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7-04-22發佈


未得之民 2017年五月卡納塔克邦
來源: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蒙允刊載。

卡納塔克邦的德瓦達西

我們和普通妓女不一樣
卡納塔克邦位於印度南部,擁有古老而輝煌的邁索爾王宮,也是印度的資訊工業重地。擁有鬱鬱蔥蔥的綠色森林,瀕臨絕種的孟加拉虎,還有浪漫的山中避暑勝地和萬古長新的寺廟。但是,這裡也盛行印度教最臭名昭著的廟妓。卡納塔克邦的首都班加羅爾是印度最富裕和最有活力的城市。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便在南郊興建電子城,如今已成為全球第5大資訊科技中心,有「印度矽谷」之稱。 班加羅爾氣候宜人,令人感到舒適,因此在經濟、環境、科技方面,都是印度排名第一的城市,擁有很多美麗的稱號,如印度最美麗的花園城市、科技之都、知識之都、航空技術中心等等。
卡納塔克邦是印度10個人口最高的邦之一,僅是班加羅爾就有超過 450萬人口,但邦內其他城市的人口都不足100萬。 對比班加羅爾的欣欣向榮,卡納塔克邦北部較鄉村地區是另一番景象。不少家境貧困、重男輕女的父母,到今天還會把女兒「嫁給神靈」,也就是送到寺廟當廟妓,希望能夠給家人帶來好運,也輕信這樣做會讓女兒得到幸福;有的父母逢災荒年景,為了安撫神明,也會把女兒獻給寺廟。作者威廉•達爾普林(William Dalrymple)在他的著作《九樣人生》寫下一段「廟妓」的血淚故事:

藍妮是個「廟妓」,但她更希望被稱為「聖女」,因為她相信自己是葉藍瑪女神( Yellamma )的化身(注):「村民會把水牛產後第一次分泌的奶送給我們,以表達對葉藍瑪女神的感謝;每逢女神節期,我們會得到5套新紗麗,人們會觸摸我們的腳,祈求我們保佑,因為他們相信我們是女神的化身。」她繼續說:「嬰兒出生時,他們會用我們的舊紗麗給寶寶做帽子,祈求葉藍瑪女神賜福給寶寶;姑娘出嫁時,也會從我們這兒拿一塊珊瑚串入新娘的項鍊,他們相信能讓新娘長命百歲,不遭喪偶之痛。」「我們和普通妓女不一樣,我們是有尊嚴的。我們會跟客人聊天,也總是穿好的絲紗麗。」「我只是害怕染病」說到這裡,藍妮微微打了寒顫:「我親眼見過6個朋友病死,也眼睜睜看著我的兩個女兒死去。她們有些頭髮脫落,有些患嚴重皮膚病,有些瘦得連我都不敢、也不想碰她們。」「我已買下一塊地,希望有一天能再買幾隻水牛,也許存夠錢,我就能在那裡退休。葉藍瑪女神會眷顧我,無論順境或逆境,她都和我同在,我感覺她離我很近。」事實上,藍妮已經感染了愛滋病。她想去農場退休,恐怕是不可能了。
注:印度廟妓來自一個傳說。16世紀,一位南部君王發現妻子與人通姦,盛怒下叫兒子砍下她的頭顱。兒子照做,君王見他聽話,問他要什麼賞賜,兒子說想要母親回來。可是母親的頭顱已不知所蹤。一個賤民女子葉藍瑪願意獻上她的頭。從此,葉藍瑪和妹妹荷妮伽瑪得以歸入印度眾神行列,成為女孩獻身為神僕的對象。

印度教最臭名昭著的陋習
很久以前,印度南部地區就盛行把女孩嫁給寺廟的神當妻子的制度,這些女孩被稱為「德瓦達西」(devadasi)。她們在印度教被視為是「神聖」的,其實她們的命運非但不神聖,簡直就是苦難。 「德瓦達西」往往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入廟,她們除了擔任宗教職責,也負責表演歌舞。到了青春期,便會舉行所謂的「獻身儀式」,就是讓寺廟的神職人 員佔有她們的處女之身。隨著時間推移,任何人只要有錢,無論是地主還是卡車司機,都可以要求「德瓦達西」為他們提供性服務。 「德瓦達西」終生不能結婚。年輕時她們當廟妓,年紀稍大就被要求在寺廟附近當妓女,賺得的皮肉錢要供奉給寺廟。到了年老色衰時,就會被轉賣或拋棄,處境十分悲慘。這種摧殘女性的陋習在印度已存在超過 2000年。90年代印度政府已禁止,然而到今天,這種邪惡的宗教制度在卡納塔克邦北部依然十分常見。該邦的「廟妓」領導人甚至曾公開宣佈,20年前該邦約有2萬5000名「廟妓」,現已倍增超過5萬人!印度福音聯盟(Indi a Gospel League)總幹事David Dass與妻子在卡納塔克邦生活時,也發現許多赤貧家庭將女嬰奉獻給葉藍瑪女神,每年人數高達數百名。所有地方政府都反對這種做法,但要消除這制度,最大阻力來自有權勢的高種姓人,他們不只控制經濟,也控制窮人的思想。幾百年前,德瓦達西只是在寺廟內伺候神,後來有權勢的人開始藉機佔婦女便宜,逐漸把這種 不人道的性侵犯行為「神聖化」。

德瓦達西唱不完的悲歌
在一條又髒又臭的後巷,躺著一名奄奄一息的婦女。她名叫拉瑪,兩歲時貧窮的父母把她送入寺廟成為德瓦達西。27歲那年,她感染了愛滋病。現在她33歲,在這骯髒的地方住了許久。幾天後,人們發現拉瑪已經死了。「德瓦達西」很容易染上愛滋病,一旦她們不幸患病就會遭遺棄,有些甚至還會被扔到水溝。她們的身體因長年進行不正常的性行為,不只染各種性病,也會意外懷孕。對她們來說,墮胎或把孩子生下來,都需要冒著生命危險,因為她們沒有機會得到適當的醫療照顧。更悲慘的是,如果生下的是女兒,一般會奉獻給寺廟,悲慘的命運將一代一代延續不止。「德瓦達西」想要過正常生活幾乎是不可能,這是當今最惡劣的女性奴隸制度!印度醫師德蘇薩(B. D’Souza)說:「很難想像她們的痛苦和心靈破碎的程度。她們餘生都要獻給神祇或寺廟,比最低層的賤民還低,是碰不得的;一旦成了「德瓦達西」,她們什麼都不是。」

誰來幫助她們?
印度的人道援助工作者Annette Romick 說:「她們永遠無法擺脫這樣的人生,就像被困在一個陷阱,在人間地獄度過每一天。她們的人生已被摧毀,感覺自己像垃圾一樣不斷被蹂躪,最後被丟棄。她們需要認識基督的愛,唯一的辦法就是由我們去告訴她們。」

麗娜(化名)家境貧苦,14歲就被家人送入寺廟。她還記得那一天,在數百人的注視下,寺廟人員為她沐浴更衣,換上綠色莎麗,隨後宣布她「嫁給了神」。從此,麗娜的生活落入極悲慘的境況中。一開始她竭力反抗,最後反抗也沒用,只得絕望地任由男人蹂躪。一天晚上,負責看守她的人走開了,她趁機逃跑。她在叢林穿梭數天,不知可以往哪裡去。後來她遇到一位獵人,告訴她城裡有一所專門收留無家可歸的人的避難所。麗娜千辛萬苦終於來到避難所,一位慈祥的女人為她準備香皂、熱水和新衣服,給她一張乾淨的床,對她說:「麗娜,不要怕,你在這裡很安全。」終於有個地方,可以讓麗娜好好休息了。這所避難所的負責人是一位宣教士。有一晚,麗娜參加避難所的一個聚會,當音樂響起時,一位姐妹用溫柔甜美的聲音唱起讚美詩,現場很安靜,麗娜被歌聲觸動,輕聲啜泣。聚會進入尾聲時,宣教士邀請要接受耶穌的人站起來,有14個女孩站了起來,麗娜是其中一個。禱告結束後,大家在祝福和愛的氛圍中互相擁抱,宣教士對她們說:「神樂意接納你們為衪的孩子,赦免你們所有的罪。」現在,麗娜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人,她說:「創造天地的神不僅赦免了我的罪,而且稱我為祂的女兒。如今我每一刻都有神保護我。」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寫這篇文章時,我讀了一則又一則踐踏女性的真實故事,令我感到十分錐心,久久不知如何下筆。好不容易把文章寫好,卻不曉得該如何結尾,這時我想到了本月代禱資料前3天所介紹80年代的宣教士賈艾梅(Amy Carmichael),當年她是親眼看著這些可怕的事發生,毅然冒著生命危險,解救和照顧許多「德瓦達西」,幫助她們過新的生活。今天她所服侍的地區,已完全禁止了這邪惡的制度。如今, 「印度宣教會」(Mission India)、「美南浸信會國際傳道部」(IMB Missions)等基督教組織,也跟隨著賈艾梅的腳蹤,用行動回應這巨大的創傷,盡力解救這些女孩。

誰來幫助她們?就是我們,基督的身體。面對難以癒合的傷口,教會有工作要做, 就是帶著愛去安撫破碎的心,包裏傷痕,復甦生命。

宣教士傳記1賈艾梅 Missionary Biography, Amy Carmichael
7歲的賈艾梅把兩個小弟弟從天窗推到房頂上,3個孩子興奮地站在房頂上望向浩瀚的大海,讓海風輕輕吹拂在他們的臉上。隨後他們開始玩兄弟姐妹最愛的遊戲-把房頂當成滑梯,正玩得不亦樂呼時,往下一望,卻看到父母臉上驚訝的表 情!賈艾梅1867年生於愛爾蘭北部,父母是虔誠基督徒。艾梅是家中7個孩子中的長女,父母對他們的管教很嚴格,也非常疼愛他們,給他們受最好的教育,按真理教養他們。艾梅從小就與神關係親密,小時候她一個人躺在小床上會祈禱:「天父,走過來,跟我坐在一起。」神的同在讓她感到平安。在艾梅3歲時,母親告訴她神會回答人們的祈禱,當時她最想要的便是像媽媽一樣的藍眼睛,於是便向神求。第二天早上,當她在鏡子前看自己的眼睛依然是棕色,感到很失望。 直到後來她才意識到,無論「yes」或「no」都是神的回答。神確實對艾梅有特殊的計劃,衪知道有一天艾梅要用咖啡使自己的皮膚變成棕色,穿上印度女人的衣服,進入印度寺院救助許多被奴役的孩子。到時,如果她真擁有一對藍眼睛,就算她把膚色變成棕色,看上去仍是西方人。

天父,感謝你對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有特殊的計劃,我們相信能走在神所預備的道路,是最有福氣的。懇求父神讓我們能夠敏感你對我們個人的心意,求聖靈預備我們的心,隨時回應神的呼召。奉主名求,阿們。

宣教士傳記2 賈艾梅 Missionary Biography, Amy Carmichael
1886年,賈艾梅參加格拉斯哥 一個生命奮興大會,清楚聽見神對她說:「你要去!」她毫不遲疑地回應主的呼召。艾梅先於1893年前往日本宣教,後因患上日本腦炎,不得已返國醫病。兩年後,她再次踏上征途,隻身前往印度,那年她才27歲。從那時起一直到她83歲離世,沒有再離開過印度。有一天,一名少女逃到艾梅那裡尋求保護,她是一名「廟妓」。印度許多人把年幼女兒「嫁」給神明,其實是讓女兒成為廟妓,供到廟裡膜拜的男人發洩情慾。艾梅決心拯救這些可憐女孩。她派人到印度各處尋找這些女孩;為了照顧她們,又成立了育幼院。她像個母親愛這些女孩,印度人都稱她為「艾瑪」(Amma,意即母親)。艾梅和她服侍的印度女人們建立了著名的「多納烏爾團契」(Dohnavur Fellowship),拯救了許多兒童。她在印度的宣教歲月,遭受「廟宇」黑勢力的激烈攻擊,面對許多困難,甚至險些喪命。

天父,雖然許多地方很黑暗,所發生的邪惡事情讓人聽了很心痛,魔鬼似乎已得逞。我們要感謝主,從以前到現在,都有忠心的宣教士到有需要的群體中幫助他們,甚至願意住在他們當中一輩子。求天父幫助正在前線服侍的宣教士,賜給他們有能力,有平安,他們手所作的能有果效,可以祝福人。奉主名求,阿們。

宣教士傳記3賈艾梅 Missionary Biography, Amy Carmichael
賈艾梅所救的孩子們長大後,也隨她的步伐,去救助其他孩子。有人問她們為什麼跟隨艾梅,她們會答:「是愛!因為艾梅愛我們。」「多納烏爾團契」尊重印度文化,他們會穿印度服裝,為被救的孩子起印度名字。艾梅不只穿印度服裝,還用咖啡染黑自己的皮膚,經常沿著印度炎熱、彌漫著塵土的道路,長途步行去救助受苦的孩子。1926年,賈艾梅不慎跌倒,腳踝骨傷得很嚴重,從那時起直到她去世,整整25 年她只能坐在椅子上,或者躺在床上。在這些年裡,艾梅一直在寫書,為我們留下了大 量的財富。賈艾梅從未生過孩子,但她在印度家喻戶曉,甚至政府高層人士也稱她為「艾瑪」(Amma,意即母親)。1951年1月18日, 神在睡夢中接她回天家。今天,「多納烏爾團契」依然遵守聖經教導,保持互愛的精神。神透過艾梅的影響力,最終改變印度的立法,廢除了廟妓制度,也改善寡婦的待遇。多納烏爾團契:http://dohnavurfellowship.org.in/

天父,為「多納烏爾團契」祈禱,求神讓他們繼續發揮功用,為主作光作鹽,成為印度的祝福。也求神讓印度有更多福音機構或教會,能影響和轉化這個被黑暗勢力掌控的國家。奉主名求,阿們。

德瓦達西寺院妓女 Devadasi Temple Prostitutes
「莎拉,你過來,」父親輕輕喚才剛過13歲生日的女兒:「你不是一直很想要一件漂亮的裙子嗎?去吧,到那房間去試穿。」莎拉充滿期待地走進房內,只見許多穿著華麗的女人在房內等她,她們佩戴珠寶等飾物,打扮得非常漂亮。莎拉轉頭望了父親一眼,卻看到父親悄悄抹掉眼角的淚水。一個女人——基妮走過來,把手搭在莎拉肩膀上對她說:「現在你是女神的侍者了,你即將要做的事,會為你帶來好命運。」說到這裡,基妮稍為停頓,放低聲量說:「萬一你染上愛滋病,不要害怕,只要把病傳給某個客人就可以了,女神會醫治你的。」「愛滋病?」莎拉不明白為什麼試穿新衣會染上愛滋病呢?
卡納塔克邦的德瓦達西人曾經屬於高級種姓,但今天他們卻是最貧困的族群,因 為多數人沒有接受教育,高文盲率使他們除了成為寺院的妓女,很難找到其他工作。每年有許多年輕的女孩被送入寺院,等到她們發育,就會成為「聖女」,其實就是廟妓。她們一般不超過15歲,有些甚至不到10歲!一旦成為「聖女」,將終身 能嫁人。她們一生飽受折磨,年老時往往被寺廟轉賣或拋棄,處境十分悲慘。許多印度聖女已成為愛滋病高發人群,一旦她們不幸染病,將被拋棄,慢慢地死去。

天父,當我們聽到德瓦達西「聖女」的悲慘的遭遇,感到非常心痛,求憐憫人的天父差派人去幫助她們。印度已經立法規定不能夠有「聖女」制度,求天父讓領袖們能夠徹底執行。求神的恩典讓德瓦達西能夠聽到並接受天國新郎基督的邀請,成為他所愛的新娘。奉主名求,阿們。

德瓦達西的福音事工 Evangelism of the Devadasis
米琳達(Mirinda)赤腳走在滿是塵土的小徑,口裡哼著她很熟悉讚美女神的曲調。她把自己獻給女神已經幾十年,儘管人們對她恭敬畏懼,但誰都清楚她不是「印度聖女」,只是一個出賣青春和肉體、命運悽慘的人。今年米琳達已40歲,不能再吸引顧客,於是寺廟拋棄了她,如今她只能以乞討為生。米琳達的肚子餓得咕咕叫,她滿懷失望與沮喪,心中暗想:「除了死,我還剩下什麼?」此時,米琳達耳邊傳來一陣悅耳歌聲,她四處張望想找傳出歌聲的地方。只見不遠處有人在愉快地歌唱讚美一個叫耶穌的人。米琳達趕快走過去,原來是一個美國和印度宣教機構聯辦的「卡納塔克邦德瓦達西婦女大會」。米琳達在人群中見到一個她認識的女人,她也曾是「聖女」。只見她走上台,開始講述神的故事,包括神降臨世間、死而復活、饒恕世人的罪等,又說起神如何尋找她,接納她。米琳達聽著聽著,身體開始顫抖,眼淚奪眶而出。她相信這個故事,她急切需要一個以耶穌為中心的全新生命。當天,在這婦女大會中,400多個德瓦達西婦女和米琳達一樣,有生之年第一次看到了——希望。

天父,求你祝福「印度宣教機構」的事工,使他們能夠接觸更多德瓦達西,向她們介紹那位深愛他們的救主耶穌。祈禱聖靈的能力覆蓋每一個關心印度德瓦達西的事工,讓所有願意回應神的愛的德瓦達西,都能夠獲得真正的自由和醫治。奉主名求,阿們。

本特人 Bunt People
艾西瓦婭(Aishwarya Rai)在南非舉辦的「世界小姐」選美中一舉奪冠,從此成為印度最受追捧的美人,到處都能聽到她的名字、看到她的照片,她讓自己的族人——本特人感到驕傲。然而在榮譽背後,她卻是印度種姓制度的犧牲品。傳聞為了讓她能成為高種姓,有人設法讓她與婆羅門種姓的男人結婚,以便可以抹掉她是本特人的痕跡。很久以前,本特人是高貴族群,他們是武士,專為統治者服務,因而獲得很多好處,許多人因此成為擁有土地的紳士。但今天他們被看為是低級種姓。本特人依然癡迷過去的輝煌,所以特別渴望有更多像艾西瓦婭那樣的人,可以成為他們的驕傲。目前約有150萬本特人住在卡納塔克邦的城市。儘管政府向本特人提供獎學金,但大部分本特人沒有去上學,年紀小小便開始打工了。本特人信奉印度教,只有少數人信奉耆那教,而基督徒幾乎是零。

天父,為看重榮譽的本特人禱告,但願他們早日能知道,在耶穌基督裡他們可以擁有真正尊貴的身分,就是神用重價買贖回來的孩子。求神透過信徒的見證、夢境和異象,讓本特人能認識神。懇求聖靈柔軟他們的心,使他們一接觸到福音就願意接受主。奉主名求,阿們。

卡納塔克邦的西藏人 Tibetans in Karnataka
大部分在印度的西藏人住在北方各邦以及首都新德里,也有一些住在印度西南部卡納塔克沿海的地區。自從1960年代以來,大約有23,000西藏人一直在卡納塔克生活。他們所居住的地方屬於「臨時社區」,只要一天中國還控制西藏,他們就只能繼續在這個臨時的地方生活。卡納塔克的西藏人聚居在一個封閉的社區,人們稱之為「小西藏」,外來者除非獲得允許,否則不能隨意進入。這社區主要由西方基督徒資助,但仍有不少佛廟在這地方。最初西藏人是先在叢林地帶定居 下來,他們把土地清理乾淨以後,便用農耕為生。後來有些人到城鎮當臨時日工,也有人做一些小生意,比如 在旅遊景點售賣手工藝品,或開放寺 院讓遊客參觀。

天父,懇求讓西藏難民社區能早日對外來者開放,以便教會和宣教機構能夠接觸到在印度的西藏人,與他們分享福音。祈禱基督徒遊客能向所接觸到的西藏人作見證,並送他們聖經或福音單張。祈禱在印度的西藏人中間出現屬靈突破,許多人願意跟隨耶穌基督。奉主名求,阿們。

比阿里穆斯林 Beary Muslims
比阿里人與昨天我們代禱的西藏難民一樣,他們都是住在卡納塔克。不同的是比阿里人早在1,300年前就已在卡納塔克邦定居。當時阿拉伯商人和穆斯林傳教士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以下簡稱阿聯酋)遷居到卡納塔克邦,他們創造了一種阿拉伯語和印度當地語言混合的獨特語言,文化也是混合了印度與伊斯蘭文化,他們就是今天的比阿里人。也有耆那教徒皈依伊斯蘭教,成為比阿里人,不過他們依然保 留著耆那教的社會結構與文化。「世界比阿里大會」(World Beary Convention)會定期在阿聯酋舉行,目標是促進他們的語言和文化。比阿里人是虔誠的遜尼派穆斯林,他們注重開辦伊斯蘭學校教育下一代。在英國殖民時代,比阿里人極力反對英國人,也拒絕接受英式教育,導致今天比阿里人缺少社會與經 濟發展機會,許多人只能成為農民。儘管如此,在印度的穆斯林社會中,比阿里人依然享有 較高的地位。

天父,我們要為比阿里人禱告,求主讓這族群中能出現歸主運動,讓比阿里人每一代都有耶穌的跟隨者。求天父差派基督徒去幫助改善比阿里社區的發展與教育,使比阿里人能夠看見基督的愛。奉主名求,阿們。

卡納塔克邦的帕西人 Parsees in Karnataka
我在德里大學有一位同學,她是個可愛的帕西姑娘,也就是波斯人,她的族群是信奉拜火教的。人們以為拜火教徒拜的是「火」,其實不是,火只是他們敬拜阿胡拉•馬茲達(Ahura-Mazda)時的象徵意義。帕西人相信阿胡拉•馬茲達是擁有智慧、善良、仁慈的神靈,是真理的創造者(creator of truth)。拜火教是個古老的宗教,第一次出現在歷史記錄中,便是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統治時期。有些帕西人還相信看到嬰兒耶穌的那3位智者都是帕西人。過去有些帕西人會在聖誕節敬拜耶穌,但今天他們已經不再敬拜耶穌了。帕西人起初來到印度,是為了躲避入侵波斯(今天伊朗)的穆斯林。他們先到古吉拉特邦(Gujarat),慢慢遷移到附近的孟買(Mumbai),最後在卡納塔克邦定居。

天父,懇求差派人去向祈帕西人分享福音,使他們能夠得到救恩,經歷聖靈的火。為帕西人當中已有的團契禱告,求神壯大他們,使團契每一個弟兄姐妹都能夠為主做美好的見證。奉主名求,阿們。

卡納塔克邦的林加亞特人 Lingayats of Karnataka
儘管印度教被理解為多神崇拜,但不代表印度只有這種宗教模式。有一個已經存在了8個世紀的族群——林加亞特人,雖然也信奉印度教,但他們只相信一位神靈,就是濕婆神(Shiva)。林加亞特人為了與其他印度教徒區分,會在胸前佩戴象徵濕婆神的生殖和超自然神力的「林伽」(lingam,男性生殖器)。事實 上,「林加亞特」(Lingayat)就是來自於lingam一詞。林加亞特人約有900萬,大部分住在卡納塔克邦,還有一些人住在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和安得拉邦(Andhra)。儘管林加亞特人與主流印度教徒有很大區別,但這族群在印度教社會中是能夠贏得尊敬的。近年在林加亞特人中間出現了重要變化,就是許多人開始認識耶穌。這個變化主要因為有林加亞特基督徒向他們的同胞傳福音。目前在林加亞特人的家鄉已經成立了上百個團契。

天父,我們要感謝讚美你,因為聽見在林加亞特人當中發生的屬靈變化。福音本是神的大能,我們要繼續求更大的屬靈突破,求林加亞特人中出現更多屬靈饑渴的人,信徒們繼續忠心傳福音。也求神預備牧者栽培信徒,使他們受裝備前往更多地區分享福音,甚至能夠開始參與近文化的的宣教,向印度其他族群傳福音。奉主名求,阿們。

沃卡利加人 Vokkaligas
卡納塔克邦有約20%土地是森林,那裡是象群的領地,也有敏捷的鹿和危險的老虎。許多林區至今尚未開發,時常會發現各種各樣的新植物和新動物。沃卡利加人生活在卡納塔克邦的野外,他們對自己居住的環境非常熟悉。「沃卡利加」一詞的意思是「農民」,而他們的姓氏是「戈達」(Gowda)是一種尊稱,不僅他們自己使用,印度其他族群也使用。沃卡利加人和我們昨天代禱的林加亞特人是卡納塔克邦最有政治影響力的兩大族群,他們的決定往往會影響卡納塔克邦的前途。

天父,求你幫助沃卡利加人,使他們在一切政策上能作出正確的決定,使卡納塔克邦各族群能在和平中生活。祈禱對森林與農田充滿熱情的沃卡利加人,眼睛能夠被打開,看到萬物的創造者,意識到自己需要與這位宇宙獨一的真神建立關係。奉主名求,阿們。

庫魯巴人 Kuruba People
夜闌人靜,巫醫抬起頭入神地望著漆黑的天空,今天在月光映照下,雲朵呈現各種形狀。他知道每片雲朵的形狀都代表著不同含義。巫醫想到他還有許多必須解決的問題,不禁皺起了眉頭。當地居民都很依賴他,他感到擔子很沉重。約400萬的庫魯巴人是印度最古老的族群之一,他們住在印度南部,其中有些人住在熱帶雨林中;另一些人靠務農和畜牧為生。儘管巫醫已經付出最大的努力取悅他們的神靈,但這個族群因為水源污染,導致許多人長久深受疾病折磨。近年一些企業為了開墾土地,大肆砍伐森林,使庫魯巴人賴以生存的資源被摧毀,他們失去了傳統生活方式,也失去工作機會。曾經庫魯巴人擁有自己的土地,如今只剩一小塊的菜園。幾乎所有庫魯巴人都是印度教徒,但他們的印度教是與傳統信仰混合一起,大部分庫魯巴人實際上信奉傳統宗教,只有少數人口是虔誠的印度教徒, 基督徒人口更少,只有約0.5%。

天父,我們要為祈庫魯巴的巫醫禱告,求聖靈讓他們的心柔軟、謙卑,能看見自己何等有限,渴慕認識大有能力的真神,並且願意打開心扉接受救恩。盼望巫醫信主後,能將真正能夠幫助人的真神介紹族人。求神呼召庫魯巴少數基督徒,能勇敢與族人分享福音。奉主名求,阿們。

卡納塔克邦的帕特爾人 Patels in Karnataka
望著兒子登上前往大學城的公共巴士,父親沒有感到開心,反而暗想:「或許這不是一件好事……」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離開家鄉、離開農場,到城市尋找新生活,父親只希望兒子能繼承家族傳統,成為一名農場主。巴士漸漸消失在視線中,父親轉過身,落寞地低著頭,踱步走回農舍,忍不住嘆了一口氣:「等我老了以後,誰會來經營我 的農場呢?我們是帕特爾人,本來就應該屬於這片土地;土地也屬於我們。」「帕特爾」一詞就是「土地」的意思,真正的帕特爾人必須是農民。他們世世代代都是地主和農場主,住在古吉拉特邦(Gujarat)。帕特爾人在村莊中通常擔任村長、管理事務。進入20世紀,越來越多帕特爾人遷移到印度和巴基斯坦各地,甚至移民到西方國家。今天,帕特爾人在全世界以積極努力經商而聞名。

天父,懇求賜給宣教士獨特、有效的宣教方式,好讓他們曉得如何與無論是留在農村,或在外唸書和工作的帕特爾人分享福音。祈禱帕特爾人中有越來越多基督徒,這族群早日能福音化。奉主名求,阿們。

卡納塔克邦的拉吉普特人 Rajputs in Karnataka
「很久以前,曾經有一個武士部落……」夏夜,一對父子在屋 前乘涼,父親為兒子講那耳熟能詳的故事:「他們是一位國王的後代。」父親停頓了一下,滿足地看著兒子入迷地聽著,其實他已經聽這故事許多遍了,還是百聽不厭:「這武士部落統治了印度北方大部分地區,還統治部分巴基斯坦地區,他們是最偉大的族群!曾經他們甚至建立了一個輝煌的王國,這王國就是……」「我知道!是拉吉普塔納王國(Rajputana)!」對這故事很熟悉的兒子搶著回答。父親欣慰地點點頭繼續說:「1949 年,這個王國變成了……」他故意停一下,果然兒子又搶先回答:「是拉賈斯坦邦(Rajasthan)!」 「非常正確!」父親鼓勵地摸摸兒子的頭稱讚他。隨即,兒子發出疑問:「可是,為什麼我們不是住在拉賈斯坦邦呢?」緊接又問:「為什麼我們現在是住在卡納塔克邦呢?」一個似乎簡單的問題,卻有一個非常複雜的答案。拉吉普特人曾經擁有自己的土地和高貴的社會地位,統治印度北方大部分地區,但今天他們卻四散在印度各地。幾百年來,拉吉普特人逐漸離開印度北方,一些人選擇在卡納塔克邦定居。即使在卡納塔克邦,他們依然是高級種姓,並且始終拒絕福音。

天父,懇求憐憫拉吉普特人,使他們的心軟化,願意接受基督的福音。祈禱拉吉普特人在神的面前謙卑下來,看到自己的有限,願意降服在大有能力,從古至今都掌管人類歷史的真神。奉主名求,阿們。

卡納塔克邦的賈特人 Jats in Karnataka
「他們可以走近我,也可以離開我,」村長大聲說出一句人們熟悉的賈特諺語前半句。「但我將永遠前進!」村民異口同聲說出諺語的後半句。村長嚴肅地說:「我們的村莊正在受到威脅,我們害怕嗎?」村民們齊聲回答:「不怕!」村長繼續用宏亮的聲調說:「是的,我們是一位偉大武士的後代,是他建立了我們的村莊。」村長把手中的劍舉到空中,邊揮舞邊說:「我們的村莊是用刀劍建立起來的,因此也要用刀劍來保護它。」村民聽到這番激昂的話,都歡呼起來,紛紛舉高手中的劍,好像他們已大獲全勝 一樣。卡納塔克邦的賈特人是勇敢的武士和勤勞的農民。大部分賈特人住在農村,以農業和畜牧為生活。賈特人信奉多種宗教,包括印度教、伊斯蘭教和錫克教,只有極少數人跟隨基督。聖經已翻譯成賈特人能夠理解的各種方言;互聯網上也有有聲聖經版本;賈特人也可以找到電影耶穌傳。遺憾的是,還有很多賈特人沒有機會接觸這些福音資源,或已經看過了,卻沒有回應神。

天父,祈禱宣教機構能使用適當的福音資源去接近賈特人,求神差派人前往這片等待收獲的土地,讓賈特人知道真正可以倚靠的不是刀劍,而是創造他們、大有能力的真神。但願很多賈特人的生命能和神連上關係,有卡納塔克邦賈特人的教會和團契在這族群中為主作美好見證。奉主名求,阿們。

泰米爾伊耶婆羅門 Tamil Iyer Brahmins
天還未亮,拉克米便揉着惺鬆的雙眼,從溫暖的被窩鑽了出來。她匆匆地洗了澡,便穿上一件9 碼的長裙,頭上包著薄棉毛巾。梳洗完畢的她快步走向廚房,開始為家人準備早飯,一邊瞥了一眼牆上時鐘,快到7點鐘了,她的丈夫馬上就要起床了。丈夫喜歡在早晨喝一杯咖啡,拉克米每天都會為他沖調一杯加奶的濃咖啡。許多在印度卡納塔克邦的伊耶婆羅門女人,已經不再穿9碼的長裙,而是換上時髦的服裝,但拉克米不像她們,她依然穿著傳統服裝;這些女人也越來越多選擇到外面工作,但拉克米卻決定要留在家中照顧家人。當人們問她為什麼要堅持過這種保守的生活方式時,她若有所思地回答:「大概我是懷舊的人吧!」伊耶婆羅門最初是住在鄰近的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因為各種因素,尤其是希望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許多人遷移到卡納塔克邦。

天父,祈禱在卡納塔克邦和泰米爾納德邦有基督徒能把握機會,與伊耶婆 羅門分享福音,將耶穌愛他們、救他們的好消息告訴他們。無論選擇過新 生活或傳統生活的人,讓他們都能在基督裡,生命得到真正的更新,成為新造的 人。奉主名求,阿們。

斯馬塔婆羅門 Smartha Brahmins
「我必須這樣做嗎?」一位斯馬塔婆羅門新娘抱怨:「真是荒謬!為什麼我必須這樣做?」新郎耐心地向美麗的新婚妻子解釋說:「因為我的家人要求你這樣 做。過去所有新娘都是這樣做的,你就忍一忍,好嗎?」斯馬塔婆羅門的新娘在婚後,必須遵守丈夫的家庭所持守的傳統習俗,因為斯馬塔婆羅門屬於正統高尚的種姓,他們必須嚴格遵守各種規定。其中一項,他們是素食者,相信素食可以使他們擁有冷靜、清晰的頭腦。斯馬塔婆羅門喜歡閱讀印度兩大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和「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其中「羅摩衍那」是他們每天必讀的靈修讀物。他們還喜歡朗誦印度教聖人與詩人所創作的頌讚詩。
這個種姓崇拜許多神靈,其中最重要的5位神靈是濕婆(Shiva)、夏克提(Shakti)、毗濕奴(Vishnu)、蘇利耶(Surya)和象頭神(Ganesha)。

天父,我們要為高種姓的斯馬塔婆羅門禱告,求父神幫助他們不因為出身高貴而自視過高,以為可以倚靠傳統和所拜的神靈解決一切問題。聖靈打開他們的心,對現狀不滿足,打從心底要尋求獨一真神,並謙卑地順從聖靈引導,早日遇到救主。奉主名求,阿們。

卡納塔克邦的霍伊薩拉婆羅門 Hoysala Brahmin of Karnataka
霍伊薩拉是婆羅門的一個小族群,他們比較難在自己的族群中找到結婚對象,該怎麼辦呢?就算他們找到了結婚對象,對這個婆羅門小族群來說,還得找到可以為婚禮烹調他們傳統食品的廚師,又要曉得如何依照傳統將食品擺放在特殊形狀的香蕉葉上。此外,還有一件麻煩事,就是必須找到有資格主持婚禮儀式的合適神職人員。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有人建立了一個網站(hoysalakarnataka brahmins.com),讓人們可以透過網站來物色適合結婚對象,包括年齡、身高、職業、國籍、居住地、氏族等。這個網站介紹如此寫:「過去年輕男女必須見面, 與陌生的相親對象交談,這種相親往往是由長輩安排的。今天,你註冊這網站,便可以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不必再被迫接受 不喜歡的相親。」霍伊薩拉婆羅門是我們昨天代禱的斯馬塔婆羅門的一個小族群,他們住在卡納塔克邦,講該邦的官方語言卡納達語(Kannada)。雖然霍伊薩拉人是個小族群,但他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毗奢耶那伽 羅帝國(Vijayanagar Empire)統治的年代(1336-1646)。

天父,懇求你幫助年輕的霍伊薩拉人不只通過互聯網找到人生伴侶,更能找到愛他們的新郎--耶穌基督。求父神興起更多人關心霍伊薩拉人,通過互聯網或其他管道,將福音傳給他們。奉主名求,阿們。

卡納塔克邦的林伽婆羅門 Lyengar Brahmins of Karnataka
蘭扎妮是個林伽女孩,她剛嫁給一個伊耶(Lyer)男孩,兩個族群都屬於婆羅門種姓,只是文化上有一些細小差異,例如繫長裙子的方式、飲食習慣、語言等,但大致上非常相似,因此兩家人都對這 宗婚姻抱著寬容的態度。保守的婆羅門認為,如果要與非婆羅門結婚,對方必須至少是個印度教徒,也要能接受他們家人的習俗,才能獲大家接受。如果對方是非印度教徒,就絕對不許結婚。林伽婆羅門早期住在卡納塔克邦和鄰近各邦。這族群曾經在政治、商業、教育、專業等領域都享有很高威望。近年,越來越多非婆羅門取代了他們的位置,今天他們已不再壟斷政治、教育等領域。林伽婆羅門虔誠地崇拜印度教主神毗濕奴(Vishnu),遵守印度教經文《吠陀經》。有些人至今繼續擔任祭師,負責主持印度教各種神聖儀式。

天父,為著嚴守傳統和氏族的林伽婆羅門禱告,求聖靈催逼他們,使他們感到屬靈饑渴,想要認識印度教以外的神,讓他們的心只有尋見基督,才有滿足、平安。沒有傳道的人,怎能有信道的人?求父神差派人去向林伽婆羅門傳福音。奉主名求,阿們。

卡納塔克邦的阿什塔格拉馬•伊耶人 Ashtagrama Iyers of Karnataka
一位阿什塔格拉馬•伊耶母親高興地告訴她的朋友:「好消息!今年春季瑪塔將要與拉朱結婚了!」雖然拉朱不是阿什塔格拉馬•伊耶人,但他也是來自優秀的婆羅門種姓,對印度教濕婆神(Shiva)非常虔誠,所以瑪塔的家人非常滿意這門婚事。「我要向濕婆神獻上許多貢品,希望能保佑瑪塔的婚姻幸福快樂。」母親掩不住興奮的神情說:「我希望拉朱和瑪塔能舉辦一個包括全部儀式的完美婚禮,尤其要在衣服繫上『聖線』。」她欣慰地說:「昨天我與他們溝通,還好他們都很理解遵守婚禮習俗對我們婆羅門的重要性,也願意配合所有儀式。」婆羅門的婚禮上最美的一幕,是當新郎為新娘祝福時,會如此禱告:「讓新娘在家庭中永遠聽不到悲傷的聲音;讓新娘在生活中永遠不流淚;讓神靈永遠守護著新娘。」阿什塔格拉馬•伊耶人屬於婆羅門種姓,他們在商業領域,尤其是餐飲業取得很 大成就。此外,還有一些人是成功的政治家、電影製作人和作家。許多人移民,或者到國外留學,包括美國和英國,他們在國外還會互相聯繫,並形成自己的社區。

天父,懇求為阿什塔格拉馬•伊耶人打開無數大門,讓他們能從各管道認識基督,接受基督成為個人的救主。祈禱將來在天國,阿什塔格拉馬•伊耶人能與基督一起享用羔羊的筵席。奉主名求,阿們。

卡納塔克邦的卡哈德婆羅門 Karhade Brahmins of Karnataka
赫娜(Hena)是一個年輕的卡哈德婆羅門女人,她正向一位非印度教徒朋友介紹自己的族群:「我的爺爺和幾個朋友決定要修建一座寺院,以便鎮上的居民可以膜拜最重要的杜爾加女神(Arya Durga)。」「在即將建成的寺院內,會擺放杜爾加的雕像,她像太陽一樣照耀我們,也為我們帶來無數 財富。我們相信杜爾加 住在太陽上面,地球所 有的光都來自於她。杜爾加有許多隻手,其中第8隻手上有一串美麗的珠子,她會用那串珠子來祝福我們。」「我們還敬拜夏克提(Shakti),儘管他有女性的外貌,但他是神的力量化身。我為自己是卡哈德婆羅門感到自豪,我祈禱杜爾加每天都祝福我。」印度約有87,000位卡哈德婆羅門, 他們主要講馬拉提語(Marathi)和康卡尼語(Konkani)。這個族群有優秀的工程師,擅長水田耕種與灌溉技術。此外,還有一些人開辦種植園,加工蔞葉的堅果。他們因為婆羅門身份,能夠進入許多商業和專業領域。

天父,卡哈德婆羅門禱告,他們生來擁有尊貴的身份,使他們的生活過得優渥,求神讓這世人看為好的優勢,不成為他們認識真神,得到永生的攔阻。求聖靈開他們的心,能夠明白耶穌才是世界的光,真正能領他們出黑暗入光明。但願這族群蒙神憐憫,能盡快找到救主耶穌。奉主名求,阿們。

卡納塔克邦的尼約基婆羅門 Niyogi Brahmins of Karnataka
在印度教社會中,婆羅門屬於精英的種姓,尼約基婆羅門尤其如此。「尼約基」的意思就是「被任命的祭司」。在所有種姓中,只有婆羅門才能擔任祭司。但今天大部分尼約基人放棄了擔任祭司的傳統職份,轉而從事其他職業,包括從軍。許多尼約基人非常富有,他們在政治、經濟、文學、劇本創作、電影導演、學術、科學、國防等許多領域都具影響力,也有些人是富有的農場主,擁有大量農田。尼約基人將世俗生活與印度教的某些習俗,如瑜伽、冥想、素食等混合一起。許多人在生活中遵守印度教經典《吠陀經》,他們相信印度教徒應當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與神靈建立關係,虔誠膜拜能夠供應他們身心靈所需的神靈。

天父,求你粉碎將尼約基婆羅門與基督的救恩隔絕的障礙,包括世人羨慕的身份地位和優渥的生活,讓他們能認識獨一永活的真神,並渴望按神心意生活。祈禱聖靈開啟尼約基人的心,讓他們願意向三一神敞開心扉。奉主名求,阿們。

斯里韋什納瓦婆羅門 Srivaishnava Brahmin
卡羅(Carol)用最快的速度記錄教授所講關於斯里韋什納瓦婆羅門人的講解。 「斯里韋什納瓦是崇拜毗濕奴(Vishnu)的印度教徒通用名稱。毗濕奴是印度教3位主神之一,負責保護 宇宙萬物。斯里韋什納瓦人堅信自己可以像熟知一位朋友那樣,熟知毗濕奴。」教授繼續解說:「斯里韋什納瓦婆羅門被認為是精神已獲解脫的人,他們相信自己就像上帝一樣具有最高品格。」此時卡羅暫停記錄,舉起手問教授:「你是說,一個斯里韋什納瓦婆羅門可以成為自己的上帝?」教授點了點頭說:「完全正確!」

天父,祈禱斯里韋什納瓦婆羅門能夠明白只有耶穌基督才是耶穌「道路、真理和生命」,若不藉著耶穌,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祈禱這族群父渴望熟知基督,與祂建立親密關係,從此拋棄所有虛假神靈。奉主名求,阿們。

圖魯瓦婆羅門 Tuluva Brahmins
基什努(Jishnu)打開網路瀏覽器準備查詢資料撰寫論文。教授要求他寫一篇關於家族遺產的論文。他在瀏覽器中輸入「圖魯瓦婆羅門」,找到一篇文章Grama Paddhati,清楚講述圖魯瓦婆羅 門的起源。基什努出生於美國,他對自己的祖先 所知甚少。當他第一次閱讀祖先的傳奇故事,心中湧出一股愛國的情懷,仿佛要膨脹出來。基什努注意到文章的結尾有一個讀者評論:「這篇文章以及歷史文獻清楚地表明,婆羅門最初是外來者,他們在別人的土地上定居下來,剝奪當地土著的權利。即使在今天,婆羅門這個祭司種姓依然需要對印度面臨的大部分問題負責!現在,是時候要將這毫無用處的種姓連根拔起了。」婆羅門是毫無用處的種姓?基什努讀到這裡,不禁心跳加速。誰給這個匿名讀者權力去詆毀連歷史學家都不知道、不理解的古老文化?基什努的心情非常沈重,他在構想要如何回應該讀者的評論。

天父,禱告圖魯瓦婆羅門能渴望知道人類的起源,打從內心想要認識創造人類的造物主。讓他們有機會聽到福音,從耶穌基督而不是從歷史成就中,找到希望與身份。奉主名求,阿們。

薩克拉普里婆羅門 Saklapuri Brahmin
在卡納塔克邦一條擁擠街道的一側,有一幢桔黃色樓房,底層是一間阿育吠陀診所(Ayurvedic,印度的古老醫療體系)。一位薩克拉普里婆羅門醫生坐在診所櫃臺後的高椅上,他身穿白色棉布襯衫,臉上流露有點興味索然的表情。從早上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病患上門,百般無聊的他隨手從書架取出一本書,拍掉上面的灰塵,準備隨便翻閱一下。「啊!這是我一直在找的書呢!」他驚喜地喃喃自語。醫生邊翻書,邊拿出幾個裝了各種草藥的玻璃瓶,用茶匙取出一些草藥,混合在一個碗中,照書的介紹將草藥搗碎,這藥對某些病是有效的。當他正入神調製草藥時,聽見一位年老的病患喊:「醫生!」只見他正一瘸一拐地走進診所說:「醫生,我的膝蓋受傷 了,傷得很厲害。」醫生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對他說:「跟我來,我幫你看看。」隨後便領著老病患穿過昏暗的走廊,走進一間髒亂的治療室,一股難聞的陳腐草藥味撲鼻而至。不少薩克拉普里婆羅門是阿育吠陀醫生,這種古老的醫療在7000年前就已 有文獻記載,可以說是現存最早的醫療系統。Ayurveda是阿育(ayus)和吠陀(veda)兩個字根的組合,前者指生命,後者指智慧。阿育吠陀的治療包括草藥、精油、瑜珈和按摩等。此外,也會要求病人改變飲食習慣或生活方式。

天父,但願許多薩克拉普里婆羅門能認識最偉大的醫生耶穌基督,身心靈都得醫治。求父神差派人用適合的方法向薩克拉普里婆羅門傳福音,求聖靈感動他們願意讓耶穌基督成為他們生活的中心。奉主名求,阿們。

馬德瓦婆羅門 Madhva Brahmin
在一個小房間,許多人正忙碌地把家具挪開,將空間騰出來,好舉行其中一項婚禮儀式。房間另一端擠滿了不常見面的遠方親戚和朋友,在等待儀式開始之際,大家忙著彼此寒暄。房間佈置好以後,一個神情略顯緊張的年輕女孩被牽進來,坐在房中央的矮凳上。她的伯母清了清嗓子,正式宣布:「『南迪儀式』(Naandi)現在開始!」隨即拿起一個銀碗,裡面裝的是黃姜和椰油調製的混合物,伯母用勺子取出一點塗抹在女孩臉上,其他人也陸續做同樣的動作。較年輕的賓客都是女孩的表兄弟姐妹及朋友,他們會一邊塗抹一邊與女孩開玩笑;長輩們則會向女孩獻上自己的祝福。馬德瓦婆羅門的婚禮通常會持續 3天,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南迪儀式」。一般婚禮儀式會在寺院大廳或禮堂舉行。婚禮時間需根據一對新人的星相慎重地決定,免得這對新人遭受惡運。婚禮第二天,新郎還要在家中設宴。宴會開始前由祭司主持印度教儀式。馬德瓦 婆羅門在平 常日子裡,也會舉行各種宗教儀式,這些儀 式涉及日常生活的各個 方面。

天父,但願對宗教高度虔誠的馬德瓦婆羅門,能認識帶給他們永生的獨一真神。求神讓他們身邊有基督徒為主作美好的見證,吸引他們願意尋求這位慈愛的神。奉主名求,阿們。

幫助感染愛滋病的女人 Helping Women With AIDS
極度虛弱的拉瑪暈倒在大街上。當她醒過來時,已經被人送進醫院了。拉瑪是一個愛滋病患,丈夫因為長期嫖妓而死於這種疾病,不幸也將病傳染給自己的妻子與兩個孩子。
拉瑪出院那天,一個滿臉笑容的女人走過來問她:「你是否願意工作?」拉瑪迫不及待地回答:「當然願意……」但她神色黯然地說:「可是誰願意雇用愛滋病患呢?而且我還是個文盲,什麼都不會。」
「我們願意。」那女人用鼓勵的眼神望著她。
女人將拉瑪帶到一間簡陋的屋子,裡面有許多一邊工作,一邊嘰嘰喳喳交談的女人,她們有些用布料製作洋娃娃的裙子;有些製作手工賀卡;還有人用橄欖木製作時尚的飾物。
這是一對夫婦在印度開始的救助工作,稱為「緯度計劃」(Latitudes),專門幫助感染愛滋病的孤兒寡婦,使他們能夠有工作養活自己,不至於孤獨地死在某個地方。注:Latitudes詳情可瀏覽網站: vimeo.com/92787668

天父,從舊約到新約,你的心意很清楚,就是要屬神的人去照顧孤兒寡婦。懇求差派更多有憐憫心腸的信徒去幫助印度最無助、最絕望的人。祈禱這些女人堅強地活下來,能夠熱心事奉主,生命充滿盼望和喜樂。奉主名求, 阿們。

為婆羅門寫的書 Books for Brahmins
世界各地的宣教士在各地區接觸未得族群時,發現一個共同點,就是最願意接受福音的人往往是貧窮的人。在印度的達利人(Dalit,也就是賤民)一直是聽到福音以後,最積極回應的群體。
與此相反,最難接近、最不願意接受福音的群體,是那些在社會上有地位、受良好教育、富有、成功的人。在印度教種姓制度中,婆羅門擁有最高的社會地位,他們一直控制著印度南部最少聽到福音、精神最貧瘠的卡納塔克邦。富有、高貴的群體往往認為自己不需要任何改變。
如何接近這些群體呢?他們一般受過良好教育,比較會珍惜書籍,因此最近有一位印度基督徒專門為婆羅門出版了一本書——《今天的救贖》(Salvation Today)。

天父,有錢人要進天國比駱駝穿針還要困難,但福音本是神的大能,在神沒有難成的事,求神憐憫婆羅門,使他們能夠謙卑接受能救主。祈禱宣教士和信徒能找到符合當地文化傳統、富創意的方法,引領更多婆羅門認識基督。奉主名求,阿們。

巴希爾•帕爾 Bashir Pal
目前有多少基督教事工正在接觸印度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答案是:不多。不過有一位不能公開名字的宣教士記錄了他的教會正接觸這兩大群體,並且已有穆斯林歸主了!
歸主的穆斯林不能公開聚會,因為害怕激進的穆斯林迫害他們。星期五是穆斯林到清真寺禮拜的日子,這些歸主的穆斯林便用同一天在家中敬拜神,漸漸形成秘密的家庭教會。最近,有一位伊瑪目(Imam,伊斯蘭宗教領袖)向一位基督徒承認:「我對自己、家人和那500個歸主的穆斯林做了錯事,因為我曾迫害過他們。」 那些曾經迫害穆斯林背景信徒的人,現在開始有興趣認識耶穌基督了。
接近印度教徒又需要不同的策略。印度教背景的信徒不是在星期五,而是在星期日崇拜。最近,來自鄰近村莊的200個男人、女人和孩子都聚集一起敬拜神。因為人太多,地方不夠大,有些人甚至站在門外敬拜。有神蹟奇事隨著他們,神醫治他們,讓他們擺脫魔鬼。消息傳開,有更多人在星期日前來敬拜神。
一位基督教研究者提供的文獻顯示,基督教在迫害中發展壯大,一邊是迫害;另一邊是奇蹟,兩者總是在一起。

祈禱神保護開始敬拜耶穌的穆斯林背景信徒。祈禱他們更加強大,在迫害甚至死亡威脅中,勇敢為主作見證。祈禱神將恩典賜予剛歸主的印度教背景信徒,讓他們的屬靈生命不斷成長。奉主名求,阿們。

行動與禱告運動 ACTS Prayer Movement
神的大使命能否在我們這一代實現?這是「行動與禱告運動」提出的問題。APM是一個位於科羅拉多州的科羅拉多斯普林斯(Colorado Springs)的禱告運動,與當地另一個組織「逐家歸主」(Every Home for Christ)緊密配搭。
2013至2014年期間,APM在穆斯林、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占人口多數的地區設立了7個 宣教站。2014年,APM完成了超過40,000小時的禱告,希望帶來巨大的屬靈轉化。
目前APM在全世界有100多位全職事奉人員,他們努力服侍,希望在這一代能實現 全球福音化的目標。
APM與威爾德學院(Wilder Institute)聯辦夏季領袖培訓課程,裝備學員以禱告和敬拜方式接觸校園和世界各地許多未得之民。
APM的2015年目標,是差派宣教小組前往黑海周圍的城市,接觸那裡的未得族 群。APM希望在10/40之窗地區幾個城市開始禱告與宣教中心。APM還打算建立一個資源平臺,為目前正在未得之民中服侍的宣教士提供支緩。APM相信神的大使命可以在我們這一代人實現。你相信嗎?

祈禱APM成功地讓信徒明白禱告的重要性,明白禱告是實現全球範圍有效福音化的重要基礎。祈禱APM成功地接觸 10 / 40地區的未得族群。奉主名求,阿們。

請為住在印度卡納塔克邦的未得之民,以及在當地服侍各種需要的基督教機構和宣教士們禱告。 
這一天,請按聖靈感動,寫下你為住在印度卡納塔克邦的未得之民,以及在當地服侍各種需要的基督教機構和宣教士們禱告。親愛的天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奉主名求,阿們。
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啟 21:4

承蒙 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 惠允刊載,特此致謝。
(來源:http://www.missionpathway.org/未得之民 2017年五月卡納塔克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