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22-05-06發佈

 

陣亡將士紀念日與獨立日
亞設·因崔特
來源:復興以色列 2022年5月6日。蒙允刊載

Memorial Day and Independence Day


這個禮拜,我們在以色列過陣亡將士紀念日,緬懷那些在反恐或保衛國家戰事中喪生的人;第二天,我們慶祝獨立日。這緊挨的兩個節日象徵著以色列的苦難和我們的救贖。

以色列的苦難和復興與耶穌的死和復活間有著深入而奧秘的關聯,這種關聯符合聖經,屬靈,也是神預定計劃的一部分。這概念對基督徒來說不應該感到意外,因為它類似於眾信徒的信仰與耶穌的死和復活相關。

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羅6:5)

每個信徒的重生都是耶穌死和復活的延伸與結果。同樣地,以色列的被擄和復興也是耶穌死和復活的延伸與結果。由於耶穌是世人的救主,任何相信祂的人都將經歷祂的代死與復活;由於耶穌是以色列的王,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我們的國家將跟隨祂的死和復活的模式。

過兩天他必使我們甦醒,第三天他必使我們興起,我們就在他面前得以存活。(何6:2)

這段經文談到了以色列的子民,而且它也是新約中記載基督必在死後第三天復活的部分依據(路24:46)。耶穌在墳墓中兩天後的復活,與以色列在被擄兩千年後的恢復遙相呼應。

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以西結的枯骨預言既是指死人的復活,也是指以色列國的復興。

所以你要發預言,對他們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我的民哪,我必開你們的墳墓,使你們從墳墓中出來,領你們進入以色列地。』」(結37:12)

如果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那麼所有信祂的人都必復活;如果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那麼祂注定要作王的那國必會復興(約18:37;19:19)。

這種模式在整本聖經中一再出現。當受膏的大衛王犯罪,人民就受苦(撒下24:17);耶穌出生後下到埃及是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應驗(太2:15,何11:1);耶穌所受的鞭傷也堪比對以色列土地的攻擊(詩129:3)。

以色列的苦難與耶穌被釘十字架是相互襯托的。這種奇妙的關聯被著名的猶太藝術家馬克·夏加爾(Marc Chagall)的畫作表達出來 —— 白色受難(1938)、痴迷(1943)、黃色受難(1943)、出埃及記(1953-66)和灰色受難(1970)等。

拉比的傳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他們認為以賽亞書53章中說的不是耶穌,而是猶太人;這是不對的,因為第8節說祂因「我百姓」的罪過而被剪除。另一方面,大多數基督徒都忽略了一個事實,在以賽亞書中許多關於遭難僕人的預言確實指的是猶太人。事實上,這些預言中講論耶穌(42:1,42:19,49:3-7,52:13,53:11)與講論以色列(41:8-9,43:10,44:1-2,44:21,48:20)的份量是均等的。

「以色列」這個名字怎麼可能有時指耶穌,有時指猶太人呢?答案是:「以色列」這個名字既指一個人(雅各),也指一個民族(雅各的子孫)。

神的僕人替他人受苦,為的是贖人罪愆,這是耶穌身為彌賽亞的主要角色。然而,任何事奉祂的人也是如此。作為信徒,我們所有人都蒙召「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西1:24),並為他人受苦(林後1:5)。同樣地,以色列民族也為列國受苦,儘管他們和列國都不了解。

有時基督徒受苦只是因為他們自己的罪,其它時候苦難是出於神,帶下救贖的果效(彼前4:1,13,15-17)。以色列也是如此,我們受的許多苦難僅是我們自己犯罪的結果;另一方面,以色列人的一些苦難是神所命定的,是一種為救贖世人而做的代禱行為。

如此,以色列的苦難與十架受難是相互襯托的。耶穌的受死不僅為人類提供了救贖,也要求公義,你可接受或拒絕它。在末世,神要在列國前把以色列置於「被釘死」的位置,每個國家都不得不做出抉擇。

世上列國將聯合起來攻擊以色列,他們或將加入戰爭,或保持中立,或支持以色列。這將是各國從神領受特別的恩典,或受嚴厲審判的機會。

釘十字架是每個個人的分水嶺,在末世攻擊以色列的戰爭也同樣是每個國家的分水嶺 —— 要不就選擇與神的約共立,要不就與它對峙。列國整體將無法通過這個考驗,然而在每個國家中,總有餘民會選擇持守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