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08-07-13發佈
香港的弟兄姊妹們,向著神對香港的召命努力吧!

一、名稱 ─ 香港
名稱往往是神的提示,蘊藏神命定人的心意,好像亞伯拉罕原名亞伯蘭,是「高舉之父」之意,但神叫他亞伯拉罕,意謂「多國之父」或「萬民之父」,結果他成為了以色列、阿拉伯、以東的先祖,亦是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所承認的屬靈先祖,得著全世界三分二人口的尊崇,可見命名的重要性和影響力。香港之所以名為「香港」,亦有神的心意,是要香港走實踐神命定的原意。

「香港」一名本來始於明代一條小村落,後來成為港島、九龍和新界的全名,歷來有數個說法:

1. 因海盜「香姑」而得名傳說港島曾被海盜香姑佔據,後人因而稱之為香港島,但史籍方面沒有發現任何有關記載,在香港亦未發現有關遺蹟,況且中國人最恨盜賊,不會以盜賊為島命名,故此說不可信。

2. 因「紅香爐山」而得名曾有古老傳說,在今銅鑼灣天后廟前,有紅香爐從遠處漂來,停於廟前灘上,後村民將它放於廟前,並命名廟後山峰為紅香爐山、廟前海灣為紅香爐港,後此港名字演變為島名;但按《新安縣志》的地圖顯示,紅香爐山和香港村已同時出現,而且地點有別,很難確定「香港」是從紅香爐山演變而來。

3. 因「香江」而得名另一說是薄扶林附近有條山溪,本稱瀧水,其味淡而甘,航海的人稱此溪為「香江」,而此溪入海處稱為「香港」。「香江」一名之由來,只是近百年才有的,但全香港沒有稱為「江」的溪,故很難接受香港是從「香江」而來。

4. 因香港盛產莞香,並出口香品而聞名本港自明代起已盛產莞香。每年由東莞南部新安縣及本港所產的香製品,經由尖沙咀(原稱尖沙頭)的舊式碼頭 ─ 香涉頭,用小艇運往石排灣,再轉載大船(艚船)運往廣州、江蘇、浙江等地。由於石排灣(今香港仔海灣)為香木及香製品的集散地,故該灣的東北部稱為「香港」,意思是「運香、販香的港口」,英國人稱為“Fragrant Harbour”,即「芳香的港口」,而石排灣岸的村落亦得名香港村。

香港村一名,始見於明萬曆年間《粵大記》一書。後英國人抵港,於赤柱登陸,由一蜑家居民陳群引路,經香港村、薄扶林等地到達今中環。當英軍路過香港村時,問及該地名字,陳群以蜑語回答說:「香港(Hong Kong)」,英人遂以蜑音Hong Kong命名全島。

故此,香港實為運香、販香的港口,亦是發出芳香之氣的港口,按照此名,神命定香港的原意實是要發出「香」氣。《聖經》記載,香代表眾聖徒的祈禱(啟5:8),可見神要命定香港成為聖徒祈禱獻香的港口。當然,現實是香港仍充滿異教的祭祀和燃香,我們深知這是神所不喜悅的,為此我們要多作祈禱,祝願香港處處充滿向真神祈禱的聲音,成為蒙主神悅納的港口;各個教會都有琴與金香爐的敬拜祈禱(參啟5:8),不但在教會裡,更在公司、學校及家庭中都設祈禱祭壇,把眾聖徒祈禱的香呈獻給主,並在不同地方建立極大的祈禱祭壇(參王上3:4)、祈禱塔、祈禱山,像韓國等復興國家一樣。

二、行業 ─ 產鹽、採珠及捕魚
除了產香和販香外,從前香港也是產鹽、採珠及捕魚的港口。這些出產,一如產香一樣,是神對香港人原有的心意,為要塑造香港人,讓他們明白自身的使命,尋回原有的特質,榮耀神。

1. 產鹽
香港因三面環海,且有多個小島,適合產鹽,原是古時主要海鹽產地。漢武帝時已於番禺設鹽官,專門管理海鹽的生產和買賣。新界區自新田至屯門等地,東自沙頭角至九龍灣沿岸都由番禺鹽官聚眾煮鹽。自始之後,歷代朝廷均在香港設置官員負責鹽的營運。

及至清康熙元年(1662年),為要防止沿海居民與鄭成功接觸,朝廷下令遷海,把沿海居民遷入距海五十里的地方重建家園,自此香港的鹽田被廢,直至康熙八年(1669年)恢復,但鹽田已大不如前,出產質量均下降。

耶穌說,我們是「世上的鹽」(太5:13),意思是要潔淨世界,並發揮調味和防腐的作用;香港從前既為鹽港,便得成為潔淨的城市,以免繼續腐敗下去,並要在東南以及列國中發揮聖潔的作用。故此,香港教會要將上帝的聖潔宣告出來,叫香港(H.K.)成為聖潔的國度(Holy Kingdom,參彼前2:9)。面對近期網上淫照事件,我們的回應不該光是勸喻信徒停止傳閱淫照,乃是要勸告整個香港,務要成為聖潔的香港,香港出產的不再是色情、淫竊和污穢的產品,乃是聖潔的鹽 ─ 離開罪惡歸向神的香港人。

2. 採珠
香港南部位於南中國海,西沙群島之北,為珊瑚礁所在地,海蚌會隨潮水北湧而移殖香港,使本地有利繁殖海蚌,成為重要採珠地帶。古時採珠業可溯至五代南漢,在今大埔海及大嶼山沿海一帶,皆有採珠場。自明朝後,採珠業漸漸式微,至今已無採珠場,只剩下吉澳洲一帶曾有新興人工養珠場,但產量不多,所產珍珠體積也小。

珍珠原可作飾物及藥用,但《聖經》記載,「天國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無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太13:46)。

耶穌的比喻是指著天國而說的,付上一切代價,為的是要換取天國。香港,曾經是屬英國的,但我們對英國並未有感激和深厚感情,現在香港回歸了中國,我們也仍然缺乏歸屬感,歷史塑造我們成為孤兒,與其成為孤兒,我們應要歸屬天國,這國度才是最好、是最完美的。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進入天國,促進天國,這才是我們的歸宿,也是我們的使命。香港人要用我們的財富去發展天國,完成神給我們的職責。香港教會不應閉關自守,乃是要同心協力,好好運用我們的資源,促進神國事業,榮耀歸神;不單建立個別教會,乃是要建立神的國。

3. 捕魚香港
蜑民乃居水上,以舟楫為家,捕魚為業,至東晉末葉,盧循與孫恩在長江下游與福建等地作亂,事敗盧循出走番禺,投水而死,其部下移居今天大嶼山一帶,又稱盧餘。

蜑民世代捕魚為業,而香港開埠之先,亦為漁港,直到現在。主耶穌呼召彼得時,彼得亦以打魚維生,主耶穌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可1:17)。神就這樣使用漁夫成為得人漁夫,彼得後來成為得人如得魚的大使徒,帶領三千人歸主(徒2:41),五千人歸主(徒4:4),同樣,我們深信這小小的漁港,可以變成得人的漁港。香港不再是只有25萬信徒的港口,她將要進入滿有漁穫的時期,讓我們開始禱告主,讓大豐收和大收穫的時期快快到臨,使香港成為多人歸主的港口。既然南韓信徒在一百年間,由原來佔全國人口百分之一,增長到今日的約三分之一,何況香港這個人口集中的港口,神必定意為我們預備更大的收穫。

所以,我們要順從神的心意,為著這幾方面禱告,實現神命定香港的原意:
香港是一個祈禱獻香的港口,
香港教會的使命是要使香港成為聖潔的國度(HK - Holy Kingdom),
也要以建立天國大業為念,
拆下教會圍牆,
集中一切資源建立神國,
並為大收穫而努力,
香港福音化便指日可待了!

香港的弟兄姊妹們,向著神對香港的召命努力吧!


(本文承蒙香港國度復興報惠允刊載,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