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0-02-09發佈
2010-02-08香港國度復興報
正視青少年吸毒問題˙祈禱預防不可少

2009年首三季21歲以下吸毒呈報人數達2,806名,當中98%吸食危害精神毒品如氯胺酮 (K仔),呈報數字與2008年同期相約,未有上升趨勢,亦未見下降趨勢。

領導青少年毒品問題專責小組的律政司司長黃仁龍為1月23日「無毒有偶」研討會擔任講員,探討教會如何回應青少年毒品問題,他與另外兩位講員李賢義牧師及何曾潔雯博士都強調禱告及預防吸毒工作的重要。該研討會由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舉辦。

黃仁龍:吸毒問題背後存屬靈爭戰

身為基督徒的黃仁龍司長除了以政府角度討論禁毒問題,亦以基督徒的角度去討論。他表示一直期待教會就青少年吸毒問題進行研討。他呼籲教會除了協助宣傳禁毒信息,提供戒毒康復治療,及向社會散發正能量外,亦要同心合一禱告,抗衡魔鬼種下的毒品網羅。
黃仁龍司長認為青少年需要耶穌才能離開吸毒陋習,而禁毒問題背後存有很大的屬靈爭戰,極需要教會為青少年、家長及致力禁毒工作的政府及機構禱告,讓他們有智慧及辨別力,去克服現時社會的吸毒問題,使吸毒工作在有限資源下能順利推行。他感恩神近年的工作,使禁毒工作成為學校及政府的優先考慮。

黃認為青少年首次吸毒的原因主要是朋輩影響、好奇、反叛,以及尋求快感等。他呼籲教會多使用為青年人遠離毒品禱告的小冊子,或利用政府及戒毒機構製作的禁毒資料套,全面認識青少年禁毒工作。

社工:青少年及社工面對艱峻挑戰

何曾潔雯博士是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她也是一位師母及心理學家,在會上以社工角度討論吸毒問題。她指出現時青少年及社工都面對很大挑戰。社工在資源不足、服務使用者期望高及跨專業合作的期望差距下,工作甚為吃力;而有基督教信仰的社工更因為聖經的傳福音使命、作榜樣等教導,在實務上遇到更嚴峻挑戰。

曾博士認為,在精神科毒品價錢便宜,吸食方法方便容易,社會忌諱吸毒令青少年刻意隱藏行徑,以及強調個人私隱的氣氛下,吸毒問題更為嚴重,社工難以全面介入青少年吸毒問題。她認為需要群策群力,配搭不同專業團體及家長去處理青少年吸毒問題;不能單靠外力幫助青少年遠離毒品,要讓他們出一分力去奮發及潔身自愛。她希望政府繼續執行倡導工作,疏解禁毒工作內不同專業部門的溝通問題,並讓社工有足夠資源提供適切服務,回應禁毒需要。

青少年吸毒人數遠超呈報數字

李賢義牧師是基督青少年牧養團契總幹事,他曾是吸毒過來人,指出吸毒成因在於心靈空虛,這是教會參與禁毒工作時不可忽略的重點。他認為現實吸毒人數遠比政府收到的呈報數字多,約高出25倍,希望社會關注。

黃仁龍司長引政府搜集的呈報數據,指現時21歲以下青少年吸毒情況有惡化趨勢,2008年青少年吸毒人數比2004年上升57%;青少年佔整體吸毒人數比例由2003年的14%,上升至2008年的24%。個別個案顯示首次吸毒年齡低至10歲。

校園驗毒 不開除不檢控

有關校園驗毒計劃,李牧師認為大部分吸毒青少年其實沒有上學,對計劃能否有效找出吸毒青少年存有疑問。曾博士則反映外展社工意見,認為計劃未必能接觸到邊緣青少年。黃仁龍司長表示青少年吸毒原因與朋輩影響甚有關係,計劃能起阻嚇作用,防止未曾吸毒的青少年墮入毒網,亦可製造校園對吸毒問題零容忍的文化。

黃強調驗毒計劃屬先導計劃,按成效及可行性決定會否全面推行。如學生在驗毒計劃內被發現真有吸毒,不會遭受檢控及學校開除,他表示政府會為保障學生私隱多作準備工夫。面對有指驗毒計劃欠周詳的言論,黃認為現時青少年吸毒問題迫切,有嘗試總比白等好。

因精神科藥物對人體有莫大傷害,法庭已提升精神科毒品案至一般毒品案的量刑標準。雖然人人就於量刑輕重有不同看法,但黃仁龍司長引述前線服務同工的意見,若K仔等精神科毒品案的判刑太輕,會令吸毒者不能進入感化機制,得不到適合的戒毒康復治療。

曾博士補充,教會現時在禁毒工作上稍為落後,盼望教會多作關注及回應。

(來源:香港國度復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