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0-05-19發佈
香港去年一齣電視劇由於劇情及角色深入人心,劇中的一句話:「人生有幾多個十年」就成為了家傳戶曉的名句;演藝界對社會普及文化有多大的影響力就不言而喻了。「人生有幾多個十年」雖由演員講出,但追本溯源,其實出自編劇手筆,而編劇背後則是導演和監製領導的創作組人馬。這班人依照公司的營運方針辦事,而公司的營運是由總經理等行政人員主導。

禱告震動了香港演藝界
換句話說,演藝界的行政及創作層峰人物是影響社會文化的關鍵,所以可稱之為「山」。本刊上期概括介紹了影響社會文化的七個範疇,稱之為「七座山」。香港的以勒基金有代禱事工,自去年底開始為七座山禱告。香港教會的合一禱告祭壇也按以勒基金的代禱指引,為七座山禱告。代禱者為各個界別(包括演藝界)恆切祈禱。別的界別暫且不說,香港演藝界在這幾個月開始出現轉化。有信主的歌星出福音大碟,有藝人公開承認「已結婚」,給公眾一個誠實的交代。不過,最轟動的還是陳志雲(香港一間電視台的行政人員)等人涉嫌以權謀私及有不當的利益輸送而被廉政公署傳去問話。演藝界帶出的不只是劇作內容,它本身其實就是一項工業、是一盤生意。這盤生意的營運也是一種文化。我們相信神要轉化的,不只是演藝的內容,也包括演藝界從業員的生命,以及其經營手法。看來轉化會帶來震動,使暗昧的事曝光,把業內的運作帶回正軌。

以色列牧者彼得塚平四月到訪香港,他在分享中提到社會文化轉化是個過程,且符合聖經。他說,神頒佈給以色列人律例典章時,除了關於宗教節期及獻祭禮儀外,也涵蓋日常生活的事,如哪類食物該吃不該吃,哪類衣服該穿不該穿,如何處理災病、土地買賣……等。神所救贖的不只是人的靈魂,也包括社會文化,而文化的深層結構關乎信念和價值觀。既然神關心人日常生活的事,我們就絕對不能讓魔鬼操控演藝界。神也要救贖演藝界,使之歸於神,並成為祂的出口。

演藝界背後的靈
要救贖演藝界,我們需先了解演藝界的屬靈特質。美國喬治亞州阿特蘭大的唐尼‧安勞(Johnny Enlow)對七座山甚有研究。在他的領受中,七座山可比作迦南七族,而演藝界是迦南七族中的希未人。他說「希未」代表「仿冒」及「歪曲、變態」。聖經初次提到希未人是在創世記:「利亞給雅各所生的女兒底拿出去,要見那地的女子們。那地的主希未人哈抹的兒子示劍看見她,就拉住他,與她行淫,玷辱她」(創34:1-2)。這個希未人示劍是個強姦者,為了要娶被姦污了的底拿,願意行割禮,目的不在分別為聖或跟神立約,而是為了情慾和經濟利益而妥協(創34:21-23)。這表露了仿冒的虛假意圖;希未的靈是以仿冒品來欺哄,把好東西扭曲。希未人第二次出現是在約書亞記,當中提及的基遍人就是希未人(書9:7),他們欺哄約書亞,誤導他相信他們來自遠方。另一處有關希未人的記載是在士師記,那裡說他們住在利巴嫩山(士3:3)。利巴嫩山是富庶的地方,物產豐饒,滿有財富;利巴嫩的香柏樹也是所羅門建聖殿的材料,而聖殿滿有神的榮耀。希未人原本住在基遍,該城後來成為便雅憫支派的城市(書18:25),歸屬利未人(書21:17)。可見,希未人住在利未人的城中,而利未是祭司的支派。希未的靈將本來充滿榮耀和祝福的東西扭曲,如示劍姦污底拿,就是將性這個美好的禮物扭曲了。演藝界有希未的靈,在魔鬼的影響下,把性和榮耀的東西透過仿冒而加以扭曲。

在利巴嫩山一帶有海岸城市推羅,而推羅的主要神祗是巴力。巴力是掌農業和生殖的偶像,在亞哈王時代,因王后耶洗別以巴力為神而把以色列陷於偶像崇拜中。耶洗別拜巴力,善於誘惑,充滿淫慾。那裡有耶洗別的靈,那裡就有性的扭曲,如色情、強姦、娼妓、同性戀、雙性戀、孌童癖等變態現象,這在演藝圈也十分普遍。美國荷李活(好萊塢)常以扭曲的性為電影的綽頭,以致荷李活文化成為性氾濫的代名詞。從荷李活出來的阿諾‧舒華辛力加成為加州州長後,簽署了多項州議會通過有關同性戀的法案,把下一代陷入性扭曲的教育環境中。

魔鬼只懂得仿偽和矇騙
演藝界有一個外在特點,就是華美和榮耀。演藝界不只是電影、電視和話劇等娛樂界,也包括文藝、音樂、體育、時裝等,這些範疇也散發華美和榮耀,很容易攫取青年人的心。青年人易有虛榮心,傾向追求演藝界營造的榮耀,但榮耀應屬於神(啟5:12)。演藝界也講求創作,但創造源於神,創造是祂本性的一部分;但撒旦不能創造,只會仿偽。神所造的都看為好,但撒旦把好東西加以玷污、扭曲,用以矇騙世人。演藝界也屬先知性,傳遞好與壞的信息,以軟性包裝,給觀眾洗腦。然而,先知的職分來自神,祂在歷世歷代興起先知,傳講屬天的信息。演藝界需要神的救贖,讓神使用來向世人傳遞屬天的先知性信息、改造人心、轉化文化。

「大衛和眾首領分派亞薩、希幔,並耶杜頓的子孫彈琴、鼓瑟、敲鈸、唱歌(原文是說預言)」(代上25:1)。「他們唱著新歌,說:『你配取書卷,配拆開封印,因為你曾被殺,曾用你的血,從各支派、各方言、各民族、各邦國,把人買了來歸給神,使他們成為我們神的國度和祭司,他們要在地上執掌王權』」(啟5:9-10,《新譯本》)。這兩段經文都說明,唱出的歌就是說預言。演藝事業中的唱歌,應該具說預言的功能,唱出神的心意、祂的價值和主張。

進入及轉化演藝界
西方社會越來越世俗化,所謂世俗化,就是把神從生活中排拒出來。以美國的「政教分離」為例,就是將神排除出政府和政治的範圍外。華人社會卻不是這樣。華人雖然也很世俗,但世俗代表務實,而非排斥宗教。香港很多商店,特別是餐館,都有供奉偶像的神位。在香港演藝圈,每逢一齣電影或電視劇要開始拍攝,例必有祭祀儀式,祈求偶像保佑。這種現象說明,演藝與信仰可以融合起來,無須像「政教分離」那樣涇渭分明。教會不要以為演藝界是世俗的,是屬魔鬼的,就刻意保持距離,不接觸和不來往。教會反倒要宣告,演藝界是屬神的,耶穌是演藝界的主。聖經的文化要進入演藝界,聖經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要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在演藝作品中。藝人要認識真理,要尋求神的賜福。幕前幕後的演藝從業員每逢開工前都要祈禱敬拜主,而不是向偶像燒香。香港影音使團拍製了多齣電影,演員中不乏非基督徒,但每逢拍攝,導演例必帶領全體工作人員祈禱。有演員在拍攝過程中經歷了神,因而決志信主,改變了一生。香港的基督徒劇作家「十仔」寫出合乎真理的作品,也夥拍非基督徒的導演和演員,讓神進來影響他們的生命。

電影和電視都是說故事的媒體,懂得說故事就是藝術的所在。故事說得好,演員演繹恰當,就會發揮巨大的威力,包括正面的威力與負面的威力。電影《斷背山》有一定的藝術水準,但發揮了負面的威力,將同性戀合理化和正當化,為害不輕。在華人影視界中,基督徒寥寥可數,劇本創作落入世俗主義者及異教徒手中,出來的都是媚世之作品。美國的影視圈卻有基督徒從事創作和製作,因此有《與天使有約》(Touched by an Angel)、《受難曲》(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納尼亞傳記》(The Chronicle of Narnia)、《守護有心人》(Blind Side或譯《攻其不備》)等佳作。其實,我們不是缺少華人基督徒的影視人才,而是缺乏基督徒老闆的投資。為了改造文化,基督徒商人應投資在演藝事業,出資幫助導演拍好電影、音樂家演奏好音樂、歌星唱出好歌。

建構鐵三角與屬靈爭戰
演藝圈是一個文化熔爐,它本身一直在塑造文化。世俗文化一直把持著演藝界,當中的基督徒從業員必然感到異常孤單。由於演藝界有希未人妥協的靈,靈命不穩的基督徒往往很難抵受試探和壓力,容易作出妥協。教會的責任不是叫他們撤出演藝圈,而是好好地牧養在演藝職場上的信徒,幫助他們成為圈中的中流砥柱。他們在圈中站得穩,才能在擢升之後發揮正面的影響力。教會要期待在演藝界的山峰上,有敬虔愛主的演藝行政人員作出合乎神心意的決策,從而對社會產生正面的影響。教會、信主的演藝界從業員及愛主的商人,形成互相合作的鐵三角,將有助轉化社會文化。

教會對演藝界的轉化要作兩手準備。
一方面,要訓練及差遣信徒進入演藝職場,作光作鹽。
另一方面,要在祈禱中作屬靈爭戰,因演藝界這座山被希未人的靈盤據住,當中執政掌權的是耶洗別的靈,要推倒當中的營壘,非透過祈禱和禁食不可。
為演藝界守望會帶來聖靈的工作,聖靈可斷開一切的枷鎖,釋放聖潔及屬天的榮耀在其中,使社會文化更加健康。

(來源:香港國度復興報-黃濠光 國度事奉中心副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