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0-06-01發佈

同來認識、關懷普世未得之民˙2010年六月

神啊,願列邦稱讚你,願萬民都稱讚你!(詩67:3)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28:19)

˙到2000年 12月31日為止,全球尚有 232 個群體,散居於49國家中,人口共35,107,000 (三千五百壹十萬七千人) ,完全未有任何已知的宣教機構在他們當中進行開荒植堂事工。
˙到2000年12月31日為止,福音廣播的涵蓋面大約可達到全球人口的 99%
˙到2000年12月31日為止,全球大約有四十一億人看過 "耶穌傳".
˙到2000年12月31日為止,全球約有80%人口,可以有他們自己語言的聖經。
˙國際口語表達網絡( the International Orality Network)表示,世界上有40億人口主要是靠口語來學習,而非透過讀或寫的方式。國際活水(Living Water International)的傑律威爾斯說,「世界上有12,000個獨特團體。其中一半約數十億的人口是福音未得之民。他們有文化、地形、語言和識字的障礙。這些人都是文盲或功能性的文盲,因此,即使聖經用他們自己的語言,他們仍無法閱讀。」「當我們因耶穌的名給人一杯乾淨的水,是希望他們知道真正活水的恩典和能力,才能滿足人最深的渴望。這也就是為何情境聖經故事(the Contextual Bible Storying)的方法對我們是如此的重要。」「因為世界上有許多口語學習的人口,任何對未得之民有使命的人,若知道如何使用情境聖經故事作為傳福音的工具,將會大大的獲益。」(來源:2010.4.27國度復興報-取材自http://www.assistnews.net)


未得之民˙2010年六月奧裡薩邦 Orissa 

奧裡薩邦--暴力之邦 Orissa  作者:Wesley Kawato
奧裡薩邦是印度東部的一個邦,毗鄰孟加拉灣。最近幾年,奧裡薩邦的暴力事件一直充斥著媒體新聞,被人稱作是暴力之邦。
奧裡薩邦的混亂與暴力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主前261年,信奉印度教的孔雀王朝(編註:孔雀王朝〈主前324-187〉即古印度的摩揭陀王朝。主前325年,亞歷山大在印度旁遮普所設立的總督,被當地一個養孔雀的旃陀羅筏多家族推翻,建立王朝,故又稱他的王朝為孔雀王朝。)阿育王是這個帝國歷史上一位出名的好戰君王,四出征討,所到之處血流成河。主前263年,阿育王在一場血腥戰爭中征服了羯陵伽國,(羯陵伽國版圖的一部份,就是今日的奧理薩邦。)殺死十萬人,俘虜十五萬人。當阿育王親眼見到屍橫遍野的情況時,他大感痛悔自責。和佛教僧人多次談話後,他轉而接受佛教。孔雀王朝從此變成佛教國家,而且致力於弘揚佛教,遠達錫蘭,緬甸。
在孔雀王朝崩潰之前,奧裡薩邦一直是佛教世界。795年,信奉印度教的戒日王朝征服了從孔雀王朝分裂出去的一些小王國,新的征服者要求民眾重新接受印度教,並且對印度教進行了改革。今天,在奧裡薩邦幾乎沒有佛教徒。十六世紀,來自中亞的突厥人和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兀兒征服了奧裡薩邦,殺死了這個邦最後一位印度教皇帝,不過,當時的穆斯林宣教士並沒有向奧裡薩邦的普通民眾宣教,伊斯蘭教僅僅是皇室的宗教。
1803年,蒙兀兒帝國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發生戰爭,印度因戰敗而成為英國殖民地,為基督教宣教士開啟了一扇大門。當時,隸屬于倫敦宣教社的浸信會宣教士在毗鄰的孟加拉邦異常活躍。一些宣教士來到奧裡薩邦,向當地民眾宣講福音。不久,德國路德會宣教士也給奧裡薩邦帶來救贖福音,而同時天主教宣教士在奧裡薩邦也很活躍。

奧裡薩邦族群衝突
奧裡薩邦有大面積的森林和漫長的海岸線,原本可以發展木材加工業和漁業,但當地私人企業很弱小,致使這裡成為印度最貧窮的邦之一。印度中央政府是奧裡薩邦最大的投資者與雇主。奧裡薩邦有一個巨大的水壩,由印度全國水電公司控制。奧裡薩邦還有許多漂亮的印度教寺院,坐落在國立公園中,當地的旅遊業一直被印度政府控制。今天的奧裡薩邦是一個大熔爐。雖然90%以上的人講奧裡薩語,但在該邦有許多完全不同的族群。一些族群被吸收到印度教主流社會中,成為印度教種姓制度的一部分。也有一些族群與印度教主流社會隔絕,他們認為自己屬於部落,居住在與美國土著印第安人的保留地類似的保留地上。部落人口越多的地區,信徒的數量也越多。部落成員的基督徒人口比例,比其他種姓都高;至於印度教主流社會,則一直抗拒福音的傳播。目前,外國宣教士和本地傳道人在奧裡薩邦非常活躍,特別是部落地區。在這個邦的一些地區,基督徒的數量已經超過當地人口的5%。大部分信徒來自有部落背景,社會中地位較低的群體,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低種姓群體。印度政府為社會弱勢群體保留了一定數量的政府職位。為了可以從這項政策中獲得好處,和擺脫高種姓對低種姓的合法歧視,低種姓信徒以接受其他宗教,來將自己與印度教主流社會區分開。但同時又保持他們的部落身份,以獲得政府職位。由於政府工作職位非常搶手,充滿競爭,令族群與種姓關係緊張。那些沒有獲得政府職位的人,往往憎恨獲得者。在奧裡薩邦,因為除了獲得政府職位,比同等種姓的印度教鄰居更加富有外,同時,他們又受惠於那些福音機構所實施的社區發展計劃,其他族群和種姓因而對基督徒產生嫉妒。這種嫉妒導致某些種姓的成員加入印度教激進組織,他們宣稱要將所有基督徒從印度清除出去。

奧裡薩邦對基督徒的迫害
奧裡薩邦有三千一百萬人,基督徒佔2%,大多是部落居民和窮人。由於宣教士在民生上對低種姓人的協助,許多窮人接受基督。1999年10月,一場可怕的龍捲風襲擊了奧裡薩邦,六萬人喪生,無數人受傷,無家可歸。宣教士向災民提供援助,當地的情況逐漸好轉。但這卻惹怒了印度教的激進份子,聲稱基督徒用錢收買了他們。
1967年,印度教武裝人員燒毀了幾所天主教堂和一所天主教學校,從那以後,奧裡薩邦一直有零星的迫害行動。1999年1月22日,澳洲宣教士格拉漢姆‧斯坦斯 (Graham Staines) 和他的兩個兒子被印度教武裝人員活活燒死。斯坦斯一家人在奧裡薩邦工作了三十五年,長期照顧患痲瘋的孤兒。斯坦斯死後,印度教武裝人員的膽子變得更大。2008年,一位印度教激進派領導人被殺害,印度教徒指責基督徒要對謀殺負責,於是發生了反基督徒暴力事件。除了一些基督教領導人被襲擊,許多基督徒的房子被燒毀,特別是在人口有六十萬的內坎達馬地區(Kandhamal),當地的十五萬基督徒,更是迫害的中心。基督徒被迫逃往奧裡薩邦的森林地帶。那些沒有來得及逃跑的基督徒,不是被殺害,就是強制「接受」印度教。因為他們被恐嚇,如果難民回家時,仍未歸依印度教,便會被殺死。2009年9月27日,一難民營受炸戰襲擊,造成死傷。

禱告
˙求神保守祂在奧裡薩邦的子女及為他們申張正義。
˙求神將智慧賦予奧裡薩邦的教會領袖,讓他們做出正確的決定。在奧裡薩邦的部分地區,基督徒仰仗遊擊隊的保護,免遭印度教徒的攻擊。有報道說,一些初信者被引誘到遊擊隊中。
˙奧裡薩邦大部分暴力活動是由當地的落後經濟引起的。在奧裡薩邦工作的基督教社區發展事工應當為非基督徒制定發展計劃。奧裡薩邦需要更多的基督教社區發展事工,為部落保留地以外的其他族群制定發展計劃。祈禱這些計劃儘快實施。
 
拉格‧保羅 Rag Paul
拉格‧保羅於1941年,出生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泰米爾族一個敬畏神的基督教家庭。自幼性格傲慢,而且健康狀況極差。童年的時候,家人的祈禱曾經將他從死亡邊緣上拉回來。神治癒保羅的疾病之後,保羅的脾氣變得更孤僻。真正成熟是保羅長大後,進入一家獸醫學校,跟著他又身患一場嚴重腎病之後,因為有病,保羅有許多時間來讀書。當中讀了一些宣教士的傳記,這些書鼓舞他關心印度的部落族群。他最終決定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基督,這樣,保羅的個性才開始轉往成熟。
1963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從學校畢業。保羅的第一份工作是獸醫。其後,保羅與印度宣教社(IMS)取得聯繫。IMS有一項政策,就是只使用印度國籍的傳道人,只接受印度國內的資金。IMS籌集資金的方式之一是「一把米運動」,也就是鼓勵家庭主婦每天抓一把米,積攢下來,然後賣掉,將得到的錢捐贈給IMS,贊助宣教工作。IMS開始一項新的宣教計劃,向奧裡薩邦南部的科亞部落和本多部落傳播福音。保羅對此有負擔,IMS同意差派他前往這兩個部落。

禱告:求神掌管屬神的人的一生,保守、引領、看顧、裝備和使用他們。
 
在印度部落族群中宣教
「受過教育的人可能不喜歡你。未受過教育的人可能害怕你。每一個轉變,你都需要聖靈的指引。」保羅在前往一個部落族群之前,IMS的同工這樣提醒他。
保羅使用自己的獸醫訓練,幫助部落成員飼養家畜。雖然他和部落成員之間有巨大的文化隔閡,但保羅以適當的方式,讓部落成員能夠理解基督教。例如,保羅向正在打水的人們佈道時,會提到生命的活水。
保羅開始帶領一些部落成員信主了。當時,當地一位屬於印度教軍事組織RSS的教師,曾嘲弄地對保羅說:「如果你能讓當地有名的廢物巴布拉爾變成正常人,那麼整個村莊都會改變。」巴布拉爾是一個無可救藥的醉鬼,但保羅並不放棄,經過努力,他終於帶領巴布拉爾和妻子接受基督。這個以前的醉鬼如今成為一名福音宣教士,向桑塔爾人傳播福音。
奧裡薩邦有許多部落,包括科亞人和本多人。科亞人是個懷有戒心、很難接觸的部落,因為他們經常被外來者欺騙,科亞人數不多,除了外來商人經常欺騙他們外,政府官員也經常以莫須有的罪名,向科亞人徵收罰款。保羅於是常與科亞人一起去集市,保護他們免遭欺騙。

禱告:祈禱印度的基督使者勇敢地捍衛正義。

奧裡薩邦宣教
「如果我能找到一個像她那樣能幹的女子做妻子,對我的工作非常有幫助。」看到愛麗思‧沃爾特 (Iris Walter) 騎著摩托車離開教堂,保羅這樣暗想。意志堅定的愛麗思說服了父母,讓他們相信保羅最適合當她的丈夫。1972年,兩人結婚,開始在奧裡薩邦宣教。
當時保羅夫婦在科亞部落中間工作,但他們感覺神正在呼召他們前往本多部落,可惜那時IMS沒有在本多部落宣教的計劃。於是從1973年起,保羅夫婦加入印度福音宣教社(IEM)工作。可惜保羅的健康這時開始變壞,而且日益惡化,不久病逝,在最後的幾年裡,保羅一直在將聖經翻譯成本多人的語言。
保羅去世之後,愛麗思開始了社會關注事工,特別有關印度限制寡婦工作的文化傳統;她以一個寡婦的身份,鼓勵其他寡婦們積極面對生活。另外,愛麗思也意識到,防止疾病比治療疾病更重要。當地人迫切需要乾淨的飲用水和疫苗接種。此外,當地人也需要學習數學知識,和閱讀,否則他們將在市集上被奸商欺騙。為此,愛麗思決定建立互助社(網址http://www.indiapartners.org/partners/rhs.php),在這些方面幫助部落族群。

禱告:求聖靈引導愛麗思和感動更多的基督徒加入互助社,讓這個組織繼續在奧裡薩邦開展工作。祈禱科亞人和本多人參與愛麗思的宣教計劃。(以上內容選自《在品達的開拓 Pioneering on the Pinda》,作者Beulah Wood, Lalitha Chellappa, 1998年出版)
 
畢泰爾婆羅門 Badhai Brahmins  
歷代以來,畢泰爾婆羅門是出色的手工藝師。許多印度村莊,特別是富古印度文化色彩的建築、寺廟、佛像和圖形的設計,都備受稱讚採用。畢泰爾婆羅門通常是子承父業,他們特別重視室外工程的教育與培訓。最近幾年,印度一些地方的畢泰爾婆羅門由於工業化的影響,失去了傳統的工作。現代化的製造業讓他們要投身在工程、教育、小型製造、木工等行業工作。但由於他們屬婆羅門種姓階層,令他們不能接受把他們的工藝,成為大量製作的工匠,認為這有損他們的尊嚴。
畢泰爾婆羅門幾乎百分之百信奉印度教,從出生到去世,印度教已經成為這個族群的全部生活方式。印度教中有幾百萬個神靈,畢泰爾婆羅門特別崇拜其中幾位神靈。

禱告
˙祈禱最近的全球經濟危機能夠讓畢泰爾婆羅門重新考慮自己的世界觀。
˙偶像和做偶像的,都要一同滅亡,求父神,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的榮光早日彰顯在畢泰爾婆羅門人的心中。
 
奧裡薩邦 婆羅門  
位於印度沿海的奧裡薩邦,是個文明古城,至少有三千年的歷史記錄。建於十三世紀,備受印度教尊敬的科納克太陽寺院(Konark Sun Temple) 就位於奧裡薩邦,科納克太陽寺的型狀是一戰車,十五世紀時被穆斯林劫掠,後來沉沒於沙土中。二十世紀,英國將之探挖出來。1984年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此外奧裡薩邦有廣闊的森林,覆蓋該邦33%的土地。雖然在文化上,有如此輝煌的成就,可惜奧裡薩邦的三千七百萬人口,約一半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許多屬於低種姓階層。感謝主,他們卻是歸向基督的族群。由於他們是基督徒,加上人口不多,故最近成為攻擊目標。 雖然遭受迫害,當地信徒仍然制定了一項特別牧養計劃,專門面向高種姓婆羅門宣教。在當地人口中,婆羅門只佔很小比例,但他們影響著政府、媒體、銀行和商業。此外,婆羅門還控制著印度教武裝組織,大部分迫害行動都是受他們操控的。當地信徒正在設法將福音帶給這些虔誠的印度教徒,目前已經出現令人鼓舞的蹟象。當地信徒希望今年有一萬名婆羅門轉信基督,並開始跟隨祂。

禱告
˙求神讓奧裡薩邦各個地區的婆羅門信奉基督。
˙求神帶領奧裡薩邦的牧養計劃,因祂是大牧者。
˙祈禱當地信徒得到神的保護和鼓勵。
 
卡蘭人 Karan
他非常聰明,受過良好教育,但卻是村莊中最令人壓懼、最被人憎恨的人。他是一位會計師,屬於卡蘭族群。他知道誰欠誰多少錢,他知道每個人有多少頭小雞。每次交易,他都會記錄下來。他的頭銜是波托奈科(Potonaiko),意思是「村莊的頭領」。文盲的村民們懷疑他故意提高村民的欠款金額,尤其是那些曾經冒犯過他的村民。他像耶穌時代的稅吏一樣,受到村民的鄙視,沒有人信任他。在一些地方,村民們甚至將會計師殺死。印度有一句諺語說:即使可從村中收到一千銀幣,也別妄想從波托奈科那兒收一個銅幣。
卡蘭人的村莊會計師屬於剎帝利種姓,是軍事貴族,包括政府的各級官員,擁有政治權。這個種姓只比印度教最高種姓婆羅門低一級。根據官方的人口調查,卡蘭人全部信奉印度教。大部分卡蘭人崇拜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濕奴。 (編註:毗濕奴在印度神話中,被看為是保護神。印度教相信梵天,毗濕奴和濕婆是三位一體的三相神。毗濕奴代表保護,濕婆代表毀滅,梵天則是當中的平衡者。)目前在卡蘭人中間,還沒有基督的見證。

禱告:
˙祈禱卡蘭人早日認識真正的三位一體:聖父、聖子和聖靈。
˙祈禱宣教士進入那些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的卡蘭人的精英份子。
˙祈禱宣教士有機會把聖經分發給農村中的卡蘭會計。
˙請求聖靈感動卡蘭人的心。

科馬提種姓 Komati Caste
科馬提種姓是商人階級。但在科馬提種姓本身成員之間,卻經常發生衝突。很久以前,科馬提種姓分裂為三個小種姓,其中一個是嚴格的素食者,而另外兩個吃肉。根據科馬提人的傳說,當時的國王與王后雖然結婚多年,但一直沒有孩子。有一天,國王向一位大師諮詢,大師建議國王舉行某些儀式。舉行儀式之後,王后果然生下一對雙胞胎,一男孩,一女孩。男孩在幼年時已展現成為出色君主的特質。而女孩非常聰明、敏感,有藝術修養。女孩長大了,成為美麗的公主。 鄰國的國王希望公主嫁給他,但公主拒絕了,她希望終生過單身生活,不想讓世人關注她。被拒絕之後,鄰國國王向公主的父親發出抱怨,父親於是讓公主做最後的決定。公主再一次拒絕了鄰國國王的求婚,於是鄰國向他們宣戰,兩國要爆發戰爭。國王召集國中大臣會議,其中102誓死不從,但612則以和為貴,雖然如此,國王執意不讓公主出嫁,結果導至國內大臣分裂。公主很傷心,她呼籲通過非暴力和自我犧牲的精神,來終止這場衝突。公主跳入火坑中,希望以這種方式,結束內戰。公主的願望落空了,科馬提人依然分裂,不願意團結。那些跟隨公主的人,後來成為素食者與和平主義者。其他人則過著與此不同的生活。

禱告
˙祈禱科馬提人通過聖靈的能力,化解分歧,實現和解。
˙祈禱科馬提人認識耶穌基督,並且明白,「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才能污穢人。」(馬太福音15:11)人生命的豐盛,不在乎吃喝,而是神的話。
 
坎達亞特人 Khandayats  
奧裡薩邦是一百三十萬坎達亞特人的家鄉。坎達亞特人是奧裡薩邦最大的單一種姓,目前還沒有已知的基督徒。根據約書亞計劃的介紹,坎達亞特人全部是印度教徒。傳統上他們是農民,雖然捕魚被認為是比種地更低賤的工作,但仍然有好些坎達亞特人成為漁民。而且,在奧裡薩邦的沿海地區,漁民比農民掙錢更多。 最近在一個村莊,據稱有二十九名坎達亞特男子攻擊了六名低種姓的女理髮師。「他們把我從房子裡拖出來,打我,」一位受害者這樣說。英國廣播公司引用另一位婦女的話:「他們把我從家里拉走,關在一個房間裡,輪流侵犯我長達兩個多小時。」
這次衝突的起因是:在一次婚禮上,較低種姓的幾名理髮師男子,拒絕為高種姓的坎達亞特客人洗腳。在奧裡薩邦的婚禮上,洗腳是一種很常見的儀式,但這種慣例正遭到低種姓的反對,他們不願為高種姓洗腳。他們就向理髮師種姓的婦女報復。六名被虐待的婦女馬上向當地警方報案,但五天之後,沒有一個攻擊者被逮捕。當地的一位人權活動家拉賓德拉‧拜赫拉指責警方沒有嚴肅對待這次事件。

禱告:祈禱坎達亞特人經驗到耶穌的愛,對耶穌來說,不分猶太人,外邦人;祂眼中的坎達亞特人,和理髮師族群,都是平等的。
 
查特瓦爾人 Ghatwar
殺嬰和娼妓像兩層厚厚的黑雲,籠罩著查特瓦爾人。
在靠近奧裡薩邦與查坎德邦交界的北卡納普拉山谷,一個茂密森林裡,人們在一個塑膠袋中發現了一個女嬰,她因寒冷而顫抖。這個嬰兒剛剛出生幾個小時,還沒有力量睜開雙眼啼哭。她的母親把她丟棄的灌木從中。她將在寒風中死去。對野生動物來說,她不過是一頓幾磅重的鮮肉。當烏鴉已經開始在這個女嬰的上空盤旋時,兩個在森林中撿拾木柴的女人偶然發現了她。女嬰輕輕動了一下,兩個女人才知道她還活著。兩個女人開始討論如何處理這個棄嬰。一個女人認為應當把棄嬰交給當地警方,另一個女人不同意,她說:「我既然找到她,我要救活她!」
為什麼查特瓦爾母親會丟棄無依無靠的嬰兒?由於經常賣淫,許多查特瓦爾婦女感染上艾滋病,她們認為非婚生的孩子將來不會有希望,於是抛棄了他們。森林中的女嬰雖然暫時被救活了,但她將來的生活會怎樣呢?她將來是否也會像其他查特瓦爾女人那樣呢?

禱告:
˙求神遏制艾滋病在查特瓦爾人中的流傳。查特瓦爾人尚未認識耶穌,尚未有生命的真光。
˙祈禱查特瓦爾人改變目前的處境,接受基督和他的真理。
 
世界宣明會 World Vision
印度教神廟裡的廟妓,稱為德瓦達西(Devadasi)。父母把年幼女兒送到廟中,學習歌舞琴等才藝,為神明跳舞,服侍廟神;經由結婚的儀式,嫁給神明。由於神明不死,故一輩子獨身。這是印度教的一種傳統。每年有幾千名年僅十歲的德瓦達西女孩被送到寺院,奉獻給一個叫烏裡卡瑪(Uligamma)的女神。經過所謂的婚禮程序之後,她們將開始終生成為德瓦達西,其實就是廟妓的賣淫生活。德瓦達西信徒相信,一個女孩透過獻給烏裡卡瑪的儀式後,該女神的靈將進入她的身體,終生伴隨她。印度教僧侶和其他男人認為,在與這些女孩睡覺之後,他們自己實際上是與烏裡卡瑪本身睡覺。德瓦達西女孩一直工作,直到她們身患重病,或者年紀太大,被寺院趕出來為止。之後,她們必須自己養活自己,通常從事卑賤的勞動,或者沿街乞討。雖然印度在1988年已明文禁止廟妓制度,禁止兒童賣淫的法律,但德瓦達西傳統很難在短時間內消亡。此外,一些偏遠村莊中的女孩們,根本不知道這項法律正在實施。
德瓦達西妓女有希望嗎﹖
世界宣明會發起了「莎哈雅社區發展計劃」(Sahaya Community Development Project),志願者向德瓦達西人教授醫療保健與環境衛生的基本知識。德瓦達西開始明白,疾病並不是女神帶來的,耶穌時刻關心她們,她們可以結束現時的生活,找到其他謀生方法。德瓦達西女人售賣她們縫紉的手工藝品,每天可以賺二十盧比,大約等於一個男性木工或石匠每天的收入。每個德瓦達西婦女經過培訓之後,會獲得一台縫紉機。

禱告:祈禱印度教徒在看到德瓦達西人的轉變之後,轉而認識相信耶穌基督。

潘人 Pan
兩個信奉印度教的庫伊薩馬伊年輕人正在高聲叫喊,煽動聚集起來的群眾,試圖剝奪潘人的所有權利。庫什人極之不願意見到潘人得到任何利益,因為他們屬於比所有印度教種姓都低的達利特人(Dalits),是賤民。大部分潘人生活在赤貧中,識字率只有22.8%,但只要有某些人獲得一些好處,庫伊薩馬伊就會大為惱怒。 潘人的傳統職業是為地主提供各種服務,此外,有少數潘人是從事耕種的農民和領取日薪的打工者,一些潘人在私營企業工作。
有一些潘人是基督徒。有一個宣教組織正在將大量聖經故事帶給包括潘人在內的達利特種姓,這個種姓的孩子和老人喜歡聽好聽的故事。此外,潘人也有機會收看到有關基督生平的電影。另外一個宣教組織將預先設定在基督教頻道的免費收音機送給潘人。一些團體正在幫助潘人解決醫療保健方面的問題。

禱告
˙求神差派更多的福音事工,去滿足潘人物質上和屬靈上的需求,與他們分享基督的愛。
˙祈禱更多的潘人社區有機會通過各種方式,聽到神的福音。
˙祈禱潘人將他們的心奉獻給救主,對主來說,種姓是不存在的,所有人在祂面前,一律平等。

亞達夫人 Yadav
門外好像有人!薘瓊的心怦怦地跳。當憤怒的人們闖進屋裡時,薘瓊高聲尖叫,試圖逃跑。薘瓊看到這個向她吐口水的亞達夫人那冷血、凶殘的眼睛,當他們將薘瓊打倒在地上、沖著她咒駡,最後,有人拿出一把刀,割斷了她的喉嚨。薘瓊的靈魂從肉體中離開,飄向操縱這些暴民的惡魔所預備的黑暗裡。
薘瓊是所謂「榮譽謀殺」的無數犧牲者之一。根據《印度電訊報》的報道,印度10%的謀殺案件是榮譽謀殺。薘瓊難道犯罪了嗎?沒有!薘瓊被殺的原因,僅僅是她的兒子娶了一個種姓較高的亞達夫女孩。亞達夫族是屬於印度種姓制度裡的武士階級,相信天賦他們有軍事和政治才能,故天生好勇鬥狠,而且要管轄他人。榮譽謀殺最初起源於伊斯蘭教的《沙裡亞法典》,但流傳到一些印度教族群中,包括五百四十萬亞達夫人中。將按照神的形像創造出來的人這樣子殺死,這種野蠻的暴行會讓慈愛的神感到心碎!

禱告
˙祈禱亞達夫人早日認識和相信唯一的救主,這位救主正在等待亞達夫人的接待,進入他們生命中。亞達夫人只有歸主,才能擺脫這個族群中的邪惡現象,包括童工、歧視婦女、迷信護身符和占星術。
˙為亞達夫人獲得救贖而祈禱,求神差派眾多事工前往亞達夫人中間。
˙祈禱亞達夫人抛棄護身符和占星術,轉而尋找唯一活著的真神。

提阿爾人 Tiar
塔南的棕黑色眼睛突然變得充滿警惕,原來他看到有兩隻漁船正在他的漁場裡捕魚。塔南的兒子收起捕魚用的竹筐,兩人用力劃槳,將小船劃到正在從湖水中向外拉網的兩隻漁船旁。「嗨,這片漁場是分配給我的!你們沒有權在這裡捕魚!」偸捕者啟動漁船的發動機,帶著相當於塔南一天捕撈量的魚,加速逃跑了。塔南的肩膀無奈地下垂著,對兒子苦笑著說:「希望他們,聯盟會幫助我們解決這偷捕的問題。來吧,讓我們繼續吧。」說完之後,塔南將竹筐放入水中。 在印度,有許多從事漁業的族群,他們每天辛勞地工作,但卻常受剝削,故此,漁民們成立了NAF,來保障他們的權益。提阿爾人是漁夫,人口約四十五萬,大部分居住在西孟加拉邦,少部份居住在毗鄰的奧裡薩邦。傳統上提阿爾人信奉萬物有靈教,目前尚未認識真神。

禱告
˙為捕魚和耕種的提阿爾人祈禱,他們為了生存,每天都要與同樣為了生存的其他族群發生爭鬥。提阿爾人講孟加拉語,電影《耶穌傳》有孟加拉語版本,但幾乎沒有人看過。在提阿爾人中間幾乎沒有基督徒。
˙祈禱莊稼之主差派「得人的漁夫」,前往四十五萬提阿爾人中間。

昌達拉人 Chandala
在聖經中,名字是重要的,雅各人生的轉捩點時,他被稱為以色列,賦於神王子的身份。 在印度,「昌達拉」是一個貶義名字,用來表示講印地語地區中不可接觸的賤民,它甚至在印度某些族群的詛咒用語。根據公元四世紀,中國一位名為法顯的僧人的天竺見聞,就有以下記載,他說:「印度整個國家人人都不殺生,不酗酒,獨獨有一種名叫昌達拉的惡人,不守戒律,因他們獵豬和販賣肉食。這些令人生厭的人不能住在城內,進入市集時,要揚聲示警,更用一種木頭的發聲器具讓他人迴避。」如果你屬於這個族群,你會作何感想呢?昌達拉人遷移到其他國家之後,會根據新國家的傳統,將「昌達拉」一詞改成比較友善的其他名字。一些昌達拉人來到鄰國孟加拉國之後,更改了族群名字,藉消除原來名字的負面影響。印度低種姓族群的生活是很艱難的,但昌達拉人尤其悲慘,無論走到哪里,羞辱都隨著他們。

禱告
˙為印度這個不可接觸的族群祈禱。在印度,甚至賤民的影子都被看成是污穢。與聖經中的痲瘋病人一樣,耶穌願意接觸這些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不可接觸者」。
˙祈禱印度的賤民認識耶穌基督,因「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賽53:3)我們的主完全了解他們被人拒絕的痛楚。
 
印度 卡提亞人 Katia
在過去的幾年中,對奧裡薩邦中「不可接觸」的達利特賤民階級的仇恨與不信任越來越強烈。2004年,奧裡薩邦有一高等法院不顧一項古老的禁令,允許達利特人族群中的卡提亞人,進入當地村莊的一座賈格納廟(Jagannath Temple)。(註:賈格納廟是印度教中被尊為主宰宇宙之神(Krisma)的寺廟,被認為是印度教主神毘濕奴的第八個化身。) 這條村人口有一千四百人,四百人是屬於達利賤民階級;他們呈交希望進廟祭神的申請,被當地一高院批準後,引起其他一千名高種姓的村民絕食抗議,而引致政府要派警隊來保護才能進去。曾有四名達利婦女意圖進入廟時,被毆打。在歷史上,每次的變革都要付出高昂的代價,而在奧裡薩邦,達利特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一些達利特人不僅進入寺院,而且還試圖在警察的保護下,要舉行宗教儀式。寺院的僧侶就將寺院的大門鎖上以示抗議。許多高種姓的地主不再將工作分配給試圖進入寺院、挑戰古老禁令的卡提亞人和其他達利特人。奧裡薩邦的敵意和分歧目前還沒有消除的蹟象。

禱告:祈禱莊稼之主差派工人去收祂的莊稼,讓他們聽到改變人生的福音,讓他們知道通過耶穌基督,可以互相接受、互相寬恕。在神的光中,所有障礙都可以跨越,如果不能跨越,那表明我們沒有通過耶穌基督,回應神的召喚。

哈迪人 Haddi
奧米卡的丈夫和兒子替當地高種姓的地方耕田,她自己則做清道婦的工作,她的家是哈廸人。奧裡薩的哈廸人屬於達利群體的一族,人口有二十四萬。她今天和另外的清道婦,正在談論那四個被毆打的卡提亞婦人的事。大家都佩服她們有勇氣,因為哈廸人也同樣被禁止進入印度教寺院。如果不能進入寺院,她們又如何敬奉神靈呢?只有取悅神靈,哈廸人才能在來世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否則將世世代代永遠成為賤民。不過,其中一個清道婦說,那四個卡提亞女人走進奧裡薩邦一個村莊中的印度教寺院內,被高種姓的村民僧侶毆打,還被僧侶用污穢的語言咒駡。由於她們進了廟,還得讓寺院管理委員會撥款一千盧比,用來淨化寺院環境。一千盧比大約等於二十美元,相當於每個哈迪家庭的全月收入。
其中一個清道婦說,我聽過有一個神,不論在那裡,都可以拜祂,而且祂的兒子專門親近被人看不起的人。我們可以拜這位神嗎?這會得罪我們的神明和祖先嗎?感謝主,她們一定會找到答案的。越來越多的達利特人通過耶穌基督鋪設的道路,找到了唯一的真神。

禱告
˙祈禱當地的福音宣教士將基督的福音帶給哈迪人。
˙祈禱哈迪人和其他達利特人能夠看出基督與其他虛假神靈的分別。
˙求神清除奧裡薩邦的黑暗,讓基督的光照耀大地。

查拉萊人 Jalarai
維賈懷孕的妻子蘇尼米婭發燒了,這意味著神靈們正在生氣。神靈們為什麼生氣呢?維賈請來村莊的占卜師,給他妻子號脈。「你們生氣嗎?」占卜師問看不見的神靈。蘇尼米婭的脈搏跳動了幾下,這意味這神靈已經回答了占卜師的問題。占卜師從維賈手中接過一些錢,在空中搖晃,然後問神靈:「他已經拿出錢,作為奉獻給你們的祭品,你們是否滿意?你們能否讓他妻子退燒?」蘇尼米婭的脈搏再次跳動,這意味著神靈已經同意。
查拉萊人是一個捕魚種姓。占卜師負責解決村民發燒、漁獲量少和其他許多問題。我們都知道發燒是細菌或病毒引起,漁獲量少是捕魚季節不合適造成的,但查拉萊人將這些問題歸咎於物質世界與神靈世界發生衝突。
當地的福音宣教士將福音帶給查拉萊人,後者對福音表示尊重。誠然,世上所發生的一些事情,有些是由靈界引起的,但真正的掌權者,是那獨一真神。我們的挑戰是將福音帶給查拉萊人,讓他們接受唯一的真神,脫離邪惡勢力的瞞騙。

禱告
˙求聖靈把查拉萊人從恐懼中得自由。
˙祈禱向查拉萊人傳福音的宣教士能夠以敏感、謹慎的態度,對待查拉萊人的世界觀。
˙祈禱查拉萊人初信者不但脫離黑暗,而且活出基督生命之光。 

馬達裡人 Madari  
阿裡和他的親戚們在奧裡薩邦的議會大樓前面,放了幾十條響尾蛇,以此抗議新一屆邦政府禁止他們公開展示響尾蛇的法令。
阿裡是馬達裡人,印度著名的弄蛇族人。弄蛇是印度傳統文化和表演節目之一。弄蛇行業是父傳子的世襲技藝,全印度的弄蛇者約有二十萬,大部份都是低種姓階級,教育水平不高。阿裡家族一代接一代是弄蛇人,他們也飼養蛇。在馬達裡人中間,訓蛇師是一個令人驕傲的職業。訓蛇師不會傷害蛇,不會接觸蛇的毒牙和毒液。訓蛇師的工作是讓蛇跳舞,以此取悅過路者。過路的觀眾會投擲幾個盧比,阿裡用這點錢來養家糊口。除了蛇之外,馬達裡人還飼養其他動物,包括熊、猴子和鸚鵡,當然也是用於娛樂謀生。不過,在1972年,印度頒佈了野生動物保護令,嚴禁弄蛇謀生。
但是今天,動物權益保護者開始干涉馬達裡人的做法。一個動物保護團體(pfaorissa.org)說:「由於長期捕蛇,許多稀有的蛇已經瀕臨滅絕。」希望保持現代化形象的奧裡薩邦政府於是禁止馬達裡人從事動物交易和動物表演。除了馴獸之外,馬達裡人沒有其他謀生技能,他們說,這是傳統工作,沒有了它,就沒有工作,我們何以為生呢?
印度的馬達裡人口約有五萬,全是虔誠的穆斯林,主要講烏爾都語。感謝主,馬達裡人可以找到許多福音資源,包括錄影帶、錄音帶、廣播和印刷品。

禱告:求主讓馬達裡人在這次禁蛇衝突中,能夠發展另外謀生的技能,而且有機會認識神。

科亞人 Koya  
拉馬正在耕種他的土地,他知道這可能是他最後一次耕種了。因為修建波拉瓦蘭水壩,拉馬和幾千名農民在安德拉邦的土地將被水淹沒。在過去,拉馬所屬的科亞人頻繁遷移。印度政府為了限制科亞人的遷移,向他們保證,如果他們在一片土地上種植稻米,那麼將擁有這片土地的永久所有權。稻米獲得豐收,科亞人很高興,雖然他們依然很貧窮,也尚未有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和教育設施。
科亞人是印度官方承認的部落族群,他們居住在安德拉邦和奧裡薩邦。這個在政治上非常弱小的族群將來會怎樣呢?科亞人是否會因此更加仇恨外來者?印度官員將波拉瓦蘭水壩看作是「水利工程」,但科亞人卻將它看作是對他們生存的威脅。
人口較多的科亞村莊分佈在水源周圍,較少的通常住在山上或叢林中。科亞人的婚姻仍是由父母安排。科亞人耕種的土地以及周圍的森林對他們的生活非常重要,因為他們相信在森林中,生活著一些神靈,傳統上,科亞人是信奉萬物有靈,同時又信奉印度教的一些神明,以女神為主。目前只有很少的科亞人歸主。

禱告
˙求聖靈使科亞人心靈的田地成為好土。
˙求主保守人數很少的科亞信徒茁壯成長,結果百倍。
˙願神通過科亞人,彰顯祂的榮耀。

達努克人 Dhanuk  
奧裡薩邦的氣氛經常都很緊張,好像隨時可能爆炸。最近一次發生的池塘爭奪衝突中,有五個達努克人死亡。敵對的族群綁架了這五個人,包括女人和兒童,然後不分青紅皂白地將他們槍殺。在另外一場衝突中,喝醉的酒徒將有顔色的水潑灑在狂歡者的身上。一些低種姓男人向高種姓女人潑水,此舉激怒了高種姓男人,又引發暴力衝突。
達努克人是一個低種姓族群,由於他們的祖先是是信奉印度教的「弓箭手」,因此被認為是乾淨的種姓,可以將水遞給婆羅門。許多達努克男人是家庭僕人或村莊守夜人,而達努克女人通常是助產士。當地村民容忍並接受達努克父親與高種姓母親生下的非婚生子女。
達努克人信奉印度教,奉行魔術、巫術和拜鬼,他們認為所有疾病都是鬼魔引起的,故經常請魔術師和巫師為他們驅邪。嬰兒出生之後,成年人會將棗樹葉子和舊鞋子放在房子的正門外,以此嚇跑鬼怪。達努克人經常慶祝各種節日,許多人飲酒甚至酗酒。

禱告
˙祈禱達努克人早日認識和平之君,讓他們的內心與人生有平安。
˙求神開啟達努克人的心靈眼睛,讓他們知道神多麼愛他們,多麼重視他們。
˙祈禱達努克助產士能夠從嬰兒的出生,想到生命的奧秘,認識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

查馬爾人 Chamar  
在一個將牛看作是神聖動物的國家,居然將牛皮加工視為被人蔑視的職業。根據印度教的教義,處理人和動物的屍體是「肮髒的」工作,而處理牛的屍體則是「最肮髒的」工作。人們指責皮革加工者的化工製品--鞣料污染了飲水系統。高種姓的印度教徒甚至認為,如果與皮革加工者一同走路,後者的影子會「玷污」他們。皮革加工者被稱作查馬爾人,不過這個名字具有侮辱性和冒犯性。查馬爾人去年曾將一個稱他們為查馬爾人的新德里家庭告上法庭,並贏得官司。
但是社會需要皮革製品,所以在印度,有四千八百萬查馬爾人從事這項被視為肮髒的工作,大部分居住在北方邦。在奧裡薩邦則有十四萬五千查馬爾人,分成三個小族群。在印度北部的許多邦中都有查馬爾人,在他們中間幾乎沒有基督徒。根據印度宣教協會的一份出版物,查馬爾基督徒比較多的一個邦是哈裡亞納邦(Haryana)。你會感到奇怪嗎,這麼多得不到印度教徒尊重的查馬爾人,為什麼還沒有聽到福音?

禱告:求主使用哈裡亞納邦的查馬爾基督徒將福音帶給印度其他邦中的查馬爾人。
 
達魯阿人 Dharua  
我們經常把狩獵和採集視為過去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屬於歷史。但今天,在人口眾多的印度,依然存在著狩獵者和採集者。達魯阿人是一個部落族群,居住在奧裡薩邦內地的山林中。由於達魯阿人非常貧窮,沒有錢去購買或租賃現代化的農業工具,他們只好採用最原始的刀耕火種方法,在小塊土地上種植農作物。除了種植農作物之後,他們還狩獵和捕魚。
達魯阿人是印度最古老的族群之一,考古學家對他們的起源和文化一直充滿興趣。在印度教的種姓制度中,達魯阿人屬於最低種姓,居住在被稱作孔德的社區中。達魯阿(Dharua)這個名字從dhur衍生來,意思是灰塵,由此可見這個族群的社會地位是何等低下。達魯阿的膚色非常黑,男人的髮型很獨特,他們亦以此將自己與外來者區別開。
目前有幾個福音宣教機構正在他們當中工作,一些達魯阿人對福音作出了積極回應。

禱告
˙求神讓達魯阿人開放心扉,準備接受福音。
˙祈禱達魯阿人的首領首先相信基督,經歷主的奇妙,帶領其他人歸主。
˙求神讓其他部落中的信徒與達魯阿鄰居分享神的真理。
 
喬迪亞人 Jhodia
充滿混亂的奧裡薩邦,當地各種各樣的印度教極端組織聲稱要對付達利特人、基督徒、和穆斯林。可惜的是,警察卻沒有保護他們,有時,反而是欺壓者。就如一次,警察要對付喬廸亞族的村民,目標就是一位上了年紀名叫穆克塔的婦女,這次襲擊以三名部落成員死亡而告終。喬廸亞是奧裡薩邦眾多被社會排擠的小部落之一。穆克塔這位精力旺盛的老祖母正在挑戰工業巨頭,她率領部落成員,發起一場運動,試圖阻止鋁土礦業公司侵佔他們的土地。2006年,她贏得了鼓勵婦女反對集團犯罪的「欽伽裡獎」(Chingari Award)。成為當地民眾的英雄, 穆克塔說:「對於犯罪活動,我們需要有耐心、勇氣、持久的力量以及克服困難的毅力,而這四項恰好是女姓固有的特質。」穆克塔補充說:「今後幾年,你們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強大的公司對付世界上最弱小的族群,例如阿迪瓦西人、達利特人和本地農民。而警察,他們就是擔任公司投資者的打手。」

禱告
˙求神差派基督教使者,把基督的福音和救贖告訴穆克塔,在基督耶穌裡的寬恕與和平。
˙祈禱喬迪亞人和他們的對頭能夠明白,只有耶穌基督才能帶來真正的和平與正義。

甘達人 Ganda
文茜快步走過街道,去尋找丈夫,她丈夫此時正在一場婚禮中擔任鼓手,看看他什麼時候可以返家,因為她要去田裡幹活,而幾個孩子正在家裡等待她做飯。文茜看上去很年輕,不像是個有五個孩子的母親,但她確實有五個孩子。與其他甘達女人一樣,文茜十一歲就結婚了。文茜的丈夫是吹笛師和鼓手,鼓是甘達人的文化遺產。此外,文茜和丈夫都必須在田地裡幹活。
奧裡薩邦的甘達人屬於不可接觸的賤民族群,人口有六十五萬五千,受到其他族群的歧視與迫害。每次發生針對甘達人的不公正事件之後,警方通常不會立案。文茜的表哥曼吉拉爾最近成為基督徒,因此受到很多的迫害。不過,文茜注意到曼吉拉爾變了,即使他被暴徒拖到街上毆打,他仍然呼喚著耶穌。文茜發現曼吉拉爾看上去很有喜樂,對別人總是抱著關愛的態度。文茜暗想:「耶穌能否讓我的生活也發生變化?如果我接受耶穌,我丈夫是否會同樣接受嗎?我會不會因此失業呢?我會不會因此挨餓,甚至像曼吉拉爾那樣遭到毆打?我能否得到其他基督徒的接受與尊重?」

禱告:祈禱甘達基督徒為他們的同胞做見證,並且使用這些見證,將甘達人帶到基督的身邊。

朱昂人 Juang
朱昂人是奧裡薩邦六十二個部落族群之一。基本上是叢林部落族群,在某些地方,朱昂人自稱為穿葉者--以葉為衣的人。過去,他們一直保存自己的言語,近年來也吸收了一些奧裡薩的用語。在朱昂人的社區中央,有一排長長的房屋,是朱昂人的宿舍。男孩們超過某個年齡之後,就要在宿舍中生活。這個宿舍還是接待訪客,和舉行各種會議和宗教活動的場所。
朱昂人信奉印度教,他們在聚居地是個頗大的社區,有四萬九千人,故他們可以經常舉行萬物有靈教和多神教的傳統儀式。每個村莊有一位村長和一位僧侶。村民向僧侶諮詢問題時,通常要奉獻一隻雞,作為祭品。朱昂人異常貧窮,他們以農業、狩獵、捕魚以及最近開始學習的編織為生。由於工業化和林業公司的侵佔,朱昂人以及奧裡薩邦的其他部落族群失去了寶貴的土地。
1990年代末期,一個關注亞洲歸主的福音機構 (Asia Commissioned) 委託語言學家,將聖經翻譯為朱昂人的母語。這是一項非常困難的工作,因為朱昂人沒有書面語言。不過我們收到來自當地令人鼓舞的報告,稱福音已經在各個部落族群中傳播。感謝主,在一些村莊,由於村務會決定允許村民信奉基督,於是出現大規模的歸主運動,整個村莊都在聆聽聖經的教義,信徒建立了團契。

禱告
˙感謝主,讓朱昂人教會成熟,讓我們看到屬靈的豐收。
˙求主建立朱昂人的首領,讓族群認識唯一真神。
 
坎查爾人 Kanjar  
在英國殖民時代,坎查爾人被他們的印度同胞稱作是「罪犯部落」。今天,坎查爾人依然被印度人看作是「最卑劣族群」。印度的母親們教導子女時,有句口頭禪,「不可像坎查爾人那樣。」因為坎查爾人在當地社區中,他們不能接受教育、受聘、不被政府承認,沒有自己的土地,甚至孩子出生,也沒有出生證明文件;是個被社會當作不存在的群體。印度是一個大國,人口眾多,如果人們是這樣看待坎查爾人,那真是一個奇恥大辱!
坎查爾人之所以獲得這樣惡劣的名聲,是因為這個族群縱容婦女賣淫,並且從事各種各樣的非法活動。但是在神的眼裡,坎查爾人縱然是劣蹟纍纍,神仍愛他們。可惜坎查人崇拜兩個虛假的神靈:巴瓦維和女神普拉巴。坎查爾人經常祈求被稱作西阿納的驅邪者,希望獲得魔力,將邪惡神靈捆綁起來。此外,坎查爾人還定期祈禱、飲酒,向他們的祖先表示敬意。
儘管坎查爾人有一些荒謬的行為,但神依然愛他們。神讓他唯一的兒子來到人間,讓坎查爾人認識他,從而獲得永恒的生命。耶穌死在十字架上,就是為了拯救坎查爾人,讓這個族群擺脫黑暗,進入神的天國。坎查爾人是否聽到這個福音?坎查爾人是否知道神願意與他們建立良好關係?誰願意將真相告訴坎查爾人?

禱告
˙祈禱坎查爾人早日聽到福音。
˙祈禱坎查爾人聽到神的真理,脫離魔鬼與自我毀滅的深淵。
˙祈禱坎查爾人從基督那裡找到自己的真實身份。知道他們是神蒙愛的兒女,主必收納他們。

孔德人 Khondh  
來自孔德人各個村莊的部落成員,來到奧裡薩邦東部的卡拉漢迪地區,尼亞姆吉裡山腳下, 聚集在一起,舉行大規模祭祀儀式。他們將稻米、公雞、鴿子和山羊作為祭品,奉獻給他們的聖山,和崇拜他們的神靈尼亞姆‧拉賈(Niyam Raja)。這不僅僅是一個宗教儀式,而是信奉萬物有靈教的孔德人希望能夠通過儀式,避免他們最神聖的山峰遭到現代工業的破壞。因為一個英國的鋁業公司,要進到他們的地方,開採共達七千萬噸的鋁礦。
孔德人不僅尊重自然界的力量,也尊重自然界的資源。孔德人相信,他們的生活依賴于森林、水源和山地,必須妥善保護它們。對孔德人來說,礦業公司的侵入,既是精神上的威脅,也是物質上的剝削。按孔德人傳統,尼亞姆吉裡山(Niyamgiri Mountain )是他們族人的聖山,山的命運將決定族群的未來。只要山存在,孔德人就會存在。如果山遭到褻瀆,孔德人的生活方式將走到盡頭。一位村民代表說,「我們世世代代在此成長,在在礦業公司進來前,我們這兒沒有酗酒、水源清潔,但現在我們的水源被封了,因為他們建立了龐大的提煉廠、樹木被砍光了,我們賴以為生的果樹也消失了,水源受污染,農產收成下跌。而且,以前很少有的肺病,現在越來越多…」

禱告
˙祈禱孔德村莊的首領認識耶和華,知道,當他們向山舉目時,他們的幫助是從那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
˙求神讓孔德人認識祂,知道祂是他們的創造者,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他們的保護者和供應者。

默 想
國度態度---乾旱之地 tsiyah (一)
「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詩63:1〉
希伯來文tsiyah這字在聖經只用過十六次,是描寫龜裂的曠野,大衛正好在這樣的地區寫下這首詩。當他在乾燥不毛之地省思時,覺悟到那處境正是他自己心靈的寫照,乾旱、渴慕耶和華神。在整本聖經裏,曠野一直強烈地象徵著神的同在。主耶穌被聖靈領去曠野,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四十年,律法也在曠野頒佈。曠野為什麼如此強烈地表述它是神居住的地方呢?這完全是關乎饑渴的態度。我們每天被那些宣稱能滿足我們需要的文化包圍著,美國人浸淫在豐富物資之中,浪費的東西比大多數人一生能擁有的更多。結果這種文化把我們推得遠離神國的文化,因為在神國裏我們一年四季都是饑渴的。難道主耶穌沒直截了當地告訴我們嗎?主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
 
國度態度---乾旱之地 tsiyah (二)
「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詩63:1〉
「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可是今天不是這樣,今天我耳中塞滿了告訴我現在可以得到滿足的千萬信息,今天我沉浸在舒適的氣氛裏,今天我被激勵把眼光專注在這世界的神身上:時間和金錢。我周遭的一切都催逼我遠離乾旱之地,遠離我心靈龜裂的地方。常常好像神必須把我們趕到曠野,我們才能覺悟到我們是多麼乾渴。祂重新塑造我們的環境,好叫我們真正的乾渴浮現在我們的意識中。我們發現自己乾渴,發現自己的心井是多麼乾涸,然後會跟大衛一同呼叫:「主啊!我渴想你。」除非我們經歷了這種乾渴,否則絕不會曉得永生之泉是何等甘甜。天國的態度是乾渴,沒人能以充實和滿足的態度來到神面前。乾燥龜裂的嘴唇、疲憊的漂泊、和空虛的心,是能在曠野找到神的惟一先決條件。你渴想神嗎?除非你渴想祂,否則無法喝到祂賜的瓊漿玉液。 

 (來源: http://www.missionpathway.org /  2010年六月奧裡薩邦Orissa)

承蒙 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 惠允刊載,特此致謝。


謝謝代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