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8-05-15發佈


以色列立國70年 跨代承接 開啟未來 
來源:香港國度復興報 
13/05/2018–28 以珥月5778




2018年是以色列立國70年的日子。「70」這個數字在聖經及猶太人文化中具重要意義,香港國度復興報 專訪 彌賽亞信徒事工「茂滋以色列」(Maoz Israel Ministries)創辦人阿睿–高獅(Ari Sorko-Ram)及「Fellowship of Israel Related Ministries」(FIRM)領袖Michael和Yoel。他們鼓勵弟兄姊妹 

著眼歷史,關注現在及展望將來,禱告並按神的應許作出行動,連結及聚集當地彌賽亞猶太信徒群體,跨世代繼承神國異象。

靈要從四方吹進以色列

阿睿分享,聖經中的數字有特定的秩序,如但以理從耶利米書上讀到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他就禁食禱告(但9:2-3)。「當現在以色列復國70年,代表猶太人的散居和掙扎已經終結。教會要學習但以理,按著神的應許禁食禱告,領受神的心意並開始行動。我們要做任何必要的事,使以色列回到命定。」

他指出,神已經將猶太人從分散到萬民中召集回來,正是申命記30章1-4節的應驗,但是下一步是要開啟以西結書37章。「……氣息啊,要從四方而來,吹在這些被殺的人身上,使他們活過來。」(結37:9)原文的「氣息」一詞是「靈」,以色列的枯骨需要「靈」,列國的教會要與神同工,「靈」要從四方而來,吹在這些猶太人身上,使他們認識主。神國的王與王后要乳養年輕的以色列(賽49:22-23),協助這個嬰孩成長。

他又指出,以色列是神「眼中的瞳人」,若傷害了它,就看不見神在做什麼。若我們照顧和建立它,就有能力看見神的作為,讓祝福臨到列國。以色列是首先被試驗的,摩西之約的意義之一,就是透過以色列的失敗,證明任何人都不能靠自己成聖,需要救贖。當教會明白及尊重以色列頭生的角色,協助以色列復興,列國才會蒙福。

異象傳承與跨代同跑

阿睿亦提出,異象是跨代傳承,任務卻是屬於每一代。異象就像接力賽,每一代都在異象中有份,但每一代都有責任跑完自己的一棒,並且交棒給下一代。

「不要因為自己完成不了神的異象就氣餒,要學習如何與下一代同跑。」

他看到運動場上能力再強的隊伍,交棒出問題同樣會失敗。

他勉勵信徒:「年青的領袖,現在就要開始學習交棒給下一代,讓異象跨世代繼承。」

他感恩神賜給我們兩份禮物,第一份禮物是饒恕,當我們願意饒恕,才有能力幫助別人。「許多傷害你的人是你將要交捧的人,他們只是步伐跟你不一樣。」另一份禮物就是神協助我們,也協助身邊的人進入命定。

他發現,幫助別人成功會大大成就自己的命定,「你不會幫助人比神幫助你更多!」

他又鼓勵當今的年輕領袖:「你們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世代,你們可以影響世界,看見最大的復興,甚至耶穌的再來。神選擇你們活在這個世代,祂必定信任你們。」

連結信徒群體,興起年青世代

FIRM事工的Michael及Yoel是年青一代的彌賽亞信徒領袖,他們在訪問中談到興起以色列年青世代的重要及對未來的看法。

FIRM是一個事工網絡,連結以色列五十多個事工群體,致力啟發列國年青信徒關愛以色列,裝備他們到當地服事。

Michael指出,除了聖經的歷史和耶穌的腳蹤,以色列現在及未來的發展更值得關心。他相信彌賽亞信徒和外邦信徒可互相祝福和學習,鼓勵列國教會與當地的信徒連結。

他們發現年青一代有才幹和精力到當地服事,但需要找到適當的機會,並與當地信徒建立關係。因此他們每年舉辦「遇見耶路撒冷」特會,啟發有志認識以色列的信徒,並協助他們投入服事。為興起以色列的千禧世代,有事工機構為彌賽亞信徒提供當兵前後的門訓計劃,堅固他們的信心,尋找人生意義。

另有事工機構創作切合時代的希伯來文敬拜音樂,讓千禧世代認識以色列。Michael又邀請列國的教會為眾多以色列事工在合一之中展示卓越和專業的運作,並為興起下一代的信徒禱告。

以色列職場信徒追求卓越

Yoel主要負責連結商界信徒及職場轉化事工,他鼓勵彌賽亞信徒應積極投身職場或開展生意,成為社會的支柱。他認為信徒順服神的引導,應該比非信徒更加成功。「神呼召我們成為卓越,在任何位置做到最好,改變人的生命。」

他又挑戰來到以色列營商的人,求問神應如何參與以色列的未來。

職場人士與事工應構成有效的合作夥伴:職場的人需要許多事工的代禱者幫助他們作出決定;事工人員需要職場人士的專業經驗幫助他們營運機構。他盼望教會可以為彌賽亞職場信徒禱告,求神賜下合一,讓他們跨代興起,成為卓越,在社會中彰顯神的榮耀。



恢復豈是為了毀滅?難道「雅各遭難的日子」還沒有到? 
作者:猶根·布勒 Jürgen Bühler 
中譯/來源:台灣 ICEJ 2018.5.4。蒙允刊載

哀哉!那日為大,無日可比。這是雅各遭難的時候,但他必被救出來。 (耶利米書30:7)

幾年前,我聽到一位著名聖經老師的講道,基本上他說:「猶太人並沒有吸取大屠殺的教訓,所以將經歷更多的苦難,這樣相比下來,大屠殺看來就會小些」。我們經常聽到類似想法是:「三分之二的猶太人將死於大災難中」。換句話說,猶太歷史上最糟糕的一章還沒來臨,或者更直截了當地說,上帝正讓猶太人返回以色列家園,好以烈火殺死其中三分之二的人。這些觀點常與舊約先知所發出不明確的預言引用有關,以更強調這些觀點,耶利米書這段經文就是這樣一段話,講述「雅各遭難的時代」。用來支持這種教導的其他段落是撒迦利亞書13:8-9和以西結書第5章,這兩章節都講述這個時代,就是當此地三分之二的人將被消滅之時。

預言的背景

我個人對這種詮釋有強烈的保留,因為我認為此詮釋將經文的段落超出了原來上下文所要表達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他們歪曲上帝的性格和神對以色列現今的心意。同時,聖經指出「雅各遭難的時代」和三分之二以色列被滅的時間,是指猶太歷史中兩件不同的事件。容讓我向您闡釋:

A.耶利米和雅各的遭難

先知耶利米在第30章後介紹大篇幅經文(30-33章),預見了以色列的復興,最終另立一個改變人心的「新約」和大衛裔中「興起義者」的統治。上帝確保這些預言不會為子孫後代遺失,因為神明確地告訴耶利米「寫下」這些話,因為「我會使被擄的人民歸回…我也要使他們回到我所賜給他們列祖之地…」(耶30:2-3)。

然後,從第4節開始,神陳述祂要完成救贖工作的順序。祂先看到絕望和災難的圖畫:「戰抖懼怕的聲音」,最後是以這呼聲:「哀哉!那日為大,無日可比;這是雅各遭難的時候……」(耶30:7)。緊跟著這些經文, 神恢復的計劃開始上演了,主宣告改變正臨到因祂折斷仇敵的軛(耶30:8),直到以色列最終侍奉神和彌賽亞。祂繼續說:

故此,耶和華說:我的僕人雅各啊,不要懼怕……因我要從遠方拯救你,從被擄到之地拯救你的後裔;雅各必回來得享平靖安逸,無人使他害怕」(耶30:10)。

類似的事件在耶利米書第31章記載著,先知宣告說:「耶和華如此說:『脫離刀劍的就是以色列人……他曾在曠野蒙恩』」(耶31:2),以色列人脫離刀劍,神拯救他們。宣告之後,再次跟著說流亡中回歸的應許:「我必將他們從北方領來,從地極召聚……他們必成為大幫回到這裡來」(耶31:8)。

這「雅各遭難的日子」代表在以色列人流亡時發生前所未有的災難(無日可比)。神將他們從危機中拯救出來,使他們歸回故土。

我們看到這在以色列現代史上實現了。一個民族在大屠殺裡從滅族中倖存,六百萬人死去,然而,他們從大悲劇的灰塵中興起,回到他們的家鄉,重建以色列國,正如先知以西結預言的:

主對我說:「人子啊,這些骸骨就是以色列全家。他們說:『我們的骨頭枯乾了,我們的指望失去了,我們滅絕淨盡了。』所以你要發預言對他們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我的民哪,我必開你們的墳墓,使你們從墳墓中出來,領你們進入以色列地…』(結37:11-12)。

大屠殺確實是猶太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這是雅各遭難的日子,所有歷史學家都同意這是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一個悲劇。然而,神將祂的百姓從毀壞和絕望的季節拯救出來,使他們歸回故土。

B. 以西結和散落的頭髮

以西結是第一個預先看見三分之二的以色列人滅亡的先知(結5:1-4)。他在流亡巴比倫時預言這事,主指示他做件奇怪的事來預表:拿一把剃頭刀,剃下頭髮和鬍鬚!然後「你要將三分之一在城中用火焚燒,將三分之一在城的四圍用刀砍碎,將三分之一任風吹散」(結5:2)。主耶和華如此說:「這就是耶路撒冷」。三分之二的人必遭瘟疫、審判和戰爭而死,餘下的三分之一不得贖回,必分散四方,在流亡中有逼迫追隨著他們(結5:2-4)。

C. 撒迦利亞和牧羊人

撒迦利亞活在以色列人從巴比倫回歸的時期,撒迦利亞書第12-14章講到末日戰爭和耶路撒冷的復興,高潮是當「施恩叫人懇求的靈」澆灌時,以色列要得贖,而就在這些經文中間,先知插入一個關於彌賽亞的異象…

刀劍哪,應當興起,攻擊我的牧人和我的同伴!擊打牧人,羊就分散,我必反手加在微小者的身上。」(亞13:7)。

耶穌自己引用這節經文(可14:27),指向在客西馬尼園中門徒離開他逃跑了,留下他一人承受,這應驗了經文。更廣泛的來看,這也是整個以色列民在主後30年被分散的圖畫,基督是大牧人,他被「擊打」而死。在這背景下,撒迦利亞預先看見整個以色列民族悲劇的時候:「耶和華說:這全地的人,三分之二必剪除而死,三分之一仍必存留」(亞13:8)。

猶太歷史學家弗拉維奧.約瑟夫(Josephus Flavius)的記載告訴我們,在聖殿被毀前,第一次猶太起義中,在以色列約有110萬猶太人喪生。短短幾十年後,在巴爾科赫巴起義中(the Bar Kochba revolt),羅馬歷史學家卡西烏斯.狄奧(Cassius Dio)記載又有58萬猶太人傷亡,倖存者則被流放。兩次起義中傷亡總數達到了170萬人以上。

此外,猶太史學家薩洛.巴倫(Salo Wittmayer Baron)估算在羅馬皇帝克勞狄統治期間 (主後41-54年),以色列人口數為230萬人。人口數的三分之二則約是150萬人,因此,在歷史事件和500年前猶太先知預言之間存在驚人的一致性。歷史書籍以及先知預言的上下文提到「擊打牧人」都促使我們將這些事件歸入過去已發生的歷史事件,而非未來將要發生的事件。

耶穌為耶路撒冷哀哭時,祂預先看見了以色列的災難。「他們要倒在刀下,又被擄到各國去」(路21:24)。撒迦利亞也預見審判以色列的時期,三分之二的人滅亡,三分之一在經歷流亡的「火」後最終得贖。

因此,有一共通的線索貫穿在先知所寫的耶利米書第30-33章、以西結書第5章和撒迦利亞書第13章中。以色列得贖的過程始於牧人被拒絕和擊打。此後隨之而來的是以色列地的動盪,三分之二的人被「剪除」,剩下的三分之一四散到各國。流亡伴隨著持續逼迫的煉淨之火,句點是發生在以色列之外的最終災難,被稱為「雅各遭難」。最後,以色列復國,以及經歷終極的屬靈恢復。

在以西結書精彩的36-37章中也能找到同樣的順序,詩篇第102篇也預見類似大屠殺的苦難,此後,神宣告說「憐恤錫安的日期已經到了」!

恩待錫安的新典範

先知們指出一旦神恢復以色列的旨意開始,沒有什麼能終止或影響它。撒迦利亞告訴我們,耶路撒冷將向世界成為「令人昏醉的杯」,並且列國最終將聚集攻擊耶路撒冷,然而,同一位先知同樣宣告了萬國將被審判,就在以色列得著釋放,得勝而出之時。

以色列的恢復代表了神對待猶太人的典範轉變。先知以賽亞在恢復的章節中(第40-48章)開篇呼籲「安慰我的百姓」,到對她宣告說「她爭戰的日子已滿了,她的罪孽赦免了;她為自己一切的罪,從耶和華手中加倍受罰」(賽40:1-2)。「她的罪孽赦免了」從希伯來語更好的翻譯過來是「她的欠債已清償了」或者「她已經償還了她的罪」。與其說是原諒或赦免,它表達的是神已完成祂對以色列審判的季節,祂將不再按著她的罪對待她。神正告訴世界要向以色列宣告,她爭戰和審判的時候已經結束了,恢復的新季節就在她前面!

同樣地撒迦利亞宣告說:「但如今,我待這餘剩的民必不像從前。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你們列祖惹我發怒的時候,我怎樣定意降禍,並不後悔。現在我照樣定意施恩與耶路撒冷和猶大家,你們不要懼怕」(亞8:11-15)。這意味著神已經開始了一個不動搖的恢復過程,代表祂對待以色列的方式徹底的轉變。這並不意味著祂不會再糾正以色列,如同慈父對待兒子那樣,但要「從寬」對待以色列(耶30:11)。

救贖的道路

最後,以色列只有再一次經歷嚴厲的審判才會接受彌賽亞的教導,錯誤呈現了神的性情,甚至是人的性情。總之,人類遭大災難不會帶來悔改,只會將人引向相反的方向。法老在經歷了幾次大災後只比之前更心硬。啟示錄也同樣描述了甚至當神在末後的日子顯出祂的烈怒後,人在絕望中悖逆神。「又因所受的疼痛和生的瘡,就褻瀆天上的神,並不悔改所行的」(啟16:11)。

主後70年在以色列發生的類似災難性審判並不是神呼召祂的百姓回轉向祂;而是,祂感覺他們的罪惡滿了,需要聖潔的公義。耶穌宣告說:「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太23:38)。

同樣地,大屠殺的悲劇對於大部分猶太人而言,他們並沒有尋求神,而是問「當時候,神在哪裡?」,而且許多人甚至失去了對神的信仰。正如一位大屠殺倖存者曾告訴我的那樣:「對我來說,上帝已死在奧斯威辛集中營了。」另一方面,使徒保羅宣稱「是神的恩慈領你悔改」。 (羅馬書2:4)

神贖回祂子民的方式是一個關於祂以信實的立約和永恆的愛來恢復的故事。 (耶利米書31:2)如此來看,神對我們這世代列國的信息,並不是有更多的審判正在等待以色列,而是:「列國啊,要聽耶和華的話,傳揚在遠處的海島說:趕散以色列的必招聚他,又看守他,好像牧人看守羊群。」(耶利米書31:10)這當然包括好牧人以祂為我們量度的訓練,是以糾正的仗來引導我們到那救恩的青草地上可安歇的水邊。

這是我們基督徒使館所委身的呼召:宣告神對以色列和列國的憐憫和信實。我們正宣告神所賜恢復更新的季節已經來到,我們也正在挑戰教會加入神恢復以色列這偉大的工作。我們的呼召是「安慰神的百姓」,並向以色列宣告新的篇章已經開始,新的篇章不是走向另一個審判大屠殺,而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