EEV
使徒保羅在以弗所的兩年,每天向人們介紹神的國度,直到「叫一切住在亞細亞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都聽見主的道。」(使19:10)。福音從以弗所迅速向外傳播,亞細亞省(今天土耳其)所有族群都聽到了福音。 今天,《以弗所族群異象》(Ephesus Initiative)擁有同樣目標,就是讓每個族群都聽到福音,並在每個族群中展開植堂事工。我們看到各宣教機構都在尋找、識別未得族群,制定接近這些族群的策略。 EEV是一個由各大洲宣教領袖組成的網絡,這些領袖每年聚會一次,商討向所有族群宣教的合作計劃。2008年,有人第一次提出這樣的問題:「不再向某個具體族群宣教,而是向一大批族群宣教,在每個族群中都展開植堂事工,這樣做可行嗎?」2012年,EEV將一大批最被忽視的未得族群作為優先對象,以合作的方式,在這些族群中展開可以彼此模仿學效的植堂事工。EEV希望找到一種全球合作的方法,讓各國宣教機構像一個整體那樣在各國植堂。

天父,感謝你預備Ephesus Initiative機構,求天父祝福他們為神國度展開的每項事工,透過他們讓各地宣教機構有團結、合一的方向,有效地展開尋找、識別、接近,和向未得族群傳福音的事工。奉主名求,阿們。 

博拉納奧羅莫人 Borana Oromo People
鮮血從一個博拉納男孩的手臂滴落,他成功獵殺了一只動物,然後掏出動物的心臟,異常興奮地說:「這會讓我的新娘和她的家人感到滿意!」 博拉納男孩從小就被訓練成勇敢的武士。過去他們需要殺死一個人,將死者部分肢體作為禮物送給新娘;今天博拉納男孩以動物的肢體代替人的肢體。 博拉納人是奧羅莫族一個小族群,但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與其他奧羅莫小族群有明顯的區別。有873,000博拉納人居住在衣索比亞南部,但根據其他報告,還有七百萬人自稱是博拉納人。 大部分博拉納人是半遊牧民,分布在沙漠地區。他們與東非其他遊牧族群一樣,除了缺少醫療保健服務,還得忍受乾旱、饑荒和部落戰爭。 博拉納人有強烈的族群歸屬感,他們稱這歸屬感為「托庫馬」(tokuma)。 博拉納人以喜歡社交、好客、懶散著稱。 大部分博拉納人是穆斯林,但同時信奉古老的部落宗教——敬拜一位稱作瓦克(Waq)的神靈,他們需通過靈媒與瓦克溝通交流。雖然衣索比亞是第一批接受基督教的國家之一,但只有2%的博拉納人是基督徒。博拉納語的聖經於1995年翻譯完成。

天父,祈禱博拉納奧羅莫人能夠明白耶穌才是他們與真神的「中保」,唯有相信耶穌,才能得到永生。讓在衣索比亞的基督徒能關心博拉納奧羅莫人,想辦法靠近他們,以適合的方式向他們傳福音。求父讓整個博拉納奧羅莫族群能歸向父。奉主名求,阿們。 

肯亞的薩庫耶奧羅莫人 Sakuye Oromo People of Kenya
這位薩庫耶奧羅莫老爺爺無法入睡……剛才他夢見了祖先提醒他要保持古老的生活方式。老爺爺還記得肯亞與索馬利亞軍隊曾經在他的部落領土交戰,薩庫耶人夾在兩軍中,導致許多男人喪生和失去許多家畜。 目前無法確定這半遊牧的小部落究竟剩下多少人。今天,這些牧民在肯亞東北部飼養駱駝和山羊,家畜越多的人地位也越高。估計這個小部落的人口在幾千人到三萬人之間。1960年代爆發的希夫塔戰爭(Shifta War)(注)將這個部落瓦解,薩庫耶人逐漸失去自己的身份與習俗,被鄰近族群同化。他們開始放棄遊牧,學習耕種,並將伊斯蘭教與他們的部落宗教結合起來,離他們的傳統越來越遠。此外,薩庫耶人也受西方時尚影響。今天,薩庫耶人依然保留了一些傳統習俗,包括男孩/女孩割禮、早婚等。薩庫耶人深受貧窮折磨,缺少適當的教育。 雖然薩庫耶奧羅莫人居住在肯亞這個全球福音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但他們仍然沒有接觸到福音。聖經已翻譯成這部落的語言,但大部分薩庫耶人是文盲。 
編注:肯亞北部與索馬利亞接壤的北部邊境區居民差不多全是索馬利亞族人。他們在1963年試圖加入索馬利亞共和國而發生衝突,肯亞政府稱這衝突為Shifta戰爭(shifta在索馬利亞是「土匪」之意)。1967已殺害了大量家牲畜和索馬利亞牧民,對邊區的生活造成大規模破壞,導致當地居民從牧民和遊牧生活方式轉為城市生活方式)。

天父,祈禱父感動人前往薩庫耶奧羅莫人中與他們分享福音,讓他們在基督裡找到尊貴的身份,整族人能歸向主,成為天國的子民。為肯亞的教會有普世宣教的異象,能積極開拓向肯亞境內未得族群傳福音的事工。奉主名求,阿們。 

阿法爾人 Afar People
阿法爾女孩注視著她的小帳篷,不久她將帶著它再次去遊牧。在達納基爾沙漠,各處可以看到死牛腫脹的屍體,有時還能看到死駱駝,華氏120度的高溫讓空氣中散佈惡臭。女孩咕噥著說:「至少我們不用去火山山谷。」阿法爾人把那些鬆散、有食鹽的石板掘出來,然後在暴曬的烈日下出售。 「阿法爾」當地語言的意思是「第一」或「最好」。 過去十年,這驕傲的遊牧族群忍受著巨大的苦難。一百五十萬阿法爾人活在地球上最難居住的地方之一——衣索比亞沙漠。除了火山和高溫之外,阿法爾人還要忍受嚴重的乾旱、饑荒及為了爭奪稀少的水源和草場的血腥部落戰爭。 離婚是這族群中常見的事。當地沒有一家醫院。阿法爾人用口頭方式繼承文化,只有1%的人識字。 大部分阿法爾人相信他們的祖先是阿拉伯人,因此伊斯蘭教在他們的文化中具影響力,他們是世俗遜尼派穆斯林。目前,阿法爾人可以找到當地語言的福音廣播節目和影音材料。

天父,祈禱驕傲的阿法爾人願意謙卑接受自己的有限;求聖靈開他們的心眼,看到是父掌管著宇宙萬有,也掌管他們的生命,讓他們聽到福音時願意敞開心扉接受耶穌作他們的救主。奉主的名求,阿們。 

厄立特裏亞拉沙埃達人 Rashaeida people of Eritrea
達維特(Dawit)將一頭駱駝領出來,驕傲地讓正在等待的人們看這頭駱駝。 一個人低聲說:「這駱駝很漂亮!」另一人認同說:「確實很優秀!」有人問:「它能跑嗎?快嗎?」達維特微笑答:「當然,它能奔跑,而且跑得很快! 我有賣過跑得慢的駱駝嗎?」人們聽後紛紛出價,價格迅速提高。 居住在厄立特裏的亞拉沙埃達人飼養的駱駝在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北部地區非常有名,這種駱駝奔跑速度快,經常在比賽中獲勝。 在當地語言中,拉沙埃達的意思是「難民」。也許是天意,拉沙埃達人確實是難民。1800年代中期,沙烏地阿拉伯爆發部落戰爭,住在那裏的拉沙埃達人被迫遷移,前往厄立特裏亞。拉沙埃達人與沙烏地阿拉伯人一樣,在文化和屬靈上,都是穆斯林。大部分拉沙埃達人是遊牧民,他們的社會與家庭生活以伊斯蘭教為核心。

天父,祈禱被迫遷移的拉沙埃達人能在耶穌裡找到永恆的家。求父差派人前往這片等待收獲的土地,用適當的方式向拉沙埃達人傳福音。求父為已經在進行中的宣教事工開路,保守在當中事奉的宣教士,讓他們的服侍有果效。更懇求聖靈此刻軟化阿法爾人的心,讓這族群能準備好接受福音。 奉主的名求,阿們。 

索馬利亞人 Somali people
阿馬爾(Amar) 在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Mogadishu)的街道上跳舞!廣播電臺剛宣布索馬利亞以和平方式選出了新總統。上次總統選舉已是幾十年之前的事了,如今雖然有零星的衝突,但這國家正邁向有希望的方向。 阿馬爾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為難民十年之久,如今覺得索馬利亞已安全,便帶著家人返回祖國。在這十年中,阿馬爾已結婚生子,組織了家庭。 索馬利亞人口約有一千五百萬至一千七百萬,分成五個不同的小族群,傳統上他們是遊牧民,但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城市生活方式。 阿馬爾這次回國帶回了一樣東西,就是埋藏在他心中的福音的種子。當年一個基督教機構幫助他逐漸適應美國的生活,並與他分享耶穌的愛。今天,阿馬爾帶著這福音種子返回祖國。

天父,祈禱陸續返回祖國的索馬利亞人,福音的種子能在他們生命中結出豐碩的果實,將福音的好處帶給這個受傷的國家。祈禱索馬利亞新總統Hassan Sheikh Mohamud能公正地統治國家,允許他的人民自由信仰。奉主名求,阿們。 

伽萊索馬利亞人 Garreh Somali People
阿登(Aden)的妻子們拆卸各自的帳篷,隨後又拆卸丈夫的帳篷。孩子們驅趕著母牛和山羊,駱駝馱起沉重的物品,大家準備出發尋找下一個水源地。一輛捲起塵土的卡車,從遠處飛快地穿過沙漠來到阿登身旁。阿登走近卡車,司機遞給他一條長長的葉子,阿登將葉子放入口中。簡短交談後,司機開車離開了。阿登帶著家人開始遷移。 阿登咀嚼的葉子稱作「卡特」,是一種溫和的麻醉品,被這地區的索馬利亞人廣泛使用。伽萊人尤其喜歡在遷移期間咀嚼它。 伽萊人是東非索馬利亞人的幾個小族群之一。伽萊人是虔誠的穆斯林,每個男人最多可以娶四個妻子;離婚現象越來越普遍。在索馬利亞人幾個小族群中,伽萊人幾乎全部是遊牧民,他們到處尋找水源,然後在水源地搭起帳篷。丈夫首先搭建自己的帳篷,妻子們隨後在丈夫帳篷四周搭建帳篷,環繞起丈夫的帳篷。 伽萊人沒有接受過教育,也沒有享受過現代醫療服務。

天父,為遊牧民伽萊人祈禱,求父差派醫療事工設法滿足伽萊索馬利亞人的需求。請求父動員忠心的代禱小組,透過禱告軟化伽萊人的堅硬屬靈土壤。祈禱伽萊人從耶穌那裏找到生命的活水,讓耶穌來解除他們屬靈的饑渴。奉主名求,阿們。

圖尼索馬利亞人 Tunni Somali People
一群來自同一氏族的圖尼人跟著族長,前往一位鄰居家的田地,他們將會一整天都在這田中勞動。圖尼人都知道,如果一個人需要幫助,族長就會召整個氏族去幫助。在這族群中,農業勞動是以互相幫助的方式完成;人們會響應族長的召喚,在特定的日子到指定的田中勞動。他們不只幫助同一氏族的成員,也幫助其他村莊的村民。 雖然圖尼人是索馬利亞人的一個小族群,但他們的生活明顯不同於其他索馬利亞人。圖尼人居住在朱巴河和沙比勒河之間,是索馬利亞土地最肥沃的地區,因此他們不像其他遊牧的索馬利亞人,而是成為農民。丈夫和多個妻子住在同一幢房子中,彼此之間用簾布隔開。 圖尼人最重要的特徵,是他們講一種與大部分索馬利亞人完全不同的語言。 由於這個原因,圖尼人至今仍沒有母語的福音資源。只有很少圖尼人聽過耶穌的事蹟。

天父,懇求東非的屬靈復興能夠波及圖尼人。請求父感動圖尼人的鄰居,願意積極地與他們分享福音,也祈禱聖靈開啟圖尼人首領的心,讓他們帶族人接受福音。奉主的名求,阿們。 

札格哈瓦人 Zaghawa People
大約一千年前, 札格哈瓦遊牧民席卷今天的查德(Chad) 和蘇丹(Sudan),一路掠奪財富、將俘虜變成奴隸,最終控制了當地眾多帝國與部落。扎格哈瓦人與其他強大的遊牧族群一樣,只掠奪被征服地的財富,並不統治被征服地。兩百年後,卡內姆帝國削弱了扎格哈瓦人的勢力,但扎格哈瓦人繼續控制沙漠地區長達兩百年。 今天,扎格哈瓦人在查德依然非常強大,該國現任總統伊德裏斯•德比(Idriss Déby)就來自這族群。不過在鄰國蘇丹的扎格哈瓦人則沒那麼幸運。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目前在查德有十萬蘇丹札格哈瓦難民。 一位札格哈瓦士兵對半島電視臺的記者說:「我們並不關心查德或蘇丹,我們只關心草場。哪裏有草場,哪裏就是我們的家。」他強調說:「所有札格哈瓦人都是一家人。」 很久以前,蘇菲派穆斯林在前往麥加朝聖的路上,帶領這族群的首領皈依伊斯蘭教,不過大部分札格哈瓦人依然信奉萬物有靈教。1940年代後,在札格哈瓦人中出現大規模皈依伊斯蘭教的運動。札格哈瓦人沒有母語聖經。公元二千年這個族群有了一套新的字母表,字母是按照家畜的烙印設計出來的。

天父,為在查德和蘇丹的札格哈瓦人祈禱,無論他們生活在哪一個地方,或遊牧到哪裏找草場,求父尋找他們,差人去與他們傳福音,預備人翻譯札格哈瓦聖經。父啊,祈禱這個族群中出現大規模歸主運動。奉主名求,阿們。 

貝賈人 Beja Peoples
薩希姆(Sahim)實在無法忍受腐爛垃圾的惡臭氣味。他坐在城市貧民窟的小屋前,自言自語地問:「哪裏是我們可以生存的空間呢?」在垃圾堆前,兩隻骯髒的野狗不停地狂吠,牠們正在爭奪一塊骨頭,最後兩隻狗咬成一團,發出陣陣咆嚎的聲音。 薩希姆無奈地想:「我們只過得比這些野狗稍為好一點而已……」 許多世紀以來,薩希姆的家族一直在紅海沿岸漫遊,放養家畜。定期發生的乾旱使他們的家畜越來越少。更壞的是一家礦業公司開始在薩希姆一家經常遊牧的地方挖掘礦石。 「這家公司竟然沒有雇一個貝賈人!願真主在審判日那天懲罰他們!」薩希姆狠狠地說。 薩希姆是貝賈人,這族群由蘇丹西部和埃及南部的五個古老部落組成。六世紀時,鄰近努比亞帝國的基督徒曾接觸貝賈人,帶領他們接受了福音。十三世紀,信奉伊斯蘭教的貝督因部落征服了貝賈人,把他們變為穆斯林。今天,只有極少的貝賈人是基督徒。

天父,祈禱您的福音能再次臨到五個貝賈部落,讓他們的首領能接受主,並帶領全族貝賈人接受福音。求父將貝賈人的需要放在眾教會和宣教機構心中,感動人前往貝賈人中傅福音。奉主名求,阿們。 

蘇丹的費札拉卡瓦希亞人 Fezara Kawahia People of Sudan
拉比婭(Rabia)使出最後的力氣,終於把女兒生了下來。拉比婭看著丈夫,希望得到丈夫的安慰。她丈夫奧馬爾(Omar)只是跺著腳走出去。前兩次生孩子,拉比婭都沒能得到丈夫的贊許與尊敬,這次依然如此。對奧馬爾來說,第三個孩子仍然是女孩,這是不可原諒的! 拉比婭和奧馬爾屬於蘇丹的費札拉卡瓦希亞族群,人口有822,000。這個族群的語言、文化和宗教全部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貝督因人。東非的費札拉卡瓦希亞人住在臨時的帳篷中,他們隨時需趕著牛群遷移別處尋找草場。費札拉卡瓦希亞人是巴加拉族群(Baggara)的一個小族群,在當地語言是「牛仔」的意思,而費札拉卡瓦希亞人就是遊牧的牛仔。 與那些被伊斯蘭教傳統束縛的大部分穆斯林女人相比,拉比婭算是更有自由,她為此感到幸運。但她也為自己和女兒們的處境感到悲哀,因為這族群重男輕女。

天父,我要為蘇丹的費札拉卡瓦希亞人祈禱,求天父紀念這族群在漫長的封閉生活中,很難聽到主耶穌的福音,求天父差派非洲的信徒去到他們中間分享您的愛。費札拉卡瓦希亞人長久受伊斯蘭教影響,經常為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得到真主的贊許感到焦慮,祈求父讓他們能得主耶穌無條件的愛。奉主名求,阿們。 

蘇丹的拉哈溫巴加拉人 Lahawin Baggara People of Sudan
塔西爾(Hahir)每天將牛群趕到新草場後,便與其他遊牧民聚在一起談論聖戰。他們收集了一些刀和長槍,經常拿出來操練,一邊等待著「蒙真主引導」的馬哈迪(Al Mahadi)降臨的那一天。 拉哈溫人一直被看為是蘇丹巴加拉族群中的一個小族群,人數只有十萬人。但今天拉哈溫人不再被視為小族群,因為他們正崛 起,自稱是「信奉馬哈迪的第一個部落」,並且組建了捍衛馬哈迪的軍隊。信奉馬哈迪是什葉派穆斯林的教義,而不是當地遜尼派穆斯林的教義。 拉哈溫人不喜歡機械式農業,因為這種農業正摧毀他們古老的遊牧生活方式。面對漸漸消失的傳統遊牧生活方式,拉哈溫人要不選擇奮鬥,要不便逃避。 最終,他們決定——奮鬥。於是,他們接受了伊斯蘭教中有關馬哈迪的教義,相信馬哈迪能夠消除一切謬誤。這種教義相信馬哈迪將與耶穌一起降臨,而耶穌是聽命於馬哈迪的。

天父,我要為拉哈溫人獻上祈禱,求父保守他們不要迷信暴力,也不受黑暗勢力的蒙蔽;讓拉哈溫人能認識真正的救主——耶穌基督,並接受成為他們的救主。奉主的名求,阿們。 

蘇丹的塞利姆人 Selim of Sudan
八歲的卡里法(Kalifa)和小妹妹拉姆拉(Ramla)每天早晨都會被爸爸和他的朋友們打噴嚏的聲音吵醒。爸爸的這些朋友就睡在帳篷外,他們經常聚在一起聊天至深夜。他們相信早晨打噴嚏會將夜裏進入他們鼻子中睡覺的邪靈趕走。 媽媽很早就起床了,她正在準備早飯,有奶酪和牛奶。媽媽是這圓頂帳篷的主人,她負責照顧孩子,為母牛擠奶,出售牛奶和為家人製作奶酪;爸爸則負責放養牛群、收割莊稼,偶爾與孩子們交談、玩耍。除了這個家之外,爸爸在村莊中還有另一個家,兩個家庭共享爸爸的收入。 塞利姆人在十三世紀時成為穆斯林,從那時起雖有宣教士試圖帶領他們認識真正的救主,但他們都不為所動,依然信奉伊斯蘭教。塞利姆人可以找到大量福音資源,但幾乎沒有人放棄祖先的信仰。

天父,求您呼召並差派宣教士長期在塞利姆人當中服侍,與他們建立深入的關係,以生命的見證吸引他們歸向真神。求天父保守人數很少的塞利姆信徒,讓他們在屬靈的需要上能得到飽足,靈命能持續成長,信心堅固,以致沒信主的塞利姆同胞能透過他們認識真神;求天父在當地建立強大的教會,讓人們歸榮耀給您。奉主名求,阿們。 

環球福音會 World Evangelization for Christ(WEC) International Work
查德遊牧民身上充滿著矛盾。他們身材高大,非常驕傲,具有天生的尊嚴,自稱是「真正的穆斯林」,這種身份讓他們感到明顯的安全感。他們居住在以木棍和繩索搭建的帳篷中,沒有電和自來水,隨時都準備拆卸帳篷遷移到其他地方。雖然他們生活簡陋毫無舒適可言,又面對嚴酷的環境和有限的食物,但他們卻始終對生活充滿信心。 讓人感到驚訝的是他們竟然狂熱喜歡手機,彼此會通過手機互傳音樂和影片。環球福音會向查德遊牧民提供了一些影音讀物,包括阿拉伯語的聖經、中東地區的基督教詩歌、與聖經相關的影片剪輯等。查德遊牧民對福音非常開放。事實上,當地一些宗教師甚至鼓勵年輕人閱讀聖經。 環球福音會正教導對宣教有負擔的人學習阿拉伯語,這項事工讓流動牙科醫生更容易訪問遊牧民族。環球福音會還希望安排獸醫向遊牧民宣教。機會的大門已經開啟,目前唯一的問題是沒有足夠的人參與。「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馬9:37)

天父,感謝您預備了環球福音會,求父讓這事工能裝備更多人去接觸未得之民,特別是在東非的這些遊牧民族。也為查德族禱告,求父讓他們透過影音的管道認識福音,並願意接受主耶穌成為救主。奉主的名求。阿們。 

凱拉國際兒童組織 Kaela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Organization (CFK) 
http://www.caringforkaela.org/ 
阿尼(Arni)看上去與其他查德的小男孩一樣,夏天在街頭賣糖果掙錢,但他卻有一個成功的故事。過去,阿尼一直在查德街頭流浪,直到有一天CFK貝賽斯達中心的工作人員找到他,說服他回家。經過CFK的輔導,阿尼現在已重新融入家庭。阿尼夢想去更好的學校讀書,但他像許多查德孩子一樣沒有錢,於是CFK提供阿尼貸款,讓他在暑假期間能在街頭賣糖果賺取學費。 CFK是一個基督教救援與發展組織,目標是幫助查德流浪兒童有謀生技能,來重新融入社會。CFK會向處於困境的年輕人提供小數額的貸款,讓他們可以從事一些小生意;也安排他們暫住CFK宿舍中,並給予他們職業培訓。CFK還為年輕人預備電腦補習課程,讓他們在學校的學習能夠具有優勢。

感謝父神使用CFK這樣的組織以神的愛去關心查德的流浪兒童,以實際、有效的方式幫助這些孩子掌握生活能力,能夠養活自己。深信這樣的事工是父所喜悅的。祈禱父透過CFK的事工,不只協助和培訓查德兒童,更是帶領他們將來成為敬畏神的成年人。奉主的名求,阿們。 

彼德亞特札格哈瓦人 Bideyat Zaghawa People
查德總統的年輕新婚妻子欣達•德比(Hinda Deby)說:「我丈夫是戰士!他永遠是戰士!統治這個國家並不容易。」 自1990年,伊德里斯•德比將軍(Idriss Deby)一直是查德的總統。德比總統來自札格哈瓦族群的彼德亞特氏族。德比在姓氏與名字之間插入自己所屬部落的名稱Itno,用來提醒自己的身世。德比原本出生在一個牧民家庭,由於受過教育,所以在官場上不斷晉升。德比的教育背景包括軍官和飛行員培訓。 查德面臨許多問題,包括嚴重的政治腐敗、戰爭、族群分裂、缺少醫療保健、缺少食物和就業機會等。 雖然德比來自彼德亞特氏族,但大量彼德亞特人反抗德比的統治,發動叛亂,導致成千上萬無辜民眾在暴力衡突中傷亡。德比經歷過許多次叛亂,但他都倖存下來。 彼德亞特人有約6200人,大部分是穆斯林,以飼養山羊和農業種植為生。

求天父讓福音能穿透德比總統和他的政府幕僚的心,讓查德的統治者願意真心懺悔,以公義來領導國家。祈禱彼德亞特氏族的首領聽到耶穌的真理,帶領人民歸主。祈禱基督的福音傳遍查德,終止這國家的暴力與分裂的惡性循環。奉主名求,阿們。 

布爾格達人 Kokorda People
查德•哈桑(Chad Hassan)是布爾格達部落的首領,他正告訴一位援助事工負責人他的部落所面對的問題:「由於缺少食物和藥品,許多孩子已死亡。我一遍又一遍向真主禱告,請求真主降雨,讓我們播撒小米種子。就在幾個月前,我的小女兒納迪婭(Nadia)也死了。人們看不到任何希望。他們認為真主已遠離他們,他們被邪惡勢力所控制,於是紛紛拜訪巫醫,試圖獲得安慰、找到答案。我告訴他們必須相信真主會幫助我們。真主是我們的希望。我們有許多需要,目前最急需的就是小米種子。我們也需要鋤頭和手犁,這兩種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更快種植。」 援助事工負責人說:「我將給你們急需的小米種子和新工作。全能的神已經聽到你們的禱告,他是唯一永活的真神!他是充滿仁慈、憐憫的真神!他不想看到你們受苦,希望你們擁有新生活和新希望。」

天父,祈禱查德的38,000布爾格達穆斯林渴望了解聖經中唯一的真神。祈禱布爾格達人接受耶穌,從耶穌支取能力和希望去面對各種生活的困難。奉主名求,阿們。 

欣亞爾人 Sinyar People
卡莉(Karly)是訪問這個欣亞爾村莊的醫療保健人員。一天早上,卡莉被年輕母親瑪麗薩(Marisah)的哭聲吵醒,趕快走進瑪麗薩的帳篷看發生什麼事,發現瑪麗薩正在抱著女兒的屍體,她因為營養不良和染上霍亂失去了生命。 瑪麗薩大聲禱告:「真主啊,我漂亮的女兒再也不能回來啦!請讓她變成一只自由、快樂的小鳥,回家看看我吧!如果她變成一只會唱歌的小鳥,那就太好啦……她受了許多的苦。」瑪麗薩與丈夫徹夜抱著女兒,一起抱頭痛哭。這已是他們失去的第二個孩子,這樣的悲傷對常人來說是極難忍受的。 兩萬名欣亞爾人的生活異常艱難。他們因為乾旱和缺少種子,必須想方設法努力種植農作物,以便為家人提供足夠食物。真正的希望來自一群富有同情心的基督教機構,他們為欣亞爾人帶來了急需的種子、食物和基本藥品,也將神充滿愛與憐憫的福音帶給欣亞爾人。

天父,祈禱欣亞爾穆斯林能聽到,並願意接受神的福音。祈禱欣亞爾人擺脫各種困境,獲得醫治、希望和安慰。奉主的名求,阿們。 

查德和利比亞的泰達人 Teda People of Chad and Libya 
「不可殺人……不可偷盜」(出20:13、15)這是十誡中的第六和第八條誡命。神所頒佈的這十誡,對於住在撒哈拉沙漠的東部和中部的沙漠武士部落泰達人來說,是很難持守的。在泰達文化中,只要對部落有利,殺人和偷竊都是被允許的,他們的法律制度還鼓勵復仇和索償。大部分泰達人居住在利比亞-查德邊境地區的提貝斯提山區。惡劣的環境、極端貧窮、偏遠的地理位置,這一切讓泰達人變得非常粗暴。當地鄰近部落之間經常發生暴力衝突。 泰達人傳統上控制著經過當地的商隊路線,經常搶劫商隊,甚至進行奴隸交易。泰達人不相信農業生活方式能夠養活他們,他們只依賴靈活、流動的遊牧生活方式,崇尚軍事力量。大部分泰達人是遊牧民,常年趕著家畜漫遊沙漠中。1800年代,泰達人皈依伊斯蘭教。今天,泰達人使用伊斯蘭歷法,將傳統習俗與伊斯蘭教混合在一起。

天父,生活在困難中的泰達人長久以來都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求父讓他們有機會接觸福音,被父的愛感動,願意歸向你,向父尋求幫助。懇求天父紀念泰達人中少數的信徒,差派人前往牧養他們。奉主名求,阿們。 

查德的達札人 Tuba Daza People of Chad
昨天我們介紹了撒哈拉沙漠中的泰達部落。從那裏走到沙漠的南端,可以找到另一個粗暴的穆斯林族群--達札人。達札人住在查德西南部和尼日爾,以好鬥聞名,鄰近部落都害怕他們。達札男人和女人會在衣袖內藏匿一把匕首。 達札人是一個驕傲的部落,他們只需要很少的食物和水,便可走很遠的路程。傳統上達札人飼養牛、駱駝和山羊,如今不斷擴張的撒哈拉沙漠吞沒了許多草場,一些達札人被迫在城鎮和城市中尋找工作。女人在家中負責做飯和打掃。 達札人主要收入來自出售家畜。 人們很容易通過服裝識別達札人。男人上身穿長袖長袍,下身穿帶有拉帶的寬鬆長褲,頭上戴頭巾或穆斯林帽;女人則穿包裹著全身的長袍,佩戴頭飾和珠寶。 伊斯蘭教滲透到達札文化中,強大的社會壓力迫使人們參加禱告和齋戒。達札人將一些傳統習俗與伊斯蘭活動結合在一起。

懇求天父挪開達札人的驕傲,讓他們有一顆謙卑的心去尋找真神。求父差派人將基督的愛帶給達札人,讓他們經歷三位一體神的美善,深深被吸引。奉主的名求,阿們。 

查德的科亞姆人 Koyam People of Chad
「太棒啦!」穆罕默德(Mohammed)高喊。他和兄弟們正駕著父親的豐田四輪驅動貨車飛奔在沙漠上。貨車穿越沙丘,速度越來越快,突然撞上一塊巖石,把車撞壞了。 當晚,父親一邊踱步一邊訓斥穆罕默德:「你把我的貨車當玩具嗎?」 穆罕默德慚愧地低下頭回答:「我很抱歉,爸爸。」說完他擡起頭,眼中充滿淚水,父親意識到不能再訓斥他了。 父親坐在穆罕默德身邊,用溫和聲音說:「我年輕時是騎駱駝穿越炎熱的沙漠,將牛肉運往市場。許多牛肉由於高溫都腐爛發出臭味了。今天,肉價提高了,我們才有一點錢購買這架有空調、能冷藏牛肉的貨車,你不要以為我們家有貨車是理所當然的。」 穆罕默德低聲回答:「明白了,爸爸。」 查德科亞姆人比其他族群過著稍好的物質生活。根據《遷移中的族群》(Peoples on the Move)一書的介紹,對大部分查德人來說,擁有一輛貨車是一種奢侈;但對科亞姆人來說,貨車是生活必需品。然而科亞姆人的精神生活卻仍貧乏。該書描寫:「科亞姆人是頑固的穆斯林,他們很可能是最後一個接受福音的族群。」

天父,讀到最後一句:科亞姆人可能是最後一個接受福音的族群,更要祈求聖靈親自在科亞姆人心中動工,軟化他們的心,讓他們聽見福音時,不會因頑梗的心而抗拒。奉主的名求,阿們。 

承蒙 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 惠允刊載,特此致謝。
(來源:http://www.missionpathway.org/2013年10月˙福音,能夠帶來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