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2-02-10發佈
華人基督徒分享當地生活體驗

元月二十日在香港舉行的「以巴復和,有可能嗎?」交流會,乃去年十月廿一日「以巴衝突與我何干?」聚會的延續。主辦單位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希望透過此交流會,就以巴課題提供理性討論的平台。三名講員過去循不同途徑認識以巴局勢,於會中分享對以巴復和的看法。

楊懷恩:反省神學思想的影響

曾任澳門聖經學院院長的楊懷恩牧師,旅居約旦及伯利恆二年後,去年回港於九龍城潮人生命堂牧會。他表示,二○○九年伯利恆一個福音派聖經學院舉辦的會議給他帶來衝擊,當年會議主題為「Christ at the Checkpoint」(檢查站的基督),副題是「土地神學」,一名巴勒斯坦基督徒講員在該會議中曾說,大部分基督徒會為以色列立國以來在戰爭上得勝而慶賀,但忽略了巴勒斯坦民族家破人亡的苦難,這令該講員甚為困惑,懷疑這是否是神的心意。

楊牧師說,以巴衝突某程度上是今日穆斯林世界仇視基督教的一個核心原因,因為歐美地區的基督教國家被認為會無條件偏袒以色列,令穆斯林難以接受及理解。楊牧師說,如果此問題得以處理,基督教被伊斯蘭世界仇視的情況將會好轉,亦有助中東地區的宣教工作。


黃德光:以巴復和需要神的工作

夏達華研道中心總幹事黃德光因渴想明白聖經,而走上認識希伯來文化的路。他感到猶太人逐漸持開放態度,願意與外界對話;他也欣賞猶太人對信仰的火熱,會紀念信仰的歷史,到今天仍會每年集體紀念聖殿被毀,又會尋求明白神。但他也非一面倒的支持以色列,並指出以色列報章經常報導以色列政府的腐敗問題。

他提醒基督徒看待以巴民族時不要先入為主;在幫助阿拉伯人的工作上,他認為需要從教育著手,因為他們從小被灌輸自殺炸彈等聖戰行為。他引述一名猶太拉比對以巴衝突的看法,那名拉比表示不憎恨巴勒斯坦人,反覺得他們是神差派的使者,因為猶太人不愛神,神便用這些衝突去模造猶太人,就如聖經上描述以色列人何時不愛神,何時便遭敵人攻擊。這名拉比說,當人愛神時,以巴復和便有可能發生。


翁偉業:以巴問題源於土地

國際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IFES)副總幹事翁偉業由一九七七年開始到訪以色列及其他中東國家,他曾修讀伊斯蘭神學及哲學,一直在IFES事奉,近年主力中東穆斯林學生福音工作,定期到訪中東。他說,以巴問題乃源於土地問題。自公元七世紀開始,穆斯林與基督徒在最初的一千年裡沒有彼此為仇,二次大戰後,聯合國決定收回巴勒斯坦土地,令當地聚居者從祖先繼承的土地被搶去,才造成問題。

翁偉業拋出問題說:支持以色列,是否等同支持以色列政府?擁抱「文化的以色列」,是否等於擁抱「政治的以色列」,並且要無條件、無批判的支持嗎?他呼籲信徒關注巴勒斯坦自治區的社會公義及基本人權問題,巴勒斯坦人每天都要面對圍牆及檢查站,他們的聚居處有許多地方築起十米高的圍牆,總長度達五百公里,住宅、商業與公共設施都被隔開,嚴重影響生活。翁偉業最後指出,世上許多國家政府都有腐敗的問題,以色列及其他阿拉伯國家也不例外。如果基督徒擁抱錫安主義,會否選擇以獻詞、上諫的方式,去表達對以色列的愛,而不是盲目支持。

【香港國度復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