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4-08-19發佈


認識、關懷普世未得之民
˙2014年九月萬民異象


他們,城市的一道風景
整理˙穎穎 資料來:自The Gospel and the City by Roy Moran 

2008年城市人口在歷史上首次達到全球總人口的50%,預計到2050年時將達到70%。中國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2008年的城市人口比例為40%,預計到2050年將超過70%。印度是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國家,目前城市人口比例為29%,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55%。

目前世界上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根據聯合國的數據,每天有165,000人湧入城市。而且,這些人當中可分為四個群体:一、年輕 的下一代;二、文化的塑造者;三、窮人中的 赤貧人士,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最少聽聞福音的未得之民。今天城市化的大趨勢,扭轉了世界地極的看法。是的,世界地極已進入城市了!城市化把身處在遠方地極的民族,透過移民潮送進世界各大城市中。從前要飄洋過海去到他們當中,如今他們卻送上門來,成為了近鄰。以上這些數字和現象,清楚地告訴我們,接下來我們必須重視的,是城市宣教。 

一個好消息!
截止2000年,全球二十六個最大城市中,二十二個已有基督教足跡了,這是城市宣教的機會!城市宣教需要我們的冒險精神;也需要神超自然的干預。一個人從農村遷到城市,他的生活將會發生巨大改變。從文化角度來看,他離開了過去那種以「家庭人際關係」為核心的農村文化,轉而進入一個以「職業和多元文化環境」為核心的城市社會。對許多城市新移民來說,這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遇到不同國籍、不同族群、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大城市的複雜文化更是加深新移民的不理解和不適應,自然妨礙他們快速融入新生活方式和人際關係網絡。以前他們在農村有機會和人們成為長久的朋友;但在城市的人際關係中,「職業」因素遠遠多於「人性」因素,這種「非人性化」現象,將使城市新移民感到被社會孤立,甚至心靈的需要長久都無法被滿足。許多城市新移民唯有努力工作,一心想賺更多錢,但代價卻是必須將大部分時間都投資在工作中,其實他們是在用時間來交換金錢。或許來自貧困農村的他們並不抗拒這種交換,但他們卻不知不覺為此付上的代價,包括孤獨、混亂、墮落到放蕩生活中等。 我們有看到他們的需要嗎?我們可以如何關心他們?過去,福音工作相當倚賴透過人際關係網絡來傳播,人與人之間互相信任,使福音的傳播速度可以很流暢。但這樣的優勢在人際關係相對比較脆弱的城市,卻無法很好的運作,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許多猜疑,這是目前宣教和植堂事工所面對的主要障礙。然而,儘管城市宣教面對這樣的困難,但我們還是聽到了以下這則振奮人心的美好見證:繁華的美國大都會——舊金山(San Francisco),觸目皆是一棟棟華麗的大屋和高樓大廈,但其實城裡的人不是個個都光鮮亮麗,許多人只能歸 納為窮人與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後者更是赤貧的一族。他們融為城市街頭的一道風景。那些擠居於破舊公寓或房子內的城裡人,行走於城市的這端和那端,營營於生計的頭等大事,或為著如何領救濟金、食物券而操心,又或為了躲避移民局的檢查,而惶惶不可終日。他們在人種上也是聯合國般的多元化,白人、黑人、黃種人、混血人種,來自五大洲各國各地區的,都往這座城市裡尋夢,許多人卻不知道尋的是美夢?還是惡夢?福音從一個關懷行動開始。

謝麗(Shirley Pounds)是一個基督教機構(cityteam.org)的負責人,專門服侍舊金山的窮人或有需要的人,包括分派食物、提供教育或技術訓練等。在謝麗所接觸和幫助的人當中,有一個人名叫佩德羅(Pedro),他是個長期酗酒與吸毒者,生命早已墮落到不能自拔的地步。那一天,他走入cityteam分派食物的救援宣教站,原本只想領取一份能讓他溫飽的食物,卻沒想到他得到的卻遠遠超出了他所求所想的恩典。謝麗和她的團隊邀請佩德羅參加一系列聖經學習小組之後,不久他便決志信主,願意將生命主權交托給這位以恩典待他的主。信主之後,他靠著基督的大能,徹底擺脫了多年纏繞他的惡習。佩德羅站在當日他領取食物的那個 救援宣教站的窗前,眺望三個街區以外的一座公寓大樓,那裡有許多人和他一 樣,需要的不只是食物,而是主耶穌的救贖。佩德羅確信,神正在呼召他成為宣教士,帶領更多的人歸主。福音從一個小組擴展到五十個小組有一次,當佩德羅在大樓中分派食 品給貧困的人時,遇到了一位女人—— 安傑拉(Angela)。安傑拉對佩德羅和他的同伴們願意這樣無條件幫助人感到好奇,於是佩德羅便建議由他幫助安傑拉明白聖經,從中發現影響他生命的這位神是誰。兩人便約好時間見面。 第一次的聖經學習時間,佩德羅帶來了一些食物,安傑拉便邀請其他朋友一起來分享食物,也聽聽聖經說什麼。從那以後,每周三晚上,佩德羅、安傑拉以及其他的朋友們都會聚集在一起研讀聖經。不久之後,這個家庭聖經學習小 組竟然開始「繁衍」,由一個小組變成許多個小組,每個分出去的小組成員,都在自己的家中邀請更多朋友研讀聖經。今天,安傑拉的公寓中的小組已經由最初的一個,增加到現在的五十個!

福音從舊金山一直擴展到尼加拉瓜。安傑拉是一位尼加拉瓜移民,她固定與國內的家人聯絡,甚至通過手機教導她的家人如何從聖經認識真神。如今,除了舊金山的五十個聖經學習小組之外,在尼加拉瓜還有一百六十個小組!這些小組的成員總數超過兩千人,包括男人和女人。福音就是如此,從舊金山的市中心,一直擴展延伸到尼加拉瓜的街頭。城市宣教需要我們的冒險精神;也需要神超自然的干預。原來新移民是神所使用的福音使者,他們不單來到城市得著福音,也會把福音帶回遠方的家鄉。今天,福音正在讓更多的佩德羅、 安傑拉以及普通人,去完成耶穌基督的大使命。

宣教士傳記 福田光雄博士 Dr. Mitsuo Fukuda
「我六歲那年,一個好朋友死於交通意外,自此我一直害怕死亡。每當我想到『我死了會去哪裏』這問題時,都無法安然入眠。在我十九歲那年,一位基督徒朋友告訴我相信耶穌就可以去天堂。我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相信他所說的,但我決定讓他為我禱告。在他為我禱告期間,我通過異象看到了耶穌,一下子明白了許多事情,包括神的愛、十字架的意義、我的人生目標、永恆生命的盼望等。自從我看到耶穌後,開始過著每天與耶穌親近的全新生活。耶穌鼓勵我、指引我面對一切困境,我再也不害怕死亡了。」以上是福田光雄博士認識主的經歷。福田在日本出生,他成長的環境有機會接觸到宣教士和福音資訊,可惜人們對此並不感興趣。信主後福田決定將福音帶給日本這個冷漠的社會。

天父,感謝你親自引領在日本的福田光雄博士認識你,並得到永恆的救恩。今天在日本大部分的人民都還未認識你,他們為生活中打拼,追求物質享受,卻對救恩抱著冷漠的態度,我懇求你讓他們像當年的福田光雄博士,能夠遇見又真又活的神。奉主的名求,阿們。

宣教士傳記 福田光雄博士(二) Dr. Mitsuo Fukuda 
福田博士講述他是如何開始宣教的:「作為日本人,我深愛耶穌,也深愛日本。我在東京工作,是國會的成員,故此我能夠與東京的政府官員、國會議員、各行各業的商人進行討論,告訴他們神能夠為日本帶來屬靈轉變,以擴展神的國度。」 政治家和商人聆聽福田博士的想法,了解為什麼神的福音對現代日本特別有益。通過人與人的接觸,福田博士告訴人們遵從神的福音的益處。遵從福音的結果是能夠轉變日本,讓整個國家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精神上都得到神的祝福。日本人向來喜歡聽從本國人的想法,而不喜歡讓外來者影響他們,所以由日本人向自己國人傳福音,是最好的管道。在日本,基督徒商人要想接近非基督徒商人,必須先預備能夠讓對方感到舒適的環境。為此,日本基督徒商人於1990年建立了一個組織「國際貴賓俱樂部」(International VIP Club,簡稱IVP),營造一個日本商人喜歡去的場所,例如飯店的餐廳、可以舉行各種會議的大廳。今天,IVP每個月在東京、大阪等城市舉辦十一場福音聚會。此外,IVP也在各飯店餐廳舉辦了一百多場每周一次的小型福音聚會。能否將神的國度擴展到這些有影響力的商人中間?對於這個問題,福田博士是樂觀的。日本經濟目前繼續處於衰退中,這些商人希望找到問題的新答案。

天父,為IVP的事工代禱,懇求父祝福並使用這事工的宣教策略,使福音工作在東京的商業社會中,取得屬靈的大豐收。為在日本的商人面對經濟衰退之際,能敏感地察覺生命真正值得追求的不是不可靠的金錢,而是與真神建立永恆不朽壞的關係。奉主的名求,阿們。

宣教士傳記 婕達什 Tsedash
一個人傳福音的果效是有限的,但如果有許多門徒一起傳福音,效果就會更好。 婕達什是埃塞俄比亞(或譯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一位植堂事工的同工,她非常明白這個道理,也知道馬太福音28:18-20大使命的核心是建立門徒。婕達什曾經在「建立門徒運動」(discipleship making movement)接受訓練,這機構至今已在非洲之角各未得族群中建立了五千間教會!婕達什完成訓練 課程後便擔任導師,栽培幾百名女信徒成為門徒,她們繼續又栽培更多的門徒,建立更多的教會。去年年初開始,神大大使用婕達什的擺上,在各地建立了八十多所教會。這些植堂所需的經費從何而來呢?其中有來自海外教會的奉獻,但如果長期如此,會讓當地植堂事工過度依賴海外資源,於是埃塞俄比亞的信徒決定改變這種做法。為此,每項新事工會從當地籌集資金,或出售部分私人財產,甚至自籌經費購買車票前往未得族群的偏遠村莊傳福音。

天父,感謝你帶領信徒在非洲之角各個未得族群中,展開這項具策略性的工作。祈禱植堂運動能繼續擴展到非洲最偏遠的角落。也求父幫助信徒學會如何從本地籌集資金,以讓植堂事工作不會中斷。奉主的名求,阿們。

萬民異象 Ethne Vision
萬民異象是一個由世界各地,那些熱衷於帶領他們當地未得族群認識基督的宣教領袖所組成的一個網絡,成員來自世界各地宣教機構的領袖,主要是接近當地未得族群,帶領他們認識基督。萬民異象有兩個主要特點:一、互相信任的夥伴關係。許多非西方成員表示,萬民異象是第一個讓他們感覺自己是平等夥伴的全球性網絡;二、萬民異象努力展開實際工作,他們的目標是工作,而不是空談。萬民異象的成員們痛苦地意識到,儘管三十年來他們一直努力接近未得族群,但今天未得族群的數量卻多於三十年前。「我們應當採取哪些不同的做法呢?」萬民異象的成員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神正在改變這令人痛心的情況,主要方法就是使用萬民異象的「一百四十個植堂運動」。此植堂運動正迅速增加本地教會的數量,而本地教會又在新的人口聚居地繼續建立新的教會;所有新信徒都接受栽培,遵從基督的旨意,這樣做的結果是:每個信徒都去建立新信徒,每個教會都去建立新教會。萬民異象的異象是基於使徒行傳十九章,提到基督教在兩年之內從以弗所蔓延到亞細亞各省。萬民異象的植堂小組已經組建,他們關注的不僅僅是一個植堂運動,而是多個植堂運動。如今許多植堂小組在不同地區、城市和未得族群中傳福音,其中包括屬於四十四個未得族群的五千七百萬古實特人(Cushitic);四百零七個未得族群的3.3 億孟加拉人(Bengali)等等。

天父,讀到今天的資料真讓我忍不住要讚美三一神奇妙的作為!感謝父大大使用「一百四十個植堂運動」的宣教策略,動員主內肢體紛紛參與植堂事工,使許多偏遠地方的居民,和未得之民中,出現了基督群體和教會。我們要一起禱告,請求三一神做比我們請求或想象的更多更大的事。奉主的名求,阿們。 

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烏茲別克人Uzbek People in Tashkent, Uzbekistan 
「如果你是烏茲別克人,你就是穆斯林。」老年人經常用這句話告誡年輕一代人。 烏茲別克人這種對伊斯蘭教的狂熱和過度反應,是前蘇聯統治時代留下來的後遺症。在那個時代,政府阻止人們信奉任何宗教。1991年,烏茲別克斯坦脫離前 蘇聯獲得獨立,政治上的自由直接讓伊斯蘭教在這國家復活。同時,也為基督教的「植堂運動」提供了機會。 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是一個多種族城市,主要人口是烏茲別克人。烏茲別克斯坦政府雖然實施宗教自由政策,但這項政策並不適用於烏茲別克人。凡是成為基督徒的烏茲別克人,都會受到某種形式的迫害,即使在塔什干這樣的大都市(前蘇聯的第四大都市)也是如此。烏茲別克斯坦政府仔細監視著人民,尤其是年輕人。未滿十八歲的年輕人如果沒有父母陪同,不允許進入任何宗教場所,包括清真寺和教堂。烏茲別克信徒沒有被社會接受,他們通常會受到經濟上的迫害,例如商店往往遭到顧客的抵制。此外,還有其他形式的迫害,例如被毆打、被家人剝奪財產 繼承權等。

天父,祈禱電影耶穌傳和基督教廣播節目有效地讓烏茲別克人能接觸到福音。祈禱神在烏茲別克斯坦的所有十二個地區都展開植堂運動。祈禱烏茲別克斯坦的基督教領袖在宣教事工中保持團結和同心,善用一切資源,達成福音廣傳的目的。奉主的名求,阿們。

伊朗首都德黑蘭的波斯人 Persians in Tehran, Iran 
她們在家裏穿著時髦,但走在大街上卻佩戴面紗。她們,是世界級大城市——伊朗首都德黑蘭的婦女。德黑蘭是世界排名第二十九的大城市。1920和1930年代,德黑蘭曾 經是個現代化城市。只是在1979年伊朗革命之後,這座城市才逐漸失去影響力。大部分德黑蘭人是波斯人,佔城市總人口的75%,幾乎所 有人都講波斯語。儘管婦女們佩戴中世紀的面紗,但她們卻生活在一個現代城市中,這裏有歷史遺跡、劇院、博物館、大學和商店;也有賣淫、吸毒、高墮胎率和高離婚率。德黑蘭婦女 在教育、商業、工業等領域取得很大的成就。許多德黑蘭人屬於中產階級,富有和世俗化,是名義上的穆斯林。 雖然德黑蘭有猶太教堂和基督教堂,但官方宗教是伊斯蘭教什葉派,這個教派尊崇十二位伊瑪姆(阿訇),律法和習俗均寫入伊朗的憲法中,其中男人可以主動提出離婚,而伊瑪姆統治著整個國家。在伊朗,基督教的活動不能使用波斯語。今天的德黑蘭是現代與中世紀;世俗與神聖混合的城市。在這種環境中,有許多德黑蘭人希望能從基督的信仰中, 找到更美好的人生。

天父,我要為因信仰而被監禁的伊朗牧師祈禱,也為伊朗基督徒的安全祈禱,求父保護他們。祈禱伊朗信徒在信仰上不斷成長,願意與他們的親友分享福音。求大能的父開路,讓伊朗教會能夠合法聚會,並且能夠使用伊朗人通用的波斯語來敬拜神。祈禱神繼續以異象、夢境、衛星電視節目、福音廣播節目和聖經,帶領一個又一個伊朗人皈依基督。奉主的名求,阿們。 

巴基斯坦城市卡拉奇的普什圖人Pashtun People of Karachi, Pakistan 
「我要殺死他們全家人!」哈米德(Harmid)高聲喊道。 哈米德的哥哥安加爾(Angar)平靜地搖了搖頭問:「那有什麼好處呢?」 哈米德大聲回答:「有什麼好處?復仇是我們普什圖人的傳統。他殺死了我們的表弟,所以我必須復仇!」 安加爾耐心地勸解:「那只是一次意外,他並不是故意殺人。就算你現在殺了他,也改變不了什麼,只會使這件事變得更壞。另外,你別忘記,殺死我們表弟的那個人,是旁遮普人(Punjabi)。」 哈米德不服氣地說:「難道旁遮普人就有權殺人嗎?」 看著哈米德將子彈慢慢裝入步槍中,安加爾對他說:「卡拉奇的西北地區幾乎都是旁遮普人,如果你去報仇,就將在這座城市引發一場戰爭。」哈米德咬著牙狠狠地說:「我沒有引發戰爭,是他引發了戰爭,我現在就是要去結束戰爭!」說完,背著裝滿子彈的步槍,大步走出大門。儘管住在卡拉奇這座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城市中,大部分普什圖人從未聽到耶穌基督寬恕與救贖的福音。復仇依然是普什圖人世界觀的主要部分,導致了許多悲劇的發生。

天父,懇求你憐憫滿懷仇恨思想的普什圖人,祈禱他們能有機會認識恩典的主,經歷主耶穌無條件寬恕的愛,而深深被觸動。祈禱在卡拉奇出現巨大的屬靈覺醒,讓旁遮普人和普什圖人都與基督建立親密關係。奉主名求,阿們。

土耳其大都市伊斯坦堡的土耳其人Turks in Istanbul, Turkey
埃尼(Ayne)是伊斯坦堡一位離了婚的社交界名人。她出生在伊斯坦布爾富人區--貝貝克區(Bebek),擁有一個富有的家庭,從小生活便充滿了金錢、佔有及多姿多彩的經歷。年輕的時候,她覺得這一切令人興奮,但隨著時光的流逝,她發現這一切既膚淺又空虛。現在她很想知道什麼是生命真正的意義?伊斯坦堡是世界最大都市之一,長久以來一直被看為是東、西方交匯的地方。伊斯坦堡有一千四百萬人口,包括土耳其的所有族群。伊斯坦堡各處有古老的城墻、堡壘、教堂和清真寺,也有現代化的旅館、購物中心和商業摩天大樓。伊斯坦堡屬歐洲的一側,曾經是古老的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兩個王朝的所在地。三分之二人口生活居住在這一側,大部分是土耳其最富有、最有權力的人。在他們旁邊就是新近到來、身無分文的村民;屬於亞洲的一側,由許多村莊和小 城鎮組成,這些聚居地不斷擴張,最終變成了一個大都市。走在伊斯坦堡擁擠的街道上,可以看到佩戴耳環、穿著時髦的年輕人;也可以看到身穿傳統長袍的女士,你千萬不要覺得驚奇,因為每位伊斯坦堡的市民,都必須容忍、適應宗教與現代化的衝突。 絕大部分伊斯坦堡的市民是穆斯林,只有不到0.01%的人是基督徒。

天父,為在城市生活的土耳其人禱告,他們受物質享樂主義誘惑,同時也有機會接觸到福音,懇求聖靈在他們心中動工,使他們願意選擇跟從主。祈禱他們從唯一的真神那裏找到生活的盼望與意義。奉主名求,阿們。

尼日利亞城市拉各斯的豪薩-富拉尼人Hausa-Fulani of Lagos, Nigeria 
尼日利亞的拉各斯是非洲第二大城市。這座城市如果成為基督教宣教的中心,那該多好啊!許多豪薩-富拉尼人住在拉各斯。豪薩-富拉尼人最初是兩個族群,但現在被認為是同一個族群,他們佔尼日利亞總人口的29%。豪薩-富拉尼人約有兩千一百萬,傳統上是在各地遷移的遊牧族群。由於氣候持續乾旱,許多年輕人來到拉各斯和其他城市地區,試圖尋找更好的就業機會。今天,許多豪薩-富拉尼人生活在拉各斯市內各處的聚居地中,他們稱這些聚 居為「大院」。他們當中有些人是守門員,有些從事小生意出售手織物,有些人從事外幣兌換,還有許多人是摩托車司機。雖然有一些信徒正在向拉各斯的豪薩-富拉尼人傳福音,但這些信徒的方向和目標並不統一。感謝神興起「拉各斯計劃」(Lagos Project),其成立的目的就是聯絡市內所有宣教事工,在拉各斯所有具影響力的社會和文化領域中高舉神,當神的公義主宰一切時,人人就都得到祂的祝福。

天父,當教會能夠彼此相愛,眾人就認出我們是你的門徒了。求父讓尼日利亞眾教會能合一,同心將拉各斯的豪薩-富拉尼人帶到基督面前。也懇求聖靈軟化豪薩-富拉尼人的心,能接受主耶穌的救恩。奉主的名求,阿們。

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索馬里人 Somalis in Mogadishu 
教科書將索馬里語劃歸為亞非語系的古 實特語族(Cushite)。這種分類很有意義,因為以賽亞書18:7曾經提到有關古實人(Cush)的預言:「到那時,這個身軀高大、皮膚光滑的國,就是遠近都為人所懼怕的民族,強盛和踐踏人的國,他們的地有河流把地分開,他們必把禮物帶來給萬軍之耶和華,就是奉到錫安山,萬軍之耶和華立他名的地方。」讚美全能神,終有一天,一千五百至一千七百萬的索馬里人,會以虔誠的心 將他們的禮物獻給萬軍之耶和華!而今天的教會——我們有責任以代禱、接觸和傳福音等方式,實現這個預言,完成神的大使命。大部分索馬里人是遜尼派穆斯林。幾年前,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伊斯蘭法庭試圖對人民實施《沙里亞法》(伊斯蘭法),企圖建立一個伊斯蘭國家,結果引發激烈的反抗,軍隊奉命鎮壓伊斯蘭分子。雖然經歷了種種危險、破壞和恐懼,但最終索馬里人還是成功躲避了《沙里亞法》。

天父,我們真誠地、歡樂地、期盼地禱告福音能進入索馬里人中。祈禱聖靈的感動與信徒的服侍,能讓索馬里人的內心感到屬靈饑渴,轉而尋求從耶穌基督來的平安、眷顧和豐盛的生命。懇求父祝福宣教士們的服侍能帶來巨大的屬靈收獲,最終實現以賽亞書的預言。奉主的名求,阿們。

埃及首都開羅的阿拉伯人 Egyptian Arabs in Cairo, Egypt 
2013年6月,數百萬的埃及人在全 國各地舉行示威,他們的目標很明確——推翻穆爾西總統(Morsi)和他的穆斯林兄弟會。最終,穆爾西政府垮臺了,國防部長阿布德爾•西西將軍(Abdel al-Sisi)和他的同僚們接管了政權。不幸,2013年10月,在埃及首都開羅 的塔希爾廣場上,爆發起更多的示威。此時的埃及人不再團結,他們分裂成多派,西西將軍迅速終止了示威。西西將軍是一位虔誠的穆斯林,他在聲明中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美國人崇尚生活、自由、追求幸福,而伊斯蘭文化也有自己的原則,那就是公平、正義、平等、團結、慈善。我們必須讓埃及成為一個建立在伊斯蘭原則之上的民主國家。」許多埃及人相信,西西將軍的統治意味著他們必須面對一個專制政府,而不是民主政府。埃及婦女認為自己正在失去應有的權利。另外,高失業率、不景氣 的旅遊業、燃料與食品價格高漲,這三方面強烈影響了開羅的埃及阿拉伯人。對於埃及的阿拉伯基督徒來說,目前是一個可怕的時期,因為他們不斷遭到攻擊,有人甚至焚燒他們的教堂,而埃及政府幾乎沒有保護他們。

掌管宇宙萬物的主宰,祈求你帶領埃及的領袖們首先聽到福音,有越來越多領袖接受主。祈禱埃及的基督徒從主耶穌那裏獲得全新的力量,在他們的國家為主作見證,也祈禱埃及穆斯林能以開放的心認清一個事實,就是只有接受耶穌作為救主,才能找到真正的平安。奉主的名求,阿們。 

摩洛哥城市卡薩布蘭卡的阿拉伯人Moroccan Arabs in Casablanca
每當聽到「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 這個名字,或許會讓一些人回憶起在1942 年一部深受觀眾喜愛的浪漫影片《北非諜影》。 在影片中,政治、愛情、間諜活動交織在一起,讓卡薩布蘭卡充滿異國情調。不過這幅電影的畫面,與該城今天的真實畫面有天壤之別。卡薩布蘭卡是北非最大城市,人口多達五百萬,多數居民是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這裡擁有全球最大的人造港口,被認為是經濟領域中發展最快的非洲城市。卡薩布蘭卡還擁有興旺的旅遊業,讓這個城市的財富日益增多。儘管如此,卡薩布蘭卡卻有幾十萬人面臨失業,長久生活在貧困中。這裏雖然有不少高聳的摩天大樓,但大樓旁邊就是無數小販,他們沿著街頭兜售各種商品,包括腐爛的水果和自稱「包治百病」的神奇藥液,賺取一點生活費。儘管當地98%的市民是遜尼派穆斯林,有全球第三大清真寺,但卡薩布蘭卡並不是一個嚴厲的伊斯蘭城市。年輕人喜歡穿時尚的奇裝異服,以表現自己多麼自由放蕩。卡薩布蘭卡一直存在社會問題,包括犯罪、吸毒和賣淫。卡薩布蘭卡有一間很大的教堂,但令人遺憾大部分時間是空無一人的。這座 城市的居民完全不知道神的能力、真理與福音。

天父,懇求你呼召人前往卡薩布蘭卡與五百萬人分享福音,為那些已經前去的信徒開路,使他們可以透過旅遊、商業、社交等方式,走進卡薩布蘭卡人的世界,帶領他們來到耶穌的面前。為在卡薩布蘭卡的教會禱告,求父差派人去牧養他們,復興在這地的教會,以致能成為北非地區所有族群的光和鹽。奉主的名求,阿們。

約旦首都安曼的敘利亞人 Syrian Arabs in Amman, Jordan
「多馬(Thomas),你看上去心情很不好,究竟發生什麼事?」在約旦首都安曼一家汽車旅館內,新聞記者多馬從外面進來役,便撲通一聲躺在床上。妻子看他不安的樣子,關心地問他。多馬憂傷地回答:「我多年來一直報道被戰火蹂躪的國家,但今天我實在不 忍心報道所看到和聽到的事……今天我採訪了逃到安曼的幾位敘利亞難民,他們失去了丈夫或妻子,失去了兄弟姐妹,失去了孩子,他們的家園和生活都被摧毀了。如今敘利亞內戰已經造成十多萬人死亡,兩百萬孩子失學;許多疾病,例如脊髓灰質炎再次爆發。」 「一些較幸運的敘利亞人能夠逃到安全的地方,例如我今天採訪的難民營,但更多不幸的敘利亞人早已經死亡。」多馬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在如此惡劣的情況,國際救援機構欲伸出援手,無奈敘利亞政府竟阻止救援物 資進入某些地區,導致當地民眾活活餓死!在安曼的一位救援人員說:「我們可以向難民提供食品、藥物和帳篷,但我們無法保護他們,這是一個可怕的事實。」敘利亞人明白,他們每時每刻都可能死於導彈、炸彈或狙擊手。一位敘利亞基督徒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唯一的希望是上帝。只有上帝的能力能夠消除敘利亞人的痛苦與苦難。請為我們祈禱吧!」

天父,敘利亞人已經陷在內戰三年了,懇求你憐憫他們的痛苦,快快救他們脫離困境,讓這國家能早日和平,內戰可以完全結束。為在這場內戰中受盡折磨的基督徒禱告,求父保護他們免受遭害,供應他們一切所需,讓他們有堅定信心,在苦難中繼續信靠你。父啊,我求這場人禍能夠讓無數 敘利亞人轉向耶穌基督,從他那裏尋求答案。奉主的名求,阿們。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城市迪拜的半島阿拉伯人Peninsular Arabs in Dubai, UAE
阿杜(Abdu)走進他朋友在阿聯酋繁 華城市迪拜的家。朋友的家極奢華、精美,阿杜可以聽到泉水聲和小鳥的鳴唱、看到色彩艷麗正盛開的蘭花、還有在異國情調的溫室內,看到一叢叢完美無暇的蕨類植物。阿杜的眼睛被一張照片吸引著,那是一位衣著簡樸的老人坐在沙漠中彈琴的照片。朋友向阿杜解釋:「那是我的父親,當時他只有二十三歲。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出我們的生活發生了迅速、巨大的變化。我們幾兄弟靠石油賺取大量財富,再將之投資在旅館生意上,因為這裡的旅遊業一直很興旺。今天,阿拉伯半島上的人再也不必像我父親那一代人,為生存而辛苦奮鬥了。」 石油讓迪拜從阿拉伯半島的一個小漁村,在很短的時間內變成全球最壯觀的城市之一。阿聯酋政府慷慨地向民眾提供金錢、房屋、教育和醫療服務,使人民從中受益。 然而,儘管阿聯酋的物質財富那麼豐富,但這個國家的阿拉伯人依然感到失望和消沈。許多阿聯酋人渴望了解唯一永活的真神。迪拜實行嚴格的伊斯蘭法典,來自其他國家的非穆斯林可以保持自己的宗教,但不能勸誘當地人皈依基督教,否則將被監禁。

天父,當人們開始富裕時,就會受惡者的引誘,陷入追求物質的享樂主義,不再追求永恆的事。今天許多在迪拜的阿聯酋人正是如此,他們不只被傳統的伊斯蘭教轄制,也被物質生活捆綁,懇求父讓他們在聖靈的指引下,認識真理,把生命交托給唯一永活的真神。奉主的名求,阿們。

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的謝克人 Shaikhs in Dhaka Bangladesh 
達卡改變了我對孟加拉國的印象。在我印象中,這個國家應該是一直被孟加拉灣的海水侵蝕,不停遭遇季風引發的洪水;但原來達卡是位於平原之上的高地,一個快速發展的現代化大都市。 目前達卡是全球第九大都市,到2025年它的人口將達到兩千五百萬。我們在達卡,可以看到高聳的摩天大廈和辦公大樓、熙熙攘攘的市場,生意興旺的購物中心,和越來越多的清真寺,還有無處不在的人力車。 每年的4月14日,無數人會聚集在主要街道、公園以及四十多所大學,慶祝 孟加拉國的新年。此外,還有兩天能夠讓繁忙的人們停下來,就是開齋節和宰牲 節,這些節日在這個穆斯林佔人口多數的國家是極神聖的。在慶祝節日的達卡市民中,其中有一些人被稱為謝克人,他們的祖先是阿拉伯人或中東人,所以外貌明顯不同於孟加拉人。謝克人在社交方面有獨特的優勢,或許這與他們俊朗的外貌有關。幾乎全部謝克人是穆斯林,在他們中間沒有已知的基督徒。過去那幾十年,孟加拉國發生了無數次天災人禍,這些都讓孟加拉人透過基 督徒的幫助,經歷了耶穌基督的愛。

天父,我要為住在達卡的謝克人祈禱,求聖靈開啟他們的心眼,看到自己的生命需要又真又活的神,讓他們感到屬靈饑渴,以致聽到福音時願毫無保留的接受這份恩典。奉主的名求,阿們。 

印度城市加爾各答信奉印度教的孟加拉人Hindu Bengalis in Kolkota, India
拉朱(Raju)的祖父母在印度次大陸分裂成兩個國家的時候,從巴基斯坦遷移到印度。他們自稱是班加爾人(Bangal),但說話口音卻暴露了他們是孟加拉移民。班加爾人非常團結,他們全都萬眾一心地,支持身穿紅黃球衣的東孟加拉足球隊。 羅誇什(Roquash)與拉朱不同,他的先輩已經在加爾各答生活了許多代。羅誇什驕傲地講孟加拉語,自稱是戈提人(Ghoti),也是一個非常團結的族群,全部身穿綠褐球衣支持的莫渾巴干足球隊。這一天,拉朱和羅誇什飛快地往體育場走去,與數以萬計的球迷一起觀看全國聯盟杯足球冠軍決賽。到達體育場後,兩人便分別去找各自支持的隊伍,為各自的球員歡呼打氣。班加爾人和戈提人是居住在加爾各答的兩個孟加拉族群,他們都信奉印度教。如今加爾各答這個不斷在擴張的大都市已成為許多孟加拉印度教徒的家。在加爾各答,這兩個對立的族群尚可以和平共處,算是處於不穩定的休戰狀態中, 暫時掩蓋了雙方的猜疑與偏見。

天父,祈禱聖靈開啟加爾各答孟加拉印度教徒的眼睛,無論是班加爾人或戈提人,都能看到神愛他們每個人、每個族群。祈禱加爾各答的基督徒勇敢地傳揚福音,甚至觸動孟加拉印度教徒首領的心。奉主的名求,阿們。

印度城市德里的亞達夫人 Yadav People In Delhi, India 
從早上八點半開始,她踏進德里辦公室到現在,一直都沒有時間休息。在不停地走動了四個小時後,她才有一點時間坐在椅子上休息。此時,她凝視著掛在墻上的文憑,想起了自己的故事…… 她的父親是印度比哈爾邦(Bihar)一個偏遠村莊的牧人,像村莊中的其他亞達夫人一樣過著清苦的生活,靠著飼養母牛來賣牛奶賺錢養家。但父親與其他村民不一樣的是,他堅持自己的女兒能上學,希望她能透過刻苦學習,將來取得成功。 於是這個生在偏遠村莊的亞達夫女孩,從小就很努力讀書,希望長大後能成為優秀的大學生。她這個想法最終讓她獲得德里一所著名醫學院的獎學金。她還清晰記得當她獲得醫學文憑那一天,自豪的父親在禮堂座位上大聲歡呼。不久,她開始在德里一家著名的醫院工作。「亞達夫醫生,請接您父親的電話。」助手的提醒讓她從回憶中重返現實, 她拿起了電話聽筒,開始用當地語言與父親交談。

天父,為許多在德里這大城市讀書和工作中的亞達夫人禱告,求父讓他們有機會與基督徒接觸,也呼召和感動許多基督徒和宣教事工,關心亞達夫人的救恩。求父讓信主後的亞達夫人,能將福音帶回去偏遠的家鄉,帶給更多人得到福音好處。奉主的名求,阿們。 

印度城市孟買的馬哈塔人 Marhatta People of Mumbai
馬哈塔人是印度西部馬哈拉什特拉邦(Maharashtra)的居民,這個邦的首府是孟買(Mumbai),因而孟買成為許多馬哈塔人的家。馬哈塔人屬於印度- 雅利安人種,講馬拉蒂語 (Marathi),通常住在農村,擁有自己的土地,以種植各種作物為生。雖然馬哈塔人有兩千多年的口頭與文字歷史,但直到一千六百年代,人們才知道他們是一個傑出的族群。當時,一個名叫什瓦吉(Shivaji)的馬哈塔人,在其他馬哈塔武士的協助下建立了馬拉塔帝國(Maratha Empire)。 馬哈塔人與印度其他族群一樣,主要信仰是印度教。馬哈塔人信奉各種形式的印度教,有不同的信仰,崇拜不同的神靈。直到最近人們才發現馬哈塔人比印度其他族群更加寬容,他們會容忍其他族群和社區。儘管如此,最近一段時間,孟買一直存在針對外來者的暴力襲擊事件。根據peoplegroups.org介紹,不到2%的馬哈塔人是福音派基督徒,過去兩年有初步的植堂運動在這個族群中展開。

天父,我要為不到2%的馬哈塔人基督徒禱告,求你使用這小小的蠟燭,照亮孟買及馬哈拉什特拉邦其他地方的馬哈塔人,使他們透過基督團體,認識到三一神的美善,願意接受主為個人救主。求神讓植堂事工可以順利進行。奉主的名求,阿們。

印尼首都雅加達的貝塔維人 Betawi People of Jakarta 
印尼是一個不斷將古老信仰與現代技術結合起來的國家。從某種程度上說,生活在印尼,就好像是走在鋼絲上。貝塔維人的日常生活就是如此,比如父母會依照傳 統的伊斯蘭教信仰安排女兒早婚,但女兒又在高科技環境工作,接受另一套價值觀。貝塔維人住在雅加達,通常是政府雇員、工人和手藝工人。他們熱愛藝術,善於表達,但另一方面,又以脾氣暴躁、言行直率而聞名。年輕的貝塔維人不再像他們父輩那樣遵守傳統,這往往引發家庭內部的矛盾,這種情形在人口稠密的大都市中很常見。貝塔維人的教育程度偏低,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認為如果接受教育,就是和他們一向厭惡的華人或荷蘭殖民者相同了;另一個反對孩子接受正規教育的原因是:穆斯林教師鼓勵孩子進入伊斯蘭學校,而不是進入公立學校。伊斯蘭教不僅是貝塔維人的主要宗教,也構成了他們的文化。要想成為真正的貝塔維人,必須是真正的穆斯林。不過在貝塔維人的伊斯蘭教信仰中,也混合 了某種程度的萬物有靈教的成分。

天父,為在傳統和現代中遊走的貝塔維人祈禱,求父讓他們動搖,看到過去他們許多世代所相信的宗教,並不是絕對正確的,讓雅加達的貝塔維人能尋求又真又活的神。祈禱父差派合適的信徒前往這個族群去分享三一神的愛。奉主的名求,阿們。

泰國首都曼谷的中部泰人 Central Thai people of Bangkok 
「世界級大都市」有哪些特徵?以泰國首都曼谷(Bangkok)為例——熱鬧的夜生活、快速出入城市的國際交通通道、大量財富,還有將城市的古老魅力與現代和未來科技結合起來。正是這些特徵,一年到頭都吸引 著遊客到曼谷。然而對常年居住在曼谷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活並不像以上所描述的那樣富有魅力。在曼 谷最富有的階層是當地的中部泰人,其他地區的泰人則比較貧窮。中產階級一般由外國人和少數族群構成,尤其是當地華人,他們許多是極具影響力的貿易與商業領袖。大部分中部泰人信奉佛教。自主後三百二十九年佛教傳入泰國以來,泰國人的主要信仰一直就是佛教。佛教特別強調「行善」,以便死後可以進入「涅槃」(完美的安寧)。即使在今天,佛教遭遇現代生活的挑戰,泰國的父母依然希望 讓他們的子女繼承這種信仰。曼谷居民經歷過許多事情,但卻很少經歷平安。1973年,泰國人開始要求民主,從那時起各處便不斷發生各種暴力抗議活動,甚至威脅到泰國的經濟。

天父,為多年深受佛教捆綁的泰人祈禱,求父讓他們能察覺,只有三一神能帶領他們回天家;只有接受主耶穌白白的恩典,才能有永生。也為富足的中部泰人禱告,求父讓他們能夠意識到追求物質的生活是膚淺的,轉而尋找救主耶穌。為泰國的信徒禱告,求父呼召他們努力將福音傳給未信主的泰人。奉主名求,阿們。

中國城市烏魯木齊的維吾爾人 Uighurs in Urumqi, China 
一個維吾爾男人到一間烏魯木齊工廠應徵,當他走到大門前,看到一張告示寫著:「本廠不需要維吾 爾人。」男人嘆一口氣,無奈地離開了工廠。他已習慣了 漢人總能得到最好的工作,而維吾爾人只能做那些漢人剩下的工作。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名漢人警察正厲聲喝兩名中年維吾爾人:「講普通話,不要講維吾爾語!」他再次在心中嘆一口氣,加快腳步離開,希望在回家之前先去一去清真寺向真主祈禱,也不知下次警察會否再次關閉清真寺。烏魯木齊是中國西北部的主要城市,住著許多維吾爾人。許多世紀以前,這個族群信奉了伊斯蘭教。最近幾十年,越來越多漢人來到烏魯木齊,他們不是穆斯林,兩大族群對彼此都沒好感,所以會經常發生騷亂。目前幾乎沒有已知的維吾爾人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

天父,懇求你帶領基督徒漢人能在維吾爾人中間生活,活出基督的愛。也求父感動宣教士/宣教事工到維吾爾人當中,父開啟當地宣教大門,讓福音能有策略地進入烏魯木齊的維吾爾人中。在烏魯木齊已經可以聽到福音廣播節目,也有基督教資源,懇求父使用這些管道讓維吾爾人接觸到福音,並回應三一神在他們心門外的叩門。奉主名求,阿們。 

中國城市上海的回族 Hui in Shanghai, China
在一所清真寺內,阿訇正在用阿拉伯語召喚信徒們做禮拜,但一群一群朝麥加鞠躬的信徒們看上去並不是阿拉伯人,他們是中國人。是的,這座清真寺就位於中國最大城市之一——上海;這些朝拜者都是回族穆斯林。在回族聚居的上海市內,這樣的清真寺是很常見的,反而佛寺卻很罕見。今天,中國有兩千萬穆斯林,其中許多人住在中國東部。主後七世紀,阿拉伯商人將伊斯蘭教帶入上海,他們很快讓佔人口多數的當地漢人皈依伊斯蘭教,這些皈依者就是最早的回族。在中國有文字記錄的漫長歷史中,有一些中國皇帝,特別是元朝(1271-1368年)的皇帝很喜歡回族;中國最著名的探險家鄭和就是回族。鄭和生在明朝1371-1435年,那時回教的影響力已開始減弱,逐漸被邊緣化,直到後來中共掌權,才有了一些轉機,因為中共政府規定回族可以不必跟「一胎化」政策(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讓中國許多族群都羨慕回族。

天父,求你動員上海,甚至全中國屬你的教會,將福音帶給回族人。求父為每個福音使者開啟大門,讓他們能順利、有效的將福音帶往回族人的社區。懇求聖此時此刻就正回族人心中動工,使他們打從心底渴望認識唯一真神,渴望聽到福音。奉主名求,阿們。 

日本首都東京的日本人 Japanese in Tokyo, Japan
這是一幅未來的景象— — 時間是2020年;地點在正舉辦夏季奧運會的東京。 許多人在奧運體育館外面排隊購票,打算觀看下一場比賽。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一邊向排隊的人群分發福音單張,一邊對人們說:「我以前住在福島(Fukushima)附近,我的家人在 2011年那場嚴重的地震與海嘯中喪生了。」 許多人開始關注他,於是他繼續說:「災難發生後我向佛祖禱告,但卻無法獲得安寧。就在此時,美國的基督徒幫助我重建房子,告訴我關於主耶穌的事。於是我開始向主耶穌禱告,終於找到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有許多日本人在2011年地震海嘯後信主,這些初信者目前正建立團契生活,在基督裡成長,也學習如何勇敢為主作見證。他們也願意嘗試新的、有效的宣教方式,以接觸更多人。

感謝天父在日本揀選了這些屬你的人,雖然他們經歷了巨大的災難,卻遇到永活的救主。懇求福音能持續在日本這片長久拒絕十字架的土地廣傳,有越來越多來自各階層的日本人能遇見愛他們的三一神。也求父讓日本信徒和來自其他國家的信徒,能摸索到創意和適合的方法在這片國土上傳福音。奉主名求,阿們。

捷克共和國首都布拉格的越南人Vietnamese in Prague, Czech Republic
「你們被捕啦!」警察一邊用腳 踢開布拉格一家倉庫的大門,一邊大聲地喊。三個亞洲面孔的年輕人試圖逃跑,但被警察制服了。 其中一名警察打開倉庫中許多板條 箱中的其中一個說:「是大麻!」其他 的警察立即將三名越南黑社會成員押上一輛警車中。目前有一萬越南人居住在捷克,大 部分住在首都布拉格。1989年前,第一批來到捷克的越南人主要是大學生和勞工;1989年捷克當時的政權垮臺後,第二批來到捷克的越南人,一般是希望可以找到比家鄉更好的工作。這兩批越南移民勤奮工作,許多人從事小生意,子女們接受了教育也成為科學家、工程師等專業人士。不幸,也有人成為毒品販子。越南黑社會正迅速成為中歐地區非法毒品交易的主力軍。過去佛教及一些基督徒對越南人具有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曾經阻止越南人從事犯罪活動。

天父,請求粉碎毒品對布拉格越南年輕人的控制,也祈禱父粉碎佛教對越南成年人的束縛,讓他們轉而信奉唯一救主。請求神差派宣教士/基督徒去接近這個族群,關心他們的救恩。奉主名求,阿們。 

德國城市法蘭克福的庫爾德人 Kurds in Frankfurt, Germany
1960年代的西德,經濟興旺導致勞工短缺。當時的西德政府鼓勵土耳其人來德國的城市,如法蘭克福,成為外勞,應付工廠所需的大量工人。當時庫爾德人便是其中一些到來的勞工。後來,有許多勞工選擇留在德國成家立業,永久定居下來了。隨後的幾十年,又有許多庫爾德人為了逃避土耳其政府的歧視和迫害來到德國。今天在法蘭克福,有大約七百個庫爾德家庭。最近,柏林和法蘭克福的庫爾德人舉行示威,抗議土耳其政府在巴黎謀殺庫爾德工人黨(PKK)的三位女領導人。有一些資料顯示PKK最初曾經是叛亂組織和恐怖主義組織。今天,PKK正轉變成捍衛庫爾德人權利的組織,但德國政府依 然認為它具有威脅,密切監視它的活動與領導人。庫爾德人信奉多種宗教,不過大部分人是遜尼派穆斯林。根據約書亞計劃的介紹,聖經、福音影音材料、福音電影、網上福音資源等已經譯成庫爾德語。

天父,為身在異鄉的庫爾德人能認識你,讓他們不只在德國找到暫時的家,更能在天國找到永恆的家。求父差派宣教士有策略的讓德國的庫爾德人福音化。祈禱聖靈軟化庫爾德人的心,讓他們睜開雙眼、豎起雙耳,看到、聽到真理,經歷到三一神的愛。奉主的名求,阿們。 

英國城市曼徹斯特的南亞人South Asians in Manchester, England
十九世紀初期,英國的曼徹斯特曾經是工業化與資本主義的中心。當時工廠越來越多,工人們在工廠中長時間辛苦勞動,但報酬卻很少。這座城市充滿貧窮與苦 難,但人們選擇回避問題,讓情況不斷惡化下去,最終形成 這樣一種氛圍:任何胡思亂想的理論都能流行起來。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卡爾•馬克思(Karl Marx)和麥克斯•韋伯(Max Weber)在曼徹斯特相遇,這座城市的 苦難讓他們得到靈感,創立了共產主義的一些教條。今天,曼徹斯特是一座友好的城市,有世界聞名的足球隊和繁榮興旺的經濟。有幾千名南亞移民在曼徹斯特定居,其中一些人身患一種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很痛苦,甚至會過早死亡,這種疾病就是乳腺癌。《亞太癌癥預防雜誌》(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一篇文章 介紹,一些南亞女人錯誤地以為乳腺癌會傳染,認為患上這種疾病是一種恥辱, 甚至拒絕接受免費的乳腺癌測試,以提前檢查出病變,防止病變惡化。

求天父讓住在曼徹斯特的南亞人能經歷你的仁慈,求父醫治南亞人中印度教徒、錫克教徒和穆斯林肉體和靈魂的疾病。奉主的名求,阿們。 

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猶太人 Jewish People in Buenos Aires, Argentina 
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是一座有一千三百萬人口的大城市,也是一個許多旅客喜歡逗留的旅遊聖地。這裡有獨特的建築物、豐富的文化遺產及世界上最好的牛肉。不過,有一個鮮有人知的事實,那就是居住在拉丁美洲的猶太人,有三分之一是住在這兒。 每逢四月,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將有二十五萬猶太人慶祝逾越節。這裡的逾越節是在復活節的星期日前一周的星期一夜晚開始。人們不是在會堂而是在家中聚會,這是他們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的古老家庭傳統。如果你獲邀參加這聚會,就會驚訝地發現他們不僅講西班牙語,也講希伯來語(Hebrew),有些人甚至能夠講意第緒語(Yiddish)。當晚,他們記念神如何將猶太人從奴役中拯救出來,及用奇蹟奇事將猶太人帶往應許之地。 兩千年前,保羅曾經為他的猶太同胞們禱告:「弟兄們,我心裡切切盼望的,並且為以色列人向神祈求的,是要他們得救……」(羅馬書10:1)今天雖然已有許多猶太信徒將耶穌作為救主和彌賽亞,但大部分猶太人依然不承認耶穌是 全部預言的應驗。

天父,我祈求你開啟猶太人的眼晴,讓他們知道耶穌就是他們的彌賽亞。求父祝福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薩巴巴猶太彌賽亞中心(SJMC)服侍的彌賽亞信徒,讓他們能有策略、有愛心與猶太同胞分享主耶穌基督的福音,祝福他們的事工能幫助越來越多猶太人接受他們等候許久的彌賽亞——主耶穌。奉主的名求,阿們。 

加拿大城市多倫多的貝賈人 Bejas of Toronto
你知道挪亞(Noah)的子孫後 代是什麼人嗎?挪亞的兒子是含,含的兒子是古實,古實很可能是東非族群貝賈人的祖先。全世界有兩百五十萬貝賈人,其中只有極少的基督徒。貝賈人住在非洲已有四千年,他們將伊斯蘭教與自己的傳統宗教混合在一起,無論他們在哪裏生活,都信奉這種世俗伊斯蘭教。加拿大城市多倫多的貝賈人比北美任何地方都要多。多倫多有兩百五十萬市民,其中大約一半是在加拿大以外出生的。為了適應文化的多樣化,多倫多向講一百八十種語言的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對於多倫多的貝賈人來說,讓他們獲得基督的救恩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信主的貝賈人就可以成為與東非親友之間的一座福音橋樑。

天父,祈禱神開啟貝賈人的心,粉碎多年束縛他們的世俗伊斯蘭教枷鎖。求父呼召在加拿大委身的信徒、教會、宣教機構能積極接觸在多倫多的貝賈人,我祈求在貝賈人中盡快出現屬靈豐收。奉主名求,阿們。 

美國紐約的盧巴維奇教派猶太人Jewish Lubavitchers in New York
一個炎熱的夏季,在紐約布魯克林繁忙的街道上,站著一個留著鬍鬚、頭戴氈帽、身穿黑衣的男人。他攔下一個看上去並不匆忙的人問道:「你好,請問你是猶太人嗎?」傑弗里(Jeffry)停下腳步,微笑回答:「是的。」兩人便離開擁擠的人群到路邊交談。「我叫約書亞(Joshua),我是盧巴維奇運動(Lubavitcher Movement, 簡稱LM)的成員,」約書亞一邊說,一邊與傑弗里握手。「從1940年開始,LM成員就出現在紐約,目前在紐約已有兩萬多人了,我們的目標是看到彌賽亞降臨!但在此之前,猶太人必須根據《摩西五經》和《猶太法典註釋》中的教義多做善事。」傑弗里滑稽地皺起眉頭問:「在彌賽亞降臨之前我們必須服從這些教義嗎?彌賽亞降臨是因為我們需要他嗎?」約書亞迅速回答:「是的,這正是LM創始人梅納凱姆•施尼爾森拉比(Rabbi Menachem Schneerson)教導我們的。世界正在變好,如果我們多做善事,世界將變得更好。」雖然以上的情節是虛構的,但確實可能發生在紐約的任何地方。盧巴維奇教派猶太人一直孜孜不倦地接觸世俗猶太人,積極地向他們灌輸一個信息:如果服從他們的教義,彌賽亞將盡快降臨。

天父,我要為盧巴維奇教派猶太人禱告,懇求父透過各種管道讓他們明白,彌賽亞早已經降臨,他已在兩千多年前為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贖大工,如今在父右邊為我們禱告。求父讓這些熱心的盧巴維奇教派猶太人,能認識真正的救主,救他們脫離這錯誤的方向。奉主名求,阿們。

這一天 讓我們按著聖靈的感動 寫下你為世界各地城市中的未得之民的禱告 

承蒙 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 惠允刊載,特此致謝。
(來源:http://www.missionpathway.org/2014年九月萬民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