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1-05-01發佈


未得之民˙2011年五月印度的商業階層

印度的商業階層˙作者: Keith Carey
權力和財富,哪個最先出現?有權力的人能夠利用權力獲取財富,有財富的人能夠利用財富獲取權力。儘管如此,有一些因素能夠導致一個國家富有,或貧窮;其中一個因素是社會基礎設施。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發達的公路網,以便將農作物運往市場,那麼農作物在售出之前很可能會腐爛掉;如果沒有發達的通信網,人們也無法洽談生意。
國家的不同政策往往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印度也不例外。在歷史上,印度經歷了幾百年的外來統治,首先是兩個穆斯林帝國,隨後是英國人。英國人迫使以家庭為單位的印度手工業與英國手工業競爭,結果導致印度的手工業幾乎破產。這是一種不公平的競爭,因為英國經歷了工業革命,能快速地製造出比印度產品更便宜的手工業產品。相反,經營家庭棉花作坊的印度人無法高效地製造出手工業產品。由聖雄甘地領導的印度民族主義者發起了一場運動,試圖抵制英國產品,以振興印度的棉花工業。在英國殖民時代後期,印度人的情況獲得改善。
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印度政府通過發放補貼,繼續執行保護棉花工業的政策。印度經濟基本上是公有制經濟,工業受到保護,避免出現競爭。政府的價格控制、高稅收以及缺少競爭,導致印度經濟停滯不前。印度人缺少改善產品質量和降低產品價格的刺激性動力,控制政府的政客們又盡力確保他們的家人和朋友具有經濟特權,令印度在獨立的最初二十年裡,經濟增長率幾乎等於零,遠遠低於其他亞洲國家的高增長率,被人嘲笑為「印度模式增長率」。
 
經濟發展
從1990年代初期開始,這種令人沮喪的情況開始改變。當時印度政府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申請十八億美元的緊急貸款。IMF同意提供貸款,條件是印度必須進行重大改革。
1991年,當時的印度總理納拉辛哈‧拉奧(Narasimha Rao)與財政部長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現任總理)決定採取經濟自由化政策;政府開始打破國營壟斷,允許外國投資進入某些領域。從那時起,印度一直是發展中國家中經濟增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維基網站上一篇題為《印度經濟》的文章,經濟增長帶來了許多好處,包括平均壽命增加、識字率增加、食品更加安全等。如果你能夠控制並分配人類所需要的資源,你就能夠從中獲得財富,而印度就擁有一些大眾所需要的資源。印度正在從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過渡,那些能夠控制農產品者正在迅速暴富。這並不是說農業領域的每個人都掙到大錢,60%的印度人從事農業,絕大部分人仍然非常貧窮。掙到大錢的人,通常他們的土地能夠出產大量農作物,或者他們有商業公司急需的土地。2010年3月18日《紐約時報》上有篇文章,標題是:「對新近暴富的印度農民來說,轎車不算什麼」。文章介紹了德裡附近的農民,將農場土地高價賣給城市開發商;出賣土地掙到大錢之後,許多家長開始將金錢浪費在頂級奢侈品上,例如租用昂貴的直升飛機將兒子送往婚禮現場。這些暴富的農民很可能是賈特人(Jat)。賈特人在印度軍隊和農業這兩個領域取得成功。印度在1960和1970年代實施先進的「綠色革命」農業技術時,賈特人和其他地主族群和科學家共同努力,大幅度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將印度穀物產量提高了幾倍;尤其是在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居住的土地肥沃的北方旁遮普邦。在過去,旁遮普地區因為當地部分錫克教徒曾經試圖脫離印度,暴力反叛活動一直持續到1980年代。今天,旁遮普邦已經成為印度最富裕地區之一,錫克教徒的反叛活動徹底結束。今天的賈特農民正在帶領印度進入一個提高穀物、水果和其他農作物產量的新時代。

人們永遠需要黃金
縱觀人類歷史,黃金始終是衡量財富的指標。如果你收聽印度的電臺廣播一小時,你可以聽到大量黃金寶石的廣告。2009年,印度花費67億美元,向IMF購買了200噸黃金。這些黃金製品通常作為結婚禮品。在印度的結婚禮品市場上,黃金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印度人在籌辦婚禮時,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在雙方家庭之間交換禮品,尤其是鑲嵌黃金的寶石。索納爾人(Sonar)是印度的一個,專門從事黃金製品買賣交易的族群。
黃金通常可以支援本國貨幣,銀行系統可以決定讓誰獲得資本去開辦或擴展商業活動,因此一些與銀行業或借貸業有關的族群,例如巴尼亞人(Bania),在印度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巴尼亞人判斷誰值得冒險,誰不值得冒險。作為印度經濟的看門人,巴尼亞人擁有巨大的權力。有趣的是,儘管進行了一系列經濟改革,印度75%的銀行系統依然是政府控制的。雖然印度正在農村地區開設銀行,但大部分印度人依然以傳統方式保持財富,例如購買土地、家畜、黃金等。
今天,全球數一數二的富翁比爾‧蓋茨(Bill Gates)是從我們看不到也摸不到的一種東西上獲得財富的,這種東西就是軟體。世界各國都急需能夠製作軟體的人才,軟體人才能夠獲得高薪。2006年,在西方國家(例如英國和美國)的印度移民總共創造了270億財富,其中大部分被帶回到印度國內。對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這些額外的財富具有極大的用處。

教育為先
1947年印度獨立時,這個國家的領袖們做出的最好決定之一是建立十五所學院,專門培養科學家和工程師。特權族群的人們,尤其是婆羅門(Brahmin)和林加亞特人(Lingayat),紛紛將他們的兒子送往這些學院,接受最好的教育。印度在培養科學家和工程師方面取得了成功。但與此同時,印度也決定實施社會主義經濟政策,這種政策削弱了印度的經濟。當年輕的工程師畢業準備就緒時,卻沒有工作,無處可去。許多工程師不得不從事文秘工作,甚至進入服務行業。
1965年,當時的美國詹遜總統(Lyndon Johnson)簽署了《移民與國籍法案》,為歐洲以外的技術移民前來美國工作開啟了一扇大門。受過良好教育的印度技術人員終於找到能夠發揮他們技能的地方。其他一些國家,尤其是英國,也允許印度技術人員來這些國家工作。最近幾年,印度出現高科技工業,一些技術人員決定留在自己的祖國工作。
本月我們將為印度在各地從事商業的未得族群祈禱,其中一些族群擁有權力和財富。這些族群有能力去判斷是否應當接受福音。目前在印度,接受福音的大部分族群都是沒有權力和財富的弱勢族群。

禱告:
●祈禱印度有權力和財富的族群,包括婆羅門、林加特亞人、信德人、巴尼亞人、賈特人等,接受耶穌的真理。
●祈禱福音觸動這些族群的心,讓這些族群帶領印度幾千個未得族群都接受福音。

蘇旺特 Sukhwant Singh Bhatia (一)
「錫克教經文指出,我們需要一位在人與神之間的中保。耶穌是否就是我們一直尋找的那位中保呢?」上面這句話,是一位錫克教徒蘇旺特(Sukhwant Singh Bhatia)2003年7月在「生命力量」廣播節目中作的見証,他繼續說,我母親的工作是向當地婦女介紹錫克教,我就要求說「媽,我想知道關於上帝的一切事情。」她讓我認真研讀錫克教的聖典(Granth Sahib)。我花了一年的時間去認真研讀,發現這部經文的核心內容是:所有世人都是有罪的,他們只有通過一位中保,才能最終看到瓦赫古魯(Waheguru),這位神聖、正直的哲人,從而洗滌自己的罪惡。終於有一天,我想清楚了,這個世界其實並沒有上帝。我進入大學之後,認為自己能夠證明沒有上帝,而且還特意安排了一次正式的辯論會。後來,在學期中旬,有一個基督徒同學阿盧卜‧達斯(Arup Das)轉到我們大學。我問他是否有多餘的聖經,於是他把他自己的聖經給了我。在提前2:5,這一節,我讀到:「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這一節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想:錫克教經文說我們需要一位中保,耶穌基督是否就是我們一直尋找的那位中保呢?最後我相信事實應當就是這樣,我向耶穌祈禱:「耶穌基督,求您赦免我的罪,請您成為我的中保。」跟著,我對我的同學說:「我以前所說,沒有上帝的話,是完全錯誤的,現在我要告訴你們,確實有一個上帝,我還可以告訴你們如何找到他」。有一天,我接受了洗禮,回到家,我的妹妹跑上樓,把這件事告訴了我父親,他拿著一把槍從樓上衝下來,憤怒地說:「如果你再走進這房子,我就開槍打死你!」。我被家人趕出門外,親戚朋友也都不再與我交往。一個朋友幫助我逃到了新德里。我希望儘快找到一個工作,但沒有找到。天黑後,一個乞丐同情我,讓我在他的小棚屋中過夜。第二天早晨,當我醒來時,我發現他正在洗我的襯衫和襪子。以後,我曾試圖再去找他,但沒有人知道他在哪里。難道他是天使?

蘇旺特 Sukhwant Singh Bhatia (二)
上帝讓我走上了心靈恢復之路。我開始為一家廣告公司工作。從1984年到1986年,我為拉麥什‧理查德博士(Dr. Ramesh Richard)工作,他是美國達拉斯神學院的教授,在新德里的一所我常去的教堂擔任牧師。他安排我去達拉斯神學院留學。我於1991年畢業。畢業之後,我和我的妻子維妮塔(Vinita)馬上回到了印度,跟著的七年中,我建立了多所教會,並擔任牧師。我信主後,我給家裏寫過一次信。我告訴家人,耶穌是我的幫助者,我也向他們介紹了聖經,他們也想知道聖經究竟說了些什麼。在我的帶領下,我的兩個妹妹信了主。我的弟弟由於一次意外觸電,幾乎身亡,在他最危險的時候,他祈求耶穌幫助他。後來他開始閱讀聖經,在我的輔導下,他找到個人的救主。在我離家十五年之後,我終於帶領我的母親也信了基督。我父親于1990年去世,在他去世之前,他對耶穌的看法有了改變,但我不知道在他的最後時刻,他的靈魂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改變。除了我的家人,我還引領我最好的朋友以及我的表弟、表妹信了主。今天,我可以放心地在我曾經被蔑視的城鎮中行走,人們會對我說:「你已經證明了耶穌真是了不起!」今天,蘇旺特和妻子維妮塔以及兩個女兒在印度事奉主,蘇旺特是多個神學院和聖經培訓中心的顧問,另外,他還負責一項將聖經翻譯成印地語的計劃。關於在錫克人中的宣教工作,蘇旺特說:「錫克人中的歸主者並不多,宣教工作很緩慢,其中一個原因是:錫克人將基督教與施捨聯繫在一起。錫克人是印度最富有的族群,他們不需要施捨,所以他們不願意聆聽福音。不過我們仍然在努力,我們等待神的賜福。」維妮塔來自一個有深厚基督教背景的家庭,她的父親創立了「回歸聖經」牧養計劃,此外還是德里聖經團契的創始成員。維妮塔的母親許多年來一直主持「回歸聖經」廣播電臺的兒童談話節目,並且撰寫了18本兒童故事書。維妮塔目前正在編寫印度的第一本兒童版聖經。

禱告:求神使用蘇旺特,讓他在聖靈的幫助下,帶領更多的錫克人歸主。

斯里蘭卡和印度 阿伽穆達亞人 Agamudayar  
阿伽穆達亞人屬於印度歷史上的統治階層族群,統治過古代的泰米爾納德邦,即今日的南印度和斯里蘭卡。他們就是貴族,地主和戰士氏族,而阿伽穆達亞人就是這統治族群的戰士種姓氏族。
在歷史上,每次為國王贏得戰爭的勝利之後,阿伽穆達亞人都會獲得大片土地,作為國王對他們的獎賞。根據傳說,阿伽穆達亞武士能夠赤手殺死老虎。1789年4月29日,阿伽穆達亞人將英國人從科蘭古迪趕走,令他們成為非常富有的武士與地主族群。今天的阿伽穆達亞人有許多已成為了醫生,工程師,公務員,企業家和政界人士,是社區內的重要人物。
在印度和斯里蘭卡,阿伽穆達亞人是一個重要的族群。阿伽穆達亞人在互聯網上建立了幾個婚姻介紹網站,家長在上面為自己的孩子尋找對象。有趣的是,家長們更願意尋找同一個族群的人,而不願意尋找講同一種語言的人。只要新娘或新郎屬於阿伽穆達亞族群,即使講泰米爾語、卡納達語、阿薩姆語或其他語言也無所謂。傳統上,阿伽穆達亞人是印度教徒,只有少數的人相信主。

禱告:求主祝福他們,不但效忠於他們自己的族群,而且認識萬王之王耶穌基督。

柴提亞人 Chettiar
「我來了,」卡耶維慈(Kayelvizhi)含糊地說。她匆忙穿上鞋,把周圍的書籍收攏在一起。管理餐廳的修女早已經敲過鍾,告訴人們可以吃早飯了。卡耶維慈在人們唱到「阿門」時才走進餐廳。她拿起一塊烤麵包,一邊吃著,一邊穿過擺放整齊的餐桌,奔向門口。她急忙走進修道院花園的地窖,祈禱她今天的考試獲得成功。其實,她早晨也吟唱過印度教梵語的讚美歌,但這沒有關係。今天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她必須得到所有神靈的幫助。在她的頭腦中,穆魯甘(Murugan)、伽內沙(Ganesha)、地窖中的聖母瑪利亞雕像、和教堂中的耶穌基督並沒有什麼區別。她暗想,他們都是神靈,我需要他們每一個的祝福。
柴提亞族是南印度族群的一家族種姓,是泰米爾人第三大姓氏。在印度種姓制度中,屬於農牧,從事生產,提供祭品的工作,並且經商,放貸。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柴提亞人以敏銳的商業嗅覺而聞名。卡耶維慈的父母是富有的商人,為了讓卡耶維慈獲得良好教育,父母將她送往一所著名的天主教寄宿學校讀書。雖然女兒在一所天主教的教區學校上學,但父母並不害怕,相反,他們很高興,認為他們可以得到更多神靈的保佑。

禱告:求神的靈讓柴提亞人知道,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萬軍之耶和華是獨一真神,在天上地下人間,只有一位中保,沒有別的名,人可以靠著得救。奉主名祝福柴提亞人,能明白這真理。

克拉拉邦 奈爾人 Nair  
奈爾人是印度南部克拉拉邦(Kerala)武士種姓的軍事貴族,人口約五百多萬,而在全印度則有六百八十六萬。關於奈爾族的起源仍不確定,有說他們源自尼泊爾,南移到印度拉拉邦,並成為統治印度南部的最古老的王朝,(亦稱為蛇王朝)。今天,這個族裔仍保持了拜蛇的傳統。以特有的母氏系統,一妻多夫制都是這個族群的特色。
奈爾人不是日本武士,但他們與日本武士非常相像。與中世紀時的日本武士一樣,奈爾人曾經是印度社會中的軍事族群。奈爾人有一套獨特的武術,叫作卡拉利帕亞圖(Kalarippayattu),根據他們的武術大師說,公元五世紀時,他們的一位武僧,前往中國少林寺講經時,傳授了十八式給少林和尚來強身。
二十世紀初期,奈爾人與克拉拉邦馬拉巴爾沿海地區的穆斯林族群一直發生衝突,受到很多的迫害,由於奈爾人的武術優勢,英國殖民者故意削弱這個族群。對他們有很多的限制,今天這個族群已失去許多優勢。

禱告:祈禱奈爾人早日有機會聽到耶穌基督的福音,接受祂的救贖,認識萬軍之耶和華是全地之主,凡投靠祂的,祂必善待他們,而且領他們進入豐盛的生命。願奈爾人早日經歷這些恩典。

雷迪人 Reddy
「我很高興你終於明白了道理,」拉吉克(Rajik)一邊說,一邊數著從一個不情願的村民那裡徵收到的十盧比稅款。無論村民們如何逃稅,包括對村莊中的富人和窮人,一旦遇到拉吉克,他們就得乖乖地付稅。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拉吉克是個雷迪人。雷迪人以公正著稱,是一個有影響力、深受尊敬的種姓。雷迪人通常是村莊的村長,負責收稅。不過雷迪人仍然有自己的敵人。幾百年來,雷迪人一直與各個部落有衝突,這種衝突導致的嫉妒今天依然困擾著雷迪人。
雷迪人居住在印度東南部喀拉拉,卡納塔克,安德拉邦的四個邦中,但人們提到這個種姓時,往往會想到安德拉邦。雷迪人在安德拉邦有巨大的政治影響力。印度的第六任總統尼蘭‧桑吉瓦‧列迪 (Neelam Sanjiva Reddy) 就是雷迪人。雷迪人幾乎全部是印度教徒,不過在安德拉邦有一些基督徒,能夠與雷迪人分享基督。雷迪人一般不會聆聽較低種姓信徒的宣教。求神賜他們謙卑的心和開放的耳朵。

禱告:
●祈禱這個有影響力的族群早日能夠明白,主耶穌才是最好的。
●祈禱雷迪人依靠神的真理,聖靈的力量,擺脫與其他部落之間的長久爭端。

林加亞特人 Lingayat
印度教有三大神明,教徒對三大神明的分別崇拜,形成三大教派,就是梵天、濕婆和毗濕奴。而林伽派,是敬奉濕婆的一個教派。特別崇拜男性的生殖力,稱勃起的男根爲「林伽」(Linga),認爲它代表生命,是宇宙之源和最高力量的象徵。因此以林伽作為濕婆的化身來崇拜。每個林伽教徒都攜帶一個稱作「林伽」(linga)的鍍銀小盒,裏面是一個石制的陰莖。他們深信,只要通過對林伽的虔信、道德修養和精神修煉,就能夠與濕婆大神的神性相結合,達到超度和解脫。除了敬奉濕婆和崇尚男性生殖力,林加亞特人還具有較強的宗教改革傾向,這和他們的源起有關。十二世紀中期,一批寺院的主持倡導敬奉濕婆,後來經當時國王的首相巴薩瓦 (Guru Basavanna) 在理論上給以進一步的闡述和組織,迅速于南印度發展流行起來。巴薩瓦認為只有一個真正的,完美的神,否認吠陀權威和輪回轉世說;人類應平等地履行社會服務,譴責種姓制度,消除性別歧視;反對童婚,允許寡婦再嫁。他們的這種宗教改革後來成爲印度現代社會改革的先聲,他們對印度的教育、文學、藝術等也有一定的貢獻。在卡納塔克邦,林伽教徒佔五分之一的人口,有強大的政治勢力。在印度政壇上,一些政客有林伽教背景,例如著名的尚卡爾(Shankar)和他的兄弟希瓦帕(Shivappa),他們本身就是林伽教徒。林加亞特人有強烈的工作倫理,重視價值教育。印度8%的教育機構是由林加亞特人贊助的,此外他們還為窮人提供免費教育。
1990年,美南浸信會栽培林加亞特背境的基督徒去接近他們的同胞,建立林加亞特團契。在一千五百萬林加亞特人中間,過去只有八百名信徒,沒有教會。截止到2005年,已經有三千多名信徒,2010年間,已印發了五萬份單張,求主使用。

禱告:
●求神保護林加亞特信徒免遭印度教民族主義者的騷擾。
●求神讓這地區的二百萬林加亞特人繼續尋求基督的真理。

印度 賽尼拉吉普特人 Saini Rajput
自從阿夫達(Avtar)能夠記憶事情以來,他知道有兩件事是不會改變:一是他是印度教徒,二是他將成為偉大的戰士。阿夫達是賽尼人,屬於拉吉普特族群,這意味著他像祖先一樣,是受嚴格訓練的士兵。今天,年邁的阿夫達沒有預料到,僅僅過了三代人,他的兩個曾孫子雖然仍是賽尼人和印度教徒,但不再是戰士,乃是農夫。
像大多數拉吉普特人一樣,賽尼人在穆斯林統治時期,有許多族人把劍換成了耕地的犁,成為農民;在隨後的英國統治時期,仍然繼續務農,他們依然被列為農民和軍民。其實,在軍事上,賽尼族一直保持傑出的成就,在世界大戰上,得過英勇獎狀。不過,在印度脫離英國獨立期間,許多賽尼人社區的武裝份子被下監和處死。獨立後,賽尼族人已開始從事軍農以外的工作,而且在工商,法律,學術,教育,科技界都相當傑出。例如Avtax Sairi領導開發英特爾 (Intel) 處理器的奇蹟。萬事達卡的總裁Ajay Bonga也是賽尼人。
印度獨立之後,這個族群的一切都發生了改變。賽尼人不再局限於軍隊和農業,而是活躍在印度公共生活的所有領域中。賽尼人已經習慣於改變,以便從中獲得益處,目前這個族群全部是印度教徒。賽尼人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如果他們歸主,可以用福音影響其他印度教族群。

禱告:
●求神興起使者將耶穌基督的福音帶給賽尼人。
●祈禱歸主的賽尼人繼續用福音去影響其他印度教族群。

印度 馬瓦裡人 Marwari
馬瓦裡是印度拉賈斯坦邦一個地區的名字,而不是某個族群的名字。由於這個原因,印度有馬瓦裡婆羅門、馬瓦里拉吉普特人等不同的馬瓦裡群體。儘管這些群體之間有很大的差異,但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商人。
幾個世紀以來,馬瓦裡人以他們的商業天賦而著稱。1700年代,馬瓦裡人就建立了用於地區發展的商業與銀行、律師行和金融體系。十八至十九世紀,許多馬瓦裡人遷移到緬甸、孟加拉國和印度東部,用他們的商業天賦幫助當地人發展經濟。
馬瓦裡是地理名稱,而不是族群名稱,現實中的馬瓦裡人通常與當地文化融合在一起。這個特點讓馬瓦裡人具有跨文化影響力,例如在語言方面,他們能夠與講馬瓦裡語的其他族群交流;在地理方面,他們能夠與其他拉賈斯坦人交流;在社會方面,他們能夠與吠舍(Vaishya商人種姓)的其他族群交流;在宗教方面,他們能夠與其他印度教徒交流;文化上,能夠與其他商人交流。馬瓦裡人真是名副其實的流動群體!如果一個馬瓦裡人歸主,他能夠影響至少五個其他族群的人。

禱告:祈禱福音進入這個分佈在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世界各地、相互緊密聯繫的商人群體,讓他們有敞開的心接受基督的真理。

信德人 Sindhi  
2005年,印度最高法院收到一請願書,要求更改印度國歌,因為信德邦已屬於巴基斯坦。法院回答:「信德一詞不僅指信德邦,還代表印度豐富多彩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信德文化。」住在巴基斯坦的信德人是穆斯林,而住在印度的信德人是印度教徒。人口約四百萬,人口雖少,但印度卻很重視信德語和信德文化,因為印度,印度河和信德,原來都是同一個字。(古時稱身毒,天竺) 信德人是印度河流的古老民族,是印度次大陸上接受阿拉伯文化最早的一個民族。通常居住在大家庭中,重視人際關係。
1947年,印度擺脫英國,獲得獨立,印度原有的兩個穆斯林佔多數的邦隨後與印度分離,成為兩個獨立國家,也就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信德省屬於巴基斯坦,而原來居住在信德省內的的信德印度教徒就要抛棄一切,逃離信德省這塊祖先的土地,逃亡的信德印度教徒被安置在印度北部的邊境地帶。信德印度教徒非常勤勞,擅長經商,尤其長於布匹與紡織品交易,許多人獲得成功,在居住地位於經濟領域的上層,過著富裕、舒適的生活。在印度最近的經濟增長與發展中,信德企業家發揮了重要作用。

禱告:美南浸信會新近成立了一個專向信德人傳福音的小組,求神使用他們。

賈特人 Jat  
有人說賈特人是南亞地區最令人生畏的族群,可能確實如此。因為在歷史上,賈特人曾經是勇敢的軍人,除了他們的身高通常都超過其他族群外,賈特人擁有的農場也令他們具有強大的經濟力量。今天這個族群成為地主和農場主。三十五年前,賈特人與西方科學家合作,在印度實行 「綠色革命計劃」,讓稻米與小麥的產量大幅度提高,賈特人為南亞提供了大量的穀物,使一度處於饑荒邊緣的南亞次大陸有了充足的糧食。賈特人令人感到懼怕,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個性。因為傳統上賈特人是一個好鬥的尚武族群。在南亞地區,有三個著名的尚武族群,他們就是賈特人、廓爾喀人(Gurkha)和拉吉普特人(Rajput)。在宗教方面,三千萬賈特人被劃分為三部分。居住在巴基斯坦的賈特人是穆斯林,居住在印度的賈特人,他們若不是印度教徒,就是錫克教徒。在世界其他國家,也有少量賈特人,但他們不大和其他族群聯繫。故此,幾乎沒有賈特人聽過或接受主耶穌基督的福音。賈特人從不與其他族群交流,他們懷疑基督教事工,很難向他們傳播福音。

禱告:祈禱賈特人早日從耶穌基督那裡找到真正的財寶,認識耶穌基督是那從天上賜下的永生之糧。

巴尼亞人 Bania
當我們提到權力、控制和財富這些概念時,我們通常想到這是成年人的世界;但在印度巴尼亞人的文化中,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和吸收這些概念。一個父親因為小兒子將心愛的玩具送給了其他小朋友他會這樣說,「不要把東西給別人。要跟別人討價還價,賺更多的錢。」可見在巴尼亞人中間,不存在「給予」的概念。巴尼亞人的商業技能由父親傳給兒子,當孩子還很小時,就開始接受數學計算的訓練,以便在貨幣兌換中獲得更大的利益。他們的全部生活都圍繞著如何賺錢。巴尼亞人口有六百五十萬,大部分人居住在印度北方各邦中。巴尼亞人是印度教徒,他們敬拜各種財神,沉醉在賺錢之中,絕大多數巴尼亞人崇拜拉克斯米(Laksmi)和加奈什(Ganesh),相信這兩個印度教神靈能夠給他們帶來財富,而且會令他們轉世為更高的種姓,獲得更多的東西。這些令到向他們傳福音有一定的困難。這些財神控制他們的生活,但讓他們的心靈變得無比空虛。在印度種姓中,巴尼亞人屬於吠舍商人階級。在古代梵語中,巴尼亞的意思就是「商人」,今天的巴尼亞人是著名的商人和貨幣兌換商,控制著印度的貨幣兌換業,是徹頭徹尾的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者。

禱告:祈禱巴尼亞信徒慷慨地幫助貧困者,明白擁有財富的真正意義。求主開巴尼亞人的心,見到主耶穌基督是比金子更貴重的珍寶,明白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是最大的虧損生意。祈禱基督徒商人回應上帝的召喚,去接觸巴尼亞人,以適合巴尼亞文化的方式,與他們分享基督。

索納人 Sonar  
一位宣教士專注地凝視著金匠。金匠正在忙碌地為當地的印度教徒顧客製作黃金偶像。在印度教中,有二百多萬個神靈,金匠們有永遠做不完的工作。宣教士平靜地想:「索納人為印度教徒的家中和寺院製作所有偶像。如果索納人接受耶穌,情況會怎樣呢?」這個奇異的想法讓宣教士感到震驚。「六百五十萬索納人如果接受耶穌,不再製作虛假偶像,那將翻轉印度教世界!」宣教士祈禱道:「但願如此,主啊,但願如此」。 在當地語言中,索納的意思就是金匠。許多世紀以來,這個種姓一直在製作珠寶。不過最近幾十年,工業化的大規模珠寶生產,大大影響索納人的家庭作坊,令他們必須尋找新的出路。一些索納人開始造船,或者接受高等教育。不過偶像製作始終是索納人的主要工作,對95%人口是印度教徒的印度來說,索納人是不可缺少的。

禱告:
●美南浸信會和其他一些宣教機構正在將福音帶給索納人,請為這些宣教努力祈禱。目前在當地有一個家庭教會,有十七名信徒,他們正在接近其他索納人。
●祈禱在索納人中間出現大的屬靈收穫,讓人數不多的索納信徒經歷福音的大能,見證獨一真神的榮耀,讓印度教徒看到,他們的偶像製作者已經接受基督,已經找到永恆的生命。
●祈禱索納人獲得屬靈重生,來到神的國度。

卡奇人 Kutchi
「維傑(Vijay),過來吃午飯,」莎娜(Sharna)呼喚著兒子。維傑正在沙灘上玩耍,他擡頭看了看母親。今天風和日麗,陽光照耀著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海岸,海岸外面就是卡奇海灣和阿拉伯海。「卡奇」原本是一個龜形島嶼的名字,後來成為當地人的名稱。維傑知道午餐是米飯與一種有營養的扁豆混合而成的粥狀食物,稱作基欽。當地人幾乎每天每頓飯都吃基欽。維傑的父親從事建築工作,非常繁忙。父親打算像許多卡奇人一樣,前往遙遠的城市,例如孟買,去尋找更多的建築工作。莎娜每天要用很多時間來舉行儀式,試圖安撫印度教中的無數神靈。莎娜擔心維傑對印度教不虔誠,這將冒犯一些神靈,導致厄運降臨家庭。卡奇是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一個地區,佔地很大。這個名字的意思指一件東西,間歇性地從濕到乾,又從乾到濕的意思。因為卡奇這地方是一大片低窪濕地。雨季後又變得乾燥,也是印度著名的生態區。由於地處偏遠,故人口不多,但這地區的卡奇人,可能是印度河谷文明最早族群。在印度獨立前,卡奇有自己獨立的政府,1815年成為英國保護國,後來加入印度。
2001年1月26日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發生的八級地震,地點就近卡奇,傷亡人口達十七萬,四十萬家園被毀。

禱告:
●為前往城市的卡奇人祈禱。祈禱基督徒進入人際關係密切的卡奇社區中。
●求主平安的靈進入卡奇地區的每一個人心中,醫治他們身心靈從災害中恢復過來。

麥孟人 Memon  
卡裡姆(Karim)從真皮公事包中拿出黑莓手機,熟練地給他的助手發送短信。「由於實際困難,如果他們不降低紡織品的價格,我們不得不提高天然氣的價格。」卡裡姆斜靠在總裁沙發的後背上,心中暗想,在他的商業與金融世界裡,幾通電話,即可賺錢。但,為什麼生活如此空虛呢?
十四世紀,有一位穆斯林宣教士來到印度,讓幾千名印度教徒成為遜尼派穆斯林。宣教士將這些接受者稱作莫米人(Momi),意思是「模範的穆斯林」。其後,莫米人變成麥孟人。今天,麥孟人已經成為印度著名的海外貿易商,他們擅長進出口,並且建立了強大的商業帝國。 99.99%的麥孟人是穆斯林。麥孟人待人親切,有禮貌,具有慈善精神,而且非常團結,他們在各地都有社團,提供各種的資源,包括保險,婚姻,證書,醫療保健,教育和居屋等設施。但遺憾的是,他們仍未接受基督。所有基督教資源,包括聖經、電影《耶穌傳》、福音讀物、福音音像製品等,都有麥孟人所講語言的版本,但麥孟人還沒有使用這些資源。

禱告:
●麥孟人在世界各地做生意,祈禱基督教商人接近麥孟人,讓他們認識基督。
●求神興起一些信主的麥孟人,讓他們在麥孟人的團體中活出基督。

達烏迪博赫拉人 Daudi Bohra
博拉在當地語的意思是「貿易」;是印度一個擅長經商、非常重視隱私保護和具影響力的貿易族群。達烏迪‧博赫拉人是所有博赫拉人中最富有的一個分支,他們定期與其他族群進行貿易,雖然是穆斯林,但卻不與這些族群中的穆斯林交往,雙方保持一定的距離。在一些大城市(例如孟買)中,達烏迪博拉人居住在封閉、組織嚴密、關係密切的社區中。這種情況使人們很難聽到耶穌基督的福音。不過,如果一旦贏得博拉人信任,博拉人會非常珍惜彼此的友誼。信奉伊斯蘭教的達烏迪博赫拉人,除了居住在印度的孟買和古吉拉特邦外,在全球四十個國家,還有470多個頗具規模的博拉社區。傳統上他們是商店的店主,不過今天博拉人進入許多高科技領域,成為外科醫生、機械工程師和軟體設計員,而且在商業、社交和宗教生活中,普遍使用例如互聯網等現代化的通信技術。作為以斯瑪儀(Ismaili)什葉派穆斯林,博拉人與社區中的宗教領袖保持密切接觸,聽從後者的指引與教導。以斯瑪儀什葉派起源於主後765年的一次宗教爭論,認為真正懂得阿拉真理的,不是穆罕默德,而是第二十一位伊瑪姆(imam),他差遣他的追隨者,向穆斯林傳播阿拉的真理。這個教派的信徒遵從伊斯蘭教的絕大部分教義,不過增加一些自己的教義,並且對《古蘭經》有自己的解釋。

禱告:求主讓達烏迪‧博赫拉人的領袖們有一天能夠明白,慈愛的神已為他們開了一條路,就是主耶穌基督,他們可以藉著主到天父那裡。求主的靈光照達烏迪博拉族群首領的心。求主讓這些首領接受上帝的福音,並帶領他們的族群接受耶穌基督。

謝克人 Shaikh  
「奇尼奧特(Chiniot)旁遮普是一個非常富裕的地方,住在那裡的人,都是在巴基斯坦、印度和其他國家營商,交易金額達到幾十億美元。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被稱作是奇尼奧特人,這名稱是指那些有移民身份,在海外經商者才能稱作是奇尼奧特。不是移民,依然是農民的人,不能稱作是奇尼奧特。旁遮普謝克人就屬於奇尼奧特。」米安(Mian)是一個富有的謝克人,他正在向幾個奇尼奧特商人介紹自己的背景,這些商人希望與米安的紡織品公司做生意。
主後711年,來自阿拉伯的穆斯林軍隊,征服了從克什米爾到阿拉伯海的印度河谷西北部地區。這次征服之後,許多富有的穆斯林商人、官僚、科學家、建築師和教師遷移到這個地區。這些移民就是謝克人。
今天,旁遮普謝克人有大約7,600萬。他們是阿拉伯人、波斯人、阿富汗人和土耳其人的後裔。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後,南亞的大部分旁遮普謝克人為了躱避印度教武裝分子的屠殺,逃離印度教徒統治地區,來到巴基斯坦。目前許多謝克人是富有的商人,他們在皮革業、橡膠業、紡織業以及公共服務領域取得成功。幾乎所有謝克人都是遜尼派穆斯林,只有少數人是錫克教徒。目前在謝克人中間,仍未有基督的信徒。

禱告:
●祈禱謝克人在做生意的過程中遇到基督的門徒。
●祈禱這些門徒開啟謝克人的心,讓這個族群認識活著的真神,瞭解祂和祂的真理。

克什米爾穆斯林 Kashmiri Muslim  
「巴基斯坦、印度和其他國家對克什米爾水果、蔬菜和穀物的需求量並不大。我來這裡,是想讓你們知道,穆紮法拉巴德公路重新開放了。你們應當在農產品腐爛之前,將它們運送出去。」阿卜杜勒(Abdul)是一位穆斯林商人,他正在與一些克什米爾穆斯林農民交談。農民們最擔心印度安全部隊在運送農產品的唯一公路上再次攔截他們的卡車。
大約六百萬穆斯林居住在巴基斯坦北部與印度北部有領土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當地的伊斯蘭武裝分子與印度教徒之間長期爆發暴力衝突,雙方都試圖控制整個克什米爾。克什米爾有豐富的天然水資源和肥沃的土地。暴力衝突的悲劇性後果之一是封鎖穆紮法拉巴德公路,導致克什米爾穆斯林農民失去了經濟發展的能力。最近雙方進行談判,同意在大部分時間裡重新開放穆紮法拉巴德公路。穆斯林商人受到這項決定的鼓舞,他們打算增加在克什米爾的投資,在當地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社會基礎設施的建立,和旅遊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克什米爾的屬靈衝突也很激烈,當地穆斯林抗拒任何身份的基督徒。

禱告:
●祈禱和平談判讓克什米爾地區變得更加開放,讓穆斯林通過商業活動和旅遊,與基督徒接觸。
●祈禱穆斯林聽到並接受神的福音,從神的救贖恩典中找到真正的和平。

阿薩姆穆斯林 Assamese Muslim  
一個旅遊者拿起淺藍色的連衣裙,對著陽光驚歎道:「穆尼爾(Muneer),你的連衣裙真漂亮!我一定會把你的商店告訴其他人。你是阿薩姆人,這些連衣裙也來自阿薩姆邦嗎?」尼爾回答說:「是的,我在家鄉雇傭了幾名女工,這些連衣裙就是她們製作的。在這裡,也就是在馬哈拉什特拉邦的普納,我的生意很好,對我的家庭幫助很大。我妹妹在阿薩姆邦也開設了一家小商店,她從銀行獲得小額貸款。這種貸款正在幫助我們創業。」
在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有二百五十萬阿薩姆穆斯林和五百八十萬孟加拉穆斯林。基督徒有80萬,印度教徒有一千五百萬。儘管阿薩姆邦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石油、天然氣、森林、煤炭和礦藏;也有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水源,適合農業生產;但經濟發展速度一直很慢。主要問題是當地人缺少經濟發展能力。來自孟加拉國的穆斯林移民的大量湧入使這個問題更加複雜。外來公司控制了阿薩姆邦的大部分資源。最近有一些發展計劃,幫助阿薩姆邦的穆斯林在本地和外地開展商業活動。阿薩姆穆斯林雖然名義上信奉伊斯蘭教,並不虔誠,不過,他們仍是非常抗拒基督教。

禱告:求神讓阿薩姆穆斯林知道,主耶穌基督是道路,祂要為他們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求神開闢一條道路,讓他的福音抵達阿薩姆穆斯林的心中。

旁遮普錫克人 Punjabi Sikh  
二千三百萬旁遮普錫克人是一個關係緊密的族群,除了族群的信仰,錫克教將他們結合在一起,此外,他們的卓越商業技巧與天賦,把他們在印度和其他國家的錫克人通過《商人姓名地址簿》以及其他方式,建立相互聯繫。一個錫克商人這樣寫道:「如果我們錫克人團結起來,凡是有就業機會,就優先雇傭錫克人,那將創造奇蹟。如果我們這樣做,錫克教人將在經濟上和專業上獲得快速發展,我們的社區將更加成功。」錫克教源於印度旁遮普邦。「錫克」在梵文的原意是 「門徒」,因他們尊崇十位上師並以上師們傳授的教義爲經典;以公平正義、扶貧濟弱和宗教自由爲基本信仰。創始人納那克 由於不滿印度教森嚴的種姓制度和繁瑣的教規,加上與伊斯蘭教間的矛盾而引起的宗教改革。創立了錫克教。錫克教強調人人平等,男人之間互爲兄弟,女人之間互爲姐妹。錫克人道德觀念同自律性都強,有禮。他們奉行嚴格的一神論,及禮拜幾代祖師。錫克人不僅關心自己的個人收益,也幫助、支援所在社區的其他錫克人。十七世紀初,錫克教開始發展爲武裝組織,「錫克」又含「進了學受過教育的人」,錫克教徒們受的教育不是一般的教育,而是有關英雄精神和維護尊嚴而獻身的教育。為了提醒教徒對錫克教堅信不移,成年的錫克男子必須蓄長髮、帶發梳、戴鋼鐲、穿短褲、佩短劍,作為記。教徒舉行劍的洗禮後,姓名前多冠名爲「Singh」(中文音譯「辛格」,粵音「星」,意爲獅子)。由於錫克教尚武傳統,印度軍隊有很多錫克人。

禱告:為有高尚理想的錫克人祈禱,祈禱他們遇到救主,救主能夠給他們帶來永恒的財富。

印度福音宣教社 India Gospel Outreach  
幾年前,印度福音宣教社(IGO)有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在旁遮普邦每個有郵遞區號的地區建立教會。IGO實現了這個目標。1,100名男女信徒在接受培訓之後,擔任福音宣教士,不僅來到旁遮普邦各地,而且來到尼泊爾和不丹。這些旁遮普福音宣教士是第一代信徒,他們以前是錫克教徒或印度教徒,他們在與這兩種宗教的信徒接觸時,能夠很有效地交流。
就如初期教會時代一樣,信徒身邊經常出現神蹟奇事,以此證明耶穌的大能。當神的靈大大地作工時,撒旦就試圖詆毀、騷擾基督的信徒。2010年2月,激進的印度教徒最近在旁遮普邦賈朗達爾(Jallandhar)豎立了一塊巨大的廣告牌,上面是「墮落的」耶穌一隻手拿著酒瓶,另一隻手拿著雪茄煙。這些人的目的是羞辱並激怒基督徒,同時給非基督徒留下有關救主的錯誤印象。這次事件導致印度教激進分子與基督徒爆發衝突,有四所教會被燒毀,警方不得不在旁遮普邦的大部分城市與城鎮實施嚴格的宵禁。

禱告:
●求神掌管這次事件,激發更多人明白事情的真相,認清耶穌基督而歸主,求主保守初信者的心志和堅強勇敢。
●祈禱旁遮普邦每個有郵遞區號的教堂繼續建立新的團契。

信奉拜火教的帕西人 Parsee
拜火教是個源於古代波斯帝國 (即今日的的伊朗) 的宗教,由於火是這宗教教義的核心和主神,故稱拜火教。創始人是瑣羅亞斯德,故也稱瑣羅亞斯德教,在中國稱爲「祆教」。瑣羅亞斯德教在中東迅速傳播,薩珊王朝時成爲波斯帝國的國教。公元651年。伊朗薩珊王朝被阿拉伯人打敗。阿拉伯帝國建立之後,除了將阿拉伯語定爲波斯的官方語言之外,還從宗教方面同化波斯人,他們對瑣羅亞斯德教徒提供三種選擇:死、改教、交雙倍的人丁稅和土地稅。公元八世紀左右一部分不願改信伊斯蘭教的波斯瑣羅亞斯德教徒,移居印度西海岸古吉拉特邦一帶。這些波斯移民在印度被稱為「帕西人」(Parsi),至今共有十萬人左右。今日,他們的語言和服飾已經是融入印度文化,但保留了原有的宗教信仰,仍信瑣羅亞斯德教,主要從事工商業。帕西人以溫和、誠實、慷慨、慈善而著稱;而且很有商業天賦,故此雖然是印度人口很少的少數民族,卻掌有巨大財富,被稱爲「印度的猶太人」。雖然拜火教徒只信奉一個上帝,但他們也向他們祖先的靈魂祈禱,並且相信他們祖先的肉體能夠復活。在慶祝為期十天的拜火(Jamshedi Navros)節時,他們為那些死去親屬、朋友和酋長的靈魂祈禱。帕西人的數量正在逐漸減少,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幾千年來仍保留著內部通婚的古老傳統。在與其他宗教信徒通婚後,通常都會要求他們搬離帕西人社區。最近幾十年,帕西人的出生率越來越低,這個族群有滅絕的危險。帕西人的教義不允許人們改變宗教,因此提高出生率是增加帕西人數量的唯一方法。

禱告:帕西人是個艱難生存的團體,其堅強意志卻令人佩服,祈禱那位樂意賜恩和善待萬民的神,憐憫帕西人,讓他們得見真光,願神的靈大大運行帕西人中的少年人,老年人,把得救的人加給帕西人。

印度 耆那教徒 Jain
一個耆那教徒的嘴上戴著口罩,不是因為咳嗽,而是因為他害怕不慎吸入空氣中的小昆蟲。此外,他走路回家時也很小心,避免踩到地面上的小昆蟲或小動物。耆那教徒為什麼要採取極端措施,避免傷害小昆蟲呢?因為耆那教徒相信,所有動物,包括卑微的小昆蟲,都有靈魂。耆那教徒相信,即使殺死一個最低等級的生物,都會導致自己在轉世之後,來生充滿苦難。「耆那」一詞,來自梵語單詞Jina,意思是「生命痛苦的勝利者」或者「征服者」。主前五百在印度由一位叫做摩訶維拉(Mahavira)的教師創立,最初只是印度教內部的一個改良派別,其後發展成為獨立的宗教。耆那教徒不相信上帝創造宇宙的理論,認為宇宙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因此也就沒有造物主。對耆那教徒來說,宗教意味著責任,要放棄一切世俗願望,遵守嚴格的五個基本道德規範,即非暴力、非擁有、真實、純潔的性、不偷竊。一個人,如果能夠擺脫所有的邪惡羯磨(業),他就能夠具有完美的知識和力量,並成為一個神,這個過程被稱作解放。在耆那教中,由於有越來越多的信徒達到解放狀態,因此神的數量也越來越多。耆那教徒的識字率高達94%,是印度所有宗教信徒中識字率最高的群體。耆那教徒一向富有,他們往往把孩子送到名牌大學中。由於耆那教徒追求知識,故此,接近耆那教徒的一個好辦法,就是校園福音事工。

禱告:
●求神祝福及使用印度校園的福音工作,讓校園同工有愛心,見證去得著耆那教徒。
●祈禱耆那教徒能夠明白,所謂轉世僅僅是一個來自惡者的謊言,當主耶穌基督再來時,所有未信主的人都必須接受神的審判。
●求神開啟耆那教徒的心,讓他們認識真正的生命賦予者耶穌基督。

巴哈伊教徒 Bahai
「預言已經應驗!」在以色列的迦密山,巴哈伊教的崇拜者興奮地呼喊著。許多巴哈伊教徒來自印度,他們於2001年來到海法附近的迦密,慶祝神聖的巴哈伊花園的開放。1800年代,巴哈伊教的創始人巴海歐拉(Bahallujah)曾經預言,將在迦密上建成一個神聖花園。巴哈伊教目前大約有五百萬信徒,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宗教之一。1844年,一個伊朗商人Bab,宣佈有一種新的宗教啟示降臨人間,他的宣佈給他帶來了不幸,1850年在伊朗被處死刑。他的一個追隨者巴哈歐拉(Baha Ullah)繼承了他的事業,宣佈自己是上帝的使者。成立巴哈伊教。印度的巴哈伊教徒為了逃避伊朗人的迫害,紛紛前往印度。巴哈歐拉認為,世界上所有大的宗教都預言,和平與正義會在將來的某一天實現,而亞伯拉罕、奎斯那(Krishna)、摩西、瑣羅亞斯德、釋迦牟尼、耶穌、穆罕默德以及巴哈伊教的創始人,都是上帝為實現這一目標而派遣的使者。耶穌和穆罕默德是過去的舊使者,巴哈歐拉則是當代的新使者。巴哈伊教義認為,世上只有一個宗教﹔貧富懸殊與死守種族、文化和國籍的差異,只會滋生衝突。只有世人在各式各樣、多彩多姿的文化和種族背景中,能和諧相處並且能賞識彼此的差異時,社會才能欣欣向榮。人類已經準備聯合在一起,建立一個和平單一文明體的世界。巴哈伊教徒每天祈禱,每年齋戒十九天,絕不接觸酒精製品和麻醉品,嚴格履行各種宗教義務。巴哈伊教徒通常是富人,他們有自己的商業企業。

禱告:求主打開巴哈伊信徒的眼睛,明白上帝千古不變的真理,就是人的努力,永遠無法帶來種族之間的合一與和諧。求主幫助他們瞭解,惟有基督才能將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國與國之間的隔閡除去。求主感動他們認識,只有耶穌基督才能夠把全球統一,包括一切政權,宗教和文化。求聖靈引導巴哈伊教徒,讓他們認識耶穌,明白聖經的真理。
 
亞達瓦人 Yadav  
一個人如果想成為成功的商業或政治領袖,他必須具有一些優勢與特長。印度的亞達瓦人已經習慣於成功。經過不斷努力,這個族群在許多領域取得成功。亞達瓦人屬於印度的軍人種姓,自稱是中世紀時亞都王朝的後代。傳統行業是畜牧業與產品銷售,但在今天,許多亞達瓦人是醫生、商店老闆、教師、工程師和政治領袖。
亞達瓦人通常居住在一個大家庭中,家庭中有許多成員,每個人只有很小的空間。對亞達瓦人來說,這種生活方式是正常的,因為家庭成員可以將各自的商業資源整合在一起,讓他們的商業活動更加成功。
亞達瓦人一直是虔誠的印度教徒,為了表達這種虔誠,亞達瓦人經常演唱讚美印度教主神毗濕奴(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Vishnu)的歌曲,同時亦重視發展這個族群擅長,就是講述印度教口頭傳說的特長。
雖然亞達瓦人已很文明,但仍有許多迷信的綑綁,例如亞達瓦人很相信占星術和護身符。熱衷於參加一些傳統性或宗教性的節日來取悅神明。在亞達瓦社區中,仍沒有基督的教會。目前在這個族群中,也沒有宣教事工。

禱告:
●求主興起和差派信徒前往亞達瓦社區中,與亞達瓦人建立人際關係,與他們交朋友,讓他們理解福音的意義。
●求聖靈來到亞達瓦人中間,讓這個族群接受耶穌基督。

坦博利人 Tamboli  
「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他給你的,為要堅定他向你列祖起誓所立的約,像今日一樣。」(申8:18)提到萎葉(檳榔葉),印度人的腦海中就會出現坦博利人的身影。幾個世紀以來,坦博利人一直是成功的印度檳榔經銷商,從事種植,加工、銷售。事實上,「坦博利」一詞就來自梵語的萎葉。萎葉是一種溫和的興奮劑,有一定的藥物效果,和廣泛的市場需求。一些考古學家估計,人類咀嚼萎葉已經有四千年的歷史。除了萎葉工業之外,坦博利人在銷售自行車、五金工具和服裝方面也取得成功。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坦博利人成為政府雇員和白領雇員。每年十一月,加齊普爾的坦博利人來到印度教主神濕婆(Shiva)寺院,為萎葉工業的繁榮與成功而祈禱。坦博利人與一些所謂的「潔淨種姓」(高貴種姓)保持良好關係,坦博利人經常在各種各樣的節日或場合裡拜訪這些高貴種姓。高種姓從坦博利人手中接過水,這表示高種姓承認坦博利人在印度教等級制度中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

禱告:求神挪開攔阻坦博利人信主的屬靈障礙,求神興起基督徒與坦博利人進行長期、持續、目的明確的接觸,讓坦博利人接受基督。

世界動員會 Operation Mobilization 印度達利特人 Dalit
有一句中國諺語說:「給他一條魚,你可以讓他今天吃飽。但如果你教會他捕魚,你可以讓他一生吃飽。」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婦女。「世界動員會」的印度發展部(OMIF)制定了一項經濟發展行動計劃,讓這個道理變成現實。由於這項計劃,幾百名達利特婦女成功建立了小規模商業機構。雖然許多婦女是文盲,但她們擁有智慧、膽量和決心。達利特婦女向人們證明,她們能夠經營有活力潛能的小商業機構,可以賺取足夠的利潤,能夠過上有尊嚴的生活。達利特人是印度最低種姓之一,通常被稱作賤民。OMIF的自助小組(Self Help Groups)來到絕望的達利特婦女中間,通過培訓,教她們掌握基本金融知識,懂得儲蓄,懂得將錢存入自助小組的合作基金中。加入合作基金之後,達利特婦女有資格獲得個人貸款。一位達利特婦女用貸款,為她丈夫購買了一輛三輪計程車。她的丈夫馬上獲得較高的收入,而她很快償還了貸款。現在她有資格去申請另一筆貸款,以便建立自己的裁縫店。在幾百名達利特婦女中,這樣的事情正在不斷重復著。

禱告:為OM的服事感謝主,求主繼續保守祝福,使用OM在印度達利特人中的服事,將達利特人帶往基督身旁。祝福那些得到貸款的達利特婦女,有智慧、膽識和機會,燃點生命的希望,進而成為神祝福他人的器皿。祈禱通過OM的工作,讓達利特人讚美主耶穌,擴展神的國度。

(來源:http://www.missionpathway.org / 2011年五月印度的商業階層)
 
承蒙 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 惠允刊載,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