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7-04-29發佈


2017年5月為中國代禱的事項(來源:am-ccsm。蒙允刊載)

(一)中國的線上學習現況
by AM顧問巴柝聲牧師

「越來越多中國學生放棄實體教學而就線上學習。」(Hot Topics記者Jack Hershman)「中國的線上學習開始蓬勃發展」(David Talbot, MIT Technology Review)。「線上學習能在中國獲得成功嗎?」(The Atlantic)「中國在數位方面的快速發展大大衝擊人們許多方面的生活。它改變人們交談、購物、付款、約會的方式,也改變他們學習的方式。虛擬學校越來越普遍,使中國的教育體系進行重大的變化。過去幾年裡,線上學習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它可以說是如今在中國的科技產業裡最熱門的主題之一。線上教育的興起讓人們可以學習自己感興趣的任何科目,無論他們的年紀多大、住在哪裡,或從事什麼職業。」(What’s On Weibo)

身為信徒我們應該看清這個趨勢,並且為了福音以及中國境內外的中國教會的祝福之故來利用這個趨勢。我在劍橋大學研讀教會歷史,讓我看見在面對這類的趨勢和機會時,教會往往落後世界一步。今日我們要面對一個挑戰,就是要在這個新技術和它提供的所有機會上領先世界,而不是跟著世界走!

有數項因素值得注意:

第一,普及性。和傳統教育相比,線上教育相當便宜,使得中國社會所有階層的人都更能夠負擔和取得。可怕的高考不再是獲得進一步教育的唯一途徑,缺少家庭經濟支持也不再是障礙。

第二,科技上的趨勢。中國在科技使用程度上的巨幅成長,特別是行動電話的使用率,開啟了新的機會。「在2011到2013年間,市場確實呈爆炸性成長。現在每天大約有2.6個學校上線,使得中國的線上學習市場從2012 -2016年從約500家機構成長至超過4200家,而且還在持續增加。根據『中國線上教育報告』的看法,2014年進行線上學習的人數估計高達驚人的7797萬人,預計市場會繼續以每年15%的比例增加。」 (What’s On Weibo)

第三,選擇性。線上教育提供了更廣泛的選擇。有些中國年輕人看到課堂實體教學的缺點,包括僵化的教學風格、強迫學生學習他們不喜歡的課程、學費以及許多畢業生面臨黯淡的工作前景。有少數的人開始考慮選擇線上學習,有一家新興公司是北京一個自稱為『萬門大學』的非營利組織。自2011年成立以來,萬門大學已經有十三萬名註冊會員,27歲的童先生是這個機構的創辦人。他的15分鐘影片是由專業教師預備,教學方式比中國大學一向冷峻的課堂教學生動得多。童先生的目標是在三年內提供所有大學及高中的科目。(經濟學人2014年九月號)

第四,中國的軟實力。網際網路可以越過中國的邊界,發揮「軟實力」。「政府已經許可第一波的開放式線上課程,例如清華大學支持的MOOC清華學堂提供的課程,在Edx這個由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贊助的非營利平台上播放。南京大學校長陳京說,該大學計畫與美國的MOOC供應商Coursera合作,舉辦線上課程,而後者已經與中國的發行商NetEase簽訂交易合約。」(經濟學人)

第五,海外教育。有一些學生想要美式教育。Mohr Davidow(加州Menlo Park的一間投資資金公司)的無限責任合夥人Bryan Stolle說:「在中國,獲得美國品質的教育的需求很大。」「每年有七十五萬個中國學生申請美國的大學,但被接納的不到二十萬人。」(David Talbot 在MIT Technology Review發表的文章)

最後,則是更大的學術自由。Jack Hershman(Hot Topics記者)提起在中國不可避免的政治問題。「在2015年初,中國的教育部長要求各大學規避『西方價值觀』,並且禁止提倡西方價值觀的教科書出現在課堂上。在歷史上,政治教化一直都是中國的教學課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國沒有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學,一部分原因就是禁止在課堂中論及特定的主題。

對於基督徒而言,線上教育的趨勢帶來極大的機會,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分享福音。間接的方式是利用更大的自由、避開聖經教導的種種限制,提供以基督徒根基和哲學為本的高級線上教育,透過中國人尊師重道的態度來分享學術以外的內容。或是直接製作高品質的聖經課程。「(世俗)市場預料會以每年15%的比例成長。那麼基督徒的市場呢?」

代禱事項:

為基督徒禱告,讓我們看見線上教育趨勢所提供的機會,並且得到善加利用的恩膏與智慧。

為無法負擔傳統大學教育的年輕中國人禱告,但願線上學習的趨勢能夠成為他們及家人獲得更好生活的途徑。

為不利用這個趨勢牟利、而是用來服務缺乏者的中國夢想家禱告,特別是住在中國西部的人。

(二)需要輔導

China Source總裁Brent Fulton表示:「根據China Gospel Research Alliance最近的研究指出,中國的基督徒領袖依然認為訓練是全球教會的主要貢獻。」

然而,Fulton進一步解釋說,中國領袖希望對於中國境外提供的訓練的需求能夠隨著對輔導的需求而成比例降低。他隨即提到幾項造成這種期待變化的因素:

1. 有較多的中國信徒獲得進一步的神學訓練,如今他們可以訓練其他人。

2. 現在中國有許多訓練的選擇,包括未登記的學校網絡、海外提供的線上課程,以及由中國基督教協會贊助、大約20間的神學院和聖經學校,它們為中國各地的教會提供大量的訓練課程。

3. 隨著中國的信徒投入新的事奉領域,他們需要專業化的裝備,最好是以一對一或小組的形式進行,而不是在課堂中授課。這類專業領域包括協談、家庭事工、青年事工、服務社會弱勢族群,以及非盈利管理和募集經費。

4. 正式的事工訓練可以分享知識和技巧,但是並不一定會處理個人生命的問題。當這一代的領袖在人際關係、家庭生活和靈命成長上遇到阻礙時,他們需要輔導來引導他們處理這些重要的領域。

出身自家庭教會背景的中國基督徒Steve Z表示:「中國基督徒講員渴望能有海外的成熟、有經驗的牧師陪伴。然而問題是,海外的牧長同工是否預備好要處理他們的問題?他們是否願意謙卑,專注地瞭解中國教會遭遇的所有問題,包括社會和經濟方面的問題,以及在文化和神學上的獨特意涵?」

代禱事項:

為所有參與為中國教會提供聖經訓練的人感恩,也為他們的事工帶來的正面影響感恩。

為目前在中國教會中負責訓練其他人的人禱告。當他們走進神為他們打開的門時,求主恩膏他們。

求主興起合適的輔導,包括在中國教會內部及海外。求主興起輔導與年輕的領袖同行,也為在教會開始投入的專業領域方面擁有知識和經驗的人禱告。

為從海外前來事奉的人禱告,讓他們願意謙卑,並且努力瞭解中國教會目前遭遇的問題。

(三)中國化

2016年四月在北京舉行的一場關於宗教的全國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清楚表示,教會要接受訓練,為中國共產黨服務。他說:「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宗教團體應該「深入挖掘教義教規中有利於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健康文明的內容,對教規教義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

宗教「中國化」的概念是習近平的政策的核心。中國化意指具備共同的中國特色和價值觀,並以發展國家自尊為目的,目標是要建設一個和平、和諧且統一的中國。然而,中國特色和價值觀主要是由中國共產黨的理念來定義。

中國化往往似乎不是為了呈現中國獨有的特色,而是為了強化中國共產黨的統治,以及確保公共安全。它有一個很重要的焦點,就是要警戒海外的影響力,並且鼓動對外國人的不信任。

隨著中國繼續其經濟擴張,以及「一帶一路」進一步打開中國的邊界,中國的領袖正在設法加強中國對於外國理念的對抗,他們認為這些理念可能會使國家分化和瓦解。有些人可能認為中國化是一種有效的工具,可以有效確保政府對於宗教團體的監督,強迫他們提倡中國共產黨的理念。

代禱事項:

為三自教會裡的牧師禱告,讓他們有智慧和分辨力,知道如何牧養其會眾,既能符合中國領袖的要求,又不致在耶穌基督的信息上妥協。

為不屬於三自教會的牧師和信徒禱告,透過他們面對的挑戰,使他們更加剛強,而不是跌倒。求主幫助他們得到安慰和鼓勵。

中國政府說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為這件事禱告,當中國的基督徒繼續呼求能有更多神學訓練的同時,求主供應這方面的訓練,保護祂的羊群不受到與福音真理相衝突的價值觀影響。

(四)中國的世界觀

「對於根據一神論的標準來定義宗教的人來說,『你信什麼宗教?』似乎是個簡單的問題。」駐中國記者Ian Johnson在Foreign Affairs中如是說。「但是在大部分的中國歷史中,這種問題聽起來相當奇怪。在中國歷史上,宗教比較屬於社區性的問題,而不是認同的問題。每個村莊至少會有一間寺廟,村民會在特定的日子在其中敬拜某一個神明。在大部分的中國歷史中,中國有三個主要的宗教:佛教、儒教,以及道教──但是大致上來說,它們並不是分離的信仰,擁有各自的信徒。相反地,人們相信的是這些信仰的綜合體,最好的說法就是『中國宗教』。比宗教名稱或認同更加重要的是儀式,儀式有助於組織中國的社會。」

Johnson解釋道,中國在上一個半世紀中發生的混亂讓許多人對於談論宗教感到不安。事實上,他說:「大部分人會規避『宗教』這個詞,它仍然被視為一個敏感的詞彙。」Johnson認為,當外來者試圖判斷中國的宗教生活時,這一點很可能造成極大的誤解。舉例來說,2015年時,WIN/Gallup International的一項調查認為有61%的中國人自認為是無神論者,遠高於全球平均值──僅11%。

Johnson解釋說,詢問中國人會如何作為,或是他們對於特定想法的意見,通常要有用得多。在2007年,一項由英國和中國研究人員針對3000位中國人進行的調查中,7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相信「報應」,其理念是「種什麼,收什麼」,你在今生做的事會在來生造成影響。44%的受訪者同意「生死由天意註定」這句話,25%表示他們在過去12個月裡體驗過「佛」介入他們的生活,意即有一個神明或靈影響了他們的生活。

華東師範大學於2005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中國人口有31%有宗教信仰。約有2億中國人相信佛教、道教或民間習俗,例如敬拜祖先或神格化的歷史人物(著名的將軍或醫生等等)。調查也發現約有6000萬中國人是基督徒。Johnson認為這項調查得到的信仰人數較高的主要原因是研究人員使用「信仰」這個詞,而不是「宗教」。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總結中國人集體信奉的對象,Johnson認為應該是「天」,這是中國人理解有次有序的社會的中心觀念。「天」意味著一種公義和尊重的形式,也暗指一個高於任何政府的權柄。

對於每一個想要用耶穌基督的福音來接觸中國人的人而言,他們必須瞭解他們想要接觸的這些人的宗教世界觀,以及他們使用的宗教用語的意義。

代禱事項:

為所有想要向中國人傳福音的人禱告,無論是在中國境內或在海外。求主使他們願意花時間瞭解中國人的想法,以及他們對於基督徒可能會使用的宗教用語的理解方式。

為難以明白耶穌的獨特性、只有祂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的中國人禱告。求聖靈幫助他們明白單單相信耶穌的重要性。

求主幫助,讓中國人對於基督教的誤解能夠被釐清,其他攔阻福音的障礙也都能除去,讓更多人能夠在基督裡找到新生命。

(五)「回到耶路撒冷」

對於中國教會感興趣的人應該聽說過著名的宣教士戴德生,他是內地會的創辦人。後來內地會在1964年成為海外基督使團,直到今日依然以OMF International的名稱在運作。透過這個傳承,如今已經有數百位宣教士在中國事奉。

但是有些人可能沒有聽說過他和以色列的關係。戴德生非常明白,在羅馬書1:16中,保羅說福音「先是猶太人」。戴德生在每一年的第一天都會為猶太宣教奉獻,表明他聽從這段經文。

今天,中國教會也有祝福以色列的心志。中國教會的「回到耶路撒冷」運動肇始於1920年代,訓練並差派中國信徒擔任宣教士。這個運動希望能夠使中國和耶路撒冷之間的51個國家全部福音化。

在歷史上,中國對待以色列的外國政策一向採取實用主義的外交手法,不介入任何衝突。近年來,中國在這個富產石油的地區扮演了比較活躍的角色。

去年一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開羅向阿拉伯國家聯盟演說,呼籲建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他透過翻譯表示:「中國堅定支持中東和平進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在演說中,習近平宣佈向巴勒斯坦人提供5000萬元金援。他在訪問時,與埃及政府簽訂21份合作條約,並為埃及的中央銀行提供一億美元的補助。 [Source: American-Israeli Cooperative Enterprise]

後來,在2016年12月,中國投票支持聯合國安全理事會2334號決議文,宣佈以色列在被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中建立聚落違反了國際法,危及廣獲支持的兩國狀態,應該立刻加以制止。中國是擁有投票權的五個聯合國安理會成員之一。

在聯合國決議之後,以色列總理Benjamin Netanyahu宣佈以色列會暫時限制與支持聯合國決議案的國家的外交關係(包括中國)。然而,他在三月份時訪問北京,顯示以色列仍然願意接受中國,視之為值得重視的貿易夥伴。以色列在自然科學、工程、農業和醫藥等方面的研究和創新做了極大的投入,中國可以使用這些技術,為以色列提供市場。這是一個可以令雙方都獲利的合作關係。

隨著中國基督徒的數目大量增加,他們日漸強大的影響力和禱告也必然會對國家領袖的政策有所影響。身為嶄露頭角、有能力在世界舞台上呼風喚雨的超級勢力,中國如何在關於以色列的事務上應用其政治影響力,會帶來不可輕視的結果。

創世記12:3說:「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代禱事項:

求神幫助中國的領袖,隨著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勢力和影響力漸增,在關於以色列和週圍國家的事務上能夠做出公平和聰明的決定。

求主使中國能夠繼續和以色列進行貿易,發展良好的關係。

求主幫助中國教會繼續推動「回到耶路撒冷」異象,讓他們成為以色列的祝福。

(六)一帶一路

2013年,習總書記宣佈展開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這是至今全球最龐大的基礎建設發展計畫,其目標是打開商業貿易通路,不但包括陸路,也包括鐵路、瓦斯和石油管線、光纖,以及發電設施,還有海港、運河,甚至機場。

這個政策有兩個主要道路:陸上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然而,計畫中有六個經濟通路,用以強化中國對東南亞、中東、歐洲和非洲的出口能力。這項計畫意欲建立的商業通路可望促使整個經濟網路中的各地出現新的工業及商業樞紐。中國一直和各國的領袖密切合作,為自由貿易協調政策。

目前已經成立一家開發銀行,即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它是使用發展區中諸國提供的資金成立的,中國是最大的股東。AIIB已經核准並資助數項計畫,將改善會員國內的基礎建設和經濟發展。

這項計畫要獲得成功,其核心在於保障貿易路線的安全和穩定的能力。中國認為開發得來的經濟利益是建立安全性的關鍵。一個對於可獲利計畫進行投資的國家比較樂意保護其投資。同樣地,進行文化交流、政治上的雙方互信、合作及經濟關係也是中國用以穩定「一帶一路」地區的方法。

要在有衝突、恐怖主義、海盜和政局不穩定地區保持補給線開放,提供各種不同的貿易網路是必要的策略之一。但是習總書記表示,當貿易路線的安全性受到威脅時,「每個國家都有同等的權力可以參與地區的安全事務,也有同樣的責任要維護地區的安全。任何國家都不能試圖主宰地區的安全事務,或是侵犯其他國家的合法權利和利益。」[Conference on Interaction and Confidence Building in Asia, Shanghai, May 2014]

中國似乎正在跨大步,朝著實現其「一帶一路」夢想的目標前進。那麼這件事對於基督徒會有什麼影響?

「一帶」沿線的10/40窗口國家一直困於宗教逼迫和極度貧窮。超過70%的人從來沒有聽過耶穌的名字。「一帶一路」應該可以為這些國家帶來貿易和繁榮,對他們有所幫助。「一帶」沿線的光纖和網際網路的拓展,以及電力帶來的社區發展,都會為基督徒外展事工創造極多使用科技的機會。基督徒宣教士也會有機會參與開發計畫,基督徒商人可以在職場上建立跨文化的友誼。

中國教會是一個剛強且漸漸成熟的教會,有超過一億的信徒,對宣教的熱心也不斷增長。在中國境外的商人、教育人士和基督教機構已經在設法和中國基督徒同心協力,照著神的呼召向西面宣教,為「返回耶路撒冷」運動帶來新的氣息。

代禱事項:

求主幫助,透過這些貿易路線,中國宣教士能夠得到工作和貿易機會,藉此在10/40窗口中傳揚福音的信息。

求主幫助,讓經濟上的富裕能為中國教會提供差派宣教士所需的資源。

求主興起更多中國基督徒,承擔將福音傳給萬國的異象。

(七)安提阿中國宣教學校CSM

第九屆安提阿中國宣教學校(CSM9)的課程已進入到第三個月的課程,再一個月即將結束第一階段四個月的跨文化宣教課程,並進入第二階段八個月的跨文化實習。學生們的回應與學習都相當好!每一屆辦理招生,我們都要求學生的資格必須是:

•必須重生得救,並已有至少兩年的神學訓練,入學需經聖經考試
•有宣教心志
•經教會牧者領袖推薦(該推薦教會必須有計劃長期支持宣教)
•年滿17歲,高中、高職、專科以上學歷
•身體健康,無不良嗜好及財務糾紛,學習與實習期間均不得談戀愛

第一階段四個月的跨文化宣教課程範圍有:

• 宣教概論
• 生命與態度
• 宣教策略與技巧
• 面對跨文化
• 實踐神學
(此階段由各科老師考試、報告共同評分審查,總平均低於七十分者,不得參與實習)

第二階段八個月的宣教實習要求:

• 每月1500字實習心得報告
• 實習結束前操練募集宣教基金人民幣RMB:3500元
• 禾場領袖考核及格
• 教會領袖及學校老師將巡回關顧各地實習學生

以上兩階段的課程與實習均完成後,由學校發給【安提阿中國宣教學校畢業證書】,並與教會共同協助進入長期宣教。

根據以上的資格與條件,要完成一年的宣教課程是不容易的!能夠堅持到底繼續長期宣教的更是不容易的!過去辦理八屆,共有203位學生接受第一階段四個月的跨文化宣教課程,通過第一階段各科老師評分可以進到第二階段八個月的宣教實習並通過實習的佔60%,有120位。目前42%計有86位仍繼續長期在禾場宣教(30%,有61位)與教會全職(12%,有25位)。

代禱事項:

過去曾參與受訓的203位學生禱告,求神祝福它們不論現在在哪一個階段,都沒有忘記上帝的呼召與福音的使命,繼續將所學習的真理與知識服事教會及中國全地。

求神在中國各地與各民族興起更多願意獻身的年輕人來到宣教學校,讓福音能因此進到每個角落與民族。

求神使用並祝福安提阿中國宣教學校,幫助受訓的學生能一步一步裝備成熟,成為神國的精兵,為主打美好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