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6-10-26發佈


屬靈恩賜與五重職事
來源:國度復興報 2014.04.29

現任靈糧神學院專任教師朱柬牧師,於日前在香港一個教牧同工分享會上,講論對屬靈恩賜及五重職事的看法。

屬靈恩賜

關於屬靈恩賜,朱牧師指出,聖經上較詳細記載有兩處經文。羅馬書十二章3-8節記載的七種恩賜比較是與「天賦才幹」對應,而哥林多前書十二章8-11節的九種恩賜則較「超自然」。不論是前者或後者,其實都同樣重要,教會都應該看重。但要留意的是,超自然的恩賜,如說預言、醫治和行異能等,邪靈其實可以仿冒,所以要小心分辨,若對方說出咒詛的話或不承認耶穌是主,就知道不是出於聖靈。

得著超自然恩賜

朱牧師說,屬靈恩賜中的超自然恩賜,若要得著的話,首先要有渴慕的心,接著就是要「出於愛心,要為了別人得益處」。除了動機要純淨,更要多花時間親近主,常常追求聖靈充滿、操練方言及禁食,還要大量讀聖經。他舉出多個例子,證明很多牧者和屬靈偉人都是在長時間親近主後,在一次與神相遇的經歷中得著恩賜。朱牧師強調追求屬靈恩賜一定不可以為了利己,而得著恩賜的人也要活出聖潔生命,否則服事會失去恩膏。

成熟的生命

很多人追求大的恩賜,但朱牧師認為恩賜的重點不在於大小,而是成熟與否。對於一些啟示性的恩賜(例如說預言及翻方言等),追求成熟就要移除摻雜,即是在神裡面處理自己的想法、不屬神的過往經驗、錯誤的神學觀、心靈創傷及與邪靈的連繫等。對於追求能力性的恩賜(例如醫病、趕鬼及行異能等),要求就更高了,追求者要多花時間禁食禱告,過分別為聖的生活,還要有迫切的代禱。他指出能力性的恩賜要求較高,得到的人生命一定要很成熟,所以暫時仍然少見,但他相信隨著末後越來越近,人預備好的時候,恩賜就會更多的彰顯。他強調代禱會帶來能力,就如庫爾曼每次聚會前都會迫切禱告兩三小時,她能摸著神愛人的心,所以服事就帶著很大的能力。

恩賜組合

關於服事的果效,朱牧師提出了「恩賜組合」這個概念。他認為基督徒身上很可能有兩種以上的恩賜,這些恩賜組合起來,會帶來更多的果效。例如一個信徒有憐憫這個天賦才幹,加上醫病及辨別諸靈的恩賜,他前去做醫院探訪,就會很有果效。

五重職事

朱牧師認為「五重職事」這個概念,最早源於1948年的「春雨復興運動」。當時在加拿大中西部的沙崙聖經學院,聖靈降臨在某一次聚會裡,有人被聖靈感動對另一位肢體說:「主要設立你為使徒……。」當時教會界很少有人說預言,也沒使用「使徒」來稱呼人。於是領袖們查考聖經,發現在聖經裡面,「使徒」這個名稱出現了20多次;「先知」出現了十多次;「傳福音的」的有三次;「教師」這個字有十多次;而「牧師」卻只有一次。他們發現當時的教會體制和初代教會的運作方式有很大差異,也懷疑可能是當時教會失去初代教會的爆炸力的原因之一,所以便開始探索「五重職事」。

「五重職事」的主要聖經根據在以弗所書四章1-16節。朱牧師認為,那裡提到的是教會實際運作的原則,首先強調的是「合一」,之後在11-12節提到「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五個職事。

職事有恩賜配合

朱牧師說,每一種職事都會有幾種恩賜去配合,例如傳福音的,可以配備醫病和信心的恩賜,職事有了恩賜就能好好發揮作用。另外,神僕的職份在一生中亦會出現轉變,例如保羅一開始是傳福音的,後來就成了先知及教師,最後成為了使徒。有時候,不止職份轉變,也可以是擴展,就如保羅成為使徒後,仍然會傳福音、做先知及教師。

偏好與弱點

朱牧師發現,五重職事的人各有自己的偏好,「使徒喜歡跟領袖在一起,先知喜歡跟神在一起,傳福音的喜歡跟未信者或慕道友在一起,牧師喜歡跟弟兄姊妹在一起,教師則喜歡跟書在一起。」

而五重職事的人也各自有弱點,「使徒傾向過份掌控,先知傾向神秘而忽略了理性和常識,傳福音的會容易誇大事實,牧師會容易包容過度而不敢糾正,亦缺乏判斷力,教師就會容易過份咬文嚼字,批評別人及沒有同理心。」根據多年經驗,朱牧師總結出「五重職事各有自己的特質和偏好,要一起配搭得合宜,需要很深的捨己、包容和彼此相愛」。

在近代教會發展史上,他發現很多成熟職事的人都會創辦自己的事工,特別是使徒和先知,因為這兩種職事的人比較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事工機構當然有它的好處,但神的心意同時也是不同職份的神僕可配搭在一起,共同建造合神心意的榮耀教會。

五重職事在教會

在教會裡,使徒能擔任主任牧師通常是最好的情況,而先知就負責提點及與使徒配搭,傳福音的負責佈道工作,教師負責裝備,牧師負責輔導、牧養及關顧。但教會不止五重職事,還有行政管理團隊、醫治釋放團隊、敬拜讚美團隊、代禱爭戰及啓示性團隊等。

朱牧師表示,不要以為五重職事只限於靈恩教會才有,神照祂的原則作事,但凡是健康成長的教會,基本上都是因為教會內有五重職事在發揮,只是沒有很清晰地指明出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