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09-01-07發佈
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以來,就一直朝向地區和平之路邁進。而與鄰近阿拉伯國家及巴勒斯坦組織的無數次協商,更讓以色列的夢想,慢慢實現。第一個和以色列簽署和平協議的是埃及。時至今日,以色列已經在埃及、約旦、卡達、安曼、摩洛哥、和突尼西亞等六國,設有外交使館。至於以、巴之間的談判,現在也進入最後階段。在這一連串為和平奮鬥的過程中,幾個重要事件及日子值得注意:   

1978年--以色列與埃及簽署大衛營協議,決定中東和平架構。   
1979年--以、埃簽訂和平條約,結束兩國長達三十年的戰爭狀態,並且建立外交關係。   
1991年--美國和前蘇聯共同召開「馬德里和平會議」,以色列、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及巴勒斯坦代表皆出席盛會,開啟中東地區國對國及地區性談話。   
1993年--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於9月13日在奧斯陸共同簽署「原則宣言」,概述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的自治安排。   
1994年--5月4日--以色列、巴勒斯坦再度簽署「加薩-耶律哥協議」 10月26日,以色列約旦簽定「和平協定」,結束46年的敵對。   
1994年--11月27日,以、約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1995年--9月28日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達成「約旦河西岸暨加薩走廊過渡性協定」。   
1998年--10月23日以、巴在美國總統柯林對及約旦國王胡笙的見證下,簽署「懷伊河備忘錄」,令中東和平進程的努力得到落實。   
1999年--9月4日再度與巴勒斯坦達成「The Sharm El-sheikh協議」。   
2000年3月,以色列已經將約旦河西岸及加薩走廊大約43%的領土,歸還巴勒斯坦。到了5月24日,以色列部隊更從黎巴嫩南部撤軍,結束長達22年的佔領。另一方面,以色列也在6月揭櫫處理巴勒斯坦問題的重大方針,期望透過持續性協商與經貿合作交流,為和平之路大步邁進。

(摘自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