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08-10-12發佈
保羅…便在推喇奴的學房,天天辯論。這樣有兩年之久,叫一切住在亞西亞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都聽見主的道。神藉保羅的手行了些非常的奇事」(徒19:9-11)。

興旺福音 口手並用
保羅在那裡宣教,那裡就有復興;根據以上經文,復興有四個特徵。第一是用口與手來宣教。保羅用口天天辯論,他宣講 神的話,口若懸河,傳福音最起碼的功夫,他做到了。但保羅不只用口,也用手,就是 神透過他行出奇事。「甚至有人從保羅身上拿手巾,或圍裙,放在病人身上,病就退了,惡鬼也出去了」(徒19:12)。我們傳福音,除了求口才去講明福音的奧秘外(弗6:19),也要求 神能力的同在去醫治病人(路5:17)。復興是要見到主道興旺,也要見到 神能力的彰顯,醫治病人,趕逐污鬼。

職場宣教 海闊天空
第二個復興的特徵是福音進入職場。保羅傳福音,從會堂走進學房,就是從宗教場所轉戰職場。會堂的聽眾很單一,就是猶太人和歸入猶太教的人,保羅傳了三個月,遇到抵擋,就轉移陣地,去到推喇奴學房,那裡可以接觸更多人。我們所追求的復興,不單要發生在教會裡,也要發生在社會裡。教會裡大部份是基督徒;我們聚集為要分散,得著復興便要深入社會職場。因此,教會要預備復興,弟兄姊妹就不要與社會隔離,反而要走入人群,與社區深深結連。罪人決志信主要在職場中發生,弟兄姊妹要在街頭替人醫病趕鬼。我們不要因教會有幾天醫治佈道大會便滿足,更要渴望 神的憐憫臨到街上的人;他們雖不肯踏足教會,但 神要尋找他們,祂的能力要在職場中彰顯。因此,教會要把每個基督徒訓練成宣教士,推動他們每天在職場用口和手來宣教。

關心97% 未得之民
第三個復興的特徵是關門與開門。不是每個人都舉手歡迎復興,而反對的人,往往就是宗教人士。保羅在會堂傳道的門關了,神為他開了另一扇門,就是推喇奴的學房。推喇奴是位哲學家,他的講堂成了保羅的講台。猶太人心硬拒絕福音,誠然令保羅難過,但他看見職場也是他的宣教工場。從近代復興史中看見,首先反對復興的人往往都是基督徒自己。香港基督徒佔人口的3%至5%,批評復興的基督徒或許只佔1%至2%。神賜下復興,不只是為了基督徒,也是為了社會,所以我們要著眼教會以外那95%至97%未得之民,不要被一小撮批評聲音熄滅復興之火。除了部份基督徒會反對外,若復興震動了社會,我們也得要小心異教徒的反應。開門代表很多人會信主,而關門不只表示有人拒絕福音,也表示有逼迫基督徒的可能。

學好外語 宣教利器
第四個復興的特徵是跨文化和超地域。神在推喇奴學房這扇門開得更廣,使保羅在兩年之間,叫一切住在亞西亞的人,就是猶太人和希臘人,都聽見主的道。香港是國際都市,將要發生的復興也是跨文化和超地域的。到時,不只本港的外族人得到福音,鄰近地方的人也要湧進來領受復興。因此,香港教會要訓練傳譯人才,將廣東話的講道,即時傳譯為英語和普通話。亞西亞省的人都聽明白保羅傳講的福音,因為當時通用的語言是希臘話。香港既是中國的門戶,不論我們在本地服侍外省人,抑或進入內地服侍,我們都必須好好掌握普通話。有中國宣教異象的神學院,應該多用普通話為校內授課語言。教會要多用普通話唱詩歌,敬拜隊要帶頭學好國語,隊員最好也能學習手語,用手語表達歌詞,以顧及失聰人士的需要。他日更可用手語傳譯,向聾啞人士佈道。我們期待的復興,是跨出香港、超越粵語的復興。

立足香港 胸懷普世
香港人口接近七百萬,九成以上市民仍未信主,香港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宣教工場。香港雖大,但仍不足以承載 神的國,因 神的國比香港更大。香港既為中國門戶城市,內地便是香港的腹地;這腹地論面積和人口,更是巨大。神的國是向西挺進的,我們向西遠眺,極目之處便是耶路撒冷。香港教會要有普世胸懷和 神國視野,要抓緊北上服侍的機會,並制定連結內地教會的策略;兩地的信徒聯袂踏上絲綢之路,把福音傳回耶路撒冷。

(來源:國度復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