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7-04-02發佈

未得之民 2017年四月毛里塔尼亞
來源: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蒙允刊載。

差傳換日線-特別困惑的時代,需要清晰執著的禱告
作者:彭書睿;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祕書長;《宣教日引》全球推廣與動員統籌

景公問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 子,雖有粟,吾豈得而食諸!」(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2016年底,走了一趟美國,從西岸進,從東岸出。在近一個月內,拜訪了洛杉磯、聖地牙哥、聖荷西、鳳凰城、威明頓、巴爾的摩、紐約7個城市;參加了兩個大型宣教會議和4場主日講台的服侍。我見到許多華人教會的教牧同工和弟兄姐妹,當中有各式各樣的背景與年齡,大家來到美國的時間也長短不同,但一聊到剛結束的美國選舉,以及即將登堂入室的新總統和他的所言所行,還有相關的各樣新聞花絮以及評論,話題的溫度和大家的音調就提高了不少。當我有機會翻閱公開發行贈送的教會報紙時,一瞥其報導的立場,一些高調、絕對的偏頗論述不禁令人皺眉,彷彿上帝的旨意就是要成全你我的旨意似的。另一邊廂,華人超商贈送的法輪功背景的報紙,則好像看到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這是一個特別令人困惑的時代。君似乎不似人君,臣可以不臣;父是失去了角色的父,子在家庭以外尋找肯定;男男與女女有了重新的定義,在新的時代有了合理的後設座標;正確的政治聲音再次被解構,「相對」與「絕對」成了講任何一句話都可以貼上的標簽。2015年底12月的某一天,北美福音派最著名的惠頓學院政治學的教授——Larycia Hawkins,在自己的臉書 (Facebook)放了一張自拍的相片,頭上披著穆斯林的頭巾(Hijab)。她身為黑人女性的身份,在保守的校園內本已屬異數,因此當她在社群網站上公開發出「我們與穆斯林是敬拜一位共同的神(阿拉)」這樣的論述,用以表達她對宗教對話的期待和立場時,必然吹皺一池春水。 隨之而來的是留職待審、學生校友抗爭、神學院被迫表態、主流媒體批判公審,歹戲拖棚一直到數個月後她正式離職,才稍微平靜下來。然而,問題並沒有得到清晰的解答,一直到今天,支持方與反對方仍然在話語權的爭奪中進退失據。

有一件事我們需清楚,每一個願意為未得之民委身的代禱者,是沒有悲觀與歧視的選擇,因為在包容和憐憫人的神面前,我們早就虧缺了祂的榮耀。

讓我們一起操練不要只為我們所在乎的人、看得見的群體,有切身關係的人,或對我友善的人禱告,而是願意學習看見耶穌基督是為了你我這些值得的,也為了那些我們認為不值得的人而死在十字架上。非洲撒哈拉沙漠邊緣的遊牧民族,印度大陸千千萬萬面孔中最被歧視的卑賤女人,甚或那些處心積慮的極端伊斯蘭份子,我們都欠了他們福音的債,禱告的債。這一期,鼓勵你多拿一本《宣教日引》,找一個夥伴,一起為這些神所愛的人禱告,操練國度的心胸和眼界。

編者心語---順服,這條路值得走
大約在6年前,我對所謂的「靈恩」經歷充滿好奇,很希望可以像來自靈恩背景的信徒那樣,擁有一些特殊的屬靈經歷,也想親眼看見神蹟奇事發生。我常想只要有一次這樣的經歷,我對神的信心一定會增加許多。當我與牧師分享這渴望時,他給了我兩個方向:一、花時間扎實地讀經、禱告;二、與小組建立彼此信任和扶持的關係。這些都是我從小在教會接觸的教導,沒什麼特別,但當牧師這麼說時,我內心有個清晰的感動:他是我的牧師,既然神安排他來牧養我,我應該要 順服他的教導。那是第一次,我有意識地把熟悉的順服觀念付諸行動。同一個時期,我開始編《宣教日引》,當中所使用的靈修材料是Skip Moen撰寫的Today's Word,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教導就是「順服」。從那時起到今天,這教導一點一點深入我腦海中,在不知不覺中,順服聖靈引導和遵照神的話去行,成為我越來越自然的回應。這一路走來,我沒有特別覺得順服是困難的,雖然有時順服神要付出許多,或要去做不想做的事,心裡難免會作難,每當這時候聖靈的幫助會很明顯,只要我不執意抵擋聖靈,注意保持柔軟的心,很快就可以找回順服的軌道。這些年來,我多次經歷順服帶來的種種好處,已經知道這條路很值得走,便越來越放心走下去。6年前的第一個順服,神回報我的是,我終於讀懂聖經,學會如何聆聽神的聲音。雖然我從小在基督化家庭長大,但讀不明白聖經卻是我長久面對的困擾,導致我一直不愛讀聖經。當我的牧師告訴我要讀經時,我順服他的教導,也用同樣的順服態度去遵守所讀的經文,就那麼一個心態上的轉變,我幾乎馬上發覺聖經一點也不難明白,神說話的方式何等清晰!雖然神沒有如我所期盼的,給我驚天動地的屬靈經歷,卻用祂的話來建立我的屬靈生命,因為神是透過聖經來說話, 祂的心意、祂想要我知道和行出來的事,全都清楚寫在聖經,能掌握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如今我不再覺得神難以捉摸;信心也在對神的認識和順服中穩定成長。有一段時間,我沉迷在偶像迷戀中,神好幾次用祂的話清楚指示我,要用40天的禁食讓自己重新專注於祂。當時我很捨不得放棄自己所喜歡的,但當我順服這指示去實行時,40天才過了不到一半,我就發覺自己不只沒有半點虧損,反而收獲豐盛。在那40天裡,當我向神尋求前面的方向時,祂清晰用話語回應我;當我處於軟弱時,聖靈的安慰真實地臨到。40天之後,我的靈命得著更新,那種滿足是世上任何人和事都不能相比的。又有一次,台灣同工希望我過去和他們見面,向來不喜歡出門的我正想要拒絕,當下就聽到聖靈告訴我:「同工一起配搭,互相遷就是應該的。」我決定要順服這聲音。結果神使用那一趟打開我的眼界,讓我看見自己的盲點、狹隘和自以為是,對我的服侍和生命都是很重要的調整。那次的見面也促成了《宣教日引》和台灣UMOT的配搭,後來在他們的推廣下《宣教日引》更上一層樓,不只出版質量提升,各地發行量也增加好幾倍。在育兒的事上我也一樣經歷順服帶來的祝福。有一個早上,當我為12歲兒子的學業禱告時,聖靈清楚引導我要把教養的重點放在他與神的關係, 而不是只關心他的學業。從那時起,我心無旁騖地往這方向來教育兒子,雖然有時面對與世界價值觀不同時會掙扎,也會懷疑是否值得付上代價去順服?如今回頭看,還好當時選擇順服,原來在兒子進入青春期時,父母面對的挑戰如此之大,但我順服神給我的方向時,深深體會耶穌所說的 「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那段時間,無論發生什麼事,兒子面對什麼困難,我都把他帶到神面前,一起禱告、一起尋求、一起交托,他多次親身經歷神奇妙作為,慢慢建立起對神的倚靠,幫助他度過許多挑戰;我自己在教養過程有缺乏和軟弱時,也會很放心到神面前尋求幫助,知道神一定會幫助我。我經歷到順服是可以帶來平安和穩妥,就算挑戰很大也不會膽怯。今天的世界會告訴我們「順服」是懦弱沒主見的表現,聖經卻是很強調順服觀念,不只教導我們要順服神,也要順服領袖、主人、丈夫等等。順服是神要我們操練的屬靈品格,只有掌握到這個要點,我們才真正體悟聖經每一字每一句對我們的意義。當年約書亞帶領百姓攻打耶利哥城 時,神的吩咐是:「你們不可呼喊,不可讓人聽見你們的聲音,連一句話也不可出口,等到我吩咐你們呼喊的那天,你們才可以呼喊。」對於什麼時候該做什麼、要如何做,神有清楚指示;每場戰爭的要求不同,都由神來決定。當中有些吩咐和要求看似不合常理,但神的要求就是一一全然順服。真正的順服是在不明白時依然順服。許多時候我們會問很多,要神給我們答案,或要求神用什麼方法來說服我們,才肯順服神。然而,真正的順服是謙卑地以神為中心,他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順服是神期待我們的回應,因為當人一順服,神就可以將福氣傾注給我們。

本期《宣教日引》的報導很沉重,很黑暗。

報導了許多宣教士和福音機構,從80年代到21世紀的今天,一批一批人前撲後繼地順服神的呼召,去到這些人群的中,將福音、愛和援助帶給他們。因為有這些願意順服的人,神的光得以照在沒有盼望的黑暗中。今天神的指引依然很清晰,或許有時會超 越我們能理解和接受的。

心繫宣教拼圖-星期天出任務-台北車站
文:妙兒(主日學老師)
「弟弟好可愛,跟我的兒子一樣五歲…… 我好想我的兒子……」對門的阿妹來自印尼,照顧著已經無法行走的阿公,每個傍晚6點10分,孩子跟我一起去倒垃圾,阿妹都會提到他對家鄉兒子的想念,臉上掛著一抹甜甜的微笑,但心中的滋味誰人知?有一天,兒子問我:「馬麻,那個阿妹阿姨為什麼常常說他想他的小孩?他為什麼不回家?他的小孩一定也很想念媽媽。」兒子的這個問題牽涉到全球經濟、移工議題、雇傭關係,我該如何跟5歲的 他說清楚呢?在躊躇中忽然間轉了一個念:不妨先從一起觀察開始吧!於是,我在主日學規畫了一個「星期天出任務」的行動,地點選在周末時刻印尼朋友密度最高的台北車站,一個老師3個孩子一組,任務重點如下:
任務一:在人群當中,找一個來自印尼的叔叔或阿姨,跟他打招呼並且自我介紹。
任務二:請聽他說他的故事,紀錄他的名字、家鄉、家人、他來台灣多久了、最喜歡的台灣食物是什麼?
任務三:請他用印尼語教你講幾句打招呼的話,例如:早安、你好、再見、謝謝。
任務四:請告訴他,我們是教會主日學的小朋友,大人常常帶我們禱告,因為禱告是來自上帝的祝福,請問你有什麼需要禱告的事情,讓我們在禱告時可以提到你。
任務五:你觀察哪些特別不一樣的地方?

孩子們開始認真地執行任務。有人聆聽來自西爪哇的21歲大姐姐在台灣兩年半的故事;有人一邊吃著阿姨帶來聚會的自製炸蔬菜餅,一邊討論著裡面包的是什麼好料;有人看到因為得知媽媽生重病而流下的悲傷眼淚;有人讓印尼阿姨用注音寫下她的禱告。我看到孩子隨著他們所聽到的故事,時而皺眉深思、時而綻開笑靨、時而驚奇不已,這樣的異文化或跨文化學習,怎能在教室用一字 一句來教呢?聽故事,大概是最切合的入門了。一個人代表著一個故 事,而這些故事就在我們身旁。耶穌吩附「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在「去」之前,因著地球村加速了人口移動的頻繁,現在已經有許許多多的人「來」到我們當中了,生逢其時,何其有幸!出任務的幾週後,孩子們興高釆烈的問:「我們什麼時候還要再去台北車站聽故事?」

心繫宣教拼圖-用上帝的眼光看世界
文:龍小寶(台灣)
我是一個陪伴孩子在家自學的媽媽,過去一年,我都使用《宣教日引》當孩子的歷史和地理教材,覺得內容很棒,推薦給所有想帶給孩子屬天眼光的家長使用。 以下介紹我的使用方式:比如當月的內容是為希臘難民代禱。首先,我會使用我們家的一些地理材料,如地圖、地理百科等資料,讓孩子先認識希臘的地理概況、國家簡史、天然資源、經濟發展等。其次,輔以希臘的現況或重要事件,再往深一點的方向研究,比如何以希臘會面臨破產危機?接著再擴大一點,歐盟是什麼?會員國的條件是什麼? 身為上帝的子民,我們要如何面對這些問題?
總之,一點一滴累積知識。透過這樣的知識傳遞,可以幫助孩子將眼光越過家門、飛過海洋,看見世界,引導他學習用上帝的眼光來 看世界,用上帝的心來為這些國家和人民禱告。
我不僅可以用《宣教日引》來引導孩子,自己也從每天固定為一個族群禱告得著新的領受。過去當我閱讀聖經的屬靈偉人,特別是保羅,總是忍不住想:「究竟是什麼使他成了這等的人?」他被人用石頭打得半死拖到城外後,滿身是傷的又爬起來回到城內傳福音;被鞭打關進監獄後,竟然在牢裡唱詩讚美神;在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他不辭辛勞展開3次宣教之旅,還寫下很長的信勸勉及堅固各教會。我想,沒有真正對上帝的愛和委身,真是做不到。我覺得自己離這樣的生命好遠。然而,在穩定使用《宣教日引》的這9個月中,藉著每天一點點的訊息認識那些未得之民,每天用一點點的 時間為他們禱告,看起來似乎是例行公事,但有時在禱告中,那漸漸滲入心中的溫暖和感動,卻也情不自禁地化為輕聲的哽咽,無法克制的由喉嚨深處吐出在宣教事工上,我好像一步都還沒有踏出去。但是,藉由代禱開闊了我的眼界,也擴張了我的心胸,雖然仍離那些偉大的宣教士 十萬八千里之遙,但我好像看見那手捧著香來到主面前的天使,也將我的禱告一併呈上,成為討主喜悅的馨香祭。

宣教士傳記1 米爾德芮•斯萬 Missionary Biography, Mildred Swan
米爾德芮• 斯萬的父母 從小以聖經價值觀撫育她,10歲那年,她便已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就是要成為宣教士。對一個英國小女孩來說,這似乎是一件神聖的事情。當斯萬到了上大學的年齡,她希望能繼續深造,將來成為一名教師。父親答應支付她學費,條件是她不能在大學期間結婚。當時斯萬對婚姻根本沒興趣,馬上便答應了。萬萬沒料到,大學生涯卻成了斯萬屬靈生命的障礙。她的大學位於布萊頓(Brighton),這裡曾是戴德生蒙神呼召的地方,斯萬卻是在這裡開始懷疑自己的信仰。她進入大學以前,不知道原來不是每個人都接受《聖經》的真理。當時大學流行弗洛伊德 的心理學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教授們希望學生理解這些最新的學說。斯萬受這些思潮影響,不只遠離信仰,也開始隨同學過著酗酒、吸煙、跳舞、調情等糜爛的生活。感謝主的保守,斯萬沒有沉溺在這種生活太久,有一天她翻 閱一本詩集,偶然讀到《天堂的獵犬》這首詩,她的靈再一次被喚醒,決定重拾信仰,離棄不討神喜悅的生活。

天父,感謝你,總是保守你的孩子,用你的慈繩愛索牽引我們,使我們一生走義路。求天父使我們時刻敏感聖靈的感動,不忘記起初的愛,也幫助我們勝過世界的試探。奉主名求,阿們。

宣教士傳記2 米爾德芮•斯萬 Missionary Biography, Mildred Swan
1941年,斯萬在布里斯托 神學院(Bristol School of Theology)完成裝備,準備前往摩洛哥宣教,沒想到遇上二戰最激烈的時期,只好將計劃推遲3年。等候期間,斯萬在一所小學教書,一邊操練忍耐和對神的信心。1944年,斯萬終於如願登上開往摩洛哥的輪船,同行還有另外80艘輪船,有皇家空軍戰鬥機為他們護航。抵達摩洛哥後,斯萬被分派到中阿特拉斯山脈(Middle Atlas),那裡是希拉柏柏爾人(Shilha Berber)的家園,他們多數是穆斯林。接近穆斯林最好的方法就是與他們建立友誼,於是斯萬常四處探訪柏柏爾人,花時間與他們交流,虛心學習他們的語言。她打從心底愛這個好客的族群,在她的日記有這一句話:「我總是用愛的目光看著他們;用愛的腳步走近他們。」斯萬在柏柏爾人中服侍了4年,回國述職時卻收到所屬宣教機構發來的一份令她震驚、類似最後通牒的文件,內容是為了她的安全,今後她需要有同工同行,否則不能進入阿特拉斯山區。可是斯萬是當地唯一的英國宣教士,除了她沒有別人會去那裡。斯萬很確定她的呼召是服侍柏柏爾人,這和宣教機構的策略有分歧,不得已之下只好辭職,等待其他機會。

天父,求你指引今天的宣教機構與宣教士,讓他們有順服的心,願意做神安排他們去做的任何事情。懇求聖靈清楚引導,使每一個服侍神的人和機構,都能有清晰的呼召,以便他們能夠有信心不畏困難地往那個方向前進。奉主名求,阿們。

宣教士傳記3 米爾德芮•斯萬 Missionary Biography, Mildred Swan
1950年,斯萬為了更好完成神對她的呼召,加入美國「福音宣教聯盟」(Gospel Missionary Union)。斯萬每天從一個帳篷走到另一個帳篷,分發藥品給柏柏爾人,也教他們識字。到了這個時候,斯萬已經相當熟練希拉方言,開始翻譯聖經部分章節和福音廣播節目。1956年,摩洛哥擺脫法國贏得獨立,外國宣教士不再獲準留在摩洛哥,斯萬只能離開他所愛的希拉人。斯萬的下一站是法國科西嘉島(Corsica),她在那裡與柏柏爾同事一起翻譯、製作福音廣播節目。這一年,摩洛哥各地聽眾都可以定時收聽環球電臺(TWR)的希拉語福音廣播。斯萬還將《約翰福音》翻譯成希拉語。斯萬70歲時,依然沒有停下事奉的腳步,她去到西班牙南部的馬拉加(Malaga)繼續從事以前的工作。在她生命的最後10年,還堅持以禱告支持希拉的宣教事工,直到 1999年去世。(本文內容選自“The Touch of Love: A Biography of Mildred Swan”by Elsie Newman)

天父,感謝許多年來一直有宣教士前仆後繼地忠心服侍未得知民,用各種管道將福音傳給他們。求天父賜給宣教士們有聰明智慧和屬天的 能力來服事。他們一切所需,都求父神賜給他們。奉主名求,阿們。

西撒哈拉的阿羅西恩貝督因人Arosien Bedouins in Western Sahara
炎熱的西撒哈拉沙漠,一個阿羅西恩人從駱駝身上爬下來,用手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望著藍色天 際的地平線,確定了麥加的方向,他便跪在地上向真主禱告。當他還是個小孩時,父母就教他如何向真主禱告,他一直照著這樣做。禱告結束後,他重新爬上駱駝,繼續穿越沙漠,途中他不禁想:「真主是否有聽到我剛才的禱告呢?」阿羅西恩人住在西撒哈拉貧瘠沙漠中,以放養駱駝和山羊為生。1000多年前,阿羅西恩人是西撒哈拉第一批皈依伊斯蘭教的族群之一。今天,在阿羅西恩人中沒有已知的基督徒,也沒有宣教機構去接觸這個族群。

天父,求你感動有宣教機構看見阿羅西恩人福音需要,差派宣教士帶著哈薩尼亞語(Hassaniya)的電影耶穌傳和福音音頻到他們當中,早日能把耶穌的愛和救恩介紹給他們。也求神預備人為這個族群製作福音廣播節目。奉主名求,阿們。

毛里塔尼亞-隱藏在一望無垠沙海中的奴隸
漫天風沙、荒蕪大地。一個一個簡陋的帳篷,散落在炎熱的沙漠上山羊、駱駝在佈滿塵土的地面晃晃悠悠尋找可食用的牧草,然而這裡已連續幾個星期沒降雨了。毛里塔尼亞是個沙漠國家,一年有超過一半時間覆蓋在沙暴塵中,是世界上最孤立、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毛里塔尼亞位於撒哈拉沙漠西部邊緣,70%國土為沙漠所覆蓋,只有內陸河流兩側才能看到綠色,一年下不了幾場雨,經常陷入乾旱中。多數人過著貧窮的遊牧或半遊牧生活,一半人口每天生活費不到2美元。 毛里塔尼亞同時擁有阿拉伯和非洲文化,所以被稱為「阿拉伯一非洲之橋」。7世紀,阿拉伯人來到這片廣闊的沙漠邊陲落地生根,他們就是今天淺膚色的白摩爾人(Moor),大部份權力和財富都集於他們;黑摩爾人(又稱哈拉廷人)的祖先則是黑人農民,他們世世代代都是奴隸。毛里塔尼亞還有其他族群,包括普 拉爾人(Pulaar)、索寧科人(Soninke)和沃洛夫人(Wolof),所幸這些族群沒有成為奴隸。15世紀開始,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都曾殖民毛里塔尼亞,直到 1960年才獨立。從1984年起的20多年,毛里塔尼亞頻繁發生政變,直到穆罕默德•阿齊茲將軍(Mohamed Aziz)2009年當選總統才平息下來。目前毛里塔尼亞屬軍人政權。

最後一個廢除奴隸制的國家
毛里塔尼亞是世界最後一個廢除奴隸制的國家,1905年首次提出,2007年才全面禁止。儘管如此,這個摩爾人持續已久的社會階級制度,今天依然隨處可見。國際機構指出,毛里塔尼亞仍有10%-20%人口處於奴隸狀態,他們被禁止擁有土地、接受教育以及參政;虐待事件時有發生,受害者以女性和兒童為多。最近,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派記者到毛里塔尼亞秘密採訪,揭露了一段段聞者心酸的故事。這些大同小異的故事最令人心寒的是,在黑摩爾人中這是常見的現象,並且還在持續發生著……

史琪拉的母親是奴隸,所以她生來也是奴隸。年紀小小的她天還沒亮就必須起床,一直忙碌到深夜,睡覺時還要被主人綁住,像畜牲一樣被對待。夜深人靜時,那些男人就來侵犯她,她根本無法反抗。史琪拉一次一次被強暴,她第一個兒子的父親是主人;第2個兒子的父親是主人的兒子;第3 個生的是個女兒,她發誓不要讓女兒重覆自己悲慘的遭遇,但她又能做什麼呢?(資料來自《此時此刻,全世界還有近3,000萬奴隸》)

瑪卡從來沒見過父親。5歲那年,父親第一次出現,卻是因為家裡需要一名苦 工,硬生生將她從生母那裡拽走,從此她被迫為奴。瑪卡的母親是父親的奴隸,在毛里塔尼亞只要生於奴隸家庭,便終生為奴,世世代代承襲下去。15年來,瑪卡一個人住在窄小的棚屋,每天努力幹粗活,從沒休息過一天。不幸的事卻沒有盡頭,有一天父親的其中一個兒子,也算是她同父異母的兄長,把她載到幾英里外的沙漠,強暴了她。(資料來自:Slavery still shackles Mauritania, 31 years after its abolition by Monica Mark)

穆赫爾今年40多歲,她不知道父母親是誰,只知道她一出生就是奴隸。從孩童時期起,她每天為主人做飯、洗衣、放羊和駱駝,一直忙碌到深夜,從未得到報酬。長大後她多次遭主人侵犯,卻從不認為自己可以反抗或逃跑,因為她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何,也害怕被殘暴的主人抓回來暴打。一天當她放羊回來,發現剛出世不久的小女兒躺在門外,臉上爬滿了螞蟻。殺死女兒的人是她的主人,也是女兒的父親。這人狠心下毒手殺死自己的親身女兒,僅僅因為不要讓穆赫爾背著孩子幹活,影響工作效率!穆赫爾強忍悲痛,乞求給女兒一個葬禮,換來的卻是無情的辱罵。她無法再忍受,向「SOS奴隸」組織尋求幫助,最終獲救了。然而「自由生活」非常短暫,很快她和5個孩子又被交給另一個新主人,一如既往被暴打。更悲慘的是她的大女兒16歲時遭遇跟母親同樣的慘劇———被衣冠禽獸的主人強姦並懷了身孕,孩子尚未出世就活生生被折磨致死。女兒的遭遇讓穆赫爾陷入極度痛苦,她再次想到了逃離。(資料來自:Slavery's Last Stronghold by John D. Sutter///為什麼奴隸制會延續?)

這些人的悲慘境遇引起國內外政府與組織的關切,近年毛里塔尼亞開始掀起抵制奴隸制的運動,但支持保留奴隸制的力量很頑固,甚至是強烈抵制。為什麼不人道的奴隸制,到今天在毛里塔尼亞依然可以盛行呢?其中一個原因是「奴隸」與「主人」的觀念已根深蒂固埋在毛里塔尼亞的文化中,人們視這樣的關係是正常 的。

關注奴隸制度的社會學家凱文•貝爾斯(Kevin Bales)曾採訪許多毛里塔尼亞的奴隸主人,他們幾乎都不覺得蓄奴有問題。在他們看來,奴隸就像自己的孩子,需要嚴密控制與照顧。他們也會以傳統為由,認為這套制度已經存在那麼久,證 明這是自然秩序的一環。不只主人如此想,大部分奴隸也不想獲得自由。奴隸高度依賴他們的主人,以換取微薄的食物和簡陋的住房。即使有奴隸選擇逃跑,他們也沒有地方可去。人世間的苦難有許多面貌,但奴隸制度令人十分震驚,它不一定使用鞭笞或其他折磨肉體的手段,卻造成一個人的心理退化,使人無法在這制度以外生活。如果多數奴隸與主人沒看見這制度是錯誤的,那麼奴隸制就永遠不會消失。

這樣的看見是必須的。還好,已經有人看見了,並開始採取行動了。

阿布德爾(Abdel)是毛里塔尼亞的貴族,他家族有數百個奴隸,對他來說奴隸不僅是傭人,也是身份象徵。他們家雖不會毒打奴隸,但還是會視奴隸為下等人。對他來說,奴隸制度公正又公平。12歲那年,阿布德爾到首都讀書。有一天,他從一本有關法國大革命的書讀到:「人生而自由,且擁有平等權利。」他讀了一遍又一遍。心想,如果不是這本書撒謊,就是毛里塔尼亞的文化有問題。從此,阿布德爾從一名奴隸主,變成了一個廢奴主義者。他和同伴發起了「拯救奴隸」(SOS Slaves)組織。他的同伴——布巴卡爾•梅薩德曾經是他家的奴隸,5歲便開始在田裡幹活。梅薩德從小就意識到自己和阿布德爾不一樣,因為他不能去上學。7歲那年,一個校長看他站在校舍附近哭泣,很同情他,破例讓他上學,他幸運地成為家族第一個上學讀書的人。但在這樣一個等級森嚴的環境,他的求學生涯寫滿了被同學欺凌的記憶。後來,他以獎學金上了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名建築師。教育改變了梅薩德的命運,就像改變了他的前主人阿布德爾的命運一樣。他知道,所有 人——包括他的家人——都應該是自由的。

最後,宗教也是奴隸制盛行的一個重要原因。自從7世紀阿拉伯人來到毛里塔尼亞,伊斯蘭教便掌控這裡千年之久,全國99% 人口是穆斯林,是伊斯蘭世界中最封閉的國家之一。在一望無垠的沙海中,伊斯蘭教影響無處不在,而伊斯蘭教義是允許奴隸制的。事實上,先知穆罕默德就是一個奴隸主。今天在毛里塔尼亞,依然有人認為獲得自由的奴隷是惡魔,或奴隸必須服從主人,否則就無法上天堂。 毛里塔尼亞急需神的福音。無論主人或奴隸,都需要讓耶穌打碎長久以來捆綁他們的傳統文化和屬靈的枷鎖,賜給他們一個充滿愛的全新生活。在這個封閉的國家,福音不容易傳開,因為凡相信基督的人將面臨死刑審判;對福音有興趣的人也會遭入獄或拷問下場。儘管如此,基督徒人數仍在增長中,只是這裡十分缺乏基督資源,信徒靈性成長緩慢。

西撒哈拉的泰克納柏柏爾人
沙漠的綠洲中有茂盛的牧草,一個牧羊的泰克納柏柏爾人從駱駝上爬下來,讓 他的羊群在附近的綠洲吃草,周圍還有不少的山羊發出「咩 咩」的叫聲。他讓駱駝在水塘飲水,自己走到在一個山洞前坐下,準備稍為休息,讀一讀《古蘭經》。突然他湧起一個念頭,想看看山洞內有什麼。當他走進山洞,竟然看到巖壁上雕刻著一個十字架,提醒了他以前祖先們曾經是敬拜耶穌基督的。泰克納人是柏柏爾人的一個分支,他們是從阿爾及利亞遷移到西 撒哈拉的。在羅馬帝國統治時期,柏柏爾人所有分支都有基督徒,包括泰克納人。許多年後,伊斯蘭教侵入北非地區,泰克納人中為數不多的基督徒便逐漸消失了。今天,這個族群還沒有已知的基督徒。

天父,求你讓泰克納人內心渴慕真理,想要認識獨一真神。求差派人帶領這個族群尋找到耶穌基督,他們能知道唯有耶穌基督是救主。請求神粉碎伊斯蘭教對泰克納人的束縛。奉主名求,阿們。

伊扎吉恩人 Izarguien People
伊扎吉恩人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竟然有人在沙漠豎起一塊電影屏幕,還有一台電影放映機也已經架好,許多人聚集在屏幕前,期待著螢幕的畫面。
此時,一個非洲人上前報告:「我要為你們放映一部有關伊薩(Isa)的 電影,祂能夠帶給你們真理和豐富的生命。」
伊扎吉恩人觀賞完電影,感到好奇又驚恐,如果影片內容是真的,他們長久所信奉的豈非錯誤的宗教?
電影《耶穌傳》已經翻譯成哈薩尼亞語(Hassaniya),除了伊扎吉恩人,其他通曉這語言的族群也能看得明白。
伊扎吉恩人是遊牧民族,他們住在西撒哈拉的貧瘠沙漠中,幾乎所有人都是遜尼派穆斯林,對他們來說成為基督徒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意味著會遭到氏族的驅逐。

天父,為電影《耶穌傳》已翻譯成哈薩尼亞語感恩。求主讓每個通曉哈薩尼亞語的種族,包括伊扎吉恩人和阿羅西恩人,都有機會透過這部影片認識耶穌。求主讓聖經能盡快翻譯和出版哈薩尼亞語,尤其是《路加福音》。懇求父神讓伊扎吉恩人中地位重要的氏族首領相信耶穌,將救恩帶給全族人。奉主名求,阿們。

毛里塔尼亞和西撒哈拉的白摩爾人 White Moors of Mauritania and Western Sahara
哈桑與妻子正在布店的收銀機後面共享豐盛的午飯。妻子不停夾菜給哈桑,飯菜的香味彌漫著布店。在一旁的夥計——伊德,一邊向顧客展示布匹,一邊忍不住偷偷留意令他垂涎三尺的食物。吃完飯後,哈桑大聲吼道:「伊德!快把剩飯剩菜扔到垃圾桶」不忘惡狠狠地加一句:「不要讓我再看到你偷吃!」伊德默默地收拾著杯盤狼藉,肚子卻 餓得咕咕叫。
西非地區的摩爾人分為4個階層,其中兩個階層是白摩爾人,他們一般享有較高的地位;另兩個則是黑摩爾人,多數是低下階層。白摩爾人通常是商店的老板;黑摩爾則是雇工,每月工資約50美元,不只勞動時間長,沒有得休息,甚至沒有足夠食物。
所有白摩爾人都是遜尼派穆斯林。雖然一些白摩爾人有機會聽聞福音,但他們往往會用傳統的手勢來表達抗拒福音,例如用嘴向手吹氣,表示「我不相信」,或用手指堵住耳朵表示「我不想聽」。

天父,懇求聖靈幫助社會地位高尚,生活條件較優渥的白摩爾人,能放下傲慢的心,意識到靠自己不能得救,他們需要主耶穌寶血的救贖。求父神更新這個族群,使他們能夠成為別人的祝福。奉主名求,阿們。

毛里塔尼亞和西撒哈拉的黑摩爾人 Black Moors of Mauritania and Western Sahara
經過一天勞累的工作,此時疲憊不堪的伊德狼吞虎咽地享用妻子為他準備的土豆粥,這是他一天中最好的時刻。長時間的工作,使伊德全身肌肉酸痛,他沒有選擇,為了糊口,日復一日重覆著這樣的生活。
伊德的皮膚烏黑,看上去很漂亮,但這種膚色對他來說是個災難!他下意識拍拍大腿,似乎想讓自己的膚色變成像主人那種淺棕色。他是黑摩爾人,在毛里塔尼亞的社會等級制度中,處於最低的位置,所以他主人對他十分尖酸刻薄。
摩爾人地位最低的階層有兩種,一種是「阿布德-萊提拉德」(abd-letilad),他們屬於某家族的奴 隸;另一種「阿布德-勒-塔爾比亞」(abd-le-tarbiya)是從其他地方購買的奴隸。雖然在毛里塔尼亞奴隸制度是非法的,但目前不只仍廣泛存在,而且在摩爾人的經濟制度中,佔很重要的部分。
據我們所知,凡是聽過福音的摩爾人都表示拒絕。所有摩爾人都是穆 斯林。

天父,黑摩爾人不只被奴隸制束縛,他們的精神和靈性也被束縛,不願回應神的愛。我們要以禱告粉碎這些束縛,求主憐憫他們,聖靈感動他們,使勞苦擔重擔的黑摩爾人,能在基督裡得著安息和真正的自由。奉主名求,阿們。

毛里塔尼亞的萊格巴特人 Regeibat People of Mauritania
撒哈拉沙漠的夜晚異常寧靜。萊格巴特人阿馬德(Ahmad)與家人、朋友坐在手工編織的席子,看著無數星星在浩瀚的天空閃閃發亮,深感宇宙的壯觀。
阿馬德拿起圓鼓,一邊輕輕敲打著柔和的鼓點,一邊以哈薩尼亞語(Hassaniya)唱那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民謠,一旁的妻子以琵琶為他伴奏。當阿馬德唱出一位偉大武士的名字,其他人也跟著哼唱,大家都很喜愛這首歌。不遠處的孩子們愉快地拍手、隨歌起舞,星空下寧靜的沙漠頓時充滿著清脆的笑聲和悅耳音樂。
萊格巴特人是摩爾人其中一個分支,他們住在撒哈拉沙漠偏遠的 地區,以畜牧為生。沙漠生活讓萊格巴特人很少機會接觸其他族群,他們在自己的社群虔誠地保持伊斯蘭教的生活方式。這個族群尚沒有 已知的基督徒。

天父,當萊格巴特人被壯觀的宇宙折服時,求聖靈觸動他們的心,看見神的永能和神性,打從心底想要認識宇宙的造物主。為這個住在偏遠地區的族群禱告,求主差人到他們當中,或用各樣管道和神蹟奇事,讓他們能認識獨一真神。奉主名求,阿們。

毛里塔尼亞的因拉根人 Imragen People in Mauritania
「以前我一天能捕獲多種鰩魚。」因拉根漁民-比萊,正向一個外國人講述他在毛里塔尼亞阿 爾金岩石礁國家公園(Banc d'Arguin National Park)的生活。
「2004年,我們與政府達成協議,燒掉我們的漁網,不再捕鰩魚和鯊魚。」比萊望著無際的海岸線,海洋彷彿他第二個家那般熟悉。
他有些落寞地說:「雖然政府有一次性給予我們補助,但這些錢並不足於維持我的家一年開銷……」
他很快讓自己振作起來說:「過去我用漁網捕魚,如今只能用魚竿釣一些鰣魚和鯔魚……生活雖有困難,但我們一定能夠堅持下去,因為我們是國家公園的保衛者。感謝真主,他讓我們因拉根人能住在這樣美麗的地方。」
約有5,000因拉根人住在毛里塔尼亞,傳統上以捕魚為生,「因拉根」一詞就是「走到海邊捕魚的人」的意思。
因拉根人虔誠遵守伊斯蘭遜尼 派教義。目前尚沒有因拉根人跟隨基督,他們不歡迎影響他們宗教信仰的外來者。

天父,我們要為愛因拉根人、已做好準備要把福音帶給他們的宣教士祈禱,求聖靈清楚引領他們,曉得如何有效地將耶穌的救恩福音帶給因拉根 人。祈禱因拉根人能接觸到母語錄製的聖經音頻和電影耶穌傳。也求聖靈柔軟他們的心,使他們不抗拒福音。奉主名求,阿們。

毛里塔尼亞的索寧科人 Soninke People of Mauritania
「兒子,你已經達到成人年齡。今晚你要跟我一起去穆斯林兄弟會參加入會儀式。」驕傲的父親詳細地向兒子解釋關於入會儀式的內容:「我們的領袖會朗誦『萬物非主,唯有真主』,你要跟著重複朗誦,明白嗎?」兒子順從地點點頭,父親繼續交待:「隨後你必須請求真主寬恕你的罪,向穆罕默德做一次禱告。領袖會告訴你必須遵守的義務,都是伊斯蘭教5項基本功課的重要內容。最後你必須宣誓『不能說謊,不能偷竊,不能欺騙,不能殺戮,熱愛、關心鄰居,對窮人友善,尊重宗教教師,還有每天向真主禱告』。」父親一口氣說完後,再鄭重加 上一句:「兒子,我相信你將會榮耀真主,也會為我和母親帶來永久的榮譽。」
約19萬索寧科人住在毛里塔尼亞 中南部的塞內加爾河兩岸,他們多數是農民和商人。許多索寧科人是穆斯林兄弟會成員,這組織向來以提倡道德生活、關心他人而聞名。索寧科人屬於柏柏爾人其中一個分支,目前在他們當中尚沒有已知的 基督徒。

天父,當索寧科人將伊斯蘭信仰一代傳一代的時候,我們要懇求神大大動工,使福音能夠很快地臨到這個族群,他們的下一代不再受伊斯蘭教影響,而是能渴慕獨一真神和耶穌的愛。奉主名求,阿們。

毛里塔尼亞的班巴拉人 Bambara People of Mauritania
本巴(Bemba)端著一碗水和 面麵粉走進父親的房間。當他正想要放下手上的東西時,父親卻對他說:「你應該把這兩樣東西拿到爺爺的房間。」本巴知道爺爺是家族最年長、最有智慧的人,如果家人遇到什麼麻煩,或需要作任何決定,都會找爺爺商量。父親向本巴解釋說:「爺爺將會使用這兩樣東西製成一個祭品,奉獻給我們的祖先。」「誰是我們的祖先?是不是穆罕默德?」本巴剛在學校學到關於穆罕默德的事,也開始背誦《古蘭經》。「不,我說的祖先是家族已故的前輩。」父親很願意本巴多知道關於祖先的事,便仔細地向他講解:「當我們需要幫助時,祖先的靈會來幫助我們。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靈的世界中,有時祖先會以猴子或豺狼的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父親所說的對本巴很新奇,也很陌生,他問:「我能在《古蘭經》中找到關於靈界的內容嗎?」父親說:「不能,兒子,我們需要《古蘭經》,也需要靈的世界。許多時候只有古老的靈界才擁有強大的力量。」毛里塔尼亞的班巴拉人將民間信仰與伊斯蘭教混合一起。目前已有宣教機構接觸班巴拉人,但只有極少的人跟隨耶穌基督。

天父,求你開啟班巴拉人的眼睛,能看到只有神的獨生子耶穌可以成為他們生命真正的保障。求父神讓他們知道,無論是祖先或伊斯蘭教,都不能帶給他們永生。天父,無數班巴拉人需要認識耶穌,懇求讓宣教士們能努力去帶領他們。奉主名求,阿們。

貝拉比什貝督因人 Berabish Bedouins
廷巴克圖(Timbuktu)是西 非馬里共和國的一個城市,位於撒哈拉沙漠南緣。在一些語言中,「廷巴克圖」的意思是「遙遠的地方」,不禁讓人想到住在遙遠的沙漠村莊,靠著與商隊交換食鹽為生的那些人,他們身穿飄逸長袍、頭戴圍巾,騎著駱駝穿越漠漠黃沙。
今天這幅刻板景象依然適用於貝拉比什人,因為他們還過著這樣的生活:住在沙漠的獸皮帳篷內,放養駱駝和山羊,不斷在沙漠中穿越、遷移,而且依然從事食鹽運輸與交易的古老職業。
貝拉比什人因為居住的地理位置偏遠,加上不斷遷徙的遊牧生活方式,導致他們很難聽到福音。目前這族群沒有已知的基督徒,聖經也還沒翻譯成他們的哈薩尼亞語(Hassaniya)。不過已有聖經故事錄音和電影耶穌傳的翻譯。

天父,雖然貝拉比什人住在偏遠地區,又經常遷移,人們不容易找到他們,但你是尋找人的主,你願意尋找失喪的羊,因為你深愛每一個族群,我們把貝拉比什人交託在神的手中,求天父讓他們有機會透過觀賞電影耶穌傳,或其他的管道,認識愛他們的獨一真神,並且回應神的愛。奉主名求,阿們。

毛里塔尼亞的沃洛夫人 Wolof People of Mauritania
阿馬多(Amadou)緊鎖著雙眉,雙手緊緊捏 著掛在脖子上的護身符,那是一個裝著古蘭經文紙條的小皮革袋。他正要去伊斯蘭教隱士(marabout)的家,途中他必須保護好自己,免得被藏在樹上的邪靈攻擊。阿馬多的母親臉上長了一顆腫瘤,病情十分危急,他想求問隱士可否把母親帶到首都班珠爾(Banjul)求醫。在他們的部落,隱士不只是穆斯林的精神領袖,而且具有超自然能力,人們有什麼事都會先來求問他的指示。其實阿馬多早已聽聞在班珠爾有一家基督教醫院,願意為貧窮的病人提供免費外科手術,他很想送母親去,但部落禁止人們 接觸基督徒,他們認為唯一能夠創造奇蹟的就是這位隱士。
在毛里塔尼亞的沃洛夫人中只有不到1% 基督徒,其餘的都是溫和的穆斯林。其實他們更受部落傳統信仰 影響。目前已有基督徒以電影耶穌傳、聖經錄音和其他福音資源幫助沃洛夫人認識基督。

天父,為目前能接觸沃洛夫人的基督徒禱告,求神讓他們能活出美好的見證,吸引這個長久相信隱士的族群,能夠分辨真正可以幫助他們的,無論是在身體或靈性上的需要。

勒布沃洛夫人 Lebu Wolof People
在塞內加爾的首都達喀爾(Dakar),一個年輕人——科巴(Keba)在人來人往的市場找到最熱鬧的位子,便坐下開始敲擊手鼓,周圍幾個年輕人聽到鼓聲,也圍坐一起,其中一人隨著鼓聲吟唱,另一個人接著重複他唱的那一句,回音繞樑,非常好聽。遊客紛紛拿出手機記錄這一幕。科巴心中暗想:「大部分我認識的人都以捕魚為業,比起他們,我們賣藝的生活似乎很不錯。」
大部分勒布沃洛夫人住在西非海岸的小漁村,也有一些人是地主,住在首都達喀爾。近年越來越多勒布沃洛夫人遷到塞內加爾的旅遊區從事旅遊業。
自1815年以來,勒布沃洛夫人有自己的神權共和國,這個共和國一直擁有合法的自治地位。目前勒布沃洛夫人在塞內加爾、毛里塔尼亞和岡比亞的總數還不到15萬,比起其他的沃洛夫族群少很多。他們向來效忠「拉耶納穆斯林兄弟會」(Layenne Muslim Brotherhood)。
勒布沃洛夫人相信自己的祖先是埃及法老的宮廷魔術師的後裔,自稱能夠與超自然界進行溝通、交流。勒布沃洛夫人信奉世俗伊斯蘭教,100年前他們的宗教領袖宣稱穆罕默德和耶穌已經轉世,今天他們依然相信這種說法。許多勒布沃洛夫人自稱認識耶穌,但只有極少的人是真正認識主的。勒布沃洛夫人已有大量福音資源,包括電影耶穌傳和母語聖經,也已有教會,只是仍有許多人信奉伊斯蘭教。

天父,感謝你讓布沃洛夫人已有不少福音資源,也已有屬神的教會。懇求父神差派更多人去到這個族群當中,用這些資源跟他們分享福音。求天父讓布沃洛夫人的教會能為主作光作鹽,以致能吸引族人願意接受主耶穌作他們個人的救主。奉主名求,阿們。

塔馬謝克人 Tamasheq People
幾個世紀以前,如果你在非洲西北部生活,就會發現當地一磅食鹽的價格等於一磅黃金的兩倍!根據約書亞網站介紹,當時塔馬謝克遊牧民與來自阿拉伯半島和遠東的商隊交換物品,包括駱駝、黃金、象牙、食鹽等。塔馬謝克人一直是成功的商人,他們的貿易天賦遠近聞名。今天,仍有塔馬謝克人(又稱圖阿萊格人)依然保持遊牧生活方式,他們住在獸皮帳篷;牛奶、穀物、椰棗和肉類是他們日常食品。塔馬謝克人與阿拉伯鄰居正好相反,他們不是女人而是男人戴面紗。
近年,日愈艱苦的生活條件,使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到城市尋找較為舒適的藍領工作。塔馬謝克人只是名義的遜尼派穆斯林,他們對信仰並不虔誠,許多人甚至沒有遵守每年一次的齋戒。電影耶穌傳和部分聖經已翻譯成塔馬謝克語,這種語言有獨特的字母表。

天父,為塔馬謝克人能早日認識獨一真神,不再只擁有「有名無實」的信仰。求天父讓他們真正經歷到神,知道神是又真又活的,可以帶給他們生命真正的保障,比黃金和食鹽更珍貴。我們要特別為這族群的領袖禱告,但願福音能臨到他們,也臨到全族人。奉主名求,阿們。

毛里塔尼亞的哈爾普拉富拉昆達人 Halpulaar Fulakunda People of Mauritania
哈爾普拉富拉昆達人是遊牧民族,在這個大部分土地是沙漠、常年遭受乾旱蹂躪的國家,他們盡最大努力只為了能生存下去。除了乾旱,更糟糕的 是這國家一年內竟然有200天是沙塵暴天氣。
毛里塔尼亞人文盲率很高,加上頻繁的政治騷亂和脆弱的經濟,導致這國家成為世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更可怕的是,毛里塔尼亞是一個實施「沙里亞法」(伊斯蘭法)的伊斯蘭共和國,任何人叛教或改變宗教都需面對死刑。
4萬名哈爾普拉富拉昆達人從塞內加爾南部和馬里東部遷移到毛里塔尼亞,目前他們主要住在塞內加爾河谷地區。雖然哈爾普拉富拉昆達人是半遊牧族群,但許多人已放棄這種生活,選擇到較大的城鎮和城市尋找工作。

天父,哈爾普拉富拉昆達人的生活看上去毫無希望,但沒什麼是父神不能改變。懇求天父供應他們日常生活所需,讓他們在惡劣的環境底下,能夠找到更好的方法來生活;更懇求神更新他們的生命,使他們能認識耶和華以勒神,並且倚靠神度過每一天。特別為這個地方有信仰自由,求大能的神粉碎「伊斯蘭教法」的轄制。奉主名求,阿們。

喬拉佛尼人 Jola Fonyi People
如果你有機會到喬拉人的家作客,很快就會覺得自己不是陌生人,因為喬拉人出名好客,會讓你賓至如歸。喬拉人是一個隨和的族群,家庭是他們的中心,丈夫負責務農,他們以種植花生和水稻為生;妻子負責園藝、打理家務、準備三餐和看顧孩子。每個人在部落都受到平等對待。大部分喬拉人住在塞內加爾西南部的卡薩曼斯(Casamance),這個地區最大的問題就是持續發生遊擊戰,導致當地的經濟停滯了幾十年。同時,在沃洛夫人統治的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喬拉人感到自己受歧視、被排擠到社會邊緣。喬拉人是名義穆斯林,他們對真主的膜拜出於恐懼,而不是出於愛。喬拉人很需要醫療和營養方面的援助,不過他們最需要的是認識深愛他們的救主。這族群已有很少的基督徒,也有當地語言的新約聖 經。

天父,喬拉人面對很多困難,求天父憐憫他們,差派人去關心他們,特別是跟醫療與營養方面的需要;也與他們分享福音,使他們與生命的糧連結。為喬拉領袖、長老首先接受基督,發揮巨大影響力,使喬拉族群能夠福音化。奉主名求,阿們。

普拉圖庫洛人 Pulaar Tukulor People
今天我們要代禱的對象——圖庫洛人,與昨天介紹的平等對待每一個成員的喬拉人很不同。圖庫洛將社區中的人分成4個等級,每個等級又有12個種姓,有些人生來便在高階層;有些人卻一輩子只能處在低下階層。
圖庫洛人驕傲地宣稱自己是11世紀皈依伊斯蘭教的第一批黑非洲人,不過伊斯蘭教並沒能改變他們對招魂術和巫術的態度,他們至今依然相信符咒、護身符和巫術,將這些習俗與伊斯蘭教傳統混合起來。大部分圖庫洛人住在農村,以種 植、捕魚、飼養家畜為生。今天,許多圖庫洛年輕人為了尋找更好的職業 而遷移到城市。很多圖庫洛人是文盲,他們只能以聽、視的方式接觸福音。全球福音錄音網(GRN)已為圖庫洛人製作福音音頻,電影耶穌傳、新約聖經都已翻譯成圖庫洛人的母語普拉語。

天父,求你賜智慧給關注圖庫洛人的宣教機構,使他們曉得透過策略性的方法,將福音帶給這個族群。祈求父神拯救圖庫洛人的主要領袖,好讓他們能與自己的族群分享福音。奉主名求,阿們。

馬里的賽諾佛人 Senoufo People of Mali
遙遠的地平線上,太陽即將落幕,此時天空籠罩著美麗的金色晚霞。天色漸漸暗了,其他人都陸續回家,只剩下恩格洛(N'golo)還在繼續勞動,他希望可以爭取在陽光隱沒前,把樹苗種植到泥土。直到天色完全暗下來,天空鋪滿了閃閃發亮的星星,恩格洛才甘願結束這一天的勞動。當他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回到村 莊,已經在用餐的人們紛紛喚他過來一起吃飯,恩格洛答應了,不過他還需要先回家洗澡。當恩格洛走回家時,聽到人們正在議論他:「恩格洛遲早有一天會成為桑巴利(sambali)。」
賽諾佛人都是農民,他們以熟練的農耕技術聞名。每個辛勤的賽諾佛男人都希望成為「桑巴利」(農耕冠軍),這是他們最高的榮譽,獲得這稱號的人不僅會受到 自己部落的尊敬,連周圍的部落,甚至整個社區都會尊敬他,直到他去世為止。
大約1/4賽諾佛人信奉伊斯蘭教,其餘的則信奉傳統的部落宗教。

天父,為勤奮的賽諾佛人禱告,但願他們不只擁有勤勞的美好品格,也能擁有美好的靈性。但願有一天,他們勤奮地將福音傳開來,讓所有村民,甚至鄰近的族群都成為基督徒。祈禱聖靈開啟賽諾佛人的心扉,向主耶穌的救恩敞開。奉主名求,阿們。

馬里的蘇皮爾賽諾佛人 Supyire Senoufo People of Mali
一群身穿傳統長袍的女人正勤勞地分工合作準備著晚餐,只見有人清洗蔬菜,有人切菜,有人削皮,還有一個看起來特別強壯的女人,一邊不停地攪動蒸米飯的大鍋,一邊問另一個女人:「燉肉好了嗎?」那女人回說:「當你的米飯蒸好、菜也炒好,我想肉就燉好了。」誘人的食物香味飄散在院子每個角落,男人們聚集一邊聊天,一邊等候香噴噴的晚餐上桌。他們喜歡天南地北談論各種話題,比如天氣、稻米的價格、市場出售的新稻種等。年幼的孩子在院子另一端玩,較年長的則幫助母親做飯。當飯菜端上來時,大伙兒便一起熱熱鬧鬧,津津有味地享受著美味的晚餐。蘇皮爾賽諾佛人很重視他們的社區,視社區整體利益比自己利益高。每天一起用餐,生動地詮釋了他們對所屬社區的投入。對蘇皮爾賽諾佛人而言,沒有任何人應該被冷落,無論長者、男 人、女人、孩子,每個人都是家庭的一份子,屬於社區的一部分。

天父,為蘇皮爾賽諾佛人整個社區能全部得救禱告,但願他們能在主裡成為一家人,在基督裡有真正的合一,和彼此相愛的生命。祈求天父差派人去向他們分享神的愛。奉主名求,阿們。

馬里的馬希納富爾比人 Macina Fulbe People of Mali
在非洲以牧牛為生的富爾比人,必須小心提防抗舌蠅(tsetse fly,一種吸血性家蠅),否則所飼養的牛會被抗舌蠅所帶來的病毒攻擊。然而,馬希納富爾比人飼養的是恩達麻牛(Ndama),這種牛是能夠防抗舌蠅的。過去馬希納人曾熱衷傳揚伊斯蘭教,同時也掠奪其他族群作為自己的奴隸。近年,約92萬的馬希納人的生活日益困難,因為他們缺少足夠的人力,加上土地越來越貧瘠,大大影響農作物的收成。每個馬希納村莊都有一座清真寺,由宗教師負責管理。大部分馬希納人居住在馬里,也有少部分人住在科特迪瓦、布基納法索和加納。
布基納法索的基督教電台「沙漠之 聲」(Voice in the Desert)正努力向馬希納人和所有富爾比穆斯林介紹福音。電台 一位宣教士說:「在今後兩年內,將有幾千名富爾比人會聽到福音,其中許多人是有生以來第一次聽到福音。」他是在兩年 前說這一句話,現在是我們為這家電台禱告的時候了,懇求神透過福音節目穿透富爾比人的心。

天父,我們要感恩有基督教電台的事工在進行,藉此讓福音可以去到更多族群當中。我們要為沙漠之聲的每個節目禱告,求神讓製作人有聰明智慧,將福音用更好的方式來呈現,使人們能夠聽得明白。我們也要為每一個聽到福音節目的富爾比人祈禱,求聖靈柔軟他們的心,使他們願意接受福音。奉主名 求,阿們。

馬里的松海科伊拉博羅人 Songhai Koyraboro People of Mali
阿麥德(Ahmed)渾身泥巴走進屋內,父親責問他:「為什麼你渾身都是泥巴?」 「河水泛濫,淹沒了我們的學校……」父親沒聽阿麥德講完,便不耐煩地說:「趕快去把自己洗乾凈!」阿麥德和家人住在馬里的伽奧(Gao)。當雨季來臨,尼日爾河水將會沖破堤岸,摧毀學校、醫院和房屋。這樣的災難每年都會發生,當地人早已習以為常了。只是過去兩年洪水似乎特別兇猛,甚至蔓延到平原以外的地區。想到這裡,父親隱約不安,卻也無可奈何,因為也不能做些什麼防止洪水浸襲。阿麥德一家是松海人,歷史上他們的族群曾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如果細分的話,他們屬於松海人的其中一個分支——科伊拉博羅,在當地的語言「科伊拉博羅」的意思是「城市居民」。科伊拉博羅人的語言和生活方式,與住在農村的族群有區別,宗教是唯一可以聯繫所有松海族群的因素。許多世紀以來,松海人一直是遜尼派穆斯林,同時他們也相信民間信仰。長期有基督徒在西非地區服 侍,阿麥德上學的學校就是由基督徒辦的。

天父,為松海科伊拉博羅人祈禱,求神讓他們在面對洪水危機時,能更深領悟到人類的有限,打從心底想要尋求能夠給予他們平安的真神。求父神 是能力給在松海族群中服侍的宣教士,使他們的服侍有果效,能帶領許多人歸主。奉主名求,阿們。

美南浸信會國外傳道部在松海人中的工作The International Mission Board(IMB) Work Among the Songhai
目前有多個宣教機構正向西非的松海人宣教,美南浸信會國外傳道部(IMB)是其中之一。他們的事工就像一幅拼圖,不同的人、不同的關注、不同的恩賜,每一份努力都像一塊拼圖,當全部拼接一起時,就會構成一幅令人鼓舞的畫面,在這個具歷史意義的地區,幫助松海人認識神的作為,向他們展示神對他們的愛。在松海有一位名叫胡賽尼的嬰兒,所有人都不認為他能活下去,因為他實在太弱了。然而,IMB的同工們為他禱告,他奇蹟般活了4個月。或許對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來說,4個月的生命還是太短,胡賽尼的死亡是個悲劇,因為他代表了一個寶貴生命的消逝。然而,對松海人來說,在艱苦的環境中,兒童過早死亡是常見現象。西非地區許多嬰兒出生一年內便死亡。倖存下來的松海人一般抱宿命的態度,認為這些人的死亡是真主的旨意。

天父,祈禱IMB和其他宣教機構在滿足西非地區松海人的物質需求同時,也不忘有策略地向這族群介紹生命的創造者,使對生命沒有太多期望的松海人,因為耶穌基督能得著一個全新、有永恆昐望的生命。奉主名求,阿們。

馬里的博佐泰人 Bozo Tai people of Mali
許多年來,博佐泰人一直住在馬里的城市——廷巴克圖(Timbuktu)。多數住在城外的是農民和牧民,也有不少漁民,捕魚是他們的傳統職業,他們的生活圍繞著河邊和水壩。近年,越來越多博佐泰人為尋找更好的工作,遷移到城市定居。博佐泰人喜歡群居的生活方式,社區利益在他們的價值觀中佔據重要位置。至今他們還是會設法聚集一 起,圍坐井邊聊天、一起捕魚、一起用餐等。最近幾年隨著智能手機、衛星電視接收器的出現,博佐泰人開始有更多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體驗各種新事物。今天的博佐泰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視教育,這將會給他們的村莊帶來變化。根據2000年的人口調查,博佐泰人共有132,100人,他們都是穆斯林,但也信奉比伊斯蘭更早已經出現的萬物有靈教。

天父,為喜歡群居生活的博佐泰人禱告,求父神讓他們早日認識獨一的、真正的救主,成為神家中的一分子。求神差派人向無論是住在城市或城外的博佐泰人傳福音,讓恩典能臨到整族人。奉主名求,阿們。

馬里的卡松科人 Khasonke of Mali
在馬里西南部乾旱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卡松科人。雖然土地不肥沃,但還是能種植容易生長的小米和高粱,勉強足夠維持卡松科人的生活。其實馬 里人每天平均收入只有1.5美元,貧窮對卡松科人來說是可以接受的,他們只求三餐溫飽就滿足了。卡松科人持守穆斯林的傳統,所有男孩必須到伊斯蘭學校上課, 但他們只學習伊斯蘭教的教義和數學,不重視閱讀,許多卡松科人都不能看書。 卡松科是個注重群體生活的族群,多個家庭組成一個大家族,每個家庭約8個孩子,整個家族50人住在一起。人們經常描述馬里人的信仰是「98%穆斯林,2%基督徒,1000% 萬物有靈教」雖然少數馬里人自稱信耶穌,但同時也保持萬物有靈教的傳統。

天父,卡松科人需要救恩,求父差派人去接觸他們,幫助他們生活上和教 育上的需要,也敞開福音的門,使宣教士們能夠有機會以適合的方式向這 個群居的族群分享福音。求父神興起更多的人為卡松科人代禱,求聖靈預備他們 心靈沃土。奉主名求,阿們。

巴迪亞拉人 Badyara People
古時有不少民族是由父母指婚的,巴迪亞拉人的婚姻也是父母包辦,但他們的理由卻是荒謬的。巴迪亞拉人不允許自由戀愛的婚姻,因為他們認為那個被愛的人將會「失去力量」。巴迪亞拉男人結婚以前需行割禮,這也是男孩成年儀式的一部分。不幸的是有時女孩也需要施「割禮」,卻經常導致傷口感染,甚至不育。 巴迪亞拉人是西非地區大西洋沿岸的族群,他們約有100至500人散居在塞內加爾、幾內亞、馬里和幾內亞-比紹的小鎮。其中比較多人住在塞內加爾,人們多數以種植棉花、農耕、採蜜為生。還有一些人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定居。巴迪亞拉人的總數約15,700人。80%的巴迪亞拉人是穆斯林,19%信奉非洲各種神靈,還有1%是基督徒。無論是基督徒還是穆斯林,都受到萬物有靈教的影響。大部分基督徒屬於羅馬天主教或非洲獨立教會(AIC)。聖經還沒有翻譯成當地語言,基督徒的數量能達到1% 已是不易。

天父,祈禱巴迪亞拉語聖經翻譯工作能盡快開始。祈禱僅有1% 的基督徒在屬靈方面不斷成長,成為鄰舍們的鹽與光。巴迪亞拉人擔心自己被別人愛以後,會變得虛弱,求父神幫助巴迪亞拉人棄絕這種想法,願意接受基督對他們的愛。奉主名求,阿們。

薩萊薩芬人 Serer-Safen People
薩萊人是人類學家特別感興趣的研究對象,近代部落民族中,他們是少數至今仍維持母系社會 的族群,子嗣被歸類為母系親屬的成員,繼承母系的姓氏。另外,薩萊人的社會將人分類成有高下之別的階層或等級。薩萊人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有他們保留的古老文化,那是真正的「活化石」,不久之前還有人去世後被製成木乃伊,埋葬在小型金字塔底下。薩萊人相信蛇是他們的轉世祖先,他們的傳統宗教與各種樹神有關。薩萊人相信有一位造物神,但是「他」沒有伊斯蘭教的名字。薩萊人認為女人是在男人之前創造的,所以難怪他們是母系社會。薩萊人有文 字,但多數人是文盲,只有宗教師能 閱讀。

天父,求讓薩萊人能有機會聽到聖經創世記的內容,能早日認識真正的造物主。目前這族群已有基督徒,不過是混雜了萬物有靈教,聖經也尚未翻譯成薩萊人的語言,求神特別眷顧這些屬神的人,差派牧者去牧養他們,使他們信仰純正,能成為族人的福音使者。求神讓聖經早日翻譯成薩萊人的語言。奉主名求,阿們。

西撒哈拉沙漠的撒哈拉威人 Sahrawi people of Western Sahara
西撒哈拉沙漠是全世界環境最惡 劣的地區之一,全年雨量只有兩英吋,溫度卻高達攝氏57度。在如此惡劣的環境,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的後裔——撒哈拉威人住在這裡。撒哈拉威人有多種不同膚色,但大部分是淺膚色的。在帳篷學校中,可以 看到有些孩童是藍眼棕髮的;也有些孩童的膚色較黑,他們的社會地位較低。
雖然撒哈拉威族有23萬人口,但住在西撒哈拉沙漠的只有約3萬人,其他人因為戰亂、壓迫和饑荒,都逃到阿爾及利亞去了。他們有些住在破舊的難民營帳篷;有些則棲身於泥草屋。每逢盛夏時,他們得忍受酷熱如火爐的氣候;雨季時又得面臨住所塌倒的困境。這些人住在這樣的環境已超過20年了。撒哈拉威男人平均壽命是45歲;婦女則是47歲。
1970年代時西班牙在當地結束殖民統治,撒哈拉威族獲得獨立,但因為西班牙與毛利塔尼亞和摩洛哥私下秘密簽約,瓜分西撒哈拉沙漠地區,導致撒哈拉威族不得不以游擊戰抗拒了16年,之後停火8年。今天西撒哈拉沙漠仍有70%被摩洛哥佔領,30%控制在撒哈拉 威解放運動者手中。
撒哈拉威基督徒人數很少,至今仍沒有教會。撒哈拉威人相當和善,也願對外界開放,對宗教也開放。近年排斥伊斯蘭教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天父,求你差派人去向撒哈拉威傳福音,尤其是他們的年輕人。特別為他們家庭的一家之主,及對引人歸主有影響力的人禱告,求聖靈感動他們願接受主耶穌的救恩,並將福音的祝福帶給全家人。天父,求你讓所有在苦難中的撒哈拉威族人能在耶穌裡找到豐盛的生命,求「你就