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9-05-02發佈


5月2日 以色列大屠殺紀念日
來源:微牧之歌同工整理編輯 2019.5.2

我必使他們在我殿中,在我牆內,有紀念,有名號,比有兒女的更美。我必賜他們永遠的名,不能剪除。(以賽亞書56:5)」

大屠殺紀念日


大屠殺紀念館在紀念日當天的紀念儀式(圖1)

每年猶太曆尼散月27日是以色列的大屠殺紀念日,今年落在5月2日。

2018年大屠殺紀念日有一連串的紀念儀式從尼散月26日晚上8點開始,在赫澤山大屠殺紀念館的廣場舉行,現場畫面會在許多網站和本地電視臺直播。紀念儀式中除了有朗讀詩文、音樂歌謠和官員致詞之外,還會播放六位倖存者的故事,再請當事人點火炬,以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犧牲的六百萬猶太人。

大屠殺倖存者哭不出來

來自紐約的Bronia Brandman女士是波蘭奧許維茲集中營的倖存者,她的父母和4個兄弟姊妹都死于大屠殺。她對於猶太人被納粹稱為蟑螂、不被當人對待的慘況記憶猶新,她說,「我花了25年才笑得出來,但直到如今還哭不出來。」


Brandman女士露出納粹在她手上留下的刺青(圖2)

紀念慘痛歷史認識反閃主義

為了避免大屠殺的歷史被世人遺忘,以色列政府成立了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致力於尋找收集大屠殺時期的歷史文物、教育國內外民眾反閃主義(或稱排猶主義Anti-Semitism)的發展和危險性、也頒發國際義人的名號給二戰期間冒生命危險拯救猶太人的國際人士。

猶太人認為一個人代表一個世界,紀念館已經收集了450萬名於大屠殺中喪生的猶太人資料,同時也努力尋找其他人的資料。 當年的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何鳳山見到歐洲猶太人的困境,抗命頒發了數千份簽注讓猶太人離開歐洲,讓他們可以逃往上海轉赴世界各地,他於2000年被以色列政府認可為國際義人。


大屠殺紀念館致力於歷史的保存與教育推廣(圖3)


包括何鳳山在內共有兩位華人獲頒國際義人的名號(圖4)

倖存者亟需幫助基督徒不落人後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74年了,如今在以色列的倖存者也只剩下18萬餘人,許多人需要財務支援和關懷。幾個在耶路撒冷的基督教機構都有事工關顧倖存者,像是「CFI基督徒以色列之友」和「ICEJ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使館」等等。ICEJ在海法市支持本地社福機構擴大了倖存者之家,如今供應大約70名倖存者的居住和飲食,還打算增加房舍收容更多倖存者。(圖5)


海法倖存者之家的老人活動(圖5)

ICEJ海法之家的主任西門表示,大屠殺紀念日是全以色列哀悼的一天,不光是為著喪命的600萬猶太人,更是因為每一個猶太人都可能因為反閃主義而遭到逼迫殺害。他表示倖存者不單需要物質的糧食,也需要各樣的活動和陪伴,而基督徒不求回報的愛就像光一樣,能夠照亮這個世界。

雖然猶太人遭到大屠殺已經是上個世紀的歷史,可是種族主義、非人道行為和反閃主義仍然存留至今,需要國際社會認真面對,引以為戒。在臺北的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每年都會與德國在台協會合辦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日期多半接近1月27日國際大屠殺紀念日。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連續兩年出席此項活動,深表重視。在世界越來越走向全球化的今天,基督徒要具備國際視野,做光做鹽,為人類社會的未來貢獻心力。

大屠殺歷史軸

1932年【優良血統說法】

納粹德國在1932年興起所謂的優良血統說法,納粹也殺了德國自己的殘疾人士,因為納粹也認他們為阻擋文明進步的障礙。北歐人和日爾曼民族一樣是高貴民族,但是猶太人、波蘭人不是。於是希特勒就要想辦法解決這個「猶太人問題」。

1935年【紐倫堡法案】Nuremberg Laws

反猶主義的前兆,此法案《保護德國血統和德國榮譽法》中禁止德國人與猶太人結婚、以及禁止猶太人雇用45歲以下的德國血統女傭。在《帝國公民權法》中奪取非德國血統的德國公民權(Reich Citizenship)。只要擁有3/4的猶太血統,那人就會被算為猶太人。

在3年內90萬德國猶太人大約一半逃離德國,許多逃到英國託管時期的巴勒斯坦,因此又造成當地阿拉伯人與新增的猶太難民之間的種族衝突。同年希特勒併吞奧地利,於是20萬奧地利猶太人失去身份。



1938年【埃維昂會議】Evian Conference

在這會議之前,英國早就發表過「貝爾福宣言」(Belfour Declaration)答應英國支持猶太人應有自己的家園,只是當時情況太動亂,於是在美國召開這個會議與其他31國來討論猶太人難民問題時,美英早就互相協議不要拆臺,因為美國不想要難民、英國也不想要幫助猶太人。當時連在場的Golda Meir都被禁止發言(本古禮安的好朋友,後來也成為以色列女總理)。既然各國的立場已表態不願協助猶太人,如此更助長了希特勒迫害猶太人的氣勢。

1939年美國就拒絕載著一整船猶太人的St.Louis進入美國…


1939年美國就拒絕載著一整船猶太人的St.Louis進入美國,(The Daily Mirror,1939)

結果就是兩個月後,希特勒又佔領捷克斯洛伐克、摧毀超過1000個猶太會堂、造成當地超過30萬猶太人成為難民,而且英國又和阿拉伯人達成協議,限制猶太人往巴勒斯坦的移民到此為止(因為即便是英國管理之下阿拉伯人都不樂意見到猶太人來到巴勒斯坦)。再來進攻波蘭和俄羅斯,最後1939-1942年之間,猶太人住的集中營形成屠殺場。


1942年歐洲主要滅絕營、勞動營、猶太區及運輸路線


奧斯威辛集中營


奧斯威辛二號營區(比克瑙)正門


奧斯威辛一號營區入口處。門上懸掛德語「勞動帶來自由」(Arbeit macht frei)字牌。

雖然很多國家眼睜睜的看著猶太人被謀殺卻不做什麼,也許個人有可能不知道正在發生這樣不人道的事,但是國家不可能不知道。不過幸好中國在這段歷史扮演了正面角色,救了2萬多名猶太人到上海避難,而且上海社會當時雖然窮困,但是並沒有排斥猶太人。2015年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在一段《謝謝上海》的視頻中,說「我們永遠感謝你們,永遠不會忘記這段歷史。謝謝!」 。

大屠殺紀念館有個紀念碑就是立給一個南法的新教徒村莊Le Chambon-sur-Lignon,這個村莊的人在二戰時幫忙藏匿猶太人,一藏可能就是四年,並且給他們假的身份、幫助他們可以逃到瑞士去。當時的新教牧師Andre Trocme和他太太Magda帶動村子的人去幫助我們的「鄰舍」,並事後談起這是他也不覺得他是英雄,而是在那種情況下他做了他該做的。

美國的貴格會和其他新教教會支助Chambon蓋孤兒院,他的侄兒、年輕的牧師Daniel Trocme是當時的負責人,在1943年就被逮捕,並且連同孩子們被抓到波蘭Majdanek集中營,付上生命的代價。

現在耶路撒冷也有公開支持猶太人的基督教團體「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使館」(International Chrisitan Embassy Jerusalem),之所以會叫大使館是因為1980年當時國際杯葛以色列,全把大使館遷離耶路撒冷,這個機構持續關懷、紀錄這些大屠殺的生還者。

歷史博物館最後一區的「名字殿」(Hall of Names)特別讓人印象深刻,它雖然只是一個放了許許多多文件夾,但是當你回顧四周從底部到天花板這麼多本文件夾,並且裡頭都真真實實地記錄著在大屠殺中失去寶貴生命的人以及倖存者的名字,不用幾秒心就酸了!


「名字殿」(Hall of Names)
大屠殺紀念館的名字在希伯來文是ידושם(yad vashem),意思是「有紀念,有名號」出自於聖經


我必使他們在我殿中,在我牆內,有紀念,有名號,比有兒女的更美。我必賜他們永遠的名,不能剪除。(以賽亞書56:5)」

我們也許記不得上星期做的禱告,但是神記得。而人能夠被紀念,甚至被神紀念,那是多美的事呀!


「名字殿」(Hall of Names)


紀念館幾年前就開始數位化這些資料。透過這個系統,有了許多以為失散或是對方已經罹難的家人,過了六十年才再度重逢的感人肺腑的故事(Yad Vashem Youtube官方頻道)。

有一個故事是一個住在以色列的年輕人試試看用他奶奶的名字去搜尋,然後發現原來她還有活著的哥哥,一直都住在加拿大!記者拍攝他們在機場見面的情況,那個哥哥人都老了,孫子也好幾個了,當他看到他妹妹(也是老太婆一個)實無法控制地又親又摟,喜極而泣。

化咒䚴為祝福的神

神是化咒䚴為祝福的神,要是沒有大屠殺,那歐洲住慣的猶太人不會意識到他們需要離開歐洲,甚至來到應許之地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回顧歷史,因為以色列這個猶太國家的建立,也避免了許多針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因為英國撤離巴勒斯坦區後加上以色列宣佈獨立後,阿拉伯國家開始逼迫住在他們當中幾百年的猶太人。

例如1949年的飛毯行動(Magic Carpet Operation)幫助幾千名葉門猶太人回歸到以色列,60年代又幫助摩洛哥的猶太人回到以色列。1976年巴勒斯坦和德國恐怖份子劫機,綁架了105名猶太人質到烏干達,以色列特工用武力搶回這些猶太人,整個行動只死了指揮官一人,那人是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的哥哥約納坦。現在歐洲也有反猶攻擊,因此法國猶太人成為回歸以色列的最大出口國,一年有8000位移民到以色列。

以西結書第36及37章,神應許以色列人受苦,但將會絕處逢生,死灰復燃。

主耶和華如此說:我要將以色列人從他們所到的各國收取,又從四圍聚集他們,引導他們歸回本地。我要使他們在那地,在以色列山上成為一國,有一王作他們眾民的王。他們不再為二國,決不再分為二國;」(以西結書37: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