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0-04-18發佈

未得之民˙2009年三月印度  (來源: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

印度:正在崛起的亞洲虎    作者:Keith Carey

零八年8月15日是印度的第61個共和國日,人們在這一天慶祝印度於1947年擺脫英國,獲得獨立。零七年,英國首相白高敦(Gordon Brown)參加了印度共和國日60週年慶祝活動。英國人難道為失去的殖民地高興嗎?還是英國人將印度看作是應當擺脫的包袱嗎?不是這樣的。英國首相知道,與印度保持良好的外交關係,有利於雙方的經濟合作。與印度保持特殊關係,可以讓英國佔據印度國內不斷擴大的市場。
1980和1990年代,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泰國和韓國的經濟增長上;而在最近10年,世界開始關注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增長。根據英國廣播公司2008年2月12日的報道,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印度的經濟年增長率超過10%,印度政府不得不提高利率,減少銀行貸款總量,以降低經濟增長率。過高的經濟增長率將產生嚴重的問題。

印度不斷增長的經濟
據報導,印度是全球擁有億萬富翁人數第四多的國家,僅次於美國、德國和俄國之後。印度最富有的四個人的財產總和,超過中國最富有的40個人的財產總和。該報6月4日的另一篇文章提到,到2025年,印度的國民消費量將是目前的三倍。在印度,已經出現了一個全球消費階層,他們購買昂貴的奢侈品,預計到2025年,這個消費階層的人數將是目前的十倍,達到2300萬人。

精英與消費  
製造商們貪婪地關注著印度人在未來的潛在購買力,這個國家的年輕一代人正在落入信用卡陷阱中。老一代印度人既不願意負債,也不願意購買無用的奢侈品,但年輕一代印度人兩者都願意。在英國廣播公司2007年12月27日發表的一篇文章提到:「印度年輕富有的一代,在購買奢侈品時毫不猶豫,其昂貴的價格,只有他們才能負擔得起。」
印度的公路上只有一百萬輛汽車,汽車工業擁有廣闊的市場。去年,印度Tata汽車公司開發出世界上最廉價的汽車「納諾」,它的銷售速度很可能超過1920年代美國福特公司的T型轎車。

技術精英和印度未來的經濟
在印度,消費類的商品製造業是一個新興工業,但真正的明星工業是資訊技術業,簡稱IT業。印度自1947年獨立以來,一直大力投資,培訓技術工人,使他們掌握各種技術專長。幾十年來,印度技術學院(ITT)培養了大量技術精英,他們贏得了主要由婆羅門階層所構成的印度主流社會的尊敬。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與印度工業人口相比,印度商業人口基本上是由印度教中社會地位較低的種姓組成。

誰被遺忘了?
1990年代初期之前,印度經濟有一個嚴重的缺點:對外不開放。印度試圖維持蘇聯式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引起外國投資者的反感。印度製造自己的產品,而不用擔心外國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印度經濟的增長速度很慢,特別是IT業,增長速度更慢,於是許多經過培訓的技術人員前往外國工作。
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印度開始實行經濟自由化政策,情況發生根本轉變。外國投資大量進入印度,在英國和美國工作的印度技術人員也將掙到的錢寄回國內。今天,印度經濟發展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也將國外的印度技術人員吸引回祖國。印度國民的可支配收入明顯增加,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印度商品的新興市場。一度停滯不前的印度經濟變得日益繁榮,印度人開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來花錢消費。
印度有大約十億人口,其中四億人口每天的收入少於一美元。世界銀行估計七億五千萬印度人仍然處於貧困線之下。看到這裡,你應當明白,只有那些富裕的家庭,才有機會讓自己的子女得到培訓,進入繁榮的IT業工作。印度人口的64%在農村地區,那裡的人們很可能被遺忘了。農村地區的部落族群完全沒有能夠適應二十一世紀經濟的技能。
 
種姓制度的社會
印度政府作出努力,試圖幫助被遺忘的窮人擺脫貧困。早在1970年代,印度政府曾經開展「綠色革命」計劃,將幾千萬人從饑餓中拯救出來。印度政府還有一個就業保留計劃,將一定比例的政府職位分配給低種姓族群,以幫助他們擺脫貧困。幾千年來,低種姓族群一直受到限制,無法得到良好的就業機會。在印度的種姓制度中,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從出生時刻起,就不能超過他父母的社會地位。種姓制度妨礙了印度社會的整體進步。
1976年,印度政府制定的《公民權利法》宣佈種姓歧視制度為非法;但這種歧視依然存在,很難徹底消除。商業公司很可能會以某個合法的理由,非法拒絕某個低種姓的求職者。低種姓族群無法獲得高種姓族群所獲得的良好教育機會。許多就業機會並不公開,而是在熟人之間以口頭方式互相轉告,人們是否得到好工作,完全依賴於自己的社會關係網。這種情況使高種姓族群有特別的優勢。 低種姓族群正在做什麼?
低種姓族群領導人馬亞瓦提(Mayawati)希望人們支援她的一項有爭議的計劃,以便在私人商業領域為低種姓族群保留一定的就業機會。前面已經說過,目前只有政府職位保留給低種姓族群;馬亞瓦提希望制定新法律,迫使印度大公司,例如Tata、Infosys和Reliance,為社會弱勢群體(例如低種姓族群)保留30%的就業崗位。英國廣播公司2008年1月3日的一篇文章說,印度公司領導人極不情願地按照政府要求,修改就業政策,一些公司已經開始採取漸進的步驟,為社會弱勢群體的就業者提供技術培訓。

逐漸進步的社會
Infosys公司位於班加羅爾園區,該公司正在培訓幾百名社會弱勢群體的學員,讓他們掌握高技術工業所需要的市場技能。為期七個月的培訓並不能保證他們獲得工作崗位,但卻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成績優秀的學員有機會得到高薪職業,具體薪水取決於他們的工作業績。Infosys公司的培訓者注意到,這些學員的信心有明顯增強。
《紐約時報》2007年10月30日的一篇文章介紹印度公司通過電腦網路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更好的職業。西恩‧布拉格斯維特(Sean Blagsvedt)是印度Microsoft公司的領導人之一,他建立了一個電腦網路Babajob,專門幫助社會弱勢群體尋找更好的職業。印度Microsoft公司有幾個全球研究小組,專門開發針對窮人的技術。例如,他們開發了一種電腦軟體,能夠為文盲用戶朗讀螢幕文字。Nokia公司開發了一種價格極低的移動電話,讓窮人也能夠使用這種現代化的通訊工具。Citibank正在試驗一種ATM,它允許貧民窟中的用戶使用拇指指紋(而不用輸入PIN代碼)來管理自己的銀行賬戶。
英國廣播公司的一位作家克裡斯‧莫裡斯(Chris Morris)相信,在今後的兩年裡,印度中產階級的人口將達到五億。考慮到印度中產階級的消費行為,印度公司和外國公司已經做好準備,讓這個龐大的社會階層成為這些公司的新顧客。

禱告
˙求神興起和差派基督徒商業領袖,帶領印度社會中地位雖高、但心靈空虛的族群,去相信耶穌。
˙求神讓整個印度社會崇尚正義與仁慈,讓印度所有階層的人,都享受和平公義的待遇。

撒母耳‧赫比奇 Samuel Hebich
撒母耳‧赫比奇(Samuel Hebich)的父親是一位德國鄉村牧師,有七個兒子,撒母耳是其中第四個,生於1803年。撒母耳13歲那年,他被送往德國的呂貝克,與他的一個哥哥一起生活。在隨後的五年裡,撒母耳逐漸明白在聖潔、公義的上帝面前,自己是一個罪人。1821年,撒母耳決定歸主,從上帝那裡獲得赦罪的平安。
撒母耳成為一家公司的學徒,他經常出差,與客戶通信,同時擔任公司的簿記員。當時他除了參加教會事工外,還加入了宣教社。1829年,撒母耳前往芬蘭,管理當地的一個房地產專案。正是在芬蘭,撒母耳決定成為海外宣教士。
1831年,撒母耳進入巴色宣教學院(Basel Mission College)。在學院裡,他負責做飯、清掃、縫紉和洗滌。撒母耳曾經與狡猾的商人打過多年交道,他發現自己很難與這些頭腦簡單的學生在一起生活。撒母耳經常暗想,上帝為什麼要讓他做這麼簡單、卑微的工作呢?但事實上,這種經歷正是撒母耳所需要的。

禱告:求神讓宣教士在接受培訓時變得謙卑。

印度宣教
勳伯格的維克托王子(Prince Victor)是一位富有的人,他願意向巴色宣教學院奉獻一大筆錢,條件是派三個人去印度,在當地建立一所學校。撒母耳成為三個人之一,他於1834年三月被按立為牧師,七月乘船前往印度。1836年,在班加羅爾建立第一所學校,當時只有四名學生。撒母耳一家一戶地走訪,請求家長讓他們的孩子去學校上學。但是當地盛傳一個謠言,說外國宣教士強迫孩子們吃豬肉,要他們歸信基督教。由於沒有學生,校舍只能當作教堂,直到一些家長成為基督教徒為止。撒母耳最終贏得了當地人的信任。
撒母耳關注當地的一切事情,他成為當地人的領袖。他向窮人提供食物和衣服,照顧痲瘋病人。他還向當地那些士氣低落、道德敗壞的英國駐印度部隊中的士兵宣講福音,撒母耳經常勇敢地向人們,特別是英軍部隊的軍官,講述他的見證。撒母耳的佈道經常讓英軍士兵感動,他們跪下來向主祈禱,站起來講述自己的見證。有一次,撒母耳決定在他社區的每條街道和每個集市上佈道。當天,撒母耳清晨就開始,他每到一個地方,就花費半個小時的時間,祈禱、唱歌,並給人們講福音故事,然後前往下一個地方。通過這種方式,整個城鎮的所有居民都聽到了福音。

禱告:求神將勇氣與智慧賜給宣教士。 

得人漁夫
1850年,撒母耳收到巴色宣教學院的一封信,任命他為當地宣教社的第一任社長。撒母耳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走進新辦公室,他擔心不習慣宣教社嚴格、古板的規定;他寧願與其他同工一起,在聖靈的指引下,自由自在地工作。撒母耳寫道:「我擔心這樣多的規定會讓捆綁魔鬼的繩索變鬆,魔鬼很可能盜走我們的全部屬靈生命。」撒母耳不得不在一個充滿禱告的新環境中工作。從那之後,除非得到聖靈的明證,撒母耳很少為人們佈道。
撒母耳佈道成功的一個秘密是:他身邊始終有一群熱心的禱告同工。撒母耳熱愛這些同工,他甚至為男同事介紹女朋友,讓他們成為夫妻。
1859年,在印度工作25年之後,撒母耳與他的印度信徒們告別,返回英國。撒母耳離開印度的消息很快傳到各地,大家都不捨得,人人都覺得他的離開,就如像生離死別那麼痛。印度報紙對撒母耳及其宣教工作給予了最高的評價。退休之後的幾年裡,撒母耳像他在印度時那樣,不斷地向人們佈道,不斷地向人們講解福音。撒母耳於1868年逝世。(以上內容選自《印度的撒母耳:偉大的得人漁夫》,作者George Thomssen,1905年印度Cuttack公司出版)

禱告:祈禱今天的宣教士勤奮工作,將非信徒帶領到主耶穌的身邊。
 
古吉拉特人 Gujarati  
在安特衛普鑽石市場的大廳裡,一半以上的商人是黑頭髮的亞洲人。這些亞洲人來自印度的古吉拉特族群,他們控制了全球90%的未切割鑽石的貿易。古吉拉特商人通常是全家上陣,在談判桌的四周,坐著全家所有成員。緊密的家庭關係使古吉拉特人能夠控制住全球鑽石貿易。
古吉拉特人是印度最富裕的族群之一。除了印度之外,許多古吉拉特人居住在南非,那裡有世界上最大的鑽石礦。此外,還有一些古吉拉特人居住在英國和美國,不過這個族群的大部分居住在印度。
大多數古吉拉特人是印度教徒,少數是穆斯林或耆那教徒。許多鑽石貿易商人是耆那教徒。幾乎尚未有古吉拉特基督徒。古吉拉特人在物質上是富有的,但在精神上是空虛的,他們還沒有找到“無價的珍珠”--耶穌基督的救恩。

禱告
˙求神開啟古吉拉特人的心扉,讓他們聽到耶穌基督的救贖福音。
˙求主耶穌除去物質享樂主義與印度教教義對古吉拉特人的束縛。
˙求神差派忠心的信徒,將福音帶給古吉拉特人。

馬爾瓦德人 Marwadi
「送給我一萬盧比,否則你再也看不到你弟弟。這是最後一次警告。把錢放在手提箱裡,半夜時丟在指定地點,如果不照辦,你弟弟肯定死!」說完之後,匿名的綁架者馬上挂斷電話,以防止警方追蹤他的位置。接電話的中年男人並不感到驚恐。他來自富有的馬爾瓦德族群,在這個族群中,綁架是很常見的。對他來說,這種綁架威脅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在歷史上,印度的馬爾瓦德人一直是大膽的商人。馬爾瓦德人賺到錢之後,由家人分享,通常是由父親傳給兒子。馬爾瓦德人很容易成為嫉妒他們財富的綁架者的攻擊目標。馬爾瓦德家庭通常幾代人都經商,這些家庭互相競爭,有時一個家庭的成員會綁架另一個家庭的成員。富裕的馬爾瓦德人不僅要擺脫綁架者的魔爪,其實,在心靈上,也需要擺脫撒旦的網羅,因為惡者不想他們得到永恆的財產。

禱告
˙求神粉碎印度教和物質享樂主義對印度馬爾瓦德人的束縛。
˙祈禱這個族群從耶穌基督那裡獲得身心靈的平安。主耶穌基督是我們的依靠,永久磐石。
˙求主差派基督徒商人,將福音帶給馬爾瓦德人。

阿羅拉人 Arora  
時間改變了古老的印度!印度自1947年獨立以來,總理一直由印度教徒擔任,似乎不可能由其他宗教信徒擔任。但在過去的三年裡,印度總理是曼莫漢‧辛格博士(Dr. Manmohan Singh),他是來自阿羅拉族群的錫克教徒。1947年,辛格的家人與許多阿羅拉人一起,逃離巴基斯坦,前往印度避難,當時他們除了身上的衣服,一無所有。獨立之後的巴基斯坦不再歡迎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人們不得不逃離這個國家。辛格一家最後在新德里定局下來。
大部分阿羅拉人是印度教徒,少數人是錫克教徒,例如辛格總理一家。阿羅拉人有漫長的歷史,他們一直遭受迫害。在歷史上,每次穆斯林軍隊入侵印度,阿羅拉人就得逃離,以免被殺害。每次災難之後,這個族群的人們都能重建生活,並且在幾代人的時間裡,再次變得興旺。阿羅拉人屬於信奉印度教的剎帝利種姓的一個分支,他們的祖先是軍人。許多世紀之後,阿羅拉人變成了商人,他們在商業領域有出色的表現。

禱告
˙求神開啟阿羅拉人的心,接受耶穌基督的救贖。
˙祈禱阿羅拉人從耶穌基督那裡,而不是從金錢或政治那裡,獲得真正的安全。
 
印度 巴尼亞人 Bania  
「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傳道書5:10)說這句話的,是當時最富有的人之一,所羅門國王。今天,在印度有二千二百萬人,他們的全部生活都圍繞著如何賺錢。這個族群就是巴尼亞人,他們通常是銀行家、放債者和各種各樣的商人。「不要把東西給別人。要跟別人討價還價,賺更多的錢。」巴尼亞人從小就接受這樣的教育。一個父親一邊打他的小兒子,一邊這樣說,因為他的小兒子將心愛的玩具送給了其他小朋友。
大部分巴尼亞人居住在印度北方,不過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巴尼亞人來到印度南方城市班加羅爾,這裡被稱作是印度的「矽谷」。巴尼亞人的商業技能由父親傳給兒子,當孩子還很小時,就開始接受數學計算的訓練,以便在貨幣兌換中獲得更大的利益。 在與美南浸信會宣教士交談時,一位巴尼亞店主說:「經營一家商店,就好像敬拜一位神靈。」巴尼亞人沈醉在賺錢之中,很難向他們傳福音。巴尼亞人是印度教徒,他們敬拜各種財神,這些財神控制他們的生活,但讓他們的心靈變得無比空虛。

禱告:求主開巴尼亞人的心,見到主耶穌基督是比金子更貴重的珍寶,明白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是最大的虧損生意。
 
印度 耆那教徒 Jain  
「生意是他們的血液,和平是他們的徽章。」一位觀察者這樣描述印度的耆那教徒(Jain)。耆那教徒嚴格遵守創始人馬哈維拉(Mahaveera)的教義,後者自稱發現了人類啟蒙的真理。與許多東方宗教一樣,耆那教徒相信靈魂是永恒的,經過無數次再生,人可以達到完全啟蒙狀態,實現心靈的徹底解放。耆那教徒尋求啟蒙的方式不同於印度教徒和佛教徒。耆那教徒拒絕傷害一切生物,例如,他們拒絕從事農業生產,因為那樣做,會傷害到昆蟲和動物,耆那教徒認為它們也有珍貴的靈魂。
許多耆那教徒從事商業,並因此變得非常富有。與其他族群不同,耆那教徒很少參與政治。由於教義的影響,耆那教徒關心教育,參加各種類型的慈善組織。耆那教徒有強烈的道德感,他們很少炫耀自己的財富,卻樂意將一部分財富用於慈善事業。一位觀察者相信,耆那教徒成功的秘密是他們的「適應性」,他們可以遷移到任何地方,並把那裡當作自己的新家。

禱告
˙祈禱耆那教徒的適應性能夠成為一扇大門,讓基督進到他們的生命中。
˙祈禱耆那教徒能夠早日認識那位一切豐盛的賜與者,獨一真神。
 
科賈人 Khoja  
一隻紅色鋼筆,一個墨水瓶,一把小刀,一個花環,一盞燈,一個木凳,以及一些鞭炮。這些不同的東西是否有關聯嗎?是的,它們有關聯。在科賈母親生下孩子六天之後,人們將在慶祝儀式上使用這些東西。
科賈人是一個很大的族群,主要居住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歷史上,科賈人曾經是信奉印度教的商業種姓,在十五世紀時,全部皈依伊斯蘭教。科賈人將自己的精神領袖稱作阿加汗(Agha Khan),他控制著這個族群的日常生活。
科賈人信奉自己的精神領袖,因此科賈人的習俗與儀式不同于其他穆斯林族群。科賈人的出生、結婚、離婚、葬禮等,與其他穆斯林族群有明顯區別。有趣的是,十五世紀帶領科賈人皈依伊斯蘭教的哈吉‧賽義德(Hajji Saiyid Sadr al-Din),他使用了今天福音宣教的策略,就是以符合科賈人傳統文化的方式,向這個族群介紹伊斯蘭教的教義,而贏得了他們。
科賈人主要居住印度的西海岸,由於地理上的原因,他們通常去非洲東海岸經商,許多科賈人在非洲定居下來。印度西部和非洲東部的科賈人有自己的組織良好、關係密切的社區。

禱告:宣教士有智慧,制定符合科賈人文化傳統與生活方式的宣教策略,將主耶穌基督的救恩告訴這個族群。

巴特人 Bhat  
這個族群居住在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那裡有高聳的山峰和清澈的天空,但他們的生活卻充滿戰亂,他們就是克什米爾的巴特人。巴特人所遭遇的戰亂,是指巴基斯坦的穆斯林與印度的印度教徒之間的長期戰爭。戰爭已經持續幾十年,克什米爾人從未享受到和平。
在歷史上,巴特人曾經是藝術家和歷史學家。在古代,當人們還不知道如何書寫時,巴特人已經開始在印度各地旅行,收集各個族群的家譜資料,然後編寫成民歌,四處演唱,從而將家譜資料保存下來。巴特人堪稱是印度的吟遊詩人。
巴特人最初是印度教徒,隨著克什米爾地區的伊斯蘭化,一些人變成穆斯林。目前在一百二十萬巴特人中間,90%是印度教徒,10%是穆斯林。巴特人也叫作潘迪特人(Pandit),是低於婆羅門的一個種姓,受到高度尊敬。今天的巴特人是商人、政府職員和其他專業人員。

禱告
˙基督徒有智慧,懂得使用符合巴特人文化的適當方式,與巴特人交朋友,向他們做見證。
˙基督徒音樂家能像歷史上的巴特人那樣,作為故事講述者與民歌演唱者,以音樂的形式,向這個族群介紹耶穌基督的福音。

亞達瓦人 Yadava  
假設你正在出席一個亞達瓦人的葬禮,你可以看到,人們燃起熊熊的烈火,死者的遺體在火焰中焚化。在隨後的多天裡,你可以看到人們舉行祭悼死者的儀式。稍後,你可以聽到塞瓦加裡迪(Sevagaridi),也就是人們的大合唱。塞瓦加裡迪是亞達瓦人的一種複雜的口頭民間傳統,由老一代傳給年輕一代。在合唱歌曲中,人們讚頌毗濕奴(Vishnu)(編註:印度教的保護神,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最後,你可以看到亞達瓦人的舞蹈,舞蹈的內容是類比擊劍格鬥。亞達瓦人相信自己的祖先是來自亞都的奎師那(Krishna)(編註:印度教最高神明的稱呼),但他們卻不知道耶穌基督--來自伯利恆的大衛的後代,才是獨一真神,人類的救主。
亞達瓦人的信仰複雜,重視輪回轉世。社會生活方面,亞達瓦人重視教育,但他們卻不關心女孩的教育;在當地,童工現象很普遍,這使孩子們無法接受正規教育。亞達瓦人重視醫療,但他們更相信護身符,而不是相信醫生。亞達瓦人重視科學,但他們更相信占星術,他們將它看作是宇宙中的指引力量。

禱告
˙求神差派宣教士前往亞達瓦人中間,去滿足他們身心靈的需求。
˙求聖靈感動亞達瓦首領的心,讓他們帶領自己的同胞相信基督。
 
阿格裡人 Agri
在日常生活中,印度的阿格裡人有許多集市、宴會和節日。在節日上,阿格裡人唱歌跳舞,以此取悅他們的印度教神靈。阿格裡人的集市是用來取悅村莊女神的,而印度教的宴會最多會持續31天。
阿格裡人以種田和捕魚為生的,他們熱愛土地,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田地上,他們總是辛勤勞動,跟著,有許多節日。對阿格裡人來說,最重要的節日是捕魚季節開始的那一天;當天,所有村民們都出來,大家一起慶祝;以唱歌、跳舞、禮拜、祈禱,請求神靈保佑出海的漁民。阿格裡人希望通過各種慶祝活動,消除神靈的惡意、敵意和憤怒,藉此希望神靈給他們愛與善意。
雖然從表面上看,阿格裡人是歡悅的,但其實,他們迫切需要認識上帝的唯一兒子耶穌基督,他才是永恆福樂的賜與者。上帝的福音說,如果不相信耶穌基督的大功,人們不可能得稱為義,蒙神悅納。阿格裡人有394,000人,100%都是印度教徒。在這個南亞族群中,目前還沒有人接受耶穌基督。

禱告
˙求神興起謹慎的福音使者前往阿格裡人中間,收祂的莊稼。
˙阿格裡人早日認識耶穌基督。

阿希爾人 Ahir
阿希爾自稱是印度教主神奎師那(Krishna)的後裔,因此他們認為自己高於其他印度教徒。五千七百萬阿希爾人居住在印度的14個邦中,以及巴基斯坦和尼泊爾。阿希爾的祖先是牧人和農民,出售牛奶和黃油為生。由於降雨量不穩定,許多阿希爾人不再放牧,開始經商。不過人們仍然將阿希爾人與畜牧業聯繫在一起。
阿希爾人喜歡贈送禮物。當一對青年男女訂婚之後,人們需要贈送禮物,通常是男方父母向女方父母贈送禮物。在舉行婚禮時,新娘的家人與朋友也要向新郎一方贈送禮物。許多人贈送用刺繡裝飾的整套服裝。新娘的親戚至少需要贈送一個銀項鏈,一個或兩個金項鏈、腳鏈和手鐲。阿希爾人至今不知道最偉大的贈送者,他將自己唯一的兒子賜給萬民。阿希爾人既不知道這位贈送者,也不知道他的禮物。目前只有很少的阿希爾人歸主,絕大部分人信奉奎師那和其他印度教神靈。

禱告
˙祈禱至高無上的主開啟一扇大門,讓宣教機構使用電臺與電影,將耶穌基督的禮物--救贖福音贈送給阿希爾人。
˙祈禱聖靈開啟阿希爾心靈的眼睛,讓他們看到耶穌基督的榮耀。
 
卡特裡種姓 Khatri
「我是誰?我的名字並不重要。我最大的成就是與我丈夫養育了三個強壯、健康的兒子。我們居住在印度的旁遮普。十九世紀初期,我們的祖先是商人,他們幾乎壟斷了布匹與編織品的生意。不久之後,他們又做眼鏡和磨粉機的生意,此外,他們還是出色的畫家和優秀的裁縫。英國統治印度期間,許多人成為公務員。今天,我們當中的許多人是教師、行政管理人員和其他專業人士。對我們來說,教育非常重要。」
「我們屬於卡特裡種姓,在印度之外,幾乎沒有人知道我們。但在印度國內,我們是最優秀、最先進的種姓之一。這個種姓的大部分人是印度教徒,但我們家是穆斯林。我和我的家人每天禱告五次。我們向窮人施捨,我們相信除了真主,沒有其他的神,穆罕默德是他的先知。我聽說過你們所崇拜的先知,也就是耶穌,但他不是神,真主才是真正的神。」

禱告
˙祈禱卡特裡種姓的人們不久之後能夠從禁錮他們的黑暗勢力中得自由。
˙求神差派使者,將耶穌基督的寬恕與救贖福音帶給卡特裡種姓。

卡亞斯塔人 Kayastha  
根據印度教的傳說,印度的卡亞斯塔種姓是萬物創造者梵天(Brahma)創造的,因為他需要這個種姓來記錄人類的善行與惡行。死神達蘭拉吉(Dharamraj)抱怨說:「印度教三個世界中,有84萬種生命形式。我一個人,如何能記錄下每種生命的行為呢?」梵天聽後,閉上眼睛,思考這個問題。梵天的腦海中突然出現一個新神,他的一隻手拿著墨水瓶,另一隻手拿著羽毛筆。梵天將這個新神稱作奇塔古普塔(Chittagupta),讓他擔任達蘭拉吉的簿記員,負責書寫和記錄。梵天宣佈,奇塔古普塔的後代應當被稱作卡亞斯塔人。
梵天於是創造了一個新的種姓。在天上,奇塔古普塔負責記錄人類的行為,而在地上,他的後代卡亞斯塔人負責記錄各種商業交易。幾千年過去了,今天的卡亞斯塔人成為簿記員和銀行家。卡亞斯塔人在其他領域也很出色,包括政治、科學、哲學、電影、音樂和軍事戰略等。
大部分卡亞斯塔人是印度教徒。印度教是一種多樣化的宗教,我們很難用幾句話來概括卡亞斯塔人的信仰。許多印度教徒除了信奉一位地位最高的主神,同時也崇拜許多地位較低的神。

禱告:卡亞斯塔人聽到耶穌基督的名字,他在加略山的十字架上完成了人類最偉大的救贖:凡是信奉他的人,都可以被救贖。
 
奇特帕萬婆羅門 Chitpawan Brahmin
由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慢慢發展壯大,最終掌握印度的權力,這就是奇特帕萬婆羅門的歷史。許多世紀以來,人們並不知道這個種姓,直到巴拉吉‧維什瓦納特‧佩什瓦(Balaji Vishvanath Peshwa,1680-1719)擔任印度馬拉塔帝國的首相為止。今天,大部分奇特帕萬婆羅門居住在印度的馬哈拉施特拉邦,約佔印度總人口的1%。奇特帕萬婆羅門與眾不同,因為他們精通商業,此外,由於屬於婆羅門,他們在等級制度的印度社會中擁有更多的機會。印度能夠提供的最好東西,他們都有。根據Wikipedia(en.wikipedia.org/wiki/chitpavan)的一篇文章,奇特帕萬婆羅門在七個方面有傑出表現,包括體育運動、商業、政治與社會改革、科學等。無論他們從事什麼工作,都有良好的表現,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不幸的是,奇特帕萬婆羅門的成功歷史讓他們遠離耶穌基督。絕大部分奇特帕萬婆羅門將歸主看作是社會底層窮人才會做的事情,他們不願意這樣做。

禱告
˙祈禱在奇特帕萬婆羅門中間出現福音突破。
˙求神差派合適的基督徒,在不破壞奇特帕萬婆羅門的獨特文化的前提下,讓這個種姓接受耶穌基督。
 
維什瓦婆羅門 Vishwa Brahmin
由於人口數量減少,維什瓦婆羅門在印度政府中的政治代表性已經降低。雖然維什瓦婆羅門在印度社會與宗教等級中佔據最高位置,但這人口不足的情況使他們感到煩惱。傳統上,維什瓦婆羅門在印度社會中得到廣泛承認,他們在求職方面也有某種優先。根據印度一家網站(www.hindu.com)2004年的報告,最近幾年,維什瓦婆羅門在一些新興領域(例如高科技、資訊技術、職業培訓等)中的人數越來越小。
從金融財務到醫療衛生,雖然今天的維什瓦婆羅門在許多領域工作,但他們公開表示對未來的前途與地位感到不滿。
與我們昨天介紹的奇特帕萬婆羅門一樣,維什瓦婆羅門的傳統優勢與特權使他們產生某種程度的自我孤立與自我滿足。在這個種姓中,幾乎沒有人相信基督。

禱告
˙求神差派忠心的信徒,與維什瓦婆羅門交朋友,告訴他們,福音是用來拯救他們的。
˙祈禱維什瓦婆羅門能夠意識到,印度教的信仰與教義不能滿足他們生命中的需求。
˙求聖靈摧促維什瓦婆羅門尋找那早已賜給他們的救主。
 
印度的拉達基人 Ladakhi  
印度北部的拉達基地區曾經是篤信佛教的拉達基人的天堂。拉達基人居住在自己的村莊中,辛勤勞動,過著安寧的生活。但是最近十幾年,由於西方價值與產品的侵入,這個天堂充滿了人們的不滿與抱怨。
這種現象,在其他不發達國家中也很常見。面對各種各樣的商品,原本自我滿足的拉達基人開始變得不滿足了。看到這些以前從未看到的東西,拉達基人迫不及待地渴望擁有它們。其結果是:拉達基人的傳統文化開始崩潰、消亡。年輕人開始質疑那些歷史悠久的傳統的有效性。與傳統相比,年輕人更喜歡喝可口可樂,穿李維牛仔褲,擁有一輛跑車。雖然當地已經出現經濟蕭條、酗酒和暴力,年輕人仍然覺得自己的生活中遺漏了一些好東西。
其實,人生的許多不滿足,很多時候正是神用來雕塑生命的一把尖刀,令拉達基人從他們的「烏托邦」中走出來,讓他們意識到自己需要一位救主?

禱告
˙求神使用拉達基人的不滿與抱怨,讓他們意識到,他們最需要的不是物質上的豐富,而是心靈上的豐富。
˙求聖靈到這個族群中間,讓人們看到唯一、真正、永久的平安。
˙求聖靈讓拉達基人意識到,他們確實遺漏了一個最好的東西,跟隨耶穌基督的永恆生命。

克什米爾的穆斯林 Kashmiri
「將你的錢投資在克什米爾鐵路公司,是一個好主意。」克什米爾的一位穆斯林工程師阿卜杜勒(Abdul)正在勸說一位商人在當地投資。「從1994年起,我們的公司一直在建造一條長達560英里的鐵路。」儘管當地的工程條件很惡劣,但這條鐵路預期將在2009年建成。工程包括修建二十個隧道和158座橋梁,其中一座將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橋梁。鐵路建成之後,將把印度首都新德里與克什米爾首府斯裡納加連接在一起,屆時,將會有無限多的商業機會。
查謨和克什米爾邦是印度唯一的穆斯林占多數的邦。1947年,英國同意印度獨立之後,這個國家馬上分裂成兩部分:印度教徒占多數的印度和穆斯林占多數的巴基斯坦。英國讓某些邦的領導人自己決定是併入印度,還是並入巴基斯坦。信奉印度教的克什米爾統治者決定併入印度。從那時起,克什米爾的印度教徒與穆斯林開始了長期的戰爭,由於巴基斯坦宣稱克什米爾是它的領土,因此戰況變得越來越惡化。由於厭倦了當地穆斯林軍事組織的暴力活動,有大約六百萬穆斯林放棄伊斯蘭教,相信耶穌基督。

禱告
˙祈禱克什米爾的穆斯林認識並接受耶穌基督,只有他才能帶來真正的和平。
˙求神彰顯祂的力量,讓更多的克什米爾人來到耶穌基督的身邊。

安薩裡人 Ansari  
「羅貝托,我的朋友!請過來喝茶。」一個安薩裡地毯編織者邀請一個阿根廷商人進屋喝茶。兩個人坐下喝茶之後,編織者開始向客人介紹安薩裡人的歷史。「我們在這所房子裡已經居住幾代了。我們的親戚也居住在這條大街上。真主一直保佑我們。我的家人們在一起工作,編織、出售地毯,我的孩子們也在一起,慢慢長大。在當地語言中,『安薩裡』的意思是『夠朋友』或者『助人為樂者』。我們的祖先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安薩裡部落。我們的先知穆罕默德與他的隨從逃避敵人的追趕時,曾經受到麥地那的安薩裡部落的歡迎和保護。真主教導我們要做好事,要行善,這樣我們有一天可以進入天堂。」
一千萬安薩裡穆斯林居住在印度北部、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和尼泊爾,在他們中間,幾乎沒有基督徒。安薩裡人的友好精神為我們開啟了一扇大門,讓我們有機會接近他們,與他們分享福音。安薩裡人對打算購買他們漂亮地毯的商人特別熱情。

禱告
˙求神為基督徒商人與信徒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用時間去接近安薩裡人。
˙祈禱安薩裡人接受耶穌作為他們的救主。
 
馬爾代夫人 Maldivians
「在今後的四年裡,我們計劃在馬爾代夫再修建五十個旅遊度假村。飛往馬爾代夫群島的航班數量將增加一倍。阿里,你真應當考慮在某個旅遊度假村投資。我已經賺到錢了,我想我今後還會賺錢。」一個馬爾代夫商人正在向他的朋友介紹馬爾代夫的旅遊業,他為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
馬爾代夫共和國位於印度南部的印度洋上,有1200個島嶼,二十五萬馬爾代夫人居住在其中的200個島嶼上。幾乎所有馬爾代夫人都是遜尼派穆斯林,該國的憲法規定:「所有國民都必須是穆斯林。」馬爾代夫禁止福音宣教和聖經分發。如果有外國人試圖從事這種活動,他會被立即驅逐出境。
儘管旅遊業對馬爾代夫的經濟非常重要,政府依然將該國民眾與外國旅遊者隔離開。許多旅遊度假村不允許馬爾代夫人工作,因為對穆斯林來說,那裡的酒精飲料與西方服裝是不可接受的。

禱告
˙求神通過外國旅遊者和商人中的基督教徒,讓馬爾代夫人知道基督和他的福音。
˙祈禱馬爾代夫政府取消限制公民相信基督的法令。
˙求神加力量給馬爾代夫的基督徒成為這個國家的鹽和光。
 
印度克拉拉邦穆斯林 Kerala
「印度其他邦的穆斯林應當效仿克拉拉邦的穆斯林,去改善他們的社會經濟處境。」德裡高等法院的前任法官薩查爾(Sachar)正在穆斯林教育學會(MES)的大會上發言。他繼續說道:「在印度,替政府工作的穆斯林非常少。在西孟加拉邦,穆斯林官員的比例只有2.5%。穆斯林的識字率遠遠低於印度國民的平均水平。從1964年開始,MES創始人加佛爾博士(Dr. Ghafour)在克拉拉邦為穆斯林建立了許多教育機構。這些機構為印度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包括工程、醫學和商業人才。穆斯林女孩接受教育最多的一個邦,就是克拉拉邦。」
克拉拉邦位於印度的西北角,人口約3300萬。根據最近的一次人口調查,克拉拉邦57%的人口是印度教徒,23%是穆斯林,19%是基督徒。克拉拉邦很可能是印度最繁榮的一個邦,部分原因是當地勤勞的穆斯林居民。歷史上,克拉拉邦是印度的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入口。由於害怕遭受迫害,克拉拉邦的基督徒尚沒有向他們的穆斯林鄰居傳福音。

禱告
˙求神將力量、智慧和勇氣賦予克拉拉邦的基督徒,讓他們深入瞭解當地的穆斯林,與他們交往,與穆斯林做生意,向穆斯林傳播福音。
˙祈禱克拉拉邦的穆斯林早日歸主。

印度 麥孟人 Memon  
在世上,人和人之間可以有怎樣的差別?有一個人(亞當),他將罪帶入這個世界。還有一個人(耶穌),他為世人贖了罪。在十四世紀,有一個人優素福‧辛迪(Yusuf Sindhi),讓幾千名印度教徒皈依伊斯蘭教。優素福將這些皈依者稱作莫米人(Momi),意思是「堪稱楷模的穆斯林」。幾百年過去了,莫米人變成了今天的麥孟人。 麥孟人還有一個綽號,叫作「印度的水手商人」。十八世紀,麥孟人將他們的貿易市場,從印度西部的家鄉古吉拉特邦,一直擴展到東亞和非洲。麥孟人目前有四百萬人,分佈在全球各地,由於重視細節,擅長管理,大部分麥孟人是成功的商人,非常富有。麥孟是天生的慈善家,無論他們居住在哪里,都建立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麥孟人只看到了別人的物質需求,而沒有看到自己的精神需求。 這些堪稱楷模的穆斯林能否成為堪稱楷模的基督教徒呢?也許一個人的熱誠禱告能夠改變這個族群的歷史進程。你願意成為這個人嗎?

禱告
˙祈禱麥孟人在世界各地做生意時,能夠遇到充滿愛心的基督徒。
˙求神開啟麥孟人心靈上的眼睛,讓他們看到自己確實需要耶穌基督,早日獲得救贖,無論他們去哪里,都是耶穌基督的使者。

馬尼普爾人 Manipuri
馬尼普爾邦位於印度東部,與緬甸交界。感謝主,上帝為馬尼普爾人開了一扇窗口,透過各種商業機會,將福音帶給馬尼普爾人。在馬尼普爾邦,基督教的存在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這裡三分之一人口是基督教徒。其餘的三分之二人口則頑固地拒絕改變他們的印度教或伊斯蘭教信仰。
馬尼普爾邦從外間世界進口各種各樣的商品,商業活動開啟了一扇文化窗口,對任何外來事物都感興趣。馬尼普爾人希望從外部世界獲得色彩鮮豔的體育運動衣、精巧的電子產品、故意磨損的牛仔褲、美味的食品等等。馬尼普爾人對物質商品文明的追求,令他們的傳統與習俗慢慢地衰退。

禱告
˙求神差派忠心的信徒,願意把握一切機會,與頑固抗拒基督的馬尼普爾人分享福音。
˙祈禱基督徒讓馬尼普爾人明白,心靈的收穫遠比那些世俗商品更重要。
˙求神以榮耀的方式讓馬尼普爾人看到祂。
˙祈禱馬尼普爾邦的基督徒以充滿愛心的適當方式,大膽地將福音帶給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鄰居。

阿薩姆人 Assamese  
帕塔(Partha)激動地指著正在開走的公共汽車說:「媽,我們沒有趕上公共汽車,我們還可以去看電影嗎!」媽媽無奈地說:「不,帕塔,公共汽車不會再將我們這樣的農村人運到城裡去看電影了。ULFA(阿薩姆邦聯合解放陣線)炸掉了許多電影院。現在去哪里都不安全。」帕塔和媽媽是印度阿薩姆邦失望的農村人,由於當地的暴力活動,他們看電影的特殊愛好被剝奪了。
危機也是轉機,於是出現了一個新興的行業:一些流動的電影攝製組來到當地的小村莊中,為種植茶葉的阿薩姆人拍攝電影,大部分是用視頻攝像機拍攝的;阿薩姆人非常喜歡這種製作簡單的電影。如果阿薩姆人能夠在自己的小村莊中看到專業製作的電影,他們會更加高興。
在阿薩姆邦,印度教和伊斯蘭教是兩大主流宗教,基督徒只有大約一千人。電影也許是一個有效的工具,我們可以使用電影,將福音帶給阿薩姆人。

禱告
˙祈禱宣教士與阿薩姆邦的信徒在一起,以有感染力、有意義的方式,大膽、快樂地向阿薩姆人傳播福音。
˙祈禱阿薩姆邦各地的人們都看到電影《耶穌傳》。
˙祈禱聖靈為阿薩姆人帶去和平與繁榮。
 
伊魯拉人 Irula
我們可以從二十五萬伊魯拉人那裡學到一些東西。他們知道如何適應生活,如何改善生活。建造臨時住宅時,如果找不到石頭和泥漿,他們會使用竹子。遊牧生活方式如果遇到問題,他們會轉向農業,成為農民。
最近,伊魯拉人的傳統滅鼠滅蛇技藝發生了變化。政府禁止他們捕殺蛇,於是他們學會了養蛇,將蛇的毒液取出,賣給醫療機構,製成抗蛇毒血清,然後將蛇放生。在以前,伊魯拉人使用手工方法,向鼠洞中噴射毒煙,將老鼠殺死。現在,他們開始使用自動噴射毒煙的機械裝置。根據《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零八年1月8日一篇文章的報道,使用機械裝置之後,更多的老鼠被殺死,農作物產量有明顯提高,伊魯拉人有足夠的錢,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上學。
不幸的是,這個聰明的族群卻被迷信所控制。一家叫做Web-India的網站這樣描述伊魯拉人的葬禮:死者的兒子將自己的頭髮剃光,部落首領主持印度教儀式,人們開始不停地跳舞,演奏音樂,直到死者的屍體被擡到墓地,死者被埋葬時,他的頭部要朝向南方。最後人們開始大吃大喝,儀式才結束。稍後,由於伊魯拉人相信死者也要吃飯,於是他們還要舉行一次儀式,為死者奉上祭祀用的食品。 幾個非政府組織已經進入伊魯拉人所居住的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北部地區。在這些組織中,有一些基督徒,他們希望讓伊魯拉人感受到耶穌基督的愛。

禱告
˙基督徒能夠得到伊魯拉部落首領的信任。
˙鄰近地區的基督徒能夠向伊魯拉人傳播福音。
˙祈禱耶穌基督的寶血潔淨和釋放那束縛伊魯拉人的邪惡力量。

 (來源: http://www.missionpathway.org /  2009年三月印度)

承蒙 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 惠允刊載,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