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09-05-05發佈

2009/05/04 以色列國內新聞

66%的人支持攻擊伊朗核設施
以色列一間大學進行的民意測驗顯示:66%的被測試者支援攻擊伊朗核設施。其中75%的人堅決表示即使沒有美國的支持和參與,也要進行攻擊。另外,38%的被測試者認為奧巴馬是對以色列持友好態度的。

慈善事工還是違法建築?
保護國有土地運動組織發表:慈善組織支援阿拉伯在以色列國國有土地上非法建築房屋。以色列政府拆除猶太人的違法建築,而對阿拉伯人的違法建築卻不聞不問。阿拉伯人的違法建築的資金有來自數十個國際慈善機構的,其中包括歐共體的慈善基金。這些機構幫助阿拉伯人在以色列政府用於軍事訓練的土地上建築房屋,是沒有授權的。但是,以色列政府並沒有阻止,而且在事後還不給了建築許可。

參觀Herzl 中心
以珥月的十號(2009年5月4日),是希歐多爾•赫茨爾的生日,以色列政府訂立為赫茨爾日。Yoni Kempinski 造訪了在耶路撒冷的赫茨爾中心。

背景資料
希歐多爾•赫茨爾
希歐多爾•赫茨爾 (Theodor Herzl,匈牙利語:Herzl Tivadar,希伯來語:בנימין זאב הרצל‎ (Binyamin Ze'ev Herzl),1860年5月2日-1904年7月3日)是奧匈帝國的一名猶太裔記者,和現代政治上的錫安主義創建人。
希歐多爾•赫茨爾出生於布達佩斯,童年時候移居維也納。學習過法律並取得了奧地利的法律執照,但他後來主要從事的是新聞學和文學職業。擔任維也納《新自由日報》的主編。早年主要是為報紙寫雜文花絮,和猶太人無關。後來又寫作戲劇。

領導錫安主義
1896年出版的《猶太國》(原文德文名字Der Judenstaat,英譯The Jewish State) 徹底改變了他的事業和生活。書中宣稱:歐洲的“猶太人問題”不是社會問題或宗教問題,而是民族問題。其解決方法是建立猶太人的自治國家。
很多人認為他寫這本書的動機是德雷福斯事件。該事件中,法國軍隊的一名猶太裔軍官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遭遇冤案,被定成為德國作間諜的叛國罪。赫茨爾當時為一家奧匈帝國的報紙報導此事件,並目擊了德雷福斯案宣判後,在巴黎大規模遊行並高喊“猶太人該死”的人群。顯然這些經歷使他認識到和排猶主義對抗是不可能成功的。
他可能不知道之前有人提出過錫安主義的思想。從此之後,他積極進行錫安主義的宣傳。1896年4月旅行到君士坦丁堡,返程上在保加利亞的索菲亞收到一個猶太代表團的歡迎。成為錫安主義者的領袖後,他的時間大部分為政治活動所佔據。
1897年,在維也納自費出版了錫安主義週刊《世界報》Die Welt。其後在瑞士巴塞爾組織了第一屆世界錫安主義者大會。他被選為會長,並且此後每次大會上都繼續全額當選。1898年以後開始在各國進行外交活動。被德皇威廉二世接見幾次;在簽署海牙公約的會議上和不少政治家見面。1901年5月,首次被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接見,但蘇丹拒絕把巴勒斯坦允諾給應許給錫安主義者,並說“我寧可兵刃加身,也不願意失去巴勒斯坦”。
1902-03年,受邀請在英國皇家移民委員會上作證,並由此熟悉了英國政府的一些官員,特別是當時任殖民地事務大臣的Joseph Chamberlain。通過後者,他要求同埃及政府談判把猶太人移居西奈半島的憲章。此事未成,但在開羅的時候,於1903年8月接到英國政府的請求:要他協助在英屬東非建立一個大型猶太人定居點,並成立自治但附屬於英國的政府。由於錫安主義在俄國受到政府威脅,他又連忙趕往聖彼德堡面見俄國政府,同時請求改善俄國猶太人的境遇。1903年8月,他把英國方面定居東非的計畫(又稱烏干達計畫)呈報給巴塞爾的第六屆錫安主義者大會。大會投票295:178(98票棄權)贊成他對這個計畫進一步研究的主張。
1904年病逝在奧地利。以色列建國後,於1949年移葬到耶路撒冷最高的山頂上,即今天的赫茨爾山。山上有埋葬國家領導人和烈士的國家公墓。

著作
•《猶太國》
•《新故土》Altneuland,The Old New Land[1]

-------------------------------------------------------------------------
2009/05/04 以色列国内新闻

66%的人支持攻击伊朗核设施
以色列一间大学进行的民意测验显示:66%的被测试者支持攻击伊朗核设施。其中75%的人坚决表示即使没有美国的支持和参与,也要进行攻击。另外,38%的被测试者认为奥巴马是对以色列持友好态度的。

慈善事工还是违法建筑?
保护国有土地运动组织发表:慈善组织支持阿拉伯在以色列国国有土地上非法建筑房屋。以色列政府拆除犹太人的违法建筑,而对阿拉伯人的违法建筑却不闻不问。阿拉伯人的违法建筑的资金有来自数十个国际慈善机构的,其中包括欧共体的慈善基金。这些机构帮助阿拉伯人在以色列政府用于军事训练的土地上建筑房屋,是没有授权的。但是,以色列政府并没有阻止,而且在事后还不给了建筑许可。

参观Herzl 中心
以珥月的十号(2009年5月4日),是西奥多•赫茨尔的生日,以色列政府订立为赫茨尔日。Yoni Kempinski 造访了在耶路撒冷的赫茨尔中心。

背景资料
西奥多•赫茨尔
西奥多•赫茨尔 (Theodor Herzl,匈牙利语:Herzl Tivadar,希伯來語:בנימין זאב הרצל‎ (Binyamin Ze'ev Herzl),1860年5月2日-1904年7月3日)是奥匈帝国的一名犹太裔记者,和现代政治上的锡安主义创建人。
西奥多•赫茨尔出生于布达佩斯,童年时候移居维也纳。学习过法律并取得了奥地利的法律执照,但他后来主要从事的是新闻学和文学职业。担任维也纳《新自由日报》的主编。早年主要是为报纸写杂文花絮,和犹太人无关。后来又写作戏剧。

领导锡安主义
1896年出版的《犹太国》(原文德文名字Der Judenstaat,英译The Jewish State) 彻底改变了他的事业和生活。书中宣称:欧洲的“犹太人问题”不是社会问题或宗教问题,而是民族问题。其解决方法是建立犹太人的自治国家。
很多人认为他写这本书的动机是德雷福斯事件。该事件中,法国军队的一名犹太裔军官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遭遇冤案,被定成为德国作间谍的叛國罪。赫茨尔当时为一家奥匈帝国的报纸报道此事件,并目击了德雷福斯案宣判后,在巴黎大规模游行并高喊“犹太人该死”的人群。显然这些经历使他认识到和排犹主义对抗是不可能成功的。
他可能不知道之前有人提出过锡安主义的思想。从此之后,他积极进行锡安主义的宣传。1896年4月旅行到君士坦丁堡,返程上在保加利亚的索菲亞收到一个犹太代表团的欢迎。成为锡安主义者的领袖后,他的时间大部分为政治活动所占据。
1897年,在维也纳自费出版了锡安主义周刊《世界报》Die Welt。其后在瑞士巴塞尔组织了第一届世界锡安主义者大会。他被选为会长,并且此后每次大会上都继续全额当选。1898年以后开始在各国进行外交活动。被德皇威廉二世接见几次;在签署海牙公约的会议上和不少政治家见面。1901年5月,首次被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接见,但苏丹拒绝把巴勒斯坦允诺给应许给锡安主义者,并说“我宁可兵刃加身,也不愿意失去巴勒斯坦”。
1902-03年,受邀请在英国皇家移民委员会上作证,并由此熟悉了英国政府的一些官员,特别是当时任殖民地事务大臣的Joseph Chamberlain。通过后者,他要求同埃及政府谈判把犹太人移居西奈半岛的宪章。此事未成,但在开罗的时候,于1903年8月接到英国政府的请求:要他协助在英属东非建立一个大型犹太人定居点,并成立自治但附属于英国的政府。由于锡安主义在俄国受到政府威胁,他又连忙赶往圣彼得堡面见俄国政府,同时请求改善俄国犹太人的境遇。1903年8月,他把英国方面定居东非的计划(又称乌干达计划)呈报给巴塞尔的第六届锡安主义者大会。大会投票295:178(98票弃权)赞成他对这个计划进一步研究的主张。
1904年病逝在奥地利。以色列建国后,于1949年移葬到耶路撒冷最高的山顶上,即今天的赫茨尔山。山上有埋葬国家领导人和烈士的国家公墓。

著作
•《犹太国》
•《新故土》Altneuland,The Old New Land[1]


中年的西奥多•赫茨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