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09-01-10發佈
以巴大選是戰爭誘因 ~ 為戰爭夾縫中的平民和基督徒的安危及救援禱告

(2008年12月30日至2009年1月4日綜合報道)
以色列和哈馬斯的停火協議屆滿後,哈馬斯就每天從迦薩射火箭攻擊以色列南部城市。以色列遂於12月27日對迦薩進行攻擊,企圖消滅哈馬斯的武裝力量。

據分析家透露,雙方軍事行動的誘因,都是由於大選。巴勒斯坦大選定在1月,但巴勒斯坦分為兩個政府,一個是國際承認的法塔派,位於「西岸」地區;另一個是國際孤立的哈馬斯派,位於迦薩。前者比後者溫和,而後者得民眾支持是因其對以色列的強硬立場。哈馬斯就在和以色列停火期間,努力加強軍備,目的是儲備能力攻擊以色列,避免在1月大選被阿巴斯為首的法塔派邊緣化。所以停火協議屆滿後,便立刻發動攻擊,為自己累積政治資本。

以色列亦將在2月舉行大選,朝野對哈馬斯不斷用火箭襲擊南部城市感到厭煩,也忍無可忍;民眾也抱怨政府未能保護他們。由於大選在即,前進黨為鞏固護國衛民的形象,就採取軍事行動。其實以色列已獲悉哈馬斯已大大加強其武裝實力,甚至擁有更長程火箭,可以射進以色列的心臟地帶,威脅台拉維夫及核設施。於是各黨派同仇敵愾,全國上下一心打擊哈馬斯。

國際社會對哈馬斯每天用火箭攻擊以色列都沒有反應,不加譴責。以色列在聯合國投訴及備案後就發動攻擊,國際社會卻因迦薩受攻擊而反應強烈,多處民眾示威,多國政府要求以色列停火,並譴責以色列封鎖邊界。在迦薩西部,埃及長期封鎖邊界,卻沒有受到國際譴責。哈馬斯許多軍火都經由隧道由埃及偷運進入,國際社會也不加理會。埃及已在迦薩邊界增兵七千,目的是阻止巴勒斯坦人逃難入埃及。

以色列進行空中攻勢之後,已開始地面攻擊,國防軍已開入迦薩,一分為三,斷絕哈馬斯的補給。地面戰爭是艱難一戰,因哈馬斯的人和武器都藏在醫院和托兒所中,以平民為肉盾。此舉被伊朗一份改革派報章《Karjo Zaran》揭露,該報章報道後遭伊朗政府查封。

布殊總統本欲在他任滿前締結以巴和約,現在卻烽煙四起,功敗垂成。美國和歐盟深知以色列飽受火箭襲擊,所以支持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唯一例外的是法國總統薩爾科齊,他奔走中東,盡力促成停火。他擔任歐盟輪任主席已屆滿,接任者是捷克總統,他已表態支持以色列。

◆為戰爭夾縫中的平民和基督徒的安危及救援禱告。
(取材自www.bridgesforpeace.com及www.israeltoday.co.il)

(來源:國度復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