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1-09-01發佈

未得之民˙2011年九月達爾富爾

渴望樂園,渴望家的達爾富爾 Darfur: Longing for Eden, Longing for Home

作者:在達爾富爾的一位同工

「如果你去過傑貝爾馬拉(Jebel Marra),你會不想回家。」達爾富爾人經常引用一首蘇丹流行歌曲中的一句歌詞。傑貝爾馬拉有結滿果實的芒果樹和橘子樹,有壯觀的瀑布,有翡翠般的綠葉。可惜的是,最近當地人為了躱避過去七年來的戰火,已經逃離那裡。傑貝爾馬拉目前已經成為叛軍的戰略要塞,成為政府軍的攻擊目標;但對達爾富爾人來說,那裡仍然是世外桃源的象徵。達爾富爾位於蘇丹西部,是三個州的統稱,即北達爾富爾、西達爾富爾和南達爾富爾。人口約六百多萬,面積相當於西班牙,與利比亞、乍得和中非共和國接壤。信奉伊斯蘭的阿拉伯人多居住北面,信奉基督教的黑人原住民住在南邊。達爾富爾屬於半乾旱、多沙、多石山區,有灌木,還有季節性河流,當地最著名的東西是能夠為人們遮陽避雨的大樹。少數達爾富爾人居住在三個州的首府(埃爾法謝爾、蓋奈納、尼亞拉)以及一些中等規模的城鎮中,大部分人居住在當地村莊中,每個村莊有一百到二千人。達爾富爾人種植小米,作為日常糧食,此外還種植芝麻、花生和煙草,用作交易。女人們長年累月從遠處的水井中挑水回家,男人們則在田地裡耕種、收穫各種農作物。全家人每周去一次集市,購買或出售肥皂、木炭和農產品,在磨坊中磨碎穀物,打聽各種各樣的消息。每天晚上,一家人聽收音機,唱歌,講故事,觀看流星等。

 

達爾富爾簡史

十六世紀,達爾富爾曾是一個獨立的伊斯蘭教蘇丹國,統治者是非洲的富爾部落。這個小國從興旺的奴隸貿易中獲得巨大財富。1875年埃及征服蘇丹之前,這個小國並不是蘇丹的一部分,1917年受英國管治時併入蘇丹版圖內。由於距離首都喀土穆非常遙遠,無論是英國殖民時代,還是蘇丹1956年獨立之後,達爾富爾始終沒有獲得足夠的資源。蘇丹人說,蘇丹政府對國內各州有一個非正式分類,其中一部分是「受到優待」的州,另一部分是「邊緣化」的州。達爾富爾一直是邊緣化的州。 達爾富爾最初是非洲農耕部落的家園,這些部落有不同的語言。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放養家畜的阿拉伯遊牧部落也居住在達爾富爾。1980年代的嚴重饑荒導致兩大族群之間發生土地糾紛,最終導致部落戰爭。 達爾富爾目前的戰爭不同于蘇丹南北內戰。蘇丹北方的煽動者無法將達爾富爾戰爭稱作穆斯林聖戰,因為達爾富爾人既不是萬物有靈教徒,也不是基督徒,而是穆斯林。富爾部落和紮咖瓦部落有自己的非洲語言與傳統,一向抗拒蘇丹政府的阿拉伯化政策。2001年7月,這兩大部落對著《古蘭經》發誓,要反抗蘇丹政府軍的進攻,保衛他們的村莊。在隨後的兩年裡,兩大部落成功襲擊了當地的警察局和駐軍,襲擊埃爾法謝爾機場事件,使他們的反叛活動達到高潮。在這次機場襲擊中,他們摧毀了七架安東諾夫轟炸機和武裝直升飛機,擊斃了75名政府軍士兵。由於蘇丹政府軍從未遇到過這樣的襲擊,蘇丹政府決定動員達爾富爾的阿拉伯遊牧部落,詹賈威德人,作為自己的軍事代理人。蘇丹政府為詹賈威德人提供武器、後勤供應和薪金,讓他們有計劃地掠奪並焚燒兩大部落的村莊,以及有可能威脅蘇丹政府的其他非洲部落的村莊。

 

達爾富爾的衝突

2004年春季,十萬難民在詹賈威德人的追殺下,逃往乍得,國際社會開始意識到當地出事了。隨後上演了一場兩幕鬧劇,其中一幕是蘇丹政府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同意非洲聯盟在達爾富爾部署七千人的維和部隊,另一幕是蘇丹政府繼續支援阿拉伯武裝人員屠殺、驅趕達爾富爾人,同時暗中阻撓聯合國維和部隊的進入。 達爾富爾衝突的直接結果是約三十萬人死亡,二百七十萬人逃往乍得和達爾富爾其他地區的難民營中。難民營有大有小,難民人數從一萬五千人到十三萬人不等。各種國際非政府組織為難民營提供服務。 2009年3月,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ICC)宣佈,蘇丹總統奧馬爾‧埃爾-巴希爾(Omar El-Bashir)犯有戰爭罪和反人道罪。2010年7月,ICC又宣佈他犯有種族滅絕罪。就在 ICC 2009年3月宣佈的那一天,蘇丹政府驅逐了十名持批評立場的人道主義救援人員,自始非政府組織無法再為難民營提供醫療、衛生、飲水等方面的服務。 多輪和平談判導致反叛組織分裂,一些派別出於金錢和權力的目的,同意與政府和解,而大部分重要派別拒絕和解,除非他們的要求得到滿足。對國際社會來說,談判期間的停火決定充滿希望,但對達爾富爾的人們來說,談判可能意味著新一輪戰爭的開始。

 

達爾富爾人的宗教生活

大部分達爾富爾人是虔誠的穆斯林,每天在城鎮的市場上或者村莊的大樹下集體祈禱。在齋月期間,達爾富爾人白天齋戒,但仍然在田地裡勞動。大部分達爾富爾人是蘇菲派穆斯林。在城市中,孩子們白天通過清真寺的揚聲器,吟唱真主的名字,直到夜晚。此外,人們用五顔六色的帳篷、糖果和自行車上的彩帶來慶祝先知穆罕默德的生日。大部分村莊沒有小學,村民將孩子送往最近的古蘭經學校,教師幫助孩子記住《古蘭經》的經文。那些不懂阿拉伯語的孩子們根本不知道他們背誦的是什麼。 達爾富爾人,尤其是村莊中的達爾富爾人,表面上是穆斯林,但實際上信奉世俗伊斯蘭教,例如他們配搭護身符,保佑他們免得疾病。嬰兒的第一個珍貴禮物是一個正方形皮革護身符,用黑線系在脖子上。對村民來說,家畜是最重要的財產,因此連一些家畜也佩戴護身符。男人們在胳膊上方系上一條類似手鐲的帶狀護身符,而反叛部隊的士兵們則在彈藥帶上系上幾百條護身符。傳統的宗教首領在當地社區中具有重要作用,他們負責為病人舉行治療儀式,例如用灰燼組成《古蘭經》的經文,然後將灰燼放入杯中,與水混合,讓病人喝下,然後吟誦「以真主的名義」99遍,每吟誦一遍,就向病人吐一口吐沫。 聯合國工作人員和非政府組織開啟了達爾富爾的大門,許多外來者是基督徒。非洲人、西方人、亞洲人、南方和努巴山區的蘇丹人正在積極地為達爾富爾的和平而祈禱,為與當地人分享信仰而祈禱。

 

我們應當如何祈禱?

達爾富爾人感覺自己長時間被忽視、被遺棄,他們渴望獲得任何形式的關注,包括發展計劃、教育計劃和宣教計劃的關注。當達爾富爾人看到電影《耶穌傳》或者聽到《登山寶訓》時,他們往往敞開心扉,對福音作出回應。一位逃離戰火的女士在聽到耶穌的故事之後這樣說:「我相信在耶穌身上可以找到仁慈,耶穌帶領他的信徒,離開溫暖的陽光,來到陰冷的樹蔭下,幫助我們。」

 

●達爾富爾人每天都面臨食物缺乏、疾病、衝突和漠視,祈禱他們跟隨耶穌,走進寬恕與生命的仁慈樹蔭下。

●求神讓基督徒知道如何向達爾富爾穆斯林見證耶穌。求神將恩典與智慧賜予在陌生國家中工作的信徒。

●祈禱蘇丹領導人和叛軍首領能夠真正悔悟和謙卑,祈禱他們成為人民的聰明僕人,願意為真正的和平而談判。

●祈禱加害者與受害者互相寬恕,互相和解。

●祈禱福音像「好叫主的道理快快行開,得著榮耀」(帖後3:1》所說的那樣,迅速傳播,人們紛紛讚美耶穌。祈禱通過故事、寓言、作證、夢境、奇蹟、聖經與福音錄音帶的分發,讓福音在達爾富爾各地播下種子。

●求聖靈復興在達爾富爾目前依然活躍的教會。祈禱當地教會獲得能力,繼續禱告,彰顯神的國度,並培訓信徒。

●為一些外國基督徒和國民祈禱,他們正在設法獲得蘇丹政府的同意,准許他們的非政府組織在當地開展計劃。祈禱在他們服務的社區中出現屬靈復興。

●祈禱達爾富爾的初信者在社區中受到裝備,知道如何以符合當地文化的適當方式跟隨耶穌。祈禱初信者的妻子與孩子也信奉耶穌,靈命不斷成長。

 

厄爾和海倫娜‧迪克斯 Earl Dix Helena Dix

厄爾原本並沒有想到要做宣教士。他只想像父親那樣,養牛為生。但他非常想瞭解神與神的真理,所以在24歲時,他決定去聖經學校學習。厄爾前往穆迪聖經學院時,他在銀行中積了一些錢用來交學費。1929年10月,經濟危機爆發,股票市場崩潰,厄爾發現銀行根本沒有錢,無法為他兌現交納學費的支票。厄爾只好為學院擦洗地板,掙錢養活自己。就在這時,厄爾遇到了同學比爾‧普拉特(Bill Pratt),一位非洲內地會的宣教士候選人。一天,兩人正在擦洗一間辦公室的地板,牆上有一幅非洲村莊的圖畫。厄爾無意間看到這幅圖畫,說:「也許有一天,我將去非洲,去看看這樣的村莊。」厄爾當時暗想,去非洲旅遊也許非常有趣。但比爾誤解了厄爾的意圖,以為神要召喚厄爾,於是建議厄爾說:「你應當去找蓋洛德先生(Gaylord),他是非洲內地會(AIM)芝加哥分會的主席。」厄爾原本想忘掉比爾的建議,但比爾的這句話始終回蕩在腦海中。為了讓自己的頭腦平靜下來,厄爾決定前往AIM辦事處,目的僅僅是詢問一些資訊,但秘書卻安排他會見蓋洛德先生。厄爾來到AIM辦事處之後,秘書請他去蓋洛德先生的辦公室。讓厄爾感到吃驚的是,辦公室裡已經有幾個人了。AIM辦事處明顯搞錯了,他們將厄爾當作了一名宣教士候選人。厄爾感到非常困惑。蓋洛德先生遞給他一張表格,對他說:「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宣教士,你應當首先填寫這張表格。」厄爾迷迷糊糊地填寫了表格,然後就離開了。

 

●求神將信心賜給宣教士,並指引他們的方向。

 

神的冒險家

不久之後,紐約AIM的布魯克林辦事處給厄爾發來一封信,厄爾的申請竟然被接受了!厄爾走進臥室,將信放在床上,開始祈禱:「神啊,如果這真是您的意願,請把這個意願告訴另一個人,即使是我不認識的人也可以。我希望從這個人那裡獲得某種禮物。如果您這樣做了,我就知道您確實呼喚我前往宣教目的地。」兩周之後,布魯克林辦事處又給厄爾發來一封信。AIM的一位贊助人願意承擔厄爾的全部費用。信中寫道:「事實上,這位贊助人要求將你包括在十月底前往非洲的宣教小組中。」神還讓海倫娜‧希勒(Helena Sieler)陪伴厄爾前往宣教目的地。厄爾後來寫道:「啟航時,沒有鈴聲,也沒有汽笛聲。我們在一起的時間越長,我們的關係越緊密。我們真正享受到在一起的樂趣。」厄爾‧迪克斯和海倫娜‧希勒於1929年離開紐約,前往非洲。1931年初,兩人結婚。婚後兩人前往比屬剛果(今天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班達,他們打算在那裡建立一宣教站,為此,他們拜訪了姆博利(Mboli)酋長,請他提供一些工人。姆博利統治他的領地已經很多年了,初次拜訪他的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他的威嚴與重要性。厄爾和海倫娜告訴當地人,他們可以從耶穌基督那裡獲得救贖和自由。姆博利認為這種說法威脅他的權力,就決定對付這對宣教士夫婦。姆博利表面上答應提供五十名工人,為迪克斯夫婦修建宣教站,但他告訴比利時官員,這些工人都是罪犯,為了逃避他的懲罰,而逃往宣教站。姆博利成功地將一半工人召回,而留下來的另一半工人後來成為虔誠的同工,進而成為阿贊德教會的核心。

 

萬能士宣教士

姆博利酋長去世之後,他的兒子索羅(Solo)成為迪克斯夫婦的好朋友。在班達,迪克斯夫婦先後向四代酋長傳福音,這些酋長都宣稱自己是基督徒,可惜沒有保持符合聖經教導的生活方式。一位朋友這樣寫道:「厄爾‧迪克斯是阿贊德部落的成員。雖然他的母親和父親不是阿贊德人,但這並沒有關係。他一直是阿贊德部落核心階層的一部分。」厄爾不僅可以自由地與當地人交談,認識了非洲人,也明白了神的心意。在許多方面,厄爾變成一個「萬能士」。衝擊鑽是厄爾從未聽說過的一種危險機器,但當地人請求厄爾使用衝擊鑽在AIM宣教站裡為他們鑽一口水井。許多人鑽井都失敗了,但厄爾卻成功了,他在幾個宣教站裡鑽出了水井,以後還為政府鑽出了水井,從未發生過任何事故。厄爾在短時間內建造了一所學校,費用只有當初估算的60%。對厄爾來說,最困難的一項工作是在他75歲時,帶領民眾豎立電線杆,連接導線,建成十五英里長的輸電線路,將電力送往尼亞昆德醫療中心。厄爾‧迪克斯於1985年逝世,享年81歲,海倫娜兩年之後也去世。迪克斯夫婦在非洲從事宣教工作長達54年。

 

●感謝神,他讓無數非洲人通過迪克斯夫婦的宣教,獲得永恒的生命。為那些準備前往未得族群中工作的宣教士祈禱,讓們能夠意識到他們的生命所具有的「永久衝擊力」。(以上內容選擇《厄爾‧迪克斯:神的冒險家》Earl Dix: Adventurer of God, 1987)

 

達爾富爾達朱人 Darfur Daju   

孩子們正在互相追逐玩耍,母親們用一隻眼睛看著他們,一隻眼睛看著鍋中正在煮著的食物。母親們必須仔細照看孩子,如果出現叛軍,大人和小孩必須立即逃往安全地帶。在蘇丹南部與乍得交界的達爾富爾地區,這樣的景象是很常見的。生活在這個地區的人被稱作達爾富爾達朱人。許多達爾富爾達朱人向西遷移,來到乍得,以躱避當地正在發生的衝突與戰爭。留在當地的達爾富爾達朱家庭的生活中充滿了危險和悲劇。自2003年以來,達爾富爾達朱人一直處於人道主義緊急狀態中。雖然戰爭是在2003年之前爆發的,但局勢卻是一年比一年惡化。 達爾富爾達朱兒童是在戰爭和種族滅絕中長大的。八歲和以下的兒童從未經歷過和平,他們的生活中只有恐懼。在他們的辭彙表中,沒有「希望」。

 

●祈禱達爾富爾達朱人從耶穌基督那裡找到真正的希望。

●祈禱聖經翻譯成達爾富爾達朱人的語言,讓這個族群開始閱讀救主的故事。

●祈求和平之君耶穌基督的福音進入當地,給這片戰火蹂躪的土地帶來和平。

 

蘇丹 達爾希拉達朱人Dar Sila Daju  

本月我們為達爾富爾地區祈禱,我們首先為兩個最早居住在這個地區的族群祈禱,他們的出現遠遠早於其他族群。其中一個是我們昨天祈禱過的達爾富爾達朱人,另一個是我們今天祈禱的達爾希拉達朱人。在這個族群中,老人控制整個家庭,也奉行男尊女卑,女人是男人的附庸與僕從,兒子被認為比女兒更重要。在農村,人們居住在圓錐形屋頂的村舍中。而在城鎮裡,人們居住在長方形的房屋裡,牆壁是用泥磚搭建的,屋頂是平的。女人從事日常勞動,包括在田地裡播撒小米和高粱的種子,研磨穀物,為家人準備一日三餐。達爾希拉達朱人幾乎全部是穆斯林,不過他們的伊斯蘭教信仰並不純正,而是將《古蘭經》教義與萬物有靈教教義混合在一起。我們將這種信仰稱作 「世俗伊斯蘭教」。達爾希拉達朱人的萬物有靈教信仰包括崇拜惡邪神靈、實施巫術等。這個族群生活在屬靈混亂與欺騙中。從歷史的角度看,達爾希拉達朱人是一個好戰族群,這種好戰傳統今天已經滲透到他們的思維中,而且引起可怕的後果。

 

●求聖靈拆除綑綁達爾希拉達朱人的黑暗權勢的堡壘。

●求神差派基督徒與這個族群建立友好關係,帶領他們信奉耶穌基督。

 

蘇丹的廣播宣教  

在一個被種族戰爭和宗教戰爭蹂躪的國家,我們應當以什麼方式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與希望呢?無線電廣播是一種合適的方式。聽眾可以在隱秘環境中收聽福音,而不必擔心遭受迫害。廣播正在蘇丹發生大作用。一個基督教組織正在使用多種語言,包括阿拉伯語、貝賈語和富爾語,向蘇丹廣播福音,培訓初信者;同時鼓勵聽眾與電臺聯繫,以便雙方更有效地互動。

廣播宣教機構請求我們為他們祈禱,廣播節目從英語儘快翻譯成阿拉伯語,特別請記念賓斯語聖經錄音帶的錄製工作。為蘇丹的福音廣播事工能早日出版,各族群所使用的語言的福音文宣品禱告。 目前有一項計劃,目標是為蘇丹所有宣教機構建立一個宣教廣播網。這項計劃開始行動,鼓勵蘇丹當地教會利用廣播,將福音帶給未得族群。為宣教廣播網的團結祈禱,祈禱他們承擔各自的責任,讓福音廣播覆蓋蘇丹的所有地區。為蘇丹當地的基督教廣播節目製作者祈禱。

 

●蘇丹的政治衝突已經將這個國家分裂。蘇丹在2011年1月舉行的公民投票,決定將蘇丹分割成南、北兩部分。祈禱蘇丹有一個安全和平的分割過程。

 

米多布人 Midob

「為什麼他們躱避我們?」一個米多布年輕人這樣說。他看到一些外來者調轉馬頭,離開他的村莊,原路返回。他大概不知道,他的族群有「家畜盜賊」的壞名聲,其他族群都設法躱避他們。 米多布人是半遊牧民和農民。大約六萬米多布人居住在蘇丹西部的米多布山區。女人和孩子照顧村舍附近的菜園,男人則在利比亞的各個城市中出售家畜。男人在家裡的時候,也就是全家人開始遷移、為家畜尋找新牧場的時刻。米多布人設法種植足夠的高粱、小米和蔬菜,作為羊肉與牛奶的補充。最近二十年,當地持續乾旱,許多米多布男人前往利比亞城市,尋找工作。今年三月,利比亞發生內戰,許多米多布人亦隨之失去工作。 米多布人全部是穆斯林。男人遵守穆斯林傳統,每天祈禱多次,按時去清真寺。女人留在家中,舉行伊斯蘭教出現之前的原始宗教儀式,例如多生孩子的儀式、占卜算命等。在米多布人中間,還沒有已知的基督徒,也沒有當地語言的福音讀物。目前還沒有宣教機構在米多布人中間工作。

 

●求神通過夢境、異象親自吸引米多布人,又興起對米多布人有特別負擔的信徒為他們禱告,去到他們中間,讓米多布人看到祂。

●祈禱米多布人歡迎基督徒來到他們的村莊中。

 

達爾富爾的長老會植堂計劃

一位逃難的婦女去外面撿拾稀少的木柴,打算給家人生火做飯,卻在回家的路上,遭到一夥匪徒的污辱。 他們要逃離家園,是因為蘇丹政府用飛機來炸。一些卡車停在村莊周圍,卡車上的人用揚聲器喊道:「這裡有食物,但不給基督徒!」 儘管到處都是悲劇,但在達爾富爾地獄般的黑暗中,仍然露出希望的曙光。光明來自一組勇敢的基督徒,他們的負責人是亞西爾(Yasir),一位長老會牧師。亞西爾從神那兒領受清晰的異象,就是在這種情況中,牧養那些陷在危險,受狼群攻擊的羊群。亞西爾首先要求他的同伴們懇切地為他們祈禱。他們也發現,當人處於逆境時,更容易進行祈禱。亞西爾希望他的同工們以符合當地文化的適當方式祈禱。穆斯林對一些事情非常敏感,例如對服裝的要求,對《古蘭經》的評論,對婦女在禮拜儀式中的作用等。基督徒必須經過特別培訓,才能以適當方式,將神的真理與愛帶給他們的穆斯林鄰居。 亞西爾要求信徒對穆斯林進行仁慈牧養。穆斯林對基督徒的仁慈行為留下深刻印象。這裡所說的仁慈行為包括:預防艾滋病的諮詢,教授第二語言英語,緩解外傷患者的心理壓力等。太陽能廚具是日益稀少的木柴的最佳替代品,當地婦女不用再冒著遭受攻擊的風險去撿拾木柴。一些當地人由於宗教迫害,無法找到工作,亞西爾為他們提供就業諮詢指導。

 

●為亞西爾的安全祈禱,求神保護看顧這個給達爾富爾帶去真正希望的牧者,以及他們的同工們,求主堅立他們手所作的工。

 

逐家文字佈道會 Every Home for Christ

逐家文字佈道會(EHC)是一個宣教組織,目標是讓每個非洲家庭都聽到清晰的福音。EHC向非洲家庭分發福音小冊子、福音刊物和其他福音工具(包括印有福音的足球、魔方、心形貼圖等)。對文盲率較高的非洲家庭來說,視覺化的福音工具特別有用。逐家文字佈道會的目標還包括讓非洲大陸偏遠地區的各個族群也歸主。 EHC的負責人伊士曼牧師 (Dick Eastman) 還分享了一個有趣的見證,一些前線宣教士正深入非洲的熱帶雨林,積極向當地的侏儒族傳遞救恩的信息。這些侏儒族人不睡在房子里,只睡在樹下或樹枝上,用繩索穩定身體,宣教士因而展開了「逐樹佈道」行動,決心把福音傳到侏儒族居住地的每一顆樹。 EHC認為,非洲目前最需要的,是讓非洲基督教領袖與牧師接受良好培訓。與EHC一起工作的大部分非洲牧師沒有受過任何形式的培訓。非洲牧師很難前往遙遠的聖經學校或培訓中心去接受培訓,為此,EHC利用它的流動培訓中心(MTC),為每個當地牧師安排一次培訓。EHC希望為所有非洲基督教領袖進行深度培訓,同時差派MTC工作人員去非洲偏遠地區(那裡從未開展過牧師培訓)。通過EHC的努力,數以千計的非洲人歸主。EHC的基督小組正在非洲各地奔波,為當地沒有教會的初信者提供服務。2010年7月,EHC開始在第十二個非洲國家開展工作,這個國家就是蘇丹。

 

●祈禱EHC「逐家文字佈道會」的目標能夠在每個蘇丹家庭中實現。

●祈禱MTC能夠實現為偏遠地區牧師提供培訓的目標。

 

國際宣教服務社 Serving In Misssion International

《宣教日引》的各位讀者肯定有清潔的飲用水,但亞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還無法得到這生活上的基本供應。在蘇丹,人們急需飲用水。SIM正在為蘇丹人提供保健與衛生培訓,建立診所,幫助他們獲得清潔的飲用水。 SIM有一項計劃,叫作「重建蘇丹南部:教會與國家」,內容包括提供保健服務與飲用水,非常實用。第一項工程是為診所建立自來水系統。在這方面,一位來自衣索比亞的基督徒,同時也是鑽井專家,成為SIM的寶貴財富。SIM的工作小組走訪了許多村莊,與村莊首領進行討論,看看如何幫助他們。通常的做法是:整個村莊的人們用一天的時間,學習保健與衛生的基本知識,學習聖經的基本知識。同時也在一個村莊,SIM的工作人員與村民一起,將二百升容量的燃料桶,改造為沙質篩檢程式,用於過濾飲用水。現在村民們可以利用這個篩檢程式,獲得清潔的飲用水。去年二月,SIM又啟動了另一項工程,那就是趕在五月份雨季到來之前,為當地人鑽出四口水井。

 

●感謝主,蘇丹南部的人已經開始有清潔的飲用水,祈禱他們也找到耶 穌基督,他是真正的活水。

●求主保守SIM蘇丹當地所啟動的飲用水工程。

 

馬薩立特人 Masalit  

吉姆(Jim)覺得他腦袋後面的頭髮都豎了起來,他嚴肅地向隊友們宣佈:「我們來遲了。 這個村莊的人都死了!」屍體還沒有腐爛,吉姆知道這次屠殺是最近發生的。吉姆在馬薩立特村莊中心的一片空地上將隊友們集合起來,作出一項重要決定。「我們應當離開這裡。」吉姆和隊友們返回越野車上,匆忙離開。他們不想遇到這次屠殺的兇手--當地民兵組織。 馬薩立特人是一個黑皮膚族群,居住在蘇丹-乍得邊境,達爾富爾最危險的地區。馬薩立特人曾經是牧民,但一次特大乾旱讓他們失去了所有家畜,他們只好在一片土地上定居下來,而阿拉伯人聲稱這片土地是他們的。馬薩立特人拒絕離開,於是爆發了戰爭。馬薩立特人全部是穆斯林,在他們之中幾乎沒有基督徒。

 

●求神醫治馬薩立特人所受的創傷。

●戰爭讓宣教士無法在達爾富爾工作,祈禱戰爭儘快結束。

●求神帶領宣教機構去接近馬薩立特人。

●求神粉碎黑暗權勢對這個族群的束縛。

 

舒瓦巴加拉阿拉伯人 Shuwa Baggara Arab  

「在蘇丹,我的家人遭到攻擊,」一位淺皮膚的男人一邊揮動著雙手,一邊回憶說。「我們穿越炎熱的沙漠,我是唯一一個活著來到這裡的人。」他目前在乍得的難民營中,這裡有許多尋求避難的舒瓦人,他們是蘇丹達爾富爾地區不斷蔓延的暴力行動的犧牲品。即使在乍得居住了許多年的舒瓦人,仍然不安全,因為達爾富爾的民兵組織有時會越過乍得邊境,襲擊他們。 舒瓦巴加拉人是一個阿拉伯族群,居住在蘇丹和乍得邊境的兩側。他們講一種類似阿拉伯語的方言,有自己的文字。聖經已經翻譯成舒瓦人的方言。在這個族群中,只有極少的基督徒,無法組成一個團契。

 

●求神差派忠心的救援事工,去滿足舒瓦人物質上與精神上的需求。

●求神開啟這個族群的心扉,讓他們接受耶穌基督的救贖福音。求神使用在乍得已歸主的族群,差派他們,願意去接近,幫助他們,向他們傳福音。

●願所有舒瓦人都聽到神的真理。

 

卡努裡人 Kanuri  

在乍得湖碧藍的湖水附近,有一個村莊,村莊裡一棟搖搖欲墜的木制宮殿,卡努裡人的前統治者蘇丹就居住在這宮殿中。沒有人拜訪他,他早已經沒有任何權力。一百多年前,英國人和法國人摧毀了卡努裡蘇丹國,但是允許皇室家族繼續存在。「我的族群起源于也門,安拉的真理也起源於也門,」年老的蘇丹對許多年來第一位旅客這樣說。他不知道伊斯蘭教並不起源於也門。 卡努裡人是一個混血族群,是阿拉伯移民與乍得湖畔非洲部落之間通婚的後裔。這種混血過程是和平的,沒有出現武裝征服。在漫長的年代裡,差異極大的阿拉伯文化與非洲文化互相融合。卡努裡人的語言也是阿拉伯語與非洲土著語言的混合物。早期的也門移民給這個地區帶來了伊斯蘭教,今天所有卡努裡人都是遜尼派穆斯林。

 

●求神感動宣教機構去接近卡努裡人,特別動員強大的尼日利亞教會,差派忠心的宣教士,去告訴卡努裡人,耶穌基督是唯一能夠救贖他們的救主。

●為這個地區的和平祈禱。

 

紮格哈瓦人 Zaghawa  

阿拔不敢告訴西方遊客他的真名,他在乍得一個小城鎮的市場攤位上出售鞋子。「我是部落中唯一的基督徒,」他一邊說,一邊縫製一雙鞋。「每天收工之後,我會盡最大力量,將聖經翻譯成我們的語言。」「你是如何接受耶穌基督的?」西方遊客(同時也是宣教士)問道。「有一位宣教士曾經來過我們的村莊,他對充滿惡意的眼神毫不畏懼。他告訴我,耶穌能夠粉碎一切詛咒,而虛假的神靈做不到。」阿拔信了主耶穌後,被村莊驅逐,無法回家。 幾百年來,乍得的紮格哈瓦人一直信奉真主,但他們也從未放棄對自然界神靈的崇拜。紮格哈瓦人相信人們有互相詛咒的能力。如果一個人用惡意眼神看另一個人,就表示他詛咒那個人。紮格哈瓦人經常在嬰兒臉上覆蓋一塊布,防止嬰兒受到惡意眼神的詛咒。

 

●求神差派忠心的宣教士,去告訴紮格哈瓦人,耶穌基督能夠讓他們擺脫對惡意神靈的恐懼。

●求神讓這個族群知道,耶穌基督是真正的萬主之主,是真光。

●祈禱聖經儘快翻譯成紮格哈瓦語,和廣泛分發到這個族群中。

 

禱告事工

播撒在堅硬土壤中的種子不可能生根發芽,同樣,屬靈的種子需要良好的土壤才能成長。禱告是最好的土壤耕耘機。要想把堅硬的土壤軟化,必須建立一些祈禱事工。蘇丹的內戰和種族清洗已經持續了幾十年,那裡的屬靈土壤非常堅硬,但今天,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一些祈禱事工正在關注蘇丹人,留心蘇丹人的需求。

●禱告40(The Prayer 40 Organization, P40O)這個機構正在動員信徒,號召鼓勵東非信徒去接近當地未得福音族群,並教導他們如何祈禱。通過努力,這個組織已經看到了拯救與醫治的效果。

●策略行進禱告事工(The Strategic Prayer Journey Ministry, SPJM)為特定地區的人們進行祈禱,並滿足他們的需求。這個組織首先深入一個地區,看看究竟是什麼東西在阻礙福音的傳播。隨後他們以禱告來突破那些正在阻礙宣教工作的屬靈堡壘,消除阻礙。在福音未得地區開展植堂計劃,消除阻礙是一個關鍵步驟。

●24/7祈禱之家(24/7 Houses of Prayer,24/7HP)的福音見證數量正在增長中。這個機構專門關注未得福音的村莊,感謝主祝福他們的努力,已經讓某個地區的民眾聽到福音。

 

●求神軟化蘇丹人的心,使用禱告事工將蘇丹人和他們的需要帶到神的面前。

●求主保守禱告勇士的服事,透過祈禱,粉碎束縛蘇丹人的屬靈堡壘,讓蘇丹人都讚美獨一真神。

 

蘇丹青年事工 Youth Work in Sudan

蘇丹青年宣教機構向該國未得福音部落宣教的主要方法是推動短宣。不過目前有幾個全國性青年宣教機構打算在偏遠、危險地區實行長期宣教計劃,甚至打算在當地部落中建立教會。 青年宣教機構在福音未得地區組織體育活動,這些活動有助於向蘇丹各地心靈迷茫的人們展示神的愛。宣教工作也有助於復興蘇丹各地的教會,尤其是該國北方的教會。通過他們的努力,目前有許多當地人認識了基督。如果我們想向未得福音族群宣教,那麼我們不能忽視青年宣教機構。如果我們有一批經過訓練被聖靈充滿,願意獻身基督的青年人,他們願意像(腓4:13)中保羅所說的那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那麼我們將成為神最重要的財富。如果我們有這樣的年青人,我們可以說:「他們能做一切!他們能夠除去魔鬼強加在未得福音族群民眾臉上的矇蔽和欺騙。」

 

●求神將屬天的洞察力與智慧賜予蘇丹各地的年青人。

●祈禱蘇丹年青人勇膽地跟隨神,實現神對這個國家的心意。

 

達爾富爾社區發展工作  

蘇丹達爾富爾的內戰與人道主義危機,雖然已經不再佔據報紙的頭版頭條,但內戰留下了一個巨大傷疤,那就是幾百萬人逃離家園,被安置在沒有任何機會或出路的難民營中。這些難民擁擠在臨時性的帳篷中,依靠國際救援組織的配給,依靠傑貝爾馬拉山區貧瘠的食物,勉強為生。蘇丹難民的日常生活變得非常艱難,他們只能依賴聯合國和其他救援計劃,才能活下去。蘇丹難民沒有機會,也沒有任何出路。 有一些機構正在試圖消除這個傷疤,他們幫助當地人建立商業設施,創造社區就業機會。其中一個專案是在某個城鎮中建立小型家庭旅館,幾萬名難民因此找到工作。這個專案的目的並不僅僅是雇傭工人,為工人支付薪水,而是幫助難民從依賴他人的生活,逐漸過渡到自謀生路的有尊嚴的生活。這個專案是一個榜樣,它證明商業設施能夠在這個令人絕望的地區,成功地改變人們的生活。 另外,小型家庭旅館還可以為這個地區的大量難民提供支援與服務,包括愛滋病的預防培訓,收養孤兒,成年人教育中心,清潔飲用水專案等。

 

●祈禱通過這些努力,讓蘇丹難民都認識和經歷基督的恩典。

 

乍得 布杜馬人 Buduma  

科裡(Kori)是一個布杜馬男孩,他正在饒有興趣地觀看高大、強壯的父親從乍得湖中拉出裝滿魚的漁網。隨後,科裡的哥哥和父親將這些魚晾乾。科裡希望有一天也能像父親那樣強壯、靈活。在風調雨順的時候,父親耕種一小塊土地,而在乾旱季節到來時,例如現在,父親則下湖捕魚。 晚上,科裡的母親將早些時候採集到的睡蓮根磨碎。父親告訴母親,他們今天捕到很多魚,一周之後,他們將帶著晾乾的魚,前往尼日利亞的麥杜古裡市場。父親說:「最近魚乾的生意非常好。」母親說:「如果你去鎮子上,買一張席子回來,現在的席子已經用舊了。」全家人在乍得湖中漂浮的小船上過夜,科裡慢慢入睡,他夢到了更加美好的明天。這個曾經兇暴的乍得族群已經適應了現代生活所帶來的各種變化。

 

●乍得的大部分布杜馬人是穆斯林,祈禱這個族群有機會認識耶穌基督,知道祂不只是個先知,更是他們的救主。

●感謝主,父神的心意是萬民得知祂的救恩,祈禱無數布杜馬人早日有機會看到耶穌傳電影,得聽到關於耶穌基督的救贖。

 

達紮人 Daza  

在農村的營地裡,一位達紮老人一邊喝著濃烈的甜茶,一邊向一群睜大雙眼的孩子們講述這個遊牧族群過去的生活。老人正在講述他們如何在酷熱的陽光下,穿越撒哈拉沙漠。孩子們認真地聆聽老人的生動講述。老人滄桑臉上的每條皺紋都是這個族群所經歷的冒險與艱難的象徵。老人看著小營地,眼中飽含熱淚。這個營地時刻提醒老人,由於最近的嚴重乾旱破壞了達紮人放養家畜的牧場,令他們不得不放棄遊牧生活方式。 雖然達紮人很貧窮,但這個穆斯林族群特別重視施捨。許多達紮人虔誠地參加每天的多次祈禱和為時一個月的齋戒。雖然達紮人全部是穆斯林,但他們的宗教中飽含了伊斯蘭教出現之前的成分,例如他們認為,所有非人的物體都具有靈魂。

 

●祈禱達紮人赤貧的生活得到改善。

●祈禱有影響力的部落首領和宗教教師首先聽到耶穌基督的救贖福音,然後帶領其他達紮人認識救主。

●祈禱達紮人早日承認耶穌是通往神的道路,承認他是真理,承認他是世界之光。

 

蘇丹城市宣教

姆格貝倫德(Mgberende)異常興奮,因為他考入了位於蘇丹瓦烏的巴爾伽紮爾大學(University of Bahr-al-Ghazal)。姆格來自農村,希望在大學學習英語。來到城市之後,他確實學到了許多東西。 姆格與一位年輕的人成為朋友,朋友邀請他參加一個聚會。這次聚會讓姆格非常愉快,會中每一個參加者都很喜樂,他大受感動,決定今後定期去參加聚會。在每次聚會上,人們分享耶穌基督的信仰,這種教導和姆格以前聽到的東西完全不同。姆格希望得到盼望、安寧和喜樂,而基督許諾,凡是相信他的人,都可以獲得。聚會是在牧師家中進行的,每次與牧師在一起時,姆格都立志要一生跟隨耶穌。但每次聚會之後,姆格都聽到恐嚇詛咒、威脅。人們警告他:如果你決定跟隨耶穌,我們會打你,甚至殺死你。如果你跟隨耶穌,你就再也見不到家人了。

 

●為那些來到城市的人禱告,透過社區中虔誠信徒的生活與見證,認識耶穌基督。

●祈禱決定歸主的人們能夠獲得適當培訓,讓他們知道如何以符合當地文化的適當方式來跟隨耶穌。

 

乍得 特達人 Teda

「小心!」一個特達男人高聲叫喊,將兒子從兩個揮舞短劍在格鬥的女人身邊拉開,對兒子說:「讓她們這樣做。」特達人是「沙漠武士」族群,居住在撒哈拉沙漠的東部和中部,在五萬三百名特達人中間,粗魯的體育運動與暴力衝突非常普遍,也經常與鄰近部落發生暴力衝突。這個族群的女人通常佩戴短劍,女人揮劍格鬥很常見。如果兩個女人格鬥,男人不能干涉。一般來說,男人是一家之主,而且認為只有丈夫打妻子,才表示丈夫愛妻子。但如果丈夫在某些事情上挑戰妻子的權威,妻子可以打丈夫。當地的惡劣自然環境讓特達人成為一個粗魯的族群。 特達人控制住穿越他們領地的商隊道路,經常搶劫商隊的商品。特達人對農業沒有興趣,絕大部分人是牧民,其中三分之一是遊牧民,三分之二是半遊牧民,後者在每年雨季返回自己的村莊。特達人全部是穆斯林,使用伊斯蘭曆法,不過他們將萬物有靈教與伊斯蘭教結合在一起。

 

●求神差派成熟、堅強、穩定和充滿愛心的宣教士前往特達人中間,替他們出版用他們的語言印製的福音讀物。帶領他們認識耶穌基督,他是那位和平之君,終止他們的暴力生活方式。

 

乍得 馬法人 Marfa

馬法人的家園在乍得中部,當地每年的降雨量非常稀少。是乾旱地區,不過,卻有一些寬廣、平緩的牧場,故此他們的鄰居包括大象、長頸鹿、羚羊、獅子等。 馬法人是乍得最大的一個非阿拉伯穆斯林族群。1800年代,馬法人曾經推翻了王朝,統治乍得南部。今天,馬法酋長和皇室成員依然具有很大的權力。目前大部分馬法人以農業為生,小米和小麥是他們的主要農作物。此外,馬法人還飼養馬、牛、山羊和綿羊,把肉在市場上出售。 與當地的鄰近族群一樣,馬法人全部是穆斯林。伊斯蘭教影響到馬法人生活的所有方面,包括結婚、養育孩子和日常活動。年輕的馬法男人通常在二十歲之後結婚,而他的新娘可能只有十來歲。為了遵守穆斯林傳統,男人最多允許有四個妻子。在穆斯林社會中,只有丈夫擁有法律權力。目前幾乎沒有適合馬法人的福音資源。這個族群沒有聖經、福音廣播或電視節目。

 

●求神差派適當的人,開始在馬法人中間工作,用當地語言編寫福音讀物。

●求神把馬法人的需要,放在乍得的信徒中,興起人為他們禱告。

 

達爾富爾塔馬族群 Tama

大家都知道,蘇丹達爾富爾地區,每天都有許多衝突,就是強者試圖控制弱者。令人驚奇的是,在達爾富爾有一個族群,女人是強者,女人擁有家庭的一切,如果夫妻離婚,妻子可以將丈夫從家中驅逐出去。在其他穆斯林族群中,通常是強者(男人)統治弱者(女人),而這個族群正好相反。這個族群就是辛亞爾人,他們是塔馬族群的一個非常小的阿拉伯族群。人數約在五千至二萬之間。從文化的角度看,這個族群屬於富爾人,信奉伊斯蘭教。只有不到1%的辛亞爾人自稱是基督徒。大部分辛亞爾人以種植穀物、飼養家畜為生。由於當地降雨量極少,農業和牧業都很艱難。辛亞爾人的其他職業包括教師、店員、汽車維修工、商人等。在達爾富爾,雖然大部分辛亞爾人沒有受過良好教育,但許多人能講三種語言,也就是辛亞爾語、富爾語和阿拉伯語的乍得方言,而辛亞爾人的首領通常在歐洲留學,懂英語或法語。在辛亞爾人的居住地,還有兩個屬塔馬族群,但講不同語言的小族,其中一個就是松戈阿桑格裡人(Sungor Assangori Tama),松戈阿桑格裡人是牧民,同時也是園藝師,擅長在乾旱土地上耕種。他們飼養家畜,包括駱駝、牛、山羊和綿羊,種植小米、秋葵和洋蔥。此外,還有一些人打獵或採集。松戈阿桑格裡人出售蜂蜜、牛奶副產品、啤酒、籃筐、陶器等。有一些人在尼羅河兩岸的城鎮中工作。每個村莊有一位酋長,他對地區行政長官負責,村莊中的孩子只能受到有限的教育。學校只對男孩開放,學習內容僅限於《古蘭經》的經文。在這個族群中,目前還沒有已知的基督徒,也沒有當地語言的聖經。還有一個是馬拉利特塔馬人 (Mararit Tama),他們居住在乍得和蘇丹的邊界上,當地環境惡劣,很難生存。馬拉利特人非常貧窮,許多人遷移到其他地方,設法謀生。

 

●求神讓這三個塔馬族群通過夢境和異象認識耶穌基督。

●祈禱在這三個福音未及族群中出現宣教突破。

 

蘇丹 富爾伯族群 Fulbe

一個有紋身的年輕男人正在用拐杖猛擊塔班希(Tabansi)的胸膛,發出砰砰聲。塔班希雖然全身顫抖,但裝出並不疼痛的表情。這是富爾伯人的「沙羅」考驗儀式,如果塔班希能夠忍住疼痛,他將擊敗競爭者(紋身男子),獲得一位新娘。結婚之後,塔班希必須儘快有孩子,因為有孩子是保證塔班希「死後永生」的唯一方法。與蘇丹的無數富爾伯人一樣,塔班希對來世有著錯誤的認識。99%的蘇丹富爾伯人是穆斯林遊牧民,他們趕著牛群,在廣闊的草場上放牧。蘇丹的富爾伯族,還有一個小族群,稱為巴基爾米人,他們喜歡在家庭的院子裡平靜地生活,周圍是菜園和牛。巴基爾米人最重要的品質是尊重他人、有禮貌和重視正義;他們每天努力工作,讓自己成為慷慨、誠實和謹慎的人。巴基爾米人欣賞一切美好的事物,尤其是他們的口頭詩歌與歌曲。四萬二千名巴基爾米人不同于較大的富爾伯族群。巴基爾米人有定居的房屋,他們只讓已婚的兒子帶著家人去牧場放養牛群。巴基爾米人根據牛群的規模來衡量每個家庭的財富。牛奶和奶酪是巴基爾米人的主食,菜園中的蔬菜是他們的副食。對巴基爾米人來說,家庭非常重要。99.9%的巴基爾米人是穆斯林,他們平靜地生活,就好像沒有來世一樣。如果一個巴基爾米人沒有孩子,他會認為自己「死了兩次」,他的名字將永不存在。

 

●求神差派事工,去接觸蘇丹的十三萬富爾伯人。

●祈禱宣教小組能夠藉著聖靈的能力,鬆開當地堅硬的屬靈土壤,讓富爾伯人敞開心扉,接受耶穌。

●求神拯救富爾伯人的主要首領,讓他們先接受福音。

●求聖靈恩膏廣播節目,來祝福富爾伯人。

 

乍得 務農群體

主日早晨,一位剛剛來到乍得訪問卡嫩布人的基督徒禱告說:「親愛的主,你曾經說,如果沒有人傳道,怎能聽到福音?卡嫩布人只有口頭語言,沒有文字,請教導我們該怎樣向他們佈道。」六十八萬七千名卡嫩布人居住在乍得湖東北部的沙漠地區。在每個卡嫩布村莊中,有一位世俗首領和一位伊斯蘭教的宗教首領,分別為村民提供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指導。大部分卡嫩布人是農民,種植玉米和小麥,此外,他們還飼養家畜。卡嫩布人只在個別季節種植蔬菜,因為當地每年的降雨量不到十二英寸。儘管如此,卡嫩布人收穫的穀物依然有餘,可出口到鄰國尼日利亞。在乍得還有一個務農但鮮為人知的群體,就是隆加人。隆加人在乍得南部地區已經居住了許多世紀。很少有人瞭解他們。隆加人的祖先是農業族群,居住在尼日爾河源頭的兩岸。今天的隆加人依然保持農村生活方式,幾乎沒有人居住在城市中。小米和小麥是隆加人最重要的農作物。此外,還有洋蔥、大蒜和瓜類。隆加人飼養多種家畜,包括馬、牛、山羊和綿羊。男人和女人都在田地裡勞動,但較重的勞動,例如犁地,只由男人完成。女人為家畜擠奶,釀造小米啤酒,照顧孩子等。從十七世紀以來,伊斯蘭教一直影響著隆加人的生活方式。80%的隆加人是穆斯林,20%的隆加人信奉萬物有靈教。目前還沒有教會在隆加人中間宣教。

 

●求莊稼之主打發工人前往乍得的待收莊稼。

承蒙萬民福音使團 -《宣教日引》惠允刊載,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