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09-02-10發佈

澳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門由秦朝起被佔為中原領土,從明朝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澳門成為葡萄牙「永駐管理」之地,也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領地。19991220日葡萄牙結束對澳門的統治,政權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諾向澳門實行一國兩制,而且保障澳門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權利。

據說當時葡萄牙人從媽閣廟附近登陸,問當地人這裡的地名,因在媽閣廟旁,當地人便回答「媽閣」,於是澳門便被命名為「Macau」(「媽閣」葡萄牙語的譯音)

澳門的主要經濟收入都來自旅遊業和博彩業(娛樂場賭博、賽馬、賽狗、彩票和足球博彩。)2006年澳門賭場總營業額已超越拉斯維加斯,成為全球第一賭城。

民族:
97%華人 3%土生土長葡萄牙人及外國人士。其中外地僱員有71,182名 - 主要包括印尼,菲律賓和越南人。他們主要從事家庭女傭等勞動職業。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在澳門有許多不同教會的崇拜(葡萄牙、英語、韓國、廣東和說中文的教會),但當不同國家、民族用不同語言在敬拜同一位真神時,總想起啟示錄所描述的榮耀景況(啟79),將榮耀歸與羔羊!
神看我們將所傳的結果仰望那叫人生長的主耶穌,平安喜樂就湧流在心裡,並知道聖靈就要在聽的人心裡工作了,並且做那超乎我們所想的……
 

福音狀況
1) 許多人由中國進入澳門從事勞工,部份女性則伴隨著賭場事業,而從事性交易。

 2) 許多澳門當地年青人,因經濟考量和緣故,並不重視教育,長時間從事賭場服務生工作,在不良的環境下,身心靈在毒品、世界物化觀念和金錢誘惑下大受影響,對福音並不渴慕。

 3) 多元文化的教會(韓國、中國、葡語、印尼等)在澳門設立,不少外國宣教士進入協助,以接觸不同種群、族群,並建造基督徒的靈命成長。 

澳門著名觀光景點-「大三巴牌坊」,大三巴是葡萄牙文"聖保祿"的意思,原本是一間教堂,但因一場大火而燒剩下一面牆,因看起來像中國的牌坊,故而稱之。 

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個特別行政區,位於華南沿岸、珠江口以東,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內陸地區,以及262個大小島嶼組成。1842年因大清帝國對外戰敗,香港的領域被分批割讓及租借予英國成為殖民地,香港從而在法治、醫療、衛生、基礎建設等等,獲得比中國其他地方較優的發展機會。
爾後,中英兩國落實香港前途,決定香港於
1997年結束英國統治,主權交還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方承諾特別行政區依據一國兩制執行資本主義制度,主權交還後50年內不會實行中國內地的社會主義,亦可享受除外交及軍事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是為‘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其中一個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區。

民族:華裔95%,菲律賓籍1.5%,印尼籍1.3% 

-責任已經託付我們了……

福音狀況
1)  經濟蓬勃,有許多外來人口(非洲、中東、印度、菲律賓、印尼等)長期多次進出,為要尋覓工作、討生活,且也多以自己種族聚集生活。重慶大廈以非洲、中東、印度等族群聚集為多,菲律賓人多在假日聚集於維多利亞公園,不少教會和福音團體,藉此聚集機會,進入群體中傳福音並開拓教會,幫助信主者建立信仰生活。

2)  香港宗教信仰自由,教會成熟發展,且已多方面看到中國和世界宣教的需要,不少宣教機構、差會和教會願意差派長宣、短宣,參與普世宣教。香港的宣教經驗熟多,福音、屬靈書籍、資源豐富,不少宣教機構和教會,以香港為進入大陸的福音橋樑。

3)  因著有中國傳統深厚文化為根基,英國統治帶入的經濟繁榮,香港雖小,卻居世界樞紐,並有多文化的環境和視野,有不少外籍宣教士進入香港學習中文和熟悉中國文化,成為跨文化訓練和經驗的好所在。 

中國

-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主耶穌)了!

福音狀況
1)  三自教會是在中國獨有的模式,由政府所領導。三自教會是獨立的基督教教會,是不受國外教會的管理和干預。三自,即「自治、自養、自傳」。而實際上,中國還存在著試圖擺脫官方控制的民間獨立教會,被統稱為「家庭教會」或者「地下教會」。因著信仰上在政府和共產主義強烈影響下,仍有許多限制,家庭教會因而衍生,且興旺發展著,積極建立門徒且廣傳福音。

2) 城鄉差距大,城鄉的經濟發展、教育、道路建設等有相當程度的落差,許多農村人口外移,特別是青少、少壯人口往都市發展。

3)  幾次的接觸中國三自和家庭教會,實在是看到弟兄姐妹對真理的渴慕和追求,不少大學生在中國各處校園裡建立團契,現在實在是收割的時刻,需要更多培訓工作進入,幫助大學生在物化快速影響之前,生命根基和信心被堅固。 


(來源:國度復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