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21-01-27發佈


未得之民 2021年2月 地位雖低,潛力無窮!首陀羅和達利特
每日代禱 詳https://www.cross-roads.org/prayer-2021-02.php    
Frontier People Groups 福音邊緣群體禱告系列
來源: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蒙允轉載。
網址:https://www.cross-roads.org/index.php   
《宣教日引》PDF格式電子版  
《宣教日引》主題禱告文幻燈片PPT 

地位雖低,潛力無窮!首陀羅和達利特

瑪莉亞旅館向來以廉價清潔著稱,因此經常客滿。而短短幾天,我能從十人房,換到頂層單人房,又換到一樓雙人房,這都多虧經理安迪明快的效率。 其實沒有非換不可,我只是覺得住在多人房,雖然省錢,但多少得面對各國旅者制式的交流問候,或搭夥吃喝,同遊的提議,難免就有些倦怠了。畢竟我不再像他們那般年輕,喜歡熱鬧。 因為連番麻煩安迪的緣故,他便成了我在加爾各答最常互動的對象。他總說:「這是我的榮幸。」

安迪似乎對亞洲人較有好感。他能說流利的英語,也會日語、韓語。後來我才曉得,安迪曾擔任專業導遊,之後轉任旅館業,並分別在日、韓住了幾年。他顯然挺懷念在異國的日子和情史。問他為什麼又回到印度?他說:「為了結婚囉!」而我好奇他怎麼沒想與國外交往的對象結婚?

「從來沒有,」安迪直率地回答:「若要結婚的話,還是選印度的女人好。因為在這裡,男人就像妻子的天。」

宣教日引 編按:本月我們將開始為印度的低種姓群體禱告,千百年來他們服膺於世襲的種姓制度中,一出生就被設定好人生劇本,擔任不起眼的小螺絲釘角色,任勞任怨地服侍、供養高種姓群體。究竟種姓制度是什麼?就連伊斯蘭教、基督教來到南亞大陸都未能撼動它?當印度政府宣稱廢除種姓制度後,它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影響力嗎? 透過這篇《走河》的選文,我們將從一位背包客與他結識的印度旅館經理的談話中,認識種姓制度的廓影,幫助我們在接下來兩個月為印度教低種姓、高種姓群體的禱告期中,理解一些專有名詞,並深入他們的處境與世界觀,為之代求。

註:Frontier People Groups,未得之民中福音率最低的群體。瀏覽更多關於 Frontier People Groups



文:謝旺霖
出處:節錄自《走河》,時報文化出版;原文標題為「安迪談種姓」

安迪談種姓

一有機會,我就會把話題轉移到那些令我困惑的疑問。譬如,那些街上的乞丐,或賤民。

我問安迪,印度憲法不是早已規定,不能歧視,並廢除不可接觸制,法律不是有保障賤民一定比例擔任公職和接受教育?怎麼他們的情況,好像都沒怎麼改善?

「嗯……」安迪沉吟了一會兒,糾正我:「我們以前才叫他們是『不可碰觸者』(Untouchable)。後來,甘地改稱他們『哈裡真』(Harijan,意為神之子)。而現在,他們稱自己為『達利特』(Dalit,意為受壓迫者)。」但我並不在意那些名稱的轉換,而是他們在這國度遭受歧視的目光依舊存在啊!

安迪接著提到:「規定是規定,但我們宗教的力量一直很強。種姓制度的傳統長達幾千年了,早已根深蒂固存在人們心中,普遍影響著一般人的生活。而且也不只是印度教,這裡的某些穆斯林,基督教徒也做劃分啊!尤其在農村地區。」

「事實上,各國不是也有階級、職業高低的分別嗎?」安迪似乎想為種姓辯護:「而且現在的印度,也的確在改變,就像我們也曾選出達利特的人當總統。我們的政治,經濟,科學等等,可一點也不輸給世界列強,富豪更是多到數不清。」

安迪說大致上可以從姓氏、膚色、職業、住地、穿著、氣質,判別一個人是不是達利特,但已不像以前那樣明顯了。現在有的達利特很有錢,獲得很多工作的保障,而有的婆羅門,卻窮到當乞丐。

另外,還可從聖線的配戴上辨識出來,因為大多是「先進階層」(Forward Classes)、較講究古禮的人,才會舉行「再生禮」註1儀式,佩戴起象徵某階層的聖線。那時,我才注意到他手腕上有一環毛織的線圈。

我發現安迪不太喜歡談及種姓的話題,尤其一提到達利特,他總會皺起眉頭,彷彿連帶沾染甚麼「不潔」的事物。

四個瓦爾納階層與上千個迦提(種姓)

「你知道『瓦爾那』(Varna,意指膚色)嗎?」安迪問。

我約略曉得那是當初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後,為了與當地人區隔,把人依序劃成四種階層,規範各階層的地位、職業、權利,世襲制的分類:最高的是婆羅門(Brahmin,祭司階級);其次為,剎帝利(Kshatriya,武士階級);第三是,吠舍(Vyshya,商農階級);首陀羅最低(Shudra,僕役階級)。賤民則被排除在瓦爾那的體系之外,專門從事卑賤汙穢的工作,如:搬運屍體、清掃糞便、撿拾垃圾、處理皮革的工人……



「你知道『迦提』(jāti)嗎?」安迪又問。啥?我張大著嘴。他顯得有點得意洋洋的樣子:「這經常是你們外國人搞不清楚的地方。」

安迪解釋,簡單來說「迦提」是出生、職業的意思,你生在什麼家庭便繼承什麼工作,是根據瓦爾那再細分出的子種姓。例如:婆羅門有的是祭司,有的擔任學者,或各級老師;吠舍,有的賣珠寶,有的賣菜,賣糖果。因此每一階層,就會產生很多不同的迦提,其中的地位自然也有高有低。

「後來這些不同的迦提,漸漸形成各自的特性,隨著語言、住的地方、信仰差異、親屬關係、生活習慣等等,於是又再形成了其他迦提。」

「這些通常會影響婚配的問題。很多人總是提到那個什麼的成語──啊!『物以類聚』啦!希望能門當戶對嘛!」

我好奇同一階層的不同迦提裡,怎麼區分地位高低?安迪說,主要是印度教認為的「潔」與「不潔」的觀念運作下,像虔誠的婆羅門,大多都有嚴格的飲食戒律,茹素習慣;同樣身為農夫,吃素的地位一般會比吃肉的來得高。

「在印度,大約有三千多種不同的迦提。這才比較符合你所指的『Caste System』(種姓制度)這個字。」

從未被打敗的種姓制度

安迪越說越起勁了。他強調,雖然有那麼多不同迦提,而每個迦提,就像家人,像親族、宗族、社群一樣,有共通的信仰、語言、認同、生活習慣,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彼此團結互助,同舟共濟,既能爭取保護自己內部的權益,對外又能讓社會分工合作,為龐大的印度,帶來穩定和平的力量。可見這傳統多麼有價值,才能維持那麼長久,影響如此廣泛。



「你看看從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也從未撼動過種姓,反而還受到它的影響。」安迪又說:「你知道嗎?就連我們的國父甘地,也沒有主張廢除種姓制度。甘地反對的是,對賤民的歧視。」

種姓制度的現代變身

聽了安迪滔滔講述種姓制度的優點,我突然想反駁他,對賤民的歧視不就是源自種姓制度?

而安迪剛好就提起,真正大力推行廢除種姓制度,是出生達利特身分,後來成為印度立憲之父的安貝卡爾博士註2。

政府廢除種姓制度後,改採四種分類:先進階層、表列種姓(Scheduled Castes)、表列部落(Scheduled Tribes),其他落後階層(Other Backward Classes)。後三者統稱 「落後階層」(Backward Classes),包含以前的首陀羅和賤民種姓,確保這些「落後」的人得以在政府部門和學校,獲得一定名額和福利的保障。這很大一部分,都得歸功安貝卡爾博士當時的努力。 然而我覺得,這種所謂新的分類,除了又換新名稱,賦予一定比例的保障外,實際上,似乎又是另一種貼標籤的方式。



「你知道嗎?」安迪說,後來安貝卡爾博士對政府的改革仍感到不滿,為反抗社會普遍仍對種姓的歧視,他就號召將近五十萬願意跟隨他的信眾,一起公開皈依了佛教。

「你知道,佛教源自印度?」安迪有意地提醒我。

「不過,」安迪笑嘻嘻地又接過我遞上的菸:「你知道嗎?佛陀也是毗濕奴的化身之一喔!」

我不確定安迪說的是玩笑,或是因為虔誠的信仰,抑或只是單純在陳述一個神話故事。但我覺得,眼前這名現代又西化的旅館經理,好像也和不少印度人同樣,總習慣把那些紛紜的神話傳說和宗教故事,當成了事實看待。

(全文完)

註1:在印度教傳統種姓制度,認為前三大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屬於「再生族」──即前世,原就身而為人。此三大種姓之子,必須經過「再生禮」儀式,才算正式成為此階層之人。此後,孩子便得開始遵守各種的習俗和規定。首陀羅和達利特不屬於「再生族」,所以沒有舉辦此典的資格,也無法佩掛象徵那些階層的聖線。

註2:安貝卡爾(Bhimrao Ramji Ambedkar,1891-1956)出生印度中央邦賤民種姓的家庭,幼時遷居孟買,其祖父、父親皆於英屬印度軍隊任職。他在孟買接受教育,又留學英、美,歸國後,成為印度賤民領袖之一。印度獨立後,擔任印度政府首任司法部長,和憲法的起草者,被視為印度立憲之父。

影響印度人的印度教世界觀

古印度教徒認為,是「原人」的身體構成了世界,在四個印度教瓦爾那階層中,最高階層的婆羅門代表原人的「嘴」,剎帝利是「手」,吠舍是「腿」、底層的首陀羅是「腳掌」,從事汙穢工作的賤民則被排除在瓦爾那之外,連人都算不上。印度教的原人身體觀,建構了充滿階級高低的社會,成為轄制印度人思想的謊言。



而在聖經的真理裡,使徒保羅提到的肢體比喻則截然不同。哥林多前書12章、羅馬書8章都一再強調,我們是基督身上的肢體(林前12:27),雖彼此領受的恩賜才幹不同,在基督裡卻是平等且同樣重要,各人不可重這個輕那個,而且要彼此相顧。

聖經說:「神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他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林前12:22-26)

本月,我們要為那人看為軟弱、不體面的印度教低種姓群體禱告,在新的社會制度中,有些人正努力靠著政府補助、教育保障制度,緩慢地向上流動。

但制度不能真正地改變人心,我們需要切切地禱告印度百姓的思想能被真理更新,得自由、得釋放,在基督裡成為相愛、相顧的肢體,建立屬神的社會關係與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