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22-09-25發佈


未得之民 2022年11月 阿曼 & 沙烏地阿拉伯
https://www.cross-roads.org/prayer-2022-11.php 
來源: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蒙允轉載。

11月6-15

阿曼 Oman
阿拉伯半島上的寧靜綠洲
專題文 Joan 編輯 Joan



喧囂中的寧靜

海灣阿拉伯國家給人們的印象,不外乎是充滿各教派或各民族之間的暴力衝突事件;然而,與煙硝味濃厚的葉門只有一牆之隔的阿曼,卻是一派祥和。作為阿拉伯半島上「喧囂處,難得的一片寧靜綠洲」,它打破了人們對伊斯蘭世界的普遍認知。不過,若要看懂阿曼社會正在上演着怎樣的故事,則須從航海歷史說起。

輝煌的航海歷史

阿曼位於歐洲、亞洲和非洲的交會點,從古至今便是印度洋重要航線的途經地點。鄰近霍爾木茲海峽被稱作「世界經濟的咽喉」,每天都有大型油輪通過此地,運輸約1,700萬桶原油,占石油海上交易的30%。令人驚訝的是,據史料記載,早在公元前四千年,這裡的人們就已開始從事海上貿易活動。阿曼可不只有沙漠、駱駝和游牧部落,還擁有悠久而輝煌的航海歷史。

「乳香之於古代,就像石油之於現代。」阿曼人駕着華麗的帆船從佐法爾省出發,載滿珍貴的乳香遠渡重洋,與不同文化的民族互動,在中國、印度、羅馬和東非留下他們的足跡。乳香貿易為阿曼人帶來巨額財富的同時,也引來當時的海上霸權葡萄牙人的覬覦。1507年,葡萄牙人成功地從阿曼人手上搶走利潤豐厚的東方海上航線控制權。

在葡萄牙人占領馬斯喀特和其他波斯灣沿岸港口的150年間,聰明的阿曼人從他們身上學習了造船技術,這成為阿曼人日後製造「單桅帆船」的基礎。至今,馬斯喀特南部的蘇爾(Sur)仍舊是阿曼的造船業中心,這裡所產的單桅帆船靈敏輕便,具有極強的適航性,備受世界各地的青睞。

十七至十九世紀,阿曼人不僅推翻葡萄牙人的殖民統治,還趕走野心勃勃的波斯人,建立賽義德王朝。精通阿拉伯語、史瓦希利語、印地語和波斯語的蘇爾坦(Said binSultan,1791-1856)帶領阿曼一躍成為印度洋的霸主,其領土包含俾路支斯坦海岸的戰略港口瓜達爾,以及非洲的桑吉巴爾,是當時唯一在非洲擁有勢力的非歐洲國家。

屬靈荒漠需要活水

或許是超過五千餘年的航海歷史,造就如今包容開放的阿曼社會(相較於其他海灣阿拉伯國家)。阿曼人接受西方的現代化建設,同時也保留了部分的部落傳統;他們尊重來自世界各地國際移工所信奉的佛教、基督教和印度教,但不允許公開向屬於伊斯蘭伊巴德派的阿曼人傳教。

與其他阿拉伯國家的相同之處是:若一位阿曼人離開伊斯蘭教,等於是羞辱家族榮譽,儘管可能傾向於以非暴力的方法來解決這問題,但叛教者仍將會面臨失去一切的風險。

阿拉伯半島上的阿曼,看似寧靜溫柔,實則對信仰有着斬釘截鐵的執拗。在這屬靈荒漠裡,誰能提供他們永遠不渴的活水呢?

參考文獻

外文期刊論文
Linda Pappas Funsch, “Oman Reborn: Balancing Tradition and Modernization”, published in 2015 by PALGRAVE MACMILLANOpen Doors, “Oman: World Watch Research 2022 Full Country Dossier”,January 2022

中文期刊論文
陳藝,《阿曼蘇丹國的國民認同研究》,2020,上海外國語大學碩士論文

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11月16-24

沙烏地阿拉伯 Saudi Arabia
一位久病纏身的患者
專題文 Joan 編輯 Joan



為沙烏地阿拉伯把脈

世界最大石油產國、伊斯蘭遜尼派領頭羊、政教合一的絕對君主專制政體、社會福利可媲美北歐的國家沙烏地阿拉伯病了,過度依賴石油經濟、貧富差距極大、青年人失業率高……高度集權所產生的弊端層出不窮,氣血不通,諸脈堵塞。

這些病根源於哪呢?治病良方又是什麼?讓我們一起從貫通全身的血脈——十八世紀的沙烏地家族出發,為今日的沙國把把脈。

沙烏地家族的崛起之路

十八世紀初,正當西方忙於削弱鄂圖曼帝國在東方的勢力之際,阿拉伯半島上悄悄燃起了新的一場部落戰爭與宗教改革。

當時,沙烏地家族僅控制着內志地區(Najd,涵蓋今日的利雅得省、蓋西姆省和哈伊勒省)的一處綠洲定居點,那裏由幾個村莊所組成,居民包括農民、商人、手工業者、烏理瑪(Ulama)註1和奴隸,總戶數不超過70戶。就在一天又一天的平凡生活裡,沙烏地接待了遭部族流放的宗教領袖瓦哈比(Al-Wahhāb,1703-1792),他們成為彼此生命中的貴人,寫下不平凡的建國歷史。

瓦哈比為沙烏地家族提供軍事征服、鞏固政權所需的治理工具,例如:
1. 每位穆斯林在自己的一生中都必須對一位穆斯林統治者表達效忠的誓言,以確保自己死後能得到救贖。
2. 規定每位穆斯林需定期繳納「劄卡稅(Zakat)」,為沙國的存在和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基礎。

另外,1979年的伊朗革命提升什葉派的抗爭意識,與沙國政府之間的流血衝突永無休止,也導致往後的國家政策走向更趨於保守,並積極對外強化瓦哈比教派在伊斯蘭世界的正統地位。

岌岌可危的沙國經濟

石油的發現,讓沙國經濟不再依靠劄卡稅、游牧和綠洲傳統農業,人們的生活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今,人口數量龐大的沙烏地王室家族牢牢把持核心權力註2,利用豐厚的天然資源賺取可觀的收入,制定只惠及本地人的社會福利照顧制度——享有水電補貼、免費教育與醫療、失業補助金、零息貸款等等;甚至連工作,政府都幫人民一一安排妥善約有三分之二的本地人受聘於政府及公營機構,且薪資待遇高於私人企業。

在如此單一的經濟結構之下,沙國仰賴國際移工填補國內其他的勞動力缺口。據統計,外籍人口約為1,200萬(占全國總人口的37.5%),主要來自南亞、東南亞及中東各地,職業類別遍布各個階層。

世事難料,近幾年一直下跌的石油價格,造成青年人失業率日益上升、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人民的不滿讓力行絕對君主專制的沙烏地阿拉伯王室意識到情況嚴峻。2016年,沙爾曼王儲端出「2030年願景計畫(Saudi Arabia Vision 2030)」,對經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註3,企圖將國際移工趕出沙國,實現「沙烏地阿拉伯化」。

來自天國的治病良方

沙國病了,充斥着各種社會問題,好似一位久病纏身的患者。然而,有一張治病良方,服下便可疏通全身氣血,從此得着真自由——耶穌基督的救恩。

2019年,許多來自亞洲的基督徒離開了此地。我們祈求,住在沙國的人們都能得到那張治病良方,別與福音擦身而過。

註1:任何一位有系統地了解伊斯蘭宗教知識的學者,都可被稱為烏理瑪。換句話說,烏理瑪也被用來泛指伊斯蘭教中所有的知識 分子,包括阿訇、毛拉、伊瑪目等等。
註2:當前的王室人數可能界在1.5萬~2.5萬人之間,包括直系和旁系的親屬在內,如此龐大的王室人數壟斷所有的國家行政、軍事 機構和各省的權力要職,約有200名左右的王子具有政治影響力。
註3:逐年增加所有國際移工及其家屬所需繳納的稅額。

參考文獻

外文期刊論文
Madawi al-Rasheed, “A History of Saudi Arab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lexander Natasha, “Saudi Arabia: Country Study Guide”
Open Doors, “Saudi Arabia: World Watch Research 2022 Full Country Dossier”, January 2022

中文期刊論文
張衛婷,《沙特政權危機的歷史根源及當代演變》,2018,阿拉伯世界研究
吳彥,《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宗教政治研究》,2009,南開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吳彥,《沙烏地阿拉伯家族政治的歷史演變》,2017,中東問題研究
陳小遷,《海灣君主制國家現代國家治理多維研究以沙烏地阿拉伯、巴林為中心》,2019,西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網路媒體
孫超群,《沙烏地阿拉伯也有本地優先?》,換日線Crossing,2017/9/14crossing.cw.com.tw/article/8624

每日未得之民代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