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7-09-29發佈


5778【吹角節和贖罪日】
作者:伊萊・莎林
來源:微牧之歌 2017-09-21

2017/9/20當天黃昏,便進入了猶太5778年。

2017/09/20黃昏~2017/09/22(日落前) 便是猶太新年「吹角節」(Yom Teruah)

2017/09/29黃昏~2017/09/30(日落前) 便是猶太贖罪日(Yom Kippur)

猶太新年(Rosh Hashanah),字面上的意思是「年頭」
依聖經記載,新年稱作「吹角節」(Yom Teruah) 叫做「一年之始」(Rosh Hashanah),猶太人認為Rosh Hashanah是「世界的誕生日」,也是創造的紀念日。

號角

希伯來文:שׁוֹפָר
英文:Shofar

古代的一種樂器,在聖經中多次被提及。

第一次吹角聲

聖經第一次提及角聲,是當神在西乃山頒佈律法前,藉角聲招聚百姓迎接祂(出十九10-17)。這角聲是從天上來的,可見吹角是由神親自設立。聖經中亦提及耶和華親自吹角(亞九14),祂的同在有角聲伴隨(詩四十七5)。

吹角用途及目的

節期:吹角節(利二十三23;民二十九1)
喜年贖罪日 (利二十五9)
月朔﹑月望和過節(詩八十一3)

招聚:掃羅吹角招聚以色列人 (撒上十三3-4)
基甸吹角招聚亞比以謝人(士六34)
尼希米以角聲招聚猶大人 (尼四20)

讚美:用角聲讚美神(詩一五零3)
歡慶:用角聲在耶和華面前歡呼(詩九十八6)
大衛和以色列人抬約櫃時歡慶(撒下六15; 代上十五28)
亞撒改革時人民歡呼(代下十五14)

爭戰/軍事指令
攻佔耶利哥城時吹角(書六4-5)
在米甸軍營四圍吹角 (士七18-22)
預備打仗 (耶四5、19;五十一27)
招聚各國攻打巴比倫 (耶五十一27)

警號:守望者吹響號角警號 (結三十三3-6)
警示耶和華的日子將到 (珥二1)

重要宣佈:
吹角召開嚴肅會 (珥二15)
立王 (撒下十五10; 王上一34、39;王下九13)

末世:談及末世時多次提及吹號 (林前十五52; 太二十四31; 啟八至十一)
(* 不少學者認為號筒與號角的功用等同或相近)

現今常用的號角

羊角Ram’s Horn
聖經中提及的羊角 (書六4)
小旋角羚角 Kudu’s Horn
後來也被廣泛使用,大部份由非洲進口

吹角方式

猶太傳統一般教導四種吹角方式:

吹號 (Tekiah):一次長的單音
短號 (Shevarim):連吹3個短音
警號 (Teruah):連吹9個短音
長號 (Tekiah Gedolah):很長的角聲


2017/9/29 當天黃昏~2017/09/30(日落前) 便是

猶太贖罪日(Yom Kippur)

以賽亞書 1:18 的應許:“你們的罪雖像朱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

猶太人相信在一年之初有三審。民曆1月1日/神曆7月1日,是初審;民曆1月10日/神曆7月10日,贖罪日,是再審;住棚節的最後一天,民曆1月21日/神曆7月21日是宣判日。所以大多數人都希望經過前面十天的懺悔,最後能被重輕發落。

民曆1月1日,太陽下山了,初審過去了。在晚禱後,猶太人的親朋好友要互相祝賀。因為在初審判定:好人立生;壞人立死;有好有壞的人在10天后贖罪日才判生死。因此,在初審後,就要祝賀親朋,甚至是陌路人,祝賀他們判了生,通過了第一關,至少是個有好有壞中間狀態的人。

七月十日是一個很嚴肅的日子,就是贖罪日Yom Kippur。贖罪日的前一周,大祭司要離開自己的家,搬入在聖殿旁屋的房子。 他要準備另一個後備祭司,以免他突發死亡或染了不潔以致不能供職。 在這周內,他要負責聖殿的事奉,如燒香、點燈、獻早晚的祭等。 此外還要研讀和記熟律法書上兩部有關的經文,以免出錯。贖罪日前夕,大祭司整晚不眠,研讀律法書和預備自己的心。 如果他打瞌睡,旁邊的年輕祭司會大聲念誦詩篇吵醒他。 有時他們會叫大祭司整晚站在冰冷的石板地上。贖罪日的早祭由大祭司負責,不像平時由普通祭司負責。 這天大祭司要洗身五次、洗手腳十次。清早大祭司起來,沐浴後穿上平日的金色聖服。

          

     

他在洗濯盆洗手腳後,開始早祭的事奉,包括獻燔祭、點燈、和燒香。 贖罪日也算為安息日,所以早祭後獻多兩隻羊羔為燔祭。大祭司開始贖罪日禮儀前,洗手洗腳、脫去金色聖服、沐浴、穿上白色聖服、然後再洗手洗腳。白色聖服包括:內袍、腰帶、裹頭巾、和褲子。 這些衣物是用白色細麻布造的,所以叫白色聖服。大祭司進入至聖所,不穿華麗的金色聖服,而穿白色聖服,表示以謙卑和單純的心到神的面前。

在內院聖殿廊子和銅祭壇之間,已經預備了一隻贖罪祭的公牛。 大祭司面對著東 (面向會眾),牽牛對著西面 (對著聖殿),將雙手按在牛頭上,為自己和家人祈禱認罪。另外有兩隻公山羊在聖殿東門,大祭司來到公山羊前,拈鬮決定那隻歸與耶和華,另一隻歸與阿撒瀉勒。 歸與阿撒瀉勒的就是代罪羊,要擔當眾人罪孽的。決定了,他就把一條紅線綁在代罪羊的角上,又將這紅線剪下一段綁在聖殿的東門上。 另一條紅線綁在另一隻羊的頸項上,就是那歸與耶和華,要被宰殺獻為贖罪祭的。

此時那代罪羊一直向東站著,面向會眾,等待將眾人的罪孽帶出城外曠野。 大祭司兩手按在羊頭上,為以色列人認罪代求。然後這羊被牽出聖殿東門,交給一個等候的祭司,負責將羊遠遠帶出城外曠野,約十至十二哩之外。 一路上有十個茶水供應站,讓他可以小息。 去到最後一站,就將羊推下懸崖跌死。 然後他打起旗號,各站又打旗號回聖殿,傳遞他們的罪孽已經得贖。傳說如果代罪羊蒙接納,那綁在聖殿門上的紅線會變白,象徵以賽亞書 1:18 的應許:“你們的罪雖像朱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 但傳說在第二聖殿被毀前四十年,即基督完成救贖後,紅線沒有再變白。因為基督已經完成了為我們代罪的救恩,代罪羊的功效也隨著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