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1-11-06發佈

未得之民˙2001年六月印回的衝突 (來源: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

印度回教徒的今與昔(一)
黃昏的太陽,照在印度北邊拉賈斯坦 (Rajasthan) 的普什卡 (Pushkar) 的平原上。商旅們正忙於預備過夜,把駱駝分一小簇、一小簇地聚在一起。廣原上的沙粒,映著金黃色的夕陽,仿似燃著了的瑪瑙,從寂靜的駱駝群一直往外延燒,形成一幅亮麗的圖畫。這般景緻和四百年前蒙古人統治印度時期一模一樣。其實有很多事一直沒有什麼改變。其中之一就是印度教徒和回教徒間的仇恨。希望這篇報導能幫助你瞭解怎樣為印度的回教徒禱告。

回教的影響:
早在第八世紀回教商人已在印度西岸居住。第十世紀時,土耳其回教徒佔領了旁遮普(Punjab)地區,十二世紀時他們已在德里(Delhi)建立了一個由蘇丹統領的回教王國。
回教在印度的勢力,自主後一五二七持續至一七零七年,達一百八十年之久。因為期間印度被六個具波斯背景的蒙古王統治。這是印度歷史的重要時期。一五六零年,蒙古人攻佔了整個旁遮普和德里,並擴張到現在的拉賈斯坦等區域。當時的王帝阿可巴,不但是蒙古帝國也是印度歷史上的偉大領袖,他成功地統一了印度的政治、行政管理和經濟,影響了北部地區的文化,他也融合了回教徒和印度教徒間的農耕、音樂及繪畫。
除了擴大版圖,他們也倡導文學、藝術和農業。蒙古人熱愛花藝,阿可巴的孫子薩哈賈汗(Shah Jahau)在亞格拉(Agra)為王后慕恩妲瑪哈兒建立瑪哈兒墓園,其中的花木庭院水池,至今仍是傳世傑作。如果你參觀印度的畫廊,你會發現其中那些最美的作品,是在回教徒統治時期所繪製的。蒙古帝國後期,回教徒已統治了印度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在旁遮普,信德(Sindh) 和東孟加拉等地方,但在農村地方,回教的影響就不大。回教統治的影響,主要在宗教和藝術方面,對社會和經濟則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十九世紀大英帝國漸強,回教統治式微,英國的統治就從孟加拉灣開始取而代之。

印度回教徒的今與昔(二)
英國的影響:
英帝國改進了這個次大陸的基礎結構和政治體系,目的當然是使印度成為一個富饒,對宗主國供獻良多的殖民地。諷刺的是,英國的教育系統造就了很多傑出的領袖,他們成為印度在一九四零年代獨立的主力。在英國統治的後期,有一個很值得記述的政治人物,就是穆罕默德阿里吉諾 (Mohammad Ali Jinnah) 。吉諾在英國研習法律,十分佩服英國的政治制度,期望提高印度人的國家觀念和聲望。為了達到目標,他投身政途,起草「十四點宣言」,建議聯邦制,為少數民族爭取權益。他用了很多年的時間,為印、回雙方教徒能合作、共同自治而奔跑,被稱為兩方的「大使」。一九三零至三二年間,他在倫敦主持雙方領袖圓桌會議,試圖解決雙方歷代間的衝突,可惜失敗了。不久,他受回教詩人哲學家穆罕默德伊克巴爾 (Mohammad Iqbal) 的影響,把原來的構想應用在建立巴基斯坦回教國上,他現在被尊為巴基斯坦之父。在爭取脫離英國獨立這件事上,回教徒和印度教徒曾經一齊共同努力。起初看起來,他們是可以繼續友好合作的,而且印度獨立初期的憲法,更史無前例地,給予回教徒同樣的法律權力。

印回衝突再起:
可惜,兩族間衝突很快再起,最後演變成分裂。數以萬計的印度教徒從巴基斯坦搬到印度,回教徒則搬到巴基斯坦。期間的流血事件十分駭人。由於幾世紀來,兩族人都把對方的惡事教導孩童,加上那些激進的印度教徒為了要使印度教成為國教,就認為回教徒是非除去不可的攔阻,其結果是無窮無盡的仇恨和苦難。今日,激進派的勢力比以前更強盛,他們煽動印度教徒,對回教徒使用暴力,逼迫他們離開印度,造成兩族間的暴動和殺戮。在這樣的環境中,回教徒當然要爭取和保護他們少數民族的地位。在過去的二十年間,他們的政治目標,純粹就是要求避免印度教徒的侵襲。

耶穌講了很多有關饒恕的事。若有人打你的右臉,就連左臉也由他打,警告門徒要避免報復帶來無止盡的仇恨。祂要彼得原諒對頭七十個七次,祂是教導他們無止盡的寬恕。祂在十字架上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祂為我們留下了榜樣。今天,印度的回教徒就沒有這樣的指引,他們的生活充滿了恐懼,幾百年來他們也沒有饒恕。這是多麼沈重的擔子!

這個月我們為印度境內的回教徒禱告,求主保護他們免於暴力和不公義,更重要的,求主讓他們領會基督所教導的饒恕的真正意義。

印度回教徒的今與昔(三)
哪些人是印度回教徒?
印度境內的回教徒人口,佔世界第三位,約有一億二千萬人,約佔印度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二。大部份是遜尼派,約十分之一是什葉派。
印度回教徒由很多族群組成。在賈本和克什米爾地區,回教徒佔人口多數;另外是阿森省,回教徒約佔四分之一,他們大多由孟加拉移民而來。古遮窟二百萬的回教徒分成一百三十個社群,其中較多數的是薩伊克族,貝罕族以及達烏迪波拉斯族。我們在這個月中會為其中一些民族禱告。
另一個區分印度回教徒的方式是語言。最通用的語言是烏都語,約有百分之四十五的印度回教徒講烏都語。它逐漸的成為社區內的混成語,烏都語和北印度語本身很相似,但有較多的波斯和阿拉伯外來語。克什米爾地區較為特殊,因為他們有歐洲風情,並且有自己的克什米爾語。瑪哈拉斯達省內的十分之一人口是回教徒,他們也分為幾個族群,各有自己的語言。

潛在的陣地
讓我們退一步作宏觀檢討,如果有人從印度回教族群歸向基督,將會帶來多大的影響!思想一下,以從阿富汗移民,不少住在德里的帕坦族為例,假如他們歸主,豈不像滿溢的杯,流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造成福音的大突破嗎?
另外克什米爾回教族散布在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國三區。他們中的信徒可以成為這三個國家的福音使者,就像中世紀凱爾特族(Celtic),成為基督徒後,影響多人歸主一樣。(註:凱爾特族是主前一千年居住在歐洲的部落民族。其後裔今散佈在愛爾蘭,威爾斯和蘇格蘭等地。)

更多的醫療宣教工作  
一八九五年二十歲的史愛達(Ida Scudder)剛從美國神學院畢業,她要返回印度,因為她的宣教士母親病了,她想去幫忙到母親身體好轉為止。說真的,她並不想留在印度,她喜愛玩樂、朋友、美麗、財富和刺激,她知道在印度找不到這些。 返家後的一個晚上,愛達聽到父親的茅屋外有微小的咳嗽聲,門外站了一個上流社會的婆羅門青年。他說:「我的妻子快要生產了,她只有14歲,我想她快要死了」。他狀極痛苦,愛達也十分難過。她說:「你需要的是我父親,不是我,他才是醫師。」 這青年悲傷地離去。原來,那裡的習俗,不容許家族以外的男人,看到女人的臉,更何況是生產。 愛達再次聽到腳步聲,她希望這婆羅門青年改變心意,但門外來的是另一個回教徒青年,他的妻子也難產,情況危急。同樣地他也拒絕愛達的父親來協助。這回教徒青年臨走說,「那是我妻子命該如此,這是阿拉的旨意。」 愛達幾乎整晚都痛苦禱告,第二天早上她發覺這兩個婦女都死了。

為西方和第三世界所有的宣教團隊和個人禱告,讓他們在見證耶穌基督時順從聖靈的引導。

委身宣教
經過整晚靈裡的掙扎,愛達告訴父母她要回美國學醫,再回印度幫助這裡的婦女。果然,在取得醫師學位後,愛達帶著熱誠和愛心回到了印度。
每天愛達醫師醫治眼、耳、皮膚、發燒等各樣病例,但也同時和霍亂、肺結核、痲瘋、瘧疾進行長期抗爭。她在一位沒有受過醫務訓練的女僕協助下,在牛棚裡完成第一次的接生手術,手術完成後贏得了全村村民的信心。
一九零一年九月七日,一座新的婦女醫院奠基動工,雖然整座醫院尚需好幾年才能完成,但在兩年內愛達已醫治了五千多個病患。一九零六年協爾紀念醫院(Schell Memorial Hospital) 正式成立,聲名逐漸傳開,有許多婦女不辭路途遙遠前來求治。
一九四六年愛達醫師退休時,她在印度的婦女醫療宣教工作已經整整四十六年。

為剛對福音有回應的人禱告,讓神的話在他們心中激蕩傳揚。

鄂巴德回教徒Uttar Pradesh 人口 ﹕27,000,000
回教徒永遠不會忘記,一九九二年印度教徒暴民,是怎樣摧毀他們在鄂巴德的寺廟。暴徒的攻擊,令這個被回教徒視為聖地的宏偉寺院,轉瞬間變成殘垣瓦礫。雖然政府官員一方面公開譴責攻擊暴行,但另一方面卻容讓警方不斷施壓,和無視民眾對他們的侵擾,使他們覺得壓抑無助。
鄂巴德除了是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Jainism 編者按:公元前六世紀在印度興起的一宗教,主張苦行,戒殺生及反對祭祠)的重地外,印度教徒和回教徒間的關係也極為緊張,回教徒每每在節慶紀念時,都挑起他們怎樣被壓制的事。其中一個日子,是紀念十九歲的青年掃拉,在兩教衝突中被殺的紀念日,這些紀念日往往在他們心中留下痛苦和仇恨。
鄂巴德地區有二千七百萬回教徒,約佔當地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大部份講烏都語(Urdu)。依據Patrick Johnstone 編著的Operation World的資料,有幾個宣教機構正試圖接近這些回教徒,但成效有限。

求聖靈帶領回教徒和基督建立關係,讓他們從對印度教徒的仇恨和痛苦中得釋放。

達烏迪霍赫拉人Dawoodi Bohras
鴨都(Abdul)做完早禱,打開百葉窗,讓孟買的晨曦照進店裡。他的兩個兒子一面擺置貨品,一面說:「天氣真好,讚美阿拉,他實在祝福我們,今天的生意一定會好。」 鴨都頭戴金白色帽,表示他是達烏迪霍赫拉社區一員,屬於回教什葉 (Shi’ite)教派。他們講古遮窟語,雖然他們信從回教的基本教義,但把每天禱告五次改為三次;並且只在自己的寺廟禮拜。他們也像一般回教徒一樣守齋戒日,及祈望在該月的第二十七日晚上,阿拉會向他們說話,這晚稱為「得力之夜」。 大部分的達烏迪霍赫拉人都受過相當好的教育,有好些還是孟買的首富之一。霍赫拉人的歷史要回溯到十一世紀,當時回教傳教士穆罕默德阿里,從也門來到印度傳播回教,成立回教社區。今天他們對自己社區以外的事務很排斥,教內大祭司對他們的生活則有相當的控制。

求主基督親自在每年回教戒齋月這段時期,興起更多人為他們禱告。
求聖靈興起更多的宣教士,賜給他們道路和方法,為基督贏得霍赫拉人的心。

哈扎里社區宣教Hazari
印度比哈爾邦有一哈扎里村,若你沿著村路行,你會見到有幾間回教寺。每天尚可聽到從廟裡傳出五次催促禱告的聲音,不過就只有少數回教徒禱告。反而你現在可看到很多人到教會去學習聖經。
這可是印度內地會,長時間在哈扎里村努力的成果。感謝主,現在福音能穩定在哈扎里社區內傳揚。根據在在亞洲傳福音的經驗,帶領全家歸主比個人有實效,因為一般回教徒信主後,首先面對的壓力就是來自家人。但若整家信主,面對的壓力較小。故此以家庭為單位是絕佳的福音策略。哈扎里社區七十個家庭,現在約有五十家決志跟從基督,相信其他的人也很快就跟著接受主。
哈扎里人原本是印度教徒,他們敬奉摧毀之神西瓦(Shiva)。約在一千年前被回教徒征服,強迫改信回教。今天,哈扎里人的信仰包括印度教,回教和基督教。

求主賜與力量,堅固哈扎里的教會,興起哈扎里傳道人,在其他村落中宣教植堂。

加爾各答孟加拉裔回教徒Bengali
穆甘達在擁擠的加爾各答街上,聽見有人叫他的名字,他一轉身,就見到他的一個仇人,以邪惡的眼神瞪著他。雖然穆甘達盡力掩飾他的恐懼,但他想到非要去找回教聖人巴伯 (Baba),替他解咒才行。
加爾各答的孟加拉族回教徒相信真主阿拉,但他們不認為阿拉能保護他們不受鬼魔和邪靈作祟的侵擾。因此他們依賴巴伯和其他的回教聖徒,像印度其他的回教徒一般,他們的宗教摻雜了印度教色彩。他們既不知道基督多次趕逐惡鬼的事蹟,也不懂得單單信靠祂。在加爾各答向回教徒的宣教工作,迄今仍沒有什麼突破。
回教對加爾各答的影響和統治,可追朔自十四世紀。今日,雖然加爾各答中心區的人口,仍以回教徒為多數,但整個加爾各答的人口,大部份仍是印度教徒。孟加拉灣區地帶在一九四七年,因為印度教徒和回教徒的衝突暴動,而分裂為東西兩部分。當日,大部份的回教徒就搬至孟加拉灣區東部,即現今的孟加拉國地區。而加爾各答則位於西區。
加爾各答地區的福音工作至今仍未有任何突破,是福音硬土。

為加爾各答的宣教收成禱告,不論他們是講烏都語或孟加拉語,求主開他們的心。

回教的派別
回教又稱伊斯蘭教。Islam就是「順服神」的意思。而回教徒就是那些完全服從伊斯蘭律法的人。他們的教主穆罕默德,從小就是一位很注重道德,嚴謹自律的人。

什葉派回教徒 (Shite Islam)
穆罕默德有一位堂兄,名叫阿里 (Ali),娶了穆罕默德的女兒花地瑪 (Fatima) 為妻。穆罕默德在主後六百三十二年逝世之後,由於他沒有兒子 (其實他生了兩男四女,除了花地瑪外,其他的全部夭折),故此,誰來繼承道統,就引起很大爭議。阿里由於是堂兄兼女婿,就認為當然是穆罕默德的繼位人。當時他的對頭人奧美雅 (Umayyads),殺死阿里。後來,他的兒子候賽因起而反抗奧美雅家族,又被殺死。候賽因的跟隨者,自稱阿里黨派 (Shit Ali),簡稱什葉派。
傳統上,什葉派代表回教的草根,沒有特權的族群。以伊朗為中心,和暴力、恐怖主義有不解之緣。

遜尼派 (Sunni Islam)
大部份回教徒屬遜尼派。奧美雅在殺死穆罕默德的堂兄兼女婿阿里後,自然就獲得了控制麥加的政治權。到今日,聖城麥加仍在他們的管治下。

泛神論蘇非派 (Sufi Islam)
回教徒有好些信奉泛靈,在信仰生活上,滲雜了佛教、印度教或民族民間信仰,相信靈異、輪迴,是回教的神秘主義派。
(資料來源:30 Days Muslim Prayer Focus, Australia及 Strongholds of the 10/40 Window.)

主啊,雖然回教不同派別,對他們的文化生活有影響,但他們都同有一個特質:毫不猶疑地服膺可蘭經;卻全不認識你是那位這樣愛他們的神。求你開他們的眼,見到你愛他們。

克什米爾什葉派回教徒Kashmir Shi'ite Muslims
吉里西自問「難道我上錯了車,到了伊朗嗎?」他剛從新德里來到克什米爾去看望叔父。環顧四週,難以相信地見到,到處是已故伊朗宗教領袖柯梅尼的畫像,百姓的穿著就像伊朗人。吉里西覺得不安全,因他知道除了克什米爾的遜尼派回教徒和印度教徒經常發生衝突外,還有附近的巴基斯坦地區,那些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回教徒也不和,常常互相殺戮,幸好自己很快就可離開這兒。
克什米爾為了脫離印度獨立,戰爭已有多年,因獨立內戰而死的人數已超過三萬多。境內人口大部份是回教徒,但分成什葉派和遜尼派。兩者間的教義有相當大的分岐。人口以遜尼派回教徒為大幫。什葉派回教徒是古時波斯,就是現今伊朗的後裔。
在什葉回教徒社區中,目前已知的基督徒不到十人。他們不敢公開信仰,因為一定會遭受迫害,甚至死亡。絕大多數的什葉回教徒未曾清楚地聽過福音,也無從瞭解接受。

克什米爾什葉回教徒社區中,現有幾位基督徒,求主保護和賜給他們勇氣膽量在這逼迫他們的社區中,作光作鹽見證基督。

孟買庫什族回教徒Kutch Muslims 人口 ﹕5,000
「釋放我們的孩子」﹗在街上游行的婦女們,揮動拳頭,面容堅定地高聲喊叫,要求釋放被警方未經審訊,卻已拘留多日的六個青年。庫什族回教徒堅稱孟買的警察有「反回教」的形象。令警察當局也很顧忌,需要小心處理來改善他們中回教少數民族的問題,結果他們釋放了其中四名青年。
庫什族人數約有五千,他們多數居住在沿著西海岸線的城市,(例如孟買)屬於門蒙(Memon)族裔,多數從事商務貿易,頗為富有。另外一個屬門蒙裔的哈拉族(Hala)人也住在那裡,兩族皆人材輩出,許多在理工及學術界的傑出人士,都出自庫什和哈拉族。這兩族人,大部份是遜尼派回教徒,不過,什葉派的為數也不少。
頗有趣的是印度語的「門蒙」是源自阿拉伯語的「Mamoon瑪滿」,意義是「安全和平」,可惜今日門蒙庫什族人卻與和平背道而馳。

天父,求你開門蒙庫什族人的眼睛,看到耶穌的十字架才是他們所尋求的和平的來源,求主親自啟示你自己。

巴基斯坦及印度烏都語族民Urdu 人口 ﹕49,000,000
一個富商的家人,正在談論剛才到訪的伊斯蘭教教長,談到來訪祭司的祖先。沙曼說:「他的祖先可以追朔到穆罕默德」,一位客人回道:「我想他是一位土耳其軍人的後裔」;沙曼說:「不,這不可能,只有穆罕默德的嫡系子孫才能成為教長」。為數四千九百萬講烏都語的回教徒,是土耳其、波斯(伊朗)、阿富汗移民的後裔。其中超過百分之七十五是佃農,其他則是地主和從事財務貸款的商人。一個典型的烏都村落內有地主、農夫、宗教領袖、木匠、髮匠和鐵匠等。
烏都語是混雜了波斯和阿拉伯字彙的印度語。今天,許多散布在整個巴基斯坦和北印度地區,不同種族的人都講烏都語,它逐漸成為許多印度回教徒間的商業用語。

求主動工,讓巴基斯坦及印度烏都語族民能決心尋找救恩;讓他們的宗教長能直接研讀聖經,認識獨一真神。

黑暗中的燭光 克理威廉William Carey  
由於神重用了克理‧威廉的書:「基督徒責任之探索An Enquisy into The Obligations of Christians」,喚醒基督徒參與拓荒宣教工作,他被視為現代基督教宣教運動之父。當他的著作動員了數以千計的英美基督徒投身宣教時,他在孟加拉和印度亦開始引人歸主。
在克理‧威廉死後二百年,他的事跡已製成影片,可能帶領更多的人歸入基督。這部影片名為「黑暗中的燭光(Candle in the Dark)」,是由通道公司(Gateway Films)攝製。敘述克理‧威廉在印度的奮鬥和勝利,在他的督導下,把聖經翻譯成三十五種語言,協助掃除印度把寡婦在她丈夫的葬禮中活活燒死這個(Sati)陋習。他也促進了印度社會的教育制度和農業技術。
印度大約有二億四千萬電視觀眾,印度人很愛戴克理‧威廉,常常把他當作國家友人來紀念。這部影片的目的,是要透過克理‧威廉的生命,詮釋福音和聖經的內容,通道公司已把它翻譯成多種印度語在印度全國播放。

求神祝福通道公司,藉著克理‧威廉這部影片,向印度宣揚基督福音的計劃,為那些收看的觀眾禱告,也為翻譯成印度其他語言的工作禱告。

泰米爾回教徒Tamil Muslims 人口:2,000,000
炸彈在印度烈百(Labbai)地區,把幾家商店夷為平地,居民人人自危。當地的代表說:「現在我們一定被政府列管調查,這實在是件苦事。我們一向都和鄰人和睦往來,是誰這樣對付我們呢?」
還好這類暴行並不常發生。印度烈百約有二百萬回教徒,稱為泰米爾人(Tamil),這民族在印度雖只住在南部的泰米爾納圖州(Tamil Nadu),但在其他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地區,都多有他們的族民。以開店或貿易為生,雖然他們深受回教文化影響,但都自稱為泰米爾人。感謝主!塔米爾人雖是回教徒,但現已有塔米爾語聖經和基督徒,教會也相當興旺,培養了不少教會領袖。印度中的多位宣教機構領袖,都是泰米爾人。雖然如此,卻仍只有百分之一的泰米爾人是基督徒。什麼是急需的呢?答案是「更多的工人」。

求主讓泰米爾的基督徒堅定他們的信仰,願意向鄰人作見證,也為烈百地區的人禱告,能認識耶穌,體驗從祂而來的平安。

古里托缽僧Kuli Faqir  
「真神阿拉,讓這個孩子快樂和昌盛地成長。」海梅默望天祝禱,同時右手把雕刻木杖往地面敲了三下,他正準備為他的新生兒殺一隻山羊作祭品,他的右肩膀披裹著白布,像徵他身為托缽僧的神聖身份和地位。海梅默身材高瘦面容端莊,左手拿著募款用的銅盆,他會耍一些奇技,如手握念珠再從其中流出水滴,人們會在驚訝之後捐贈錢財。
這時,他的太太生產後,已休息了幾個星期。她慶幸是一個男嬰,因為男孩才可以受教育,說不定以後還可能成為受人尊敬的教師,而婦女一般只能留在家裡依賴丈夫,所以她們很少離婚。在這古里托缽僧社區的人,健康情形良好,大多數老人家的牙齒,還保存得好好的。所用的語言很混雜,但以克什米爾語最為通用。
古里位處克什米爾,他們的祖先是吉普賽人,一方面遵循回教習俗,也使用巫術、觀兆、催眠和相信神醫。托缽僧自以為所作的是宗教行為,卻對獨一的真神和聖經一無所知。

求神感動人把福音信息傳給他們,讓他們能學習信任祂,獲得幫助和安慰。

馬比拉回教徒Mapilla 人口:6,400,000
傳說中,有一天,一個印度國王的公主,幾乎溺斃在王宮附近的湖裡,正好有一回教青年經過,把她救起。可嘆的是公主從此不能回家,因為她接觸過非印度教徒,這樣就等於被污染了。幸好公主愛上了這位回教青年,他們兩人相愛結婚,而國王也把肯納諾里 (Cannanore) 地區賞賜給他們,以便公主能維持婚前的生活水準。
印度南部克拉拉州 (Kerala) 的六百四十萬的馬比拉回教徒,就沒有像這位英雄救美的青年般幸運了。他們的祖先和來自阿拉伯的商人通婚後,在印度逐漸發展成為一支強盛的回教徒少數族裔群體。過去,世界四個主要的宗教印度教、基督教、回教、猶太教在這裡都能和平共存。但最近幾年回教和印度教徒間的衝突,破壞了原有的寧靜。
很多的馬比拉人屬於信奉神秘主義的回教徒,是比較溫和的一回教支派。克拉拉州的主要語言是馬拉亞拉 (Makayalam) 語。現已有翻譯成該語言的聖經及耶穌傳。雖然已有數千個馬比拉人成為基督徒,但比例上仍然很小,因為還有幾百萬的民眾,還不曉得基督能把他們從罪中釋放得以自由。

求神讓當地的基督徒有負擔和智慧向馬比拉人傳講神的愛。

阿奇哈巴事工Acchi Khabar  
問你一個問題:世上第三大的回教國是那個?答案是印度,那裡有一億二千萬的回教徒。他們屬於不同的族裔,講不同的語言。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包括織布工、裁縫、玻璃匠、洗衣工、甚至有專職乞丐等等。有些人受過高等教育,但超過半數是文盲。而目前竟只有一百五十個全職的傳道人,來服事這一億二千萬的回教徒。這實在是一個令人不安的情況。
有一個稱為阿奇哈巴(烏都語,意為「好消息」)的宣教運動正在展開,目的是希望經由不同的策略和方式來改變目前的情形,例如,發動代禱、發表未得之民的資料、差派植堂同工的短宣工人和醫生等專業人士,從事具策略性的福音預工。其中最能把所有事工整合起來的一個因素,就是禱告。請和他們一起為以下事項禱告:
求主讓印度現有的教會能有異像,向回教鄰舍傳福音。讓回教徒對福音的抗拒逐漸軟化。求聖靈的工作繼續展開,經由異夢、異象、醫治等途徑帶領印度的回教徒認識基督。

克什米爾Kashmiris 人口:4,000,000 宗教:回教
「那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息、傳救恩的對錫安說。你的上帝作王了。這人的腳登山何等佳美。」(以賽亞書52:7 )
阿杜爾雖然住在山景優美的鄉村,但卻沒有聽過以上的敘述文句,他善於彈奏有一百條弦的百弦琴。只用兩根敲擊槌,就奏出美妙音樂。最能表達家鄉的湖光山色。他也許一邊演奏,一邊想著家鄉克什米爾,在宗教和政治方面的歷史。有人稱她為東方的瑞士,有些山頭綠如翡翠,而大部分的地區則終年冰雪不消。
雖然克什米爾,在二千年前就已是佛教中心,但現在境內幾乎全是回教徒或印度教徒。由於地處印度次大陸的分界地帶,克什米爾就淪為印度和巴基斯坦間的戰場。現在印度統治了克什米爾的二分之一地區,巴基斯坦統治了三分之一,中國則統治了其他地區。彼此間衝突和小規模戰爭經常發生。但沒有任何一方願意退讓,無辜的人民常在戰火中犧牲。克什米爾現有四百萬回教徒,但基督徒卻不足百人。

求主興起工人到克什米爾宣揚福音。

安沙利回教徒Ansari 人口 ﹕16,000,000
對神來說未得之民就像是祂手中好些美麗的繡織。神要把這些繡織,編入教會成為基督身體的一部分。也許沒有人能比印度一千六百萬的安沙利回教徒更能體會這句話,安沙利人屬於世襲的印度編織工階級,很多安沙利人已轉業為銅匠,木工,農人或作點小買賣的生意人。 安沙利是印度境內最大的回教族群,此外,他們也散佈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尼泊爾各地區。 他們從未聽過福音,但神並沒有遺忘他們。印度本地一個開荒植堂組織的幾個同工,正在安沙利族群中致力開始建堂工作。但面對這麼多的人,實在須要更多的同工投入。目前在安沙利人中還沒有教會,只有少數幾個信徒。 如果你想知道在安沙利族群宣教的詳情,或願意加入每周定期為這群體代求的禱告網,可用 E-Mail 連系 [email protected]

求主在安沙利族群興起開荒佈道的工人,把福音編織在他們的生活中。

新德里 回教徒New Delhi
新德里的人力車伕雷古馬,剛從失火的清真寺跑出來,他身後火場的餘煙仍未熄滅,他猶有餘悸地談到這場大火。他說:「我死命地跑才免於難,但那些在寺裡來不及逃出的人,就都燒死了。一定是有人縱火,目的就是要我們離開。但阿拉會保護我們,指引我們該怎麼做」。
三月十四日的這場火,幾乎把位於新德里的這個簡陋小鎮全摧毀了。許多人受傷,有二十八人死亡,上千人無家可歸。那裡的居民大部分是來自孟加拉的回教徒難民,住在新德里這大城市裡。新德里有很多的回教徒群體,都是未得之民。
新德里的回教徒百分之九十六屬於遜尼派系,但其中約有五分之一也與巴勒里派(Bareill)系有關。 這是在鄂巴德邦 (Uttar Pradesh) 當地發展的一個民間回教派系,此派系強調神秘主義,不重視信條教義,卻喜歡念咒和魔法。

求主除去新德里巴勒里派回教徒心中的藩籬。求聖靈差派基督徒到新德里回教徒族群中,求神的愛引導他們的話語和保守他們的行為。求主讓福音傳開,能在每個回教徒族群中快快建立教會。

德卡尼回教徒Deccani 人口 ﹕11,000,000
四零年代,印度獲得獨立,後來又分裂為兩個國家,這事件雙方俱各有得失,而中南部的德卡尼回教徒是其中的大輸家。因為自從十四世紀到西元一九四九年以來,德卡尼回教徒王朝一直統治印度的大部分地區,一九四八年分裂後,從政治權力層中失勢,從一個有權勢的少數民族,成為一般的少數民族。
由於他們的文化,融合了回教和印度教的成份,這使他們異於印度北部的回教徒。他們住在印度中部的幾個省區;講達希尼語 (Dakhini),這是烏都語的一種古方言。他們有達希尼語新約聖經,但卻是一本超過二百年的老譯本,一般人根本就不容易看得懂。目前沒有達希尼語的廣播節目。在這為數一千一百萬德卡尼族人中,只有大約一百個基督徒,這個比例,使他們成為印度最少接觸福音的民族之一。

求天父堅固這少數德卡尼基督徒的信心,使用他們向其他的回教徒作見證。

阿富汗難民Afghan Refugees  
從數百年前的十字軍東征,到近幾年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對阿爾巴尼亞人進行所謂的種族清洗屠殺,我們常聽到這種暴行被巧飾為「聖戰」。八零年代,在阿富汗的聖戰是要驅逐入侵的蘇聯軍隊。但蘇聯人撤出後,阿富汗黨派之間就開始內鬥,彼此都宣稱自己才是被阿拉祝福的正統。
現在阿富汗的政府,是帕坦裔的泰利賓族,他們的軍隊 (Taliban) 的極端惡行,幾乎是倒行逆施,他們藉宗教之名壓抑婦女,消滅藝術,杜絕教育。在那裡生命變得毫無價值,任何人觸犯了泰利賓的規定,都可能被處死。在他們的管治下,社會基本設施嚴重受損,糧食短缺,在阿富汗東北部除了這些人禍,又加上地震天災,許多人若不逃到印度,幾乎沒有生路。
印度其實老早就有阿富汗回教難民。自從蘇聯軍隊在一九七九年入侵阿富汗以來,許多難民就逃往印度北部,特別是新德里地區。印度的教會組織歡迎難民,因為他們較願意聽福音,在他們中間現已有小型的團契。

求主賜平安給印度的阿富汗難民,求聖靈引導他們的新生。

印度北部古遮人Gujjars 人口:2,000,000 宗教:回教
哈西娜飲用著每天如是,千遍一律的奶茶和玉米餅。她看看四周,他們所有的家當,都在這一間陰暗的泥茅屋裡,不時還有一陣陣的羊糞和燒焦的味道飄進來,這些她都已不在意。因為,這家雖然簡陋,最少它可以抵擋冬天刺骨的寒風。她目前最大的願望就是日後,會有個比較像樣的房屋。想到這裏,她跪下向祖先禱告,保佑她以後的生活不像現在這麼清苦。
位於印度北部的古遮民族人數約二百萬,大部份是回教徒,他們熱衷於祭拜回教聖徒和精靈,目前只有極少數是基督徒。 基本上古遮人和外界相當隔絕,他們在山上尋找草場,牧放牛羊,以出售乳類食物維生。由於貧窮,教育程度低和社會歧視,他們的生活很難改善。雖然如此,古遮人仍以熱愛生活、幽默、誠實和勤奮工作知名。

求主拯救這些受歧視的民族,讓他們的需要成為基督徒禱告項目和宣教的目標。

印度 阿拉伯人 人口:93,600 宗教:回教
當別人不太相信阿默 (Ahmed)是阿拉伯人時,他會不耐煩的解嘲說:「怎麼,你不信印度有阿拉伯人?我就是其中之一,你要我在清真寺挖個油井來證明嗎?」一位他新結交的朋友說:「讓我們帶他到茶館去,看看這個有錢的油國酋長怎樣揮霍。」阿默回說:「我不喝茶,只喝阿拉伯咖啡。」他們大笑說:「算了,算了。」
伯大尼世界禱告中心,有一簡介說:「散居全球的阿拉伯人,是分佈最廣、層面最多、政治影響力最大的回教族群。他們的外形、居住環境和信仰理念也許不同,但有二個重要的相同點:一是都會講阿拉伯語或方言;另一個是固守文化。印度的阿拉伯人主要是西夷族 (Syed) 和沙夷克族 (Shaikh),他們都需要教會。」
大約百分之九十三的印度的阿拉伯人是回教徒。但他們都有機會接觸到聖經、耶穌傳和福音廣播節目。他們的總人數約九萬三千六百人,但其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是基督徒。

求造物主保護、鼓勵和加力量,給人數稀少的印度阿拉伯裔基督徒,使用他們作神的使者。

泛神論神秘主義回教徒Sufi Muslims  
主後一千一百九十三年,在印度發生過一件沒有向外透露,卻改變了印度多個省份地區的人的生活和宗教信仰的事。傳說中回教聖徒克瓦賈帶著回教契斯提教義 (Chishti) 來到德里,這是泛神論神秘主義的一支。他們篤信回教法規和通靈教師,又源用了許多印度習俗和儀式,相信有很多途徑可以通神。這個教義在印度回教徒中很得人心。
回教神秘主義有什麼特點呢?孟買一位教會領袖指出,所有的主流宗教信仰,都有理智和情感兩個層面,前者屬於系統化和嚴謹的思維方式,後者則是自由發揮。神秘主義屬於後者。很多的信徒都樂意以自己的方式去愛阿拉,企求個人和祂有親切的關係,但他們不知道追隨通靈教師,遵循泛神論神秘教規,並不能滿足他們靈性的需要。

求天父在回教神秘主義信徒心中動工,賜給他們對基督耶穌有信心,願意去尋求祂。求主讓印度的基督徒經常有機會接觸神秘主義回教徒和知道他們心靈需要。

回教研究學校  
你個人有什麼期望?是渡個假?或計劃生個小孩?在印度回教徒中工作的宣教士,他們心中期望兩件事。
首先,是回教研究學院的課程 (School of Islamic Studies)。一九九七年在亞洲舉辦第一次課程,為期三個月。講員包括有多年工場經驗的專家。三十五個學員來自印度、南北美洲、歐洲、亞洲和南太平洋等地區。他們有溫馨的交通、深入的禱告,一致希望未來有更多的聚會和同工。而據最近的估計,在總數一億二千萬的印度回教徒中,只有約一百五十位基督宣教工人。
其次,他們期望能和回教朋友在基督裡成為弟兄姐妹。舉例來說,回教徒都很愛和兩位宣教士談論耶穌,但還沒有具體的信心,最近他在尚差少少日子,就夠資格拿退休金時被裁員,因此拿不到退休金。他的宣教士朋友為他禱告,能早日找到新工作,有經濟力量供應一家人生活。

求主讓回教研究學院的課程能裝備基督徒,把生命投資在回教徒宣教事奉上,求聖靈賜這些同工,對印度回教徒有長久不變的愛心。

達烏迪霍赫拉人Dawoodi Bohras
兩個英國遊客在孟買蘇雷區漫步時,他們注意到市場裡有些人的裹頭巾形狀怪異。他們查了旅遊文化資料後,知道這些是達烏迪霍赫拉,他們的裹頭巾與眾不同,形狀像水壺。
達烏迪是霍赫拉階層中分布最廣的族群,他們從事貿易,有些貨物和中東、中國、泰國、東非的交易量很大。傳統上男人是一家之主,婦女照管家務和小孩。但這情形已有改變,受過教育的婦女數目增加,她們也就業工作。雖然霍赫拉階層有很多分支,但他們都善於烹調,以咖哩牛肉聞名。
在霍赫拉階層中達烏迪是最富有、最有組織、教育程度最高的一族。而和一般回教徒不同的,是他們非常崇敬阿里(Ali),和他的兒子哈沙印,以及高層教士。

求主讓達烏迪霍赫拉階層在生意買賣時,有機會遇到基督徒,聽到福音。又讓這些人能把福音傳給回教同胞,就像幾世紀前回教商人把回教傳到亞洲一樣。

阿默迪亞異端Ahmadiyya Sect
居然有一位來自印度的回教彌賽亞?是的,假基督真正在世界各地到處可見。被正統回教視為異端的阿默迪亞派,相信他們的創始人,來自印度瓜迪安 (Qadian) 的密扎古蘭阿默 (Mirza Ghulam Ahmad),就是應許的彌賽亞。阿默在一九一五年去世,現在已有近千萬的阿默迪亞信徒。雖然他們起源於印度,但極力向西方傳佈,因此常被正統回教迫害,就如四年前,有些信徒在古遮拉迪 (Gujarati) 散發單張時,就曾遭回教徒暴力攻擊。
阿默迪亞派被認為是回教的異端,是因為他們有些教導和可蘭經不同。可蘭經教導穆罕默德是最後的先知,而阿默迪派相信,阿默是那位繼續完成穆罕默德工作的繼任者,所以他才是最後的先知。他們又強調阿默的身份比穆罕默德更高。正統回教不承認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阿默迪亞派相信此事,但認為耶穌被取下時仍是活的,他們相信後來耶穌往東方走,在一百二十歲時才去世。

天父,你是獨一的真神,宇宙的創造者,求你開阿默迪亞信徒屬靈的眼睛,向他們啟示耶穌的死、埋葬、復活、升天,再來,他才是救贖者,真正的彌賽亞。

蘇非回教卡迪里亞支系Khadiriyyah Sufi Order  
「爺爺,為什麼其他的蘇非教徒向我們跪拜,親吻我們的手? 」六歲的男孩問。爺爺答說:「阿拉把我們家庭擺在印度回教重要的地位上,這些信徒尊敬我們,因我們幫助他們瞭解真理。」
蘇非派回教主義,謂上天的祝福是透過一群稱為「西爾西拉」(Silsilah)的聖品人員來傳達的。因他們相信最初的祝福,是由天使加百列傳到穆罕默德。故此 「西爾西拉」就是那些後來又領受這福分,又把之一直薪火相傳下去的人。
蘇非派回教的「西爾西拉」,有兩個支系。今天我們要談到的,是只有印度才有的卡迪里亞這一支。他們的創始人阿爾…希爾 (Al-Khidr),被那位在可蘭經十八章裡提到的靈界使者,認為是真主的僕人,承受了特別的知識者。因此,他的後人被認為是屬靈事物的專家,被稱為「非爾」( Pir)。他們住在蘇非派回教徒聚會的會堂裡。(波斯語叫罕瓜) 作信徒的導師,因為家族背景,而備受尊重。

求主讓卡迪里亞家庭謙卑,尋找尊崇至高至大的神,而不是妄想自己被人尊崇。

(來源: http://www.missionpathway.org /2001年六月印回的衝突)

承蒙 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 惠允刊載,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