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22-09-15發佈


紀念第一次錫安主義大會至今125週年
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著作所有
文章來源:ICEJ副總裁與資深發言人 大衛.帕森斯(David Parsons)
文章日期:2022/08/30
來源:台灣ICEJ團隊 2022.9.8。蒙允刊載



上週末數百名基督徒以及猶太官員和貴賓聚集在巴塞爾(Basel),就在和當時同樣的地點「巴塞爾城市音樂廳」(Stadt Casino)聚集,125年前第一次錫安主義大會就在此召開。1897年8月,西奧多.赫茨爾(Theodor Herzl)正是在此會場與來自猶太社區的錫安主義領導人會面,計劃建立一個未來的以色列國。

ICEJ瑞士分部在雷內.艾梅納格(René Emmenegger)的領導下安排了這次的聚集,開始為期三天的活動,慶祝第一次錫安主義大會以來的第125週年。雷內.艾梅納格成功地召集來自猶太背景與瑞士主流教會和自由教派的講者,共同向猶太國家傳達支持和友誼的強大信息。

ICEJ總裁猶根.布勒博士(Jürgen Bühler)為會議宣佈開幕,幾位關於研究赫茨爾和錫安主義運動的專家也發表了講話,然後ICEJ國際事務的副總裁克謀智博士(Mojmir Kallus)致閉幕詞。



「在那次會議之後的整整五十一年,就在這個大廳裡,以色列國誕生了,這場巴塞爾會議所帶來的奇蹟發生了。我相信你們今天可以說,那些125年前在這大廳開會的以色列開國元勳們,無法想像今日在以色列國所發生的一切。以色列成為一個『新創』的國家,以色列成為全球研發領域的主要聲音及領導人物。我們今天在這裡慶祝神對猶太人民所做的一切,同時也聲明我們的立場以及我們多年來並將在未來幾十年對猶太人民的支持。」ICEJ總裁猶根.布勒博士說。

紀念錫安主義125週年的巴塞爾會議決議:

2022年8月28日,我們和聚集在巴塞爾的基督徒代表,與我們的猶太朋友們一起慶祝1897年8月在這裡召開的第一次錫安主義大會,而今天已是125週年紀念了。從那時以後,西奧多.赫茨爾在第一次大會上提出的錫安主義願景帶來了許多偉大的成就,最引人注目的是1948年5月以色列國的重生。



以色列國今日的成功可能超出了1897年巴塞爾會議與會者的期盼。今天的以色列是中東地區的一盞明燈,是中東地區唯一真正自由和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以色列已經成長為一個強大的全球經濟體,「新創國家」以色列的研究和科學突破令人嘆為觀止,並影響著當今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

然而赫茨爾夢想的實現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德國納粹於1938 年至1945年實施的大屠殺期間,六百萬猶太人被殘忍殺害。在紀念第一次錫安主義大會之際,我們希望回顧並重申在隨後的幾十年中影響猶太人建國和重塑猶太—基督教關係的關鍵事件與努力,同時還要解決當今猶太國家及人民仍面臨的主要問題。

首先我們深表感激地指出在1947年大屠殺剛結束時,立即在瑞士舉行具有歷史意義的西利斯貝格(Seelisberg)會議,在該會議上,主要的基督徒和猶太領袖試圖讓基督徒更充分地參與反對反猶主義的對抗,並為今後的猶太—基督教對話建立一個新的基礎。在此,我們重申《西利斯貝格宣言》(Seelisberg Declaration)的十點,內容如下:

1. 請記住,獨一真神通過舊約和新約向所有人說話。

2. 請記住,耶穌是大衛的後裔、一位以色列的猶太母親所生,祂永恆的愛和寬恕擁抱著祂自己的子民和全人類。

3. 請記住,第一批門徒、使徒和第一批殉道者都是猶太人。

4. 請記住,基督教的基本誡命,即愛上帝和愛鄰舍,這已在舊約中宣告並且耶穌也肯定此誡命確認,因此基督徒和猶太人面對所有的人際關係中都需履行此誡命,無一例外。

5. 避免以頌揚基督教為目的而貶低聖經中或後聖經時代的猶太教。(註:「後聖經」時代指的是第二次聖殿被毀後,猶太歷史主要六個時期,例如:羅馬和拜占庭時期、伊斯蘭時期、十字軍東征和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和宗教改革時期與現代。)

6. 避免使用猶太人這詞來意指耶穌的敵人,也避免用耶穌的敵人這詞來代表整個猶太民族。

7. 避免以殺害耶穌的罪名歸給猶太人的方式來傳遞耶穌受難(the Passion)的信息。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猶太人都要求耶穌受死。需負起責任的不僅僅是猶太人,因為十字架拯救了所有人,這揭示了基督是為我們「所有人」的罪而死。

8. 避免提及聖經的詛咒或憤怒群眾的呼喊:「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要記住這種喊話不應該與主極大地重量級話語相抵觸:「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9. 避免傳播猶太人被拋棄、被詛咒、注定要受苦的迷信觀念。

10. 避免將猶太人說成彷彿不是教會的第一批信徒。

其次,值得一提的是西利斯貝格會議是在以色列重新建國的前一年召開,因此我們呼籲所有基督徒接受以西利斯貝格精神提出的下列補充要點:

11. 我們聲明今日重生的以色列國是神守信於祂與猶太民族持久盟約關係的證據,這盟約是大約四千年前與以色列先祖亞伯拉罕所約定的。這個比基督教信仰早兩千年的盟約從未終止過,事實上根據神的話語,這約是不可撤銷的。基督徒須理解和尊重以色列土地在猶太教和猶太人身份認同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12. 我們聲明以色列作為一個國家有在和平與安全中生存的權利,而這也是無庸置疑的。國際社會在1917年的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1920年的聖雷莫(San Remo)會議、1922年國際聯盟批准英國對巴勒斯坦的託管、1947年的聯合國分治計劃以及1949年接受以色列為聯合國會員國時,都適宜地承認這一原則,即承認猶太人擁有對以色列土地的歷史性、預先存在的權利和要求。今天我們慶祝以色列的這份產業,就是在各國之中承襲她應有的位置,這實現了赫茨爾的願景,即重建的猶太國家成為猶太群體免受「反猶主義」和「同化」雙重威脅的避風港。

13. 我們聲明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國永恆並不可分割的首都。猶太人與耶路撒冷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大衛王宣佈錫安為以色列民的精神和政治中心。從那時起,即使在流散中,猶太人民依然持守著這永恆的約,夢想著「明年在耶路撒冷」見。

14. 我們聲明,反猶主義仍然是當今對猶太人而言最普遍常見威脅,各地的基督徒必須起來拒絕和反對。無論是傳統形式的反猶主義,還是當代形式的反以色列和反錫安主義,反猶主義都是絕對不能接受的。在這方面,我們對全球正在致力使以色列國失去她的合法性感到擔憂,我們深切擔心的是歐洲中心地帶容忍了一些反猶的聲音,例如今日在巴塞爾和其他歐洲城市展開質疑以色列國的生存權的示威活動。這是無法接受的。我們呼籲所有基督徒和所有政府領導人當採取明確且毫不妥協的立場,反對這些當代形式的反猶主義。

15. 我們聲明以聖經來呼籲全球教會安慰以色列。使徒保羅將教會描述為「欠猶太人的債」,因為他們接受了彌賽亞和聖經,正如耶穌自己所說的「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約4:22)。因此,今日世界各地的基督徒被呼召為耶路撒冷的和平和以色列國的福祉祈禱,與以色列保持友誼和同站立,並向全世界的猶太人民表現無條件的愛和支持。

16. 今天我們終於高興地看到在快速發展的全球福音派群體中,有種思維模式的轉變正在發生,顯著的改變數億基督徒對以色列和猶太人民的態度。在各大洲,尤其是南半球,基督教會和教派越來越了解他們所信仰的聖經與希伯來的根源,並已成為以色列和猶太人民真正無條件的朋友,而這種不斷發展的運動需要進一步強化和滋養。 

經文與禱告

約翰福音4:21-22
耶穌說:「…;我們所拜的,我們知道,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

以弗所書2:12
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

以弗所書2:16,18
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因為我們兩下藉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 

禱告
親愛的天父,我們感謝讚美祢,因祢的旨意本為如此。創世之前就已為我們預備了救贖。祢揀選了以色列猶太民族成為祢與世人的對話。今日我們因著猶太民族得以有份於神的救贖,與基督同得基業。我們繼續為以色列禱告,願以色列民不只在高端科技、農業和其他產業成為各國的領導者,願他們更是在接受耶穌是他們等候已久的彌賽亞的覺醒中成為世界復興的浪潮。以色列的復國不只是祢對他們守信的證據,更是向世人宣告祢在人類的歷史及未來之中的主權,因祢是昨日、今日、永不改變的神,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