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09-10-13發佈

為全球氣候禱告

如果各國忽視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可能導致食物能源短缺與貧窮惡化,甚至衝擊到社經發展。未來人類可能會因為氣候暖化,而引起人類開戰引發「氣候戰爭」。

全球的氣候難民 - 氣候難民是指因為氣候變暖等特別因素而導致的生存受到威脅的人們。

˙ 地震、海嘯、颱風可能帶出的後果
你們也要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總不要驚慌;因為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這都是災難(災難:原文是生產之難)的起頭。…14 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24:6-8,14)

亞太地區過去一週以來多災多難,死亡人數達將近2000人。救難人員則奮力搶救一連串地震、海嘯和颱風的生還者。救難人員在印尼強震後的廢墟中,懷抱尋獲更多生還者的一絲期望。清理小組將執行搜尋數千罹難者腐屍的嚴峻任務。聯合國指出,9月30日發生的規模7.6強震,已造成至少1100人喪生,不過實際死亡人數恐會攀升至數千人。在菲律賓,凱莎娜(Ketsana)颱風帶來逾40年最大暴雨,造成近300人死亡。一週後,芭瑪(Parma)颱風又造成至少15人死亡。官員指出,凱莎娜颱風在越南造成的死亡人數,今天躍增至162人,另有數百人受傷。官員並說,紅十字會(Red Cross)呼籲對逾20萬風災災民展開援助。據官員表示,重創薩摩亞群島和東加的毀滅性大海嘯,恐已造成190人喪命。

最近,印度因著氣候異常,六至九月的雨季雨量不足,造成農作物減產價格上漲;南印度的十月原本是旱季,不過卻從十月15日連續降下傾盆大雨,釀成嚴重水災。所以,印度下一個可預見的問題是糧荒。卡納塔克與安德拉邦兩個地區是印度最大的米糧產地,受災後將嚴重衝擊印度糧食平衡。

面對這樣的情況,在此同時,亞洲開發銀行9月30日則發表報告指出,如果亞洲各國忽視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可能導致食物能源短缺與貧窮惡化,甚至衝擊亞洲的社會經濟情勢。以菲律賓的水患來說,其實就是氣候變遷和生態破壞的警訊。據英國「樂施會」研究估計,未來6年全球受氣候衝擊的人口將增加54%,以低海拔島國和窮國最為嚴重。亞銀的研究報告正好呼應這項警訊。報告指出,如果亞洲各國忽視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可能導致食物能源短缺與貧窮惡化,甚至衝擊到社經發展。

亞銀說,阿富汗、柬埔寨、寮國、緬甸、孟加拉和尼泊爾等貧窮國家,受氣候變遷衝擊的風險最高,也最缺乏因應能力。亞銀建議,各國必須採取新措施來降低農業災害的威脅,例如貿易自由化、政府發放補貼金,並引進更能適應極端氣候的基因改良種子等。亞銀警告,如果亞洲地區不改變耕作方式,食物價格勢必隨著農作物產量減少而飆高,預估未來40年稻作收成將下滑25%,小麥和玉米收成也可能萎縮四成,這將導致食物價格攀升40%到70%。另外,世界銀行也指出,開發中國家在2010年至2050年,每年適應氣候變化的成本高達750億至1,000億美元。

世銀指出,根據預估,2050年前全球年均溫度,會比工業時代之前上升攝氏2度。一旦溫度上升2度,開發中國家將必須花費昂貴成本,去適應全球暖化帶來的環境變化。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由於基礎建設欠佳,沿海地帶又長,人口稠密,因此適應成本比其他開發中地區還高。

此外,就連美國本土也受火災、水災、沙塵暴所苦。因此美國國防部認為,未來人類可能會因為氣候暖化,而引起人類開戰引發「氣候戰爭」。近來全球暖化現象加劇,而美國本土也深受其害,包括華盛頓州的沙塵暴,加州的森林大火,還有德州的洪水等。因此美國國防部副部長阿曼達朵莉就指出,「氣候異常,會衍生出食物安全問題、水安全問題,疾病也可能增加。」

而國際難民組織發言人也預警說:「到時會出現資源匱乏,而且後果會遠比資源匱乏嚴重。」因此在越來越多氣候難民的狀況下,為了獲取更多的資源,類似之前糧食生產危機般,國家或個人之間,很可能為了爭奪資源而大打出手,因此美軍打算把「氣候戰爭」,列入軍事重點,但是也呼籲大家愛惜地球資源,免去這場不必要的戰爭。這場假想中的氣候戰爭,前線戰事可能從非洲開始延燒,蘇丹、索馬利亞、肯亞,過去幾年,遇上超級乾旱,加上大環境不佳,居民暴動抗爭時有所聞。國際難民組織發言人:「在蘇丹,或是屬於無政府狀態的索馬利亞,因為缺乏國家機構,就無法處理衝突,最後以暴力收場。」

禱告:
1. 天國的福音要有策略、快速並有能力的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無一人沉淪。
2. 基督徒要格外有屬天的智慧來面對變化越來越多且快速的時代。要認定惟有主耶穌是永遠不改變的 神,在祂沒有轉動的影兒,是患難中隨時的幫助和倚靠,也要賜福與我們,使我們乘駕地的高處,得以對萬國萬民作美好的見證。
3. 求 神憐憫賜下智慧、能力給各國政府,面對對全球暖化、氣候異常的衍生問題—食物安全、用水安全,疾病問題,能有長期有效的因應政策和推動的執行力,減少民眾的憂慮和無助。
4. 各國政府之間的各項國際救助&支援的相關協定;國際的救難隊伍的有效搶救與生命安全。
5. 災民的心理重建與身家安置合宜,災區的搶救過程順暢,災後規劃與重建的工作能實質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