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2-06-17發佈


620世界難民日 World Refugee Day-
關於世界難民日 傾聽兒童難民的聲音

“沒有人想當難民,沒有人應當忍受這種屈辱和艱苦困境,但數百萬人沒有選擇。即使有一個被迫逃離的難民,一個被迫回到險境的難民也太多。”—秘書長潘基文2011年世界難民日致辭

2012年主題:難民別無選擇,你有
多年來,許多國家和地區設立了自己的難民日及難民周。其中最有影響的是多個國家在6月20日紀念的非洲難民日。
2000年12月4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第55/76號決議,在這個決議中,大會注意到2001年是1951年的《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五十周年,並且非洲統一組織(非洲聯盟)同意國際難民日與6月20日非洲難民日可在同一天舉行。大會由此決定從2001年起,把6月20日定為“世界難民日”。
今年,聯合國難民署將推出一項名為“困境”的新活動來紀念世界難民日。這項活動是去年廣受讚譽的“一個”活動的升級版。“困境”活動旨在描述難民所面臨的一些艱難抉擇,以及幫助公眾重視和瞭解難民的這種困境。(UNHCR聯合國難民署http://www.unhcr.org.hk/unhcr/sc/home.html)

全球難民主日籲教會關注逾4, 200萬難民
來源:基督日報
今日是「世界難民日」(World Refugee Day),今年聯合國的宣傳主題是「難民別無選擇,你有! 」(Refugees have no Choice. You do.)
同時世界福音聯盟主辦的「全球難民主日」再度呼籲全球基督徒與教會共同為了難民和國內流離失所的人禱告。
潘基文秘書長在為「世界難民日」所發表的致辭中指出,世界各地現有逾4,200萬人被迫流離失所和背井離鄉。僅在過去18個月,科特迪瓦、利比亞、馬里、索馬里、蘇丹和敘利亞就有超過100萬人因衝突而逃離祖國。
聯合國難民署高級專員特使、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也發佈公益廣告,呼籲公眾關注難民困境並伸出援手。朱莉説,「每一分鐘,全球各地便有8個人因為戰爭和迫害而逃離家園。沒有人選擇成為難民。今天,全世界有4,300萬人流離失所……請記住他們。」
部分基督徒組織也十分關注世界各地眾多難民的情況,由難民公路夥伴(Refugee Highway Partnership) 與世界福音聯盟(World Evangelical Alliance) 聯合主辦的「全球難民主日」(World Refugee Sunday),今年定於6月17、24日兩天。主辦方邀請每位基督徒和全球各地的教會一起為難民和國內流離失所的人禱告。
今年「全球難民主日」的主題經文是馬太福音25: 35, 40「...我做客旅,你們留我住...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歡迎透過難民公路夥伴網站 www.RefugeeHighway.net ,了解更多關於流離失所的人和難民的詳細情況。

為那些因戰爭、暴力事件和天災而無家可歸的人們禱告。
˙關懷全球千千萬萬的窮人和處於社會邊緣的人們。
˙讓全球信仰團體重視全球數百萬流離失所的人們。
˙關懷世界各地災民、難民的需要-正視此一普世危機,特別是兒童、婦女難民必須面對的艱難處境。
˙並為所有從事協助/救助難民工作的人員-安危禱告。
˙求問主,在末時,要你如何與祂一起與因戰爭、暴力、天災而無家可歸的人站立?

2011年 350萬人因衝突成境內難民
˙求主幫助我們--祂的教會(機構/差會...)與主一起因應這個議題且靠主一無所缺地幫助所有流離失所的人
2012/04/19新聞報導
挪威難民委員會的境內流離失所監測中心(Intern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Centre,IDMC)今天(19日)指出,在2011年,包括阿拉伯世界起義在內的各種衝突,已經在世界各地增加了350萬人,被迫在自己的國家內部四處逃亡。
IDMC指出,截至2011年年底,全世界總共有2,640萬人成為自己國家的境內難民,雖然比前一年的2,750萬人有所減低;不過,新增加的流離失所人數,卻比2010年大幅上升了20%,其中包括阿拉伯起義造成的83萬名境內難民。
IDMC指出,在利比亞人民推翻強人格達費的衝突期間,有50萬人被迫逃離開己的家園;
而在敘利亞,安全部隊鎮壓反政府示威群眾,造成15萬6千人逃離家園;
在葉門,則有17萬5千人。
在阿富汗,隨著戰鬥擴散至新的地區,導致境內難民大幅增加了80%。
在索馬利亞,原本生活已經極端困難的數百萬流離失所民眾,在饑荒和衝突肆虐之下,更加無助。

所謂的境內流離失所民眾,就是為了逃避衝突,在自己國家邊界內流離失所的人,他們和難民最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沒有合法的難民地位。
根據IDMC的資料,哥倫比亞是境內流離失所人民最多的國家,大約介於390萬到530萬人之間。這是因為政府和民間觀察組織所提出的數字有很大的出入。
伊拉克境內則有230萬到260萬人,蘇丹則有220萬人。

敘利亞赴土耳其難民人數大幅增加
2012年6月13日土耳其外交部說,最近48小時內大約2000名敘利亞難民越過土耳其與敘利亞間邊界,入境土耳其。土耳其為敘利亞難民準備了超過5萬人的收容所。不少難民入境土耳其後,又返回敘利亞。
敘利亞2011年3月中旬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活動,此後局勢持續動盪。政府和反對派間衝突造成大量人員傷亡,許多敘利亞人逃至周邊國家。

緬甸
1.2012年5月29日「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即時新聞引述軍方消息來源指出,國防部長素坤蓬(SukumpolSuwanatat)上周與陸軍總司令巴育(Prayuth Chan-ocha)會面,提到準備把留在泰國境內的難民送回緬甸,若難民接受遣返,泰國將關閉位於泰緬邊界的9座難民營。
軍方消息指出,陸軍計畫要求政府與緬甸針對這項議題進行會談。
不過,要遣返難民必須各方合作,包括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for Refugees)等單位,且遣返必須出於自願。
泰國軍方已指示相關單位到9座難民營調查,了解難民是否有意願返家。
泰緬邊界9座難民營登記的難民約15萬人,但據信實際人數約20萬人。不過,多數難民可能還不想回緬甸,因為對國內情勢仍缺乏信心。
克倫婦女組織(Karen Women Organization)說,難民要在權利受到保護的前提下才能回國。

2.2012年6月13日緬甸若開邦發生宗教衝突,民眾今天紛紛逃出陷入火海的房舍,緬甸安全部隊奮力遏止部族暴力,而根據國營媒體報導,動亂已奪走21條人命,另有21人受傷,1662間民房付之一炬。
分析家表示,儘管宗教衝突在過去1週浮上檯面,這些對立的條件在過去數十年就已生根。掌權逾半世紀的軍政府長期發號司令,多以緬甸多數族群的觀點出發。該族約占緬甸人口的68%。
總部設於倫敦的IHS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南亞事務分析家柴留斯基(Jan Zalewski)說:「其餘的非緬甸人幾乎都遭到迫害。」「當緬甸施行改革、開放媒體,民眾便有對根深蒂固的每一件事發洩憤怒的機會。不同族群間的分裂於是加劇。」
然而,即使在緬甸社群內部,緬甸穆斯林少數族裔洛興雅族(Rohingya)也常受到歧視。緬甸和鄰國孟加拉官方皆拒絕接受他們。近日來,孟加拉遣返數艘搭載洛興雅族人的船隻,讓他們沒有國籍。
聯合國估計有80萬洛興雅族人住在與孟加拉接壤的若開邦(Rakhine),並將他們列為全世界最受歧視的族群之一。分析家表示,若開邦佛教徒擔心洛興雅族人將搶占已經非常稀少的工作機會,也讓歧見火上加油。
馬來西亞洛興雅阿拉坎難民委員會(Rohingya Arakanese Refugee Committee)維權人士沙戴克(Mohammad Sadek)正接納更多逃往大馬的難民,目前已有4萬名洛興雅族人住在難民營中,或等待聯合國認可。
他說:「我們要求國際社會,特別是聯合國派遣維和部隊進行調解。上萬洛興雅族人流離失所,傷者得不到醫療照護,這是一場危機。」
儘管軍方支持的緬甸政府近月來已引進一連串的改革,部分分析家憂心政府可能利用近期的危機作為加強控制的藉口。
民主發展網絡(Network for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主席金歐瑪(Khin Ohmar)說:「當政府開始視情況失控,他們便會試圖轉移注意力,並透過緬甸民族主義獲得聲望。這是他們慣用的老招。」
    

2010年資料
全世界仍有4,330萬名難民,正因為戰爭、內亂,或政治、宗教、種族迫害等因素,使得生命財產安全飽受威脅,被迫逃離家園、過著流亡的生活。這數字正不斷攀升,並且是近二十年來的新高,其中流亡海外及尋求庇護的難民中有41%是十八歲以下的兒童。
聯合國難民署2009年統計,全世界4,330萬名難民中,含2,710萬名境內難民、1,520萬名流亡海外的難民、98.3萬名尋求庇護。

世界展望會 World Vision(世界宣明會)籲請大家重視難民兒童的生存和免於恐懼的權益,大部分難民兒童都遭受或目睹戰爭的暴力、綁架或凌虐,卻無法接受治療、心靈重建或教育。而他們同時也喪失了兒童應享有的就學、安全保護、身份證明等權益,成為弱勢中的最弱勢。

久拖未決的難民狀況:數百萬人無家可歸,看不到解決方案
摘自:UNHCR  http://www.un.org/chinese/events/tenstories/06/story.asp?storyID=2600
儘管重大的難民事件經常佔據頭條新聞,但對於歷經多年(甚至數十年)流亡生涯的數百萬心力交瘁的難民來說,依然受到嚴重的人道主義和安全影響,處於高風險、不為人注意的狀況。
在全世界難民人數下降到25年中最低水準的同時,比例更高的尋求庇護者在更長的流亡歲月裏,實質上生活在無家可歸的狀態中,其生存困境經常被忽視。“當前難民中多數生活在流亡中很久了,他們被限制在營地中或在遍佈發展中世界的城市中心竭力維持貧困的生活。”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難民專員)在其2006年關於世界難民狀況的報告中說。

今天,至少有33個所謂“久拖未決的難民狀況”存在,包括2萬5千人或更多的流亡5年以上的群體。根據難民專員辦事處的資料,他們占世界總共920萬難民中的570萬。這些數字不包括世界上歷時最長和最複雜難民狀況——巴勒斯坦難民,他們屬於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近東救濟工程處)的任務。

絕大多數的流亡者生活在世界上最貧窮和最不穩定的區域,這通常是區域和國際行動者在捐助下降的結果。由於持續暴力或迫害,這些陷入被人遺忘境地的難民無法返回家園,同時面臨著在庇護地對其權利的重大限制。與此同時,難民專員辦事處警告,難民問題引起了東道國和該區域其他國家的政治與安全關切。因此,久拖未決的難民狀況對人權和安全都是重大挑戰。

背景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社會對難民事件的關注主要集中在高度引人注意區域,如巴爾幹地區、非洲大湖區以及更近期的達爾富爾(蘇丹)和乍得。然而今天難民的60%多遠離國際的關注。
˙那些長期不穩定、缺乏安全的國家是難民人口存在的根源。這些區域的大部分難民——無論他們是索馬里人、蘇丹人、布隆迪人或緬甸人——都來自衝突持續多年的國家。
˙東非和西非、南亞、東南亞、高加索、中亞和中東地區都受到久拖未決的難民狀況的困擾。撒哈拉以南非洲占了最大的比例,達17%,即190萬名難民。接收最大群體的國家是幾內亞、肯雅、坦桑尼亞、烏干達和尚比亞。
˙在亞洲(中國、泰國、印度和尼泊爾),有5起久拖未決的難民事件,涉及約67萬6千人。 歐洲有3個主要事件,涉及51萬名難民,主要在巴爾幹地區和亞美尼亞。
˙雖然傳統上用至少2萬5千名5年流亡的量度標準來定義難民,難民專員辦事處認為其他群體不應被排除在外。例如, 12年前從緬甸逃到孟加拉的羅興亞族人,至今有2萬名逗留那裏。同樣,有1萬9千名布隆迪人在剛果民主共和國,1萬6千名索馬里人在埃塞俄比亞,1萬5千名埃塞俄比亞人在蘇丹以及1萬9千名盧旺達人在烏干達。
˙雖然今天在久拖未決狀況中的難民比較少,但這種狀況的數目大大增加了。根據難民專員辦事處稱,他們還將在流亡中度過更長時間。估計在2003年,主要的難民狀況,無論是不是久拖未決,平均持續時間為17年——是1993年時間的兩倍。

什麼是世界難民日 (World Refugee Day)?
6月20日為世界難民日。世界各地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例如研討會,脫口秀表演,音樂會及紀念儀式,來慶祝這一天。6月20日這天原來為非洲難民日。2000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特別決議,將這一天制定為世界難民日,以表達與全世界難民最多的非洲團結一致。

世界難民日的目的是什麼?
提醒大家難民和流離失所者的困境
凸顯「被遺忘」的難民的處境和其他難民的現況
加強各國政府保障難民以及其境內流離失所者的責任。

世界難民日為誰設立?
2003年初,聯合國難民總署(UNHCR)推估該組織相關的人數為兩千零六十萬人,其中一千零四十萬人為難民。大部分這些難民和流離失所者,生活於危險的情況下,處於不安的煎熬,進退兩難。

發展中的國家包辦世界難民約78%的數量,其中許多國家難以保障他們自己公民的權利。極少數的難民能到新的地方重新定居,跳脫不安的窘境,開始嶄新的生活。通常其他人被迫在尚未準備好,或是他們的國家尚未準備好接納他們的情況下,返回原來的國家。有些人能夠待在他們尋求庇護的國家中待下來生活和工作,享有如同其他公民一樣的權利。

在已發展的國家中,例如西歐、北美國家或是澳大利亞,難民越來越難得到保障。這些國家的政府開始設立許多限制以阻止難民進入,例如嚴格的簽證要求,懲罰承載政治庇護者進入該國的航空公司,以及拘留難民。這些規定限制,用來阻止人們前往該些國家尋求保護。

國際難民日這一天是讓我們思考有關難民的困境和權利。更提醒我們,對於難民來說,每天都是難民日,因為他們的人權經常被否定。現在正是我們開始行動的時刻。


聯合國 http://www.un.org/zh/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UNHCR)
UNHCR The UN Refugee Anency http://www.unhcr.org/cgi-bin/texis/vtx/home
UNHCR 香港辦事處 http://www.unhcr.org.hk/unhcr/sc/home.html

認識聯合國難民署與非政府組織
聯合國難民署(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UNHCR)
是聯合國的附屬機構,主要為因應自歐戰爆發後產生的難民潮問題,於1950年12月4日由聯合國大會通過成立。

該組織幫助世界各地因為戰爭或迫害而流離失所者,除保護他們不再受到戰爭威脅或迫害,並提供他們庇護住所、糧食、飲用水與藥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各項滿足難民基本需求的社會性服務,同時也致力為難民尋求永久解決方案,包括自願返回原居住國、庇護國安置或移民第三國。

成立五十多年來,聯合國難民署已協助5,000萬人得以重新展開新生活。2004年,遍及在120多個國家中的6,000多名工作人員,在各國際民間組織的協力合作下,為1,700多萬難民提供保護與協助。

聯合國於日內瓦制訂《1951年難民地位公約》以及《1967年民地位議定書》,對難民身份與保護都有明確的界定,並指出「不得遣返在本國受到迫害的難民回國(non-refoulement)」,是國際社會保護難民的重要原則。

非政府組織(NGO)可以藉由下列方式來保護/協助難民:
一、當難民發生問題時,對各國政府.國際組織或其他NGOs提供資訊。
二、改變社會大眾或媒體對難民的既有觀感。
三、提供法律性、社會性的建議、教育和訓練方案。
四、監督難民原居國與庇護國的人權狀況。

目前與聯合國難民署有密切合作關係的非政府組織包括以下四個INGOs的所屬組織會員:國際自願行動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Voluntary Agencies, ICVA),61個NGO組織會員、人道回應指導理事會(the Steering Committee for Humanitarian Response, SCHR)、互動組織(InterAction, American Council for Voluntary International Action),160個NGO組織會員、難民與流亡歐洲理事會(the European Council on Refugees and Exiles, ECRE),167個NGO組織會員以及急難合作自願組織(Voluntary Organizations in Cooperation in Emergencies, VOICE),91個NGO組織會員。

事實上,四個組織的會員都有彼此重複入會的情況,但在全球各地實際從事難民救助工作的NGOs,總數絕對超過500個,因為只要有戰爭的國家或地區,就會有難民問題,從非洲的獅子山、中東的伊拉克、歐洲的車臣,這些不論是過去或是現在處於戰亂的國家,在人道關懷的面向,最須解決的就是難民問題。,而聯合國難民署整合各方資源,透過世界各地非政府組織與工作人員的無私奉獻,為保護、收容、協助難民所作的貢獻,確實立下人權保障的典範。


禱告參閱 
2009年 -  621全球難民主日為難民禱告 ~並禱告全球教會成為難民找到救恩的導管。
2009年的「全球難民主日(World Refugee Sunday)六月廿一日登場。在這一天,全球的教會都要定睛在難民和與難民相關的議題上。
這項一年一度的活動,要連續舉辦兩個主日,它是由「難民公路夥伴」(Refugee Highway Partnership,簡稱RHP)和世界福音派聯盟(World Evangelical Alliance,簡稱WEA)合辦,目的在呼籲全球基督徒為難民儆醒禱告。
這項行動最早是WEA在二○○一年發起,後來RHP期盼教會可以更積極地參與難民事工而加入。
世界福音派聯盟國際部主任敦尼克里夫(Geoff Tunnicliffe)期待,在全球難民主日這一天,可以讓全球信仰團體重視全球數百萬流離失所的人們。他說,聯盟很樂意參與全球難民主日,會動員所屬全球教會,關懷全球和美國四千多萬窮人和處於社會邊緣的人們。
敦尼克里夫說,耶穌召集門徒關心所有的弱勢族群,聯盟也呼籲全球會員踴躍參與這項活動,為那些因戰爭、暴力事件和天災而無家可歸的人們禱告。
世界福音派聯盟有全球一二八個會員,散布在七大地區,還有一○四個附屬機構。聯盟的異象就是差派信徒到各國,轉變當地,擴展神的國度。(來源:國度復興報2009-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