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3-05-28發佈


認識、關懷普世未得之民˙2013年六月李愛銳

宣教士傳記(一)李愛銳 Eric Liddell 
李愛銳1902年出生於中國,是一對虔誠的宣教士夫婦的兒子。他七歲時和哥哥離開父母,在家鄉蘇格蘭寄宿學校唸書。幼小的李愛銳經常哄自己睡覺,也常思念父母。五年後他才再次看到父母。李愛銳雖與父母遠隔萬里,但父母還是不斷向他灌輸對中國深厚的愛,和對神不變的忠誠。 李愛銳和哥哥鮑勃(Bob)都擅長運動,通過橄欖球比賽,他們學到了體育和團隊精神。1921年,李愛銳進入愛丁堡大學學習體育,開始了通往奧林匹克運 動會的征途。 《格拉斯哥先驅報》寫道:「李愛銳的成功令人驚奇!四個月前,他還默默無聞,但今天他已成為英國最著名的短跑運動員之一。」 人們自然以為李愛銳會為他的成功感到驕傲。有人問李愛銳的成功秘訣時, 他回答說:「成功秘訣是三個七,也就是新約第七卷書第七章第七節:我願意眾人像我一樣;只是各人領受神的恩賜,一個是這樣,一個是那樣。(林前7:7)

天父,感謝您在不同時代都預備愛主、忠心的宣教士,為我們留下美好見證。但願今天的宣教士也能像李愛銳的父母,忠心事奉您,您也祝福他們的孩子和家庭。奉主的名求,阿們。

宣教士傳記(二)李愛銳 Eric Liddell 
正如電影《烈火戰車》的描述,1924年李愛銳在兩天內贏得四枚奧運會金牌。對李愛銳來說賽跑是重要的,因為能歸榮耀給神。1925年,李愛銳獲得學士學位後,馬上動身前往中國。 在中國,李愛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主日學校教書。李愛銳能夠講流利漢語, 漢語幾乎是他的「母語」。不久之後,李愛銳在一所學院教書。1929年,二十七 歲的李愛銳遇到另外一位宣教士的女兒——十七歲的佛羅倫斯•麥肯齊(Florence Mackenzie),兩人相愛。五年後兩人在中國結婚。 佛羅倫斯是一位註冊護士,中國東海岸天津市一個宣教團的醫院請求她去幫忙。1936年,李愛銳遇到考驗,宣教團請求他擔任農村地區的宣教士。這項 任命意味著李愛銳將與佛羅倫斯以及兩個小女兒派特裏西亞(Patricia)和希瑟 (Heather)長期分離。 1939年,這對宣教士夫婦帶著他們的孩子回國休假,此時正好是二戰爆發的前夕。 返回中國之後不久,佛羅倫斯再次懷孕,她與腹中的第三個孩子返回加拿大,李愛銳則留在中國。隨後的兩年裡,李愛銳在天津一所學院教書,同時撰寫一本有關中國牧師的書。

天父,有時宣教士們為了事奉,不得不離開家人,那是很痛苦很困難的決定。懇求父紀念他們的擺上,賜給他們格外的恩典,讓他們不會因此而軟弱,免得惡者有機會影響和攻擊他們。為每一個離家在外的宣教士能剛強壯膽,與神有親密關係。奉主的名求,阿們。 

宣教士傳記(三)李愛銳 Eric Liddell 
日本入侵中國。日軍關閉了李愛銳任教的學院,禁止所有教堂活動,強迫所有外國宣教士佩戴寫有國籍的臂章。1943年,日軍命令所有美英「敵僑」去幾百英裏之外的拘留營。在此之前,李愛銳一直擔任所在地區外國被俘僑民的首領。 李愛銳需要神賜予他恩典,以便領導拘留營中不同國籍的外國人。雖然拘留營中的形勢很緊張,李愛銳卻成為從病弱老人到喧鬧孩童在內所有人的無私忘我 的典範。李愛銳組織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並擔任教練。一位長期嚴厲批評宣教士的作家這樣介紹李愛銳:「一個人難得有好運道,才會遇到聖人,但他是我所知道的人中,最近乎聖者的一位,這實在是很罕見。」 李愛銳最終沒能與家人再次團聚。1945年春季,李愛銳患腦腫瘤,無法手術,死於拘留營中。李愛銳的遺言是:「我把自己全部交給了神」。臨終之前,李愛銳清楚地意識到他人生的最終目的是:把自己全部交給神。 註:以上內容摘自:《神的快樂的賽跑者》by Russell Ramsey,《李愛銳》by Catherine Swift

天父,讀李愛銳一生的見證令我很感動,他在人生最高峰和最低潮時,都認定您是他的神,他要單單事奉您。面對各種苦難時,他不僅沒有埋怨神,依然忠心地事奉您。父啊,求您幫助今天在世界各地的信徒,也能活出如此美好的生命,把人吸引到你面前。奉主的名求,阿們。 

講吳語的中國人 Wu Chinese 
一位來自中國的遊客經過一間教堂時,看到大門開著,有一群人圍坐一起,他很想知道他們正在做什麼。教堂里那位領查經的組長,用了好些其他的漢語方言問他,但都聽不懂,最後才發現其實大家能夠用普通話交談。這位遊客說:「其實,普通話不是我的母語。我通常講吳語,也就是上海人的語言。」 組長說:「歡迎你!請問是誰帶你到我們教會的?」 遊客問:「什麼是教會?」 他回答說: 「教會就是敬拜耶穌的地方。」 遊客又問: 「耶穌是誰?他是佛祖嗎?」 他回答說:「耶穌跟佛祖完全不同。如果你想瞭解有關耶穌的更多事情,歡迎你參加我們的小組。」 遊客搖了搖頭,離開了教會,因為他覺得跟一群講不同方言的中國人在一起並不舒服。 早在1700年之前,就有中國人在倫敦生活。最初抵達倫敦的中國人通常是海員。 許多年後,在倫敦出現了繁榮興旺的中國社區。倫敦當地的信徒和宣教士將福音帶給中國人,但講吳語的中國人一直沒有教會。吳語與倫敦大部分中國人所講的普通話和廣東話完全不同。目前還沒有向講吳語的倫敦中國人的福音資源,不過在中國卻有許多講吳語的基督徒。

天父,祈禱某個宣教機構將講吳語的倫敦中國人作為宣教目標。祈禱講吳語的中國基督徒主動接近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同鄉。奉主的名求,阿們。 

泰國人
倫敦希思羅機場的繁忙大廳中,一位年輕的泰國男人緊緊擁抱著他剛從泰國來的女友。為了讓女友獲 准來倫敦,他經歷了漫長的申請過程,前後長達數年。兩人填寫了無數表格,甚至向泰國政府官員行賄。 最近幾年,英國政府採取措施,限制泰國人訪問英國,或者在英國定居,原因是英國警方摧毀了幾個在英國的泰國賣淫集團。許多泰國女孩被引誘到英國的大城市,例如倫敦,被迫從事賣淫。 當然,並不是所有泰國女孩都被賣淫集團所奴役, 但所有泰國人都被黑暗屬靈勢力所奴役。無論是在倫敦還是在泰國,基督徒都極少。在世界各地的泰國人中間流傳這樣一句話:「泰國人天生就是佛教徒」。

天父,請求父粉碎佛教對泰國人的束縛。祈禱泰國人意識到耶穌基督是唯一真正的救主。祈禱倫敦和其他英國城市中泰國人的性交易與性奴役被終止。請求父差派宣教機構去接近倫敦的泰國佛教徒。奉主的名求,阿們。 

講烏爾都語的巴基斯坦人   
倫敦女王大街的部分路段,看上去好像是巴基斯坦卡拉奇的街道。大街兩側的商店全部使用烏爾都語的招牌,店內出售來自巴基斯 坦的食品、紡織品和珠寶。在這條大街上,最流行的語言不是英語,而是烏爾都語。大街附近有幾家清真寺,因為大部分巴基斯坦人是穆斯林。 此外,還有幾家錫克教寺院,參拜者是來自印度的旁遮普人。遺憾的是,在這個倫敦社區中,沒有人知道基督教的教堂在哪裡。 早在1947年巴基斯坦擺脫英國贏得獨立之前,就有講烏爾都語的巴基斯坦人 住在倫敦。倫敦的巴基斯坦社區充滿多樣性,例如一些人出生在英國,能夠講流利英語;一些移民來自巴基斯坦,只能講烏爾都語。 倫敦的巴基斯坦人試圖保持祖國的習俗,尤其是食品和服裝方面的習俗。幾乎所有巴基斯坦人都信奉伊斯蘭教,不過一些人很虔誠,一些人則比較世俗化。

天父,祈禱倫敦的巴基斯坦穆斯林意識到耶穌基督是通往真理的唯一道路。請求父率領眾多強有力的信徒,用英語和烏爾都語去接近巴基斯坦社區。祈禱充滿智慧的教會領袖使用適當的策略將福音帶給倫敦的巴基斯坦穆斯林。奉主的名求,阿們。 

孟加拉穆斯林 
比帕沙的胃開始蠕動,她不知道是因為恐懼,還是興奮。她不僅要跟表哥結婚了,而且要跟表哥去倫敦。 比帕沙的姐姐就住在倫敦,姐姐告訴她英國有許多機會,她甚至可以上學讀書!比帕沙一直與家人住在孟加拉卡格拉查裏郊外的農莊中,只接受很少的教育。想到倫敦有很大的孟加拉社區和學校,她興奮地咧嘴笑了起來。 三十多萬孟加拉人定居在英國,成為孟加拉和印度東 北部之外第二大孟加拉人定居地。由於人口眾多,英國的孟加拉人擁有社會影響力和政治代表性。許多孟加拉人從事商業,尤其是以咖哩飯菜而著稱的餐館業。比帕沙來英國之後,很可能與許多孟加拉非法移民一起,在西倫敦的某家餐館工作。英國政府經常將非法移民遣返回孟加拉。不過比帕沙的合法移民身份讓她能夠在英國定居,並立即上學讀書。 在英國的孟加拉人中,60%來自孟加拉的遜尼派穆斯林。雖然孟加拉人可以找到母語的聖經和福音音像資源,但只有很少的人歸主。

天父,我要為像比帕沙這樣的渴望來到西方的孟加拉女人祈禱,求父讓她們進入神的國度中。奉主的名求,阿們。 

孟加拉印度教徒 
一群人站在泰晤士河的岸邊屏住呼吸,觀看加內什的大象外形雕像被推入河內,發出「撲通」的聲響。 孟加拉印度教徒每年都要慶祝杜爾加•普賈節,屆時將敬拜印度教女神杜爾加的裝飾華美的巨大雕像。 印度教徒將杜爾加看為保護神。他們相信很早以前,眾神聯合在一起發動了 一場對抗邪惡勢力的史詩般大戰。眾神的力量聚集在杜爾加身上,讓杜爾加成為「不可戰勝的女神」。在節日上,印度教徒還將敬拜創造了杜爾加的其他神靈,例如加內什和拉克斯米。 倫敦的孟加拉印度教徒在這節日上顯得特別活躍,他們將身穿節日盛裝,唱歌跳舞,此外還要參加遊行,去寺院敬拜。 在孟加拉和印度北部以外的海外孟加拉人口中,40%是印度教徒。有幾千名孟加拉印度教徒居住在倫敦。在倫敦的布裏克小巷可以看到一家一家由孟加拉人開的餐館。許多孟加拉印度教徒經營、管理倫敦印度美食街上的餐館。

天父,懇求您讓孟加拉印度教徒明白耶穌才是真正的「不可戰勝的神」, 讓他們有機會聽見耶穌在復活節早晨從墳墓中死而復生的事,使他們能獲得救恩。奉主的名求,阿們。 

倫敦的比哈爾邦穆斯林 Bihari Muslim
尖刀劃過倫敦黃昏時分的薄霧,紮進法魯克 (Farooq)博士的身體中。刺客們終於找到 他們的暗殺對象。 僅僅幾分鐘前,法魯克博士帶上帽子開始傍晚散步,他覺得很輕鬆,因為知道軍情六局和蘇格蘭場的人員正在監視、保護他。法魯克博士曾捲入 巴基斯坦卡拉奇的革命運動,這些運動導致幾千人喪生。後來法魯克博士逃離巴基斯坦的政壇,他在英國的住所與身份一直嚴格 保密。法魯克博士是卡拉奇一個黑手黨式的抵抗組織創始人和領袖。不過諷刺的是,正是這個比哈爾邦組織的成員奪走了他的性命。 在倫敦,比哈爾邦穆斯林是講烏爾都語的少數族群。在比哈爾邦人中,75% 是印度教徒,只有20%是穆斯林。比哈爾邦人是倫敦最富有的少數族群之一,不 過來自家鄉的暴力組織試圖在英國找到新的立足點。

天父,祈求謊言之父不能繼續欺騙在倫敦的比哈爾邦穆斯林。祈禱比哈爾邦穆斯林能擺脫謀殺、恐懼,從耶穌那裡找到真正的庇護和平安。祈禱比哈爾邦人心中爆發真正的屬靈革命,願意開啟心扉接受福音。請求神差派 宣教士向比哈爾邦人傳福音。奉主的名求,阿們。 

倫敦講印地語的人
「如果明天我死了,人們會把我放入棺材中。我反對英國政府,因為他們禁止露天火化。露天火化是我們 的宗教權利!」納格什(Nagesh)搖擺著日漸稀疏的灰白頭髮,一邊踱步,一邊用印地語低聲說道。 女兒希林(Shirin)正流覽網站資訊,她說:「爸爸,你不要再講印地語啦。你知道我對這種古老的語言不再感興趣。」 納格什用英語說:「感不感興趣是另一回事。來到英國後,你們這些年輕人要麼講英語,要麼講夾雜印地語的英語, 不再講印地語。這真是可怕!」說完之後,納格什繼續用印地語表達他的挫折與不滿。 希林對父親說:「爸爸,我們放棄過去的生活,走出世界上最大的機場,尋找全新的生活。現在我們居住在東倫敦,這不正是我們的夢想嗎?你卻在抱怨這裡不像印度。我應當為你做什麼呢?」 倫敦有474,000講印地語的移民,其中大部分人住在東倫敦。大部分人已經與英國文化同化,少數人不想放棄違反英國法律的宗教傳統,例如露天火化。

天父,懇求聖靈將耶穌基督的真理告訴倫敦講印地語的人,祈禱有充滿力量與愛心的宣教士以符合印度文化的方式,將福音帶給這個族群。求神清除講印地語的人與耶穌基督之間的任何障礙。奉主的名求,阿們。 

倫敦的拉吉普特人 Rajput 
花邊窗簾在風中翻動,一陣陣冷風吹進房間中,帶眼鏡的吉塔(Geetha) 正在房間讀書,冷風讓他放下書,走到窗邊關上百葉窗。吉塔開始凝視遠處的紡紗廠,她丈夫最初在那裡工作,後來擁有了這家工廠。紡紗廠大樓的四周是典型的倫敦冬日下午的灰色色調。 1948年12月那個可怕的一天已經過去了,吉塔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當時的吉塔是一個受到驚嚇的六歲女童,由於印巴不久前分裂,她和家人逃離穆斯林的新國家。與許多信奉印度教的拉吉普特人一樣,吉塔的親戚們被迫逃離位於拉合爾祖傳富麗堂皇的宅院。旁遮普省的東部劃歸印度,西部劃歸穆斯林統治的巴基斯坦。無數印度教徒逃離西部,同樣,無數穆斯林逃離東部。雖然已經過去了六十四年,逃離家園的人們依然時常回憶起當時發生的社區暴力。 在那些混亂的日子裡,許多拉吉普特印度教徒來到倫敦尋求庇護。從那時起,拉吉普特人開始參與英國的貿易、商業、教育,甚至政治生活。作為印度教世界中一個優秀族群,拉吉普特人在經濟上獲得成功。不過許多老年人依然記得當年的印巴分裂,這讓他們感到悲哀。

天父,祈禱拉吉普特人這個富有的族群能夠從最偉大的庇護者--耶穌基督那裡找到最慷慨的愛。祈求父讓拉吉普特人在倫敦能遇到有美好屬靈生命的基督徒,帶領他們信主。奉主的名求,阿們。 

倫敦的婆羅門 Brahmin 
拉胡爾(Rahul)從北倫敦婆羅門協會的大廳快步走出,他剛剛參加了每週六晚上舉辦的「巴加瓦德吉 塔」課程。頭頂上不祥的烏雲預示著今晚將非常潮濕悶熱,他必須在渾身被汗濕透之前趕回家中。在過去的幾周,他一直與父母爭論,因為他不想參加這個課程。 博學的父親勸誘他說:「兒子,你應當學習我們的宗教和文化。」 作為一名成績優秀的理科大學生,拉胡爾總是拒絕: 「我不接受迷信。我可以從科學中找到答案。」上完第一次課程後,拉胡爾走出教室,感覺很混亂,因為老師說印度教的教義包容所有類型的世界觀。 婆羅門是印度教社會中地位最高的階層。婆羅門自幼學習印度教經文《吠陀 經》,無論是在印度還是在英國,他們在幾乎所有領域都佔據最高地位。包括倫敦在內的英國城市,凡是涉及數學和商業的領域,婆羅門都是最傑出的。充滿哲理的婆羅門教義對使用高等數學的人特別有幫助。 博學的婆羅門受過良好的經文培訓,對於信奉耶穌,他們非常抗拒,他們認為信奉耶穌的人都是低下階層。

天父,您帶領這些婆羅門來到英國,求您讓他們在這個環境有機會認識耶穌基督,讓他們不抗拒福音。奉主的名求,阿們。 

印度和倫敦的古吉拉特印度教徒 Hindu Gujarati 
古吉拉特人居住在印度的古吉拉突邦,他們信奉印度教已經許多世紀了。古吉拉突邦位於印度的沿海地 區,有一個大型海港讓當地人變富有,因為提供了許多很好的就業機會。從最初的絲綢製品到今天的紡織品,是古吉拉突邦的主要出口商品。古吉拉突邦是印度工業化程度最高、 最繁榮的邦。 由於經濟形勢的變化,古吉拉特商人有時會前往其他地方定居。今天,具有幾個世紀商貿經驗的古吉拉特人有資格參與快速增長的全球經濟。毫無疑問,許多古吉拉特人來到倫敦,來到這個全球商業與銀行業的中心。在倫敦定居的古吉拉特人將他們出色的商業經驗帶到英國,並且獲得成功。不過遺憾的是,無論是在古吉拉突邦,還是在倫敦的古吉拉特社區,幾乎沒有基督徒。

天父,祈禱基督徒迎接挑戰,在古吉拉突邦和倫敦的古吉拉特社區中,建立強大的以基督為中心的團契。求神開啟古吉拉特人的心扉,衝破印度教信仰與傳統的障礙,讓這個族群接受福音,認識唯一救主,知道救主愛他們,為贖他們的罪而死在十字架上。父啊,求您驅散阻止古吉拉特印度教 徒擁抱耶穌基督的屬靈黑暗。奉主的名求,阿們。 

倫敦的古吉拉特穆斯林 Muslim Gujarati 
自1950年代,古吉拉特穆斯林一直住在倫敦。還有許多古吉拉特穆斯林是1970年代被烏干達、肯雅 和其他非洲國家驅逐出境來到倫敦。根據2001年的人口調查,有131,000多名印度穆斯林住在英國。在倫敦有幾家由印度穆斯林開辦、符合伊斯蘭教規的餐館。在倫敦,印度穆斯林明顯比南亞穆斯林富裕。 美國911事件之後,倫敦的印度穆斯林更加關注自己的穆斯林身份。印度穆斯林通常屬於蘇菲派,比伊斯蘭教其他教派更加神秘、更具激情。 年輕的古吉拉特穆斯林能夠講兩種語言,而他們的年長親戚只講古吉拉特語。老一輩很難適應英國的習俗,年輕一代則試圖與英國保持密切聯繫,並且更多思考未來。

天父,懇求您呼召倫敦的基督徒,努力與古吉拉特穆斯林建立關係,將福音帶給他們。祈禱所有古吉拉特穆斯林都能尋找到真正的救主,父啊,求 讓古吉拉特穆斯林感到屬靈饑渴,渴望獲得真理。奉主的名求,阿們。 

基督之星 Christar 的工作 
「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羅15:20) 基督之星的志向與保羅完全相同。1930年,七十歲高齡的蘇格蘭人本傑明•大衛森(Benjamin Davidson)創建了基督之星。在此之前,這個組織就已經存在,名叫印度宣教社。最初,基督之星只關注南亞地區最少聽到福音的族群。今天,基督之星向二十五個國家、七十多個族群宣教。基督之星的宣教聲明 說:「基督之星在世界各地最少聽到福音的佛教徒、印度教徒、穆斯林以及亞洲 人中間建立教會,以此榮耀神。」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基督之星差派許多宣教小組,他們按照事先商定的宣教計畫,在未得族群中間建立教堂。他們的目標是建立當地人的教堂,這種教堂能夠以符合當地文化的適當方式傳播基督的福音。宣教小組成員的背景涉及許多領域,包括教育、醫療、工程、商業和媒體。基督之星認為,福音並不是某些國家、某些族群的財富,而是講所有語言的所有國家、所有族群的共同財富。

天父,感謝您在1930年興起基督之星的事工,很早就讓他們看見以符合當地文化的方式牧養族群的重要。祈求父現在仍然祝福這事工,使他們接觸的族群願開啟心扉,接受基督的福音。懇求父讓基督之星的事工在倫敦等地找到佛教徒、印度教徒、穆斯林等未得族群,讓他們有機會看到神的榮耀。奉主的名求,阿們。 

南亞關注 SAC 
這是一次寶萊塢式的音樂盛會,吸引了兩百多名印度的錫克教徒和印度教徒,甚至還吸引了一些巴基斯坦家庭。令人驚奇的是這次盛 會發生在倫敦的一所教會內!倫敦有大量南亞移民,為倫敦教會提供許多機會接近南亞鄰居。 南亞關注(SAC)的宣教活動多樣化,包括特別的亞洲團契、逐戶拜訪、母嬰小組、青年俱樂部、早間咖啡聚會、音樂會等。這些宣教活動是很好的溝通橋樑,讓SAC能與南亞社區建立友誼,贏得他們的信任和尊重。 為宣教祈禱,為個人祈禱,是獲得成功的基本因素。一位宣教士這樣說:「人們經常請求我們為他們祈禱,即使他們並不想瞭解基督教。我們的許多祈禱都得到應驗,我們會告訴他們,是誰應驗這些祈禱,信任因此加深了,人們看到了耶穌的愛,這出乎他們的預料。禱告讓我們與人們分享耶穌,分享耶穌 的大能。」

天父,祈禱倫敦的每個南亞社區都能見證耶穌對他們的愛。祈禱SAC志願者充滿聖靈的果實,去接近倫敦的印度教徒、穆斯林和錫克教徒。奉主的名求,阿們。 

倫敦的麥蒙人 Memon 
「伊克巴爾•薩克拉尼爵士(Sir Iqbal Sacranie),祝賀您被英國女王加封為騎士!我希望您在王室和議 會的影響力能夠保佑我們的年輕一代,他們將去政府支援的伊斯蘭學校中讀書,穆斯林的願望將得到滿足。」 薩克拉尼爵士是倫敦一位著名的麥蒙人, 他正在閱讀一位教師寫給他的信。薩克拉尼爵士是英國麥蒙人協會 (UKMS)創始人,擔任主席長達三十五年,他讓麥孟人在 英國穆斯林社會中顯得格外突出,因此他心懷感激,希望自己不辜負這個教師的期望。 大部分麥蒙人是遜尼派穆斯林。在歷史上,麥蒙人一直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商業界的成功商人。許多麥蒙人陸續遷移到世界其他地區,包括亞洲、非洲和歐洲。由於麥蒙人努力幫助當地的穆斯林社區,所以通常受到社會尊敬,在倫敦尤其如此。

天父,懇求您差派認真的、準備充分的、有耐心的基督徒,與麥蒙穆斯林交朋友,用自己的言行向他們展示耶穌的真理。祈禱倫敦的麥蒙人認識耶穌,接受耶穌作為唯一救主。祈禱成為信徒的麥蒙人帶領其他穆斯林歸主。奉主的名求,阿們。 

倫敦的伊斯邁利人 Ismaili 
伊斯邁利人是什葉派穆斯林,有一千五百萬,居住在印度、巴基斯坦、中亞、中國、東非、歐洲和北美。在效忠他們的精神領袖伊瑪姆•卡裡姆•阿加•可汗四世(Imam Karim Aga Khan IV)這一點上他們非常團結。可汗四世是穆罕默德的女婿和繼承人伊瑪姆•阿裏(Imam Ali)的直系後裔。由於伊斯邁利人的特殊宗教信仰,其他穆斯林往往拒絕與這個族群交往。 伊斯邁利人通常在商業上非常成功、富有,在社區中也非常突出。不過也有一些伊斯邁利人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向,例如亞希姆•阿裡拜-布朗(Yasim Alibhai- Brown),她是倫敦一位著名記者兼作家。1972年,亞希姆和家人被烏幹達獨裁者伊迪•阿明(Idi Amin)趕出,被迫流亡倫敦。由於亞希姆的伊斯邁利人身份,她從未感覺自己被倫敦社會完全接受。亞希姆用她全部精力對抗英國的種族主義,她的批評者說雖然她的做法在政治上是正確的,但有時候顯得過分。不多大部分人都同意,亞希姆充滿爭議的觀點讓倫敦人覺得她的文章非常有趣。 伊斯邁利人願意參與基督徒、猶太人以及其他宗教信徒的宗教性討論。

天父,祈禱倫敦內外的基督徒,能透過自己美好的生命見證,以從父來的愛,贏得伊斯邁利人的信任,引導這個族群認識唯一的真神,瞭解父您正等待這個族群歸向您。奉主的名求,阿們。 

倫敦的達烏迪博拉人 Dawoodi Bohra 
「查理斯王子一直不懈地鼓勵英國的跨宗教對話,例如他幾年前曾訪問倫敦達烏迪博拉人的清真寺和學校;讚賞達烏迪博拉人對倫敦的貢獻;讚揚學校教師辛勤工作幫助學生們取得優異成績。無論達烏迪博拉人住在哪個國家,都將孩子們培養成優秀公民,這一點給查理斯王子留下深刻印象。」查理斯王子的私人秘書在新聞發佈會上聲明。 達烏迪博拉人的首領也讚賞查理斯王子:「您對各宗教與傳統的尊重,讓我們的社區,住在英國的所有穆斯林都非常感動。」為了紀念查理斯王子的這次訪問,達烏迪博拉人出版了一本收錄王子有關伊斯蘭教的歷次談話,並將這本書送給王子。 據估計,達烏迪博拉人有一百萬,屬於伊斯蘭教什葉派,有一些非常獨特的宗教傳統、儀式與教義。這個族群的精神領袖是達伊(Dai),他統治四十多個國家中所有達烏迪博拉社區。達烏迪博拉人有一些舉世聞名的計畫,包括慈善行動、建立醫院、開辦學校、伊斯蘭教與什葉派聖地的修繕與復興等。在倫敦有大約六千名達烏迪博拉人。

天父,達烏迪博拉人長期浸淫在伊斯蘭教什葉派的宗教傳統、儀式與教義中,就算去到任何國家,他們還是強化自己的社區,很難認識到真神,懇求父差派倫敦愛主的基督徒,以愛進入他們的社區和生活圈子,關心他們靈魂的需要,以生命影響生命,引領他們認識耶穌基督。奉主的名求,阿們。 

倫敦的什葉派穆斯林科賈人 Khoja 
「在伊斯蘭曆法的第一個月,我們流下淚水,不忘記所有貧窮的孩子和什葉派穆斯林,他們對西元680年發生在伊拉 克的卡爾巴拉之戰一無所知,對伊斯蘭教一無所知。」 科賈•伊特納•阿舍裏什葉派穆斯林協會(KSIMC)的主席呼籲這個組織的成員繼 續捐款。「捐款1570美元,你可以為一名科賈學者提供三年的資助,讓他能夠前往貧窮區,例如巴基斯坦,向當地什葉派穆斯林傳授知識。這些穆斯林今後將和我們一起參加阿舒拉節,我們將一起哀悼為我們受苦受難、並且慘遭殺害的偉大伊瑪姆、穆罕默德的孫子侯賽因•阿裏(Hussein Ali)以及他的同伴。這些穆斯林將會明白,我們為侯賽因•阿裏每流一滴淚水,真主都會洗刷我們一百宗罪,讓我們離天堂、離真主更近一些。」 科賈什葉派穆斯林最初居住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一些人後來遷移到世界其他地區。倫敦的科賈人是著名的專業人士和商人。KSIMC的領袖正將倫敦作為基地,在屬靈和人道主義兩個方面幫助貧窮的什葉派穆斯林。

天父,祈禱倫敦愛主的基督徒能與科賈人建立友誼,讓這個族群認識聖經中提到的唯一真神,知道耶穌在十字架上為贖他們的罪流下寶血,願意看到耶穌送給他們的無價禮物。奉主的名求,阿們。 

倫敦的哈紮拉人 Hazara 
阿富汗的哈紮拉人逃離家園,以躲避內戰和塔利班武裝人員的暴行。大部分阿富汗人是遜尼派穆斯林,而 哈紮拉人是什葉派穆斯林。塔利班政權垮臺之後,雖然哈紮拉人的經濟處境有所改善,但他們在宗教上屬於少數族群,依然生活在充滿敵意的危險環境中。一些哈紮拉人因此逃往倫敦。 倫敦的哈紮拉人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中上層家庭,家庭成員受過良好教育,生活體面。另一部分是下層人士,很難融入新的文化中。雖然兩部分人之間有一些衝突,但他們有兩個共同點:一是失去了心愛的土地,二是害怕英國境內的塔利班同情者。 由於阿富汗的連年戰爭以及對非伊斯蘭宗教的偏見,沒有基督徒能夠將福音帶往阿富汗的紮拉人家園,只能在阿富汗境外開展有意義的宣教工作。即使在倫敦,哈紮拉人的古老傳統依然很頑固,由於他們害怕其他阿富汗人,目前很難接近這個族群。如果哈紮拉人歸主,他們將面臨嚴厲的迫害。

祈禱倫敦的哈紮拉人在遠離阿富汗的這個新國家找到和平和安全。祈禱哈紮拉人遇到基督徒,祈禱基督徒與哈紮拉人分享伊薩(耶穌)。祈禱哈紮拉人認識深愛他們的唯一真神,從他的愛與希望中找到安寧。奉主的名求,阿們。 

倫敦的普什圖人 Pushtun 
傍晚走在倫敦多霧的街道上,一對宣教士夫婦為他們的宣教對象普什圖人祈禱。他們怎麼會在倫敦這樣的 現代化城市中認識普什圖人呢? 普什圖人傳統上住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在這兩個國家,普什圖人上身穿很長有袖子的棉製襯衣,外面套著沒有袖子的刺繡背心,肩膀處的扣子將兩者固定在一起,下身穿寬鬆的褲子。普什圖人的頭上戴著獨特的頭巾,用來表示自己的部落身份。普什圖女人的穿著與其他穆斯林女人基本相同。在二十世紀的今天,倫敦的普什圖人看上去與其他英國人完全一樣,他們像其他倫敦人一樣從事各種穩定的工作。 據說普什圖人非常好客,考慮周到,愛恨分明。在宗教上,普什圖人全部是遜尼派穆斯林。對阿富汗的普什圖人來說,伊斯蘭教是解救他們的宗教,是將他們從印度教的儀式和佛教的嚴厲中解救出來的偉大力量。普什圖人虔誠地忠於伊斯蘭教。

天父,我祈禱普什圖人明白伊薩(耶穌)才是真正的救主,從伊薩那裡才能找到真正和平與安全。請求父透過愛主基督徒的忠心代禱,軟化普什圖人心中堅硬的土壤。父啊,求您除去將普什圖人與耶穌分隔的所有障礙。 求聖靈賜智慧給正在普什圖人中工作的宣教機構。奉主的名求,阿們。

倫敦的馬來穆斯林 Malay Muslim 
在倫敦,他自稱是達尼埃爾(Daniel),但他的馬來家人卻使用他出生時起的穆斯林名字。在馬來西亞的時候,他非常擔心自己相信基督教被人發現,但在倫敦他感到更自由。今晚,他參加一個聚會,參加者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年輕人。聚會是悠閒、隨意的,他感到很輕鬆。 所有馬來人至少在名義上是穆斯林,其中一些人確實很虔誠。馬來西亞的官方口號是:「馬來人天生就是穆斯林」。與英國的63,000名馬來人和12,000名馬來西亞留學生在一起的時候,達尼埃爾發現可以對宗教保持寬鬆的態度,也可以讓馬來西亞人與伊斯蘭教的聯繫變得更加鬆散。 達尼埃爾加入討論,話題從馬來西亞的國內政治到倫敦最近的抗議與暴亂,這次暴亂使一名馬來西亞留學生受傷。他還聽到人們對英國所謂基督教的批評。 人們對基督教的誤解,讓他感到悲哀。此時,他感到聖靈正鼓勵他向身邊一位留學生說話,於是他暗中祈禱一會兒,鼓足勇氣低聲對身邊的留學生說:「耶穌基督才是真神!」

天父,感謝您讓馬來穆斯林在倫敦這相對寬鬆的異鄉環境能信主,懇求您讓信主的馬來人能有足夠的栽培與陪伴,使他們的屬靈生命能堅定成長,有機會向在倫敦,或家鄉的馬來人傳福音。也求父讓去到異鄉的馬來穆斯林,有基督徒去關心他們,向他們傳福音。奉主的名求,阿們。 

倫敦的世俗猶太人 Manya Malinke   
什麼樣的人才是猶太人?根據猶太人的習俗,母親是猶太人的人,或者接受猶太教的人,才是猶太人。接受猶太教的人是猶太人嗎?英國最高法院說不是。根據《紐約時報》2009年12月16日的報導,這家法院2009在審理一樁不尋常的案件時認為,猶太人是一個種族,不是一種宗教。一個人是否是猶太人,決定了這個人是否有權返還祖先的土地(以色列),英國法院經常遇到這個問 題。2006年,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上的一篇文章介紹了倫敦猶太人遷移到以色列,一位讀者評論說:「我認為猶太教是一種宗教,但現在猶太教似乎變成一個國籍。」 這位女讀者理應感到混亂。事實上,倫敦的許多猶太人是世俗人士,對他們來說猶太教只不過是一個種族身份,與信奉耶和華毫無關係。一年之中,只有在最神聖的幾天,他們才會前往猶太教堂。與此同時,反猶主義在英國繼續壯大,這讓我們向猶太人宣教變得更加困難,因為猶太人相信仇恨他們的反猶主義者都是基督徒。

天父,祈禱英國的猶太人不要誤解,反猶主義者絕不是真正的基督徒。猶太人擔心如果他們歸主,將失去猶太人的種族身份,猶太社區將消失,父啊,求您除去這種種擔心造成猶太人認識福音的障礙。求聖靈讓猶太人的心更加開放,接受彌賽亞耶穌的福音。求神讓猶太人感到屬靈饑渴,讓他們渴望真理。祈禱英國猶太人從耶穌那裡,而不是從英國法律或祖先土地獲得安全感。奉主的名求,阿們。 

倫敦的猶太正教徒 
昨天我們為世俗猶太人祈禱,今天我們為篤信宗教的猶太人祈禱。這種猶太人分成許多教派,每個教派都試圖以自己的方式來遵守《摩西五經》。在每個教派下還有更小的分支。例如倫敦的哈西德教徒(Hassidim),就是歐洲最大的哈西德社群。有約兩萬名猶太教徒。這些極端正統的猶太人身穿十九世紀的東歐服裝,男人留著齊耳根的長卷髮。為了遵守《十誡》,他們制定了613條律法! Hassidim教徒有自己的民事仲裁法庭。在安息日,他們用釣魚線圈定活動範圍,以便知道自己走了多遠的距離。一些Hassidim教徒講古老的意第緒語。最近,猶太人歸主運動(JfJ)說,有一些Hassidim教徒開始思考耶穌就是彌賽亞。

天父,為您的選民祈求,讓猶太教徒明白耶穌就是他們等待的彌賽亞。 求神粉碎不信任的障礙,讓猶太人嫉妒那些通過耶穌與神保持親密關係的 「非猶太人」(羅11:11-14)。祈禱猶太人歸主運動(JfJ)和類似機構不斷擴大在尋求真理的猶太人中的影響力。祈禱宣教機構讓猶太正教徒歸主,用耶穌的方式使猶太人成為門徒。奉主的名求,阿們。

倫敦的巴哈教徒 Bahá’ís 
在母親的追悼儀式上,莫莉(Molly)安靜地坐著。 巴哈教徒緬懷逝者的儀式與倫敦的其他類似聚會完 全不同。雖然莫莉的朋友們並不信奉基督教的教義,但當一個心愛的人逝世時,他們還是按照基督教的傳統來辦事。莫莉的母親一直是虔誠的巴哈教徒,她帶領家人接受了這個不斷擴張的宗教。 當地一位巴哈女教徒開始講話:「考慮到有些人並不熟悉巴哈教,我想解釋一下巴哈教對來生的態度。一個人進 入來生,有可能獲得極大的快樂。巴哈教的創始人巴哈烏拉 (Bahá’u’lláh)將死亡比喻為再生。巴哈烏拉說:另一個世界與這個世界不同,這差別就像而這個世界有別於仍然在母親子宮中的孩子的世界般。今生的世界在許多方面都與子宮相似,這是巴哈教徒對今世的基本觀點。子宮是人類獲得最初的身體發展的地方,而與子宮類似的現實世界是人類獲得靈魂發展的地方。得到發展的靈魂離上帝越來越近,而拒絕進步的靈魂則遠離上帝。」

天父,祈禱倫敦的基督徒用愛將巴哈教徒帶到耶穌的身邊。求聖靈讓巴哈教徒明白,所有人都是有罪的,看不到神的榮耀,只有接受基督才能給他們永生。父啊,巴哈教徒也盼望得到永生,只是他們走錯方向,求您憐憫他們,帶領他們進入真正永生。奉主的名求,阿們。 

倫敦的耆那教徒 Jain 
「人們對我們的宗教有許多誤解!」一個耆那大學生脫口而說。那是1987年的一天,一群年輕的耆那教徒圍坐在倫敦咖啡廳的桌子旁,一邊喝咖啡,一邊閒談。他們制定了一個計畫,內容是讓倫敦的耆那教徒定期聚會。於是這一年,青年耆那教徒協會(YJA)成立了。雖然YJA主要關注年輕人,但也歡迎其他年齡的耆那教徒。YJA的目標是贏得其他宗教與文化族群的理解,同時讓這些族 群理解、尊重耆那教。 在印度,耆那教徒是一個傑出的宗教群體,起源於古吉拉突邦的西部。耆那教與印度教有密切關係,但兩者也有很多區別。耆那教的教義以邏輯和經驗作為基礎。耆那教的教義包括施捨財富、崇尚非暴力、只吃植物類食品等。倫敦的耆那教徒與印度的耆那教徒遵守相同的原則。 YJA願意瞭解、理解其他宗教和文化,這為基督徒開啟了一扇與耆那教徒對話的大門。

天父,請求您賜智慧予基督徒,讓他們與耆那教徒建立基於愛、真理和尊 的人際關係。祈禱耆那教徒開啟心扉,理解並擁抱耶穌基督的真理。奉主的名求,阿們。 

倫敦的查提阿爾人 Chhatyal 
阿迪(Aadi)在一旁看父親將母雞逼到牆角,只見父親一把抓住母雞的脖子,用一把鋒利的彎刀將母雞殺死。阿迪想知道在他長大的某一天,他是否也將如此追殺一隻雞或一隻羊,作為祭品奉獻給巴拉神(Barah)。想到這裡,阿迪忍不住咧嘴微笑。 他跟著父親走進房間,母親正在等待這只母雞要將它燉熟。阿迪知道,吃掉這只母雞後,巴拉神將保佑他的家庭遠離邪惡神靈。 阿迪是來自尼泊爾信奉印度教的查提阿爾人。這個族群信奉許多神靈,此外,他們還認為自然界和祖先也是神靈,必須讓所有神靈感到愉悅。前往寺院敬拜、在家中祭壇前敬拜、奉獻祭品,都是他們取悅神靈的方法,他們將佛教傳統與自然崇拜混合一起。 離開祖國尼泊爾的查提阿爾人現在怎樣呢?有幾千名查提阿爾人住在英國各 城市,包括倫敦。許多查提阿爾人開始接受西方價值觀。 尚未聽到福音的查提阿爾人,住在倫敦這個有無數基督教遺產的城市中,依然遠離神。他們正在等待福音。

天父,懇求你幫助在倫敦的查提阿爾人,他們生活在這地方,會開始接受西方價值觀,求您的聖靈開啟他們的心,願意接受福音,並作出回應。祈禱翻譯家將聖經翻譯成查提阿爾人的母語。奉主的名求,阿們。 

倫敦的廓爾喀人 Gurkha 
「阿猶廓爾喀!」這是尼泊爾廓爾喀人在戰鬥時發出的吼聲,意思是:「廓爾喀人來了!」 廓爾喀人也來到倫敦。他們將家人留在尼泊爾,幾乎身無分文抵達希思羅機場,只攜帶一個放個人物品的手提箱,有些人甚至連手提箱都沒有。 英國政府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對待這些士兵。兩個世紀以來,廓爾喀人一與英國軍隊一起英勇作戰。英國認為廓爾喀人是南亞的「尚武」族群,因此將廓爾喀人募徵到軍隊中。這是一個聰明的做法,凡是跟廓爾喀人作過戰的敵人都知道,廓爾喀人是真正兇猛的武士。作為獎賞,廓爾喀人於2009年「自動獲得」 在英國定居的權利。目前有36,000名廓爾喀人定居在英國。 「廓爾喀人來了!」是的,他們已經來了。抵達倫敦之後,他們急需所有東西。他們沒有地方住、沒有職業、沒有倫敦現代經濟所需要的任何職業技能。更嚴重的是:他們從未聽到過福音。

天父,祈禱倫敦的基督徒以愛接觸廓爾喀人,陪伴他們度過在異鄉最仿惶的日子,傳授他們有用的城市職業技能,在他們的生活需要上幫助他們, 使他們能因此知道父您愛他們。祈禱廓爾喀人從基督那裡找到心靈的避難所,願接受三一神的邀請,成為神國度的一分子。奉主的名求,阿們。

青年宣教社 YWAM 的奧運會宣教小組 
去年倫敦奧運前,青年宣教社(YWAM)奧運宣教團動員英國各地兒童,在奧運會期間,將福音帶給世界各國的參加者。協調員海倫•吉特爾 (Helene Kittle)說:「英國有豐富的宣教遺產,年輕一代可以在這些遺產的基礎上有所作為。對他們來說,奧運會是一個獨特的機會。」 奧運宣教團與教會和各宣教機構合作,展開各項宣教計畫,其中一項是與聖 經聯盟(SU)和城市聖徒(US)合作,經營六個大型假日俱樂部,每天上午提供各種奧運主題的資源,下午則為兒童開辦工作室和培訓班,看神通過他們可以做哪些事情。 另一項計畫是「馬上出發」,包括開辦短期培訓營,前往各個奧運城市,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分享基督的愛。

天父,感謝父讓英國有宣教胸懷的信徒,關心您所關心的人。祈禱在英國有更多信徒,無論是大人或小孩,以父賜給他們的恩賜和資源,為宣教付出更大的努力。父啊,這個國家過去曾差派許多宣教士到世界各地傳福音,但今天許多基督只是掛名信徒,已經遺失了起初的愛。我懇求您保留屬神的人,當在英國可以接觸這個月我們禱告的許多末得之民時,他們像歷史上那些愛神愛人的宣教士,忠心負起傳道的責任。奉主的名求,阿們。 

(來源:http://www.missionpathway.org/ 2013年六月李愛銳) 
承蒙 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 惠允刊載,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