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1-02-26發佈

你當為啞吧(或作不能自辨的)開口,為一切孤獨的伸冤。」(箴31:8)

各國基本資料 詳 每日禱告

請為伊拉克禱告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和另外多個城市爆發反政府示威,部分示威演變成警民衝突。

請為北非利比亞現況-求主施恩憐憫介入掌權在其中--
利比亞國內局勢持續動盪,而政府官方與人民間的衝突與分歧似乎越來越大。

為利比亞「秘密信徒」祈禱 
傳媒報道,在利比亞反政府示威中,估計有近一千人喪生。美國基督教組織「敞開之門」(Open Doors USA)總幹事摩勒(Carl Moeller)表示,當地同工回報指,真實情況比電視新聞所見的更壞,「在黎波里,警察不在街上站崗了,僱傭軍被利用去攻擊街上的人民,數以百計的人被殺,現在極度混亂。」他認為暴亂可能演變成部落戰爭,東部已不是由卡扎菲所屬的部落控制了。暴亂對當地教會有何影響?摩勒表示:「當地的教會都是小型的,信徒主要來自伊斯蘭背景,一直在社會上隱藏身分,被稱『秘密信徒』,但存在了好幾十年了。」雖然現時局勢令人擔憂,但未來更令人不安,他說,沒有一個組織可以維持世俗社會的民主制度,30年後仍生存下來的人都有強烈宗教意識。
他呼籲為利比亞禱告,叫基督徒使用自由為國家帶來穩定,極端人士不能奪權,基督徒也享有更大的宗教自由。(來源:香港國度復興報2011年2月24日)
 
印度首都新德里10萬人上街遊行,抗議食物價格高漲,失業問題嚴重。這一次是新德里近年最大規模的示威,參加團體包括和執政黨有聯繫的工會,反映民眾和執政黨內,都不滿糧食價格大幅上漲。 印度是亞洲第三大經濟體系,超過10億人口,去年底糧食價格漲幅達到18%。南亞˙印度

請為紐西蘭基督城222強震代禱
彼得前書4:7 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
彼得前書4:8 最要緊的是 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希伯來書12:6  因為主所愛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

感謝晝夜保護看顧並堅立我們到底的 至高全能者 - 上帝!
這次的強震  與去年9.4的七級大地震相較下  不論實際的重創或屬靈上的領受 皆有著明顯不同。
請特為基督城此次強震的背後啟示、傷亡災情、救災行動 災民安置及未來重建等代禱。
並求天父上帝赦免這地百姓的眾罪  止息祂的震怒、管教,賜下屬天的憐憫 安慰 醫治 平安,
喚醒眾教會起來尋求雅威的面  認罪悔改 合一禱告 堵住破口,
剛強起來翻轉這城  帶領這稱為基督名下的百姓  回轉歸向永生真神上帝並救主耶穌基督。
願雅威的名 在這地得敬畏 尊崇 頌讚.....直到永遠! Amen! 

2011-02-22
˙紐西蘭基督城大地震發生地時間的中午12點51分,再加上這起地震屬於淺層地震,震央又很靠近基督城,因此造成的災情極重;基督城受創嚴重,災區有八成面積仍然停電,基督城機場暫時關閉。
˙菲律賓馬尼拉,發生芮氏規模5.3地震,暫時沒有傷亡及損毀報告。
對立42年的菲律賓政府與菲共反叛軍,今天晚上在挪威談判結束後表示,雙方同意致力於在18個月內達成和平協定。雙方發表的聯合聲明提到,兩造設下目標是在明年6月以前簽署「全面性協定」,終止敵對狀態。
˙埃及蘇伊士運河官員22日表示,2艘伊朗海軍軍艦已經在22日上午進入具戰略性的蘇伊士運河,預定22日下午抵達地中海。這是30年來,首度有伊朗軍艦行經貫通紅海和地中海之間的蘇伊士運河。這2艘伊朗軍艦將開往敘利亞,展開一項訓練任務。敘利亞是伊朗的堅強盟友。以色列已經清楚表明,伊朗戰艦通過蘇伊士運河是一項挑釁的舉動。不過,埃及新執政的軍事當局仍然同意伊朗的這項要求,允許伊朗軍艦通過蘇伊士運河。
˙阿富汗幾波致命的自殺攻擊,導致大量平民傷亡,顯示叛亂份子發動戰爭後的第10年,轉向轟炸「軟性目標」。
˙當非洲各國總統努力調停象牙海岸共和國現任總統巴波(Laurent Gbagbo)面臨的危機時,目擊者指出,象國軍隊今天殺害超過6名要求巴波下台的抗議群眾。
象牙海岸是全世界最大的可可生產國,但經濟和政治局勢已停滯10年沒有進展。象國原本寄望透過總統大選帶來穩定。不過,卻因此造成國家癱瘓,並導致300人死於暴力衝突。

猶太曆5771年˙約櫃正在前進!
2011 先知性禱告方向˙觀看與聆聽˙2011主的話
2011年6月「回家」聖靈與火使華人教會同心同道˙預言
2010年回顧˙並為教會繼續增長並持續行在神的心意中禱告
末世信息˙啟示錄17-18章

與以色列一同站立
愛穆斯林˙為穆斯林禱告
未得之民
守望家庭˙2010年全球十大最佳和最劣家庭發展議題
各大洲譯者投入聖經翻譯 萬族讀經之日可期
為美國基督徒的勇氣禱告˙2011年美國將會平安渡過?
歐洲國家消息與代禱
戰爭與饑荒
˙經濟˙氣候-經濟-教會

為神大能的工作在亞洲˙在太平洋地區˙在穆斯林地區˙在東三門˙在列國禱告

2030年穆斯林人口預計佔全球四分之一
最新一項調查指,在未來的20年,穆斯林人口在全球的增長比其他人口快一倍,到2030年,將佔全球人口四分之一。
英國《電訊報》一篇報道指,皮尤宗教和公眾生活論壇(The Pew Forum on Religion and Public Life)發表《未來的全球穆斯林人口》,預計穆斯林人口在未來的20年的每年增長率是1.5%,遠超其他人口的0.7%。到2030年,逾6成的穆斯林住在亞太區,而巴基斯坦將取代印尼成為全球最大的伊斯蘭國家;另外在歐美和蘇聯也有顯著的增長。

為亞洲國家(東三門˙迎接君王耶穌)轉化與收割代禱 -
(特別為印尼、馬來西亞、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等有眾多穆斯林的國家轉變與收割代禱。亞洲穆斯林約有8億)

更多為亞洲國家守望,請進入東三門的獅子門、金門、伯大尼門
加入會員
宣教前線->中亞、南亞、中東、湄公河、絲綢之路、穆斯林
堅固營壘->印度教、佛教、伊斯蘭教

1. 孟加拉因為連日股市暴跌,加上通貨膨脹嚴重,在反對黨的策動下,民眾發動全國性大罷工,,學校、公司行號,還有商家,全數關閉,孟加拉經濟陷入癱瘓。街頭數度爆發激烈的警民衝突。婦女以肉身擋車。2月6日股市大崩盤後,孟加拉民眾再度走上街頭抗議。 自2008年選舉挫敗後,這已經是孟加拉國民黨第三度發動罷工,受到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成功的啟蒙,反對黨抓緊股市暴跌的絕佳時機,策動民眾向當局發出怒吼,經濟學家預估這次大罷工,經濟損失可能高達72億台幣。 禱告主給孟加拉政府處理智慧。為孟加拉全面福音化禱告。為在孟加拉的基督徒的安全禱告。
2. 印尼警方表示,憤怒的印尼穆斯林群眾,要求處死犯下褻瀆伊斯蘭教的1名男性基督徒,他們縱火焚燒兩座教堂並與警方爆發衝突。
3. 斯里蘭卡正值雨季,北部和東部地區連著下了五天的大雨,好幾個地方都傳出了土石流和大淹水的災情。市區街道上水淹及膝,蓄水站更是水滿為患,到2月5日為止,官方的統計顯示這場大洪水已經奪走13條人命,造成80萬人無家可歸,暫時前往政府成立的收容所棲身。豪雨所造成的大水和土石流,上個月才在斯里蘭卡造成43人死亡,百萬人流離失所。
4. 巴基斯坦西北部和南部大城-喀拉蚩爆炸不斷。
6個月前季節性洪水重創巴基斯坦,儘管事過境遷,洪水來襲的陰影至今揮之不去,有許多災民受到嚴重的心理創傷,影響最大的是孩童。那是巴基斯坦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天災之一,共造成約1100萬人無家可歸,近2000人喪生。面積高達數百萬英畝的農作物毀於一旦,並重創全國經濟。 「救助兒童」(Save the Children)組織的研究顯示,87%受訪的孩童,至今仍感受壓力,並顯露攻擊性。75%的孩童無法適當表達自己;70%心裡有不安全感,畏懼人群、水、公共場所及黑暗。
5. 印度-巴基斯坦,將「推動」旨在恢復雙邊全面和平對話的會談。這兩個宿敵國家自2008年的孟買恐怖攻擊事件後,就暫停和平對話。 參南亞˙起來與主同行
6. 泰國-柬埔寨邊界衝突  參愛在中南半島˙湄公河畔
7. 北韓長期的缺糧問題+南北韓和平
8. 澳洲天災不斷
9. 日本-俄羅斯邊界問題
10. 俄羅斯爆炸不斷  參為俄羅斯全面歸主禱告
11. 亞洲國家(包括島國)大小地震不斷 - 感謝主的憐憫,沒有造成重大傷亡或損失
12. 泛亞鐵路「東南亞走廊」-「大湄公河次區域鐵路銜接計畫」將動工˙終點為新加坡
一旦涵蓋湄公河流域3億人口的泛亞高鐵網完工,中國與中南半島國家-湄公河流域3億人口的政經關係將更為緊密。
泛亞鐵路「東南亞走廊」分為東、中、西三線,全長1.4萬公里。東線由昆明出境往越南,經柬埔寨至馬來西亞及新加坡;中線由昆明出境往寮國,經泰國、馬來西亞到達新加坡;西線由昆明經大理至瑞麗,再由瑞麗出境經緬甸,輻射印度洋出海口,終點為新加坡。
規畫興建的泰國高鐵,從該國東北重鎮廊開出發,可以和中寮(國)高鐵接軌,總經費近70億人民幣(約10億美元)。
中緬兩國將有貫穿雲南瑞麗─緬甸木姐(Muse)─緬甸臘戌的高鐵興建計畫。
高鐵網對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影響深遠,中南半島東邊的越柬可和西邊的泰緬,連成一氣。此外,高鐵網也可為日韓兩國服務,運送其所需能源及貨物,使之成為具「全球意義的通道」。
位於高鐵沿線的城市,其國內生產總值(GDP)較鄰近城市高出2.7%。顯然,泛亞鐵路為物資與人員流動所帶來的方便,勢將提高經濟活動效益,也能營造更加和平穩定的地緣政治環境。

熱帶氣旋亞西  再度重創澳洲
【國度復興報-編譯Mary/MNN二月三日報導】熱帶氣旋亞西以五級的暴風夾帶驚人的雨量再度重創澳洲昆士蘭的北部。災情極嚴重和複雜,預估至少需要花費50億美元進行修復。澳洲政府聲稱這洪水的規模是發生在該國最大的天然災害。
清理已開始,但75%的昆士蘭和部分的新南威爾斯(New South Wales)北部已宣布為重災區。受災面積比德國和法國面積總和還大。 接連的水災和風災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貨物出口價格提高、食品價格攀升等問題,導致澳洲今年的經濟成長緩慢。●為災區清理與災民獲得安慰並尋求神的幫助禱告。

栽種芒果 敲開未得之民福音門
【國度復興報-編譯Michelle/ANS一月廿七日報導】幾世紀以來,在孟加拉班達爾班山區(Bandarban Hills)上的貧困部落,缺乏屬靈及物質上的供應來協助生存及發展。他們崇尚泛靈信仰,大多數部落仍活在樹靈、鬼魂和惡魔居住在河川及小山中的謊言轄制之中。
他們極度貧窮,且依賴巫術及佛教的形式保護自我,直到來自「孟加拉邦恩部落宣教事工」(Bawm Tribal Missions of Bangladesh,簡稱BTMB)的領袖們在這裡建立小教會及學校。伴隨著福音傳入,宣教士開墾芒果園,使該地區生活獲得改善 。 起初,在班達爾班山區的宣教士由於缺乏支持,無法有效跟進初信者。因此,總部設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夏洛特市(Char-lottesville, Virginia)的基督徒救援組織(Christian Aid),將此需求傳遞出去,便有人立即回應,按月提供必要的支持。
基督徒救援組織於二○○六年透過BTMB的邦恩牧師(Pastor Bawm),開始投入當地宣教工作。當時南亞區主任莎拉.曼荷拉(Sarla Mahara)得知邦恩牧師在該地區植堂宣教,盼望能給予更多援助,但他卻請求提供芒果樹苗。邦恩牧師的異象是住在Maru、Chakma等部落中,並開墾芒果園。此策略使BTMB與部落建立關係,也為宣教事工創造收入,並提供當地人工作機會、改善生活,可謂一舉三得。 約四年後,共有兩千棵芒果樹分別種植在這兩個區域,有些已結出果實。
更重要的是宣教工作也陸續開花結果。現今已有十五名宣教士在班達爾班山區(約十一個部落)中的六個部落事奉。「當一個村莊有十二名受浸的基督徒,我們便建立一間新教會。」邦恩牧師說,「目前在這些部落中,已有超過三十個家庭團契的據點。」邦恩牧師為BTMB的創辦人,也是班達爾班山區邦恩部落人,受過正規神學教育並取得道學碩士學位。BTMB是一間由本土宣教士帶領,向本族人傳福音的宣教組織。
基督徒救援組織於一九五三年由鮑伯.芬利(Bob Finley)設立。直到今日,已協助了七百九十六個落後地區宣教工作,支持超過八萬名宣教士在三千個偏遠部落或國家中事奉。《每月代禱指南》列出了偏遠地區福音工作的每日代禱事項,免費提供給該會的奉獻者。網址www.christianaid.org。 ●為未得之民福音大門更多被打開禱告,並求主賜有果效的福音策略。

教會在迫害中興旺 向穆斯林傳福音不輟
【國度復興報-編譯Icula/ANS一月十九日報導】新的一年即傳來多處地區有基督徒遭到多重攻擊的消息,包括奈及利亞、巴基斯坦、伊朗和印度。這些信徒多半是因聚集慶祝聖誕節而遇擊。
據報導,國際聖經聯盟(Bible League International,簡稱BLI)在這些國家擁有許多同工、志工和參加其聖經訓練課程的學員,他們無論面臨什麼樣的危險,均朝著領人歸主的方向奮進。 
BLI指出,在中國和印度,傳有牧師被監禁,教會被夷為平地。BLI在奈及利亞,則有七個地方辦事處,有些辦事處且靠近南部極端份子可能攻擊基督徒的區域。但其同工與志工均與當地的基督徒堅守陣地、提供物資,並鼓勵信徒繼續勇敢地分享福音、參加查經班,甚至開拓新的教會。  
在穆斯林世界,基督徒常是懷著戒慎恐懼的心情,在隱密的地方敬拜神。BLI總幹事法蘭克說:「面臨那樣的阻礙很容易讓當地信徒喪失信心。但那裡的教會卻非常興旺,部分是因為我們提供他們吸引新信徒必備的聖經和訓練。」 
在印度,BLI志工KM已成為信徒,卻遭家人排斥。他原本吸毒、被退學。去年五月十八日,有基督徒問他願不願意一起讀一本小冊子(聖經),於是他知道自己是罪人,也感謝基督那天進入他生命中。但他的生命被轉變卻未獲家人正面的回應,反而遭迫害。他要求:「請為我禱告。」 
許多美國人都知道在印度、亞洲和中東地區有許多基督徒面臨迫害,但卻很驚訝歐洲也有基督徒受迫害。在歐洲的摩爾多瓦共和國(Moldova),家庭成員的威脅往往讓新信徒不敢受洗。有一位殘障的女孩在接受基督時,即遭父母毆打。  
「值全球對基督教越來越敵意之際,BLI的同工在東歐許多地方看見信徒遭迫害。」法蘭克說:「我們比以往更加委身於帶領查經、訓練工人、植堂、分享神的話語,好讓這些受迫害的人知道,儘管在地上遭遇艱難,他們仍被無條件地深愛著。」
●懇求神保護基督徒不受迫害。

2010年各地信徒遭逼迫事件
每年公布的「世界守望名單」由「敞開之門」研究部編制。該部門追蹤基督徒在77個社群中生活的轉變情況,然後列出首50個最威脅基督徒持守信仰的地方。

追蹤期由2009年11月1日開始,到2010年10月31日結束,其間基督教信仰自由倒退得最嚴重的國家是伊拉克,其名單排位由去年的第17位躍升至第8位。該國近年出現嚴重的基督徒逃亡潮,目前估計約有334,000名基督徒仍逗留在這個基督教的古代搖籃,自2003年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當地基督徒人數已下跌超過50%。基督徒逃離伊拉克的主要原因,是極端主義民兵策劃有組織的暴力行動,特別發生在北部城市摩蘇爾和首都巴格達,為要清除當地基督徒。去年至少有90名伊拉克基督徒因此殉道,另數以百計於炸彈襲擊和槍擊中受傷,在過去兩星期亦發生了多宗殺害事件。

在「世界守望名單」首15名的國家中,以巴基斯坦擁有最多基督徒,超過500萬人,不過他們同樣面對宗教自由被嚴重侵蝕的問題。巴基斯坦的排名由第14位跳升至今年的第11位,追蹤期內更有29名基督徒被殺害,每月至少發生1宗與宗教仇恨有關的謀殺案。4名基督徒因被控褻瀆伊斯蘭教而遭長期監禁,至少58名基督徒被綁架,100多名基督徒被毆打,14間教堂和物業遭到破壞。 禱告扶持巴基斯坦的基督徒

在名單上顯著躍升的國家包括從第6位上升至第3位的阿富汗。一段有關穆斯林接受洗禮的片段在網絡電視被播放後,隨即引發連串醜惡的示威,微小的阿富汗教會內有幾十名基督徒因面臨死亡威脅而不得不遷移。8月份,一個基督教組織的10人醫療救護隊於阿富汗遭槍殺。

本年度最駭人聽聞的新聞頭條卻出現在名單排名第26位的尼日利亞。該國北部地區由穆斯林極端分子發動的騷亂釀成2,000名基督徒喪生,數字驚人。尼日利亞北部局勢自上一代以來已漸趨緊張,自1999年12個北部地區通過採用嚴格的伊斯蘭教法後,情況更為惡化。Compass Direct News在聖誕節前夕報道,1名浸信會牧師及5名基督徒在尼日利亞北部遭殺害,過去兩星期亦發生了多宗殺害事件。

埃及在「世界守望名單」上排名第19位,有可能成為2011年迫害基督徒的重點國家。當地亞歷山大港二聖教堂門外於今年元旦日發生的炸彈襲擊,導致21名基督徒喪生。

雖然迫害基督徒事件在穆斯林主導的國家持續增加,北韓仍毫無疑問地佔據名單首位。北韓對基督徒抱持極為敵對的態度,認為他們不應該存在。當地沒有任何建立教會或在家中敬拜的自由,藏有基督教物資更可被處死刑。去年5月,一群為數23人的基督徒因被警方發現藏有聖經及其他基督教文獻,當中3人被公開處決,其餘的則在臭名昭彰的耀德集中營內失蹤。估計當地有5萬至7萬名基督徒正陷牢獄之苦,但北韓是一個極其封閉的國家,殉道者人數難以估計,不過敞開之門的報告指當地數百名信徒被逮捕。
如欲查詢「世界守望名單」上50個國家的資料,請瀏覽網址www.OpenDoorsUSA.org

10萬英國人改信伊斯蘭教 以白人婦女居多
根據最近發表的報告,英國有近10萬人已改信伊斯蘭教,其中人數增長最多的是白人婦女。 Faith Matters機構的報告指,改信伊斯蘭教的人數估計由2001年的6萬人上升到9至10萬人,單是去年就有5,200人。報告說:「改教者普遍表示在英國生活自在,並沒有感到英國人特別敵視伊斯蘭教。」
對去年改教的122人進行的調查顯示,56%是英國白人,婦女佔62%,平均年齡剛超過27歲。多數的改教者看自己既是英國人又是穆斯林,並沒有對英國社會和文化失望,但承認自己在改變信仰前曾經「失落」,或是「缺乏目標」,並且對日益世俗化的英國民眾的「不道德」及「正常化」行為感到害怕。 極大多數的婦女在改教後改變了她們的裝束,許多開始戴穆斯林婦女的頭巾(hijab),但多數的改教者不贊成戴面罩,但支持婦女有戴面罩的權利。 歐洲國家消息與代禱

呼籲反對聯合國「反對宗教詆毀」決議(來源:香港國度復興報-國度雜誌第39期)
聯合國大會在2009年曾投票通過「反對宗教詆毀」的議案(resolution on the defamation of religion),因為這個決議是非約束性的,今年11月聯合國大會將再次對此議案進行辯論,並於12月底進行表決。
有關議案是由伊斯蘭聯會提出的,而且得到了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等極其侵犯人權的國家的支持。
本土宣教國際事工(Indigenous Outreach International,IOI)執行總監派翠克•比爾德(Patrick Beard)認為,這個決議雖然看起來好像是爲了宗教寬容與平等,但事實上卻使伊斯蘭國家可以冠冕堂皇地逼迫少數信奉不同宗教的人。幾年前,蘇丹的一位教師因為將玩具熊命名為「穆罕默德」而被監禁並遭挨打;另外,在執行宗教褻瀆刑罰的巴基斯坦,雖然只有2%的基督徒,但900宗被控告褻瀆宗教的案件中,超過一半是以基督徒為針對目標。
本土宣教國際事工為此建立了以下一個網站:RighttoBelieve.org,邀請人們簽名反對這項議案,並為聯合國大會禱告。
美國敞開之門(Open Doors USA)早前也發起相關的宣傳活動,名為「相信的自由」(Free to Believe),以回應聯合國的「反對宗教詆毀」決議。該組識表示,聯合國若通過決議,結果將會是進一步容許一些政府迫害基督徒及其他宗教信徒。
支持這個決議的大都是伊斯蘭會議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Islamic Conference,OIC)的伊斯蘭教國家,他們經常迫害基督徒等少數宗教群體。少數派宗教信徒如基督徒或猶太教徒,宣講真理甚或傳福音都可能被控「誹謗」,可依國家褻瀆法懲治,這是經常在巴基斯坦等國家發生的事情。可悲的是,聯合國竟要給這些國家的褻瀆法賦予合法地位。打從1999年,聯合國已開始以各種形式和名義,引進並通過「反對宗教詆毀」決議。
敞開之門呼籲向美國的立法委員去信,要求他們叫關鍵國家改變對有關決議的投票意向。
美國敞開之門宣傳主任維塞(Lindsay Vessey)說:「用來迫害基督徒和其他少數宗教群體的國家褻瀆法,聯合國竟要給予合法地位,這是危險而令人擔憂的。聯合國若通過反對宗教詆毀決議,最終必然是容許國家發起宗教迫害。我們作為基督徒,應該開口反對,並且盡自己的能力阻止決議通過。人人都應該有信教的自由。」

南蘇丹公投順利舉行
蘇丹南部在1月9至15日舉行公投,決定是否從穆斯林主政的北蘇丹分離而獨立成一國。投票在平靜的氣氛下進行,國內居民的投票率逾8成,1月底將知悉初步結果,最終結果在2月中宣布。在2005年簽訂《全面和平協議》之前,長達20年的內戰估計導致2百萬人死亡,大部分是基督徒或信奉民間信仰的人民。近日一名南蘇丹天主教神父呼籲南部的人民饒恕北部的人民。

世界銀行已發出警告,異常天氣影響農作,如果全球食品價格進一步上漲,部分地區可能重演2008年的全球糧食危機情況。
氣象專家稱2010年是「極端氣候年」,極端現象持續到新年度,澳洲出現百年一見的大水,巴西土石流造成670多人喪生,斯里蘭卡有36萬人因洪水無家可歸,中國、日本、南韓等國都出現數十年來最低溫。
因氣候暖化,北極冰蓋的體積近30年來減少了20%。極地海洋缺少冰層覆蓋,海面相對溫暖的空氣就會向寒冷的高空移動,影響極地大氣循環。極地冷氣團不斷南侵,主宰了北半球的氣候。而澳洲的水患則是反聖嬰現象作祟,這次反聖嬰現象從2010年中持續至今,印尼和巴西的水患也是反聖嬰的影響。

請為中國有及時雨禱告˙9省市冬旱 小麥減產 加劇通脹
自去年10月以來,中國北方雨雪天氣較少,華北、黃淮等地持續低溫乾旱。由於降水持續異常偏少,中國北方部分地區出現嚴重氣象乾旱。中國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西、山東、安徽、江蘇、湖北等九省市出現冬旱,近6000萬畝的農田受旱。由於華北、黃淮地區為主要小麥產區,冬旱若持續,將造成小麥大幅減產,進一步推高糧食價格,令通脹加劇。 守望中國2011年一月

斯里蘭卡東部水患災情嚴重,聯合國駐斯里蘭卡住民與人道協調員(U.N. Resident and Humanitarian Coordinator)布納(Neil Buhne)15日表示,大規模的稻田正準備收割,卻慘遭洪水淹沒,導致大量民眾的生活無以為繼;因此,聯合國準備發起緊急募款活動,以協助斯里蘭卡的災民。 根據斯里蘭卡政府的估計,這次水災大約造成5億美元的損失。

美國南部冷空氣北移,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當地時間12日上午,下了入冬以來第二場大雪,現在全美國50個州,只有佛州沒有下雪。

澳昆士蘭水患 東北部兩萬多戶被淹沒●為救災順利與災民安頓禱告
【國度復興報-編譯Amy/CBN一月十二日報導】元月12日洪水侵襲澳洲第三大城布里斯班,水深達到交通號誌柱子;它夾帶大量泥沙,鄰近地區都成了水鄉澤國。 
這可說是一世紀以來,布里斯班最嚴重的水災。市長說,整個昆士蘭東北部至少有兩萬戶民宅被淹波,22人喪生,40人失蹤。 大雨從2010年11月開始下不停,整個淹水地區面積有一個美國德州那麼大。 
澳洲總理吉拉德說:「這實在是太悲慘了!」布里斯班人口兩百萬,官員預估死亡人數還會增加。布里斯班河預定在13日漲到頂點,不過比氣象學者之前預想的要低。果真如此,這意味洪水不會達到1974年的深度,昆士蘭行政首長卜萊(Anna Bligh)說:「這樣的說法多少有點安慰人心。」 
卜萊說,現在的布里斯班比以前大,人口也增加不少,而且很多現在遭洪水侵襲的地方在1974年並不會淹水。元月10日,強烈暴風雨帶來八公尺高洪流,升高了水患危機,這場水患也被稱為「內陸海嘯」,整個土烏巴市(Toowoom-ba)和鄰近小城鎮被淹沒。再往前推,元月五日的那場大雨則是造成12人死亡。卜萊說,失蹤人數已向下修正到43人。這起水災可說是澳洲代價最高的災難,損失金額估計高達五十億美元。

WEA-RLC聲明 伊朗迫害基督徒該受譴責
【國度復興報-編譯Icula/ANS一月十二日報導】世界福音聯盟宗教自由委員會(The Religious Liberty Com-mission of the World Evangelical Alliance簡稱WEA-RLC)發表聲明,嚴譴伊朗以暴力迫害基督徒,要求伊朗政權立刻停止迫害行徑,並敦促人權、宗教自由團體和國際政策分析家密切注意伊朗升高迫害少數宗教信徒的情況,是極其嚴重的問題。 
WEA-RLC指出,自12月26日起,伊朗便衣安全特務即在首都德黑蘭等地掃蕩基督徒,搜索許多基督徒的住家,且逮捕至少40人。「儘管國際社會對伊朗逮捕全福音教會牧師薩德坎賈尼(Behrouz Sadegh-Khanjani)表示關切,但伊朗依舊猛擊改教的穆斯林、參與福音活動的人,且起訴薩牧師叛教,該罪足以處死刑。」 
該聲明指出,德黑蘭市長坦馬頓(Morteza Tamadon)引述伊朗國立新聞機構IRNA的報導說,宣教士已加速在伊朗活動,他指稱這是「敵人的文化侵略」,且認為,好比阿富汗塔利班(Taliban,意:神學士)像寄生蟲附著在穆斯林身上一樣,宣教士也假基督教之名,掀起傳福音的風潮。 
WEA-RLC執行長尤加拉賈(Godfrey Yogarajah)說:「伊朗日益高漲的獨裁極不受民眾歡迎,以致政府非常沒安全感且煩惱。在桑尼派居多的國家(如巴基斯坦),什葉派也遭到迫害。在伊朗,什葉派領袖卻模仿桑尼派極端份子的手段,迫害基督徒和其他居少數的宗教信徒,不但該受譴責,且矛盾。」 
「伊朗不斷迫害少數宗教信徒,讓民眾付出極大的代價,因政府將足以用來造福百姓的有限資源移去辦活動,卻只締造了緊張,且讓國家益加孤立。」基督徒只佔伊朗總人口的1%。 ●求神掌管執政掌權者的心。 為伊朗禱告

非洲尚比亞 愛滋孤兒數量眾多
【國度復興報-編譯Amy/MNN一月十二日報導】在非洲尚比亞,成人平均每7人就有1人是愛滋帶原者,每天約有200人感染。2009年,尚比亞有近7萬6千名成人首次感染愛滋病毒;而依照聯合國統計,當年該國共有69萬愛滋孤兒 。 
IN Network機構的洛德希弗(Rody Rodeheaver)說,「這些孤兒不是流落街頭,就是跟著照顧者得到安置。但照顧者本身可能就要照顧好多人。」好幾千名孤兒最後因為缺少資源等原因被棄養,有的孤兒因為遭被寄養家虐待而逃跑,在街頭討生活。 
愛滋病這個災難衝擊尚比亞各個層面的生活,也使得教會的成長蒙上陰影。如果情形繼續惡化下去,這個國家的未來在哪裡? 
若說IN Network機構可以做些什麼,那就是帶來未來的盼望。洛德希弗說,成立4年的「米沙卡之家」(Misaka Home) 是一個為孤兒和弱勢兒童提供食物和愛的地方,並為他們支付學費接受教育。他說,米沙卡的目標是能有300名兒童得到資助。 
每月只需要32美元,就可改變一個兒童的生命。洛德希弗說:「這是投資未來,我們會介紹耶穌分享福音的好消息。許多兒童需要的不只是食物和球鞋,他們更需要的是盼望。教育相當重要,但也必須和他們分享耶穌基督。」 
此外,米沙卡之家還可以協助建立關係。一旦兒童列在某個計畫中,當地教會可以一併協助兒童和他們的家庭,尤其在初期必須注入強烈的責任和愛,這可以堅固兒童。他說,透過和這些年輕的孩子建立關係,希望他們能找到教育的機會,或者成為自給自足的人。 INNetwork機構在尚比亞的事工從門徒訓練開始,讓年輕人成為當地社區領袖。不僅於此,年輕人還必須努力告訴民眾,愛滋病毒的傳染途徑,讓民眾不要陷入危險中。「盼望可以改變整個村子」。 ●為愛滋病患得醫治並歸向主禱告

2010-01-09 來自馬來西亞的問候
代禱的勇士們,來自馬來西亞的問候,想發信來鼓勵你們。神真的作新事在馬來西亞的一個海島(檳城)建立了禱告屋異象是24/7 天禱告,神將祂的心放在一群年青人的心。
    而異象是預備主的再來(馬1:1-3) 新婦,兒女,君王身分的啓示
please keep penang house of prayer in prayer, penang need nation prayer for  .. let His kingdom come & let His will be done. and pls pray for me i need Your voice cry out before God about me . I need God strength to follow His will.. thank you !! in Jesus name bless you all ... Hannah 

受到氣候異常的影響,全球都出現了大水肆虐的景象,不只澳洲,甚至東南亞的泰國和馬來西亞,也因為豪雨不斷,市區和村落淹大水,學校和不少餐廳都被迫關閉;
另外災情最嚴重的,是在拉丁美洲的巴西,東南部下起了罕見的暴雨,不少災民的住家水都淹到脖子了,只能靠游泳前進。災民欲哭無淚,因為一場洪災,造成至少3萬人流離失所,60個城鎮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然而深陷大水的還有馬來西亞東部沿海地區,大雨不斷,學校和餐廳全都泡在水裡,上百名學生和民眾被迫緊急撤離,連鄰近的泰國南部也無一倖免,村莊全被大水包圍,山坡地甚至爆發土石流災情。

異常的氣候持續在全球發威,從拉丁美洲的巴西到亞洲的馬來西亞和泰國,一直到澳洲,都脫離不了大水的威脅。氣象主播:「預報說(澳洲)會有更多的降雨,因為這裡仍有低氣壓,持續盤旋在這裡。」儘管澳洲大水已經出現消退跡象,澳洲總理吉拉德也趕到災區視察,只是眼看豪雨不停,恐怕又會爆發另一波災情。

世界強暴之都-剛果
無國界醫生組織(DoctorsWithout Borders)2011-01-06說,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在元旦有數十名女性遭到男性聯手強暴。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無國界醫生組織的人員魯夫(Annemarie Loof)說,「這些女性遭繩子綑綁,或遭槍托擊暈,然後遭侵犯,有些甚至是在子女面前遭逢此事」。 「1次最多有4名武裝男子從事這種勾當,同時一些住宅和商店也遭到打劫。」

聯合國指出,強暴在剛果經常被用為作戰武器。聯合國稱,這個國家是「世界強暴之都」(rape capitalof the world),其東部2009年就有1萬5000名女性遭強暴。  這種現象出現在剛果某些被視為親政府但遭武裝叛軍侵入的地區,而這些地區缺乏政府軍或警察保護。
聯合國去年9月提出報告,指責剛果安全部隊在去年夏季若干天內,未能防止集體強暴風潮出現。
初步調查報告證實,北基伍省(North Kivu)瓦里卡勒地區(Walikale)在去年7月30日至8月2日間,至少有303名平民婦女遭強暴。
無國界醫生組織表示,這種現象顯然尚未停止。

全球觀察名單公佈˙伊斯蘭佔多數●求神保護基督徒的生命、堅固他們的信心,並除去敵基督的權勢
【國度復興報-編譯Icula/Charismamag.com一月五日報導】北韓今年連續第九年被基督教機構「敞開之門」(Open Doors)列入全球觀察名單,但伊斯蘭國家也迅速被點名為基督徒最危險的地區。今年被列入觀察名單的十國中,就有八國是伊斯蘭國家──其中七國對基督徒的迫害更甚往年。
這十國包括北韓、伊朗、阿富汗、沙烏地阿拉伯、索馬利亞、馬爾地夫、葉門、伊拉克、烏茲別克和寮國。伊拉克新入榜,茅利塔尼亞則從第八名落到第十三名。在前卅大迫害基督徒的國家中,只有七國且有穆斯林極端份子以外的迫害者。
敞開之門美籍主席暨總裁摩勒(Carl Moeller)說:「有穆斯林背景的基督徒或『隱藏的基督徒』在穆斯林統治的國家中,常有芒刺在背之感。這些地區都沒有信仰自由。今年的全球觀察名單顯示,這些伊斯蘭國家對基督徒的迫害越發嚴重。」
伊朗正嚴厲地取締成長中的家庭教會運動。阿富汗有成千上萬的基督徒極其隱密地聚會。沙國拒絕讓民眾改信基督教。索馬利亞嗜血的恐怖政權揚言要殺害執行賑濟當地飢荒和窮人的基督徒義工。葉門決意驅逐所有基督徒勞工。伊拉克則眼睜睜看著極端份子於去年十月卅一日在巴格達的天主教堂,屠殺五十八名天主教徒。伊拉克因基督徒的宗教自由轉惡,而從第十七名超前到第八名。極端份子有組織的暴力行徑促使近年來有卅三萬多伊拉克基督徒逃離家園。
自二○○三年伊拉克總統海珊被推翻以來,該國基督徒人數已掉了一半以上。去年至少有九十名基督徒殉道、數百人在轟炸和槍戰中受傷。過去兩週以來,且發生更多謀殺基督徒的事件。

「敞開之門」今年的報告所提列的重大事件尚包括:
‧迫害基督徒最甚的前十五國中,基督徒人數最多的是巴基斯坦(五百萬人)。在該機構進行調查期間,有廿九名信徒殉道,且每個月至少有一起信徒遭謀殺的案件發生。
‧從第六名上升到第三名的阿富汗,在電視網報導穆斯林受洗的消息時,即有人上街示威。
‧今年最毛骨悚然的迫害事件則是排名第廿六的奈及利亞,其北部數省的穆斯林極端份子殘殺了兩千名基督徒。
‧排名第十九的埃及則有廿一名基督徒元旦在亞力山大市的雙聖教會前遇害。
儘管伊斯蘭國家對基督徒的迫害越發嚴重,但北韓仍是欺壓基督徒最烈的國家,不但對基督徒充滿敵意,不准興建教堂或在家裡崇拜,擁有基督徒物資更是會被處死。由於北韓鎖國,因此有多少信徒殉道尚不可知。(取材自www.charismamag.com

人權團體譴責伊朗 大肆逮捕基督徒●為人民擁有信仰自由禱告
【國度復興報-編譯Amy/The Christian Post一月五日報導】伊朗當局在德黑蘭逮捕了數名基督徒,控告他們企圖以宗教和文化攻擊國家。
德黑蘭省長塔馬頓(Morteza Tamaddon)揚言要揪出這群人,他稱他們涉入了他所謂的「脫軌、墮落」行動,要拘禁他們。塔馬頓說:「該行動領導已在德黑蘭省被捕,不久後還會有更多人遭到逮捕。」由於政府不願證實遭捕的基督徒身分,他們是伊朗人還是外國人,現在不得而知。但塔馬頓稱他們是「tabshiri」或宣教士。
依照設在英國的人權組織─世界基督徒團結會(Christian Solidarity Worldwide,簡稱CSW)表示,被捕的基督徒是福音派信徒,包括牧師和伊朗家教會網路的領袖。CSW指出:「伊朗政府把他們拘留在單人房,嚴厲而且粗暴地審問他們,要他們透露其他教會成員名字,威脅他們不得再信教,並恐嚇他們不得從事任何基督教活動。」
CSW指出,伊朗媒體和多位政府官員充斥反基督教的言論,很令人困擾。塔馬頓宣稱基督徒和在伊朗的英國人正從事一項陰謀。他說:「他們就像塔利班,如寄生蟲般入侵伊斯蘭教,在英國支持下,以基督教之名發起行動。」CSW發言人強生(Andrew Johnston)說,當局此舉明顯是針對民眾的信仰,他呼籲伊朗政府應遵循國際作法,給予所有公民信仰自由。
而就在伊朗大肆逮捕基督徒的同時,伊朗憲法卻承認基督徒的存在,把不到人口1%的基督徒列為受保護的少數族群。但伊朗政府卻嚴格限制宗教自由,光是聖誕節期間就有七十多名基督徒被捕;教會崇拜也被秘密警察監控,其中活躍的教徒常被訊問並遭到毆打。

哥普特人 源遠流長的基督徒少數民族●求神醫治遭受攻擊的教會所受驚嚇與創傷,並透過政府為受難者伸冤
【國度復興報-編譯Icula/dw-world.de一月五日報導】埃及最大的宗教少數民族哥普特人(Coptic Christians)基督徒,最近成為報紙頭版頭條的焦點,因他們在亞力山大市的其中一間教堂遭到致命的攻擊。長年遭受迫害使許多哥普特人認為,埃及不再是他們選擇居住的地方。
哥普特人堅稱,埃及有20%的基督徒。但政府的數據只有10%(約一千萬人)。謝諾達(Shenouda III)是亞力山大市哥普特教區第一百一十七任主教暨聖馬可的繼承人。他自一九七一年即領導科普特東正教教會,且支援全球哥普特教會開拓至少一百家教會和教區,其中大部分在美國,另有六千名哥普特人基督徒住在德國。
他們自認為是埃及法老的後裔。哥普特一字原即意指古埃及。初代宣教士聖馬可在主後第一世紀時,將基督教傳到埃及。即使那時,哥普特族便遭迫害。最早是羅馬人施害,第三世紀時,有八十萬信徒殉道,其中大部分是哥普特人。四百年後,阿拉伯人入侵、征服埃及,引進穆斯林。
到十一世紀,已有半數的埃及人是基督徒。亞力山大市且成為哥普特人的屬靈中心。該族且創造了修道院制度,至今仍有數百家修道院古蹟散布埃及各地。時至現代,基督徒與穆斯林的關係惡化。一九五二年,納瑟(Gamel Abdel Nasser)推翻埃及皇室,四年後成為埃及總統。他的國族主義政策迫使哥普特人離開埃及。
一九八○年,繼任者沙達特(Anwar el Sodat)為緊握政權,做了致命的妥協:宣布穆斯林律法是埃及唯一的法律。他反而被國軍的穆斯林軍官謀殺。現任總統慕巴拉克(Hosni Mubarak)正式給予哥普特人與穆斯林相同的權利,並提名溫和的神學家擔任埃及最高階穆斯林神職人員,但埃及基督徒仍遭遇行政障礙與不平等待遇。

以色列首席拉比疾呼 遏止墮胎風潮●為停止墮胎禱告,並求主赦免流無辜人血的罪
【國度復興報-編譯Kate/CBN一月四日報導】以色列的首席拉比Yona Met-zger與Shlomo Amar近日登高呼籲,要求以色列民反抗墮胎風潮。
兩人寫了一封信給全國的屬靈領袖,引用「出埃及記」,講述希伯來婦女為抵抗西律王殺害嬰兒的暴行,而不得已將嬰兒丟入尼羅河的故事。兩位拉比要求全國的宗教領袖教導人民,「聖經確實教導不可殺害母腹中的胎兒。」
三年前,以色列首席拉比創立了一個反墮胎團體,希望阻止以色列每年五萬人的墮胎。依猶太法律,除非母親面臨生命危險,否則禁止墮胎。
首席拉比對以色列的墮胎數據感到震驚,這顯示出有一股墮胎的風潮,導致每年數以萬計未出世的猶太嬰孩被殺。為回應拉比的呼籲,以色列全國的拉比都預備了出埃及記的講道,以提醒會眾,聖經教導不可殺害胎兒。

澳昆士蘭大水患 全球農糧煤礦漲●為受災家園、農地、工廠等的重整禱告
【國度復興報-編譯Kate/CBN一月四日報導】澳洲洪水已淹沒比美國德州還大的範圍,昆士蘭省的財務司長安德魯佛雷索(Andrew Fraser)將這場洪水比喻為「聖經規模的災難。」大水患同時也嚴重影響全球小麥與燃媒價格。
官員指出,連日豪雨帶來的大水使溪流暴漲,已有二十萬人受影響。昆士蘭省長安娜比利格(An-na Bligh)說,「我想這件事的本質是,在羅可漢普敦市(Rock-hampton)發生的事情,未來五十、一百年內應該不會再發生。」
大水使昆士蘭海港羅可漢普敦市的街道,成了一條條憤怒的河流。洪水湧入時,居民被迫緊急撤離,警察則挨家挨戶敲門察看是否有人仍在屋內。市長布萊德卡特說,「我們認為這可能是本區史上第二或第三大規模的水災」。
這場水災已造成十多人死亡,現在最可怕的是有大量的蛇與鱷魚正潛伏水中。
目前雨勢已經減緩,某些地區水位也開始下降。受災居民芭蓓莉(Beverley MacNamara)說,「現在水位還不至於令人太擔心,我們立了一個竹竿做標記,知道洪水大概會到那裡,如果超過那個標記,就真的要緊張了。」
大水也帶來全球的震盪,澳洲供應50%的全球鋼鐵業所需燃煤,現在該國的燃煤工廠約有75%因洪水而被迫停工。
同時,澳洲也是全世界第四大小麥出口國,水患致使全球小麥價格昂揚。由於憂慮澳洲小麥的收成,美國小麥期貨指數已攀升至廿九個月來的新高點。再加上美國穀物因寒害影響,民生所需的各項糧食價格很可能會繼續攀升。

七級地震屆滿一年 海地事工持續擴大●為災民住屋興建順利、物資與經費充足禱告
【國度復興報-編譯Kate/ANS一月五日報導】一年之前一場七級強震撼動海地,也永遠的改變了這個國家。創辦於一九九八年的「希望任務」(Mission of Hope;簡稱MOH)
在過去十年的時間,原本服事的是太子港北部的居民,二○一○年一月十二日大地震之後,他們決定前往受災區,幫助最需要的民眾。MOH是大地震之後,最早馳援災區的團體之一,提供受災戶緊急援助。在那場釀成二十三萬人死亡、成千上萬人無家可歸的災難中,MOH深入不同環境,不斷為幫助海地而努力。
MOH的總裁布萊德強森(Brad Johnson)說,「在海地最黑暗的時刻,神已經預備好MOH去到那裡,將福音傳入,帶來光明。」 「我們很感激,能夠為海地全國人民提供超過一千五百萬次的用餐。」
地震之後,MOH在海地所做的包括:供應一千五百萬次用餐;與其他機構合作而供應五萬名孩童的每日三餐;在MOH的醫院醫治兩萬七千人;兩百六十六次整形與整容手術;幫助七十五個病人裝義肢;重建十八棟房子;開始建造一個容納五百戶的社區建築;在MOH的學校提供二千五百一十六個學生受教育;提供兩百個農人技術訓練;超過一千人決志信主;雇用二百四十位海地人。
目前海地仍有超過一百萬人依然活在沒有家、沒有電、不安全的環境中。但最近海地政府已決定免費提供MOH兩百英畝土地,為災民興建房舍。
強森說,「聽到那麼多的負面訊息之後,忽然之間,我們知道有些好事正在發生。海地全國都在設法重建家園,也有很多家庭已經搬進新住處,只是房子仍然不夠。」從北美洲而來的捐獻仍須繼續挹注,好幫助海地的人民繼續往前。

恐怖主義入侵巴勒斯坦校園
大部分國家或族群當捲入衝突時,男人會拿起武器,兒童會被送到遠離戰線的安全區,盡量確保他們的安全,但這情況並不發生在巴勒斯坦。
眾所周知,巴勒斯坦阿拉伯兒童自小被鼓勵以暴力攻擊以色列的猶太人,如果在襲擊猶太人的時候死亡,會被視為畢生追求的「榮耀」。
然而,可能較少人留意到,當地兒童早在求學時期已被灌輸暴力及殉道的概念。當地一家政府監控的官方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於12月21日說出以下內容,承認以上的說法:
「全賴老師們宣揚民族主義和國民意識,成功煽動1967年的暴動。他們值得我們更多的尊敬和嘉許。」
這些學校的教育經費其實由歐美國家的公帑資助,受資助的學校卻向當地兒童灌輸戰爭意識,訓練及裝備他們成為殘害鄰國的戰士。  (來源:香港國度復興報-取材自Israel Today,2010年12月29日,Grace Lee編譯)

巴勒斯坦研究人員指 恐怖分子以中產青年居多
巴勒斯坦研究人員發現,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的驅動力源於宗教和民族主義的思潮,而非個人的生活困境。
巴勒斯坦聖城大學(Al-Quds University in Jerusalem)的教師巴奈特(Bassam Yousef Bannat)對採取自殺式攻擊的恐怖分子進行調查,發現多數是來自中產家庭、曾接受良好教育的青年,沒有明顯身體或心理的疾病;大部分是在職人士,但不是供養家庭的支柱,他們是強烈支持民族主義的穆斯林,許多是在獨立戰爭後離開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後代,相信自己有回歸的權利。由於沒有將行動事先告訴家人,令恐怖行動更順利進行。
這項研究支持以色列和美國研究人員的發現。以色列研究人員幾年前發現,許多採取自殺式攻擊的巴勒斯坦恐怖分子都是來自中產家庭,而且幾乎所有首領都至少有一個學位。美國軍事院校的研究發現,蓋達組織的大多數成員有大學學位。
巴奈特認為,人們廣泛認為生活困境驅使恐怖分子作出自殺式攻擊的觀點是錯的,此說法對他們有侮辱的含意,所以不應將殉教者與心理、社會、經濟或其他因素互相聯繫,否則只會貶低殉教者的價值。
以色列前總理佩雷斯(Shimon Peres)過去常常將恐怖主義與貧窮連結起來,敦促以色列以緩解巴勒斯坦的經濟災難來對付恐怖主義。但佩雷斯最近對聯合國官員說:「恐怖主義引發貧窮,更勝於貧窮引發恐怖主義。」  (來源:香港國度復興報-取材自Arutz Sheva,2010年11月25日,汪淼恩編譯)

以色列恐歐洲承認「巴勒斯坦國」
以色列驚悉英國正認真考慮提高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代表團在倫敦的地位,把他們視作外交使團,這基本上與主權國家的代表團身分看齊。消息最先由以色列的Ynet News新聞網站報道,特別令人驚訝的是,英國保守黨政府一直被視為親以色列的。
英國不是歐洲第一個承認巴勒斯坦代表團為外交使團的國家,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早已經這樣做。
而以色列擔心,下一步會是歐洲人正式承認巴勒斯坦為一個獨立國家,這超出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最終地位和平協議的框架。南美洲大部分國家已經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不斷擴展這種令人擔憂的趨勢,並威脅如果以色列不滿足她的所有要求,會尋求聯合國正式承認他們單方面宣布獨立。如果歐盟的強國如英國、法國承認巴勒斯坦國,巴勒斯坦人便可得著他們在聯合國所需要的所有支持,迫使目前仍然反對巴勒斯坦單方面要求建國的以色列和美國放手。  (來源:香港國度復興報-取材自Israel Today,2010年12月27日,Cecelia Chan編譯)

南美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
據《耶路撒冷郵報》報道,繼巴西上12月3日承認巴勒斯坦國之後,阿根廷12月6日亦宣佈承認巴勒斯坦是一個「自由獨立」的國家,國土邊界應追溯至1967年之前。之後,烏拉圭也宣佈它明年會承認巴勒斯坦國。
以色列對阿根廷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決定表示遺憾和失望,認為承認巴勒斯坦國只會損害以巴雙方的信任,以及巴勒斯坦對和談的委身。美國猶太人協會稱,巴西和阿根廷承認巴勒斯坦是獨立國家,不但令人擔憂,還會產生反面效果。 (來源:香港國度復興報-12月6日,汪淼恩編譯)

阿拉伯裔記者講解 為何西方傳媒不實報道以巴衝突 文◎Arsen Ostrovsky
幾天前,我有幸在耶路撒冷參與一個由以色列籍、阿拉伯裔新聞記者喀利德•阿布•托麥(Khaled Abu Toameh)主講的講座。
托麥廣泛而全面地談及和平進程,以及西方世界和媒體在報道中東情況時的雙重標準。身為一個巴勒斯坦籍的阿拉伯穆斯林,他也分享了自己在以色列得以舒適生活的種種現況。
托麥當了記者將近30年,主要報道西岸和迦薩地區的巴勒斯坦新聞。他曾經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通訊社和歐美等地的不同國際媒體服務,現為《耶路撒冷郵報》撰寫有關巴勒斯坦時事的欄目,也是生活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公民。換句話說,他絕對有資格就當地事務作出評論。
以下是托麥的一些獨到見解: 
我問托麥,外界常指控以色列是個奉行種族隔離主義的國家,作為一個住在以色列的阿拉伯穆斯林,他有何看法? 
他認為以色列不是一個種族隔離的國家。作為居於以色列的少數族裔,阿拉伯人誠然會面對若干麻煩和歧視。但如果以色列是一個種族隔離的國家,像他這樣的人將不可能在猶太人的報社工作、擁有房產或住在猶太社區。黎巴嫩才是真正奉行種族隔離的地方,當地法律禁止巴勒斯坦人參與50種專業工作。試想像,如果以色列議會通過法律禁止阿拉伯人在任何一種職業中工作,結果將會如何?其實,不少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內亦存在種族隔離,就如他的巴勒斯坦裔叔叔,他在科威特生活了35年之久,卻仍被禁止購買房子。以色列的法律對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一視同仁。
就以色列媒體在中東的獨特性,托麥補充道:以色列是一個民主、自由、開明、尊重新聞自由的國家。即使你撰寫反對以色列的文章,仍能在耶路撒冷和特拉維夫的市中心行走,無須擔心你的生命安全。在以色列,任何人都能當記者。
諷刺的是,作為一個住在以色列的阿拉伯穆斯林,他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唯一途徑竟然是一份「猶太人的報紙」。他說:巴勒斯坦地區是沒有自由媒體的,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在當地工作時,不見有自由媒體;簽署奧斯路協議後,巴勒斯坦組織進駐當地時也沒有;如今在法塔赫與哈馬斯的統治下,仍是沒有。
可是,媒體卻往往追求反以色列的新聞報道。托麥很多時都會提醒國外記者,許多巴勒斯坦人是因內部權力鬥爭、阿拉法特及巴勒斯坦政府的嚴重貪污而喪命的。但他們卻會反問道:這篇報道在哪裡表達了對以色列的反對?我們需要一些反對佔領的報道,好讓我們的生活得到改善。我們並不需要阿拉伯人自相殘殺的報道。 
可悲地,這正反映出我們社會(特別是媒體)的狀態。對於阿拉伯人的自傷殘殺,他們顯得漠不關心,更遑論為此而憤慨──即使阿拉伯人之間的糾紛比以巴衝突構成更多傷亡。相反,他們為了蒐集「反以色列」的報道,卻會去關注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
阿拉伯不但以獨裁手段來統治,更持續不斷地煽動百姓反對以色列。托麥說,在這些事情上,西方社會的問題就是無法相信別人所說的話。
如果哈馬斯說要毀掉你,你是沒有理由不相信的。如果內賈德說要毀掉你,你也沒必要分析有否絃外之音。別再自欺欺人了,如果你仍認為哈馬斯會承認以色列存在的權利,那實在是不切實際的。他們說的話就直接代表了他們的立場。不過,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卻有所不同,當他們用英語對外溝通時,會有一套表達方法;用阿拉伯語說話時,內容卻會截然不同。 
托麥也談到了阿拉伯的專政統治。他認為,阿拉伯獨裁者經常將人民的困苦歸咎於猶太人和西方國家,而且永遠不會承擔任何責任。透過煽動人民反對以色列和西方國家,他們將焦點轉離國內的其他問題。你需要確保你的人民忙於憎恨別國,一旦他們不再憎恨以色列和西方國家,他們就會甦醒過來,將矛頭直指向你,並要求改革和民主。 
我們會在以色列找到明確而可靠的夥伴嗎?托麥說:其實誰在以色列當權都不重要,我們總是會有夥伴的,我們的夥伴就是猶太人。因為大部分猶太人都已經接納兩國並存的方案,他們大多不再關心迦薩地帶,而且希望與巴勒斯坦人劃清界線。在過去15年,不少猶太人都已逐漸邁向溫和節制、實事求是的方向。現在,我所認識的猶太母親都不再希望把兒子送回拉馬拉(Ramallah,巴勒斯坦首都)或迦薩。我所認識的猶太人也無意掌控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教育和衛生系統。可惜,雖然猶太人普遍已傾向腳踏實地、溫和節制的方針,阿拉伯方面卻依然一貫地傳遞著「不、不、不」的訊息。
托麥的演講確實非常坦誠直接,他的其中一個回答更鮮明地表達了他的立場。我問他:你情願繼續以一個少數族裔的身分住在以色列,還是搬到其他阿拉伯國家?托麥的回應既簡單又坦白:以色列是一個民主、自由、開明的國家,我享受在這裡生活,亦寧願做一個以色列的二等公民(但其實他並不感覺自己是個二等公民),也不願意在做任何阿拉伯國家的一等公民。
在一個輕視勇氣的世代中,喀利德•阿布•托麥誠然是一股令人愉悅的清新氣息。他致力追求和平,許多人視他為是叛國者,但他卻仍然每天堅持冒著生命危險活出勇敢。正如他自言:我不是以色列、巴勒斯坦或美國的支持者,但作為一個記者,我永遠支持事實和真相。
(來源:香港國度復興報-汪淼恩編譯)

蘇丹教會呼籲國際社會介入 憂慮公投觸發內戰
人口以基督徒為主的南蘇丹1月9日舉行公投,以決定是否脫離由伊斯蘭教政府主政的北蘇丹。蘇丹教會擔憂公投結果或延後舉行,都會令兩地再度開戰,因此呼籲國際社會介入,確保公投有公正和和平的進程。

進入歷史性時刻
非洲國家蘇丹共和國正面臨歷史性一刻,南北兩地關係維持現狀──兩地分治、化敵為友成為一國,抑或從此割席分成兩國,還看南蘇丹今年1月9日全民公投的結果。至於結果是否在公平、公正與和平的情況下得出?將來的發展會如何?有人感到十分樂觀,認為南蘇丹如果獨立,人民將享有選舉和清廉的政府,發展資金亦有望到位。然而,更多人擔心公投結果不獲喀土穆政府承認,甚至令剛於6年前熄滅的南北戰火重燃。
住在南蘇丹教區倫拜克的奈地婭,經歷過該場歷時長逾廿載的戰火。她的鄰居有見新一輪暴亂,有風雨欲來之勢,都紛紛勸她離開。但要靠輪椅代步的她卻婉拒大家的好意,還發出了以下一番感慨:
「上次發生戰亂時,我們的確曾經逃跑。當時我還很年輕,甚麽也沒想的,直奔到叢林裡去。如今,我好不容易有了家園,還種了秋葵和一些鮮花,所以我不會走。即使我的家最終變成我的墳墓,至少我已為和平做好準備。」

經歷長年內亂
蘇丹共和國位於非洲東北部,所佔陸地面積是全球第十大。鑑於南北蘇丹內戰歷時廿多載,造成死亡人數約150萬,是非洲最慘絕人寰的內戰之一,該國被「失敗國家指數列表」評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國家」,其首都喀土穆更被稱為「世界火爐」。
直至2005年,南北雙方才透過《全面和平協議》(Comprehensive Peace Agreement),停止駁火,並同意於2011年讓南蘇丹舉行全民公投,決定命運。在此之前,以基督徒人口佔約8成的南蘇丹處於自治狀態,而北蘇丹則由伊斯蘭教政府管治。
有人曾幻想,如果公投能令兩地一統,便能將所有問題徹底解決,甚至會合作起來修橋補路,造福大眾。不過,隨著零星暴力事件在這幾年間仍不時發生,這種想法瞬間幻滅。
曾因逃避戰禍而逃竄北蘇丹的南蘇丹基督徒,他們的處境相對較坎坷。該批基督徒主要分兩種,一種是較能融入伊斯蘭教政府統治下的生活,有工可做,狀況稍為穩定。另一種則仍舊過著逃難式的日子,甚至飽受「伊斯蘭教化」的壓力。
有分析指,石油資源的分配,是令兩地難以平和的「死穴」之一。在橫跨南北蘇丹兩地邊境的地區,以及南蘇丹的阿卜耶伊,均蘊藏著大量石油,利潤可觀,但如何將其分配,雙方一直爭持不下。國際社會一度介入,唯時至去年10月,談判終告失敗。
有人於是寄望公投能令南蘇丹獨立,為局勢帶來曙光。非政府組織「門諾會互助促進社」代表之一祖安˙威廉斯,來自南蘇丹阿里茲,她坦言:「只要國家(南蘇丹)建立起來,人民就可以享有選舉,政府會更具法律效力,貪污問題將會減少甚至消失。發展資金將會為和平的目的而流入。」

教會向國際社會求助
為令公投得以順利進行,南蘇丹的教會聯合組織和代表紛紛發揮他們對政府的影響力,承擔起教育選民有正確投票觀念的責任,包括他們的權利等。
然而有見離公投日子愈近,暴亂事件發生愈頻密,危及公投的展開,不少南北蘇丹教會先後多次向外發出緊急代禱呼籲、召開跨宗派會議、嘗試與北蘇丹伊斯蘭教政府談判,甚至爭取國際社會介入,確保公投得以按照2005年協議的指定日子、時間和程序,在不受干擾情況下順利完成。
蘇丹聖公會大主教鄧布爾在接受非洲主要媒體All Africa專訪時指出:「南蘇丹人絕不接受公投順延進行,在過往的歷史裡,他們曾多次受騙,如今不會再受騙了。國際社會必須確保《全面和平協議》全然落實執行,只有這樣才能減少戰爭再度發生的機會。另外,我們希望國際社會在公投結束後,不論結果如何,仍監察事後狀況,因為任何情況都可能發生。」
去年10月,多名南北蘇丹教會領袖更遠赴英美等西方國家,與高層級政治、宗教人員,以及包括潘基文在內的聯合國領袖和官員會晤。
回國後,他們仍繼續致力爭取和平,即使不明朗因素依然困擾他們;例如他們的辦公室,包括位於喀土穆的蘇丹教會協會(Sudan Council of Churches)辦公室,於11月遭警方以「搜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