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2-05-27發佈



以色列新聞文摘

2012 年五月 / 猶太曆 5772 年

耶和華觀看基甸,說:『你靠著你這能力去從米甸人手裡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嗎?』」(士師記六章節14節)

「原則上,我們已準備採取行動」

就在以色列獨立紀念日(今年在四月26日)開始前,以色列的參謀總長「甘茨」(Benny Gantz) 接受訪問,他告訴記者說以色列國防軍對於攻擊伊朗的核設施已經準備就緒了。

接受《最新消息日報》(Yediot Ah’ronot) 關於熾熱的以色列-伊朗危機的訪問時,「甘茨」宣佈2012年對於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熾熱的危機會是「關鍵的一年」。「以色列國相信,擁有核武的伊朗是一件極嚴重的事,世界應當阻止這件事,以色列也應當阻止此事,而我們已照我們的計畫作準備。」

參謀總長也提到中東在不久的將來爆發更廣泛的區域性戰爭之可能性:「我們的情報評估顯示基於策略事實及這地區的不穩定,(情況)惡化為戰爭的機會比過去還高。雖然尚未有戰爭的跡象,但情況惡化為戰爭的機會比過去高。」

在訪談的過程中,「甘茨」也披露以色列國防軍在以色列邊界之外的執行行動增加了。「我不認為你們會發現在歷史的任何時刻點,世界沒發生一些事,」他說:「危險性的程度也增加了。這並不是「甘茨」所發明的。我無法在此邀功,而不過單單在加速這些特別行動罷了。」

另外,也顯示以色列對歐巴馬總統失去耐性,而且關於單方面決定要攻擊伊朗的日期正迅速的接近。有些新聞來源說此事若發生,極可能會在夏天以前。那極可能會讓五月成為關鍵時刻。我想補充一點,大部分的以色列人民都贊同攻擊伊朗的行動由美國主導,而一小部分的人則贊同以色列採取單方的行動。美國現在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靠近伊朗的基地部署了F-22猛鷹號戰鬥機(F-22 Raptors,高機密行動戰機),希望美國主導攻擊的那群人也許會希望成真。

來自迦薩的新威脅

若以色列覺得沒什麼事情可操心,她永遠可以在迦薩找到困擾她的問題。這個以色列自製的人類苦難泥沼-迦薩-總是能被算得上不時在散發新仇恨與脅迫。最近的一項乃是在迦薩走廊的伊斯蘭教的領導者們號召巴勒斯坦的好戰份子綁架以色列人,以他們作為籌碼,用來交換數千名被關在以色列監獄的巴勒斯坦罪犯。畢竟,若先前綁架以色列士兵「沙利特」(Schalit)作交換的方法奏效,為何這無法再三奏效?

最近在以色列的監獄中,有高達2,000名的巴勒斯坦罪犯參與開放式的絕食,抗議以色列監獄的狀況,並有數千名巴勒斯人在迦薩上演街頭抗議以示支持。「我們應該更努力綁架以色列囚犯,來換取我們那些在獄中同胞們的自由,」伊斯蘭聖戰組織的一位資深成員「卡雷‧阿爾-巴克」(Khaled Al-Batch) 如此教唆群眾。「我告訴所有的武裝派系,釋放獄中同胞的方法,就是透過人質交換…以逮捕換逮捕,以自由換自由,這就是方法,」他說。

去年為了讓於2006年被伊斯蘭的「哈瑪斯」集團綁架且秘密拘禁了長達5年的士兵「吉拉德‧沙利特」獲釋,以色列作妥協釋放了1,000多名巴勒斯坦的犯人。根據人事情報消息指出,目前至少仍有4,700名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的監獄,他們有許多人都因暴力的罪而被判刑。巴勒斯坦的領導者們說這些人應該被視為戰俘,那是以色列絕不同意的事。

迦薩哈瑪斯的領導者「以實瑪利‧哈尼亞」(Ismail Haniyeh) 說巴勒斯坦的激進派系「絕不會放棄」那些被囚的同胞。「上次的人質交換向侵占我們的以色列傳達了一個訊息:巴勒斯坦人會用盡各種困難的管道,斷除我們英雄們的鎖鏈,」他說。「我們正在為那些被囚者而戰,而我們不是贏了,就是將會贏,」他補充說。

參加星期五示威運動的巴勒斯坦人手揮綠色及黑色的旗,就是「哈瑪斯」及「伊斯蘭聖戰組織」的旗子 ── 這兩個團體連結的跡象越來越強,雙方都相信伊斯蘭的意識形態,並主張毀滅以色列國。在以色列獄中的巴勒斯坦囚犯被他們的社群視為英雄,而獄中大量的絕食者向領導階層施壓,要他們做回應。今年年初為了讓他們停止絕食,以色列與2名絕食者達成某些協議,但以色列拒絕作進一步的讓步(四月28日「路透社新聞」)。

以色列獨立紀念日的暴力攻擊

有些久遠的爭吵永遠不會平息,而「以色列─阿拉伯」間的戰爭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就在上個週末,數百萬的以色列人民以野餐及參加公開的慶典來歡慶以色列建國64週年。然而,不幸地,快樂與慶典卻為暴力所損壞。

例如「琦闢‧蘇克倫」(Tzipi Shukrun)與她的親屬在獨立紀念日時,嘗試在耶路撒冷舊城牆外的「欣嫩子谷」舉行野餐。但是一群來自鄰近「阿布‧多爾」(Abu Tor) 的阿拉伯青少年則決定要破壞她們的家庭餐會。

「琦闢‧蘇克倫」告訴新聞記者,這些青少年襲擊者以鐵棒、鞭子和刀子攻擊她的家人,並對他們叫囂,要他們離開那區域。三位家庭成員受傷而需要住院。

她的其中一位受傷的兄弟「約拿單‧蘇克倫」(Yonatan Shukrun)向以色列的「耶網新聞報」(Ynetnews)回述這事件。「就在我們準備要離開時,8名年紀從15到22歲的阿拉伯人抵達了。在某個時刻他們走向我們,並企圖對我們的小孩 ─ 2歲、8歲及10歲的孩子動手,」約拿單說。「當我們嘗試阻止他們時,他們就拿出鞭子、刀子,開始攻擊我們。我被鐵棒打到。雖然我們設法保護了女人與小孩,但是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後來警察逮捕了4名跟這件攻擊事件有關的嫌犯。

大約在同時間,一名11歲的猶太小男孩,則被一些在舊城另一邊的獅子門向他家人丟石頭的阿拉伯人打傷。還有另一起事件發生在星期四晚上,也是在耶路撒冷的舊城,有兩名阿拉伯的青少年襲擊一位正統猶太教的男子。

其他的相關新聞,有數千名阿拉伯人於禮拜四晚上在以色列北部參加遊行,抗議以色列的復國,他們的社群將這視為一個「災禍」。以色列國會的一些阿拉伯裔議員,甚至試圖火上加油。以色列國的這些阿拉伯裔的立法者「押瑪‧札哈喀」(Jamal Zahalka) 與「阿寐‧提比」(Ahmed Tibi) 甚至在以色列獨立日參加反以色列國的示威。顯然他們兩位忘卻了自己在以色列國社會地位的事實,這跟他們宣聲以色列是「實行種族隔離與壓制的猶太復國主義者」乃完全相牴觸 (《今日以色列雜誌》(Israel Today) 對這些事件的報導)。

毫無結果的和平過程

最近「多娜‧迪凡」(Donna Divine) 與「亞薩夫‧羅米羅斯基」(Asaf Romirowsky) 這兩名位作者在《耶網新聞報》的社論發表了不同的意見,說道:「巴勒斯坦─以色列的和平進程實在大有問題,而巴勒斯坦的總理『撒蘭‧法雅』(Salam Fayyad)最近決定不再會見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的決定,只是造成眾人廣泛對和平進程產生消極態度最新的例子與原因。」

讀這篇文章時,我看到兩位作者努力嘗試──而且幾乎成功──無偏見地表達意見。但身為以色列國之友及「基督徒以色列之友」(Christian Friends of Israel - CFI) 特約作家的我,在撰寫中東的衝突時,難以無偏見。同時,我也有阿拉伯朋友,而說真的,阿拉伯裔的基督徒不僅是我的朋友,他們還是我們的弟兄姊妹。我們承認他們極實際的渴望,並同情他們的苦難。

既然如此,我對兩位作者在文章中提及的幾件事印象相當深刻。你們許多人都知道「故事或民族意識」 (Narrative),有時稱「變化故事」 (Meta-Narrative) 的這個英文辭彙是個後現代的英文字,它不僅具有「故事」的意思,還帶有「民族精神及驅使個人或人群的全方位信仰與目標」的含義。當使用那個詞及其伴隨的思想方式時,兩位作者說所謂的中東衝突只增無減,而這全都始於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領導者雙方試圖以談判解決問題而變得棘手。「說真的,將近20年的談判未能說服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領導者一個共同分享土地和資源的方式。而且事實上,衝突的核心更多在於在同樣的土地上和平共存,而非單單分割這塊土地。」

兩位作者又說,也許「雙方都一直緊握他們的民族意識不放,而非提出讓步與交換條件的建議,因為各種討論本身披露了差距,並非多在於兩套談判者之間的差距,而是巴勒斯坦與以色列普通的百姓一直受鼓勵去想像的現實與夢想之間的最後決議之差距。至少,民族意識給了以色列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對其集體身份的明確定義,即使那將他們鎖定在對抗中。

我知道當我說:「但是有一方的『民族意識』,是神在西奈山所特別給予的,而另一方的「民族意識」卻是人為及有限的。」一定會讓人覺得我並非無偏見。

「對巴勒斯坦人民而言,」兩位作者說:「其『民族意識』深刻於不公平的被放逐與壓迫,大於建立一個留下了太多困在同樣營地中(人們相信那乃是臨時的移位)的難民之國家。對以色列人民而言,其民族意識圍繞在猶太人的生存上做編織,最好是保留一些控制的領土,作為對攻擊恐怖分子的集結地-雖然巡邏、檢查站、隔離牆常被描述成壓迫的一些標記,而世界大都不提巴勒斯坦不願致力停止他們的戰爭並結束他們對猶太民族國家的不滿卻要以色列放棄土地。我可能得補充一點,事實上,若不採取及堅持上述的那些防衛措施,以色列國就不可能存活。

「所以,衝突持續、談判僵持,國際透過四人組的妥協與談判似乎更近似語言禮儀,甚於需要迫切採取行動。」這兩位作者說。

雖然巴勒斯坦人的確需要家園,並有還不錯的好生活,但是我相信他們的「民族意識」乃是不真實及達不到的。就算把每個住在以色列的猶太人全都清除而讓他們擁有這塊土地,這一小片的土地並無法容納那些夢想有一天將會「回家」的數百萬難民。不僅如此,在這些巴勒斯坦人之間,也是極為分裂的 ── 「哈瑪斯」與「 巴勒斯坦當局」之間、「基督徒」與「穆斯林(回教徒)」之間、「愛好和平者」與「好戰者」之間 ── 就算這塊土地永遠再也不會聽到「猶太人」這個詞,他們在那塊土地上也不會有和平。

兩位作者的結論是:「因此,和平進程絕不可能成功,除非雙方都極力卸除支撐衝突的『民族意識』,而且惟有當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雙方對彼此有不同的體驗並期待兩國方案的產生,雙方的民族意識才會開始鬆弛。」我個人不認為「猶太復國主義的信念」將會被卸除,也不認為應該卸除。然而,我同意兩位作者上述的一句話,就是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必須開始對彼此有不同的體驗。」這是有可能的,目前正發生,甚至可以更常發生,只要那些噴火的「穆拉」(Mullah,伊斯蘭教的神學家)與「依瑪」(Imam,伊斯蘭教的宗教領袖)停止火上加油。因為他們的行為,只會使巴勒斯坦人在那塊微小的土地上想像他們的烏托邦而達不到的「民族意識」硬化。

人所行的,若蒙耶和華喜悅,耶和華也使他的仇敵與他和好。」(箴言十六章7節)

本文作者「朗尼‧明斯」( Lonnie C. Mings ) 是聖經學院的教授,並且是多本暢銷書的作者。「明斯」是CFI 的特約作家,透過聖經的視野,他向讀者分析以色列及中東的局勢。本文由陳冠妤翻譯、CFI 潤稿,特此致謝! 

神祝福您,
基督徒以色列之友(CFI)

本文承蒙CFI Chinese Global Ministry ( CFICGM ) 惠允刊載,特此致謝!
CFI耶路撒冷總部的網站:http://www.cfijerusalem.org
CFI中文網站:http://www.cfitaiwan.org
----------------------------------------------------------------------------------------------------------------------------
「基督徒以色列之友」(CFI) 簡介
「基督徒以色列之友」 (Christian Friends of Israel, 簡稱CFI) 是個慈惠、非營利的福音派國際性基督徒事工,總部設於耶路撒冷,並在全世界都有代表的辦事處。CFI主要的目標,是教導教會其希伯來的傳承以及聖經中教導我們對猶太人的職責,並透過在以色列的各項外展事工,成為以色列的祝福。這些目標乃是透過我們各項外展的事工和月刊與季刊而達成的。CFI 在耶路撒冷有個配給中心,已幫助了大約二十五萬個新移民。 CFI耶路撒冷總部的網站:http://www.cfijerusalem.org ; CFI中文網站:http://www.cfitaiwan.org

CFI在以色列的外展事工:
■「禱告城牆」事工:連結列國的基督徒以禱告遮蓋全以色列的城鎮、村莊、集體農場及屯墾區。
■「飛彈災民」事工:協助受飛彈攻擊的社區居民。
■「翅膀蔭下」事工:將安慰及實際幫助帶給受恐怖分子攻擊的受害者與家人。
■「未被棄絕」事工:協助「納粹大屠殺」的生還者。
■「在後的要在前」事工:協助榮民及以色列社會中最貧窮及受忽略的人。
■「未來指望」事工:協助在以色列有需要的衣索匹亞裔猶太人。
■「大衛的盾牌」事工:協助在以色列軍隊服役的士兵。
■「初熟的果子」事工:協助主內猶太裔及阿拉伯裔的肢體。
■「希望之門」事工:協助在以色列各式各樣貧困的人。
■「預備新婦」事工:提供新人婚紗禮服。
■「敞開城門」事工:協助需要幫助的新移民。
■「傳播媒體」事工: 提供全球的基督徒CFI的刊物、影音教導資源及網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