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0-01-25發佈

請為海地代禱 - 禱告黃金72小時內有更多人生還˙電力/通訊恢復運作
              為水、醫療藥品、醫護人員、緊急安置等所需的人力物資禱告
為受創者.救援者.物資運送等人力.物力.資援.安全.順利.恢復.重建..禱告

震災過後  各國認養海地孤兒●為海地孤兒早日安置妥當禱告

來自20多個國家的官員,下週一(1/25)將在加拿大蒙特婁開會,會議名稱是(海地之友會議),討論如何援助海地地震災民。目的是協調國際社會對海地的援助,以及海地長期重建計畫。與會人士包括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法國外長庫希內、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和美洲銀行代表。今年三月,世界各國還將舉行捐助海地會議,討論對海地捐款。
請為援助海地和海地重建禱告-宣告耶和華是海地的牧者海地必不致缺乏(詩篇23)

海地太子港神的教會珍妮特牧師相信 神正使用災難來使人回轉:「海地素來被稱為跟隨巫毒教(Voodoo)的國家,但我祈禱此情況要扭轉。自地震後,我們教會所有人都禁食,求主恢復我們的國家,有一天更要為耶穌發光。」
神使人夜間歌唱,為海地回轉歸向耶穌基督代禱。

「現在至關緊要的需求就是搜救、避難所、飲用水與藥品,當地團體已經展開搜救行動。」「海地的關鍵問題是政府的軟弱,以及缺乏資源來行事。」~ 英國國際基督教援助發展協會

當地水、醫療藥品、緊急安置所需的物資嚴重缺乏。希望政府能盡快恢復水電供應。當地醫院不僅補給品缺乏,連醫護人員都嚴重不足。~ 世界展望會

宣告耶和華以勒的 神供應一切。祂是不誤事不誤時的神。在祂豈有難成的事?!

˙為海地總統蒲雷華(René  Preval)及海地政府禱告 - 禱告主賜下剛強壯膽、智慧、勇氣 - 起來與主一同面對國家目前面臨的災難 (且與聯合國/各國攜手合作) ,不容惡者有機可趁。
˙禱告主沒有任何趁亂打劫的事件及暴力發生-求主遏止一切的混亂,公平公義掌權在其中。
˙禱告扶持海地首都太子港當地政府機構的救災、聯合國、紅十字會、各個救助團隊、「無國界醫師組織」(Medecins Sans Frontiers)+各個醫療團隊、世界展望會(宣明會)及教會(機構/宣教團體)、各國、各個民間機構(NGO) ... 的救助行動。 禱告主差派天使天軍護衛各個救助團體/人員的安全。
˙為太子港各樣電力、水力...設施設備、民生用品等恢復正常運作禱告。
˙為地震救災各式人力物資資源能及時用上禱告 -
禱告主調度對的救災/善後的人力、物資等。
禱告主加添救助人員人力、智慧、心力、體力、靈力。為所有在第一線救助的人員守望。
並為所有幕後人力、物力、資援的統籌運用 - 禱告主全然掌權其中。
˙求主憐憫,減少死亡事件。將災害(傷害)減到最低 ~ 也為整個救災及後續災後重建代求。
˙也為所有受創的百姓、家屬代禱 ~ 求主安慰。
˙禱告主徹底翻轉海地的屬靈空氣,進入上帝的國度 。並為海地、為加勒比海國家全面歸耶和華為聖禱告。

2010-01-18 目前海地救援由聯合國人道救援搜救現場協調中心(OSOCC)負責,且由聯合國維和部隊警戒保護各個救助隊伍的安全。請禱告扶持第一線戒護/救援人員。
根據過去多次參與第一線災區救援的人員表示:救難隊除攜帶生命搜索器材、破壞救助器材、醫療器材外,每名隊員一定要帶夠7天份完全自給自足的飲水和乾糧,否則難以發揮搜救能量。請為所有救護人員/後方資援禱告。

海地生還者:地震是化妝的祝福
◆ 求 神叫更多人在災難中經歷到祂。也請禱告扶持海地基督的肢體
【臺灣國度復興報-編譯蓮達/1月18日CBN報導】海地太子港遭受地震蹂躪,當地有人在承受巨大痛苦下,以信心回應神。
距離震央數哩的地方,家產盡失的成人及兒童仍高唱「有福的確據,耶穌屬我!」太子港神的教會(Church of God)有三千名會友,過去數年於那裡牧會的珍妮特(Janet)牧師說:「很多人回轉基督,他們甚至於佈道會前湧至,要將生命交給耶穌。」
「地震發生那天,我們有250人正在教會內準備受洗,教會建築物開始由一邊搖晃至另一邊,我們立時衝出教會。」但有6人未能及時逃生而罹難,珍妮特牧師亦失去了她的家園,現住在數百人居住的社區中,而這個地方就是她的家。
她說:「主告訴我縱然面對艱難,教會仍要持續下去。所以,現在我每日都在帳棚區舉行崇拜。」每日的崇拜聚會,為現年41歲的奧雷斯特(Himide Oreste)及她的八名兒女帶來新生命。她說:「1月17日,我第一次決定將生命交給耶穌基督,我知道祂從地震拯救了我及我的家人。」
另一名生還者韋士連(Mathurin Wislin)認為能在地震中倖存,好比重生。他說:「多年前我離開了神,但自地震後,我再次將我的人生獻給祂。」
珍妮特牧師相信神正使用災難來使人回轉,她說:「海地素來被稱為跟隨巫毒教(Voodoo)的國家,但我祈禱此情況要扭轉。自地震後,我們教會所有人都禁食,求主恢復我們的國家,有一天更要為耶穌發光。」

海地物資送達困難˙須迫切代禱 (2010-01-15世界展望會)
目前海地世界展望會同工及其家人都平安。
世界展望會在海地已服務31年,在當地有370名工作人員,目前已經動員至災區勘災並準備展開第一階段救援工作,世界展望會夥伴國團隊亦刻正趕赴海地協助救援。
因道路損毀嚴重,坍塌的房屋讓救援物資送達困難,請弟兄姊妹為展望會的救災工作能更有效率與智慧,將救援物資送到需要者手上迫切代禱。
1. 傷亡人數仍在統計中,但首都太子港與鄰近地區現有成千上萬無家可歸者,亦需醫療協助、乾淨飲水、緊急安置及食物,請為當地受災民眾身心靈獲得妥善安置代禱。
2. 目前可能有數萬人仍被困在瓦礫堆中,求上帝讓他們可以平安被救出。在災難中,許多兒童與家人失散,並經歷巨大身心靈創傷,因此「兒童保護」將是緊急救援工作重點之一。請為受災兒童及家庭代禱,使其在災難中可能遭遇的身心靈創傷能降到最低。
3. 求上帝醫治在此次地震中受傷的受災民眾,使他們儘快復元,並能安慰在此次地震中受到驚嚇的海地人民,以及無家可歸的人,讓他們可以儘快獲得幫助,並能從此次災害中站起來,重建他們的家園。
4. 求上帝憐憫這個不斷遭遇災難的國家,讓他們能從這次百年罕見的大災變中重生,能脫離苦難、擺脫動亂、告別貧窮,讓所有海地人民能在他們的家園,建立幸福快樂的國度。
5. 此次海地展望會總會辦公室也受損,同工雖然家中也有災情傳出,但仍全力投入救援工作,請特別為海地展望會的同工代禱,他們能將各方救援工作有效的統合執行,帶給當地受災民眾最大的幫助。
6. 今前往救援的夥伴國同工包括鄰國多明尼加世界展望會一組支援人員、數名世界展望會拉丁美洲區辦公室、全球緊急救援團隊(Global Rapid Response Team)、全球物資儲備網絡(Global Prepositioning Resource Network)救援人員,求上帝保守其平安,順利進行救援工作。
-----------------------------------------------------------------------------------------
地震災後三天˙海地醫療資源缺乏
1月15日海地強震災後第三天,世界展望會緊急救援工作,持續進行,並提出警訊,當地水、醫療藥品、緊急安置所需的物資嚴重缺乏。
海地世界展望會在太子港的辦公室,雖然在這場兩百年來最大地震中嚴重損壞,但自災後第二天開始已展開救援工作,週三、週四兩天發放最急需的醫藥用品給醫院。這一批世界展望會提供的醫藥物資包括手套、針筒、抗生素、繃帶、毯子、帳棚、及其他物資等,因海地世界展望會原本在颶風季節就儲備有救援物資,已於13日開始發放給太子港地區十多所醫院。
位在市中心的綜合醫院(L’Hospital General),因主要的建築全毀,剩下的也岌岌可危,因此所有病患都被移至戶外。傷患躺在擺放醫院空地或鄰近街道上的擔架、病床上,許多肢體被壓碎,有些正等候截肢手術。
醫院主任羅奇(Guy La Roche)表示,醫院的醫藥用品全部毀在地震中,因此世界展望會送來的補給正好可解醫院的燃眉之急。他也說醫院因為斷水斷電,醫治傷患的工作嚴重受到影響,他希望政府能盡快恢復水電供應。然而目前政府自顧不暇,就在距離幾條街外的總統府和許多政府辦公室,包括衛生部在內,都已成廢墟。更糟的是,緊鄰醫院的殯儀館因完全堆滿屍體,還有幾千具就被丟在外面的街上,一輛挖土機正把屍體剷入卡車,醫院空地和鄰近街道都瀰漫著濃濃的屍臭味。
救援工作人員米修(Isaac Mischaud)醫師表示,當地醫院不僅補給品缺乏,連醫護人員都嚴重不足。
一所當地美國學校的教師志願加入世界展望會的救援工作,在醫師的指導下,協助清理較嚴重的傷口及一些輕微的擦傷。雖然這些老師都沒有接受過護理訓練,但憑著平日教授學生急救課程的知識,和臨時從醫護人員學到的技巧來幫助傷患。
幼稚園老師瑪麗亞(Marie)表示,他們許多人雖然一開始被可怕的嚴重傷勢嚇到了,但藉著與傷患一同禱告得到力量,繼續工作。「我們用克李奧語(當地方言)哼唱主禱文,傷患聽了都感到一絲安慰。」
世界展望會已於多明尼加邊境吉馬尼鎮(Jimani) 成立海地地震緊急救援總部,距離首都太子港災區約四十五分鐘車程,將建立通訊系統、倉儲物流系統,以最快速的行動救援災民的需求,主要的工作人員包括世界展望會在海地超過八百名員工,加上從世界各地趕往海地支援的10多位工作人員,在首都、鄉村計畫區、及多明尼加邊境全面展開緊急救援工作。
此刻世界展望會正與時間賽跑並努力克服障礙,嘗試各種不同方式、動員各項資源以儘速將救援物資送到災民手中。台灣世界展望會杜明翰會長表示:「我們已經收到捐款人踴躍的回應,但這將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我們需要大家繼續支持,陪伴我們跑完全程。」
世界展望會首架物資運輸飛機,即將運送自美國丹佛市的救援物資儲備中心的十八噸物資,現階段世界展望會規劃兩階段救援工作,第一階段為運送及發放救援物資,內容包括帳篷、飲用水、淨水片、糧食、挖掘工具、藥品等,已於災後第二天開始發放,並持續進行中。
而第二階段主要為救援及修復的工作,內容將包括水資源及衛生改善、兒童保護、兒童教育、物資發放等工作,將成立兒童關懷中心(Child Friendly Space)提供兒童臨時空間安置,讓遭受地震影響的兒童有安全的環境活動,並設立臨時學校,讓兒童盡快恢復正常生活作息,且加強兒童保護的訓練。 (來源:國度復興報)
-----------------------------------------------------------------------------------------
海地 Haiti 發生7.0強震樓垮牆倒、死傷慘重難估
海地當地時間12日下午4時56分,在首都太子港西南方約15公里外,發生芮氏規模7.0強震,威力波及多明尼加等加勒比海島國,之後還接連出現芮氏規模超過4的13次餘震,包括總統府在內等大樓,都因為地震而有部分倒塌,目前太子港的死傷人數不明,不過當地人口稠密,災情恐怕難以估計,國際間已經紛紛響應伸出援手,這也是海地2百年來,發生最強烈的一次地震。

在加勒比海國家海地今天遭到地震矩規模(Moment Magnitude Scale)7.3強震襲擊後,一個美國政府機構對加勒比海內以及周邊的國家發出海嘯警報。
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Pacific Tsunami WarningCenter)說:「這項訊息適用於加勒比海內以及周邊的國家,但是波多黎各和維爾京群島(Virgin Islands)除外。」

海地 -西半球最貧困國家之一˙讓我們「用愛用行動關懷海地」
世界展望會已經在海地服務31年,目前在5個區域有20個長期發展計畫,幫助超過30萬人。海地大地震發生之後,世界展望會已經派出一支緊急救援團隊,正在勘查災情。
海地是西半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長年飽受政治不安及颶風成災的威脅,全國80%的人民生活在貧窮線(聯合國定義:每天收入1.25美元)以下,超過三分之二的勞工沒有正式工作,將近七成的人口倚靠農業維生,在狹小的農地上耕作。
此次強烈地震重創海地,勢必讓貧困的海地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讓我們用愛用行動關懷幫助海地從強震之中站起來,重燃生命的希望。(來源:臺灣國度復興報2010-01-13)

台灣、海地展望會連線  籲為災民代禱
【臺灣國度復興報台北報導】強烈地震重創海地,台灣世界展望會一月十四日下午連線至海地世界展望會,報告當地最新情形。海地世界展望會發言人瑪佳莉‧波耶爾(Magalie Boyer)說,目前仍有許多人埋在瓦礫堆中,藥品不夠,醫護人員嚴重不足,人行道上散佈著屍體,驚叫哭號聲此起彼落,災民的心都碎了。
瑪佳莉的家人亦在這次地震中受傷,所幸已無大礙,她說,當地的孩子們與家人失散,露宿街頭,街上很多人抱在一起哭,表情驚恐,亟需基督徒為他們禱告求平安。
當地展望會已發出五百戶的水、毛毯及藥品等物資,鄰近的多明尼加展望會已派同工進入災區協助救援,而中南美洲有十多個展望會亦隨時準備好前進支援。
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表示,現在還是黃金七十二小時期間,這一兩天是救命關鍵,弟兄姊妹一定要為還埋在瓦礫堆裡的災民禱告,求上帝以大能拯救他們。杜會長也說,海地治安不好,雖有宵禁,但地震後有一批囚犯趁勢逃了出來,造成人心惶惶,實在需要教會的基督徒迫切代禱,要為當地百姓擁有一顆冷靜的心禱告。
海地約有一千萬人口,這次地震導致三分之一的人口受影響,世界展望會國際總部已將海地地震列為第三類災難的第三級回應,為展望會緊急救援中的最高級數,動員全球夥伴國的資源予以原援助。台灣世界展望會愛心專線網址:http://www.worldvision.org.tw/edms/100113haiti-relief/

海地強震受創嚴重˙世界展望會呼籲搶救受困兒童
2010/01/14 17:35  臺灣世界展望會 
海地強震造成首都太子港受創嚴重,街頭四處斷垣殘璧交通大亂,目前還有數萬人被埋在瓦礫堆裡,等持救援,無家可歸的災民不計其數。
海地世界展望會發言人瑪佳莉.波耶爾(Magalie Boyer)表示,當地有許多人背著家當逃到鄉下或山上,有更多人的露宿街頭,發生不少搶劫案。
世界展望會在海地的工作人員,地震發生之後,已經立即展開第一階段的救援工作,發放緊急民生物資。當地目前極需醫療資源。繼而援助受創的兒童和家庭。

強震重創海地˙當地宣教組織籲代禱
【2010/1/14 臺灣國度復興報-編譯米雪/MNN一月十三日報導】強震重創島國海地。長期在海地從事宣教工作的「浸信會海地宣教聯會」(Baptist Haiti Mission,簡稱BHM)的同工朗斯帕克斯(Ron Sparks)表示,該會同工皆平安,而災後首次對外連絡乃是透過一位宣教士的Facebook。
當地的電話及所有通訊系統皆中斷,醫院也被震毀,朗斯帕克斯說,「就在不遠處,可以看到一間倒塌的醫院,因此,現在我們的醫院(The BHM hospital)必須處理大量的傷患。」
雖然同工們皆平安,但BHM仍接獲不幸消息。朗斯帕克斯表示,一位平日協助採購的當地同工已不幸遇難。他說,「現在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滿足災民的生理需求及分享福音,我們有位牧者,四處向災民作見證、傳福音並發送聖經。….目前海地亟需基督徒的代禱及各界的資金來協助災民。」
他還擔心安全問題。「我們希望美國政府盡最大的努力。在重大災難之後,將引發社會的不安並帶來混亂,我們需要警力投入以維持秩序。」
欲進一步了解BHM事工,請上網www.bhm.org/bhm/index.php。(取材自http://mnnonline.org

救助協會與海地救助機構聯手賑災 - 2010-01-14 臺灣國度復興報
基督教救助協會已偕同在當地長期進行兒童救助與社區服務的基督教救助機構「希望護航」(Convoy of Hope,www.convoyofhope.org/)展開緊急救援。目前該機構已經在太子港外設立前進指揮中心,打開充滿緊急救助物資的倉庫,提供災民食物、水、帳棚、醫藥,同時也開始規劃長期救援計畫。「希望護航」目前在海地每天餵養七千名貧窮兒童。

英國基督教援助協會為海地發動募款一百萬英鎊●為募款順利並有效幫助災民禱告。
【2010-01-15臺灣國度復興報 - 編譯Shelly/ekklesia.co.uk一月十三日報導】英國國際基督教援助發展協會募款捐助一百萬英磅給海地的地震災民。上千人恐怕已經罹難,許多人受了重傷,而無家可歸的人更是無法數算。
這次地震達到芮氏規模7.3級,發生在當地時間接近下午五點,首都太子港西南方15公里處,並且緊接著5.9與5.5級的兩個強烈餘震。
發動募款的基督教援助協會主席歐爾斯(Dame Anne Owers)說:「我最近幾個月才和基督教援助協會一起造訪海地,而我們非常關心他們的貧窮問題。這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地區之一。」
「這場地震將帶來無法形容的苦難,特別是那些無依無靠的社區。現在他們迫切需要的包括食物、居所和藥品。」
尼克˙格曼(Nick Guttman)基督教援助協會人道主義部門的負責人說:「海地的情況非常非常嚴重,因為是淺層強烈地震,並且離首都太子港太近。」
「海地大部分建築物與基礎設施都非常的脆弱。許多人被斷落崩倒的建築物砸死,而還有許多人被困在廢墟下,急迫的需要救助。」
數百間辦公室、旅館、房屋和商店倒塌,總統府成了一片廢墟,而許多教堂也完全毀壞了。協會辦公室也倒塌了,裡面三個人,都是從倒塌的廢墟下被救出的。現在與海地通訊非常困難,因為停電,而電話網路也已毀壞。
格曼說「現在至關緊要的需求就是搜救、避難所、飲用水與藥品,當地團體已經展開搜救行動。」「基督教援助協會的大樓相對來說是堅固得,但仍遭到毀壞。」
「海地的關鍵問題是政府的軟弱,以及缺乏資源來行事。」
基督教援助協會夥伴團體Veterimed 和Koral對緊急救助非常有經驗,將日以繼夜的提供協助。 (取材自http://www.ekklesia.co.uk

禱告參考:
(一)  為海地預言及策略性的禱告和宣告 2006-01-08

(二) 海地承認巫毒教為合法宗教˙基督徒籲以禱告扭轉情勢
巫毒教祭司將獲授權主持誕生、婚喪等公民儀式,基督徒舉辦全國祈禱日並計畫推動一年的禱告行動奪回海地。
2006-08-13 臺灣國度復興報 第218期 - 今年四月,海地總統亞里斯第德(曾任天主教神父)正式承認巫毒教為合法宗教。據「洛杉磯時報」報導,現在的巫毒教祭司(或稱houngans)不久就會「獲得授權,如羅馬天主教神父般執行公民儀式,主持誕生、婚喪等儀式。」
一名巫毒教祭司艾得利說:「巫毒教為海地做了一切。它給了我們獨立自主,而進口的宗教卻掐住我們的脖子。我們欠亞里斯第德這份人情,他可以被視為巫毒教的總統。」
自1987年的海地憲法以來,巫毒教在海地一直處於非法地位。亞里斯第德的行動不只關乎自由,可能也攸關政治利益。根據傳言,他企圖改變國家的憲法,以便連任第三屆總統。
海地的天主教界譴責亞里斯第德的決定。太子港主教拉方坦說,給予巫毒教合法地位,並讓巫毒教祭司主持公民儀式和洗禮是「一項明顯的錯誤」。
此外,今年八月十五日,海地人也以活人向巫毒教的鬼神獻祭的方式來慶祝國慶,藉此重新與魔鬼立約。
海地的國慶日要追溯到1804年8月14日,一位名叫布克曼的奴隸獻豬為祭,和魔鬼立約,海地人同意把他們的土地獻給魔鬼二百年,以換取自由,脫離法國人的統治。後來海地人雖脫離法國人而獲得自由,卻從此落入撒但的綑綁。傳統上在這週年慶的日子,巫毒教的儀式會獻上一名兒童為祭。
然而,成千上萬名基督徒面對這場屬靈的拔河也不鬆手,紛紛聚集參加「全國祈禱日」的活動。因為據報導,亞里斯第德付錢給電台,要求播放巫毒教的音樂來公開打擊基督徒和教會。海地北部一位牧師說,最近已有五位牧師遇害,這應該歸罪於巫毒教的強大影響力。而基督徒如今擔任先鋒,要以一年之久的禱告運動「從撒但手中奪回海地。」
根據統計,目前海地人口約有八百八十萬人,70%信奉巫毒教,包括很多自稱天主教徒的人。約有30%表明自己是基督徒,堅決反對巫毒教。成千上萬名宣教士正努力使人民離開巫毒廟宇,進入基督教會。
巫毒教往往要求信徒向各種神明獻上昂貴的祭品,貧窮的海地人愈來愈負擔不起,因為他們大多每天只靠不到一美元維生。1940年代,天主教會發起剷除巫毒教的行動,那時巫毒教轉入地下多年。今年四月,海地政府正式承認巫毒教,容許它的祭司合法為人主持婚禮。

代禱事項:求主興起基督徒和教會成為屬靈爭戰的勇士,攻破海地上空一切屬靈的堅固營壘。


說明:
伏都教,又譯「巫毒教」,源於非洲西部,是糅合祖先崇拜、拜物教、通靈術的原始宗教。流行於東起迦納西迄奈及利亞的西非諸國,信仰的民族有芬人、夭努巴人等,也盛行於海地。伏都教也是貝南的國教,有60%的國民,約四百五十萬人信奉。「伏都」在芬語中是靈魂的意思。

伏都教在海地農村非常盛行。按海地人的說法,伏都神支配萬物,無所不能,對它虔誠,可驅魔辟邪。海地人長期遭受外國殖民者的統治和奴役,迄今仍然生活在極度貧困之中,人均壽命只有50多歲。饑餓、疾病、動亂使他們對和平與新生活的企盼格外強烈。這就不難解釋他們對伏都節傾注的那份熱情了。

伏都教(Voodoo)是海地一種為傳教士所詬病的古老信仰。這種信仰起源自古代非洲的傳統多神崇拜,同時融入了一些天主教中魔鬼崇拜的元素。前總統老杜瓦利埃就曾利用這一崇拜,建立名叫「通頓馬庫特」(吃人魔王)的私人武裝,對其人民施以嚴格的控制。但另一方面,海地也有不少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徒,而國內亦有不少殖民時期建立的天主教堂。  


認識海地˙中美洲-加勒比海島國˙美瓦薩利門
摘自 http://www.kp24-watchmen.com/mpray.php?day=2009-08-10
元首:蒲雷華(René PREVAL)
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
面積:27,750平方公里
人口:892萬人
官方宗教:羅馬天主教
主要宗教:天主教80%、基督徒16%  (浸禮宗10%、五旬宗14%、安息日會1%、其它1%)、無神論1%、其它 3%。 (全國人口半數以上仍相信巫毒教 )
官方語言:法語、克雷奧語,識字率52.9%。
國體/政體–共和國
建國簡史和概況–
1492年哥倫布發現伊斯巴紐拉(Hispaniola)後西班牙即向該地從事殖民,逐漸佔領全境。原土著阿拉華克族(Arawak)印第安人約30萬人在逐次抵抗中被殺殆盡。

由於西國移民不甚踴躍,殖民政府自1512年起自非洲輸入黑奴以供奴役,17世紀法國流犯及冒險家來此發展,勢力逐漸強大。1679年西班牙根據呂斯威克條約將該島西部(即今之海地部份)割讓法國,1795年西班牙依據貝樂條約復將島之東部(即今之多明尼加部份)讓與法國。

法國佔據該島後一個世紀間,先後自非洲輸入約近百萬黑奴,由於統治手腕殘酷,黑人反抗時起,1801年11月在法軍服役之黑人將領戴沙林(Jean-Jacques Dessalines)會同其他黑人將校,在今之海地角外緣一次決定性戰役中推翻法國統治,並於1804年1月1日宣佈獨立,成為美洲新大陸第2個獨立國,1844年島之東部經過多次革命後,脫離海地統治,而獨立為多明尼加共和國。

禱告事項
1. 求主開啟信徒屬靈的悟性,真知道福音的奧秘就是基督,在生活中活出神的話。
2. 為海地巫毒教的邪靈在耶穌的名下被制服,除去一切的愚蒙,海地人民不再視這邪惡制度為他們的傳統。為靈裡的蒙蔽,求主為這國家的百姓揭開甦醒過來。為當地基督徒及天主教的生命能真正改變興起守望傳福音,宣告海地要得到真正的自由。
3. 為敬虔的領袖興起:海地人口過多罪案貧窮混亂等問題叢生,當局沒有對策,極需要有能力有智慧能扭轉現狀的領袖,為海地人民帶來公義和經濟及靈性上的益處禱告。
4. 因教會窮困而有限制很多傳道人無法受訓練,禱告有人去幫助。也為教會的領袖興起突破環境的轄制,勝過物質的誘惑,有信心有異象有屬靈的權柄帶領教會往前禱告。
5. 為猶太人回歸禱告:海地境內有200名猶太人。

用愛關懷海地 宣教團隊供應食物 ●求 神憐憫海地的人民,供應他們的一切需要。  (來源:國度復興報)
海地當今的處境堪憐,人民失去尊嚴,處於絕望地步。「用愛關懷海地」(For Haiti With Love)同工德哈( Eva DeHart)說:「該國貧窮的程度我們從未見過。」
「用愛關懷海地」宣教團隊花了半年的時間在海地籌備年度聖誕派對。因為貧窮的人太多了,大家擔心食物是否足夠分配。舉辦派對時,共供應了食物三次,總計今年提供了新鮮牛肉、米、豆子、餅乾和有營養的飲料,餵飽了三千多人。育幼院的小朋友也參加了派對。
基督的愛繼續帶來盼望,德哈說,透過派對的簡單接觸,恢復了當地人的希望,並打開福音的大門。她說:「一整年我們進行緊急醫療事工、建造房子,而聖誕派對是一整年的高潮,表現出上帝是何等地愛他們。」
不過,事工所需經費日益短絀,影響供食事工,是2010年的最大挑戰。該宣教團隊正尋求幫助,希望基督徒為他們代禱,看他們要如何因應。
德哈在代禱信中表示,令外界訝異的是,當地人卻是充滿喜樂。好像他們吃得愈少,愈快樂似的。家人變得如此重要,人們更加彼此倚靠;友情也在生死間顯得如此不同。

謝謝代禱。也請記念各地區天氣驟變所帶來的災害。願 神興起祂的百姓-禱告扶持各地的教會/機構,在這非常時刻,忠心堅定地與主同工,成為國家,地區,百姓的祝福。

-----------------------------------------------------------------------------------------
認識加勒比海
 
加勒比海是大西洋西部南北美洲之間的一個海,它的北部和東部的邊緣是一連串從墨西哥灣一直延伸到委內瑞拉的島嶼(西印度群島)。
北部: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買加、波多黎各和東部的小安的列斯群島。
南部是南美洲北部的幾個國家,包括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和巴拿馬。
西部是中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國家,包括哥斯大黎加、尼加拉瓜、宏都拉斯、瓜地馬拉、貝里斯、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

全面積為2,754,0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491米。最低點是古巴和牙買加之間的開曼海溝,深達7680米,也是世界上深度最大的陸間海。加勒比海的名稱來自小安的列斯群島上的土著居民卡利勃人。

加勒比海大部分位於熱帶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集中地之一。西印度群島是世界上第二大群島,島嶼數量僅次於亞洲的馬來群島。其中古巴島是最大的島嶼,其它還有海地島、波多黎各島等大陸島,其它多數屬於珊瑚島,風景秀麗,充滿熱帶風情。

1920年,巴拿馬運河開通後,溝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促進了加勒比海地區及沿岸30多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加勒比海附近的國家,根據2002年加勒比海國家協會(ACS)的成員國列出所有加勒比海國家:

安地卡及巴布達、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多米尼克、多明尼加、薩爾瓦多、格瑞那達、瓜地馬拉、蓋亞那、海地、宏都拉斯、牙買加、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蘇利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委內瑞拉。

地區有:
阿魯巴(荷)、荷屬安地列斯群島、安圭拉(英)、百慕達(英)、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英)、蒙特塞拉特(英)、波多黎各(美)、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美屬維京群島、瓜德羅普(法)、法屬蓋亞那、馬提尼克(法)

歷史
殖民前的歷史
前1世紀阿拉瓦人從今天的委內瑞拉登上了加勒比海南端的群島,他們慢慢地從南向北佔據了大多數島嶼。1500年之後卡利勃人逐漸將阿拉瓦人驅逐走了。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來到美洲時,阿拉瓦人在大安的列斯群島和巴哈馬群島居住,而卡利勃人則佔據了小安的列斯群島。

殖民時期
1492年哥倫布首次在巴哈馬群島登上美洲。由於當地的印第安人缺乏歐洲外來者所感興趣的財富,歐洲人雖然在加勒比海群島上殖民,但大多數人繼續航行到美洲大陸上去了。繼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之後,英國、法國、荷蘭和丹麥都陸續在這裡建立了殖民地。

16世紀加勒比海成為海盜的天堂。許多海盜甚至是由他們本國國王授權的,加勒比海上的眾多小島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躲藏地,而西班牙運送珠寶的艦隊是他們的主要攻擊對象。

獨立運動
多數加勒比海島嶼在20世紀獲得了自己的獨立,但至今仍有大量海島分屬各個宗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