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6-10-20發佈


宣教士帶頭 為福音穿針引線
台中旌旗教會副主任牧師 黃以文牧師
轉載自 Asia for JESUS 2014-06-24

談起宣教,好像是在談一件超級偉大的事情。我們腦中閃出的影像,是一個宣教士離鄉背井,遠渡重洋,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學習新語言,努力安頓生活,結交新朋友,找機會將福音講出來。他在陌生的國度,必須自己面對孤獨,自己處理生活困境,自己打點生活大小事。幸運的,可以靠著網際網路與家鄉聯絡,報告自己的現況,取得短暫的慰藉。有些地區,則沒有這樣的便利。對單身的宣教士來說,感情婚姻是一個不敢想也不敢求的黑色盒子。同樣的感情與婚姻,對已經有固定對象,或已經有家室的宣教來說,更是一個阻擋他成為宣教士的最大阻礙。這樣劬勞幾年以後,宣教士告老返鄉,舊時記憶已經面目全非。時空變異,人事不再,又是一個新的挑戰。有的差傳機構有安老計畫讓宣教士度過餘生,沒有這個福利的宣教士,則必須試圖在家人朋友之間,拼拼湊湊的過老年的日子。

我所描述的,是你對宣教士的印象嗎?
這個印象是否使得你對於參與宣教事工,成為宣教士裹足不前?
這個印象是正確的嗎?
宣教到底是什麼?
到底誰適合成為宣教士?
要成為宣教士,又需要作什麼樣的預備?

隨著世界村的漸漸成形,科技發達,城鄉差異漸漸縮小,宣教士的總總條件當然比幾時年前好了很多。但是宣教背後,還是有許多的重要事情需要考慮。

1. 宣教事工需要堅持宣教主題

關於『宣教』,我們需要問的最重要的問題是:『宣教,到底宣的是什麼?』。從歷史來看,歷代宣教事工使用各種不一樣的工具來載送『福音』這個不變的宣教主題。從歷史來看,醫療服務、兒童照顧、教育、社福、資源分享、物資發送,以致於人權爭取、政治參與等等都曾經是宣教的策略。在台灣,我們看到了宣教士用醫療服務作為宣教工具,建立了現代西醫醫院的系統。有些宣教士用教育作為宣教平台,促進了台灣教育制度的發展。有的教會與宣教機構,則用社會服務(兒童教育,老人福利,弱勢關懷,物資發放等等)來架構宣教的管道。在最近幾年來,我們也看到了『天國尋寶獵人』的活動,出現在街頭上。

只要中心主題抓準了,這些都是可用的策略。宣教的中心主題,根據保羅的說法,應是是:『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林前 2:2)。所有的宣教的活動,都應該指向這個主題的宣告。宣教可以藉著社會福利來建立平台,但是宣教不只是社會福利。資源發放,醫療服務,也都祇是載具,上面運載的『福音』才是宣教的核心。

宣教的中心主題,根據保羅的說法,應是:『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林前 2:2)

2. 宣教事工人人可以參與

前面描述的宣教士的狀況,使人誤以為,宣教是一群特殊的人所做的特殊的事情。我一直也都這麼想,直到最近幾年,親身浸泡在旌旗教會的宣教浪潮之中,我才重新思考。對於『什麼人可以去宣教?』我得到的答案是:『任何人』!問題不是『誰?』,問題應該是:『去作什麼?』

讓我以旌旗教會2010年10月開始的柬普寨吳哥窟醫療宣教團為例,稍作解釋。2010年10月我第一次到達吳哥枯探勘,之後我決定以醫療服務為宣教的工具。幾個月以後,第1梯次派出了包括兩個醫師,一個牙醫師的20人團隊,以醫療服務做為平台,對沒有醫療資源的村落提供牙科與內外科診療及給藥服務。兩個月以後的第2梯次,開始有部分人力為村民作權能服事禱告,神蹟奇事開始發生,兒童主日學也開始活動起來。村民候診的時候,草地上開始有兒童的歌聲與歡笑聲傳出來。接著有美髮專業的姊妹加入團隊,『美髮福音站』就出現了。美髮服務時,發現孩童許多人有頭蝨,下一梯次就出現了『除蝨福音站』。宣教士從台灣帶去殺蝨藥與細縫髮梳,仔細的為孩子梳頭,抓頭蝨,洗頭,施藥。另有一群人,帶著指甲剪,仔細的為孩子照理滿是污垢的指甲。另一頭,有人召聚居民,教導口腔衛生,並且贈送牙刷。這一頭,對著候診的民眾,則有佈道會,傳講耶穌的故事,並且邀請決志信主。還有從台灣集結過來的二手衣物,也在另外一個角落發送。

當有人問起:『誰可以參加宣教?參加宣教需要什麼恩賜?』,我的答案是:『只到會剪指甲,會帶人禱告,就可以了!』

3. 宣教事工需要明確的策略

2005年開始,我在彰化基督教醫院擔任醫療短宣隊的組織與派遣工作。那些團隊,是以醫療為主軸,宣教為附屬。幾年下來,我發現策略上有些遺憾,因為福音並沒有很清楚的被傳揚出去。醫療服務,或其他性質的服務,都能夠引來該地區居民的注意與集結,然而,醫療或是其他服務都是短暫的,需要在居民集結領用服務的時候,很清楚的傳講福音,這樣的集結才有永恆的效益。累積幾年的經驗之後,我發現,所有服務,若不是為了裝載福音,終歸都是草木禾偕。因此當旌旗教會開始醫療宣教工作時,就擬出『以植堂為目標,以福音為中心』的宣教策略。

宣教策略,應該以建立教會為最終目標。因為惟有被建造起來,人才能被建造起來,事工才能永續,生命才能繼續被建造。

宣教策略,應該以建立教會為最終目標。因為惟有被建造起來,人才能被建造起來,事工才能永續,生命才能繼續被建造。一開始先連結當地教會一起拓荒,接著派出短宣,以醫療,物資等服務,或者加上青年人的體驗活動,建立起宣教平台。接著送出長期宣教人員,建立小組,建造當地基督徒,建立當地教會。再以當地教會為基地,往其他地區拓展。

4. 宣教事工需要教會強力的後勤支援

宣教士最不願意見到的情境是孤立無後援。教會對於宣教的支援是絕對必須的。換句話說,如果教會不支持宣教,宣教士將沒有路走。每一個宣教士的背後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後援支援。生活與物資的支援是基本的。情感與關懷的支持是不可少的,最重要的,禱告與異象的同心,絕對是宣教士在前線存活下去的最重要因素。以前的『宣教士出門,不再回頭』的悲情場面,使得許多對於宣教有一點點動機的人都裹足不前。其實,宣教沒有那麼悲情,宣教可以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是一件在個人生命中的極大祝福。我可以大膽的說,宣教其實不是什麼太偉大的事情,只要注意安全,『殉道』的機會其實不多了!在現在的世界,宣教是幾乎每個人都可以作的事情。教會要扮演一個極重要的『爸媽』的角色,宣教士被呼召的時候成全他,出發的時候鼓勵他,在第一線工作的時候支援他,而他累了,受傷了,老了的時候,對他說:『辛苦了,歡迎回來!』。

5. 宣教事工需要作長遠的預備

我前面說:『所有人都可以作宣教士』,我應該說清楚:『所有人在經過適當的預備後,都可以當宣教士。』宣教是令人興奮的,宣教士每人都可以擔任的,但是宣教卻需要作長遠的預備。

首先,在語言上面需要有預備。同文同種的華人世界之外,跨文化的宣教活動中,語言是不可少的。基本的英文,是一定要有的工具。不論在旅行途中,到了當地的適應,交友,與政府打交道,英文都是基本的工具。時間久了,若能夠學習當地語言,那就更好。

其次,要開始學習生活的簡單。這個在台灣的環境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太習慣街口有便利商店的生活方式了,也太習慣於要什麼有什麼的優渥裡面。食,衣,住,行各方面,都要開始學習過簡單的生活。許多短宣隊員回來的感想,都是:『我們在台灣,活得太優渥了!』

最重要的,與神的關係一定要建立得很好。宣教的目的,是要領人與神有關係,帶人到神面前來。宣教士自己需要與神有良好的關係!旌旗教會有位弟兄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耶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到了宣教地,只有耶穌可以靠,宣教士需要在家裡就建立起堅強的人神關係。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耶穌!』到了宣教地,只有耶穌可以靠,宣教士需要在家裡就建立起堅強的人神關係。

結語

耶穌說,在他再臨之前,福音要傳遍天下。這樣看來,宣教是促使耶穌再臨的活動。宣教,像是帶著線的針尖,領頭穿透到沒人去過的地方。針的後面需要有線跟隨,這個穿刺的動作才有意義。宣教士的背後,要有教會植堂與培育的配套跟隨。而宣教士的前面,針尖未到之前,神卻已經先到!

鼓勵你,找到機會,參與宣教。從短期開始體驗,讓神喚醒你裡面的宣教熱情。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青年誌 第15期P.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