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3-02-26發佈


認識、關懷普世未得之民˙2013年三月坎塔

宣教士傳記(一)坎塔 Kantha 
坎塔的父親是海德拉巴德附近一個小地區中七個村莊的首領,具有極高的智慧,因而深受尊敬。他們的家庭來自卡普社區,屬於中等種姓。 作為一個年輕人,坎塔看到了一些讓他感到憤怒的事情。坎塔的好朋友薩提什 (Satish)十幾歲時,他在政府工作的父親去世了。根據法律,政府應當讓薩提什 繼承父親的工作,而不是僱其他人。但政府首長因為秘密收取了一大筆賄賂,將 工作機會給了賄賂者。 薩提什急需這份工作養活悲傷的家人,但 政府拒絕了他。這種不公正讓坎塔非 常憤怒,他想要做一些事情來改變它,於是開始傾向納克紮爾運動,即一個馬克 思主義組織,以暴力活動而聞名。 後來,在坎塔上大學期間,受邀參加一個會議,在會上他聽到了比納克紮爾運 動、比卡爾•馬克思的理論都更具顛覆性的講演——講演者認為「改變社會必須 先改變人的思想,而這位能改變人的是——耶穌。」 坎塔意識到耶穌的教義是實現社會正義與社會變革的唯一方法。後來他評論 說:「我聽到的耶穌教義越多,就越深刻意識到我需要從這教義來改變自己。我 決定將一生奉獻給耶穌,順從他的福音。」(續)

天父,祈禱有許多像坎塔這樣尋求正義的印度年輕人,能找主耶穌,知道只有主才能徹底改變人的思想;只有在主裡才有真正的公義。也為坎塔和 類似他的人祈禱,他們正在用一種榮耀耶穌、同時又不會損害福音真理的 方式,讓印度教鄰居認識基督。阿們 

宣教士傳記(二)坎塔 Kantha 
坎塔的父親接受他歸主的決定,這讓他感到很寬慰、高興。坎塔希望父親也能歸主,但沒有成功。坎塔的兄弟已經歸主,但姐姐卻不願意歸主,因 為她擔心如果歸主,很可能要與低種姓的達利特人(賤民)結婚。坎塔的屬靈生 命不斷進步,他用全部時間在幾個宣教機構服侍。 不久坎塔達到了適婚年齡,父親意識到兒子需要一個基督徒作妻子,便在達利 特社區為他找了一個漂亮的女孩(大部分印度基督徒是達利特人),該女孩的父 親是當地一家教堂的首領。 父親去世之後,作為家中的長子,坎塔必須舉行印度教的告別儀式。儘管本地 基督徒強烈反對,坎塔仍然舉行了儀式,不過儀式上並沒有印度教的偶像崇拜。 在儀式上,坎塔繞著死者走三圈,每走一圈,就將壺中的水倒掉三分之一,象徵 死者經過了人生的不同階段。走完三圈之後,坎塔將空壺扔到地上,象徵死者的 肉體重返地下。最後,坎塔點燃了火葬的柴堆。(續)

天父,祈禱印度教背景的基督徒清晰地聽到聖靈的指引,有智慧的在榮耀耶穌基督,和尊重他們的印度教家庭成員,曉得如何行事。讓印度人的傳 統不會成為他們信主的攔阻。 

宣教士傳記(三)坎塔 Kantha
坎塔後來在一位外國基督徒詹姆斯(James)的印度公司工作,當他告訴詹姆斯自己希望在父親葬禮上,舉行傳統的告別儀式,詹姆斯回答說:「 你做得很正確。」坎塔非常驚奇地說:「你是第一個這樣說的基督徒!」 詹姆斯通過電話,將坎塔介紹給斯瓦米吉(Swamiji)。斯瓦米吉是天生的 印度教徒,後來接受了基督,他的經歷與坎塔很相似。一些世世代信奉基督教的 朋友曾勸斯瓦米吉,如果他歸主,與家人的關係將會遭受不可挽回的傷害。 斯瓦米吉對坎塔說:「我們不需要採用外國方式來跟隨基督,相反,神能夠 將我們的文化作為橋樑,把福音帶給我們的家人。」 斯瓦米吉又將坎塔介紹給以印度方式信奉基督的其他信徒,他們的職業包括 工程師、農民、商人、教師、音樂家以及全職事工者。 斯瓦米吉和幾位音樂家朋友來到坎塔的村莊中,舉行「坐唱會」。無數村民 坐在一起,齊唱印度傳統風格的歌,並將詩歌獻給耶穌!斯瓦米吉與村莊中的牧 師一起主持宗教儀式。第二天,坎塔的家人對他說:「很久以來,我們一直覺得 你去了很遠的地方,但今晚的音樂會之後,我們覺得你終於回家了。」(續)

天父,祈禱有印度教背景的基督徒,有智慧在不損害自己的信仰同時,知道如何將他們的朋友、家人和鄰居帶到基督身旁。阿們。 

宣教士傳記(四)坎塔 Kantha
 坎塔的妻子不信神會接受含印度教文化的崇拜方式。她忍不住想:「這種方式僅僅具有文化意義?還是與印度教神靈有關係?」她是在印度教會 長大,大部分信仰傳統源自西方教會。 後來,坎塔夫婦前往英國研究神學,妻子有機會在不受印度信徒影響的環境中 研究聖經,才終於得出與坎塔一樣的結論:信徒應當使用自己的文化與習俗,將 福音帶給自己的族群,而不是使用外來者的文化與習俗。 完成神學研究課程之後,坎塔夫婦在印度各地舉辦「坐唱會」,將福音帶給當 地人,也和其他基督徒關注各種社會正義問題,為受壓迫的窮人(尤其是達利特 人)伸張正義。 坎塔的姐姐當初拒絕主,現在她也成為信徒。坎塔明白,姐姐當初拒絕,並不 是拒絕耶穌,而是擔心成為信徒之後,被迫放棄自己的傳統,融入外來文化中。 現在,姐姐每天都在禱告室閱讀聖經,並向主耶穌禱告。她還將耶穌的故事講給 自己的孩子們聽。(完)

天父,祈禱坎塔和其他有印度教背景的信徒能以榮耀基督的方式,向他們的家人展示愛與虔誠。祈禱每個邦、每個部落、講每種語言的印度教徒都 能歸主,在最後的讚美歌演唱會上,環繞在神的王座周圍。阿們。 

印度的卡普人 Kapu
萬達拉帕(Vandarappa)跌跌撞撞地走出他的小房,頭望著天空,試圖尋找某種跡象。即使是一小片雲彩,也能為他沮喪的心帶來一絲希望。 充滿薄霧的天空沒有絲毫下雨的跡象。作為安德拉邦沿海地區一個小村鎮的年 輕農民,萬達拉帕的生活完全依賴變幻不定的雨季。去年,一場強大的季風將他 全部農作物吹倒,使他和家人只能將極少的糧食賣給剝削農民的市場商人。萬達 拉帕仍然需要償還過去幾年欠下的債務。如果今年無法收穫足夠的糧食,他實在 不知如何應付糾纏他的放債人。 他儘量不去想這煩人的問題,但這問題卻始終縈繞在他的腦海中,似乎在嘲笑 他說:「你將像你的鄰居一樣,成為債務的奴隸!」 為了消除煩惱,他望著天喃喃自語地說:「如果我自殺,我的妻子和女兒會怎 樣?」空蕩蕩的天空凝視著他,沒有給他答案……

天父,祈禱卡普人能擺脫壓迫與貧窮惡性循環的製度,正是這種制度要摧毀他們。祈禱印度的基督教社區能以美好的見證感化卡普農民,使他們從 能主耶穌那裡找到面向未來的真正希望。阿們。 

印度的巴裏賈人 Balija
對巴裏賈人巴瓦尼(Bhavani)來說,新的一天開始 了。 巴瓦尼打開小店鋪的門窗,門前正要離開車站的公共 汽車噴出一股黑煙。大街上到處是人力車和兩輪車,非 常擁擠,遠處傳來陣陣的喇叭聲和人們的叫喊聲。 巴瓦尼坐在店鋪的小凳上,他的小店鋪是用錫板搭建 的,好像一個小盒子。在都是灰塵的貨架頂部有一幅神靈 的畫像。巴瓦尼剛剛做完每日向神靈禱告的儀式,一群吵 鬧的孩子就湧進店鋪中,他們想買筆記本、鉛筆和糖果。 還有一個脾氣暴躁的男人想買一盒比迪煙,是一種用樹葉包裹煙葉的扁平香煙。 巴瓦尼訓斥吵鬧的孩子:「保持安靜!我正在數零錢。」 巴瓦尼不希望兒子將來像他,每天待在一間小店鋪,過著勉強糊口的可悲生 活。他希望兒子將來能在城市唸大學,好好幹一番事業。身為低種姓族群,他們 多年來遭受歧視,為了補償他們,政府為低種姓族群保留了一些大學生名額,這 是他們翻身的機會。

天父,祈禱當地教會能將基督的福音帶給巴裏賈人。祈禱聖靈開啟巴裏賈人的心扉,預備他們聽到福音時,願意接受。阿們。 

印度的維拉馬人 Velama 
胖胖的維拉馬男孩坐在椅子上,保姆用梳子替男孩梳一頭光滑的頭髮;廚 師將男孩最愛吃的食物送入他的嘴中;管家不停擦拭男孩的黑皮鞋。 男孩鬧著說:「我不喜歡吃這個!」 廚師哄說:「小主人,如果你不吃飽了,就無法好好學習。」 「我已經告訴你很多次了,我不喜歡吃你煮的東西!」男孩一邊叫喊,一邊用 腳踢正在為他擦鞋的管家。 男孩的父親走進房間目睹了這一切,卻沒說什麼,而是坐在舒適的椅子上讀早 報。父親的沈默讓男孩更大膽了:「你去給我拿一些巧克力餅乾來。」 「是的,小主人,」廚師急忙跑到廚房,動作慢點,小主人又不開心了。 作為地主的獨生子,這個維拉馬男孩知道自己將繼承父親的財產,所以他可以 過奢侈的生活,隨意辱罵眾多僕人。這種情況一代接一代,除非聖靈改變維拉馬 富人的心。

天父,求您進入維拉馬人的家庭生活中,求神破碎這種根生蒂固的不公義 的傳統文化,小孩能接受到正確的價值觀。讓辱罵者與被辱罵者能擺脫這 壓迫人與被壓迫的關係,所有人能在基督裡獲得真正的自由。阿們。

講泰盧固語的婆羅門 Telugu Brahmin
講泰盧固語的婆羅門知道如何營造喜慶氣氛。他們的婚禮儀式非常隆重、 華麗,會持續好幾個小時。對這族群來說,唱歌、跳舞、歡慶,是最自然 的事。 他們的語言是泰盧固語;居住在印度的安德拉邦,也有一些人 居住在印度南部 各地。 從宗教的角度看,講泰盧固語的婆羅門是印度教主神納裡亞納(Naryana)和 主神希瓦(Shiva)的信徒。今天在安德拉邦各地,可以看到許多婆羅門仍然遵守 祖先的傳統,研究並教授古老的印度教經文《吠陀經》。 婆羅門是印度教四大種姓中地位最高的,掌握的印度教知識也最多。對大部分 印度教徒來說,宗教是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印度教給信徒(尤其是婆羅門)製 造了強大壓力,迫使他們留在印度教社會內。對一個婆羅門來說,保持印度教信 仰,執行教義的要求,可以使他在多次轉世輪回後,進入他所期待達到的涅槃狀 態(一種虛無的天堂)。 許多世紀以來,印度教一直是印度教會帶領婆羅門歸主最大的攔阻。簡單地 說,婆羅門認為,如果他們放棄古老的傳統,他們將失去一切。

天父,祈禱在印度講泰盧固語的婆羅門中間出現更多的屬靈突破。祈禱婆 羅門和破突許多世紀受印度教的轄制,能看到耶穌的榮耀與愛之後,唱歌 跳舞讚美耶穌。阿們。 

韋迪基婆羅門 Vaidiki Brahmin
講泰盧固語的人有七千七百萬,很難將這種語言看作是 小語言。但印度有十二億人口,從這個角度看,泰盧固 語確實變成了小語言。不過泰盧固語是一種重要語言,雖然印 度有幾種重要語言,使用者甚至有自己的邦,但這些語言卻不 像泰盧固語那樣,出現在電影中,成為電影語言。 韋迪基婆羅門正是講泰盧固語的族群,主要居住在印度的 安德拉邦。「韋迪基」一詞來自Vedas(吠陀經),韋迪基婆羅 門認為自己是這部印度教古老經文的繼承者,他們用一生的時 間來閱讀、理解並保存這部經文。 韋迪基婆羅門認為這部經文不是人寫的,而是神寫出的,是神的旨意。韋迪基 婆羅門傳統上是《吠陀經》各個流派的教師,崇尚受苦與苦行的生活方式(類似 於早期基督教中的苦行僧),使他們的生活過得非常艱難。

父天,求您進入韋迪基婆羅門的生命與生活方式中。求神的福音進入韋迪 基婆羅門的生活中心,讓他們珍惜福音,擁抱福音。 

維什瓦卡馬婆羅門 Vishwakarma Brahmin
許多世紀以來,維什瓦卡馬婆羅門一直向人們 展示他們的藝術天賦。「維什瓦卡馬」一詞來 自梵語,意思是統帥所有建築師和工匠的創造之神。 維什瓦卡馬婆羅門是優秀的雕刻師、鐵匠、銅匠、金 匠和木工。 從財富的角度看,維什瓦卡馬婆羅門傳統上屬 於中等或上等階層。但隨著經濟與技術的發展,傳 統手工製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少,這個族群逐漸變成 下等階層。 在這種情況下,維什瓦卡馬婆羅門的生活兩極分化。一部分人遇到經濟困難 後,能夠從救濟組織「維什瓦卡馬服務社」(VSS)獲得援助;而生活在小村莊中 的另一部分人卻無法得到援助,他們非常脆弱,很容易變成窮人。城市中的維什 瓦卡馬婆羅門能夠掙到較多的錢,因為城市中有工廠。

天父,祈禱維什瓦卡馬婆羅門能夠意識到物質財富,以及他們親手創造的 產品並不是完美的。祈禱這個族群儘快認識親手創造他們的造物主。祈禱 他們儘快認識耶穌,與這位充滿愛的救主建立親密的關係。阿們。

博亞人 Boya
「薩拉(Sarla),不要哭了!」父親嚴厲的聲音讓這年輕女孩感到吃驚。 「爸爸,我不想當巴薩維(印度教寺院中的妓女)。」 「你只能這樣。一個月之後,你將去寺院與神靈結婚。成為巴薩維之後,你就 可以繼承我的財產,好像你是我的兒子一樣,因為這是巴薩維的權利!」父親回 答說: 薩拉哭著跑回自己的房間。按照博亞人的習俗,一個家庭如果沒有兒子,就 必須把一個女兒送入寺院成為巴薩維。如果薩拉將來生下兒子,將使用父親的姓 氏;如果生下女兒,長大之後也要成為巴薩維。巴薩維以及其子女的生活,都不 能由自己決定。 四百萬博 亞人是印度最古老的種姓之一,被認為是100%純正的印度教徒。雖 然聖經、福音小冊子、福音讀物、福音影像早已翻譯成博亞人的母語泰盧固語, 但在這個族群中,還沒有一個已知的基督徒。

天父,祈禱博亞人能拋棄束縛他們的屬靈勢力。祈禱聖靈感動博亞人開啟 心扉,接受福音。特別求父讓博亞人拋棄虛假宗教的有害習俗,讓博亞女 孩能獲得真正的愛情、受到保護、不會成為假宗教的犧牲品。阿們。 

巴奇加爾人 Bazigar 
「拉賈(Raja)!你還想繼續練習扔雞蛋的雜技嗎?」 拉賈聽到這句話,連忙將三個雞蛋放回籃子,一邊問媽媽:「我們已經沒 有工作了,為什麼我們還要練習耍雜技?」 媽媽回答說:「我們還有一些工作,所以必須繼續練習,因為不知道顧客什麼 時候會找我們為聚會或婚禮表演雜技?」 拉賈是一個巴奇加爾人。「巴奇加爾」一詞來自「巴奇」,意思是雜技演員。 許多世紀之前,這個族群成為雜技演員、藝人、舞蹈者和 算命人。由於經常流 動,他們逃過了穆斯林強迫他們接受伊斯蘭教的努力,所以依然是印度教徒。 每個巴奇加爾氏族負責為十二個村莊表演娛樂節目。隨著電視的普及,巴奇加 爾人的穆斯林顧客拋棄了他們。因為這原因,一些巴奇加爾人接受錫克教,為錫 克教徒表演,設法掙錢謀生。

天父,祈禱776,000巴奇加爾印度教徒的主要首領獲得救恩,然後帶領他 們的民眾過一個主耶穌應許的豐盛生命。請求父讓巴奇加爾人看到耶穌基 督,讓這個族群明白,耶穌基督才是唯一活著的真神。 

門達波塔人 Mundapotta
十歲的雙胞胎完成了一組漂亮的翻筋鬥,結束了雜技表演,觀眾紛紛鼓 掌。與雙胞胎越來越高的身體相比,他們的演出服顯得太小,有些地方已 經開線,不過服裝上閃亮的織物,仍然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雙胞胎妹妹阿裏卡(Aarika)用拳頭打了一下哥哥古吉魯普(Gujrup),生氣 地說:「你應當翻四個筋鬥,而不是三個!」 雙胞胎的媽媽正看丈夫耍蛇表演,轉過頭對兩個孩子說:「孩子們快過來吃點 東西。你們肯定又累又餓,所以才會為一點小事爭吵。」媽媽蒸了一點米飯,用 布包上,放在衣袋裡,這是他們全部的食物了。她希望觀眾能夠慷慨一點,讓她 有錢買今天的晚飯,否則兩個孩子又要餓著肚子上床睡覺了。 很久以前,門達波塔人就將他們的孩子培養成雜技演員和雜耍藝人,然而今天 印度工業化程度越來越高,作為流動藝人,門達波塔人賴以生存的森林地區正變 成工廠和公司,而他們繼續依賴傳統技藝謀生,因此註定會落入貧困的深淵中。

天父,祈禱有基督徒以神的愛來幫助門達波塔人適應現今社會。賜他們日 用的飲食,也賜他們生命的糧。阿們。 

馬納加拉人 Managala
「爸爸,你覺得它好看嗎?」四歲的馬 納加拉男孩問他父親。 父親正全神貫注地閱報,沒注意到兒子的 舉動。忽然,父親聽到一聲狗叫,嚇了一跳, 馬上放下報紙,只見一隻無毛的狗正在眼前, 旁邊是一堆狗毛。 父親對兒子說:「哎喲!你竟然把狗的毛 都剃光啦!」 男孩臉上的笑容消失了,他說:「無毛的狗不好看。」 父親忍住不笑出聲來說:「剃就剃了吧。不過你要記住,我們只是為人理髮, 不是為狗理髮的。」 理髮師是印度南方馬納加拉人的傳統職業。男孩通常在八歲時學習理髮(當然 不是給狗理髮)。他們是講泰盧固語的馬納加拉人的第一職業,而第二職業則是 音樂家,他們經常在婚禮上吹奏長笛。 在泰盧固語中,「馬納加拉」的意思是「幸福」和「清潔」。印度的高級種姓 不會接受地位底下的馬納加拉人的食物和水,他們看不起這個族群。

天父,祈禱馬納加拉人能明白神像愛所有人一樣,深愛他們這個族群。祈 禱馬納加拉人從耶穌那裡找到永恆的幸福。阿們。 

奈人 Nai
在印度德里,一個奈人女孩哭著說:「爸爸,我不想進去!他會弄痛我 的。」 爸爸鼓勵小女兒說:「不會的,他是一位優秀的牙科醫生,也是我的朋友。」 女孩站在門口,指著門上的文字說:「看,爸爸,他不是牙科醫生,他是理髮 師。」 爸爸拉著女兒的手說:「走,我們進去,去問候我們的朋友。」 奈人是印度四大種姓中地位最低的首陀羅的一個小族群,分散在印度各地,主 要居住地是北方各邦,包括德里、哈裏亞納、拉賈斯坦和烏塔爾。 奈人傳統上是理髮師,為人們理髮、剪指甲。這種職業處於印度教社會的最底 層。除了理髮之外,奈人還提供簡單的醫療服務,包括拔牙、治療跌打損傷等。 奈人也從事與婚姻介紹和婚禮慶典有關的工作。目前,奈人的職業正在慢慢改變 中,許多奈人正學習其他行業的知識,希望從事其他行業。 奈人是印度教徒,非常崇拜當地的神靈,他們相信世間有邪惡的神靈會帶給人 們麻煩和疾病。在奈人的社區中,經常可以看到兼任驅邪者的巫醫。

天父,祈禱奈人能從耶穌那裡得到真正的平安,擺脫二等公民的處境,獲 得精神上的自由。祈禱奈人成為神國度的公民,那裡是他們的永恆家園。 阿們。 

阿倫塔泰亞爾人 Arunthathaiyar 
一個阿倫塔泰亞爾小男孩,正抱起一隻發出尖叫聲的小豬,他父親說: 「兒子,小心一點。」 男孩一邊胳肢小豬的肚子,一邊說:「我覺得小豬喜歡撓癢,它正在笑呢。」 父親說:「即使撓癢也要小心一點,畢竟它不是鋼鐵做的。」 阿倫塔泰亞爾人飼養豬、綿羊和山羊。此外,他們還在工業、建築業和其他手 工勞動行業工作。這個族群的傳統行業是製造皮革製品,出售之後購買穀物。今 天,阿倫塔泰亞爾人的職業已經發生變化,他們在不同的領域從事不同的工作, 包括藝術家、畫家、工匠、刺繡工人等,此外還有一些人是教師、商人、國防工 業僱員等。 阿倫塔泰亞爾人的名字來自神話中的女主角阿倫達提(Arundhaty),他們崇 拜當地神靈馬塔馬(Matamma)。 阿倫塔泰亞爾人以紋身聞名;男人和女人都喜歡喝當地釀造的酒;允許堂、表 兄妹之間通婚,甚至叔叔與侄女也能通婚,婚禮通常在新郎家中舉行。

天父,為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阿倫塔泰亞爾人祈禱,祈禱他們知道耶穌是 唯一活著的真神,將耶穌作為他們的救主。祈禱阿倫塔泰亞爾人使用他們 的才能與天賦榮耀主耶穌。阿們。

印度福音宣教社 IGO
在奧裡薩邦的工作  蘇希拉(Susheela)坐在縫紉機旁縫製印度傳統服裝紗麗,同時思考一些 問題。她想,過去無論她在哪裏工作,雇主都付她很低的薪水,低到甚至 不足夠購買食品,還要面對騷擾和剝削,直到她在印度福音宣教社(IGO)一位宣 教士開設的縫紉中心工作。雖然她屬於低種姓,但這裡的基督徒並沒有把她當奴 隸對待,相反對她很尊敬,讓她覺得有尊嚴。 在工作 時間裡,其他女工經常唱歌,歌詞是耶穌如何善待窮人和女人。這些女 工非常愉快。基督徒告訴女工,耶穌為了救贖世人的罪而死在十字架上,死後不 久復 活,並且升天。不久之後,蘇希拉決定改變信仰,而且還向家人和村民講述 耶穌的故事,許多人決定相信耶穌。

天父,求您讓福音能穿透印度奧裡薩邦的無數家庭與村莊中。祈禱每個歸 主的女人都能夠將其他人吸引到耶穌的身邊。祈禱每個新信徒都看到大使 命異象,將神的福音傳遍奧裡薩邦。阿們。 

貝達爾人 Bedar
「媽媽,我們去哪裡?」這是幼小的阿松塔(Asuntha)第三次問這問題 了。每次問,都讓媽媽感到心碎。阿松塔只有四歲,她漂亮的棕色眼睛中 流露出混亂與恐懼的眼神。 媽媽回答說:「我們要去找教士。」說完之後,忍不住流出眼淚。 阿松塔問:「媽媽,你為什麼哭呢?」 媽媽沒有回答,拉著她的手快步向前走。她們終於來到裝飾華麗的印度教寺 院前。一個身穿豔麗服裝的女人正在寺院前面等待她們,她將帶阿松塔去見古魯 (印度教的宗教大師),隨後,阿松塔將開始她的寺院妓女生活。 媽媽心中無比悲痛,她哭著領阿松塔走入寺院。「究竟什麼事啦?媽媽,究竟 什麼事啦?」阿松塔不解地問。 我們實在很難想像,有父母會將自己這樣幼小的女孩奉獻給印度教神靈,讓她 成為寺院妓女。但對低種姓的貝達爾人來說,這卻是現實生活!

天父,懇求憐憫貝達爾人,幫助他們能擺脫束縛他們的謊言與枷鎖,從這 種悲劇中獲得自由。祈禱貝達爾人有機會知道,真正的自由只能來自耶穌 基督。請求神差派人和事工,關心與幫助貝達爾人,與他們分享福音。

漢迪喬吉人 Handi Jogi 
老人說:「滾開!我們不想看到你和你的豬在這個村莊裡!」 傑根(Jegen)結結巴巴地說:「我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裡,這裡是我 的家鄉,我不想離開這裡。」 老人說:「馬上離開這裡!帶著你的醜豬、病豬離開這裡!」 此時,一群人圍攏過來,手中拿著棍棒和石塊盯著傑根。傑根是一個漢迪喬吉 人,他不得不趕著豬,離開他出生的地方。 漢迪喬吉放豬人生活在赤貧中。除了貧困之外,他們還遇到更嚴重的問題。鄰 近的其他族群將漢迪喬吉人看為人渣,歧視他們,認為他們養豬的職業極可恥, 是各種疾病的來源。 漢迪喬吉人在印度教社會中的地位非常低,斯里蘭卡政府甚至不承認他們的存 在。我們可以想像這個尚未聽到福音的族群是多麼痛苦!

天父,您不像世人,您視漢迪喬吉人非常珍貴,他們是您創造的,每個族 群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祈禱漢迪喬吉人知道在造物主的眼中,他們是何 等珍貴。祈禱漢迪喬吉人明白,神讓他唯一的兒子來到人間,就是要拯救 他們。阿們。 

馬拉馬拉薩人 Mala Malasar 
馬拉馬拉薩男孩們鎮靜、緩慢地將手伸入蜂房中,他們是優秀的採蜜人, 孩子們很小就開始學習這門手藝。他們還要學習如何小心、迅速地穿越茂 密的森林和村莊周圍的枯乾壕溝,這些壕溝是用來防止大象與村民發生沖突的, 大家都很清楚野生動物的危險。 馬拉馬拉薩人是一個小部落,有大約一千人,實行部落內部通婚。印度南方的 馬拉馬拉薩人分佈在四個定居點,位於克拉拉邦西南部帕蘭比庫蘭野生動物公園 (PWS)中。此外,還有一些人住在泰米爾納德邦。 馬拉馬拉薩人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以森林中的根莖植物和政府配給的食品作 食物。男人的工作通常是維護公路,或者在公園的瞭望塔上觀察火情。幾年前, 印度政府修改林業政策,導致許多人失業。失業者心懷不滿,於是縱火燒毀了幾 百英畝的森林和種植園。 印度教是馬拉馬拉薩人的主要宗教,不過有一些人已經歸主。馬拉馬拉薩人講 印度南方的通用語言之一泰盧固語,他們可以找到這種語言的福音資源。

天父,祈禱馬拉馬拉薩人渴望聽到神的真理。求聖靈的福音之火在馬拉馬 拉薩人中間引發大規模歸主運動,讓這個族群從此認識神。阿們。 

瓦達爾人 Vaddar 
「我們是瓦達爾人,是創造者。記住,兒子,是我們瓦達爾人建造了印 度!」父親一邊揮舞著錘子,一邊向他的兒子吹噓。 瓦達爾人又稱博維人,有約三百五十萬,專長是建築。瓦達爾人分成四個小 族群:石料切割工和礦工被稱作卡魯瓦達爾人;築路和建築工地上的挖掘工和材 料供應商被稱作馬提瓦達爾人;城市的下層勞工被稱作烏帕瓦達爾人;從河床採 集、運輸沙子的工人被稱作卡特瓦達爾人。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幾個小族群。 瓦達爾人相信他們的專長可以追溯到印度誕生的古老年代。當時的印度正在遭 遇長達百年的可怕乾旱,瓦達爾人修建了一條運河,讓起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部 的恒河河水流到印度北部,消除了乾旱。 在瓦達爾人中,男人、女人和孩子整日勞動。瓦達爾人傳統上是流動建築工 人,遷移到各地修建基礎設施。今天,一些瓦達爾人已經定居下來從事農業。 許多印度人認為瓦達爾人是印度教四大種姓中最低的種姓首陀羅。瓦達爾人最 大的聚集地是印度南方的安德拉邦,此外還有許多人居住在泰米爾納德邦和卡納 塔卡邦。 瓦達爾人信奉印度教,在這個族群中只有0.06%的基督徒。瓦達爾人講泰盧固 語,許多基督教資源已經譯成這種語言,包括聖經的書籍和音像製品。現在只需 要有人將真理帶給瓦達爾人,讓這個族群從此生活在真理中。

天父,祈禱瓦達爾人中少數的基督徒能在真理上站穩,能勇敢為主作見 證,告訴人們神將如何重建他們的生命。祈禱瓦達爾人擁抱耶穌,將耶穌 作為他們的地基。阿們。 

馬拉達蘇人 Mala Dasu 
一個信奉印度教的馬拉達蘇女人正在婚姻介紹網站上註冊,試圖找到未 來的丈夫。這個二十五歲的女人是軟體專業人士,有電子學和技術學的學 位,她想知道這個電子媒人能否幫助她找到背景相似的對像。 在十二千馬拉達蘇人中,絕大部分是農民、編織工人和城市零散勞工,幾乎沒 有軟體專業人士!女孩無奈地歎了一口氣,開始考慮是否要到其他種姓的婚姻介 紹網站試試。 根據《維基百科》介紹,在安德拉邦福音派路德教會(AELC)、印度南方 教會(CSI)和天主教會中,有相當數量的講泰盧固語的馬拉達蘇基督徒。這族 群歸主始於1800年代。1900年代,許多信徒脫離羅馬天主教,接受新教,試圖 改善自己的政治地位。然而,在今天成為基督徒的馬拉達蘇人,卻將會使他們 失去種姓特權、政府援助、優先僱傭等好處,這對希望跟隨基督的馬拉達蘇人來 說,是一個很大的障礙。從總體上看,馬拉達蘇人是未得族群,但其中有一些人 已經歸主。

天父,祈禱馬拉達蘇人能聽到福音,能接受主,甚至願意為信仰付上代 價。也祈禱馬拉達蘇信徒能將福音帶給他們的印度教與穆斯林鄰居,他們 的屬靈生命也能堅固,求父供應他們靈裡一切所需。阿們。 

查塔普人 Jatapu
查塔普人有158,000人,其中大部分人已經不 再講查塔普語,改講鄰近族群的德拉維達語系 語言--泰盧固語。查塔普人居住在印度東南部的安 德拉邦、泰米爾納德邦和奧裏薩邦,許多人是富有的 農民或林業工人,還有一些人在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 的各種機構中工作。 查塔普人的婚姻有多種方式,包括私奔、父母包 辦或者類似聖經中的雅各(Jacob),先在女方家中 勞動,然後與女方結婚,建立自己的家庭。在這個族 群中,父親對孩子充滿愛心。 大部分查塔普人是印度教徒,崇拜各種神靈,但 沒有偶像。查塔普人的主要神靈是查克拉馬(Jackerama), 在每個查塔普村莊中都可以看到他的神 龕。只有1.6%的查塔普人是基督徒,不過聖經和電影《耶穌傳》早已經翻譯成泰 盧固語。

天父,祈禱宣教機構和當地信徒能以充滿愛心的方式接近這個未得族群。 祈禱信徒定期為查塔普人禱告,讓這個族群擁抱他們的救主。祈禱和平王 子打開查塔普社區的大門,讓這個族群聽到福音,獲得神的拯救。阿們。 

康達萊迪人 Konda Reddi 
在印度南方的山區,一個農民看著患病的牛群,許多牛幾乎站不起來。巫 醫來到這裡,這位康達萊迪農民問:「您能否治癒這些牛?」 巫醫說:「我試試吧。」然後他開始長時間吟唱,但牛沒有任何變化。隨後他 又讓牛吃一種草藥,但依然沒有任何變化。農民只好前往村莊中的印度教寺院向 各種神靈禱告,但牛的病情始終沒好轉。 康達萊迪人是印度安德拉邦的農民和牧民,居住在山區和林區。一些人依然 將狩獵作為獲取食物的主要方法。與許多主流的印度教族群不同,康達萊迪人吃 肉。康達萊迪人居住在印度政府分配給他們的保留地中。大部分康達萊迪人是印 度教徒,在這個族群中只有極少數的基督徒。

天父,祈禱宣教機構為向康達萊迪人傳福音有完整的策略。請求神粉碎印 度教對康達萊迪人的束縛。祈禱康達萊迪人知道耶穌基督是治癒他們與家 畜的唯一良藥。阿們。 

薩塔尼人 Satani 
在印度南方某地,一個薩塔尼教士沿著塵土飛揚的土路前往下一個村莊, 為村民舉行內容相同的印度教儀式。他的家人祖祖輩輩都是印度教教士, 因為他們是薩塔尼人,屬於印度教中的教士種姓。 每到一個村莊,他都會舉行同樣的儀式,敬拜印度教主神之一維什努(Vishnu) 。村民會送他一些穀物和肉類作為報答。隨後,他會前往下一個村莊繼續 同樣的儀式。他似乎永不休息。印度教所有神靈都是遙遠的、冷淡的。他心中暗 想,是否有一位真正活著的神靈?難道每個神靈都需要這種冗長乏味的儀式嗎? 薩塔尼人居住在印度南方的幾個邦中,擔任教士,為其他印度教族群提供宗 教服務。許多薩塔尼人是流動教士。與其他印度教族群不同的是,薩塔尼人吃 肉。維什努和拉克什米(Lakshmi)是薩塔尼人崇拜的兩位主神,此外他們還崇 拜幾位當地神靈。

天父,求神差派人帶著救贖福音去接近薩塔尼人。祈禱這個族群能發覺主 耶穌和他們相信的神的分別,主耶穌是又真又活的救主。願救恩臨到薩塔 尼人。阿們。 

穆努魯卡帕人 Munnuru Kapa 
「我的兒子從海德拉巴德回到村莊中!」父親放下鏟子,因為他看到已經 成年的兒子魯佩爾(Ruppel)沿著小路走來。 當年,魯佩爾放棄大部分村民賴以謀生的農耕生活方式,離開村莊前往富有的 城市海德拉巴工作掙錢。現在他能夠向村民們介紹與農村生活完全不同的城市生 活。 魯佩爾曾經是安德拉邦泰蘭加納地區穆努魯卡帕村莊中的農民。許多世紀以 來,這個族群一直是農民,種植水稻和小麥。 持續的戰亂年代已經過去。在那個年代,穆努魯卡帕人被迫反抗入侵者,保護自 己。今天,穆努魯卡帕人過著普通的農耕生活,慶祝印度教的各種節日。 魯佩爾有許多城市生活的故事想講給村民聽,但他最想講的一個故事,是關於 救主耶穌的福音,他想告訴村民,這位救主試圖讓萬邦萬民和解,敬拜唯一活著 的真神。村民們信主之後,就不必再取悅印度教中的無數神靈。

天父,求您幫助到城裡工作的穆努魯卡帕人,讓他們有機會聽到福音時, 就理解並接受。也帶領他們能回到家鄉與族人分享福音。阿們。

穆特拉希人 Mutrasi 
一對年輕戀人正在屋外等待,兩人互相凝視,充滿愛意。當女孩想到自己 的父母時,緊張地笑了笑。女孩想:「父母會接受這個求婚者嗎?」 這對戀人是在婚姻介紹網站認識的,這網站只為穆塔拉希人服務。這對戀人知 道,他們的父母更喜歡傳統的包辦婚姻,也就是男、女雙方的父母坐在一起,討 論並決定兒女的婚事。現在他們只能等待,看看他們的父母是否同意兩家聯姻。 穆塔拉希人是講泰盧固語的族群,分佈在印度南方安德拉邦、泰米爾納德邦和 克拉拉邦的一些地區。穆塔拉希人傳統上是被雇傭的士兵或衛士,和平時期他們 主要以耕種為業,同時也從事捕魚業、石匠業和某些工業勞動。 穆塔拉希人幾乎都是印度教徒,在許多節日都會用讚美來取悅印度教的眾多神 靈。目前只有約4%的穆塔拉希人是基督徒,但並不屬於福音派。穆塔拉希人可以 找到許多福音資源,包括聖經、電影《耶穌傳》、福音音像等。穆塔拉希人還需 要什麼呢?他們需要我們有計劃地集中為他們的福音工作代禱。

天父,求您動員人數很少的穆塔拉希信徒,去接近尚未聽到福音、尚未獲 得拯救的同胞。請求神儘快用我們的代禱,去開啟穆塔拉希人的心扉,讓 這個族群在聽到福音之後,擁抱耶穌基督。阿們。 

卡拉萬圖魯人 Kalavantulu 
雖然印度政府宣佈種姓制度是非法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在商業場合中、 特別在人際關係中,種姓制度的影響依然非常強大。一個人的種姓能夠決 定這個人的職業,也能夠代表這個人的社會地位。 卡拉萬圖魯人傳統上是印度教寺院中的歌舞者。老一代人在寺院中演奏樂器, 作為報答寺院給他們一些土地,讓他們耕種。今天,年輕一代則在公共機關和私 人企業中工作。 卡拉萬圖魯人相信他們能夠解決自己的問題,他們有一個種姓委員會,如果社 區中出現某個問題,委員會將召開會議解決這問題,並向有過錯的人罰款。婚事 通常也由長者決定。 有一些卡拉萬圖魯人已經接受基督,但信仰並沒能改變他們的印度教習俗, 尤其是接受或拒絕其他種姓的食物的習俗。許多世紀以來,卡拉萬圖魯人的生活 一直與印度教寺院聯繫在一起,只有神的干預,才能粉碎撒旦對這個族群靈魂的 控制。

天父,懇求父粉碎印度教神靈對卡拉萬圖魯人生活的束縛,使他們能獲得 在基督裡的自由。阿們。 

印度福音宣教社 IGO
萬邦萬民都應當認識我們的救主!印度有 四十五個人口超過一百萬的城市。印度高 科技工業的迅速發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向人們作 見證的千載難逢良機。伴隨高科技成長的一代人, 不斷尋求更高的目標,但他們也感染了快速致富的 西方世界的一些流行病,包括工作狂、貪婪、腐 敗、吸毒成癮、極高的離婚率等。印度福音宣教社 (IGO)看到了印度城市中的宣教機會,正集中精力在印度八個主要城市中工作。 耶穌曾經為耶路撒冷哭泣;保羅帶著耶穌的福音前往各個城市。今天在印度資 訊技術以及相關工業主要發展中心之一的海德拉巴德,IGO也建立了一個城市福音 宣教中心。這裏有大型電影製片廠和許多大學與學院, 而且不像其它激進的印度 教地區,對基督徒有偏見。 海德拉巴德的主要語言是泰盧固語和烏爾都語,英語則是廣泛使用的交際語 言。安德拉邦政府遵守印度憲法,保證宗教自由與宗教容忍。

天父,感謝您保佑IGO在海德拉巴德以及印度所有主要城市中,都建立了城 市福音宣教中心。求父讓每個中心運轉流暢,宣教事工能有果效地拓展, 讓更多在城市的人能認識基督,透過他們歸主,能將福音帶到印度各個 角落。為IGO每月需要1200美元支出,求神讓印度教會獲得需要的財政支 持。阿們。 

向未得族群宣教 MUP 
2008年,向未得族群宣教(MUP)選出了新的領導層,同時看到了新的異 象。MUP正在開展植堂運動,按照耶穌教導門徒的原則讓未得族群歸主, 並栽培他們成長。MUP將植堂運動定義為:用較快的速度,在每個族群和每個人 口稠密地區中,建立大量的當地教堂。 MUP使用四百三十個戰略宣教小組,在世界各地開展植堂運動。宣教小組採用 當年耶穌的宣教方法,就是在一個族群尋找一個願意接受基督的人,向這個人(及 其家人)講述福音內容,然後培訓這人與族群中其他人分享福音。宣教小組會栽培 領袖,讓他們能夠以符合當地文化的方式,向人介紹福音,回答各種有關基督教教 義的問題。

天父,求您祝福MUP的四百三十個戰略宣教小組,幫助他們開始向講泰盧 固語的族群宣教,有聖靈的同在。求聖靈感化那些很可能是初次聽到福音 的當地人,使他們願意接受主。阿們。 

甘德拉人 Gandla 
「甘德拉單身女人,二十六歲,性情溫和,受過良好教育,素食主義者, 醫學專業畢業,尋求看重家庭的甘德拉單身男人。」 「甘德拉單身男人,三十一歲,勤勞刻苦,非素食主義者,軟體工程師,尋求 受過良好教育、有幽默感的甘德拉單身女人。」 以上是許多甘德拉人通過線上婚姻介紹網站,尋找自己配偶的簡介。今天,婚 介網站讓這些印度教徒比他們的父母有更多的選擇配偶的機會。他們可以慢慢挑 選,找到來自同一族群、能夠共度一生的配偶。 然而,甘德拉人的父母則喜歡為子女安排婚姻,對他們這些保守的印度教徒來 說,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之間的事。許多印度教徒希望在自己的 社區中找到生活夥伴。夫妻經常是共同生活一段時間後,才開始培養愛情。 甘德拉人有大約71,000人,主要居住在印度東南部的安德拉邦,泰盧固語是 他們的母語,也是該邦的官方語言。99%的甘德拉人是印度教徒。全本聖經、 電影《耶穌傳》和各種福音讀物早已經譯成泰盧固語,但遺憾的是,在甘德拉人 中間,還沒有已知的基督徒。

天父,祈禱正在網上尋找愛情的甘德拉人找到熱愛他們的救主。祈禱甘 德拉人建立一個遵守聖經教義的教會,成為基督的新娘。祈禱甘德拉人從 基督那裡找到真正、永恆的愛,基督希望寬恕他們的罪,與他們永遠在一 起。阿們。 

(來源:http://www.missionpathway.org/ 2013年三月坎塔) 
承蒙 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 惠允刊載,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