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08-07-31發佈
社會工作回應中國城市問題
進入2008年,中國政府的關注,是在貧富懸殊的情況下,如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中國高層的焦慮,是如何拆社會的「計時炸彈」:就是城市內共2、3億的民工。他們工作時間長,居住環境惡劣,家庭關係瓦解、犯罪傾向止不住,容易發起動亂。

香港貧富懸殊的情況同樣厲害,7,000香港人有4,200萬元資產,但香港同時有130萬人活在貧窮線下。79萬65歲以上的長者中,40%為窮人,靠每月2,300元的綜援金過生活,這130萬人如何得著照顧,香港政府所依賴的,不是公務員體系,乃是香港的志願團體,那3、4萬的專業社會工作者及10倍以上的義工體系。

去年香港回歸十周年,《亞洲週》有一期的主題是「香港改變中國」,內容包括香港如何輸出金融人才,幫助中國建立完善的金融制度及監管規範。另外一篇文章臚列香港專業社工及非政府組織,如何推動中國的公民意識,化解社會矛盾,感染國內人士更著重平等、公平、公開、公義及法治精神。

這些描述與禧福的經驗吻合。我們在湖北開始孤兒事工時,對口單位,起初不太明白我們為何那麼熱心,總覺得我們別有用心。我們堅持專款專用,要對捐贈者負責,當初真是舉步為艱。到後來,那些官員,到緊要關頭的時候,他們也堅持專款專用……。

然而,這只是感染,若沒有深層價值觀的改變,是不能持久的。記得當時曾有讀社工的大學生告訴我們,自己很迷茫,不知為何要進入這幫助人的行業。這就是說,若不能在深層的信念與假設中植下基督教的信仰 (如人的尊貴及道德價值形而上的基礎),香港社會工作的影響在中國是有限的。

眾所皆知,香港社工中,基督徒的比例很高,香港的慈善機構,有宗教背景的比比皆是。但社會工作有非指導性(non-directive)的專業守則,令基督徒在國內甚少傳福音。因此,社會工作沒法深入影響中國。

福音機構影響中國
這段時間,神在不同國家、地區、城鄉興起不同的基層宣教事工,讓神的國度在基層社群中不斷拓展、開花、結果。神在眾基層群體中有美好的作為,其中包括戒毒者、戒賭者、中國外勞、孤兒、浪童、少數民族、邊青、妓女、民工、新移民、小販、弱勢家庭、囚犯、長者及從事飲食業工作者等。這些香港福音機構,紛紛進入內地探路,被地方政府重視,許多單位如殘聯、婦聯、各層次的慈善會及福利部門都願意接待合作,一同發展各類社會服務工作。有成果以後,傳媒訪問這些事工,表揚他們對社會的貢獻。

這些福音機構在中國影響他們的對口單位,官員被那超凡的熱忱感動,學習那以人為本的服務精神。但畢竟,福音機構為數不多(約200間左右),比起1,300間教會,影響力只是部分。

神要興起教會回應社會問題
中國政府感到頭痛的是如何照顧這3億民工,華人教會,無論是內地或是海外,本該是「仙丹解藥」。我們所信的福音,能幫助社會在動盪中平穩過渡。君不見英國工業革命時,美國社會大變動時,神都興起教會,回應社會的問題。

工業革命後的英國政治腐敗,道德敗落,教會沈睡,許多牧師只知討好貴族,不理會人的靈魂或社會問題。懷德菲及衛斯理兄弟分別在英美二地發起了大復興。同時,衛斯理熱心社會服務,濟貧,扶助孤寡,開設老人院、義診所,發動信貸基金,開辦職業訓練所,推行義務教育。許多歷史家認為,英國沒有發生好像法國的流血革命,原因之一是約翰衛斯理帶來的大復興。

中國教會的限制
這些人如雲彩圍著我們,問題是教會能否跟著他們的腳蹤行,一方面渴求復興,另一方面關心城市的窮人,回應中國社會千瘡百孔的問題。中國教會想面對這挑戰,但卻同時面對一些限制。

中國教會正面對空前的轉變。本來,中國教會的強勢是在農村中,但中國的城市化,使許多農村只有老人及留守兒童,青壯的人都到城裡打工去了。這一來,農村的教會就缺少接班的領袖。

教會的信徒、長老、甚至是傳道人,也有隨伙到城裡的。但到了城市,卻不適應。他們習慣了鄉村「家長式」的領導方法,以此帶領聚會,聚會方式較為沈悶,牧養的模式是「要求及鞭策」。其中一些缺乏心理學及倫理學的訓練,面對那二三億的民工被老闆欺壓、複雜的人際關係、家庭關係瓦解、城市的引誘等問題,束手無策。最糟糕的情況,是連這些傳道人都軟弱跌倒。

隨著中產的興起,中國城市亦有中產及知識分子的教會建立起來,但這些教會歷史還短,尚未想到如何將傳福音與社會服務結合,未能回應城市各種問題。

海外教會的難處
海外的華人教會得天獨厚,在經濟、訓練及資源上,都大蒙眷愛,信仰上得福音,受到栽培,又得著聖靈的更新。內地的教會領袖說,香港的教會就像約瑟因人的壞心腸被賣,卻是神藉此保全他的性命,好叫全家得福。若教會要履行約瑟的使命,就要「先行」(創45:45)。先行的範疇很多,其中一樣,就是華人教會通曉城市宣教,熟習城市基層工作的模式,再把這經驗傳到中國。

遺憾的是,能掌握如何向貧窮人傳福音的香港教會不多。香港教會的成員與社會大眾的成員不一樣。香港有46萬份工作月薪是在5,000元以下,而3000元月薪的工作,三份之二的就業者是女性。香港有另一個世界,是教會不知道的。天光墟有窮人擺賣東西,有窮人買那些舊衣物。晚上十一時半,有婦女在收紙皮,賣生果的未收工,儘管路上行人已稀少,這賣生果的,還想多做十元八塊的生意。

教會的成員卻與社區不一樣,教會中大部分是中產人士,包括座落在基層地區如青衣、香港仔等的教會。甚少教會有事工針對那130萬人口。

為甚麼許多華人地區中,貧窮人沒有福音可聽?原因有幾方面:
一、在華人教會歷史中,很多宗派是以辦學為宣教的策略,自然地,信主的人皆為受教育之士。
二、教會多以教導、講道、班級的形式傳達真理,以致基督教被視為一個理論性、知識性的宗教。但基層人士多不長於閱讀、分析、考究等等,他們的宗教以經驗為主,因此,基層人覺得基督教很沈悶,不切實際,又高深莫測。
三、教會缺乏基層的接觸點。如上所說,很多教會有學校,會友中又很多是教師,容易接觸學生。但基層人士一天九小時在理髮店裡,在街市,教會聚會時仍要工作。
四、文化上的差距,使基層人士不喜歡教會。教會裡的人,無論衣著、談吐、習慣(例如吐痰)、嗜好都有階級之別,要基層人適應教會的文化,實在痛苦。
五、教會的信徒常著重「在自己崗位上見證主」,因此大專學生只向大專學生傳福音,專業人士也只接觸專業人士,只有少數人肯跨越自己文化背景去接觸基層人士,以致福音停留在中上階層中,未得之民仍然是未得之民。
六、教會組織使基層人士無法進身領導層。
七、領導層中沒有基層人士,基層工作便難以推動。
八、某些海外地區,教會領袖口裡肯定神的心意是人人平等,但骨子裡,還有儒家的惟有讀書高的思想,因此不屑與基層人士認同。總覺得基層信徒不管用,教會沒有其他選擇才會做基層事工。
九、不懂如何做。有教會領袖不是不想做基層福音工作,乃是摸不到路。他們沒看過成功的基層福音工作,得不著門路。

認識如何做基層福音工作的良機
世界華人福音事工聯絡中心將於本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香港舉行「第三屆華人基層福音會議」,今年的主題是「結網、服務、創新;點燃、差派、結盟」。這四年一次的盛會在香港舉行,是不可多得的機會,讓那些從未接觸基層群體或考慮開展基層事工的教會領袖,可以彼此分享,並觀摩教會做基層工作的不同模式。(下載報名表,請到http://www.cccowe.org/content.php?id=4973
其中三日的主題分別如下 (詳見華福網頁http://www.cccowe.org):
9月30日:社會服務與傳福音結合理論及實踐。上午有講解,下午有參觀。
10月1日:教會模式與基層福音工作(介紹大型或中型教會做基層工作的模式,及無牆教會的簡單模式,眾教牧及長執可以單單參加這天的日營)
10月2日:世界各地基層宣教的需要與機會 (特別是中國基層宣教模式)

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

就讓我們不負主所托,一起學習關心城市中的窮人,回應中國社會千瘡百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