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9-09-27發佈


《2019 全球守望名單》馬來西亞 排第42名
為馬來西亞禱告 — 邁進關鍵的一年
為馬來西亞原住民禱告

未得之民 2019年10月 馬來西亞
來源: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蒙允刊載。

馬來西亞是他們共同的家
文:情詞
部分資料來自:The Long Roadnto a Malay Fellowship — by Keith Carey,editor, GPD

清晨,天還未全亮,這間從1942年就開始營業的茶餐室湧進了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不同的族群齊聚在老店,喝一杯濃郁的古早海南咖啡,杯子上寫著「中國酒店」。

空氣中彌漫著咖啡、碳烤麵包的香味,加上門前那個賣椰漿飯和馬來糕點的小攤,幾種不同的味道融合一起,卻出奇和諧,就像馬來西亞這個多元種族的國家。

在馬來西亞這片風光綺麗、物資豐富的大地上,有不同的族群共同生活著,其中最大的族群是馬來人,接著是華人和印度人,還有分散居住在偏遠森林裡的原住民。這些不同的族群形成了馬來西亞獨特的風土民情。

不同種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各自對食物也有不同禁忌,比如馬來人不吃豬肉;印度人不吃牛肉等,照理要同桌吃飯似乎很難。然而,因為長期一起生活,各族的飲食文化卻又相互影響,比如華人學會了煮咖哩和椰漿飯;馬來人賣起豬腸粉、海南雞飯和清真包點;還有,印度人的嘛嘛煎餅和拉茶更是全民熱愛的食物。

從英殖民地政府到獨立後的幾十年,在馬來西亞許多茶餐室都可以看到不分種族融洽一起用餐的畫面。只是近20多年,這樣的情景越來越少見了。「中國酒店」可以說是少數還能看到這樣情景的傳統華人茶餐室。

距離茶餐室不遠處,可以看到教會、印度廟宇、佛寺和清真寺等宗教場所都建在同一個區域,象徵著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宗教最多元的國家。

多元的食物可以融合一起;多元的宗教場所可以共處,但馬來西亞是真的和諧嗎?

這裡是他們共同的家

最早在馬來半島居住的是尼格利陀族(Negrito),又稱為矮黑人,「原住民」是對他們的統稱。除此,還有色諾族(Senoi)和原馬來族(Proto-Malay)。尼格利陀族一般住在北部,色諾族和原馬來族分別住在中部和南部。在婆羅洲的東馬有更多原住民,沙巴州是卡達山杜順族(Kadazan Dusun)、巴瑤族(Bajau)和毛律族(Murut);砂勞越州則有伊班族、比達友族和烏魯族。今天大部分原住民仍然住在偏遠地區,被現代化社會邊緣化,也沒有機會聽到福音。

除了原本住在這裡的原住民,最先移居到馬來半島的是馬來人,他們多數人本來住在蘇門答臘東海岸、廖內群島和婆羅洲島沿岸,原本信奉印度教和小乘佛教。14世紀初,來自中爪哇三佛齊皇室的王子拜裡米蘇拉(Paramaswara)來到當時的馬來半島建立了顯赫的馬六甲蘇丹王朝,越來越多馬來人在這裡定居。1411年,拜裡米蘇拉改信伊斯蘭教,從此伊斯蘭教加速成為馬來人主要宗教。

最開始的一批華人移民,是隨鄭和下西洋的廣州人和福建人。1511年起,歐洲殖民勢力開始入侵,葡萄牙、荷蘭和英國接踵而至,大批華南地區的華工和來自印度的勞工移居到馬來半島和北婆羅洲,成為錫礦和橡膠等工業的勞工,滿足了當時殖民政府的經濟需要,並且漸漸地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然而,華人和印度人的到來,卻讓馬來人感到受威脅,從那時起,彼此之間的防備和對立就已滋生。

脆弱敏感的種族關係

1957年,在3大種族合力爭取下,馬來西亞從英國手中獲得獨立。但是「馬來主權」的意識形態導致馬來民族主義高漲,他們堅持自己才是馬來半島的主人,抹殺華人和印度人對國家的貢獻。這種日積月累的矛盾,最終導致1969年爆發嚴重種族衝突「五一三事件」,許多華人在鬧市遭馬來人砍殺。至今「五一三事件」仍是許多華人心頭抹不掉的陰影,刻下一道深深的傷痕。

「五一三事件」發生以後,政府實施「新經濟政策」和「固打制」,在各方面特別優待和保護馬來人,希望可以拉進族群間的貧富差距,事實上卻是進一步加深彼此的對立和隔閡。

許多年過去,每當碰觸種族之間的敏感神經,勢必夾雜著痛苦,甚至憤怒的情緒。脆弱的種族關係隨時可以因為政治與宗教課題瞬間就崩潰。生活在同一片國土上,實際上是互不相干各自生活,維持著河水不犯井水的安全距離。

要不要向他們傳福音呢?

馬來西亞憲法明文規定馬來人生來就是穆斯林,且不得改變信仰,因此穆斯林人數眾多,占人口60%以上。同時,在這個國家也有相當興旺的華人和印度人教會,多數國人都能說馬來語,因此當談到穆宣時,馬來西亞教會是責無旁貸理應參與的。

然而,除了長久存在族群間的隔閡,加上國家憲法限制向穆斯林傳福音,違反者將受律法制裁,大部分馬來人對福音也十分抗拒和敵視,更不會放過他們當中改教的人。種種因素,使馬來西亞教會長久以來都忽視或閃避向馬來人傳福音。

今天參與穆宣事工的人,所面對的是難以想像的困難和危險。2011年8月初,城中一間教會舉辦社區慈善晚會,當晚在聚會進行時,就有伊斯蘭管理局和警方闖入,扣留了當中參與的馬來人。在場有一個牧師被控企圖使12位穆斯林改信基督教,他就是後來遭不明人士綁架,至今尚無下落的許景成牧師。

許景成牧師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專門幫助單親媽媽、毒品成癮者、愛滋病患者等弱勢群體的社區關懷中心;又為學童開設課後英語輔導的中心。他幫助的對象不分種族和宗教,當中有許多是馬來人,為此他常遭到恐嚇、被跟蹤,甚至還收過死亡威脅。最終,他還是遭遇到不幸。

許景成牧師神祕失蹤以後,他的同工們都在伊斯蘭管理局監視下,隨時會被祕密對付,長期都受高度焦慮精神所折磨。

傳福音給穆斯林那麼困難,教會怯步了嗎?

故事1

他從小和馬來人住在同一個Kampung(村落),雖然大家上不同的學校,但放學後都會聚在一起玩。小孩子之間的友情不像大人那麼複雜,他們並沒有所謂種族分別。這樣的成長背景,使他練就一口道地的馬來語,同時在他心裡留下了一個特別位子給馬來人。

成年後,他接受了主,並且被主呼召全時間事奉。他很清楚神要他把接下來的人生全部奉獻在馬來人福音工作上。他曾經是職場上的天之驕子,也曾擁有投身政壇的胸懷大志,更是一個很出色的辨論員。如今,人們不再有機會看到耀眼奪目的他,他刻意把自己隱藏起來。現在的他可能在接送病人來回醫院;或安靜地陪伴各種需要的人。他周而復始地過著在人看來似乎瑣碎、沒有成就感的生活;他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融入在馬來人社群中,向他們活出耶穌的愛。

生活表面看來是安靜的,事際上卻充滿著暗湧。他不知道哪一天,伊斯蘭管理局會發現隱藏中的他。

故事2

他來自精英家庭,接受的是英文教育。他生活的環境雖然有許多馬來人,但彼此沒什麼交集。然而,當神呼召他獻上自己時,他心中清晰的服事對象正是這些熟悉又陌生的馬來人。

在馬來西亞,雖然向馬來人傳福音是被禁止的,然而在學術圈子裡的宗教對話卻是容許的,這裡可能是東南亞地區最合適宗教對話的地方。於是,他走進以馬來人為主的校園,搬到多數馬來人居住的地區,重新以生疏的馬來語從事艱深的學術研究,一邊尋求宗教對話的機會。

在大學校園裡,人們看他是一個學生,只有他知道自己不單是一個學生,因為學生不會害怕,但他卻常常怕得想回家。

故事3

有一對夫妻婚後多年都住在一幢公寓裡。附近有一所伊斯蘭大學,很多來自非洲和中東的穆斯林,藉著求學的管道留在馬來西亞,他們也搬進這幢公寓。有一段時間,公寓的電梯故障,這對夫妻每天進出都需爬27層樓梯,感到非常吃力,便尋思著要搬遷。當兩夫妻為這件事尋求神時,聖靈卻開他們的眼晴,讓他們看見以往從來沒留意過的同一幢公寓的許多未得之民,看見他們的生活和福音的緊迫需要,更看見神要他們留下來成為這幢公寓的福音使者。他們帶著這個全新的看見留下來。

雖然一切看似沒改變,但他們卻改變了。

注:以上真實故事經過了改編

沒有人知道,今天馬來西亞有多少穆斯林背景歸主者(Muslim-Background Believers, MBB);也沒有人知道,今天有多少教會參與穆宣事工。這一切都是隱藏的。但很肯定的是,他們是存在的。

有一件事值得我們關注,1930年代,馬來半島出現了「馬來世界禱告團契」,這個禱告運動一直持續到現在,在世界上不同國家都有人固定為馬來人禱告。近年,在馬來西亞興起了稱為「525」的禱告運動,許多人忠心呼求神5年內在馬來西亞的52個區域中都興起至少一個MBB的團契。

今天,想要阻止馬來人聽到福音已經不太容易,因為在網路上有各種福音訊息可以下載。許多馬來人穆斯林開始會思考伊斯蘭教要帶領他們往哪裡去?馬來西亞的屬靈氛圍因著強力且持續的禱告正在改變!我們要做的是繼續禱告,也為在危險前線的宣教士守望。

查哈克人 Jah Hut People

查哈克人是馬來西亞最早的居民之一,馬來語稱他們為「Orang Asli」,Asli原為阿拉伯語asal,意思是「本源」,所以顧名思義可視為本來的民族。查哈克人是屬於西馬3個主要原住民之一。今天,查哈克人仍然居住在彭亨河沿岸的11個村落中,人數最少的村落只有約100人左右。他們名字的字面意思是:「非人類」(Not People),由此可以反映他們生活面對的困境。
過去,他們被迫離開賴以為生的叢林,從傳統的木工行業,轉行做一些不需要技能的工作。查哈克人需要各種工作機會,而這些工作往往不多,就算找到也離家很遠,所賺到的錢無法賴以維生。更不幸的是,多數查哈克人沒受過教育,常常會被有心人騙走部分的收入。今天,越來越多查哈克年輕人選擇移居到都市接受教育和工作。查哈克人至今仍然倚靠巫醫來治病,也會向神靈獻祭免於疾病。有些查哈克人為了得到好處而改信伊斯蘭教。目前約有4,500查哈克人,當中最多只有4、5人相信耶穌。部分聖經已經翻譯成他們的語言。

天父,禱告查哈克人有機會接觸到母語聖經,能知道自己是神寶貴的創造,願他們回應神愛的呼召。祈求在查哈克人中能興起基督的團契,幫助他們認識神,學習耶穌的樣式。「我為自己必將她種在這地。我必憐憫羅‧路哈瑪;對羅‧阿米說你是我的子民」;他必說:我的上帝。」但願查哈克人也能領受何西阿的預言「你是上帝的子民」,願意回應「你是我的上帝」。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肯西人 Kensiu People

一個肯西人父親看見孩子到了上學的時間,還在屋外玩,便喊他說:「你今天怎麼又不上學呢?」「我不想去,我不喜歡那裡!」孩子低著頭回答,繼續玩他的泥沙。「為什麼呢?」父親生氣地問。孩子語帶委屈地回答:「我也想去念書。可是同學很喜歡欺負我、嘲笑我,他們都很壯,我不敢反抗他們。」
肯西人天生體型矮小,加上處於社會低階層,他們去上學不僅面對課業壓力,還有來自其他群體的歧視。肯西人是馬來半島上最早的原住民塞芒人(Semang)的一個分支。多數肯西人聚居在泰國南部和西馬的吉打州(Kedah),他們用木頭、蜂蜜、製作鹽巴的草、刀具、煙草和附近的馬來人或到泰國市場進行以物易物。
肯西人十分抗拒接受大群體馬來人的教育,因為他們不想學習伊斯蘭教義,也不想受馬來文化影響。至今有約1/3肯西人轉信伊斯蘭教,但多數人仍維持傳統的泛靈信仰。他們相信有「靈」住在橋、墳墓和樹木裡面。他們的生活哲學是:「今天有今天的祝福;明天的事明天再說。」
由於肯西人遊牧和孤立的生活方式,政府很難幫助他們;宣教士也很難接觸他們。目前尚沒有他們母語聖經,在他們當中也還沒有基督徒。

天父,為肯西人禱告,求你讓他們能認識你。當主耶穌敲他們心門的時候,求聖靈感動他們回應耶穌的愛,願意放下傳統的泛靈信仰,轉而接受主耶穌十字架的救贖。求聖靈恩膏宣教士,將只有神能給的祝福帶到肯西人當中。「我要時時稱頌耶和華,讚美他的話常在我口中。我的心必因耶和華誇耀,謙卑的人聽見就喜樂。」禱告被人歧視的肯西人能從神得著幫助,並且用感恩的心來回應。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拉諾人 Lanoh People

馬來西亞最早的原住民塞芒人(Semang)的另一個分支拉諾人,主要聚居在西馬的霹靂州(Perak),他們的人數只有大約390人。拉諾人傳統上以狩獵野生動物為食物和藥品,在他們當中流傳著各種關於野生動物的民間故事。他們害怕所獵殺的動物靈魂會來報復,所以很注意在獵殺動物的過程中,盡量減少動物的痛苦。他們也害怕已過世祖先的鬼魂。在一些霹靂州的洞穴裡仍保留幾百年歷史的木炭畫作,描繪了拉諾人過去以狩獵和採集維生的情景。過去他們也實行多夫制,女人可以擁有不只一個丈夫。
在英殖民時期,拉諾人因為掌握豐富的森林知識,被雇為森林管理員和搬運工。今天,因為生活的需要,很朵拉諾人在橡膠園工作,只剩少數人仍維持在叢林和河邊靠採集維生的生活方式。隨著雨林越來越縮小,拉諾年輕人開始脫離傳統生活方式,適應現代生活,而且正被周圍比較大的群體同化。目前尚沒有拉諾語的福音資源,但大部分人會說馬來語,而聖經、影音資源都已有馬來語翻譯。

天父,為年輕一輩的拉諾人禱告,當他們到鄰近城市找工作時,求神讓他們可以遇見基督徒,幫助他們認識主耶穌,成為主的門徒。為不識字的拉諾人禱告,求神讓他們可以接觸到影音福音資源,能早日認識慈愛的神。「我曾尋求耶和華,他就應允我,救我脫離一切的恐懼。」求神讓拉諾人能信靠耶穌,心中的恐懼能被釋放。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曼德里克人 Mendriq People

如果你一月去到馬來西亞叢林的深處,想和曼德里克人在一起,他們很可能會把你趕走,因為他們準備要開始「普加敬拜儀式」(Puja Pantang),是不允許外人參加的。
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他們要舉行這個儀式,但知道他們世世代代都是泛靈信仰,相信在叢林和大自然的力量底下,人類是很脆弱的。他們非常害怕祖先和那些被他們捕殺的動物靈魂會帶給他們不幸。惡者長久以來都利用這種恐懼來控制他們,影響他們生活中的每個層面。曼德里克人的人數非常少,他們很多文化已被周圍其他群體同化,很可能再不久,人們就無法分辨他們是一個獨立的族群了。今天曼德里克人的生活、傳統和世界觀都面臨巨大的改變。如果改變得宜,對他們來說或許是好的,因為他們確實需要學習如何在21世紀生存,無法一直停留在原始的生活方式中。

天父,祈求曼德里克人心中的恐懼,能被聖靈的喜樂來取代,也求神差派謙卑的信徒不計代價地向曼德里克人傳福音,讓這個族群早日能領受主耶穌白白的救恩,並成為主的門徒。「這困苦人呼求,耶和華就垂聽,救他脫離一切的患難。」為困苦的曼德里克人禱告,期待他們曉得迫切呼求神,並且經歷神垂聽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卡納克人 Kanaq People

在一個涼爽的傍晚, 巴西亞(Bahiyah)和母親坐在家門口,等侯辛苦了一天的父親回家。他的父親是一個橡膠樹種植工人,每日都早出晚歸,賺取微薄的收入養活一家大小。廚房的火上正燉煮著豆類,那是他們一家人簡單的晚餐。巴西亞心想:「如果我們用神明喜歡的東西來獻祭,不知牠是否會讓我們生活過得好一些呢?」
卡納克人被認為是最小的原住民群體,大約只有90人。他們認為異族通婚會帶來詛咒,所以向來都拒絕與外族通婚。但是他們自己的生育率卻偏低,導致今天僅存下來的只剩一個部落。所以卡納克族群正面臨嚴峻的文化和語言滅絕危機。卡納克人的宗教信仰很複雜,他們畏懼神明,但有需要時,又是這種懼怕神明的能力給他們幫助。另外,巫師被視為是他們與神祕令人恐懼的力量溝通的一個橋梁。除此,還有許多從祖先流傳下來的禁忌,世世代代都牢牢地束縛著他們。目前尚沒有卡納克族的母語聖經,也沒有人認識以愛創造他們的上帝,以及耶穌為他們的罪所做的犧牲,誰能夠去告訴他們呢?

天父,為卡納克人禱告,求神的光照在他們的屬靈黑暗及恐懼中,讓主耶穌的光和真理取而代之,照耀在這個群體當中。求天父差派福音工人帶著愛向卡納克人宣揚創造主的榮耀。「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當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無所缺。」為卡納克人禱告,渴望他們能夠進入上帝的避難所,並用屬天的喜樂來取代心中的恐懼。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宋宋崗人 Sonsogon People

「小時候我都跟你的爺爺在森林到處找竹子。」宋宋崗人阿吉(Aki)告訴他的孩子。「為什麼要找竹子呢?」孩子不解地問。「因為我們需要錢買食物啊!找到竹子才可以換錢買米。那時候我們已經沒有土地種稻米了,所有土地都被外面的人開發成橡膠園了。」
有時改變可能是好事,但也可能是壞事。2015年,一個衛生項目為宋宋崗人帶來了乾淨的水源,使他們可以免受因水汙染而導致的疾病;2017年,政府在他們的村落建了一條伐木公路,可以連接其他地區。然而,隨著這些改變,這個原本遺世獨居的群體因為接髑到外界,必須面對新的疾病侵襲,卻沒有任何醫療幫助他們。另外,越來越多外來人口使用新道路,也侵佔了他們傳統打獵和捕魚的維生方式。
對宋宋崗人來說,學習新的生活技能是很困難的事,除非有人願意用他們能理解與接受的方式來幫助他們。人數越來越少的宋宋崗人有自己的傳統信仰,這信仰與群體的認同感息息相關,因此若有人改變信仰,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背叛。長久以來,他們對於掌管生活和環境的神明心存恐懼。

天父,當宋宋崗人面對外來人口時,懇求天父打開向他們傳福音的門,使神的公義和憐憫能夠席捲整個村落。當他們聽到福音時,願意敞開心來接受。「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求神施恩賜福給宋宋崗人,但願他們全家都能得著救恩,並且立志全家都要事奉主。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特莫克人 Temoq People

「你知道嗎?」已經80歲的阿莫跟村落的年輕人說:「小時候,我們一早醒來就會跑到森林去。然後爬到很高的樹上去等。」「等什麼?」年輕人好奇地問。「等老虎, 還有大象啊!」說起往事,阿莫還是很興奮:「每當老虎或大象經過時,我們就會用石頭去丟牠們,但牠們都不會抬頭看,很好玩!」
特莫克人是馬來西亞最早的原住民之一,聚居在東海岸彭亨州(Pahang)的兩個村落裡。他們的人數只有100左右,在代代相傳的部落裡過著狩獵、務農、採集,自給自足的純樸生活。特莫克人的性情樂天知命和與世無爭,可是其他族群會躲避或貶低他們,認為他們是沒有文化的人。「特莫克」的意思就是「野人」,他們經常被視為社會的邊緣人。在缺乏社會支援下,特莫克人轉而尋求超自然能力。他們相信世上有鬼魂,認為疾病也是一種「靈體」。特莫克人相信透過施行法術,可以為他們帶來好運和超自然能力,每當他們生病時,也會去找巫醫施法治病。特莫克人長久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們害怕世界上各種靈體;也害怕鄙視他們的群體。

天父,為著受人鄙視的特莫克人能經歷父神的饒恕、平安和接納來禱告,求父使用奇妙的方式來向他們彰顯你的愛。期昐特莫克人早日能知道,自己乃是按照三一神形象所造的尊貴身分,並因此而轉化整個社群。「義人呼求,耶和華聽見了,就拯救他們脫離一切患難。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心靈痛悔的人。」禱告這個破碎的群體能夠悔改歸向主,呼求神拯救他們脫離困難。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賽馬克貝裡人 Semaq Beri People

特米亞(Temiar)是在前往東海岸關丹(Kuantan)一個巫師家尋求治療的路上離世的。遺體送回來時已經是傍晚。屋裡彌漫著悲傷的情緒和哭聲。特米亞的突然逝世讓所有人一時間無所適從。村落的長輩們很早就抵達,指點喪禮需要準備的東西和嚴守的禁忌。
特米亞是賽馬克貝裡人,屬於古老的原住民色諾族(Senoi)分支,住在西馬半島的彭亨州(Pahang)和登嘉樓州Tengganu)。根據賽馬克貝裡人的傳統,家裡有人逝世,所有門窗必須關緊,並把家貓帶到別處去,如果讓貓跨過遺體,死人就會復活吃掉盡村民。那天晚上所有親人必須輪流守夜,持續點燃一種焚燒後會散發出刺鼻香味的樹脂結塊。賽馬克貝裡人相信這種香味是逝者的食物,能夠滿足他直到下葬及真正離世為止,可以避免逝者因餓肚子而不願離世,變成孤魂野鬼。賽馬克貝裡人對喪禮充滿負面觀念,老人家害怕沾染了死亡氣息會失去日漸轉弱的生命力;生病的人害怕死亡會影響精靈能量的治療;小孩更要避免受到死亡負能量的傷害。最後,當人們離開墓園時絕不能回頭,以表示不再留念亡者。

天父,求你幫助賽馬克貝裡人明白生命掌握在你的手中,人死亡以後可以因著接受耶穌基督回到父的榮耀當中。求神幫助賽馬克貝裡人不再受惡者的恐嚇,使他們能早日享受在主裡的真正平安。求神差派宣教機構能夠尋著賽馬克貝裡人,早日將福音帶給他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馬來西亞的馬來人 Malays in Malaysia

馬來人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族群,他們在《馬來西亞憲法》下是土著(馬來語:Bumiputera),意思是「地球之子」或「土地之子」。非土著指的就是華人、印度人、歐亞裔和一些已具有馬來西亞公民權的新移民。
在馬來西亞,如果一個人使用馬來語、遵循馬來傳統、是一位穆斯林,就會被定義為土著,他們就可以享有許多特權,包括在教育和商業界。馬來西亞的馬來人幾乎都符合以上這些條件,不論他們居住在鄉村或都市、比較現代化或比較傳統的地區,受教育的中產階級或從事勞力低薪的工人,基本上情況大同小異。
馬來西亞的馬來人是世界上最難接觸福音的群體之一,原因是他們強制性受到信仰的束縛,在伊斯蘭宗教法律底下,他們被剝削了選擇信仰的自由,向他們傳福音也屬於違法行為。
不久前,馬來西亞還通過一項法案,非穆斯林印製或說出「阿拉」(Allah)這個名字是違法行為。但「阿拉」這名字是傳統阿拉伯文聖經中上帝的名字,耶穌傳、馬來語聖經、福音單張及福音語音信息全都用「阿拉」稱呼神。馬來人相信自己生來就是穆斯林,在這樣的情況下,跟隨耶穌基督的人會被視為是抹煞傳統文化的行為。

天父,祈求賜下智慧給在馬來人當中服事的宣教士,使他們在諸多的限制底下適當地向馬來人分享福音的好消息。求神保守每一個隱藏的宣教士,使他們能夠平安。也為著馬來西亞的基督徒能活出好見證來禱告,讓他們成為基督的使者。禱告馬來人穆斯林能有機會讀聖經,求神用你自己的話引導他們進入基督的大家庭。求神破碎馬來西亞政治人物利用宗教課題的手段,求神使福音工作完全不受這些手段影響。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吉打州馬來人 Kedah Malays 

哈麥德(Hamid)與妻子分別住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大概距離好幾個小時的車程。雖然夫妻分開居住不太理想,但對於吉打州許多小村落的人來說,是十分常見的情況。哈麥德去年剛與妻子結婚,買了房子,家庭開銷很大。妻子在村落附近的大學找到適合的工作,而哈麥德只能在城市才找到理想的工作。週間他留宿在工作地點附近,週末才回家與妻子同住。
吉打州有許多男性必須去到大城市謀生,比如吉隆玻、柔佛巴魯,甚至鄰國新加坡。他們只能在週末回家,這對婚姻造成了巨大壓力,也連帶影響孩子的成長。更可悲的是有些經濟能力稍好的丈夫,會娶第2個妻子,因為伊斯蘭教是允許一個丈夫娶4個妻子的,但這對家庭造成了更大的壓力。
吉打州是馬來西亞最古老州屬之一,位於西馬半島北部,與泰國為鄰。這裡多數人口是馬來人,占70%以上,幾乎都是穆斯林;其次是華人與印度人,有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基督教人口只有0.7%。

天父,禱告吉打州的教會能發揮影響力,用美好的生命向馬來鄰舍見證主耶穌基督的救恩。求神保守在當地服事的宣教士們,為他們打開傳福音的大門,保守他們出入有平安。為吉打的蘇丹及州務大臣代禱,求神賜他們智慧管理這個州屬,讓這個州屬有更多宗教自由。「耶和華說: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為馬來西亞穆斯林來禱告,求主幫助他們能夠打從心底明白這節經文,相信主會饒恕所有悔改的人。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吉蘭丹州馬來人 Kelantan Malays 

法蒂瑪(Fatimah)出生在吉蘭丹一個虔誠的宗教家庭裡。她5歲便開始讀可蘭經和背誦經文。雖然她已唸完幾遍可蘭經,卻依舊無法明白當中的內容,因為是用阿拉伯語寫成的。即便如此,法蒂瑪還是熱衷積極地參與學校的背誦經文比賽,她認定可蘭經是神最後的啟示,也深信伊斯蘭教是唯一進入天堂的途徑,而她的好行為就是得以進入天堂的門票。可是她也知道最後的決定在於阿拉的旨意。
吉蘭丹是西馬東海岸最北部的州屬,95%人口是馬來人。這裡稱為馬來文化的搖籃,是把古老及豐富的馬來風俗和文化保存得最好的地方。同時,吉蘭丹是馬來西亞最保守的州,也是最貧窮的州屬之一。居民生活簡樸,將重心放在宗教生活上。
伊斯蘭教是州內主要宗教信仰,擁有強盛的伊斯蘭文化。除了馬來人幾乎全部是穆斯林,同時有約1,500個華裔穆斯林和500個印裔穆斯林。自1993年以來,州政府就不斷努力想在州內實行伊斯蘭刑事法。

天父,祈求吉蘭丹穆斯林能相信耶穌為他們犧牲自己,這是天父唯一接受的獻祭。在封閉的社會中,求天父為吉蘭丹的穆斯林敞開福音的門,使他們也能夠有機會聽到福音。求天父透過各種管道,包括異象異夢,向他們顯示你是又真又活的神。求神差派見證人來接觸這個群體,讓他們能夠領受基督應許給他們的祝福和屬靈富足。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霹靂州馬來人 Perak Malays 

「人們甚至願意千里迢迢從南部柔佛(Johor)來到北部這裡……」一個霹靂州居民向外地來的朋友解釋:「有時你會看到很多車停在路邊,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一個很出名的巫醫。」
東南亞一帶依然盛行巫醫、巫術的習俗。在西馬霹靂州(Perak)的馬來族群中,當人們遇到各種問題時,會選擇以傳統方式來解決,例如生病時會先找巫醫以傳統藥方治療;也可能會要求巫師向自己嫉妒的人施加詛咒。
一般巫醫會與傳統醫學的理論融合一起,讓人感覺並不是迷信,而是有根據的。巫醫會要求以任何形式作為回報,通常是金錢,有時是食物或牲畜。甚至有時女信徒,特別是沒有經濟能力的,可能被要求以性交為代價。巫師姦汙婦女的事也時有所聞。
霹靂州是多數馬來族群居住地,占70%以上人口。但也有其他族群聚居在某些地區,華人和受教育的印度人會居住在較大的城鎮如怡保(Ipoh)和太平(Taiping),而一些印度人則住在村落。雖然不同族群的飲食、文化、生活習俗不一樣,但大致上相處融洽。

天父,求你幫助霹靂州的馬來人能知道主耶穌的權柄比任何巫醫大,求聖靈在他們心中動工,使他們對巫術產生懷疑,並願意尋求真神。祈求幫助霹靂州的教會和信徒,能瞭解、關心和有信心來認識需要幫助的鄰舍朋友,並主動提出為他們禱告。透過生命見證向他們活出主愛。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城市的馬來人 Urban Malays 

年輕的愛莎(Aisyah)到城市求學,同學邀請她去參加團契。當她第一次去時,一連發問了許多問題:「為什麼你們會相信經過修改的聖經?」「為什麼你說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上帝並沒有兒子。」、「為什麼你說耶穌是神?他只是一位先知。」、「聖書告訴我耶穌沒有死,為何你說祂死在十字架上?」盡管愛莎心中有許多疑問,但她仍然每星期都來團契聽有關耶穌基督的事。6個月後,她接受了耶穌成為個人救主。
阿末(Ahmad)來自一個傳統和敬虔的穆斯林家庭。他畢業後留在城市工作,認識了一位基督徒同事。他對這位同事的宗教信仰感到很好奇,平時常聽他分享見證,以及個人與耶穌相交的經歷。阿末很驚訝這位朋友相信的神不需遵循任何儀式,隨時都可以親近祂,也不像他所相信的阿拉如此遙遠,而且常會懲罰人。阿末逐漸發覺過去自己對基督教信仰有很多誤解,過去他從宗教師接受的訊息也不完整。感謝神讓阿末可以遇到忠實的基督徒,將真理的光照明在錯誤的教導上。

天父,祈求每一個馬來人尋道者都能尋見真理,求父神為他們預備福音使者來帶領他們。求聖靈感動許多基督徒放膽向鄰舍分享見證,隨時預備好以溫柔和尊重來解答他們的疑問。禱告穆斯林朋友能夠明白他們宗教的除罪方式,是不能真正除去他們的罪。祈求馬來西亞基督徒群體中有更大的愛與合一,為主做美好見證。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馬來人的宗教自由 Freedom of Religion of the Malays

安妮塔(Anita)和明發來自不同的宗教背景。當他們決定要結婚時,遇到了一個大難題,就馬來西亞不會接受穆斯林與非穆斯林的註冊,兩人都必須成為穆斯林才可以合法註冊結婚。
安妮塔是一個穆斯林,她幾乎不可能向宗教局申請脫離伊斯蘭教,那是違法的,會面對嚴重後果。他們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明發必須放棄自己的信仰,改教成為穆斯林。或許安妮塔和明發可以到國外結婚,獲得一份合法的結婚證書,可是在馬來西亞他們的婚姻還是不合法的。因此有些人不得已選擇移民國外結婚,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有能力如此作。
婚姻問題只是冰山一角,反映了這個表面是宗教包容和自由的國家,仍有許多人失去宗教自由。諷刺的是,占多數人口的馬來族群,卻得不著少數族群所擁有的宗教自由。馬來人擁有進入伊斯蘭教的自由,卻沒有出來的自由。

天父,政治背後看不見的力量才是攔阻了人走向自由和認識真理,以及神的愛。我們爭戰的對象並非血肉之軀,乃是靈界邪惡勢力,求神破碎惡者要透過婚姻和其他方法,使人沒有選擇宗教的自由,求神讓申請改教的人能成功。讓信主的人信心堅定。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馬來婦女的安全感The Sense of Security of the Malays Women

我坐在希蒂(Siti)的身旁,一邊聆聽她的傾訴,一邊為她承受的傷痛而流淚。她上個星期才剛結婚,連結婚典禮都尚未完全結束,她已經感受到丈夫通姦的背叛及失落。作為一個新婚婦女,希蒂原本應該從她託付終身的丈夫那裡得到快樂及安全感,然而殘酷的現實卻恰恰與她期望的相反。希蒂不但沒有感受到丈夫的愛,反而深覺遭受遺棄。
在一個允許男性有多個妻子和默許通姦文化的社會裡,女性通常是那個受到不公平對待、被忽視、受委屈的一方。在這樣的文化下,身為妻子的往往會盡力討好丈夫,以博取丈夫的歡心和愛。她們渴望丈夫能忠於她們,給她們安全感,卻事與願違。往往當她們遭受丈夫遺棄後,還要歸咎於自己不夠好。
我陪伴在希蒂身旁,希望有一天她能明白丈夫不能滿足和給她無條件的愛,唯有神能給她完全的愛和接納。許多馬來婦女在父權社會的陰影下生活,擔心丈夫不忠,更擔心丈夫納妾,常常沒有安全感,這正是可以向她們分享耶穌的愛的良機。

天父,祈求顧念馬來婦女的需要,讓她們在這樣宗教文化下,能深思伊斯蘭教不能滿足她們。求神讓她們能尋求願意完全愛和接納她們的神。「我因耶和華大大歡喜,我的心因上帝喜樂;因他以拯救為衣給我穿上,以公義為外袍給我披上,好像新郎戴上華冠,又如新娘佩戴首飾。」但願每個馬來婦女能成為耶穌的新婦。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宗教教育 Religions Education

法利史(Faris)是一名16歲少年。有一天晚上,他在一間宗教住宿學校裡慘遭高年級學生毆打,送醫幾天後不治身亡。根據警方調查,這些高年級學生之所以如此喪盡天良地霸淩法利史,只是因為妒嫉他的成績名列前茅,並且獲得老師們的寵愛。這件事爆發後,引起馬來社會的震驚,他們深感不安及擔心,不明白為何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一間著名的宗教學校裡?教育部長把責任歸咎到幫會;政府和社會團體則探討如何處理和避免這樣的社會問題再發生。
馬來家庭很看重宗教教育,兒童從小就必須上宗教課。課後還支付額外學費把孩子送去可蘭經誦讀班。每個兒童被要求至少能誦讀一遍可蘭經。有些家庭甚至選擇讓孩子寄宿在宗教學校,以便學習更多可蘭經。法利史的死亡是因他遭人妒嫉所致。事實上穆斯林每日祈禱之前都需行潔淨儀式,但這些儀式無法洗滌人內心的妒嫉和罪惡,唯有耶穌的寶血才能潔淨人內心的罪孽。

天父,人的罪是因為不認你是神,拒絕耶穌的救恩,求你讓馬來人穆斯林知道「按著律法,幾乎每樣東西都是用血潔凈的;沒有流血,就沒有赦罪」,使他們願意接受耶穌寶血的救贖。祈禱認真學習可蘭經的人能發現,只有主耶穌寶血可以解決罪的問題。求主引導他們有機會讀到聖經,從中得著真理。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巫術的捆綁 Stranglehold by the Black Magic

麗雅是一個華人,她居住的地方有很多馬來人穆斯林鄰居,當他們見面時會互相以「Assalamualaikum」來問安,表示「願你平安」。他們也相信這樣做,邪靈就不會進入屋內。麗雅時常虛心向穆斯林鄰居請教關於他們的習俗,也聲明萬一自己不小心冒犯了他們的文化和習俗,請他們提醒和指教她。有一次,麗雅在屋內吹口哨,她的穆斯林鄰居表示在屋內吹口哨會邀請蛇進來。麗雅當下的反應是覺得可笑,但她馬上改變念頭向鄰居道歉。現在麗雅曉得如何為鄰居禱告,祈求神的平安能驅逐他們生命中所有恐懼。
馬來人的世界觀深受超自然意識影響,他們深信善與惡的靈同時存在,並懼怕稱為「Jinn」的精靈,因為它會帶來疾病及災禍。他們的生活許多層面都帶有迷信色彩,導致生命充滿了恐懼。懼怕顯示了他們內心的需要,這需要只有耶穌才能滿足。民眾也經常會諮詢巫師關於各種靈界事物,有時要求巫師驅走邪靈;有時又要求他透過邪靈來詛咒人。巫師被視為擁有強大力量的人。

天父,祈求除去巫術一切虛假的教導,破碎任何造成人不能認識神的障礙,使馬來人得以明白真理。「愛裡沒有懼怕,完全的愛可以把懼怕驅除,因為懼怕含有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還沒有完全。」求神讓馬來人能脫離懼怕的捆綁,沐浴在三一神神聖的愛中。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從聖經認識真理 Knowing the truth through the Bible

一名少女拿起朋友的聖經閱讀,讀到一節深深吸引她注意力的經文:「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因為她的信仰從來沒有如此肯定的保證。從此她開始從各種管道認識基督真理。
深夜,一個男士在床上閱讀一本朋友贈送的聖經,每一字一句好似活生生地擊中他內心,他很清楚知道這就是真理。過一段時間,這兩人在沒有任何人帶領之下,單單閱讀神的話便接受了耶穌。
穆薩(Musa)在宗教學校接受6年的教育,但所學的可蘭經完全沒有觸及他的內心。完成學業之後,穆薩離家來到城市工作,他的同事明安經常趁午飯時間閱讀聖經。穆薩認為明安走錯了路,便與他分享可蘭經的內容。於是兩人開始以聖經和聖書的內容作比較。漸漸地,穆薩意識到他必須好好讀一遍聖經,尋找他想知道的事。於是他向明安借了一本聖經。當他認真閱讀聖經時,發現聖經更容易閱讀和理解,穆薩禱告神向他顯示真理。最後,他終於找著了真理。
以上3個是罕見的真實故事,不過確實發生了。上帝的話語一發出是不會落空的!

天父,禱告更多馬來人可以透過各種管道接觸到聖經,求聖靈幫助他們明白真理,藉著神的話讓他們能夠認識愛他們的耶穌基督。但願尋求真道的馬來人知道主耶穌是神與人之間的中保,是唯一的救贖者。求神保守每一個信主的馬來人能夠平安,也為他們預備屬靈生命成長所需要的幫助。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留在社區或群體中 Remains in a Local Community

努魯(Nurul)是透過一名基督徒朋友的見證而信主的。現在她面對一個問題,信主後是否要繼續戴頭巾呢?是否還要持續一天5次的禱告呢?她需要改變飲食習慣嗎?
當基督徒接觸來自不同種族和不同信仰的初信者時,常常會嘗試把他們帶進基督徒群體中,讓他們可以參與敬拜、團契和學習服事,依照一般基督徒的生活方式,並教導他們在衣著、飲食、言談上不必遵守以往宗教的要求。雖然本意是要讓他們過全新自由的生活,享受教會生活,這些都沒有錯,但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因為這或許會攔阻他們把福音帶回自己的族群當中。
當一個人開始追隨主耶穌的時候,他就已預備好要把福音的祝福帶給親友和社群,就好像被主耶穌治好的人會把主行在他身上的奇妙事告訴朋友和家人。因此比較好的方式是讓這些初信者能繼續保留他們的文化,留在他們原本的社群中。如此他們更新的生命可以成為活生生的見證,影響他們的社區。

天父,求你保守每一個初信者,使他們能夠在真理上紮根,在生命中不斷經歷三一神。供應他們屬靈生命一切所需用的,使他們留在原本的社群中,仍然有禱告的守望、聖經的教導和團契生活。求主使用他們的見證祝福身邊的親友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森美蘭的米南人(又稱為米南佳保人)Minang (aka, Minangkabau) People in Seremban

米南佳保人來自西蘇門答臘,是世界上最大的母系文化族群,也是印尼第4大族群。這族群的部落、家族管理權、財產全都是傳授給女性。
馬來西亞也有米南佳保人,他們主要居住在西馬半島的森美蘭州(Negeri Sembilan),也是維持了米南佳保的母系社會傳統,為了保障女人的權益,所有財產和姓氏都是以母系的家譜傳承下去,因此這個族群女人的地位很高。
米南佳保人是在馬來西亞的唯一母系社會,他們的文化和周圍穆斯林很不一樣,因此他們會鼓勵與同族的人結婚,以免被其他父系社會群體威脅他們的文化。
盡管米南佳保人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但他們也是虔誠的穆斯林,每天進行5次禮拜,並且在穿著上根據伊斯蘭的要求,多數女性也會蒙頭;他們的婚禮及葬禮都遵循伊斯蘭教的儀式。要向這個獨特的群體傳福音的好方法,是和他們分享上帝賜給女人的重要角色,比如路得、以斯帖、馬利亞等等。

天父,為著要向米南佳保人傳福音的人禱告,希望他們可以敏感於米南文化中女性的重要性。也禱告有米南佳保女性領袖能認識耶穌,將福音的祝福帶給家人。「我與父原為一」祈求聖靈向米南佳保人的領袖們啟示:耶穌就是經文中所說的上帝。求神在米南佳保人當中興起歸主浪潮。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沙巴的河邊阿拜人 Abai Sungai People in Sabah 

河邊阿拜人居住在東馬沙巴(Sabah),人口僅有1,500人,幾乎所有人都聚居在同一個村落。
沙巴位於東馬北婆羅洲,是馬來西亞最靠近南菲律賓的地區,許多原住民土著住在此,河邊阿拜人是其中一個。Sungai是馬來語的「河」,河邊阿拜人世世代代都是沿河聚居,以漁業維生。說河邊阿拜人是一個族群,他們更像是一個語言群體,主要使用阿拜語,第二語言則是沙巴馬來語,也是當地多數人使用的語言。
馬來西亞的最高峰--京那巴魯山(Gunung Kinabalu)又稱「神山」,就坐落在沙巴。許多原住民相信神山是他們死後靈魂棲息地,所以每年原住民都會爬上神山進行祭拜儀式,祈求平安。
河邊阿拜人像多數原住民土著部落一樣,雖然名義上是穆斯林,但他們除了遵循伊斯蘭教義以外,也維持了相信山神的傳統,深信山神帶有邪惡之眼的能力,所以他們會帶著恐懼的心討好山神。目前尚沒有阿拜語的聖經資源,這個群體中還沒有基督徒,但是這並不會影響全能神要在這族群行奇妙的工作。

天父,祈求向住在河邊的阿拜人彰顯你自己,使他們能認識創造山河和萬物的造物主,知道造物主是慈愛的,他們不只不用懼怕,還可以享受與造物主的親密同在。求聖靈感動阿拜人渴望認識全能真神,當他們看著雄偉的神山,能將榮耀歸給造物主。祈求全部阿拜人的生命可以因著福音得到轉化。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沙巴的陸地巴夭人 Bukit Bajau People in Sabah 

世界上有這麼多未得之民群體,我們很容易忽略住在東馬沙巴的陸地巴夭人。大家比較熟悉的是外界稱「水上吉普賽人」的水上巴夭人,而陸地巴夭人則較為被忽略。其實過去巴夭人都居住在海上,後來一些人漸漸移居到陸地,靠稻農和畜養家禽維生。
今天,陸地巴夭人得到「沙巴牛仔」或「東方牛仔」的外號,因為他們擅長騎水牛、騎馬,每一年的節慶,他們都會在古打毛律(Kota Belud)舉行騎術比賽(稱為Tamu Besar)。陸地巴夭人的房子有個特徵,就是色彩艷麗,令人眼前一亮。他們的飲食有蜂蜜、米酒、炸米醬糕、蒸米糕和竹筒飯。陸地巴夭人雖受穆斯林文化薰陶,但他們的宗教融合了萬物有靈思想和傳統習俗。每一年,陸地巴夭人都舉辦盛大的祭祖慶典(Kenduri Arwah,Arwah指已逝者),以紀念過世的家庭成員,讓祖先可以在來生過更好的生活。陸地巴夭人重視教育,但不幸的是多數巴夭人都沒能完成學業,他們在醫療和教育上需要協助。目前尚沒有已知的陸地巴夭人基督徒。

天父,懇求差派人將十字架和復活的信息帶給陸地巴夭人,求聖靈讓他們當中有人能有屬靈的渴慕,能敞開心信靠基督,並且帶領其他族人成為耶穌的門徒來過同樣的生活。「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其中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見如何?他豈不留下這九十九隻在山上,去找那隻迷路的羊嗎?」為著失喪的陸地巴夭人能被充滿安慰的主尋著來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沙巴的莫爾帕人 Molbog People in Sabah

莫爾帕人總是會以懷疑的眼光看待外來人口,所以他們當中很少有來自外界的醫療與教育資源。很多莫爾帕人非常窮困,無法負擔醫療費用,導致有些人深受瘧疾之苦。直到最近,他們的穆斯林領袖才開始有接受一些外界的幫助。莫爾帕人來自菲律賓的巴拉巴克島(Balabac Island),所以他們也稱為巴拉巴克族(Balabak)。後來遷移至沙巴的邦吉島(Banggi Island),約有2,600人口,文化習俗及語言都受到菲律賓一些部落族群影響。
莫爾帕人主要以漁業及農業維生,他們種植椰子、木薯和果樹等。有些人飼養家禽,然後拿到菲律賓及沙巴的貿易市場進行買賣。無論從事什麼工作,他們的收入都十分微薄,不足以讓他們應付醫療和下一代的教育開支。莫爾帕很需要有人協助他們發展海運設備,這樣才能將農業和漁業產品運送至有需要的市場上。莫爾帕人十分重視與親友的關係,他們喜歡互相分享和給予。年輕人有選擇自己婚姻伴侶的自由,但兩人必須有相同的宗教信仰。多數莫爾帕人信奉伊斯蘭教,不過他們的信仰融合了萬物有靈思想,有些莫爾帕人擅長施展「愛情魔咒」。

天父,為莫爾帕人在經濟上的需要禱告,求父神幫助他們的漁業和農業有好的收入。也求神差派醫療志工和老師去幫助他們,提供他們所需物資和醫療訓練。為著他們能看到耶穌傳電影並得著福音來禱告,求神讓他們早日能開始以基督為核心的團契。「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信的人有永生。」但願許多莫爾帕人能夠得著救恩,領受從神來的所有祝福。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巴的北薩馬人 Northern Sama People in Sabah

北薩馬人的祖先來自菲律賓的棉蘭老島(Mindanao)和蘇祿群島(Sulu Islands)之間的區域,靠航海業、珍珠交易、捕貝殼魚類等海產維持生計。今天多數人仍然居住在那裡,至於遷移到馬來西亞的北薩馬人,則居住在北婆羅洲沙巴(Sabah)。
北薩馬人由於在政治上不能統一而導致分崩離析。然而,雖在政治上不能統一,但北薩馬人與家族的關係向來十分親密,他們會盡量比鄰而居,也會和其他在同一個清真寺朝拜的人維持緊密關係。在宗教信仰上,他們是一個穆斯林群體,跟隨遜尼派的教導,但也融合了一些萬物有靈論的元素。
長期的獨立抗戰,導致很多北薩馬人移居到海島上。今天激進分子仍然很活躍,常常發生綁架、殺戮、鬥爭等行為。幾乎沒有北薩馬人認識來自神的平安。

天父,為北薩馬人的救恩禱告,求主讓這個族群當中的每個家庭都能全家歸主,一起遵守平安之王的教導。求神讓處於身心不平安的他們,能渴慕主耶穌所賜的平安。為在馬來西亞北薩滿人禱告,求神差派沙巴教會去關心他們的救恩需要。求神攔阻一切在北薩滿人中進行的不法行動,使他們不再持續任何恐襲行動。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沙巴的亞坎人 Yakan People in Sabah

亞坎人來自菲律賓蘇祿群島最北的島嶼巴西蘭島(Basilan Island)。在20世紀初,菲律賓宣佈從西班牙殖民獨立之後,發生了一連串土地糾紛,導致許人陸續離開家園,而馬來西亞是其中一個去處。今天,菲律賓的亞坎人口約為10萬;馬來西亞則有約1萬2千人,大部分居住在沙巴。
無論亞坎人遷移到哪裡,他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都不會改變,比如他們會以清真寺為中心來建房子和發展工作,也會傾向於聚居在同一個村落中。雖然亞坎人是穆斯林,但是他們的傳統服裝和其他穆斯林不同,很少婦女穿戴面紗。他們以多采多姿的編織和幾何圖案聞名。
居住在亞坎人周圍的其他群體都以航海業維生,只有他們從事務農工作。不論在務農或家務分工上,男人和女人被分配的工作內容差不多。音樂對於亞坎人來說非常重要,他們可能會為了「讓米開心」或是把害蟲嚇跑,而在稻田中演奏木琴。雖然他們是穆斯林,但正如許多其他的群體那樣,同時維持著萬物有靈的信仰,相信一些物體中有靈的存在。

天父,祈求興起禱告團隊,透過敬拜和代禱來讓亞坎人的心成為好土。求神在亞坎人當中興起充滿復活能力的教會,好彰顯你的榮耀。為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亞坎人可以早日認識主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砂勞越的納門人 Sarawak Narom People

納門人聚居在東馬婆羅洲的砂勞越。東馬和西馬不同之處在於這裡信奉伊斯蘭教的馬來人並不占多數,種族構成更加多元化,有數10個土著(原住民)族群,納門人是其中一個小小的穆斯林群體。
當年,中國人飄洋過海來到馬來西亞,許多人在砂勞越落腳。在他們到來之前,納門人已經從事商業交易好幾百年,他們算是土生土長的砂勞越人。他們會在一個地方挑選有價值的商品,然後帶到另一個地方去賣,從中獲取利益。然而中國移民來到這裡時,他們使用削價競爭的手段和納門人競爭,納門人不敵這些中國商人,只好轉而從事其他行業賺取收入,其中包括農業、漁業和伐木業等。很久以前,納門人便從民間信仰轉信伊斯蘭教,因為他們發現這樣可以更容易和穆斯林商隊進行交易。今天穆斯林身分也會為他們帶來一些好處。
多數納門人使用馬來西亞-玻裡尼西亞語,沒有人知道他們的語言是否曾經有文字可以書寫,以及不知道他們是否可以閱讀自己的母語聖經,只有少數納門人相信耶穌。

天父,為著人數稀少的納門基督徒能被裝備來向家人、朋友傳福音來禱告,也為多數穆斯林的心能敞開來接受耶穌的福音禱告。「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還沒有亞伯拉罕我就存在了。」為著馬來西亞砂勞越的納門人禱告,期待他們能相信耶穌和上帝共同創造了宇宙,並非只是一個先知。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布吉族 Buginese People

布吉族的歷史非常多采多姿,他們曾經被稱為海上「最好的商隊」,甚至是傳說中的海盜。今天他們的形象跟以往非常不同,他們是有教養與文化的族群。
在18世紀時,布吉族在馬來西亞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人將那個時代稱為「布吉族的時代」,馬來西亞的王子甚至雇他們為雇傭兵。盡管人口只有600萬左右,但布吉族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族群,他們對馬來西亞、印尼和新加坡現今的政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馬來西亞第6任總理納吉(Najib Razak)和現任印尼副總統優素福•卡拉(Jusuf Kalla)都是布吉族。
布吉族向來以木工手藝而聞名,他們可以不用任何一根釘子建造一間木屋。許多布吉人擁有椰園或咖啡園,也有人從事農業和漁業。雖然他們從事不同的職業,但喜歡聚在一起,因為他們擁有相同的宗教和文化。今天布吉族的文化已和馬來文化融合,許多年輕一輩已不會說自己的母語了。多數布吉人信奉伊斯蘭教,遵從馬來人的主流文化。布吉人至今仍是未得之民群體。

天父,祈求差派人去向布吉族傳福音,向他們宣講上帝的愛,以及上帝渴望他們能夠成為神家中的一分子。也求神使用他們過去航海的經歷來向他們說明,上帝呼召他們成為得人如得魚的漁夫。也為他們能夠成為門徒來禱告,使他們能向其他布吉人,甚至是向其他未得之民群體傳福音。「我另外有羊,不屬這圈裡的,我必須領牠們來,牠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為他們能盡快成為謙卑進入神懷抱中的「布吉羊」來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馬來西亞的廖內馬來人 Riau Malays of Malaysia

你是否曾經想要住在船屋上?如果想要住在船屋上,你需要先製作一個可以漂浮的筏,接著再把房子建造在上面,這樣你就可以像廖內馬來人一樣生活在水上。如果你不喜歡水上生活,還有其他的廖內馬來人是居住在小島的海岸邊,你可以在那裡學習他們的語言,並將耶穌的祝福帶給他們。
廖內馬來人是兩個海島的主要人口,其中一個是印尼的大島蘇門答臘(Sumatra),還有一些人則居住在鄰近的馬來西亞,人數相對比較少一些。廖內馬來人像傳統的馬來人一樣以漁業和農業維生。雖然廖內馬來人100%是穆斯林,但有1.8萬居住在印尼的廖內馬來人信奉基督教。如同西馬半島上的馬來人一樣,廖內馬來人的伊斯蘭信仰也融合了一些佛教、印度教和薩滿教元素,此外也受一些歐洲文化的影響。

天父,禱告廖內馬來人能有機會看到耶穌傳電影、聽到福音資訊和閱讀聖經。求聖靈拿去他們接受耶穌成為救主的抵擋。求主在異象和異夢中向他們顯現,興起委身的信徒來門訓他們,使他們能遵守上帝的道。「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憫,蒙恩惠,作及時的幫助。」為著廖內馬來人能勇敢走向上帝的寶座接受憐憫與恩典來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馬來西亞的塔朗馬馬克人Talang Mamak People of Malaysia

有些塔朗馬馬克人住在印尼蘇門答臘島;有些在好幾個世代以來,就已居住在西馬半島的橡膠樹林當中,他們種植稻米、樹薯和豆類,並以這些植物作為他們的主食。有一些塔朗馬馬克人以漁業、狩獵、蒐集木籐與採集橡膠維持生計,他們居住在以棕櫚樹、木頭和竹子高架起來的房子中,而房子散佈在整個橡膠林當中。
塔朗馬馬克人屬於馬來族群,生來就是穆斯林,但他們的信仰融合了伊斯蘭教與泛靈信仰,相信萬物皆有靈,靈界真實地參與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中,靈魂會居住在各個地方和東西裡面,也相信祖先留下來的寶物「克裡斯刀」(Keris,一種儀式用刀)、武器、衣物、大樹都帶有魔力。塔朗馬馬克人深信需要舉辦特定儀式和好行為,才可以保護他們脫離邪惡的鬼魂。他們對現代科技及教育孩子還不感興趣。

天父,祈求興起基督徒教師及福音工人移居到塔朗馬馬克人居住的地方,幫助他們成為耶穌的門徒。為塔朗馬馬克人能有機會聽聞改變生命的福音禱告,求聖靈感動他們願意回應耶穌的呼召,成為神家中的一分子。「你作我的僕人,使雅各眾支派復興,使以色列中蒙保存的人歸回;然而此事尚小,我還要使你作萬邦之光,使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為著馬來西亞塔朗馬馬克人能夠向周圍的人彰顯上帝的光來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馬來西亞的巴韋安人 Bawean People in Malaysia

雅蒂(Yati)來自印尼的巴韋安島,因為島上沒有工作機會,所以只好離鄉背井到鄰近的馬來西亞工作。一般到馬來西亞工作的印尼人多數是成為幫傭,通常會住在雇主的家裡。
當雅蒂開始工作一週後,她注意到雇主每天早上都至少花一個小時閱讀一本黑色皮製封面的書。在異鄉工作的雅蒂非常想念自己的孩子,但她也為著能遇到一位友善的雇主而感恩。她覺得雇主靈裡面的那分平安,應該跟她每天讀的那一本書有關。不過雅蒂覺得自己沒有自由可以詢問雇主那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住在馬來西亞的巴韋安人是來自於印尼最有名的爪哇島北邊,他們的居住的地方就叫巴韋安小島。傳統上,巴韋安人善於捕魚和航海,巴韋安島是年輕旅客的熱帶天堂,但工作機會卻非常有限,所以很多人移居到馬來西亞。幾乎所有巴韋安人都是穆斯林。

天父,祈求為巴韋安人提供工作,並在他們想念故鄉時為他們預備朋友來解鄉愁。也求神為他們預備基督徒雇主向他們活出基督的愛,並向他們傳福音,幫助他們學習如何跟隨耶穌。祈求回到家鄉的巴韋安人會將福音的祝福帶給家人。「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為著巴韋安人能夠尋求與敬拜神來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這一天(10.31),請按聖靈感動,寫下你為馬來西亞的未得之民的禱告。

親愛的天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