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7-12-14發佈


以色列一週情勢 2017.12.13-12.19
從耶路撒冷來的守望訊息
ICEJ華人事務部編譯

(一)以色列境內情況

12/7週四晚上,三枚火箭彈從加沙地帶射向以色列,以色列空軍當天晚上進行報復性反擊。在加沙地帶與以色列的邊境,數百名示威者聚集並向巡邏的安全人員擲石頭和汽油彈,引發衝突,雙方各有傷者。在西岸丶東耶路撒冷及以色列的阿拉伯村莊,企業丶中小大學紛紛停工丶停課,讓數以萬計的學生和工人上街示威。翌日,有數十名巴勒斯坦人被警方逮捕。

12/8週五,以色列的安全部隊在耶路撒冷全城與周邊地區調派保安人員駐守。當天早上,數百名巴勒斯坦人在大馬士革門廣場聚集,高唱「耶路撒冷屬於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以及「川普,你將看見巴勒斯坦的解放」。

12/10週日,一名在耶路撒冷中央公車站工作的46歲警衛,被一名巴勒斯坦恐怖份子用刀刺傷。到週二,受傷警衛的傷勢仍然嚴重但已脫離危險期。這是巴勒斯坦人自上週至今的一次最暴力抗議行動。

(二)國際間及以色列總理的回應

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外交部長12/9 週六在開羅開緊急會議,會後發聲明,表示美國總統川普的決定是危險的,使美國站在偏袒佔領丶違反國際法和決議的立場上。這決定「使中東地區陷入暴力丶混亂和流血的邊緣」。阿盟秘書長蓋特(AhmedAboul Gheit) 表示,這決定違背了國際法和多年來的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他敦促其他國家不要跟隨美國的做法,呼籲各國承認巴勒斯坦為主權國家,其首都為耶路撒冷。

12/10週日,法國總統馬克龍(Emanuel Macron) 與以色列總理納塔雅胡 (Benjamin Netanyahu)在巴黎會晤。馬克龍表示,法國支持解決中東衝突的兩國方案,包括以東耶路撒冷為未來的巴勒斯坦國的首都。

同日 ,有人在多個國家的美國大使館門外或猶太會堂以激烈行動表達抗議:
(i)中東 - 在貝魯特的美國大使館外,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示威者向使館投擲射彈,並燒毀美國和以色列的國旗以及川普模擬像。
(ii)亞洲 - 在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尼,數千名抗議者在首都雅加達的美國大使館外示威遊行。
(iii)歐洲 - 在瑞典哥德堡市(Gothenburg),有人向猶太教堂投擲燃燒彈,其中三人被警方逮捕。事件中沒有人受傷。瑞典國家警察局長表示,隨著川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瑞典猶太人受威脅的程度已經升級。

12/11週一,以色列總理納塔雅胡出席布魯塞爾的歐盟外長會議,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費代麗卡·莫蓋裡妮(Frederica Mogherini) 表示:「我們認為,解決以巴衝突唯一現實的方案是兩國方案,耶路撒冷同時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國的首都。在耶路撒冷問題上,歐盟將繼續遵守國際共識,直到其地位通過以巴直接和平談判得到解決。」

納塔雅胡表示:「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這是沒有人能夠否定的。它不會排斥和平,反會讓和平變得可能,因為承認現實是和平的本質,是和平的基礎。這是美國政府為了提出新和平方案付出的努力,我們應該給和平一個機會。」


警方向貝魯特美國大使館門外的示威者發射催淚彈,photocredit: 詩華日報


示威者聚集在雅加達的美國駐印尼大使館門外。Photo credit: 新華社/ 路透社

(三)錫安的爭辯 - 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使館ICEJ的專文回應
大衛・帕爾森 DavidParsons
ICEJ 副主席兼國際發言人 撰寫

因耶和華有報仇之日,為錫安的爭辯有報應之年。」賽34:8

最近美國總統川普終於決定,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遷移美國大使館往耶路撒冷,這是非常勇敢且延宕已久的一步,直指猶太人歷史性國族身份的核心。此舉也直指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使館的召命,就是以基督徒的身份認同猶太人與耶路撒冷的親密連繫。

辯護與報仇

對於美國此一決定,以色列的反應是鬆一口氣多於洋洋得意。聯合國一直否認猶太人與耶路撒冷的連繫,現在有人承認他們與這個地方的特殊連繫,真美好。曾經有人一再指責猶太人把耶路撒冷「猶太化」。曾經有人視之為「戰爭罪行」,如同東耶路撒冷的某個猶太家庭想給自家的房子加建洋台般。現在聽見大國的元首親切平和的承認他們與這城歷史悠久的連繫,真欣慰。

大部分巴人似乎早已料到此事終會發生,故反應是失望居多。但巴勒斯坦及阿拉伯/穆斯林的領袖們仍表達他們的憤怒,並揚言會通過暴力甚至更可怕的抗爭手段,阻止美使館的遷移。顯然,有些領袖覺得有必要以流血衝突表達他們對耶路撒冷的尊崇。

虛假的擁有權與歷史性的謬誤

此一問題的核心,在於猶太人對耶路撒冷的擁有權是真的,倒要面對沒有真實擁有權的爭奪對手。有巴勒斯坦人以民族主義之名,聲稱耶路撒冷是其國家首都;有穆斯林以宗教之名,聲稱聖殿山是專屬於他們的伊斯蘭教第三大神聖遺址。這兩個爭奪對手不時重申他們對耶路撒冷的擁有權,以致全球數十億人信以為真。

據學者所言,穆斯林對耶路撒冷的敬意帶有政治成份。事緣在穆罕默德死後數十年,當時在大馬士革執政的倭馬亞王朝(Umayyad dynasty)已失去對麥加的控制權,決定提升耶路撒冷的地位至穆斯林朝聖的地點。為達成這目的,倭馬亞王朝把穆罕默德「夜行登上天堂」(night journey)的神跡,與聖殿山上新建成的阿克薩清真寺跟耶路撒冷扯上關係。但歷來有許多穆斯林都知道當時阿克薩清真寺尚未存在,且穆罕默德是背向耶路撒冷,面朝麥加祈禱的,故他們視此一關連為伊斯蘭教後來的傳統。更何況古蘭經根本沒有提及耶路撒冷。

1920年代初,有巴勒斯坦人以國族身份之名,向反對錫安主義的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BritishMandate of Palestine)官員,聲稱具有對耶路撒冷的擁有權,並試圖阻止貝爾福宣言(BalfourDeclaration)的執行 [注: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是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斯曼帝國瓦解後,國際聯盟委託英國暫時統治巴勒斯坦期間的名稱] 。那些反猶的英國官員任命本地的阿拉伯人領袖阿明·侯賽尼(Haj Aminal-Husseini)為耶路撒冷大穆夫提(Grand Mufti) [注:「穆夫提」在伊斯蘭教有「宗教學者」之意,他們是伊斯蘭領導者,有權頒佈伊斯蘭教令,因此也有政治影響力),並且把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Rock)變成新巴勒斯坦民族主義運動的象徵。然而,這位穆夫提後來在德國柏林支持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計畫。

國際間對耶路撒冷的尊崇

時至今天,耶路撒冷在全球數十億有信仰人士心中享有崇高的歷史與宗教地位。這份尊崇源自猶太人,以及他們與耶路撒冷城之間的密切連繫。若非如此,根本沒有人會關注這個座落在猶太山丘上的偏遠城市。

猶太國家的首都

聖經裡數百次提及耶路撒冷。古希臘與羅馬典籍每每稱她為「猶太人的城」和「猶太人的首都」。在猶太人歷經數個世紀的流放歲月裡,他們常常渴想回歸耶路撒冷,重拾昔日的光輝。七十年來,雖則圍繞她的敵人眾多,列國也不承認其首都身份,但耶路撒冷一直是以色列的首都。猶太人對耶路撒冷恒久不變的傾心,顯明這城在他們心中的重要地位。

因耶和華有報仇之日,為錫安的爭辯有報應之年。賽34:8

我必使耶路撒冷被圍困的時候,向四圍列國的民成為令人昏醉的杯;這默示也論到猶大。那日,我必使耶路撒冷向聚集攻擊他的萬民當作一塊重石頭;凡舉起的必受重傷。亞12:2-3

說:我已經立我的君在錫安─我的聖山上了。詩2:6

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得默示,論到猶大和耶路撒冷。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他必在列國中施行審判,為許多國民斷定是非。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賽2:1-4

日子必到,以法蓮山上守望的人必呼叫說:起來吧!我們可以上錫安,到耶和華─我們的神那裡去。耶 31:6

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且又住在錫安─我的聖山。那時,耶路撒冷必成為聖;外邦人不再從其中經過。珥3:17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他必在多國的民中施行審判,為遠方強盛的國斷定是非。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人人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無人驚嚇。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親口說的。萬民各奉己神的名而行;我們卻永永遠遠奉耶和華─我們神的名而行。耶和華說:到那日,我必聚集瘸腿的,招聚被趕出的和我所懲治的。我必使瘸腿的為餘剩之民,使趕到遠方的為強盛之民。耶和華要在錫安山作王治理他們,從今直到永遠。彌4:1-7

耶和華如此說:我現在回到錫安,要住在耶路撒冷中。耶路撒冷必稱為誠實的城,萬軍之耶和華的山必稱為聖山。亞 8:3

他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神要把他祖大衛的位給他。路 1:32

我又觀看,見羔羊站在錫安山,同他又有十四萬四千人,都有他的名和他父的名寫在額上。啟14:1

禱告 

主啊,祢永永遠遠在以色列與列國中掌權。在以色列與中東的屬靈戰爭不斷加劇之時,我們親眼看見祢用對錫安的爭辯來震動列國,是祢使耶路撒冷向四圍列國的民成為令人昏醉的杯。主啊,祢已經立耶穌基督我們的大君王在錫安,祂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祂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

主啊,感謝讚美祢,這是祢報仇的日子,也是祢向以色列施恩的一年。願祢完全釋放以色列,進入祢對她的救贖旨意中。我們繼續把耶路撒冷祢的交在祢的手中。

我們宣告列國要一步一步的與祢對以色列的旨意與計畫對齊。奉耶穌的名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