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0-04-19發佈

未得之民˙2008年三月南亞-佛教  (來源: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

南亞:佛教的發源地  作者:Wesley Kawato
佛教雖然在東亞有眾多信徒,但它卻是起源於印度。佛教最初是印度教內部的一個改良教派,起源於主前500年,當時印度被分割成許多小王國,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Siddharta Guatama)就是其中一個小王國的王子。歷史學家無法確定釋迦牟尼出生與死亡的具體日期,他們甚至無法確定釋迦牟尼究竟屬於哪個皇族。歷史學家目前只能確定釋迦牟尼來自印度-尼泊爾邊境附近的一個小王國,因為釋迦牟尼講帕裡語(Pali),這是尼泊爾南部與印度接壤地區的一種語言。由於沒有關於釋迦牟尼一生經歷的書面文獻,人們對他知道的很少很少。
我們只能通過釋迦牟尼去世幾個世紀之後寫成的書面文獻來瞭解他的一生經歷。歷史學家相信這些文獻當初只是一些口頭傳說,最後被寫成文字。根據這些口頭傳說,釋迦牟尼一直過著受保護的優越生活,直到35歲那年,他首次看到人們所遭受的苦難,這讓他決定尋找精神上的真理。釋迦牟尼曾經嘗試過自我放縱,也嘗試過自我禁欲,但都不能讓他滿意。於是釋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樹下沉思冥想,終於找到介於這兩種極端方式之間的「中間道路」。從那之後,釋迦牟尼成為佛祖(Buddha),也就是「被啟蒙者或悟道者」。

人類有許多偉大的心靈,都在尋求真理,求神的光引領他們,像東方的博士,認出真光,引領他們到神獨生子耶穌基督身邊。

佛教在印度
釋迦牟尼去世之後,他的最親近的門徒們舉行了一次會議,決定將他的教義編寫成法典。這次會議很可能是在主前500至400年之間召開的。歷史學家找不到這個時期的書面記錄。這次會議產生了兩個口頭法典,一個是法達磨(Dharma),即佛教的教規,另外一個是Vinya,即佛教寺院的組織規則。在隨後的年代裡,釋迦牟尼的門徒開始分裂為不同的教派,分裂的主要原因是:是否承認通過寺院生活來獲得精神啟蒙的重要性。一些門徒認為,只有成為寺院中的和尚,才能獲得精神啟蒙,而另外一些門徒不這樣認為。
阿肖卡大帝(Ashoka)於主前273至232年統治莫裡亞(Mauryan)帝國。在他掌握政權之後,佛教開始在印度廣泛傳播。阿肖卡放棄印度教,歸信佛教,是因為他血腥地征服了卡林加(Kalinga)王國,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奧裡薩邦(Orissa),他對自己的殘暴行為感到恐懼。阿肖卡認為佛教是一種提倡和平與安寧的宗教。在歸信佛教之後,阿肖卡派遣許多僧侶前往世界各地去傳播佛教。從歷史資料上,我們得知,一些僧侶前往阿富汗、埃及甚至希臘,不過大部分僧侶是在南亞地區宣講。在阿肖卡統治末期,佛教已經在印度廣泛傳播。

求神的靈感動全球一億的佛教徒,明白在耶穌基督才有真正的和平。
 
佛教在南亞的傳播
主前100年前後,一些教派宣佈接受上次佛教會議之後制定的新教義,而另外一些教派只接受舊教義,於是發生了教義爭論,佛教領導人不得不召開新的佛教會議。這次會議的任務是決定哪個教義是正統的,哪個教義是異端的。在這次會議上,經過投票,多數人同意將所有教義從帕裡語翻譯成梵語(Sanskrit),但少數人反對,他們認為佛祖禁止將他的教義翻譯成帕裡語之外的其他語言。這些反對教義翻譯的人退出了這次會議,不久之後,他們建立了自己的教派-小乘教派(Theravada)。同意教義翻譯的多數人也建立的自己的教派-大乘教派(Mahayana)。這次會議之後,小乘教派前往斯裡蘭卡尋求庇護,因為他們害怕遭到大乘教派的迫害。早在150年之前,阿肖卡國王派遣的宣教士就讓斯裡蘭卡人歸信佛教。獲得庇護之後,小乘教派從斯裡蘭卡陸續傳播到東南亞各地。
大乘教派的宣教士將他們的教義帶到中國,雖然遭到幾次抵制,但最終在中國廣泛傳播。中國人第一次大規模歸信佛教發生在基督出生年代的前後。中國的佛教宣教士于372年將大乘教派傳播到朝鮮,於500年傳播到日本。雖然佛教在遠東紮下根,但在它的發源地印度,卻慢慢死亡。由於過分強調寺院生活,佛教在印度成為少數人的精英宗教,切斷了它與普通民眾的聯繫。一種新型的印度教開始在印度傳播,這種宗教將佛祖看作是印度教主神毗瑟努(Vishnu)的化身。
1192年,穆斯林入侵者開始征服印度。穆斯林掠奪佛教寺院,殺死裡面的和尚,或者逼迫他們逃離。由於下層社會只有很少的佛教徒,並且缺少領袖人物,因此佛教在印度大部分地區幾乎滅絕。到1300年,只有喜馬拉雅山脈中的少數印度村莊依然信奉佛教。穆斯林沒有來得及入侵這些村莊,讓佛教倖存下來。今天,南亞的喜馬拉雅山脈仍然是佛教強大的地區。1890年代之前,佛教一直沒能恢復在印度的傳播,但在此之後,佛教在印度最底層的賤民社會紮下根。1956年,印度的賤民社會中再次出現歸信佛教的高潮。

佛教在西方
自佛教創立以來,它一直是亞洲的宗教。主前250年,佛教宣教士曾經抵達埃及和希臘,但沒能讓當地人歸信。此後,羅馬時代曾經發現在東羅馬帝國有一些很小的佛教社區,不過這些社區很快就消失了。
佛教真正進入西方是在1800年之後,當時的歐洲學者開始研究佛教文獻。一些學者將佛教文獻帶回自己的祖國,並翻譯成各種歐洲語言。不過對絕大多數學者來說,研究佛教僅僅是出於知識份子的好奇心而已,他們並不想歸信佛教。尼采(Frederick Nietzsche)于1895年成為第一個信奉佛教的西方學者。從那時起直到1960年,像尼采這樣信奉佛教的西方人極少。在1960年之前,只有少數居住在大學城中的學者信奉佛教。
1858年抵達加州的第一批中國移民將佛教帶入美國。鐵路公司雇傭這些中國人去修建橫跨美國的鐵路。1880年代抵達加州的日本移民再次將佛教帶入美國。美國白人對亞洲人的嚴重歧視,阻止了佛教從亞洲人社區向美國各地的傳播。
1945年之後,情況開始發生改變,一些在日本和韓國服役的美國軍人將佛教教義帶回美國,雖然這樣的軍人並不多;冷戰讓美國人感到焦慮,許多美國人希望獲得和平與安寧,於是他們找到了佛教。1960年之後,佛教在美國戰後一代人中間紮下根。今天,美國各大城市都有佛教寺院,白人佛教徒到寺院中祈禱是很常見的,不過佛教徒的數量不到美國總人口的1% ,而且大部分是亞洲人。

今天的佛教
今天,在亞洲大部分地區,佛教是一種主流宗教,從緬甸到日本,從蒙古到泰國,都可以看到佛教徒。在北美與歐洲的亞洲人社區中,也可以看到佛教徒,此外還有一些白人佛教徒。許多沒有聽過福音的佛教徒居住在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的遙遠山區中,本月我們將為他們祈禱。
佛教宣稱一個人只要行善,即可達到更高的精神狀態,用佛教術語講就是 「啟蒙」。基督徒向佛教徒做見證的一個主要障礙是 「罪」 的概念。佛教徒不認為自己有罪,他們把自己看作是大學裡的評分制度,學生應當按照曲線系統評分(有高有低),而不應當按照 「世人皆有罪」 的絕對標準評分。一個佛教徒相信,只要其他信徒認為他是好人,而不是壞人,那麼他就可以達到佛教徒追求的涅槃狀態(Nirvana)。
在我們本月為佛教徒祈禱時,我們應當記住,幾乎沒有佛教徒信奉純粹的佛教教義。在亞洲人信奉的佛教教義中,混合了祖先崇拜與萬物有靈教。亞洲人害怕他們的祖先受到羞辱,於是那惡者利用這一點來控制他們。

祈禱基督教學者發展創意性的宣教方法,為亞洲佛教徒開啟一扇大門,讓他們看到基督。祈禱基督教學者以符合亞洲文化傳統、並且不違反聖經教義的適當方式,向亞洲人解釋罪的概念。祈禱亞洲人看到上帝的能力,讓他們明白,耶穌的救恩是直接從神而來,不是人思想的產品。

以斯拉‧德沃爾和法蘭西絲‧霍金 Ezra DeVol & Frances Hodgin
以斯拉‧德沃爾(Ezra DeVol)和法蘭西絲‧霍金(Frances Hodgin)於1930年在印第安那州的韋斯利衛理公會學院(WMC)相識。當時正是美國的大蕭條時期,以斯拉不得不做一些課外工作,以補充學費。法蘭西絲課外在學院的廚房工作,同時兼任西爾斯商店的店員。他們從三年級開始約會,不久之後,他們就深深地墜入愛河中。
以斯拉於1909年出生於中國,他的父母都是醫生。當以斯拉還是一個小男孩時,他的父母就死了,他只好與伯父、伯母一起生活。
法蘭西絲出生於密歇根州,出生日期恰好與以斯拉相同。法蘭西絲對宣教很感興趣,她希望將來會成為一名宣教士。以斯拉的志向是成為醫生,他放棄了成為宣教士的念頭。但在與法蘭西絲建立戀愛關係之後,以斯拉逐漸意識到他的生活中可能缺少上帝。1931年舉行了一次宣教大會,以斯拉聽到了一些富有挑戰性的消息,這讓他感到很苦惱,因為他很久以前就決定不當宣教士。以斯拉沒有出席最後一次會議,他一個人呆在家裡。他感到內心很混亂,無法平靜下來。就在會議即將結束之前,以斯拉返回會場,他決定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主耶穌。在完成培訓之後,以斯拉作為外科醫生,法蘭西絲作為護士,兩人於1936年結婚。
1940年,以斯拉與法蘭西絲夫婦二人在福音之友教會(EFC)的安排下,去中國工作。以斯拉當年八月在俄亥俄州的實習期滿,於是帶著三歲的雙胞胎孩子,與法蘭西絲登船前往中國。

禱告:祈禱未來的宣教士在主耶穌呼喚他們時,能夠清楚地聽到他的聲音。
 
從中國到印度
德沃爾夫婦與先期來到上海的宣教士商量之後,決定前往以斯拉的出生地潞河。在潞河,他們受到當地人用三十二道菜的款待。但是幾週之後,以斯拉就意識到,由於戰爭正在逼近這裡,法蘭西絲與兩個孩子應當返回美國。以斯拉決定留在這裡,因為南京大學附屬醫院急需一名外科醫生。對以斯拉來說,由於食物缺乏,戰爭將意味每天只能吃兩頓飯。冬季的月份異常寒冷,由於沒有燃料,以斯拉不得不穿上許多衣服以保暖。
1943年,以斯拉返回美國,在隨後的戰爭年代裡,他在俄亥俄州擔任醫生,住在自家的農場中。對德沃爾夫婦來說,這幾年是快樂的,他們又生了兩個兒子,家庭更大了。五年之後,當戰爭結束時,以斯拉一家前往洛杉磯,希望找到客輪,再次前往中國。
「你們可否考慮前往印度?」福音之友教會(EFC)的一封來信讓德沃爾夫婦感到吃驚。幾週來,以斯拉一家一直在加州等待前往中國。但由於中國政權更換,威脅越來越強大,在中國的所有宣教士都準備離開。「為什麼要去印度?」
這是德沃爾夫婦看完信之後的第一個念頭。他們分別走進兩個房間,單獨進行祈禱,他們竟然收到相同的回應:「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以賽亞書30:21)。為了服從上帝的召喚,德沃爾夫婦于1949年2月乘船前往印度,去完成他們的新使命。
在學習一年印度語之後,德沃爾夫婦被派到基督教醫院工作。法蘭西絲在家中寫道:「我們看到許多令人難過的病人。他們不懂公共衛生,事實上,只要用肥皂和清水,即可避免許多疾病。」

禱告:祈禱每個基督徒的臉上都露出聖靈之愛的微笑,讓所有看到這微笑的人都歸信我們的天父。

全印度最優秀的醫生
德沃爾夫婦的工作非常繁重,他們為當地人提供流動的公共衛生服務,將醫療工作與宣教工作結合起來,並且將後者放在優先位置。他們知道,如果不改變人們的心,就不可能改變人們的生活。以斯拉寫道:「我們希望病人從我們身上看到上帝的愛,而不是僅僅把我們看作是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所以我總是請求主耶穌讓我在病人面前微笑。」
在1958年的一次會議上,德沃爾醫生得知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急需外科醫生。在尼泊爾,許多病人翻越陡峭的高山,艱難跋涉十到十五天,當他們最終抵達醫院時,卻發現那裡沒有外科醫生。
於是以斯拉成為加德滿都第一位外科醫生,法蘭西絲繼續擔任他的護士。德沃爾夫婦獲得了尼泊爾聯合宣教社(UMN)的資助,因此他們同意遵守尼泊爾法律。尼泊爾政府也接受了德沃爾夫婦的聲明:「以基督的名義和精神,去滿足尼泊爾病人的需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讓尼泊爾人認識基督。」
在尼泊爾工作十一年之後,1969年,以斯拉由於眼疾,不得不結束工作,接受眼外科治療,他先後接受了八次不同的手術。在手術期間,法蘭西絲始終幫助她的丈夫。此時的法蘭西絲已經患上嚴重的心臟病,醫生命令她必須停止工作。
德沃爾夫婦終於退休,返回美國。一位印度官員這樣評價他們:「我認為德沃爾醫生是全印度最優秀的醫生,是全世界第四優秀的醫生。「不過有人不同意這個評價,他們說:「還有哪三個人能夠比他更優秀呢?」 (以上內容選自Anna E. Nixon的著作《在世界邊緣》,Barclay出版社1987年出版)

祈禱主耶穌讓我們能夠竭盡全力去完成他的使命。

斯裡蘭卡 僧伽羅人Singhalese  
二千多年來,僧伽羅人一直居住在印度東南部的斯裡蘭卡島上。1948年斯裡蘭卡擺脫英國獨立之前,僧伽羅人經常被外國人統治。獨立之後,僧伽羅人陷入了與信奉印度教的泰米爾人(Tamil)的長期戰爭,後者聲稱斯裡蘭卡北部是一個獨立國家。
僧伽羅人由兩個不同的小族群組成,其中一個是居住在山區、被認為「保守」的康提人(Kandyan),另外一個是居住在沿海低窪地區、被認為「進步」的僧伽羅人。僧伽羅人總人口的大約一半是農民,但他們幾乎沒有現代化的農業工具。由於工業增長率很低,斯裡蘭卡一直是一個貧窮國家。
雖然僧伽羅人認為自己是佛教徒,他們也舉行印度教和萬物有靈教的某些禮拜儀式。僧伽羅人崇拜各種神靈,他們相信這些神靈能夠控制他們的日常生活。招魂師舉行禮拜儀式,以平息這些神靈的憤怒。雖然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有少數僧伽羅人歸信基督教,但絕大多數斯裡蘭卡人缺乏對福音的真實瞭解。

祈禱斯裡蘭卡的長期內戰能夠結束,以便在僧伽羅人中間建立無數興旺的當地教會。
 
孟加拉 阿拉坎人Arakanese  
「爺爺,為什麼其他部落的老年人叫我們馬格(Magh)﹖」爺爺慢慢地回答:「我爺爺曾給我講過許多有關我們的故事,我們曾經是令人生畏的海盜,活躍在海邊與河邊的村莊中。馬格就是海盜的意思。其他部落的一些老年人還記得這件事。我們的正確名字叫阿拉坎人,因為我們的祖先來自緬甸的阿拉坎山谷。」
「但是爺爺,現在我們是和平的族群,對不對?我們在山上勞動,為村莊建造菜園。佛祖和稻田之神肯定喜歡我們。」
「不要說了,阿賈(Aja),拿著飯和湯去田邊吃吧,這樣能夠讓稻田之神滿意,否則我們今年將沒有食物可吃。快點去吧!」
阿賈睜大眼睛,充滿恐懼,飛快地跑出家門。

為孟加拉國的三十六萬阿拉坎人祈禱,求神揭去他們眼睛上的面紗,用他們的心去聆聽福音。求神彰顯祂的大能,拯救阿拉坎人。求主耶穌差派他的信徒,到阿拉坎人中間宣教。
 
印度和孟加拉 查克馬人Chakma  
村莊的教士將一根細繩捆綁在死者血肉模糊的身體上,這個查克馬人是被政府軍殺害的。孟加拉人要他必須同意外來定居者進入他們的領地。 但這個查克馬人卻認為穆斯林在他的村莊中定居,是企圖將查克馬文化 「伊斯蘭化」,於是極力反對。他被打死了。在孟加拉國,有大約一萬名查克馬人在這樣的衝突中被殺。按照當地習俗,教士要將這根細繩從死者身上取下,依次捆綁在死者的兄弟、姐妹、祖母、父親以及新婚妻子的身上。最後,教士飛快地將細繩剪成多節,象徵死者的靈魂從此獲得自由。 死者的家人決定離開村莊。他們將所有財物放到幾個大筐裡,然後將大筐放在背後,將大筐的帶子套在額頭上,開始出發。他們與五萬多名躲避暴力的查克馬難民一起,離開所在地區,前往印度。孟加拉人希望把這個國家變成一個穆斯林國家,他們認為佛教徒和萬物有靈教徒,例如查克馬人,妨礙了他們實現這一目標。

為孟加拉國和印度東北部的四十三萬查克馬人祈禱,這個族群幾乎從未聽到過福音。求神差派有愛心的基督徒,前往查克馬人中間,告訴他們,只有耶穌基督的寶血染紅的生命繩才能讓他們的靈魂獲得真正的自由。祈禱和平與正義重返查克馬人的家園。
 
緬甸 莫魯人Mru
暴徒們眯起眼睛,他們悄悄地將木筏劃向莫魯人的村莊。莫魯人是緬甸的基督徒,對莫魯人充滿嫉妒的佛教僧侶們派遣這些暴徒,攜帶鐵鏈與棍棒,企圖襲擊莫魯人。就在他們接近莫魯人的村莊時,一片濃霧包圍了他們,他們的木筏撞上一條沉在水下的舊駁船,於是木筏沉沒了,許多暴徒被淹死了。
另外一組暴徒試圖進攻附近的基督教村莊,但當他們經過一個山口時,突然下起暴雨,他們遭到雷擊,瞬間全部死亡。雷電還擊中策劃這次陰謀的佛教寺院,燃起熊熊大火。聖靈像一陣狂風,清掃了這個地區,讓所有人都看到了上帝的威力。根據《佛教世界的人們》一書介紹,在1997年這場災難中,沒有一個基督徒受到傷害。
莫魯人居住在緬甸、孟加拉國和印度,其人口的7%是基督徒。雖然莫魯人知道有一位最高的主宰,但大部分人依然被佛教和萬物有靈教的各種神靈所束縛。

祈禱莫魯基督徒用人們能夠理解的方式,向所有莫魯村莊宣教。祈禱上帝繼續向人們展示祂那無可比擬的大能。
 
不丹 沙克羅普人Sharcrop
沙克羅普人圍繞一個點燃的乾草堆旋轉、奔跑、跳躍。一些較為膽大的人,就跳過熊熊的火焰,他們相信這樣做,神靈可以赦免他們的罪。不敢跳過火焰的膽小者必須用其他方式,向神靈請求贖罪。
不丹是被喜瑪拉雅山脈包圍的一個小王國,沙克羅普人則是不丹的主要族群。美南浸信會出版的刊物《共同宣教》(Co-mission)2001年4月一期介紹說:「這個族群有贖罪的傳統。他們舉行的所有儀式都充滿神秘主義色彩,他們渴望得到自我淨化。」
主後747年,一位西藏僧侶將佛教帶給沙克羅普人,於是這個族群一直是佛教徒。藏傳佛教已經成為沙克羅普人身份的象徵,如果我們告訴他們,耶穌基督是唯一、全能的主宰,他們之中不會有一個人相信。儘管不丹正在快速實現現代化,但沙克羅普人將基督教看作是對他們文化的最大威脅。

祈禱耶穌基督向沙克羅普人顯出祂的愛和大能,讓這個族群明白,只有祂才能替人們贖罪。
 
不丹 布羅克帕人Brokpa  
布羅克帕農民居住在不丹山區,當他們從茅草屋的窗口中看到外面傾盆而下的暴雨時,他們認為這是自己遭到詛咒。布羅克帕人的家鄉經常下雨,人們相信這是因為自己犯了某種自己並不知道的罪,激怒了神靈。 布羅克帕人崇拜許多神靈。由於經常下雨,布羅克帕人帶一種特製的草帽,上面有五個圓點,表示將雨水從他們的身體中,通過圓點,排放出去。由於當地潮濕,許多布羅克帕人患病,他們依賴薩滿教士來治療疾病。
早在挪亞時代,上帝就曾使用雨水來審判人類有罪。布羅克帕人沒有意識到,下一次審判將不是用水,而是用火。與不丹的其他族群一樣,布羅克帕人並不知道,避免審判的唯一辦法就是接受耶穌基督的救贖。絕大多數布羅克帕人從未聽說過耶穌基督的名字。

求神差派醫療宣教隊前往布羅克帕人中間,醫治他們的身心靈。求神加快建設通往布羅克帕家園的公路。由於沒有公路,外界幾乎無法接近布羅克帕人,這是他們尚未聽到福音的一個主要原因。

不丹 奧勒人Ole
奧勒村民走在森林中間的小路上,小路上落下大樹的影子。綠樹的上方是藍天和白雲,它們成為森林的美麗背景。但是這些奧勒村民沒有時間欣賞上帝創造的美景,他們的腦子裡正在想著其他事。達到山頂之後,他們一起鞠躬,敬拜他們的山神。與不丹的其他族群不同,奧勒人只崇拜一座神聖的山。上帝創造了群山、藍天、白雲以及一切生物,但奧勒人從未聽說過祂。 奧勒人不同於不丹的其他族群。雖然奧勒人的宗教中包含佛教的成分,但它與其他族群的宗教有很大區別。奧勒人的宗教是佛教與薩滿教的混合體,在不丹,沒有其他族群信奉這種混合宗教。奧勒人的語言也與不丹已知的語言完全不同。奧勒語非常複雜,即使是有經驗的語言學家也很難學會它。

求神差派有經驗的語言學家學會奧勒語,然後教給宣教士,以便將福音帶給奧勒人。祈禱奧勒人在欣賞家園的美景時,能夠發現神的大能和神性,讚美並崇拜唯一、真正的造物主。
 
不丹 蒼拉人Tsangla  人口 ﹕250,000
二十五萬蒼拉人分散在喜馬拉雅山脈東側崎嶇的山脊地帶,這裡屬於很小的佛教王國不丹。蒼拉人表面上信奉藏傳佛教,但他們同時也信奉萬物有靈教,相信有一個由精靈、鬼魔和祖先靈魂構成的隱形世界,控制著他們的日常生活與事件。每個蒼拉家庭飼養的家畜中,有一部分專門用來作為宗教儀式的祭品,以此取悅魔鬼,這樣魔鬼就不會把疾病降臨到他們中間。蒼拉人相信,每個村莊都有一個土神,每個房子都有一個塔布拉神(tablha),絕對不能冒犯這些神靈。
居住在農村地區的蒼拉人實行「河葬」。死者的屍體被切割成許多小塊,投入湍急的河水中,讓河水沖走它們。蒼拉人的西藏鄰居認為河葬是最低級的屍體處理方式,只適合處理小孩和痲瘋病患者的屍體。對待河葬的看法以及語言上的差異,使蒼拉人和西藏人產生隔閡,雙方關係緊張。 有大約1%的蒼拉人通過不丹語的福音短波電臺和電影《耶穌傳》,聽到了福音,並作出回應。

求神差派宣教士前往不丹,去支援那些已經接受耶穌基督的蒼拉信徒。祈禱電臺節目和電影《耶穌傳》能夠到達這個寶貴族群的心。
 
尼泊爾 多爾波人Dolpo  
十六歲的安卡拉爾(Ankalal)從未上過互聯網,也從未見過電腦、汽車和電話。他住在尼泊爾西北部與中國交界的遙遠村莊中。他所在的族群被稱作多爾波人。多爾波人居住在海拔一萬二千至一萬五千英尺的高山上,他們粗糙的石頭房子是世界上最高、最遙遠的人類住宅。
多爾波人信奉佛教,其中一些人也信奉古老的西藏苯教(Bon)。喇嘛們經常舉行這兩種宗教的儀式。喇嘛受到高度尊敬,多爾波人無論是疾病、婚姻、出行或者其他重要活動,都要事先徵求喇嘛的意見。
1990年代中期,曾經有一位宣教士寫道:「這個族群完全沒有聽到過福音。他們沒有書面語言,當然也沒有福音刊物。在多爾波人中間,目前還沒有已知的基督徒。要想在這個族群中間建立教會,首先要讓村莊的首領聽到福音,然後在從上往下,向村民們宣教。」 1990年代以來,已經有少數多爾波人歸信耶穌基督。

祈禱聖靈點燃多爾波信徒心中的火焰,讓他們將福音帶給這個族群的首領們。

尼泊爾 亞卡人Yakha  
亞卡男人們在貧瘠的土地上犁地,他們的父親和祖父在前面拉著犁,女人們隨後播下種子。男人、女人、孩子甚至還有鄰居一起收割微薄的作物。亞卡人口有二萬六千,居住在尼泊爾東部山區的六百個村莊裡。90%的亞卡人依賴農業,但土壤貧瘠、缺少農業技術也限制了土地的生產力。
在傳統上,亞卡人信奉萬物有靈教,一種認為世間萬物皆有神靈的部落宗教。今天,亞卡人信奉佛教或者印度教,他們遵守這兩種宗教所規定的各種節日。對亞卡人來說,基督教是一種 「外來」 宗教,他們懷疑一切外來事物。如果有人歸信耶穌基督,將被所在部落驅逐出去。部落驅逐是一種嚴厲的懲罰,這制度阻止了人們接受福音。
亞卡人尊重一些高尚的品德,例如誠實與仁慈。讓這個族群聽到福音的最好辦法,是派遣宣教士前往亞卡人的村莊居住,過一種誠實、仁慈的基督徒生活,以此感化他們。

祈禱基督徒作耶穌基督的使者,前往亞卡人的村莊。祈禱現代化的農業技術與方法能夠增加亞卡人的收穫。求神在尼泊爾東部山區取得屬靈的豐收。 

尼泊爾和印度 瓦隆人Walung
商隊的騾子與犛牛馱著沈重的貨物,沿著塵土飛揚的小道,將穀物、棉花和食糖從印度送往西藏。從西藏返回時,商隊帶回了羊毛、羊毛地毯和食鹽。這條通商小道經過尼泊爾東北部山區,那裡有十至十二個瓦隆人的村莊。許多世紀以來,瓦隆人在通商小道上擔任經紀人,積累了大量財富。瓦隆人為商隊提供食物、水和旅店,換取商隊的貨物,讓後將貨物以較高的價格賣給鄰近的其他部落。
一進入二十一世紀,通商小道變成現代化的公路,運載貨物的汽車從瓦隆村莊旁邊呼嘯地開過,商隊不再中途停留。時代的 「進步」 剝奪了瓦隆人唯一的生活來源。瓦隆人不會種植作物,也不會飼養家畜。今天的瓦隆人只能依靠政府的救濟為生,他們的傳統生活方式一去不復返了。
幾乎所有瓦隆人都信奉藏傳佛教。目前還沒有瓦隆語的聖經、福音錄音帶和電影《耶穌傳》,幾乎沒有人聽到過福音。

求神差派祂的使者前往瓦隆人的村莊,教授他們農業技能,讓他們擺脫對政府救濟的依賴。祈禱瓦隆人依賴唯一的真神。祈禱瓦隆人將他們的效忠與感激轉向耶穌基督。

尼泊爾和中國 格倉西藏人 Gtsang Tibetan
一百年前,一位英國商人奧康納船長(Captain Oonner)這樣描寫格倉西藏人:「他們極端迷信,但不信奉任何宗教,他們沒有心靈追求,他們受到勢力強大的寺院與僧侶的壓制。」
事實上,格倉西藏人信奉藏傳佛教,但這個英國人沒有察覺。七十萬格倉西藏人居住在尼泊爾-西藏邊界兩側的廣大地區,藏傳佛教是他們的精神堡壘。
格倉地區是多個佛教教派的發源地,那裡有至少十種方言,不過全都與標準藏語有關。外來遊客可以在格蒼看到被稱作昆本(Kumbun)的巨塔,於1400年代修建的。
今天的遊客並不是第一批進入格倉的人。早在1624年,耶穌會宣教士安東尼(Antonio de Andrade)冒充印度教朝聖者,從印度抵達西藏。由於他給西藏國王和王后留下深刻印象,於是讓他返回印度。返回之後,安德拉德建立了一個宣教團,準備向西藏傳播福音。由於1635年的一場革命,安東尼的宣教工作突然終止。目前只有少數格蒼基督徒。

求神差派基督徒前往格蒼西藏人中間,與他們交朋友,並將耶穌基督介紹給他們。

尼泊爾 阿特帕爾萊人 Athpare Rai
尼泊爾的阿特帕爾萊人以勇敢、大膽、無畏而著稱。許多阿特帕爾萊人加入深受尊敬的英國皇家喀爾喀兵團(Gurkha),在尼泊爾軍隊中服役的阿特帕爾萊士兵也以他們的勇敢而舉世聞名。對許多阿特帕爾萊人來說,參軍入伍是獲得社會尊敬、擺脫嚴重貧困的最好方法。
大部分阿特帕爾萊人是農民。由於缺少農業技術知識,他們每年的收穫量很少。在田地裡,通常是女人負責犁地,男人負責播種。阿特帕爾萊人在海拔較低的地方種植稻米,在海拔較高的地方種植土豆、玉米、小麥和大麥。
一個男人如果想娶一個女人,男方家人必須向女方家人贈送禮品,如果禮品被接受了,那麼雙方將確定婚禮日期。婚事由一位媒人安排。媒人會搞一次滑稽的惡作劇,將新娘 「綁架」 到新郎家中。人們通常要宰殺一隻豬或一隻雞,作為祭品。婚禮上有大量肉食和飲料,婚禮往往持續一整夜。
在一千五百名阿特帕爾萊人中,大部分是印度教徒,少部分是佛教徒和動物崇拜者。從阿特帕爾萊人的出生儀式、婚禮和葬禮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的宗教習俗。尼泊爾政府強烈反對 「勸誘改變宗教」,許多基督徒由於宣教而被判處長期監禁。目前已經有阿特帕爾萊語的電影《耶穌傳》和聖經。

為在阿特帕爾萊人中間宣教的事工祈禱,為阿特帕爾萊語的福音刊物祈禱。
 
尼泊爾 塔米人Thami
即使是女人,也必須與男人一樣,扛著沉重的石板。他們是石材切割工人和石板製作工人,薪水極低,勉強為生。他們就是尼泊爾的六百名塔米人,他們被鄰近族群奴役了幾個世紀,至今依然赤貧。
不過這個可憐的族群終於聽到了好消息。一位基督徒義工攜帶福音錄音帶,來到塔米人的村莊,播放錄音帶給他們聽。當村民們聽到用塔米語朗誦的福音時,他們想問許多問題。這位義工於是回答他們的問題,八個小時之後,他們仍然提出新問題。最後,這位義工必須步行四小時,走到一個有公共汽車的地方,搭車回家。在這位事工離開村莊之前,有一個其他村莊的村民,請求他以後也去這個村莊,為那裡的村民播放上帝的福音。您可以看出,塔米人的心靈是何等饑渴!

祈禱塔米人中間出現持續的心靈饑渴。請求上帝讓每一個塔米村莊都有機會聽到上帝的福音。祈禱塔米族群的首領們相信耶穌基督,為這個族群鋪設一條通往耶穌基督的大道。祈禱福音事工不久之後幫助塔米人擺脫貧困。

格羅瑪人Groma
你能想象有一個 「不存在」 的族群嗎?在中國的西藏自治區,有一萬四千人無法確定身份。在印度北部,也有至少一萬四千人,甚至沒有被列入人口統計數位中。
這個族群就是格羅瑪人,他們居住在中國西藏與印度錫金的交界地區。格羅瑪人的生活方式在許多方面與當地其他族群相似,例如流行一妻多夫制,也就是一個婦女有多個丈夫。格羅瑪人信奉藏傳佛教,不過其中混合了他們自己的傳統習俗。格羅瑪人以放養犛牛、綿羊和山羊為生。格羅瑪婦女做所有的工作,而男人們卻靠酗酒、賭博來打發時間。格羅瑪人最獨特的東西是他們的語言。
曾經有人向格羅瑪人介紹耶穌基督,但遭到粗暴的抵制。如果一個格羅瑪人對福音感興趣,那麼其他人就會警告他和提醒他,就是過去曾經有人改變信仰,但遭到嚴厲迫害。
感謝主,神沒有忘記格羅瑪人,人口統計學家可能忘記他們,但上帝不會忘記。上帝知道他們的名字,知道他們的語言,也知道他們的需求。印度錫金的格羅瑪人已經開始與基督徒接觸。

求神差派南亞信徒將格羅瑪語的福音帶給格羅瑪人,差派語言學家翻譯出格羅瑪語的聖經與福音錄音帶。求神開啟格羅瑪人的心扉,讓他們接受福音的種子。

印度 拉達基人Ladakhi  
西方人常說 「像地獄一樣熱」,但印度西北部的拉達基人不會這樣說。居住在喜馬拉雅高山上的拉達基人渴望有溫暖的天氣,他們認為地獄是一個極其寒冷的地方。當地降雨量很少,每年不到三英寸,這使拉達基人的生活很艱苦,不過更大的威脅是當地的高失業率,有一位作家將它稱作 「沉默的炸彈」。拉達基的自然景色非常美,人們都說那裡是天地之間的樂園,但對失業的拉達基年青人來說,那裡絕不是樂園。在這個樂園中,他們找不到工作,無法為生。
拉達基人傳統上是藏傳佛教徒,不過他們與西藏的佛教徒完全不同。拉達基人除了信奉佛教教義之外,還信奉佛教出現之前的苯教(Bon)中的一些殘忍惡魔。在歷史上,拉達基人曾經有過基督教見證,第一次是在八世紀,第二次是在十七世紀,一位葡萄牙天主教士向他們介紹福音。1856年,幾個莫拉維亞兄弟會的宣教士(Moravian)開始在拉達基人中間宣教,他們一直在當地工作,期間來自印度其他地方的宣教機構也加入進來。拉達基人可以找到聖經的部分譯文、福音錄音帶和電影《耶穌傳》。

祈禱福音機構不僅將福音帶給拉達基人,同時為這個族群創造一些就業機會。

印度 辛波人Singhpo  
一切都是從1823年開始的。當時有一位蘇格蘭商人兼探險家羅伯特‧布魯斯(Robert Bruce),正在印度的阿薩姆邦(Assam)。布魯斯有一項使命,就是拜會一位非常重要的辛波人首領貝薩‧高姆(Bessa Gaum)。為什麼要拜會他呢?因為布魯斯知道,如果能與他交朋友,將能夠獲得世界上最好的茶葉,這可是一項全新的、非常賺錢的生意。
辛波茶葉非常著名,充滿傳奇,據說可以與中國茶葉媲美。布魯斯和高姆的會談非常順利。辛波人依然全部是藏傳佛教徒。誰能把耶穌基督介紹給這個族群呢? 辛波人居住在與阿薩姆邦毗鄰的阿魯納查爾邦(Arunachal Pradesh)。1793年,緬甸北部辛波人的祖先不堪忍受殘酷的迫害,逃到印度東北部。辛波人驅逐了當地的一些定居者,同時與另外一些定居者通婚融合。

辛波人已經從茶葉貿易中獲得收益,祈禱他們也從耶穌基督那裡獲得收益。祈禱上帝派遣一些尊重辛波文化的人,作為他的使者,前往辛波人中間。
 
印度阿薩姆邦 土隆人 Assam Turung
看到 「滅絕」 這個詞,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野生動物,但是世界上有一些語言,也瀕臨滅絕。例如在鄰近緬甸的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有一個佛教族群土隆人,他們的語言就瀕臨滅絕。土隆人於1800年代早期從緬甸進入阿薩姆邦,土隆語則是一種基於泰語的語言。土隆人受到辛波人(Singhpo)的奴役,被迫講辛波人的語言,一種不同于泰語的藏緬語族語言。
土隆人分成多個小族群,使用十二種方言,有三套文字書寫系統,人們只能在自己的小族群內部通婚。絕大部分土隆人是農民,少數人是政府機構的職員,或者城市中私人公司的雇員。
土隆人信奉小乘佛教(Theravada),因此他們被排除在印度教的種姓制度之外。土隆人有自己的僧侶和寺院。土隆人認為佛教是祖先的宗教,如果有人歸信耶穌,將被看作是使祖先蒙受羞辱,背叛祖先的文化。由於這個原因,雖然30%的土隆人聽到過福音,但目前還沒有已知的基督徒。

祈禱土隆人接受一套統一的文字書寫系統。祈禱翻譯家來到土隆人中間,將聖經翻譯成土隆語。祈禱聖靈開啟土隆人的心扉,讓他們的心靈向主開放。
 
印度 緬甸人
緬甸目前處於軍人政權的嚴酷統治下。由於種族衝突和政府的壓迫,許多緬甸人逃到鄰國印度。目前有許多緬甸人定居在印度東北部的米索蘭邦(Mizoram)和馬尼普爾邦(Manipur),此外還有一些緬甸人從這兩個邦來到首都新德裡,希望從那裡移民到第三國。定居在米索蘭邦的緬甸人以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方式,在河谷地區種植稻米,引發破壞性的生態後果。緬甸人的活動消耗了印度的大量資源。
在新德裡的緬甸人只能得到居住許可,無法得到工作許可,他們受到印度人的騷擾與歧視。緬甸人抱怨聯合國沒能及時幫助他們。目前只有一個印度非政府組織(NGO)在幫助緬甸人。緬甸人不希望與印度人同化。絕大多數緬甸人是佛教徒,不過他們的教義中混合了萬物有靈教和神靈崇拜的成分。在印度的緬甸人中,只有不到1%歸主。

祈禱在印度的緬甸人有機會從基督徒那裡聽到耶穌基督的福音。祈禱印度基督徒成立非牟利機構,去幫助這個國家的緬甸人。祈禱印度宣教士向米索蘭邦、馬尼普爾邦和新德裡的緬甸人宣教。祈禱上帝使用異夢、異像和聖經,將這些緬甸佛教徒帶到耶穌基督身邊。 

印度 金瑙拉人Kinnaura
印度人口調查員問一位金瑙拉人:「你信奉印度教嗎?」 「是的,」 他回答道。調查人員繼續問:「你信奉佛教嗎?」
「是的。」絕大多數金瑙拉人信奉兩種宗教,認為兩者沒有衝突。事實上,金瑙拉人之所以同時信奉兩種宗教,是由地理原因造成的,他們的居住地正好在佛教地區與印度教地區的交界處。金瑙拉人居住在印度喜馬查爾邦(Himachal Pradesh)的喜馬拉雅高山上,是金瑙拉地區的最大族群。金瑙拉人2000年的人口數量是六萬三千人。
金瑙拉人除了信奉印度教和佛教之外,他們還舉行萬物有靈教的儀式,試圖以此驅除邪惡神靈。1981年的人口調查結果顯示,沒有一個金瑙拉人信奉耶穌基督,但最近的人口調查結果顯示,在金瑙拉地區,已經有大約一千名金瑙拉基督徒。為這些新信徒而讚美上帝!雖然如此,金瑙拉人的靈魂,遠比我們昨天和前天介紹的兩個族群更加空虛,他們迫切需要基督教資源。

祈禱電影《耶穌傳》、福音錄音帶和聖經的部分章節能夠早日翻譯成金瑙拉人的語言。祈禱在金瑙拉地區出現興旺的植堂運動。

印度 埃頓人Aiton  
在您的文化中,婚禮傳統可以追溯到多少年以前?您可能不相信,印度阿薩姆邦(Assam)埃頓人的婚禮傳統可以追溯到二千年以前。埃頓女孩長大之後,就知道她必須與父親家族或者母親家族的一個男孩結婚。在等待結婚的這段時間裡,新郎與新娘的家人需要達成一項協定,規定新郎家人在婚禮期間支付一筆錢,以補償新娘家人將新娘從小養大的開銷。
埃頓人最初居住在印度的鄰國緬甸。作為政治難民,埃頓人離開了祖國,穿過漫長的山路,抵達現在的家園。年長的埃頓人依然保持傳統習俗,依然講埃頓語,不過大部分埃頓人已經被印度文化所同化,只有他們的婚禮傳統依然保存下來。
埃頓人信奉小乘佛教(Theravada),每天早晚兩次崇拜麥達姆‧麥德皮(Medham Medhphi)。在五千名埃頓人中有十四個氏族,每個家庭都使用氏族名稱作為自己名字的最後一部分。不幸的是,埃頓人沒有聖經,在他們中間也沒有基督徒。

祈禱來自其他族群的基督徒克服困難,將聖經的永生福音帶給埃頓人。
 
尼泊爾和印度 洛米人Lhomi
印度東北部的著名產茶地大吉嶺(Darjeeling)是一千名洛米人的家園。此外在尼泊爾,還有五千名洛米人。絕大多數洛米人自稱信奉藏傳佛教,但一般認為他們信奉的是 「不純的」 佛教。對正統的佛教徒來說,動物獻祭是令人憎惡的行為,但洛米人每年多次宰殺動物,用這些祭品來取悅保佑村莊的神靈。
在大吉嶺有許多基督徒,洛米人能夠聽到福音,少數人進而成為耶穌基督的信徒。最近幾年,有二百至三百名洛米人歸主,他們正在將福音帶往所在地區的其他部落。洛米人需要福音電臺、電影和刊物。大部分洛米人不識字,無法閱讀,因此讓他們瞭解聖經的最好方法就是朗誦。新約的錄音帶即將製作完成。只要有一名義工,即可將所有錄音帶送到所有村莊,全村人都可以聽到福音。

感謝主耶穌,他讓洛米人能夠聽到福音,並作出回應。祈禱聖靈讓每個洛米人都有饑渴慕義的心,認識唯一的救主。祈禱有基督徒早日將福音帶到洛米人中間,為他們的安全與毅力祈禱。

印度 錫金人Sikkimese
信奉不同宗教的錫金人都慶祝佛教新年。在世界第三高山康岑宗加峰(Mount Kangchendzonga)的巨大陰影下,身穿節日服裝的舞蹈者正在表演。康岑宗加峰位於錫金的西部邊界,錫金的佛教徒、印度教徒和萬物有靈教徒都崇拜這座山峰的神聖威力。作為印度的一個邦,錫金嵌入在尼泊爾和不丹之間,70%的人口是尼泊爾教派的印度教徒。我們今天要為博提亞人(Bhotia)和德魯克帕人(Drukpa)祈禱,這兩個族群合稱為錫金人。《佛教世界的人們》一書將錫金人說成是 「本書介紹的最複雜的佛教族群。」 錫金人講基於藏語的錫金語。
1975年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之後,錫金人發現自己可以遇到基督徒。《中國宣教手冊》寫道:「1997年,錫金有250個教會,但絕大多數信徒都是尼泊爾人。」亞洲福音計劃(GFA)補充說:「在博提亞人中間,幾乎沒有基督徒。」

求主耶穌基督差派南亞信徒前往錫金,讓這個佛教國家聽到福音。祈禱聖靈軟化錫金佛教徒的心靈,讓他們接受福音的種子。求神讓錫金人早日經歷到祂的愛和大能。

(來源: http://www.missionpathway.org / 2008年三月南亞-佛教)

承蒙 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 惠允刊載,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