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1-04-02發佈

2008年9月一位穆斯林女子的空虛的夢

一位穆斯林女子的空虛的夢 A Muslim Woman Empty Dreams 
今晚,沙里夫這位受人尊敬的商人要去拜訪拿芝娜的家。在電話裡他說要和她的父親談談有關一輛新車的事,但拿芝娜明白他來訪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她已經二十四歲,仍然未婚,親人們為她尋求良偶已有些時日了。不過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例如法如德三個月之前就想娶她,但是他跟許多塔吉克人一樣,是個酒徒。
黃昏時分,沙里夫來到拿芝娜的家。1990年代塔吉克斯坦曾發生內戰,內戰結束之後,這個中亞洲的國家才慢慢地復元,商業也穩定成長。沙里夫在經濟方面搞得不錯,他的房子有自來水,供電正常,並且開一部德國車。在塔吉克斯坦,個人的年平均收入大約是250歐元,可是沙里夫卻是與眾不同。他已經有兩位妻子,拿芝娜將是第三位。看來沙里夫確是個好對象,拿芝娜的父母欣然同意,做好各樣安排,將婚禮訂在兩星期後舉行。大家都很高興,然而拿芝娜卻明白,一些屬於自己的美夢,將永不會實現了。
根據估計,在蘇俄境內工作的塔吉克人數目近乎一百萬人,而塔吉克斯坦的人口僅有七百萬人,這表示有大批的男性離家在外,國內人口以婦女及兒童佔多數。在鄉村裡,婦女們的生活面臨著舊傳統、無神論,及急進派伊斯蘭新潮流的衝擊。雖然塔吉克有宗教自由,但基督徒寥寥無幾。
激進派伊斯蘭主義正在通過新的法令,約束一些小宗教團體;這些法律同樣影響到基督徒。

●在塔吉克斯坦國內跟隨耶穌的人之中,興起健康的及合乎聖經教導的家庭。
●許多到鄰國去的塔吉克男人能接觸到福音。
●塔吉克境內的信徒能發展出更多的屬自己的敬拜方式,用他們的母語敬拜神。

沙特阿拉伯的部族:沙哈朗族 Saudi Arabian tribes: The Shahran   
對大多數的沙特阿拉伯人來說,與部落有連帶關係對他們在社會及文化上的認同是相當重要的事。西方國家的人早已弄不明白棣屬於某個龐大家族是怎麼回事。譬如,西方人極少有人能數說五代;但是對一些中東人來說,道出十代或更早祖先的名字,卻並非是件難事。
沙哈朗部族約有二十五萬名族人,是阿拉伯數一數二的大族。沙哈朗部族的領袖們屬於穆夏特家達數百年之久。這族的主要城市是卡米斯穆夏特(Khamis Mushayt),它是沙特阿拉伯西南部與也門接壤的阿西爾省(Asir)的第一大城,人口約六十三萬,是全國第八大城。
西元632年,蘇拉德(Surad Ibn Abd Allah Al-Azadi)帶領了一批阿西爾地區的人民代表向穆罕默德及伊斯蘭宣告效忠。穆罕默德就立蘇拉德為阿西爾穆斯林的統治者,鼓勵他傳揚伊斯蘭信仰及攻打多神論者。蘇拉德返回阿西爾區後,為伊斯蘭征服了該區域。

●目前這個部族只有寥寥可數的人跟隨耶穌,甚至可說沒有。
●願沙哈朗人可以藉著到海外旅行、聽收音機、上網,或有可能藉衛星轉播等各樣的機會聽聞福音。
●這部族絕大多數的人都接觸不到福音,目前仍未有任何固有的傳福音方法可以達到他們。在沙特阿拉伯傳福音是違法的事。許多基督教網站都受到阻擋,幾乎從來沒有信徒在卡米斯穆夏特及其附近地區旅行或居住。
●我們建議你按照下面的名單禱告。你很可能就是世界上率先奉耶穌名為這些屬沙哈朗部族的各家族禱告的人之一(啟示錄7:9)。

伊朗 巴赫蒂亞里族 The Bakhtiari People of Iran   
色彩豐富的巴赫蒂亞里民族約有七十五萬至一百萬人之多。他們住在伊朗西南部札格羅斯山區裡、景色美麗又乾淨的高原地帶。哈馬塔勒(Chahar Mahal)省內有平原、河流、山谷、茂密的森林、及白雪覆蓋的群山;是豹、羊群和熊類的棲息地。
這裡也長滿了野生的植物,例杏仁樹、核桃樹、梅樹及梣樹。巴赫蒂亞里民族分為許多大部族、小部族及部落。半數的族人仍保持他們傳統的生活方式,男人牧養畜類,女人編織地毯及照顧家人。其他人則定居務農,以及從事各樣商業活動。 在這以父系為主的文化中,巴赫蒂亞里的婦女享受到很大的自由。她們穿著傳統的及地長裙、上衣及頭巾,色彩鮮豔美麗。幾千年來,每逢春天來臨,他們都要花四至六星期遷徙,離開在胡齊斯坦省過冬之處,遷移到伊斯法罕省西南邊、哈馬塔勒的夏季草原區。成千上萬的男、女、小孩及家畜越過伊朗最難行的山區,目的為了尋找草原。
巴赫蒂亞里語代代相傳,在家庭及商業上都通用,不過許多人也說波斯語。大約有三十五萬人只會說巴赫蒂亞里語,尤其以老年人和婦女為主。
巴赫蒂亞里人像大多數的伊朗人一樣,是什葉派穆斯林。在他們的區域內只有少數幾間小教會及分散在各地的基督徒。此外,有少數巴赫蒂亞里族信徒散居在世界其他地方。初步的聖經翻譯工作已經在英國展開。

●願神軟化巴赫蒂亞里人的心,願意接待耶穌的信徒,使他們可以領受福音。
●願神興起代禱者專為巴赫蒂亞里族人禱告。
●能用巴赫蒂亞里語製作出合適的福音材料及廣傳的方法,包括聖經翻譯、無線電廣播及「耶穌傳」影片。
●為說巴赫蒂亞里語的信徒禱告,願他們有智慧和恩賜建立起各樣強有力的事工,以便能有效地向本族人傳福音。 

西班牙穆斯林 Spain Historical Islam in 21st Century Circumstances   
穆斯林曾經統治西班牙大片土地將近七百年之久。安達魯西亞(阿拉伯名稱為Al-Andalus)指的就是伊比利亞半島上曾受穆斯林(或稱摩爾人)統治的地區。1492年,最後一個穆斯林重鎮格拉納達市陷落,被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所征服。至今仍然有人認為穆斯林統治下的西班牙(安達魯西亞)是基督徒、猶太人及穆斯應當學習和平共處的一個楷模。不過,多數學者指出這種安達魯西亞式的想法不切實際。
今天西班牙的穆斯林將近八十萬人,多半是來自摩洛哥的新移民。在馬德里市內有一間歐洲數一數二大的清真寺,建築經費得自沙特阿拉伯的資助。雖然從北非來的穆斯林早已成為西班牙重要的少數民族,可是西班牙的基督徒極少人會積極地向他們傳講基督。位在摩洛哥北海岸的休達及梅利利亞兩市(屬西班牙領土)的情況也一樣,這兩市幾乎一半市民是穆斯林。
令人高興的是這兒也有過大規模的福音活動,特別在阿爾赫西拉斯(Algeciras)和馬拉加(Malaga)等港口都市,向來去摩洛哥的穆斯林旅客分發文宣、卡帶及DVD。很可惜那兒的阿拉伯人或柏柏爾族的基督徒幾乎沒有定期聚會敬拜和互相鼓勵的事。有些族人曾試著聚會,但是通常情況不佳。有幾位出身穆斯林的北非基督徒如今在西班牙聖經學校唸書,他們的處境困難,因為常受到親友們的反對。

●認真信主的西班牙人數目不多,但是他們有很多機會向住在國內的穆斯林傳福音。
●求神加給他們有智慧、熱心並激勵更多西班牙的基督徒起來服事穆斯林。
●在穆斯林聚居的區域派發福音文宣及DVD。
●為進入西班牙聖經學校唸書的北非年輕人禱告。
 ●在西班牙製作無線電廣播及電視節目供北非的人收聽收看。

印尼的挑戰:贏得布吉族人 The Challenge of Indonesia: Winning the Bugis
印尼的布吉人絕大多數(超過三百五十萬人)住在蘇拉威西(Sulawesi)的西南沿海邊。對布吉人言,伊斯蘭是他們民族的特點之一,也是他們正統的宗教信仰。他們是有名的狂熱的穆斯林,過去慣用暴力迫害少數的基督徒。此外,除了追隨伊斯蘭,許多布吉人膜拜精靈,尋求從死人的靈魂那兒得到能力,從巫師那兒得到幫助,並使用符咒及護身符。
布吉人既與黑暗的靈界力量相通,就對那些想對他們傳講耶穌彌賽亞福音中的愛和真理的人造成很大的挑戰。(古蘭經中也說耶穌是彌賽亞,名稱Isa Al-Masih,不過他們對耶穌的認識與基督徒不同)。
目前只有極少數福音工人去到布吉人之中。這少數的工人常常花了很多年時間只得到一個人信主,或只是寥寥可數的幾個人。若是今年有五百至一千人信主,絕對是個奇蹟了。
「巴馬拉」(假名)是當地的彌賽亞信徒,來自於一個以基督徒為主的族群。他在南蘇拉威西的省會望加錫市長大,並在大學唸書。當他在大學中與一群信徒交往時,明白到他需要向身邊的穆斯林傳福音。他畢業以後,進入聖經學校,後來又加入一個向穆斯林傳福音的團體,並在當地找了一份工作,供養一家四口。另一位工人名叫「華利」,是屬另一個族群的人,常常受到布吉族人的歧視。請禱告求神使布吉穆斯林願意聆聽這些「外來人」的信息。

●求聖靈做工,除去伊斯蘭及布吉人因奉行巫術的阻礙。
●有能力將福音廣傳出去,使主耶穌的聖名在布吉族人中受到尊崇。
●有更多的印尼基督工人展現犧牲的愛及信心以建造神的國度,願他們在經濟上受到供應,不會因此影響事工發展。

在中亞洲的土庫曼斯坦求生記 Surviving in Turkmenistan, Central Asia 
人口:5,097,028 (2007 年七月估計數)
土庫曼斯坦通常不是國際新聞報導的對象,不過在2006年的十二月,當古怪的總統薩帕爾穆拉特·尼亞佐夫Saparmurat Niyasov猝逝時,它倒引起了些注意。土庫曼斯坦是個獨立國,位於伊朗及烏茲別克斯坦之間。幾乎有90%的土地都是沙土或碎石子沙漠。人民主要沿河而居或住在綠洲處。沙漠蘊藏了巨量石油及天然氣,它是全球第五大天然氣供應國。雖然它從碳氫化合物資源得到豐厚的收入,然而貧富差異很大,大多數國民掙扎著求生存。不過,奢華的、發亮的大理石建築物在首都阿什哈巴德市市內不斷在建造中。
1998年開始,幾乎所有的宣教士都被土庫曼斯坦政府趕走了。從那以後,所有的宗教活動都受到嚴厲的壓制。任何形式的家庭聚會都受到禁止,人們發覺參加祕密集會風險很大,會令人喪失家產及工作。土庫曼斯坦祕密警察緊迫注意著那些公開的信徒以及外籍人士。
儘管如此,教會仍然緩慢地成長。國內約有七百至一千信徒,還有數目不定的地下家庭教會舉行祕密集會。有兩間說俄語的教會得到政府允許可以聚會。可惜的是登記有案的教會及大多數的地下家庭教會都是說俄語的。信徒們仍然不間斷禱告,願能成立本土化的說土庫曼語的教會。目前已有土庫曼語的新約聖經供人使用,不過譯文有些錯誤極需修改,並需適合現代用語,舊約翻譯仍在進行中。
土庫曼斯坦屬世上最嚴苛的政權之一。前任總統秉性怪異,形成異端。他在全國各地為自己建造鍍金塑像,在各公共場所及每座公共建築物外面懸掛自己的肖像。他寫了一本書,書名"Ruhnama",(意思是靈魂之書),根據其內容控制人民日常生活。今天,這一世代的人受其影響已廣被洗腦。 新總統古爾班古雷‧伯爾德穆罕默多夫Gurbanguly Berdymuhamedov允諾繼承尼亞佐夫的政治主張。學童們仍然要背誦前總統的 「聖書」-Ruhnama中的話。在國內聽不到批評的聲音,或允許有反對者。政府仍然控制所有的傳媒。

●土庫曼人已經醒悟過來,在尋求真理。他們迫切需要有人來作門徒訓練及幫忙說土庫曼語的信徒組成堅強,和不斷增長的教會,並要使它能被土庫曼的文化所接納。

歸向基督的初信者面對哪些挑戰? Turning to Christ What are the challenges for new believers?
當我們跟隨耶穌時,我們的身份及歸屬感均受到影響,心中生發出許多疑問來:我是誰?我有什麼價值?有穆斯林背景的新信徒也有同樣的問題。但是,他們另外還受到嚴重的心理壓力,有許多懼怕,例如若改教的話,怕阿拉會懲罰他們,怕家人及親屬、怕鄰舍、怕死亡。面對重大抉擇時,他們情緒難安,特別是當法律不允許改教,或當基督徒們對歸信者採不信任態度。有的人受到社會的拒絕,或甚至受基督身體的拒絕,或兩者皆有,令人感到羞辱。
各種障礙:有穆斯林背景的新信徒所遭遇到的一種巨大障礙就是基督的身體。有人說:「如果我們想看到穆斯林歸向耶穌,並在衪裡面成長,我們一定要改變自己的態度。也許初信者的附近就有一座教堂,然而在文化方面,基督徒可能離他極為遙遠。」
新信徒需要榜樣,引領他們學習跟隨基督,以及用尊重他們文化特點的方式敬拜衪。對許多人言,他們缺乏好榜樣教他們如何隨聖靈而行。又有些人為要找一個安全的地方聚會,一同敬拜、分享及禱告而感到為難。
穆斯林社會以人際關係為主,因而新信徒會問這樣的問題:在一個以穆斯林為主的社會裡,我如何在日常生活裡、婚姻及養育子女方面尊崇基督?在與法不合的情況下,人要如何跟隨基督?在當地社會裡,新信徒怎樣才能找到配偶並且像基督徒般舉行婚禮?人死後安葬何處及如何安葬?因為歸向基督之故,有的人會失去財產、工作、繼承權、終生伴侶、子女、甚至不得參與家庭活動或特殊活動。許多人在尋求跟隨耶穌之時,都經驗到被人當成家庭叛徒及背叛文化的人,還有人喪命。
同時,新信徒也有神學方面的問題。有關聖經、神、態度及實踐的各種問題可能得不到廣大的信徒們的注意,甚至不被瞭解。

●當我們與來自穆斯林背景的新信徒交往時,為信徒具有文化敏感、認知及尊重而禱告。
●為新信徒及新團契能有智慧、創造力及堅定的信心禱告,使他們尋求適合文化的方式,在穆斯林社會裡來服事及敬拜基督。

穆斯林歸主的見證 
●我生長在一個開明的穆斯林家庭,在私立天主教學校受教育。我的父母喜歡這學校有規矩,講究品德及紀律。校內到處可見到十字架,不過它對我是個謎。我雖是個孩童,卻對神的存在感到有興趣。我多次努力要藉宗教操練來改變己心。最後有兩個家庭清楚地將福音傳給我。他們的友誼及良善深深感動了我(羅馬書二章4節)。終於我明白赦罪之恩,後來發現有些人在為我禱告,甚至有住在北美的人!

●「馬力克」過去拒絕福音,如今對主耶穌感到很興奮。多年來他都是伊斯蘭的極端份子,現已變為一個用和平方法宣揚耶穌的人。最近他得到「耶穌傳」影片,將它放給一個村莊的居民看,伊斯蘭在這裡生根已有四百年了。這個農村有五千人口,但不識字的比率很高,所以看影片受到他們的歡迎。許多人聽到福音很高興。之後,他明白到幾乎有一百位村民在彌賽亞裡面找到新生命。許多人對耶穌有了信心後,就燒掉他們從前用以抗拒邪靈的護身符。那些信靠耶穌的人曾遭受到其他人的反對。

●阿默不再希望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或過更好的生活。過去似乎一度有可能,今天的他走在泥土路上,只希望能搭上便車進城…或獲得朋友們的同情。他妻子和兩個兒子睡著了,他們醒過來時,可能找不到什麼東西吃。上星期兒子病了,因付不出醫療費,醫生沒收了他的身份証件。他想要沿途搭便車到二十公里外的凱魯萬去,希望能向那兒的朋友借到一些錢。阿默與妻兒住在他父家的一間房間裡,他已婚的長兄也住父家。不過長兄有固定工作,並且能分擔家用。而阿默無力分擔家用而常與家人發生口角,尤其他的後母對他毫不同情,不准他使用大家公用的廚房,生活真是令人沮喪。

●雖然在墨希達巴德的信徒寥寥可數,神仍積極作工,他們的見證已經帶領許多穆斯林接受能改變生命的福音。在鄉村中,因為凡事公開,沒有個人隱私,令許多信徒受到嚴厲的迫害。有一位信徒最近去探訪一個經朋友介紹而認識的孟加拉穆斯林家庭。他們表示對福音有興趣,並且一致決定跟隨彌賽亞。在這地區有許多像他們這樣的孟加拉穆斯林家庭,然而很多人從來沒有機會聽到以他們母語所傳講的福音。

北京古城的穆斯林 Muslims in Ancient Beijing 
人口:15,380,000 (2005) 漢族:佔96% 主要穆斯林民族:回族﹙約2%,或約280,000人﹚全中國約有一千二百萬回族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三千多年前即已建都市,前後約有八百五十年之久被立為京城。 回族的祖先可遠溯至第七世紀到十四世紀之間。有穆斯林商人、工匠、軍兵及官員從歐亞其他地區來到中國。他們在中國定居,與漢人女子結婚。回民早已融入到中國社會裡,幾乎與漢人無異,只是在飲食習慣及宗教生活上有所不同。回民廣泛地信奉伊斯蘭,在中國東、北方的回民比較開放,他們抽煙喝酒,出門在外吃豬肉。整體言之,中國回民可以躋身於世上最不守清真規矩的穆斯林族群了。
回族穆斯林散居在首都北京各區內,不過他們比較喜歡聚居在某些街巷以及幾個村鎮內。最著名的回族聚居的街坊位在北京市中心區的牛街回民區。這區以有名的牛街清真寺為中心,在1.5平方公里的面積內住了大約11,000多名回民。牛街清真寺是北京最大最古老的清真寺。它建於西元996年,後經改建及擴大,目前佔地六千平方米。在建築上它揉合了中國宮殿及阿拉伯清真寺之美。
一般言之,極少有任何基督徒向回族穆斯林傳福音。在北京的回民中尚沒聽說有基督的信徒。

●願上帝為中國的彌賽亞信徒開啟各種管道,向穆斯林傳揚基督。
●願上帝使北京的回民尋求真神。
●願中國的基督徒成為神的器皿,讓他們成為北京及穆斯林族群的祝福,並帶來好的改變。 

伊斯瑪儀教派及其領袖 The Ismailis and their Leader 
阿卡汗四世王子殿下(Karim Aga Khan IV)說:「我們有責任使世界成為更好的地方!」“ 阿卡汗曾在哈佛大學受過教育,他主要的目的之一是在伊斯蘭信仰和西方社會的鴻溝間搭橋。身為世上的首富之一,他利用財富及影響力開辦各種人文計劃。阿卡汗發展聯網由一群在亞、非兩洲關心教育、健康、經濟發展及文化的機構所組成。 對他的跟隨者言,王子阿卡汗四世的地位不僅僅是他們的領袖,他的遠祖尚可上逆至先知穆罕默德,是先知的女兒法提瑪和丈夫阿里的後裔。阿卡汗屬下一千八百萬人住在二十五個以上的國家裡,從亞洲、非洲、中東及歐洲直至北美洲。雖然大多數的伊斯瑪儀教徒的根源來自印度,但今日他們的主要語言是英語。阿卡汗的祖父敦促信眾要西化,故他的孫子將總部從印度遷至歐洲的巴黎。
他既是穆斯林伊斯瑪儀派的伊瑪目(Imam教長)及精神領袖,就對信徒有絕對的權柄。阿卡汗一向關注穆斯林全體的利益,特別是伊斯瑪儀派面對現代生活的挑戰。因而他一生致力於改善這有多元文化和眾多國籍的大家庭的生活品質,他甚至稱呼他的跟隨者「我屬靈的孩子們」。這種家庭感在伊斯瑪儀教派裡非常濃厚,阿卡汗的相片不但掛在每一間商店及辦公室裡,就連他和他家人的相片也被收藏在每一個伊斯瑪儀教徒的家庭相簿裡。
伊斯瑪儀教徒的屬靈生活及社交生活都在伊斯瑪儀中心舉行。它的功能多過清真寺,比較像社區中心。
教徒們一日祈禱三次,而不是五次。拜禱時不採用一般穆斯林的姿勢。在他們的敬拜中甚至可以發現印度人及印度教的成份。

●願伊斯瑪儀教徒有屬靈的饑渴,能發現基督裡的生命。
●不論伊斯瑪儀教徒身在何方,願基督徒能與他們建立友誼,傳福音時心存文化敏感。
●人數不多的伊斯瑪儀基督徒能有屬天的能力和敏感的心,他們大多在其社區裡受欺壓,有時受家人打壓。

凱魯萬:非洲西北部最古老伊斯蘭城市 Kairouan: Oldest Islamic City of Northwest Africa
人口:120,000
凱魯萬市年的歷史已經有一千三百了。當初它的建立是為了擴張伊斯蘭帝國,目的是以之作為在全境傳揚伊斯蘭的基地。它自誇它擁有北非最古老的清真寺,寺內有世上至今尚存最古老的喚拜樓。
市內著名的「大清真寺」是一處觀光熱點。其他景點尚有西迪沙哈布陵寢--「理髮師之墓」,據說他替先知穆罕默德理髮。此墓頗負盛名,人們來此禱告求醫治和求各種福氣。 若所求之事有了回應,受益者當為禱告獲准而送「禮物」來,通常是送食物給窮人。
對許多北非的人言,凱魯萬被認為是伊斯蘭教的第四大聖城。它的學校為突尼斯全境訓練宗教領袖伊瑪目。它以安靜的保守主義而著名。市民中留在家裡的婦女比國內其它地方的為多。凱魯萬不像突尼斯許多城市那樣忙亂,工業很少,不能提昇經濟。年輕人渴望到西方國家去工作。 宿命論對當地影響深厚,甚至連新信徒也摔不掉它。在凱魯萬有少數人曾聽到福音並做出回應,但常為私事所困,有的人看不出來有什麼屬靈的成長,有部份原因可能來自於該地隱而不顯的屬靈影響。

●凱魯萬有一些基督徒相信神要他們在本市舉起頌讚的旗幟。如同他要敬拜者在前行,引導以色列人繞耶利哥城而行。因衪的恩惠,他們用以賽亞書六十二章為該地宣告神的應許。請用這一章經節為凱魯萬禱告。

阿伊馬夸族人The Aimaq 
根據估計,阿伊馬夸族人在阿富汗有七十萬以上,在伊朗可能有二十萬人。
「阿伊馬夸」在蒙古語中是部族之意,這名字代表的是住在阿富汗西部和伊朗北部荒涼多山之處的部落民族。從歷史看,阿伊馬夸族實際上是由將近二十個較小的部族藉聯盟和通婚而結合在一起的民族。人數最多的部族有Taimani, Char Hazara, Jamshidi, Firozkuhi 及Timuri (啟示錄七章9節 ﹕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因部族主義盛行,以致當地習俗及榮辱的觀念甚至比伊斯蘭律法或國法還更加重要。要解決紛爭,不是靠政府的掌權者,而是靠部落裡的掌權者。
歷經多次遷徙和入侵後,阿伊馬夸族人成為全球最混雜的民族之一,其血統包括了波斯人、蒙古人、突厥人、希臘人、匈人及阿拉伯人。族人所說的語言通常被稱為達里語(阿富汗東部的波斯語),並夾雜著突厥語及蒙古語。他們是半遊牧民族,春夏兩季趕著綿羊山羊住在山區,秋冬之時返回村莊,依照傳統圖案編織地毯,各部落所編出的地毯各有特色。他們有時使用簡單的鋤頭和木製的犁種植小麥、葡萄、稻米、大麥、燕麥、瓜類及蔬菜。在他們的文化裡,農業仍被視為次等活動,人的財富根據家畜的數目而定。像其他的阿富汗人一樣,有的阿伊馬夸族人也在鴉片毒品交易中大肆活躍。
阿伊馬夸族女子比起其他阿富汗鄉村女子來說,可說真是自由得多了。談話時婦女可以與男人同座,即使有陌生人在場也行。女孩子通常可以等到十八歲才結婚,並且有自由拒絕她父親所提出的結婚對象。
阿伊馬夸族人大多是文盲,屬遜尼派穆斯林,盛行向逝去的穆斯林聖人朝拜。他們之中幾乎沒有耶穌的跟隨者。雖然已經有基督教廣播電台播出達里語及波斯語製作的各種節目,不過這些節目的傳送範圍有多遠,是否不被干擾地被他們族人收聽到,目前則不得而知了。

●向這族人傳福音所需的一切幾乎都欠缺。請禱告有訓練和經驗的基督徒可以將福音帶入,有各種傳播工具,及打開門路(路加福音十章2節;帖撒羅尼迦後書三章1節)

阿富汗的民族阿富汗有兩千七百萬人,其中絕大多數是穆斯林,多半極少接觸福音,或完全與福音絕緣。在十個最大的民族裡,只有四個民族有其母語翻譯的小部份聖經。極少的民族有用其母語製作的基督教廣播節目或「耶穌傳」。可能85%的阿富汗人從未聽過福音。

曼谷良機 A Great Opportunity in Bangkok 
都市人口:一千萬
按官方在公元2000年的估計,泰國曼谷的穆斯林有262,023人,不過有人估計數目將近一百萬。市內有160間政府註冊的清真寺。許多穆斯林沿著運河居住,這些運河自古就是重要的運輸渠道。許多地區沒有路或很少有路可通達,只不過三十年前,才逐漸興建道路。清真寺及寺廟都沿著運河建造,以利交通。但是今天有許多河道已經消失了。
穆斯林住在曼谷已年代久遠,他們通常聚居在同一社區內,大多靠近非穆斯林區。他們的社區大小不一,一般為150-200家庭。社區內有自己的清真寺及宗教學校,遵從自己的社會風俗及飲食習慣。他們通常不會遷入以佛教徒為主的地方定居。雖然穆斯林喜歡和自己人同住同工作,但因曼谷已變為一個巨型都市,因而在許多地方,穆斯林只好與非穆斯林混雜在一起。曼谷的東區曾經有一大片地區是以穆斯林居民為主的,如今他們成為少數族群。但在某些地區內,其公立學校中穆斯林學生仍然佔多數。
大多數曼谷的穆斯林只會說泰語,偶而會冒出幾句馬來語來。廣播電台用阿拉伯語播放伊斯蘭講道,有時播出馬來文作品。有些宗教學校教導巴塔尼馬來文及阿拉伯文。許多學生從曼谷來在離城市甚遠的宗教學校上學。
遷居曼谷的穆斯林許多來自泰國南部,也有相當多的占族人(Cham)從柬埔寨、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印度、緬甸及伊朗遷來,還有來自中國的。

●祈求曼谷的穆斯林能明白人生不是以守宗教為主,是要藉著耶穌基督彌賽亞與神建立關係。(約翰福音十七章3節)
●曼谷的穆斯林能發現從耶穌而來的各樣福氣。
●泰國的基督徒能夠與穆斯林建立起良性有益的情誼。

蘇丹的馬薩利特族質疑伊斯蘭 Daring to Question Islam in Sudan
馬薩利特族約有四十萬人,分佈在蘇丹(大多在達爾富)及乍得東部。他們住在這片乾旱地區以務農維生,完全仰賴每年的雨季而存活。粟米是他們的主食,花生是經濟作物。馬薩利特人以擁有牛隻為傲,不過,經過多次旱災後,已有大批的家畜死去。他們的家是用乾草及禾楷築成的圓形茅草屋,雖然生活艱難,但過去一向是快樂的民族。
不幸地,過去三年中間馬薩利特人發生了許多變化。因為他們這個族群被捲入達爾富危機中,從2003年至今,在達爾富衝突中已超過二十萬人被殺死。住在達爾富區的馬薩利特人絕大部份被迫逃往蘇丹境內的難民營,或越過邊界進入乍得。住在乍得境內的馬薩利特人起先以其特有的熱忱接待逃難來的親人,不久就感到吃不消了。
如今在乍得的難民營內約有十五萬名馬薩利特人。去年,蘇丹的匪徒們越界進入乍得境內姦殺擄掠。他們說:「你們是奴隸,這土地屬於我們。」 由於信奉同一伊斯蘭宗教的人帶給他們這麼多苦難,以至於達爾富區有許多人開始大膽地質疑他們的信仰,甚至有人不再拜禱。人雖不樂見基督教傳道工作,然而卻歡迎在屬靈上受到鼓勵及聽講見証。有幾個基督的跟隨者在這地區幫助人,他們在許多難民營裡設立學校,並幫助許多成年人學習識字。

●請禱告達爾富區的恐怖惡鬥能夠終止
●願馬薩利特文化裡的優點不因達爾富危機而改變,族人能明辨生命中善與惡的影響。
●願神纏裹馬薩利特人受傷的心,使他們領受衪的話語和醫治,按著新信仰組成有生命力的新社區,使馬薩利特信徒們能用他們的母語向周遭的族人傳福音。

尼日利亞 尼日爾 乍得 卡努里人 Nigeria Niger Chad: Kanuri 
卡努里族有三個主要群體:耶哇卡努里(Yerwa Kanuri)、曼加卡努里(Manga Kanuri)和卡南布卡努里(Kanembu Kanuri)。族人大多居住在尼日利亞的東北部,是當地的主要群體。小部份人也分布在鄰國尼日爾、乍得及喀麥隆的邊境。這整個地區曾經一度被卡努里族的祖先所統治。卡努里的文化、語言及宗教等都曾被鄰近的許多民族所採用用。他們外表高大,膚色黝黑,帶著莊重崇高的表情。許多人也會說豪薩語及阿拉伯語。 他們的生活情況是怎樣的呢?大多數卡努里人務農,不過在旱季經常做些其他的行業。農人種植小米作為主食。附產品有高粱,玉米及花生,並養綿羊,山羊和一些馬。卡努里人的農莊大小不一,大多有圍牆,牆內有數座泥土屋或茅草屋,屋頂用茅草蓋成圓錐形。這種屋子在大熱天時很涼爽。農莊周圍有農田環繞。卡努里男人在二十歲出頭時結婚,一夫多妻很常見,可多達四位妻子。少女們十多歲時就結婚了。按照理想,男人希望他的第一位妻子是年輕處女。 然而,要娶處女得付大量聘禮,因此男人常娶離婚女子為首任妻子。卡努里人的離婚率特高,十對夫妻有八對以離婚收場。 他們的信仰是什麼?從十一世紀以來他們就是穆斯林,至今已有一千年了,然而他們在信仰中參雜了迷信及精靈崇拜。人們為了各種原因,將護符及驅邪符包掛在頸子上或放在口袋裏。 他們有什麼需要呢?有些卡努里部族尚未有他們的母語聖經。另有些部族只有部份聖經被翻譯出來。在將近五百萬的族人之中,僅有數百名公開的基督徒。本文摘自約書亞計劃網站

●求神呼召更多人在卡努里人之中宣揚耶穌的愛。
●求主在卡努里人之中興起堅強的教會,並且多多使用這些少數的信徒向他人傳福音。
●求神興起人來用卡努里的各種方言翻譯聖經。

穆斯林對耶穌的看法
●耶穌是瑪利亞因神蹟受孕而成胎
●耶穌只不過是位先知
●耶穌實際上是個好穆斯林
●耶穌的教訓屬伊斯蘭較早期的教導
●耶穌沒有死在十字架上,他直接去了天堂,將來還要再來,並且要結婚生子才死去。
●耶穌將像所有的人一樣,也要接受最後的審判。

伊朗馬桑達拉尼族穆斯林 The Mazanderani Muslims of Iran   
伊朗人之中說馬桑達拉尼語的人約在三百萬到四百五十萬人之間。他們主要住在馬桑達拉尼省,及位在伊朗北部靠近裏海邊的鄰省裡。(裏海在波斯語又稱為馬桑達拉尼海)
馬桑達拉尼省分為兩部份:沿海平原及阿爾波山區,自然景觀都很美麗。馬桑達拉尼語和鄰近的吉拉奇人說的語言及波斯語(法爾西語)相近,是伊朗的官方語言。教育水平較高的族人對法爾西語的閱讀能力很好。這一民族幾乎全屬什葉派。伊斯蘭在這省的發展約有一千三百年之久。
在伊朗,人若從伊斯蘭轉信其他宗教會面臨死刑的懲罰。這條法律雖然很少執行,但穆斯林改教肯定會受到家人及當地人的迫害,以及落入經濟的困難,因為他們會因此而不能享有政府的福利,和不能從事某些職業和商業。
生活型態:大約50%的族人仍保持傳統生活方式,務農、養牛、育馬,婦女有的編織地毯。還有人從事各種製造業及商業。在伊朗人之中他們教育水準較高,比較進步。1970年代因改革而帶來大規模的農產品加工及運銷,製造及投資。石油產品帶來水泥工業、棉花業及紡織業等新的事業。沿海則發展漁業。
教會的現況:在全省有一些小型細胞教會及分散在省內的信徒。此外,在世界各地有四百萬伊朗難民,其中也有馬桑達拉尼人的信徒。多數的信徒很快就認識到用他們母語製作的錄音材料好處多,並且迫切地推行聖經翻譯事工。這項工作仍在初期階段,四福音大多是首次翻成底稿。也許可以試用電腦將與它相近的語言所寫成的聖經轉換成馬桑達拉尼文聖經。電台及衛星廣播在計劃中,在伊朗有少數人個別地接受訓練及門徒訓練。

●求神給他們有顆樂意接受福音的心。
●為那少數的馬桑達拉尼信徒禱告,願他們信心增長,建立服事的能力。在惡劣的環境中,雖受到諸多限制,仍能積極又有效地作個人見證。
●信徒得到屬靈及身體的保護(有幾位曾受迫害)
●為馬桑達拉尼文的聖經翻譯團隊及其工作禱告。

阿勒頗:敘利亞的第二大都市 Aleppo: The second largest city in Syria   
敘利亞的第二大都市阿勒頗和首都大馬士革一樣,都是世上最古老的、一直有人居住的城市。這兩城的人口各約為四百萬及六百萬。兩城人口總和約佔全國人口之半。
阿勒頗(阿拉伯語是Halab)的名字得自牛奶這一名詞。根據傳說,亞伯拉罕帶著他的牲畜曾在這城市附近安營,這城有很大的需要。神使他的牲畜產奶極豐,他用奶餵養城內的居民。今天,阿勒頗的穆斯林仍然對純淨的靈奶有極大的需要,也需要神行奇蹟,藉著神的僕人得到供應。
阿勒頗的穆斯林:阿勒頗人主要是遜尼派穆斯林,是有名的保守派和熱誠的信徒。這既是一種挑戰,也是機會。許多人對自己的宗教感到心滿意足,但有些人是誠心誠意地尋求神。有些穆斯林,特別是年輕、受過教育的,對伊斯蘭愈來愈感到不滿足,而被物質主義、世俗主義甚至無神論所吸引,把這些當作唯一所知的代替品。市內的穆斯林沒有幾個人清清楚楚地聽過福音。
本地信徒:在這穆斯林社會中,散居著中東最分化的基督徒。在阿勒人數不多的基督徒裡,有許多不同的東正教、天主教及更正教的派別。雖然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尚能維持和平關係,但這種和平主要是建立在分區聚居和避談宗教的根基上。讚美神!有些信徒正積極地向任何願意聆聽的人包括穆斯林在內,說明他們的信仰。很不幸,在傳揚福音方面,過去數世紀裡,阿勒頗的穆斯林一直被忽略掉了。

●祈求在保守派和比較不遵行伊斯蘭的穆斯林之間有和平及安定。--願那些對伊斯蘭感到不滿足的穆斯林能被基督所吸引。
●為不同的敘利亞基督徒禱告,願他們有愛心,能合一,並有熱心向他人見證說明他們對耶穌的信仰。
●願至少有一個阿勒頗的穆斯林大家庭肯跟隨耶穌,能與他們的穆斯林親友和鄰居分享福音。

林娜對改變信仰的害怕 Lina Fear of Conversion   
印尼的米南卡保族(The Minangkabau of Indonesia)人口: 8,659,000
米南卡保族是印尼第四大種族,對國家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他們的根源在西蘇門答臘島上,但在印尼其他各島上也可以見到他們的族人。
林娜是米南卡保族的年輕女子,生長在一個大家庭裡。全家人都以自己的文化及宗教為傲。他們遵從伊斯蘭要求人做的一切事,但是又守其他的傳統信仰。他們生病時不去看醫生,通常是去看巫醫。林娜特別相信到處都有邪靈,她對一切超自然的事都很感興趣。 她因相信這些事而變得很容易緊張,幾乎對各樣事都害怕,即使突然而來的巨響也會令她跳起來,晚上睡覺也開著燈。穆斯林在吃東西之前要說:「奉至聖至慈的真主之名」,而林娜幾乎在每吃一口食物之前都說一遍。 林娜生活在害怕之中,影響到她對宗教的態度。她視神為遙不可及的人物,她之努力履行宗教責任,不是出於想成為忠心順服的人,而是因為害怕死後下地獄。看來,她已落入到一種想法,就是她絕進不了樂園,因為她的好行為從來都不會多過所犯的罪。
即使林娜與耶穌的跟隨者曾經談了很多有關耶穌彌賽亞(Isa Almasih)使人罪得赦免之事,她還是心中害怕,毫不考慮這件事可能就是真理。令人嘆息的是她只相信耶穌僅僅是位先知,衪也無法保護她脫離各種邪靈。米南卡保族人中還有數百萬人從未有機會聽說到耶穌的事情。

●祈求聖靈開啟米南卡保族人的心,使他們明白和接受只有耶穌才能帶給人拯救的真理,以及衪有能力使生活在懼怕中的人得到釋放。
●米南卡保族人包括林娜和她家人在內,不再求問巫師以解決人生的問題。
●米南卡保族全族全家都會來信靠耶穌。

墨希達巴德尊貴穆斯林之地 Murshidabad, The Land of the Nawabs 
孟加拉族穆斯林大約的人數 
孟加拉國 ﹕122,000,000  西孟加拉省 ﹕20,200,000  墨希達巴德地區 ﹕3,800,000 印度其他省 ﹕5,000,000
墨希達巴德郡位於恆河的主要支流,巴吉拉蒂河(Bhagirathi)的兩岸。從1704年以來,它就在孟加拉地區,居穆斯林權勢之大位。在穆斯林統治下全盛時期的景況,依然可以從「Hazar Duari博物館(又名千門宮殿)」、宏偉的清真寺、及其他古蹟而略知一二。
這塊土地曾經因尊貴的穆斯林王朝(是穆斯林莫俄兒省府)而著名於世,然而現代人多已忘記了它。它有歷代相傳的優秀工匠,出產豐富的農產品,在印度全國許多行業中都可見到來自這地區的的技術工人。墨希達巴德的工業有象牙雕刻,金和銀的刺繡藝品,絲織品及精製手工藝品。令人遺憾的是這地區同樣有許多問題,包括買賣人口、童工問題、極度貧窮及政治暗殺。它跟西孟加拉省的其他地區不同,沒有接受到外國的影響及發展。
墨希達巴德郡約有六百萬人口,幾乎90%的人都住在鄉下地區。雖然西孟加拉省居民主要是印度教徒,墨希達巴德卻有64%的人是穆斯林(3.8百萬)。它的穆斯林人口相當於像阿爾巴尼亞或黎巴嫩這些國家的全國總人口。然而在每一百萬名穆斯林中間,全職服事的基督工人還不到一人。

●祈求上帝親自向墨希達巴德地區老老少少的孟加拉穆斯林顯現。(使徒行傳二章16-21節)
●願神呼召、裝備及激勵有穆斯林背景的信徒向人作見證,教導基督的道路,與其他信徒合而為一。(馬太福音二十八章20節)
●願彌賽亞的榮耀在這塊穆斯林尊貴王族的土地上被彰顯出來。

美國密歇根州迪爾邦市的營壘心態 Breaking through the Fortress Mentality in Dearborn 
迪爾邦市是亨利福特的家鄉,也是福特汽車公司的世州界總部所在地。多年前移民美國的穆斯林受到汽車公業高薪工作的吸引來到此地。
如今密歇根州的迪爾邦市成為北美洲最大的阿拉伯穆斯林集中地。從黎巴嫩、也門及伊拉克來到東迪爾邦市定居的阿拉伯穆斯林有三萬二千人,幾乎佔全市人口的1/3。某些區域到處可見到阿拉伯文的商店招牌及廣告。市內的美國伊斯蘭中心(The Islamic Centre of America in Dearborn)是一間什葉派清真寺,來自黎巴嫩的穆斯林最常來此。它是全美最大的清真寺。它的網站很吸引人,上面有幾張精美照片:http://www.icofa.com/。 清真寺及伊斯蘭中心在美國穆斯林的生活中居重要地位,它們是避難及休息之處;在寺內,穆斯林可以體驗伊斯蘭社區生活;學習有關伊斯蘭的教導。在這些伊斯蘭中心裡,許多穆斯林感到比較安全和輕鬆,比較不受外界的影響。在美國境內,你可以真正聽到擴音器公開播放召人拜禱的召喚聲的地方不多,迪爾邦市是少數幾個地方之一。 曾經有人多次嘗試要向迪爾邦市的穆斯林傳揚基督。但是許多信徒說,在迪爾邦市跟穆斯林談論信耶穌通常比在其他地方來得困難。因為在密歇根州穆斯林的心中,有重要營壘,社區的壓力也迫使人隨從穆斯林理想。 

●為迪爾邦市的穆斯林禱告,願他們聽到福音後有所反應。 (使徒行傳二十八章26-28節)。
●為當地會說阿拉伯語有穆斯林背景的信徒們禱告,願他們本著神的恩惠,在也門人、伊拉克人及黎巴嫩人聚居處興起發光。
●為那些跟隨彌賽亞的成年男性新信徒禱告,願他們在家中以及在較大的穆斯林社團中有勇氣公開承認自己的信仰。願他們在家中及在社會上有影響力,有權柄,能為福音舖路,使他人也能聽到福音,並且順服。

那格浦爾─印度的中心點 Nagpur, the center of India 
那格浦爾意思是蛇城,是印度中部的都市;人口超過三百萬,位於南北和東西主要交通要道的交匯處,是印度的地理中心點。雖然居民以印度教徒為主,然而信奉伊斯蘭的穆斯林少數族裔的人數也不少,大約佔7.1%(215,000人)。掛名的基督徒約有5%,當然,身體力行的信徒數目也少。城市以外的地區,在眾多的印度教徒、穆斯林、佛教徒及其他人之中,基督徒更加稀少。該區統治的政黨明確地表明要維持印度為一印度教的國家,而拒絕 「外國和西方」 的影響力,因而令當地跟隨耶穌基督的人生活艱難。
當地一般人對耶穌的跟隨者有錯誤的觀念,以為他們用物質上的好處或社會的利益買通受壓制的穆斯林及印度教徒,使他們接受基督。因而,當地信徒的行為雖是出於對耶穌基督的愛及對其他信徒的愛,卻常受人誤解,在傳福音及門徒訓練方面產生阻礙。那些真心歸信基督的人經常因受到各種社會、經濟、情感,甚至身體上的壓力而轉回伊斯蘭。然而,即使在這種充滿敵意的環境裡,主耶穌基督仍然呼召和等候那格浦爾的穆斯林來跟隨祂。
穆斯林通常說烏都及馬拉地語,而印度教徒和其他人說印地語及馬拉地語。在2004年至2006年之間,出版了幾種比較新的聖經譯本,它們使用「穆斯林式」的詞彙,可以幫助穆斯林瞭解、接受及遵從神的話。然而,在穆斯林社區裡,聖經既不廣傳,也不易獲得。「耶穌傳」雖然也已經有了,但面臨分發的問題。就我們所知,並沒有基督徒團體有組織和定期地向該市的穆斯林傳福音。

●為當地信徒禱告,願他們負起責任,成為神要祝福萬民萬族之計劃中的一員(創世記二十二章18節;加拉太書三章26及29節)。
●為能有效分發聖經新譯本禱告。
●為當地信徒禱告,因偏見及誤解令他們遭受嚴重迫害。
●為信徒禱告,願他們接受訓練,能有智慧及對穆斯林社會有所瞭解,知道如何向人傳彌賽亞。

穆斯林不相信... 穆斯林不相信他們有可能像約翰福音十七章3節 「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 所說能認識神,他們只相信他們能知道有關衪的事。有少數被稱為蘇非派的穆斯林相信能與神有神秘的聯合。但他們被許多穆斯林視為異端。

索馬里 穆斯林男人 Somali Muslim Men 
索馬里總人口:9,119,000(2007年7月估計數)
過去的二十多年間,索馬里因錯綜複雜的內戰而受重創。和世上所有其他國家一樣,索馬里的男人向來是家庭基本需要的供應者,但每當那些戰爭爆發,造成幾十萬人死亡,令成千上萬的人殘廢或逃亡的。這些傷亡人口中,其中許多是男人。這使家庭結構受到破壞,令許多家庭失去父親。過去十年,有五十萬以上的人逃避戰爭。內戰、創傷而成為難民,在難民營中生活使許多索馬里男人失去了生命力、遠見及希望。
面對索馬里現實生活中的艱難,有些男人找到逃避的方法。阿拉伯茶是一種常綠灌木,生長在埃賽俄比亞、肯尼亞及也門的高原上。咀嚼它的葉子會產生興奮、麻醉的效果,它像多數的毒品一般,是會上癮的,每天非用它不可。絕大多數的索馬里男人都對阿拉伯茶上癮,在索馬里的社會中,它對他們的生活影響鉅大。男人們在市場上買阿拉伯茶,午後及晚上與朋友群聚在一起,邊喝茶、邊嚼阿拉伯茶的葉子。這使他們有精神,往往很晚才返家。許多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很少見到父親,只有婦女們擔負起做家事、養孩子及供養家人的責任。
傳統上90%的索馬里人的生活是游牧生活,目前比例降為60%。男人結隊而行,趕著駱駝及家畜穿過沙漠。保護家畜不受野獸攻擊。行進時,他們必須忍受烈日,步行數月,長途跋踄。
索馬里男人通常勇敢又大膽。要成為戰士一向是他們最偉大的理想之一。此外,索馬里男人以會吟詩及講故事而著名,並且他們愛好辯論,即使在各都市興起的集會中心裡,這些文化特點也都依舊受到重視。索馬里的口傳文化是在這種背景下發展出來的。

●嚼阿拉伯茶的人有各種健康上的問題,然而真正受苦的是他們的家人。男人常常將錢花在阿拉伯茶上面,而他們的家人卻餓肚子。
●嚼阿拉伯茶的捆綁打破。社會鼓勵男人嚼阿拉伯茶的葉子,對人產生很大壓力。全國的人需要從耶穌基督而來的能力、智慧及勇氣來破除這種毒癮。
●妻子及兒女們知道如何因應沒有男人當家的生活。
●索馬里社會能經歷到神來醫治家庭,並且得以認識天父及真正的為父之道。

索馬里人的伊斯蘭身份 Somali Islamic Identity   
在索馬里人之間通常有這種看法:即一切索馬里人都是穆斯林,若有任何索馬里人說他不是,一定是有人賄賂叫他這樣說。即使有人並非特別熱心於他的宗教,也會宣稱自己忠於伊斯蘭。
雖然接受伊斯蘭神學訓練的索馬里年輕人愈來愈多,但人信福音的主要阻礙並不在於神學方面的問題,而是社會觀點認為身為索馬里人,就是做個穆斯林。同時,有的索馬里人在國內時對伊斯蘭信仰並不怎麼認真,然而當他們來到西方國家時,卻變得認真起來,看重自己伊斯蘭的身份及信仰。他們這樣做,是一種因應之道,為了怕失去認同,怕沾染到西方社會邪惡的影響。
從另方面看,近年來在索馬里的各部族之間所發生的內戰,彼此相互的殘殺也引人對伊斯蘭發生疑問。有人問為何伊斯蘭不能使大家停止互相殺戮?還有些索馬里人曾經住過其他穆斯林國家如沙特阿拉伯或波斯灣區國家,曾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這些都會令他們對福音比較開放。

●祈求索馬里人知道,只要尋求神饒恕人的真理,及在耶穌彌賽亞裡面的豐盛生命,就能除去害怕失去身份認同的心思。
●願相信彌賽亞的索馬里人不會被家人當作叛徒。願他們有機會顯示他們既可以在文化上做索馬里人,同時又可以做跟隨耶穌的人。

坦桑尼亞冉基族穆斯林面臨改變 Changing: Muslim Rangi in Tanzania 
當英國人於1920年開始統治坦桑尼亞時,孔多亞地區早已有90%的穆斯林,只有豪必谷(Haubi Valley)的冉基族拒絕伊斯蘭。當地酋長們對信仰有一些辯論,結果於1937年豪必谷的冉基族成為天主教徒,並建造了一座宏偉的天主教堂。此後,孔多亞市基本上就維持這90%穆斯林及將近10%天主教徒的比例。雖然過去數十年間在該地區曾有過福音派的信眾,但是冉基族的福音派信徒卻是寥寥無幾。
冉基人大多住在村莊裡,他們的生活通常以村莊為主。一直以來,非冉基族的坦桑尼亞人沒幾個願住到孔多亞市及其附近150個冉基人的村莊裡。因為冉基人喜好與邪靈相通及弄巫術而令人生懼,得不到別人信任。即使是今天有些冉基人仍因弄邪術,在儀式中殺人而受到審判。不過,過去十年已有許多坦桑尼亞人開始遷入孔多亞,明顯可見的是汽車和電視機的數目大為增多。
感謝主,冉基文聖經翻譯的工作於1996年開展,事工進展良好。其他幫助貧窮家庭的事工也在進行中。2006年九月當地的一些信徒在市內開辦了一所新學校。大家盼望在各民族間有良好的溝通,克服歷史所造成的偏見,使得社會發展及屬靈發展得以繼續下去。

●為該地區基督徒之間有真正的合一祈禱,像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七章為門徒能合而為一的禱告一樣。有時候穆斯林也看得出,信耶穌的人常常落入分裂中。
●祈求冉基族基督徒向其穆斯林鄰居們傳講彌賽亞時,能有勇氣、創意及智慧。
●為有好的經濟發展禱告,並且冉基族人在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時不要忘記神。

說欣德科語的巴基斯坦人 The Hindko speakers of Pakistan   
巴基斯坦北部說欣德科語的人大約有五百萬人。人數之多超過挪威全國人口,大約相當於土庫曼斯坦國的人口。它由幾個民族組成,主要是普什圖及莫俄兒人。欣德科人比較像是語言群體,而非種族群體。說欣德科語的人在喜馬拉雅山的山坡地帶以務農或做買賣維生。玉米及小麥是他們最重要的農作物。他們將穀類磨成粉用來做成餅,作為每一餐的食物。人民生活非常簡單,但為了使孩子們受好的教育,有更好的前途,經常願付上很大的代價。欣德科語族人,大約只有25%的人識字。
與說普什圖語的親戚相比,說欣德科語的人較為溫和及愛好和平,他們甚至比其他鄰族更為心胸開闊。即使如此,仍然只有極少數的人跟隨耶穌。另外,經濟懸殊和政治剝削令許多人藉實行伊斯蘭基要主義尋求改變。當地的學校系統大部份被基要主義者控制。他們有時候甚至引導貧窮家庭的年輕人加入恐怖組織。
巴基斯坦2003年十月的強力地震幾乎使每一個說欣德科語的家庭都有人死亡。至今,許多人仍然在尋找新生活、固定的居所及求解答內心深處的問題。人們對唸新約的興趣仍然很大,但是欣德科語的聖經尚未問世。大多數人從未有機會聽過福音。

●欣德科信徒能克服害怕受逼迫的心理。
●其他信徒願意憑愛心、用實際可行的方法服事說欣德科語的人。
●求上帝用各種方法包括異夢及異象向說欣德科語的人顯現。
●願說欣德科語的人能用他們的母語印成聖經本、製作錄音帶、廣播節目及網路,以便能接觸到神的話。

阿拉伯世界的兒童頻道SAT-7 KIDS   
在阿拉伯世界裡有一億名十五歲以下的兒童,其中至少有半數可以收看到衛星電視節目。這些兒童及青少年代表了阿拉伯世界的未來。活在紛爭不斷、沒有希望及困難中的兒童們通常將電視當作可以避難的安全之地。阿拉伯的兒童們如今有機會整天都可以看到基督教節目。2007年十二月,SAT-7聯播網開闢了兒童節目SAT-7 KIDS,它專為兒童製作,是一個二十四小時的阿拉伯衛星電視頻道。
過去十二年來,SAT-7一直將基督有盼望的信息傳送到中東及北非的家庭裡,鼓勵及堅固了許多信徒。在兒童頻道上,孩子們可以看到各種節目傳達愛、饒恕及愛敵人的信息。播放的節目有卡通、戲劇、聖經故事、遊戲表演及教導人如何與主同行。從一開播,這些兒童節目就大受歡迎。以下是一些觀眾的評語。
「感謝主,在阿拉伯世界裡有你們的節目傳揚神的話。雖然我已二十七歲,並且在教主日學,但我是定期看你們的兒童節目。」(敘利亞的年輕人) 「我九歲。我有一個問題:要怎樣才能愛那對我不好的壞人?」 (埃及女孩) 「我跟你說我極喜歡你的節目。它幫助我明白及知道有關上帝的事。」(住在沙特阿拉伯的埃及女孩)

●為阿拉伯世界裡的兒童禱告,讓他們因看SAT-7 KIDS兒童節目而蒙福。
●為實際參與製作兒童節目的人禱告,使他們得到啟示及創造力,使SAT-7 KIDS成為具有吸引力的頻道,對耶穌的跟隨者及穆斯林同樣有幫助。
●為SAT-7得到更多的捐助禱告。

科摩羅群島禁止傳揚基督 Proclaiming Christ Forbidden in the Comoros Islands
人口:711,417 (2007年7月估計數) 98% 穆斯林 0.5% 天主教徒 1.5% 其他
許多年前,科摩羅群島以出口香水及香草和丁香而出名。今天它卻被世人遺忘了。島群離非洲東岸莫桑比克三百公里(兩百英里),其中包括了三個主要火山島,自從1975年脫離法國獨立以來,已經經歷了十九次的企圖政變。另有第四島馬約特島(Mayotte)仍為法國屬地。
科摩羅群島貧窮、落後、失業率高,但科摩羅人友善、好客、喜好工藝,人民大多務農維生。許多婦女從事針線工藝,男人製做木製品。他們一般是非洲奴隸的後代,有的人有阿拉伯人血緣。 科摩羅人以其伊斯蘭傳統為傲,伊斯蘭的歷史可遠溯自公元1500年間。伊斯蘭是當今的國教,各島上大約共有一千四百間清真寺。他們對耶穌的跟隨者普遍進行騷擾和歧視。並且在此傳福音是違法之事,政府只限定三間教會建築物可進行聚會,不過,聚會的人全是外籍人士。
科摩羅群島有法文和阿拉伯文聖經,以及科摩羅文的部份經文。但是因識字率低(近乎60%),福音錄音帶比較有用。可喜的是有一些科摩羅人最近已經成為天國子民。 

●願能用各種方法將福音傳入科摩羅群島所有的家庭裡 (創世記十二章1-3節)。
●願福音音樂、聖經故事及其他收音機廣播能得到廣大聽眾,感動多人的生命。
●為對抗恐懼、巫術、咒詛及與邪靈交通而禱告。科摩羅人受到這些邪惡的捆綁,只有在耶穌基督更高權能之下,才能使他們得釋放。 (彼得前書五章8節,馬太福音十章28-30節)。

蘇里南的穆斯林Muslims in Suriname 
歷史上,蘇里南是英國建立的第一個歐洲殖民地,後來因英荷戰爭,於1667年,荷蘭以他們在曼哈頓島所建立的新阿姆斯特丹(即今日紐約市的前身),與英國交換蘇里南,改名為荷屬圭亞那。蘇里南於1975年十一月廿五日脫離荷蘭獨立。這個小共和國蘇里南,位於南美洲東北部海岸,80%的面積屬熱帶雨林;你常可見到猴子在樹間跳躍,蟒蛇穿過經常有人通行的道路,內陸地區尚未開發,少有人居住。蘇里南的面積比荷蘭大四倍,成為荷蘭殖民地以後,荷蘭就壟斷製酒業,和從非洲引進許多奴隸,立下了蘇里南境內許多非裔南美人口的種籽。
1863年廢止奴隸之後,為了取代解放黑奴的勞動力,荷蘭又從印度及印尼的爪哇島來了許多農業方面的勞工。
基於其歷史背境,我們可以了解蘇里南的民族、語言及宗教之多元化。東印度人佔人口的37%,克里奧耳人(白人與黑人混血)佔31%,爪哇人15%,從前是非洲黑奴而逃入叢林的佔10%,美洲印度安人2%,華人2%,白人及其他3%。蘇里南有十一種不同的語言,官方語言是荷蘭語,但幾乎人人都說斯拉納加湯哥語,許多人也會說英文。
宗教信仰也很不同:印度教徒27.4%,更正宗(主要是莫拉維亞派)25.2%,天主教22.8%,穆斯林19.6%(88,000人),民族信仰5%。全國各地有數間清真寺。蘇里南全國人439,000,大多數住在「花城」-首都帕拉馬里博。在市內數百公尺的範圍內你可以看到清真寺,印度廟,基督教會,天主教堂及猶太會堂。
在其他國家,從清真寺喚拜樓頂上,會用播音器來傳出召喚穆斯林拜禱的呼喚聲,但在蘇里南,從爪哇來的穆斯林按照他們祖先的傳統習俗,用鼓聲來提醒人拜禱。

●國內有幾個活躍的基督教宗派,不過,仍未能在爪哇人及印度穆斯林中間有明顯的福音果效。禱告「耶穌傳」及其他大眾傳播方法能接觸到廣大的穆斯林族群。
●「耶穌傳」在此地被製成電影及電視節目,廣泛地用來向人播放。
●獨立後,大約三分之一的人移居荷蘭。荷蘭早期的一間清真寺在1981年由來自蘇里南的穆斯林建造起來。請為住在荷蘭的蘇里南穆斯林禱告能接受福音。

印度古吉拉特邦 India Ahmedabad, Gujarat State 
在西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中心就是印度的第七大都市艾哈邁達巴德Ahmedabad,它有五百多萬人口。過去古吉拉特邦曾因甘地出生於此,及他致力於和平主義及容忍而聞名,現在則已發展為印度民族主義(Hindutva)的主要中心,印度民族主義其實就是印度教的復興運動,目的在於保存及擴張印度教在印度的影響力,以排除伊斯蘭及基督教。
艾哈邁達巴德市明顯地反映出在印度逐漸擴大的文化分歧,如同薩巴馬提河將它的市區分裂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樣。住位於河西的是日益興盛、現代化的,以印度教為主的都市;現代的印度知名之士常出現在商業區及購物中心裡。位於河東的則是古老、混亂、以穆斯林為主,有城牆的市區,它的巷弄狹窄彎曲,社區發展受局限,代表艾哈邁達巴德市伊斯蘭的歷史。
當地在經濟上被邊緣化的穆斯林超過百萬人。他們通常沒有工作、未充份就業、又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許多人只是憑著意志力而活著。他們聚居在一起,住在貧民窟中。即使是有發展的穆斯林的社會名流如今也感到和印度人之間有種族分離及經濟上的懸殊。要解決這種深重的挑戰不是件容易之事。
作為耶穌的信徒,我們相信穆斯林最大的需要是基督。然而在古吉拉特邦,全時間在艾哈邁達巴德市內,向末得的穆斯林族群中傳福音的工作者極為少見,這些族群有Shaikh, Bohra, Memon, Khoja, Pathan and the Sayyid。當地大多數信耶穌的人公開地說他們害怕向穆斯林傳福音。
請想像一下在艾哈邁達巴德市內有一百多萬人,但目前竟無人向他們傳福音。請禱告,求神差派工人將使人有盼望的福音帶給古吉拉特邦的穆斯林。

●願穆斯林能明白,人是無法達到神完美律法的要求。
●願穆斯林對神有真正的敬畏。(箴言書一章七節) ●求神在古吉拉特邦內的穆斯林之中興起忠心的門徒,在艱苦的情況下成為敬虔的榜樣及有希望的人。
 
(來源:http://www.missionpathway.org / 2008年9月一位穆斯林女子的空虛的夢)

承蒙 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 惠允刊載,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