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9-06-29發佈


未得之民 2019年九月 印度族群
來源: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蒙允刊載。

印度族群最迫切需要福音的突破
整理:穎穎
Today’s Challenge for Indian Mission,Unreached Mega Peoples of India
by India Missions Association,IMA

印度的歷史文化淵遠流長,它是世界四大古文明發源地之一,佛教和印度教都起源於印度。

印度社會是全世界最古老的社會之一,它經過很長時間的緩慢進展,今天種姓階級制度、重男輕女、女權低落,依然潛在印度的社會結構中。

印度是世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域,它的宗教、語言和種族豐富多樣化,是全球貧窮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經濟發展最快速的地區之一。

印度擁有十分龐大的未得之民,目前全世界最大的31個前線未得群體,它占了其中的22個,每個群體人數至少1千萬到1.5億。

印度超過70%人口信奉印度教,宗教深深影響著他們的世界觀和日常生活禮節。大多數人相信有「神」存在,並且試圖與神連接、認識他,討他喜悅,希望從他得幫助。今天印度教的一些觀念,如瑜珈、超覺靜坐、因果報應,被包裝成全球文化的一部分,受到包括來自先進國的人追捧。除此,印度穆斯林人口排名世界第三;其他錫克教、耆那教等最多的人數都在印度。

好消息

基督教傳入印度已久,殖民時期西方宣教士設立很多教育和醫療中心,為被社會排斥在種姓制度之外的婦女和兒童帶來了教育、尊嚴和改變;60年代後期,南印度以及其他一些地區教會將福音帶到北部和中部未得之民當中,主要對象還是集中在原住民、賤民以及邊緣群體。

過去50年,印度宣教事工策略性使用文宣、廣播和電影等方式,快速成長和擴張,特別低種姓階級與部落族人的成長特別明顯。但也造成多數印度人將基督教與社會低階層聯想一起,使福音很難進入商業界、政治界和文化層面。

2001年印度全國宗教調查指出基督徒只有2.3%。這數字在過去10年大幅上升,根據美國宣教協會(The Mission Society)2013年一篇報導指出,目前印度約有7,100萬基督徒,是全球第8個基督教人口最多的國家。開始有年輕人及中高層種姓階級的人信主。同時,印度教會也積極差派宣教士出去。

今天印度社會、政治和經濟正快速變遷,宣教事工需更多禱告、思考和策略性計畫,才能回應這些新挑戰,以便在這關鍵時刻,宣教的腳步不會停頓,而且能持續擴展。

現況1 人口十分龐大的族群

印度有接近150個族群超過1百萬人,其中有133個未曾聽聞福音,這些人數龐大的族群在宗教和政治上都發揮重要影響力。在政治上很有權力的包括賈特人(Jats)、沃卡利加人(Vokkalingas)、林加亞特人( Lingayats 、奈爾人(Nairs)、馬拉塔人(Marathas)、亞達夫人(Yadavs)、庫爾米人(Kurmi)、拉吉普特人(Rajputs)等。或許你對這些名字不陌生,因為《宣教日引》常常報導他們,無論在印度或在世界任何角落,只要有他們的身影,我們都會記念他們的救恩。

除了最近在卡納塔克邦(Karnataka)的林加亞特人中間有興起宣教運動以外,其他的群體沒有重大宣教運動在他們當中,也沒有教會或宣教機構關注和回應他們的福音需要。

現況2 擁有很多種語言

印度共有234個超過1萬人使用的語言;有18個語言超過1千萬人使用!官方語言印地語(Hindi)有40%人使用。除了印地語,另外還有包括了英文在內的22種官方語言。

「世界少數民族語言研究院」(SIL’s Ethnologue)提出,在印度438個還有人使用的語言中,只有71種已有聖經翻譯,其中有些語言還翻譯了好幾個版本。但還有很多語言至今尚未翻譯。

現況3 都市化

近年,印度的都市化趨勢越來越快,村落消失的速度比城市公共建設完成的速度快許多。如今印度有459個城市超過10萬人,其中有45個城市更是超過了1百萬人!菁英、中產階級、移民和社會邊緣人全都湧入城市,我們是否能把握機會,將宣教重心轉移至城市、中產階級和年輕人呢?

現況4 具影響力的中產階級

印度中產階級人數約3.5億,相當於美國的總人口。這些人是公共意見主要發言人,影響政府的決策,也成為跨國企業的目標,同時他們的購買力也控制了印度的經濟。居住在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帕特爾人(Patels)、北方邦(Uttar Pradesh)的巴尼亞人(Banias)和克拉拉邦(Kerala)的奈爾人(Nairs)等都是影響經濟、政治和選舉的中產階級,如何得著這些具影響力的中產階級,是目前宣教事工需迫切關注的。

現況5 散居在海外的印度人

估計有超過3百萬印度人因著各種原因散居在全世界。很多在國外留學或工作的人在異鄉接觸到福音,比起在自己家鄉,他們在異鄉信主要容易多了。我們不一定接觸到印度高種姓族群,但看看周圍,神是否把他們帶到我們當中了?

現況6 容易接觸的穆斯林

印度有大約1.7億穆斯林。比起其他地區的穆斯林,他們是其中一個全世界最大、最容易接觸的穆斯林群體,我們需要和他們分享福音的好消息。

現況7 識字率提高

1947年印度獨立時,只有6%人口的識字率,今天這個數字已增添到74%了,並且擁有世界第二多電視頻道和觀眾數,意味著更多人可以透過聖經和各種媒體接觸到福音。

現況8 有很多年輕人的國家

印度的人口年齡是全世界最年輕的,一半人年齡在25歲以下;2/3人年齡在35歲以下,估計到西元2020年時,印度將成為全世界最年輕的國家。印度的未來屬於年輕人,但許多年輕人出生窮困家庭,工作和教育機會都很少,前途黯淡,只有耶穌基督可以轉化他們的處境,因此關心青年宣教事工是當務之急。

今天在印度的宣教策略

福音不單單是靈魂得救,也包括生命的改變。過去,宣教透過教育、醫療為印度的邊緣群體做出了貢獻。今天,當我們把福音傳給印度群體時,也需要關注整全福音對整個印度社會的轉化。

喀拉拉邦(Kerala)的基督教歷史悠久,是全印度基督徒人數最多的邦。今天喀拉拉邦是全印度教育程度最高、對婦女最友善的邦。但願印度有越來越多基督徒也能匯集成一股強大的影響力,轉化印度社會中那些被惡者捆綁許久的黑暗。

今天,在印度的宣教事工除了傳福音,也包含了關注賭博、色情、情緒、戒毒的復原和關懷陪伴事工;關心人口販賣和貧富差距的社會公益事工;幫助弱勢群體、醫療、社區事工等等。盼望福音所帶來的祝福,能滲透和更新到印度社會每一個黑暗角落。

一個美好的事工

在以印度教為基礎的文化中,印度的女人和兒童至今依然嚴重被剝削,除了屢見不鮮的姑息強姦問題、還有兒童被販賣到宗教朝聖中心和觀光客中心提供性服務。

宣教機構「兒童聖經俱樂部」(Children’s Bible Club Ministry)的同工范內克說:「那些來到這裡的印度兒童會了解自己的身分,知道自己並不是『賤民』,而是神的兒女。」

「兒童聖經俱樂部」透過聖詩、聖經故事和同工的關懷陪伴,一點一點轉化這些兒童的內心和生活,向他們展現在基督裡有全新且不一樣的未來。當父母看到孩子這種轉化的生命時,漸漸也跟著孩子到教會。」

范內克喜樂地分享:「現在,耶穌基督的福音好消息在印度非常重要,有太多人因此生命被改變!」

我們在一起

神的宣教事工從來就不是「One Man Show」,因此有效的連結網絡,集中所有宣教資源,發展出有效率的福音管道,乃是最可取的宣教策略。

「印度宣教協會」(India Missions Association,IMA)(注)是一個由印度眾宣教機構所組成的協會,主要宗旨是協助各宣教機構推動差傳事工,也是印度各宣教團體與政府之間溝通的橋梁。

目前有近244名來自各地的宣教團隊加入IMA,當中涵蓋了超過25,000名宣教士,分別在印度1,600個地區從事宣教工作。大家都擁有清楚的異象、使命及不同的專注焦點;所使用的方法及策略也隨著不同的服事群體呈現多樣化。

IMA負責協調這些機構,以夥伴關係或連結網絡的形式一起配搭同工。比如定期舉辦分享會和建立平台,讓成員能彼此分享資源、資訊、專業和經驗,也幫助擴大成員對國內及國際的宣教視野,以致不會錯過任何一個未得族群的需要。

今天,面對著印度人數如此龐大的未得族群,每一個宣教機構、教會、宣教士和信徒必須同心合一,在各自崗位上發揮功用,又要彼此分享、配搭與合作,才可能把這龐大未完成的工作做完。注 欲知更多印度宣教協會歡迎聯絡:[email protected]

史丹利•瓊斯的宣教傳記 Missionary Biography, E.Stanley Jones

1905年,史丹利•瓊斯和其他3位阿斯布理學院(Asbury College)的同學一起在教室禱告,聖靈感動他們向神認罪,並向神完全敞開,願意更深認識神、順服神。隨後,有更多學生進到教室一起禱告,經歷被聖靈充滿,沉浸在復興當中。
1884年出生於巴爾的摩(Baltimore)的史丹利•瓊斯,就是在當晚被聖靈觸摸,獻上自己的一生,預備進入宣教禾場。1906年,史丹利•瓊斯大學畢業後留在學校工作一年,之後便前往印度成為宣教士;1911年,他在印度和另一位宣教士同工梅葆•蘿欣(Mabel Lossing)結婚。
雖然瓊斯在印度的宣教對象多數是較低種性的人,但神卻讓他常常有機會接觸到最有權力的人,例如他曾和美國羅斯福總統一起努力避免和日本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他和印度重要的領袖甘地保持良好的關係,並在印度剛獨立時,影響了宗教自由的政策。
注:史丹利•瓊斯(E. Stanley Jones, 1884-1973)是一位知名佈道家,雖在印度服事,但足跡遍及全球,也到過中國好幾次。當時中國的廣學會把他幾本暢銷書譯成中文出版。這些書在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館有存PDF檔。

天父,為現在就讀神學院的學生禱告,求你引導他們明白你對他們生命的旨意。「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我們一起來禱告,求上帝使用祂的孩子在全印度傳揚上帝的恩慈與愛。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史丹利•瓊斯的宣教傳記(二)Missionary Biography, E. Stanley Jones, Continued

史丹利•瓊斯經常在印度主要城市舉辦佈道會,公開向大學生傳講耶穌的福音。曾經有一位印度領袖在他向一群城市人傳福音之前說道:「或許我們不贊同瓊斯博士說的話,但我們的確希望能成為像耶穌這樣的人。」
瓊斯的其中一項有效福音策略,是開始了「圓桌會議」,讓不同信仰背景的人可以聚在一起,各自分享自己的信仰經歷。當中有些人會反對福音,有些人會強調自己的宗教最好,但也有不少人就是在這裡認識基督,並且決定跟隨主。
1925年, 瓊斯寫了一本書,名叫「實行的基督教」(The Christ of the Indian Road)」,銷售量超過1百萬本。一個網站如此評論這本受歡迎的著作:「人們圍著篝火閱讀這本書;軍人和政府官員研究這本書;議員在國會上引用這本書。」
瓊斯對這本書的回應是:「如果和好是神最主要的心意,那麼和好也是我們最主要的任務,這和好包括人與神、人與自己、人與人的和好。我將致力於讓不同的宗教團體彼此和好。」

天父,祈求今日的宣教士能夠了解自己在人與神和好的工作中所應扮演的角色。求主賜給宣教士們有聰明智慧,能夠以適合福音對象的方式和文化,沒有攔阻的向他們分享耶穌的愛。求主為宣教士打開傳福音的大門。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史丹利•瓊斯的宣教傳記(三)Missionary Biography, E. Stanley Jones, Continued

瓊斯另一項重要的貢獻,是在世界各地設立了許多靜修學舍(Ashrams Spiritual Retreat Centers),讓印度教徒和基督徒可以在一個友善的環境中,彼此交流和分享關於信仰的課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靜修學舍,是位於北方邦(Uttar Pradesh)的「參討學舍」(Sat Tal)。
其實靜修學舍的概念源自印度教的靜修,因此印度教背景的人不會抗拒來這裡待上好幾天,探索自己心靈深處的屬性和親近神。許多初次來到靜修學舍的印度教徒,經過深入思考,最終選擇歸向真神。瓊斯很有智慧地以印度社會可以接受的方式,打破文化的藩籬,好把福音介紹給他們。
1971年12月,瓊斯不幸在其中一個靜修學舍中風,之後他的身體便一直很虛弱。但他還是努力以口述方式完成了最後一本著作 The Divine Yes」(神聖的肯定),並在完成後的一年多就過世了。
許多傑出的印度教徒在瓊斯的影響之下有機會聽到福音。他的宣教策略不墨守成規,而是以尊重和了解印度教文化的方式與人分享傳福音。

天父,為史丹利•瓊斯所帶來的影響、讓很多卓越的印度教徒有機會聽到福音向感恩。求你幫助今天的宣教士,也能夠有智慧,曉得如何以不具威脅性、非西方化的方式來向印度教徒傳福音。「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求神興起更多福音使者,為了贏得更多的印度未得之民,而願意付代價依循傳福音對象的生活方式來生活。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古森人 Gosain People

傳統上古森人是非常虔誠的印度教徒,是專司敬奉濕婆的苦行僧,足跡遍布印度各地。他們定意過著禁欲獨身、素食刻己的乞討流浪生活,以求獲得神明悅納和心靈平安。
印度有將近160萬的格森人,主要生活在印度北部和尼泊爾接壤的北方邦,也有一些格森人居住在尼泊爾及孟加拉。目前古森人的苦行僧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許多人已轉向農業、畜牧、人力車、木工、工業、勞動臨時工,織布刺繡工,甚至政府服務,商貿等。他們也和其他印度教徒一樣,過著有家庭的婚姻生活。不過仍有少數苦行者依然選擇遵循禁欲的生活來供奉和看守濕婆神廟。
古森人曾經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他們的主食包括穀物、扁豆、蔬菜和肉(除了牛肉)。這個族群實行計畫生育、由父母安排婚姻、女孩的識字水平普遍低、財產由兒子繼承、長子為家庭的領袖。傳統上,古森人的社區由他們的議會監督處理離婚和家庭糾紛;犯錯者的罰款會用於濕婆神廟的盛宴。雖然古森人有機會接觸到福音,但由於北方邦有禁止印度教徒改教的法規,因此至今他們仍是未得之民。

天父,祈求向格森人彰顯你是供應的神,這樣他們就不再需要為了要向錯誤的神奉獻,而承受沉重的壓力,或是以物質來尋求權力。祈求他們所認識的基督徒,可以向他們活出豐盛生命的見證。耶穌又對門徒說:「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因為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但願格森人可以單純信靠耶穌,讓沒有擔憂的生活從不可能變為可能。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迪瑪人 Dhimar People

迪瑪人主要住在印度中部,多數人使用印地語。這個族群主要從事編織繩索、將石子磨尖、賣飯和魚等工作。他們信奉一般印度教的神祇如濕婆(Shiva)、象神迦尼薩(Ganesh)、哈努曼(Hanuman)和拉克什米(Lakshmi)。
每逢春天,迪瑪人會參加印度3大節慶之一的「灑紅節」(Holi,或稱色彩節)。這一天,到處呈現一片瘋狂,人們會將五顏六色的顏料和粉末潑灑到彼此身上,頓時每個人都變得七彩絢麗,街道也一片五彩繽紛,人人互相擁抱和跳舞慶祝。
這個慶典主要是慶祝冬季結束,也是為了紀念愛和戰勝惡魔。雖然這是一個歡樂、和好、愛和表達感謝的節日,但最終目的還是敬拜假神。

天父,為迪瑪人禱告,但願他們能因認識耶穌得著真正的喜樂。也期待他們能得著從神而來的救恩,並從世界上的重擔中得著釋放,享受在主裡真正的自由。「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求父神差派人去向迪瑪人傳認罪悔改的信息,讓他們有一天是為自己能夠得救而慶賀。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瑪拉瓦人 Maravan People

「耶穌對他們說: 『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從那裡往前走,又看見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兄弟約翰,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耶穌就招呼他們,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太4:19-22
最早成為耶穌門徒的人,為了更崇高的呼召,毅然選擇放下自己的家庭和漁夫這個穩定的職業,頭也不回地跟從主,因為他們相信耶穌配得這一切。
瑪拉瓦人居住在印度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主要使用的溝通語言是泰米爾語。在泰米爾語中,「瑪拉瓦」的意思是「戰士」,但今天多數瑪拉瓦人從事的是農業或漁業,屬於印度種姓制度中最低階層,社會地位非常弱勢。雖然97% 的瑪拉瓦人信奉印度教,但已有少數的基督徒在他們當中了。

天父,為瑪拉瓦人能夠成為耶穌的門徒來禱告,願福音的好消息能夠早日臨到他們。求神提升瑪拉瓦信徒,恢復他們屬靈戰士的身分來為耶穌作見證,能影響更多人歸向基督。「耶和華本為大,該受大讚美;其大無法測度。」天父配得瑪拉瓦人犧牲一切來跟隨,懇求打開他們的眼睛,能看見神的榮耀。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麻族 Mal People

那人說:「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為你與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創32:28
創世記告訴我們,神的子民(以色列)之父雅各,已改名為以色列,意思是「曾和上帝較力的人」。雅各經過與上帝較力,成為更認識神的人,可以完成神所託付的使命。
幾千年前,有一個民族也曾被視為「搏鬥者」,他們就是印度的麻族人。「麻」(Mal)在梵文就是「搏鬥者」的簡稱。
今天,麻族主要居住在印度的比哈爾邦(Bihar)、西孟加拉(West Bengal)和扎哈罕(Jharkhand)。他們根據所居住的地方,分別使用印地語、孟加拉語或其他語言。多數人從事農業,但他們一直都沒擁有自己的土地。同時,他們也被視為守門人。雖然麻族人被稱為搏鬥者,但他們還沒有機會和上帝較力,並在神的國度中找到生命的目的和方向。至今還沒一個麻族已經認識耶穌基督。

天父,為麻族人來禱告,渴望他們儘快能夠與又真有活的神面對面,像雅各一樣與神面對面,成為屬神的人,找到生命的目的。「雅各便給那地方起名叫毗努伊勒,意思說:我面對面見了神,我的性命仍得保全。」但願麻族人像雅各一樣,當他們經歷神的同在時,就將生命的主權完全交給神。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巴賴人 Balai (aka, Balay) People

怎麼會有一個族群存在如此大的差異呢?巴賴人散布在印度的好幾個邦,包括拉賈斯坦邦(Rajasthan)、中央邦(Madhya P radesh )、北方邦(Uttar Pradesh)和聯邦政府的直轄區德里(Delhi),因此他們說不同的語言,受不同環境影響。不過每個地方都有一些巴賴人會說印地語。在至少一個州裡,巴賴人是屬於被法律特別保障的種姓,其中的福利包括可以優先從事一些特定的職業。
他們的人口大約介於1千6百萬到2千4百萬人之間,最多人從事的職業是用葉子編織提供給農民或工人使用的盤子。今天,已有人擁有自己的生意,或在水電工、木工、公務員等工作領域當中了。
在主要城市以外,巴賴人會與其他種姓他人混居在同一個村落裡。但不同種姓的人會居住在不同的房子裡,而且只會和自己差兩個種姓階級以內的人通婚。
多數巴賴人信奉印度教,只有極少人認識耶穌基督。很少巴賴人識字,因此他們更需要口述的福音材料,比如印地語耶穌傳电影、語音及廣播節目等。

天父,為著巴賴人的關鍵人物能夠因著福音影片、錄音或廣播節目,對耶穌產生興趣來禱告。求神興起印度教會勇敢地用愛來向巴賴人傳福音。禱告神在這個族群中興起很多門徒來跟隨耶穌。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蓋寇蘭人 Kaikolan People

在蓋寇蘭人當中流傳著一個這樣的傳說:「桑傑(Sanjay)像老虎一樣悄悄地在密集的矮樹叢中緩慢爬行,緊緊盯著站在自己家園的外來獵人。他的族人對於這個外來者再次返回,感到非常生氣!他心想:『我得去割掉那隻他們正在狩捕的野獸的尾巴,才能擺脫他們。』」
今天約有250萬蓋寇蘭人居住在印度。他們以由男性主導的大家庭為核心,並由族中長者負責做一切決定。蓋寇蘭人屬於印度社會中的低種姓階級,他們沒有太多機會接受教育,多數人只能成為棉紡織工廠的工人。
超過99%蓋寇蘭人信奉印度教,不過他們的信仰明顯又摻雜了許多迷信、魔法、祖先祭祀和泛神思想。在他們當中的法師、巫醫和魔術師都可以通靈。或許因為附近有一些大城市,他們當中也有一些人成為穆斯林,和有少數的基督徒。
蓋寇蘭人的母語是泰米爾語(Tamil),但大部分人不識字,故此《耶穌傳》電影、廣播節目、語音聖經等福音資源是較有效的傳福音工具。感謝神,目前有許多基督徒和宣教士都能以泰米爾語來溝通。

天父,為著說泰米爾語的基督徒和教會禱告,渴望他們能向以家庭為核心的蓋寇蘭人傳福音。求聖靈讓蓋寇蘭人渴望尋求充滿愛的救主,並看見神早已為他們預備道路,能夠進到屬靈的大家庭中。禱告蓋寇蘭人心中存在好幾個世紀的堅固營壘,能夠被得勝的主耶穌徹底破除,使他們能夠有自由來尋求全能的真神。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寇希第人 Koshti People

一個富有、上了年紀的寇希第男人,哄騙了鄰村一個年輕女子嫁給他。其實女子知道這個男人並不愛她,他只是想娶一個妻子,自己的織布廠就可以有多一個幫手而已。
寇希第人善於編織絲綢和高級棉布。當年輕女子成為這個男人的妻子之一時,意味著從此她就要在工廠裡,日復一日製作那些精緻潔白、鑲著紅綢邊的布匹。
人口大約有110萬的寇希第人,主要居住在印度的南部。他們多數是印度教徒,當中相信耶穌的寇希第人還不到400位。寇希第人祭拜許多印度教神明,但最主要信奉的,是象頭神加納什(Ganesha)。
除此以外,寇希第人當中也流傳著這樣的傳說:他們的祖先聖者馬坎第(Markandi Rishi)曾用蓮花編織一件衣服來遮蓋神明的裸體,這神明為了感謝他,送給他一個巨人。但是這個巨人不肯服從馬坎第,因此他就殺了巨人,並用它的骨頭來編織精緻的衣服。今天,當寇希第人清洗並祭拜完編織用的工具以後,會用牛糞來做象頭神像,接著會用花朵、米飯和薑黃來祭拜。

天父,為著寇希第人能聽見基督教廣播節目,從當中認識耶穌基督的救恩來禱告禱告。祈求當他們聽見時,聖靈幫助他們渴望認識順服父神、將自己獻上為祭的聖子耶穌。但願寇希第人渴慕得著主所應許所的豐盛生命。聖經說「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為著寇希第人能有戲劇化的轉變來禱告,讓成千上萬的丈夫能因為愛他們的妻子,而得到整個印度社會關注。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多薩德人 Dosadh People

在印度人的標準中,靠著蒐集牲畜身上的昆蟲或是賣牛糞便維生的,屬於最低等的工作,而有一些多薩德人就是靠著替別人採集森林的物種或砍伐木頭維生。還有一些多薩德人的生活更困難,連工作都沒有,只能仰賴救濟品生存。
今天你要辨認在路邊的乞丐是不是多薩德人很容易,因為他們通常會帶著兩個神像:印度教的濕陀羅(Sitala)和拉克什米(Lakshmi)。諷刺的是這兩個神明都象徵財富和豐盛,而多薩德人的生活卻如此貧乏,讓人想不通為什麼他們還不願意放棄這些不會幫助他們的神明呢?
多薩德人也祭拜印度教中最邪惡的神,其中一個是蛇神(Snake Goddess);另一個是有四肢手臂,會吞吃日、月而導致日蝕和月蝕的魔鬼。多薩德人會以豬和酒來祭拜這些神明。當一個群體落到如此絕境的時候,通常會渴望得到改善。多薩德人非常需要尋求獨一真神,帶領他們去到對的方向。

天父,為著多薩德人能找到尋求基督的道路來禱告,當他們尋見真神時,願意放棄原本的偶像。求神祝福多薩德人的社群,使他們可以在屬靈和經濟上興旺。求聖靈感動他們渴望成為耶穌的門徒。「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禱告多薩德人能夠看見上帝的良善,並經歷上帝的慈愛。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瑪唐人 Matang People

居住在印度中部的瑪唐人酷愛音樂,他們也喜歡在身上刺青,但這刺青和西方的叛逆次文化所提倡的並不相同,純粹是有他們自己的文化。
有時候,瑪唐人有機會以演奏音樂來維持生計,他們也熱愛表演戲劇,尤其女人常常會參與在戲劇表演當中。這個群體很貧窮,通常女人都需要出外工作。比較幸運的人,可以找到一些拉三輪車或當建築工人的活兒。
在印度的種姓制度中,低種性的人多數從事跟死人相關的工作,或是幹一些體力活,而瑪唐人通常就是從事這些工作,比如幫牲畜閹割、修復皮革、助產士、劊子手或殯葬業者等。在更早的1950年代之前,他們甚至被視為是小偷族群。
我們知道上帝愛所有人,包括那些遭人所唾棄的族群,你認為今天上帝會希望我們如何為瑪唐人禱告呢?

天父,為著被人唾棄的瑪唐人禱告,求主讓他們能知道自己在神眼中何等寶貴,聖靈幫助他們願意接受耶穌基督的愛和救恩,成為神家中的一分子。祝福瑪唐人能從印度底層的社會地位被提昇,並且開始用愛心與信心來服事上帝和其他人。「擊鼓跳舞讚美他!用絲弦的樂器和簫的聲音讚美他!用大響的鈸讚美他!用高聲的鈸讚美他!」但願瑪唐人能儘快用他們的音樂恩賜在整個北印度讚美上帝。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帕希人 Pasi People

有多少人願意爬上一棵很高的棕櫚樹?或許對於喜歡冒險的人來說,這是令人興奮的事,但對印度的帕希人來說,爬上棕櫚樹去汲取汁液,只是他們本分要做的事。他們沒得選擇,就算有人是畏高的,也得想辦法讓自己適應。
帕希人取棕櫚樹的汁液來做什麼呢?他們會用來提煉成自釀的酒精,供出售或自己飲用,因此這個族群有很多人難免會染上酒癮。除此,他們也因為有偷竊的習慣,擁有很差的名聲。
對帕希人這種低種姓的人來說,婚姻不忠誠不算是個問題,因此在他們當中有許多非婚生子女的情形。種姓制度悲慘地將他們困在消極人生中,似乎只能從事偷竊或製造酒精等傷害他人的事情。
良善的神永遠都在找尋破碎、受傷的群體,願意轉變他們的生命。凡跟隨基督的人就有機會改變,變得越來越像耶穌。但需要先有人去向他們傳福音,這樣的事才可能會發生。

天父,祈求差派基督工人去向帕希人傳福音,期待他們看見耶穌的道路時,願意回轉來跟隨祂,並且成為主的門徒。「神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禱告帕希人能認識這位願意赦免他們一切過犯的神,求聖靈柔軟他們的心,深深被神的愛來感動。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巴海人 Barhai People

南亞的巴海人在印度種姓制度中屬於比較高的階層,他們多數居住在印度北部和尼泊爾,約有6,651萬人。
「巴海」是木匠的意思,好幾個世紀以來,這個族群都是以木匠、設計和建築相關工作而聞名。他們也會用木頭來製作各種印度教神像。近年來,有些人接受更高的教育,能獲得更高薪資的工作,也有些人成為了工程師。
巴海人依循傳統相信印度教,祭拜各種印度教神祇。但他們也有自己世代相傳的原始信仰,其中一個例子是他們認為看到貓鼬或淺灰色鴿子,就會帶來好運。巴海人主要使用印地語,而聖經、《耶穌傳》電影、福音錄音和基督教廣播,都已有印地語翻譯。

天父,祈求攪動南亞的眾教會來為巴海人禱告,期待巴海人因著接觸到印地語福音資源,而產生屬靈的突破。求主讓印度的教會和信徒能向巴海人做見證,以他們分享基督的愛。求聖靈幫助巴海人放下自己的驕傲來接受耶穌,敬拜獨一真神,並渴望成為耶穌的門徒。奉主耶基督名求,阿們。

貝德人 Beldar People

迪皮堤是一個貝德婦女,她在德里的一間香料公司擔任包裝女工。她和一位同事說:「我和先生來自一個很小的村落。當他決定要來德里的磚塊廠工作時,希望我和孩子們也一起過來。他的這個決定改變了我整個世界,我在工作中學到很多,他勸我來工作是對的。如今,我賺的錢不只可以幫補家用,還可以供孩子讀書,使他們有機會擁有更好的人生。」
貝德人屬於印度一個相當大的群體,擁有2千萬人。他們分散居住在印度北部的北方邦、比哈爾邦、孟加拉、奧里薩邦、中央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在歷史上,他們通常從事粗重的工作,包括製作磚塊和清道夫等。除此,也有人選擇生產和販賣酒精飲料,因此在貝德人中染上酒癮和藥癮的情況很普遍。今天,有些貝德人因為接受教育,擁有比較好的經濟地位。少數貝德人信奉伊斯蘭教,多數人是印度教徒,但這個族群至今仍極少人認識耶穌基督。

天父,禱告在印度各地的基督徒和教會,能向分散各地的貝德人活出神的榮耀、能力和愛,將耶穌的救恩介紹給他們。「耶和華必然等候,要施恩給你們;必然興起,好憐憫你們。」禱告今天神的憐憫就能臨到印度的貝德人身上,貝德人也能欣然地接受神的恩典,重新恢復與造物主和好的關係。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登格人 Dhangar People 

卡雅(Kamya)是一位登格人,她用手輕輕拍著幼小的兒子法特(Fateh)的背肩膀,試圖安撫第一次剪頭髮的他。他們並不是在理髮店,而是在印度教的廟宇中。等了一會兒,一個印度教祭司走到法特身旁,一邊祈禱一邊剃掉他的頭髮,然後把頭髮丟進濕婆前面一個燃燒著的鍋子裡。要安撫法特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他一直在害怕和尖叫,但身為母親,卡雅必須這樣做,因為她相信剪頭髮可以洗淨法特前世所有不好的行為,這是她能送給法特最好的禮物。終於剪完頭髮後,卡雅虔誠向濕婆獻上祈禱,並送給祭司她親手做的羊奶優格作為感謝。
有接近3百萬登格人依循印度古吉拉特邦牧羊人的傳統方式來生活。今天,因著環境改變,放牧的生活越來越困難,已有幾千人選擇移居到巴基斯坦,或到城市和其他村落尋找工作。登格人世代信奉印度教,到今天仍幾乎沒有人聽過耶穌這位渴望他們來跟隨祂的好牧人。

天父,祈求為登格人開道路,使他們能進入耶穌的救恩。當登格人在各地居住和工作時,求神為他們預備有生命的基督徒,向他們活出耶穌的愛,使他們能夠早日得到救恩的祝福。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為著登格人家家戶戶都能儘快接受救恩來禱告。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巴漢賈人 Bharbhunja People

「拉巴,我之前已經跟你說過了,我不需要你的榖物,拿回去餵你家的雞吧!」農場主人指著前面的糧倉說:「在旁遮普邦(Punjab)這個地方,榖物都堆得跟山一樣高了。你看!都多到要腐爛了,沒有人會跟你買的,我勸你還是想其他方法吧!」
拉巴是一位巴爾布漢賈農夫,他失望地搖了搖頭離開。拉巴的家庭一直都是以種植榖物維生的,過去他們會將榖物曬乾,然後售賣給人。但現在的問題是榖物已經多到快要腐爛,誰還會跟他們買呢?拉巴不得不認真地想:「我是不是該改行開三輪車呢?」
多數的巴漢賈人根據不同的居住地信奉3種宗教,住在拉賈斯坦邦(Rajasthan)、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 ashtr a)、中央邦(Madhya Pradesh)和旁遮普邦(Punjab)的人信奉印度教;住在哈利亞納邦(Haryana)和昌迪加爾邦(Chandigarh)的則通常信奉錫克教;居住在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多數是遜尼派穆斯林。
今天,很多居住在這些地區的巴漢賈人已經遷往德里,在那裡找到工作並定居下來。他們在德里仍然延續著家鄉的信仰。至今,多數巴漢賈人仍不認識基督,少數選擇跟隨耶穌的人會遭受家人的排擠。

天父,祈求差派敏銳、聰明、又充滿愛的福音使者來向巴漢賈人做見證,讓他們能認識又真又活、願意拯救他們的神,聖靈幫助他們深深被吸引,願意回轉歸向真神。求神幫助他們脫離來自傳統信仰的壓制,使他們有自由認識獨一的真神。「你們為何花錢買那不足為食物的?用勞碌得來的買那不使人飽足的呢?你們要留意聽我的話就能吃那美物,得享肥甘,心中喜樂。」為巴漢賈人禱告,渴望他們能尋求與神建立關係而得的屬靈豐盛的恩賜。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甘度人 Kandu People

在古老的印度中,甘度人過去主要替南亞和中亞的人烘乾榖物,現在他們已經改變跑道,開始在村落從事交易、借貸或經營商店等工作。
今天,多數甘度人居住在印度的比哈爾邦(Bihar),也有人居住在印度東北部其他邦或尼泊爾和孟加拉。甘度人會說多種語言,但他們主要使用印地語。多數人會和自己的親族結婚,因為和其他族群通婚還是被禁止的。
資料上顯示甘度人百分之百信奉印度教,沒有任何基督徒在他們當中。這個族群至今仍是未得之民,但已有一個基督教機構以傳福音給甘度人為目標,不過目前還沒有任何進展。

天父,祈求使用印地語的電影耶穌傳來帶領甘度人進入你的國度,打開甘度人屬靈的渴望,願意更多更深認識你。祈求父神賜智慧、能力、愛和忍耐給向甘度人傳福音的人,是他們的服事能夠有果效。賜給他們所需要的一切資源,為他們打開向甘度人傳福音的大門。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卡哈爾人 Kahar People

「我們被誰遺棄(deserted)了?」男孩吃力地提著一桶水,邊喘氣邊問。
哥哥不耐煩地糾正弟弟的英文發音:「是後裔(Descended)不是遺棄(Deserted)!」然後說:「我們是梵天第10個兒子卡什亞普(Kashyap)的後裔,屬於戰士中第2高的種姓……」
弟弟說:「如果我們是神的後裔又是戰士的後裔,為什麼還要幫別人提水?」
不論卡哈爾人是否真是戰士的後裔,過去他們曾經是轎夫。現在不再有人使用轎子了,故此他們開始在婚禮、葬禮和特別慶典上替高種姓族群擔水。
今天被認為是低種姓的卡哈爾人口共有8萬,3/4居住在旁遮普邦。隨著現代化,他們的職業變得多樣化,開始有人成為船工、僱農、家傭、石頭切割工、包裹運輸工人或賣魚郎。童工現象在卡哈爾人當中依然十分普遍,在牧牛場、茶攤、餐館、修車庫或工廠,都可以見到未成年的孩子在工作。卡哈爾人社區可以分為印度教徒、穆斯林和錫克教徒社區。大部分人是錫克教徒,相信耶穌的人極少。

天父,祈求你的大能可以彰顯在卡哈爾人身上,使他們經歷你奇妙的作為,知道你愛他們、無條件接納他們,絕不會像人那樣輕看他們。求你讓卡哈爾人願意投靠你,一心追隨基督的腳步。懇求父神差派周圍其他族群的信徒,打破社會地位的藩篱,向卡哈爾人傳福音。「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從今以後,你們認識他,並且已經看見他。」為著許多卡哈爾人能夠認識並尊榮天父來禱告。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肯比人 Kunbi People

一位肯比婦人正在預備慶祝印度新年(Ugadi),她將芒果葉掛在門前,細心地布置屋子。此時,兒子興沖沖地跑過來說:「媽媽,我寫了一首歌!」
婦女停下手上的工作,感興趣地問:「你寫了什麼歌啊?」
兒子笑著說:「聽,」接著他開始唱一首很像傳統印度旋律的歌曲,但她卻聽到歌詞中提到了耶穌這個名字。
她的表情從愉悅轉為驚恐地說:「等一下!你在唱什麼?」
兒子很自然地回答:「拜讚。」(Bhajan)
她嚴厲地望著兒子說:「不是,你要立刻停止唱這首歌!」
肯比人長期為印度教的慶典創作Bhajan和Kirtans 注 。這兩種歌曲都是用來祭拜印度教眾神明的。目前已有肯比人的母語聖經和《耶穌傳》電影,但還沒有肯比人接受耶穌的救恩。
注:拜讚(Bhajan)是一種用來頌揚及敬拜神明各種面向的歌,由一個人帶唱一句,團體跟著唱一句;六首拜讚後,會有一首「可而坦」(Kirtan),所有人將會一起唱。

天父,祈禱肯比人的心能柔軟下來接受福音,也祈禱有人去向他們傳福音。但願這個族群早日有人回轉歸向神,福音的祝福能臨到整個群體。「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巴不得有音樂恩賜的肯比人,能夠像大衛王一樣,寫出許多敬拜神的讚美詩,並且成為一個單單敬拜獨一真神的族群。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羅德哈人 Lodha People 

一位年輕的羅德哈人站在監獄裡面,雙手握著牢房的欄杆,忍不住想:「我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他總是被自己的怒氣打敗,所以現在只能被關在監獄裡。他在想,是否因為他的家族所祭拜的是掌管能力的夏克提(Shakti)和掌管怒氣的昌迪(Chandi)神明,所以他會變成這樣?這些日子,這個年輕的羅德哈人開始很認真的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幫助他控制努氣?是不是有另外的神能救他脫離生命中的罪和怒氣?
羅德哈人屬於戰士拉吉普特種姓的一個分支。曾經有好幾個世紀,他們從事農業工作。在英國殖民期間,他們被驅逐離開自己的家,導致他們為了報復而成為罪犯分子。今天,印度地區的黑手黨勢力由羅德哈人掌控。只有很少數的人跟隨耶穌。

天父,禱告有人能向羅德哈人介紹耶穌基督,使他們認識可以救他們脫離罪和怒氣的神,並接受耶穌十架的恩典,徹底回轉歸向神,脫離罪的轄制。求聖靈的大能轉變這個群體,讓他們有組織的犯罪行為被削弱,以致其他印度群體能夠從他們身上,看到神的榮耀和大能,也能對這個信仰產生興趣。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馬哈爾人 Mahar People 

一個馬哈爾老師在課堂上跟學生說:「佛祖曾經讓我們得自由!現在我要告訴你們阿姆倍伽爾博士(Dr.Babasheb Ambedkar) 注 的故事,就是他說服我們皈依佛教的。」
阿姆倍伽爾來自貧窮而低賤的馬哈爾(賤民)種姓,從小在一個被歧視的環境中成長。但他父親非常重視教育,想盡辦法栽培他一直到完成博士學位。阿姆倍伽爾曾表示賤民想要獲得自由的唯一出路,是從心理上拋棄印度教和種姓制度的束縛。1950年前後,他把注意力完全投向佛教。
這時,一位男孩舉手發問:「老師我們真的自由嗎?我們下輩子會是什麼樣子?」
老師想了一下回答說:「這個問題沒有人可以回答,連佛祖都沒辦法。」
馬哈爾人像多數的印度群體一樣,原本信奉印度教,但他們卻不被允許進入印度廟宇,也不被印度社會接納。印度教不只對他們沒好處,還對他們很不公平。在阿姆倍伽爾博士去世後,印度賤民皈依佛教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今天,只有非常少數的馬哈爾人信奉印度教,但也幾乎沒有人相信耶穌。
注:印度憲法之父,印度不可接觸者種姓的領袖,也是印度近代重振佛教信仰的領袖之一。

天父,無論佛教和印度教,都無法帶給馬哈爾人真正的自由,只有「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但願馬哈爾人曉得尋求唯一可以釋放他們脫離罪和死亡的救主,得著真正的自由和永生的盼望。求神差派人去向他們傳福音的好消息。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瓦卡拉加人 Vakkaliga People

一位中年的瓦卡拉加農夫擦去額頭上的汗滴,無奈地望著一朵雲也沒有的藍天。
接著,他低下頭注視著自己已經犁了很久的乾旱土地, 灰心地想:「唉,到底我一直為降雨祈禱有沒有用呢?似乎沒有一個印度教神看起來願意,或有能力提供土地所需的雨水!」
瓦卡拉加人在印度的卡納塔克邦從事農業工作已經非常久了。有些人是地主,有些人是農夫。每當乾旱季節,他們的生計就會大受影響。瓦卡拉加人分散居住在很多個部落,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守護神」。同時他們也祭拜印度神廟中主要的神明。在瓦卡拉加人當中,有些人在物質上很富足,但卻沒有人因著與耶穌基督建立關係,而擁有屬靈上的真正富足。

天父,為著瓦卡拉加人能儘快得到只有耶穌基督能給予的屬靈豐盛來禱告,求神斷開他們和印度教之間的捆綁。求神引導宣教機構來向他們傳福音,讓更多人來成為耶穌的門徒,得到從祂而來的屬靈豐盛。「諸天藉耶和華的命而造;萬象藉他口中的氣而成。他聚集海水如壘,收藏深洋在庫房。」為著瓦卡拉加人能同時擁有豐盛的物質水和從天降下的屬靈活水來禱告。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瓦尼彥人 Vanniyan People

一位男子將木柴丟入燃燒著的火堆中,火延燒幾乎接近天空。當燃燒著的火遇到潮溼的木頭時,他聽到一陣陣響亮的爆裂聲。其他站在他身邊的人,紛紛朝火堆鞠躬,一邊唱著:「來,阿耆尼(Agni)來。」
「阿耆尼」的梵語意思是「火天」,與拉丁語的火焰同源詞,它是吠陀教及印度教的火神。古印度人相信供奉給阿耆尼的祭品,會被凈化及傳達到其他神祇,所以阿耆尼帶有凈化和送信者的角色。現今印度教還存在火祭司(Agnihotri),他們的職責便是負責監察所有祭拜者。
瓦尼彥人認為,如果他們持續這樣做,就會得到火神阿耆尼的關注,這是他們非常需要的。然而,當他們離開現場時,還是會有一些人忍不住思考:這樣的儀式是否真的能帶來好處?
瓦尼彥人可能是在很久以前從斯里蘭卡移居到印度的族群。今天,多數瓦尼彥人居住在印度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他們所說的語言接近泰米爾語。大部分瓦尼彥人信奉印度教,他們祭拜很多神明,而火神阿耆尼是他們最喜歡的神明之一。只有非常少數的瓦尼彥人相信耶穌基督。

天父,祈求興起忠心的僕人來向瓦尼彥人傳福音,求聖靈開啟瓦尼彥人眼睛,相信耶穌比他們正在祭拜的印度教神明有能力和聖潔。「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因為他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他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求聖靈帶領印瓦尼彥人認識關於上帝和耶穌的真理。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巴那人 Bahna People

「巴那」這個名字取自梵文的「班奈」(Behn),是種子的意思。巴那人過去從事的工作就是將棉花種子從纖維中取出來。在北方邦和比哈爾邦這兩個地方,巴那人被稱為「都那」(Dhuna),這字也是梵文中與棉花相關的字。「都」(Dhu)是「搖晃」的意思,這是製作棉花的其中一個步驟。
今天巴那人自稱為謝赫.曼蘇里(Shaikh Mansoori)或曼蘇里(Mansoori)注。歷史上,巴那人社區是由穆斯林拉吉普特(Rajput)貴族種姓,以及從波斯和阿富汗來參與棉花梳理業的穆斯林所組成。他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位名叫謝赫.曼蘇里(Sheikh Mansoori)的穆斯林先知,這人很可能是一名棉花搬運工,因此他們也稱自己為謝赫.曼蘇里。
此外,傳統棉花加工受到工業化的影響,許多巴那人已經轉營中型農場,擔任農夫。巴那人雖然居住在有不同種姓和宗教信仰的社區,通常這些社區的每一個種姓擁有自己的議會,議會有管轄的權力,處理紛爭和處罰社群中破壞社會規範的人,巴那人只能跟自己社群內的人結婚。
今天有大約2百萬巴那人居住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他們多數說烏爾都語(Urdu)。有些人信奉伊斯蘭教,有些人則是印度教徒。至今,他們仍是福音未得之民,但已有基督教團體在他們當中服事,也已有烏爾都語聖經、耶穌傳影片和福音語音資源。注:Mansoorsi是古吉拉特邦、拉賈斯坦邦、北方邦、比哈爾邦和印度北部的穆斯林社區。

天父,禱告巴那人可以遇見那些願意向他們傳福音的人,求神差派人去接觸人數眾多的巴那人,帶領和栽培他們儘快成為耶穌的門徒。「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為巴那人能接受耶穌的祝福來禱告,求神讓他們經歷交託給你的生命的穩妥。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南亞的比哈爾穆斯林 Bihari Muslims in South Asia

比哈爾穆斯林源於西印度的比哈爾邦(Bihar),雖然很多人在1947年印度獨立後便移居到孟加拉或巴基斯坦,但仍有人留在印度,這些人會使用比哈爾群體的其中一個方言,但在正式場合,他們也使用印地語或烏爾都語。
現在,印度比哈爾邦是一個學習中心,也是許多高等教育學府的所在地,其中包括了20所工程學院。儘管如此,有90%的比哈爾人實際上是居住在貧窮地區。雖然比哈爾邦是聖雄甘地的「非暴力式的反抗運動」發源地之一,但這個地方的歷史在很長的時間裡,卻是充滿了各樣暴力事件。比哈爾邦是一個屬靈貧乏的地方,許多人信奉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也有一定數量的什葉派。

天父,祈禱比哈爾人當中的遜尼派和什葉派穆斯林能夠尋求耶穌,知道耶穌不只是一個先知,而是能夠帶給他們永生盼望的救主。求聖靈開啟比哈爾人的眼睛,讓他們看見自己靈裡真正的需要,使他們渴望那分無法從人得到的平安。祝福比哈爾穆斯林能夠得享在主裡的安息。求神差派宣教機構願意進到校園接觸年輕的學生們,把福音傳給他們;也有神的僕人願去到貧窮的人當中,幫助他們,向他們活出基督的愛。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莫普拉穆斯林 Mappila Muslims

莫普拉人已經居住在克拉拉邦(Kerala)超過一千年,他們占了克拉拉邦超過1/4的人口,構成印度西南部最大的穆斯林群體。有一些學者認為莫普拉人是南亞最古老的穆斯林社區。「Mappila」是女婿的意思,因為來自各地的穆斯林訪客常會和莫普拉女人結婚,成為當地的「女婿」。
早在西元7世紀,來自阿拉伯的穆斯林商人便來到了克拉拉邦所在的馬拉巴爾海岸。歷史上莫普拉人與這些商人源源不斷地交流,對本身的生活、習俗與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形成了獨特的印度和伊斯蘭結合文化,其中涵蓋了文學、藝術、食物、語言及音樂等多個方面。今天莫普拉人生活繁榮,在社會上的身分地位都很重要。雖然已有他們的母語聖經和《耶穌傳》電影,但這個穆斯林群體向來對福音都沒有太大興趣。

天父,為著莫普拉穆斯林能在異夢和異象中遇見耶穌禱告,求主引導他們認識真正能夠拯救他們、帶給他們永生盼望的救主。祈求在莫普拉這個最古老的穆斯林社群中,能夠發生的屬靈復興和豐收,福音透過他們能傳到其他穆斯林社群中。「罪孽勝了我;至於我們的過犯,你都要赦免。」求天父幫助莫普拉穆斯林,使他們有福份領受只有耶穌才能賜下的赦罪恩典。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戈西人 Ghosi People

在印度北邊有一個村落,在當中住著戈西人。「戈西」這個名字在梵文的意思是「呼喊」。他們之所以會取這樣的名字,是因為許多戈西人是牧民,而在畜牧的工作中時常都需要大聲呼喊。幾個世紀以來,戈西人皆以畜牧維生,透過飼養牛羊取得所需乳製品,一直到今天還是如此。
戈西人曾經信奉印度教,但現在多數人是伊斯蘭教的遜尼派。不過他們仍然保留一些印度教傳統,比如會在夜間火葬過世的人。戈西人分散居住在印度好幾個邦當中,但多數人居住在北方邦、拉賈斯坦邦和孟加拉。其中居住在拉賈斯坦邦和孟加拉的人,除了畜牧業以外,也從事農業工作。戈西人擁有許多福音資源,包括完整的母語聖經,但是他們仍然還末聽聞福音。

天父,祈求差派工人勇敢地用愛心和能力向戈西人分享福音的好消息。求聖靈開啟戈西人的耳朵,使他們能聽見神國的好消息;柔軟他們的心,使他們願意回轉、悔改,接受主耶穌的救贖。但願屬靈復興能臨到戈西人當中,這個族群能夠歸入主的名下。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印度的帕坦人(或稱:普什圖人)Pathans (aka, Pushtuns) in India

今天帕坦人主要是遜尼派穆斯林,但過去好幾個世紀,他們先是處於印度教婆羅門種姓的嚴格控管下;後來又落在嚴苛的佛教徒手下。帕坦人是南亞主要的穆斯林族群。他們在阿富汗較為人所知的族名是「普什圖」,在那裡他們有較大的權力。
在印度,帕坦人的存在可追溯自11世紀。當時他們從故鄉阿富汗來侵略這個地方,令人聞風喪膽,人們驚恐地稱他們為「穆斯林之虎」,因為他們是世界上聞名的剽悍鬥士之一。其實帕坦人除了剽悍以外,還有另一面很不同的面貌,就是他們擁有極高的藝術天賦,在舞蹈和音樂方面有出色的表現,在文學和詩作的創作上,更是令人讚賞不已。
今天,許多帕坦人從事業務、放貸、政府主管和軍人。住在南印度的帕坦人必須說多種語言才能做生意,他們會和一些客戶說烏爾都語,又和另一些人說接近泰米爾語的方言。然而,一旦回到自己的圈子,在帕坦親人和友人之間,他們就習慣自己的普什圖語溝通。帕坦人屬於印度四大穆斯林群體之一,因為他們拒絕改變生活方式,所以向他們傳福音十分挑戰,需要為他們接受福音來禱告。

天父,求你興起代禱者天天為帕坦社群能成為福音好土來禱告,以致當他們接觸到基督徒時,他們的心是柔軟的,很容易被主耶穌的愛來觸動,願意敞開心來接受為他們預備的救恩。求神興起在地的教會來向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戈巴人傳福音,也求聖靈來觸摸被恐懼捆綁的戈巴孩童們,是他們能夠有主耶穌的平安在他們心裡做主。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這一天,請按聖靈感動,寫下你為印度未得之民的禱告。

親愛的天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