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 2020-11-27 發佈


 

打開屬靈眼睛 關注恐怖攻擊下的穆斯林處境
國度復興報 2020.11.26
https://www.krtnews.tw/chinese-church/local/article/23396.html 

為增加基督徒更多認識穆斯林的世界觀,校園團契宣道中心於11月25日晚間邀請專研伊斯蘭Jihad概念、著有《超越聖戰》一書的輔仁大學宗教系彭書穎老師,以基督徒的身份,從歷史、教義、國際情勢以及上帝的眼光,觀察世界各地恐怖攻擊頻傳的新聞事件,探討穆斯林不同世界觀及處境,思想「為何他們恨我們?」不再把穆斯林跟恐怖份子劃上等號,進而改變心態向穆斯林分享福音。

說起為何要講「聖戰」議題?彭書穎老師表示,伊斯蘭聖戰概念是他過去研究關注的議題,最近發生法國中學歷史老師被斬首、奧地利猶太教堂被槍手掃射等恐怖攻擊事件,剛好是一個時機點,可向基督徒介紹jihad對穆斯林的多重意義,他著重於從歷史角度,探討18億的穆斯林跟基督徒漸行漸遠,甚至彼此仇恨的原因。其實穆斯林跟基督徒不是一開始就水火不容,卻因著錯綜複雜的經濟、政治利益糾葛,加上挑起情緒的宗教術語,被極端恐怖組織利用,走上恐怖攻擊這條不歸路,其實有其歷史背景及不同處境。

「雖然外界把Jihad等同於『聖戰』」彭老師解釋說,其實Jihad阿拉伯文的意思是『為真主奮鬥、努力』,可分為大Jihad(心跟舌,除去內心老我的壞習慣或講道)、小Jihad(手跟劍,在權威人士號召下,被動起來保衛家園,抵抗外敵),然而因著不同生活、教育等背景,使得Jihad原意變質,「穆斯林每個人內心都有自己所認定的Jihad」。

恐怖份子約略可分為4種人,彭老師說,

一、極端組織領袖。這些極端穆斯林組織領袖許多都是知識份子、宗教領袖及接受歐美教育的「海歸份子」,領袖不會去當人肉炸彈,把自己炸死,而是洗腦信徒。

二、不同教派的穆斯林,譬如什葉派跟遜尼派穆斯林都自稱是正統派,許多甚至視對方為異端,千百年來相互仇殺不斷。

三、走投無路、沒社會地位的貧窮穆斯林,用生命換取翻身的機會。被極端恐怖組織用金錢,以及「為真主犧牲可以直接上天堂」說法利用,充當人肉炸彈。

四、被迫害的人復仇心理作祟,尤其在「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中東文化氛圍中,即使是基督徒也可能成為恐怖份子,為了報仇成為恐怖攻擊的自殺炸彈客。

「恐怖攻擊的被害人其實不只是西方人,絕大部分都是穆斯林百姓。」彭老師說,以2014年統計數據來講,全球有近1萬人死於恐怖攻擊,但僅有37位西方人死亡,僅佔0.11%。特別是2014年海珊政權倒台後的伊拉克,一年發生數千次恐怖攻擊,主要因素是海珊掌權後,由遜尼派掌控軍公教所有職位,等到海珊下台,什葉派如法泡製,把遜尼派趕走,掌控所有職位,造成遜尼派曾經歷兩伊戰爭的精銳部隊失業,繼而投靠伊斯蘭國(IS),成為恐怖攻擊的主力。

譬如2018年印尼所發生的3間教堂被恐怖攻擊事件,當時腓力.曼都法牧師( Rev. Philip Mantofa)還發出緊急代禱,但讓調查恐攻案件的警察不解的是,3起爆炸的「恐怖份子」是和樂融融的一家6口,怎麼會攻擊教堂。彭老師分析說,可能深受「穆斯林全是一家人」的世界觀影響,穆斯林重視遠方弟兄姊妹,看見遠方家人被基督徒(對西方人的刻板印象)欺負,就對當地的基督徒報復。

尤其從十字軍東征等歷史事件的複雜文化因素,加上美國等西方國家為了石油或軍事利益彼此爭權奪利,甚至從澳洲軍人在阿富汗境內練習殺人、國際法庭調查美軍在阿富汗濫殺無辜等事件,不只我們不解「穆斯林為何恨我們?」,其實穆斯林也很在意「西方人或基督徒為何如此恨我們?」仇恨意識讓彼此越走越遠,攔阻溝通和好的機會。

站在基督徒立場上,彭老師認為教會既然是愛的團體,重視愛鄰舍、愛人如己,就不應站在道德制高點,排斥穆斯林,而應言行一致,跨越暴力報復的高牆,更多體貼上帝的心意,上帝是要人跟人和好,人與神和好,拆毀仇恨隔斷的牆,更多接納穆斯林。台灣基督徒應更多接納來台工作的印尼移工,為主作見證,進而與他們分享福音。

活動協辦單位台灣愛穆負責人哈博士表示,早從911事件開始,穆斯林似乎帶給世人恐懼的面貌,近幾年的伊斯蘭國(IS)更把「穆斯林=恐怖份子」的概念推上頂峰;也觀察到一些馬來西亞、中國、美國基督徒對穆斯林負面的情緒逐漸增加,而台灣民眾對穆斯林沒有包袱,更應把握時機,用正面心態接納穆斯林、愛穆斯林。

為此,台灣愛穆每年都舉辦大型特會「愛穆文化節」,並與教會合辦許多場難民體驗活動、密室逃脫、難民桌遊、電影禱告會,幫助基督徒更多了解穆斯林,為穆斯林福音工作禱告,進而鼓勵弟兄姊妹全方位參與大使命,盼眾教會一起參與。


愛穆斯林˙為穆斯林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