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0-11-10發佈
埃及分別在今年11月和明年舉行國會和總統選舉。與歷史上近似的政權一樣,埃及當今的統治者需要代罪羔羊,藉此轉移選民視線,以掩飾強差人意的社會及經濟政策。不幸的是,國內一千萬基督徒成為理想的代罪羔羊。

為要挑起公眾對基督徒採取敵對的態度,埃及的穆斯林神職人員和媒體散佈沒有事實根據的消息,指國內的科普特(Coptic)基督徒正從以色列進口武器,準備攻擊穆斯林。

泛阿拉伯星新聞網絡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是最先發佈消息的媒體。著名的埃及穆斯林神職人員Mohammed Salim al-Awwa 9月15日在該電視台宣稱,基督徒在教會內積存從以色列進口的武器和彈藥,正準備對穆斯林發動戰爭。其他傳聞包括基督徒已展開襲擊,綁架和拷打脫離基督教、改信伊斯蘭教的婦女。

巴拿巴基金會(Barnabas Fund)表示,傳聞自9月開始散佈以來,埃及已發生最少10次穆斯林針對基督徒的大規模示威,至少有一個穆斯林組織主張對基督徒進行「大屠殺」。

另一導火線事件是,科普特教會一名神職人員批評《可蘭經》中有一節指基督徒是「異教徒」,一個埃及政府組織堅決要求正式道歉。科普特教會的領袖Pope Shenouda III 立即遵行,但未能平息穆斯林的怒火。

中東論壇(Middle East Forum)的副總監及華盛頓國防情報學院(National Defense Intelligence College)的講師雷蒙德‧易卜拉欣(Raymond Ibrahim)認為,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是反基督教情緒的幕後黑手,雖然他素來被西方國家高舉為中東最「和」的阿拉伯領袖。

易卜拉欣為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撰文說:「近日的事件表明,穆巴拉克政權是蓄意煽動穆斯林針對科普特信徒,不但沒有阻止示威行動,保安當局更助長、甚至有時參與這些活動。」

他解釋說,穆巴拉克之所以能夠長期握有較世俗化的統治政權,是由於與埃及的伊斯蘭教派有不成文的協議:容許他們控制媒體、教育和其他政府行政機關,條件是他們不會激烈角逐總統席位。年老且患病的穆巴拉克希望兒子接任總統一職。

另一名埃及作家Youssef Ibrahim指出,「作為交易的一部分,穆巴拉克(也)同意讓穆斯林肆意逼迫基督徒。」

值得關注的是,國際媒體差不多對今次事件完全視若無睹,而每當猶太人在以色列建築一些樓房而令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感到不悅時,他們卻作出顯眼的報道。這類消息更會令聯合國召開緊急會議,並作出正式譴責,相關新聞又會連續多個星期上頭版。但埃及基督徒遭遇逼迫的事件卻鮮有報道,這證明國際社會的做事方針並不是本著人道精神的。

(來源:香港國度復興報-Israel Today,2010-10-28,林國祥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